孝德演講稿300字(萬能模板8篇)
演講者需要深入了解聽眾的需求、興趣和認知水平,針對性地撰寫演講稿,以更好地引起聽眾的共鳴和反響。優秀的孝德演講稿300字是什么樣的?下面給大家帶來孝德演講稿300字,供大家參考。
孝德演講稿300字篇1
孝,是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百善孝為先,這是民族歷史上的佳話。要做一個好人,一個善良的人,一個成功的人,首先就要做到孝。失去了孝,就好比人已失去了心臟,只有一具軀殼立于世上,已失去了生命的價值,更何談頂天立地、闖出一番天地,在歷史上,有許多關于孝的感人事跡,其中在24孝中,有一則是”閔子騫勸父感后母“。感人至深。
閔子騫是周朝時期的人。幼時喪母,父娶某姓女為繼室。閔子騫素性講孝,對待繼母像生母一樣孝順。后來繼母接連生了兩個兒子,于是對閔子騫開始憎惡起來。總是在丈夫面前說子騫的壞話,挑拔子騫與父親的關系。
冬天到了,天氣十分寒冷。后娘為兩個親生兒子做的棉衣,內面鋪的是十分暖和的棉花;而給子騫做的棉衣,內面鋪的是一點也不暖和的蘆花。蘆花是水中生長的蘆草,到處飛揚的那個輕飄飄的花,哪里能御寒呢?所以,子騫穿著覺得冷得很,好像沒有穿衣一樣。而這位后母反而向丈夫說:”子騫不是冷,他穿的棉衣也是厚厚的。是太驕養了,故意稱冷。“
一天,父親要外出,子騫為父親駕駛車馬,一陣陣凜冽的寒風吹來,子騫冷得得戰票不已,手凍得拿不穩馬的韁繩,將韁繩掉到了地上,馬將車子差點兒拉下了懸崖。父親大怒,氣得揚起馬鞭,將子騫猛打。子騫的棉衣被打破了,內面的蘆花飛了出來。父親這才明白了一切。立即回家責罵后妻,要將狠毒的女人趕出家門,將這個心惡女人休掉。后妻像木頭一樣,呆呆地立著,羞愧得無話可說。子騫跪在父親面前,哭著勸父親說:”母在一子寒,母去三子單,請不要趕走母親。“
好一句”母在一子寒,母去三子單“。這句話不知讓多少人所為之動容,就是閔子騫的繼母也被感動后悔不已,從此待閔子騫如親子,這就是孝行的感化和偉大所在。
正所謂”長江后浪推前浪,一代更比一代強“。現在的我們應該更要孝敬父母,更何況孝道是我們的悠久文化和傳統美德,但事實好象有點相反,歷史的寶貴財富并沒有得到部分現代人的認同,甚至有的人還要父母來”孝敬“他們,在他們心中只有父母是天經地義要養他們,要為他們做牛做馬的觀念。只要自己逍遙快活就夠了,把他人的苦難置之度外。但他們可否想過十月懷胎的痛苦和把一個小嬰兒拉扯大的艱辛,難道這也能讓人所忘卻嗎?如果這些都不能感化他們的鐵石心腸,那他們只能得到社會的唾罵和拋棄。
孝心無價,作為炎黃子孫的我們要時刻謹記,做人要先做到孝,要把我們的傳統美德發揚光大。
孝德演講稿300字篇2
尊敬的老師,親愛的同學們:大家下午好!
今天,風和日麗,陽光明媚,我們期待已久的演講比賽如約而至,心情忐忑的我站在了演講的舞臺,感到十分的榮幸,此時此刻我們將要接受一次孝德的洗禮。今天我演講的題目是《讓孝德之花綻放在你我心中》。
中國是個注重倫理、注重親情的國度,自古以來就以孝為先以德為本,今天就讓我同大家暢談一下我心中的孝與德。
孔子曰:”夫孝,德之本也,教之所有生也。“這句話高度概括了孝在中國傳統道德和傳統教育中的至高地位。”百善孝為先“孝道觀念深入人心,婦孺皆知,成為一切道德的根本與起點。
那么什么是孝呢?孝是稍縱即逝的眷戀,孝是無法重復的幸福,孝是親自為自己的父母洗一次腳,孝是親自為自己的父母點燃生日的蠟燭,但又有多少人為父母洗過腳,又有多少人記得父母的生日和年齡。春秋時期魯國人子路,年輕時為了讓父母能吃上米飯,他每日給寺廟修路,背石塊上山。那到工錢后,他步行百里去買米,給父母做香噴噴的米飯。冬天,他的手被凍的拿不住米袋,他就放在嘴邊哈氣取暖,繼續趕路;夏天,他顧不得在樹蔭下歇息涼快,頂著火辣辣的烈日前進,怕耽誤行程。子路的做法讓人感動,我們真的應該向古人的誠心和孝心學習啊!我相信,每一個赤誠忠厚的孩子都曾在心底向父母許下孝的宏愿,相信來日方長,相信水到渠成,相信功成名就的那一天可以從容盡孝。但是人們忘了。忘了時間的殘酷,忘了生命的短暫,忘了世上還有永遠無法報答的恩情。俗話說:樹欲靜而風不止,子欲養而親不待。世上有些東西可以彌補,可有些東西將永無彌補。
孝以德為本,即良好的品德是立身為人的根本。贈人玫瑰,手留余香--善良的品質是最值得贊賞的,它在每個人心中都是閃亮的;勿以善小而不為,勿以惡小而為之--大善是小善的積累,大惡是小惡與時間的乘積。俗話說,千里之堤毀于蟻穴。平時一次遲到早退,偶爾說一次謊抄一次作業,值日時偷一次懶,或在嶄新的課桌上畫上幾筆。這些事情雖小,也許沒有人發現,但體現了一個學生的道德取向,我們要成為具有高尚道德情操的人,就要注意養成修身慎獨的習慣。老師在與老師不在一樣遵守紀律,家長管與家長不管一樣努力學習。
輕視一滴水,就不會有浩瀚的海洋;忽視一棵樹,就不會有茂密的深林;蔑視撿紙片,就不會養成良好的品質;敵視一個人,就不會擁有真正的孝心。同學們趕快為自己的父母盡一份孝心吧!也許是一杯暖入人心的熱茶,也許是一張金燦燦的獎狀,也許是一碗自己親手做的而并不美味的菜肴,也許是花團錦簇的生日禮物,也許是一頂青黑的博士帽……”孝“不一定是驚天動地的壯舉,感恩之心也可隱藏于小事之中,但只要對父母長輩心存感激,小事也能體現孝德。”孝“不在于形式,不在于標榜,重要的是你的行動。
可憐天下父母心,世間爹娘請最真。養父母之身,敬父母之心,承父母之志。同學們讓我們從自身做起,從眼下做起。孝敬父母,尊重師長,學有所成,奉獻社會。用我們的滿腔熱情去開創未來完美精彩的人生! 讓孝德之花綻放在你我的心中。
孝德演講稿300字篇3
各位老師、同學們
大家好;我是四年一班的馮慧慧;我演講的題目是《崇尚孝德》 生命是一種幸運,生命是一種奇跡。生命在茫茫宇宙中顯得那么微不足道,但卻是父母贈給我們最寶貴的財富。父母從孩子的生命誕生起,就期盼著他一生的精彩,為他忙碌,為他操勞。那是一種無私的奉獻,那是一種偉大的愛,那是千萬條愛河匯成的恩情之海。
可憐天下父母心。有誰能感受到,一朝分娩時母親忍受的痛苦?當一個嬰兒呱呱墜地的時候,父母是滿懷激動的歡笑;當襁褓中的嬰兒不停地啼哭,父母表現最多的是耐心;當我們咿呀學語,叫出第一聲爸爸、媽媽的時候,父母回贈我們的是無數的親吻;當我們受到挫折或充滿委屈時,父母的寬慰會及時撫平我們心靈的創傷,賦予我們重新站起來的勇氣......可以說,
父母的關懷帶給我們無盡的快樂,父母的慈愛伴隨我們健康成長,父母是庇佑我們一生的`神。父母無私的愛并不圖什么回報,但做子女的卻不能忘本,失去了一顆感恩的心,缺乏了孝敬父母的意愿和行動。當父母步入中年、逐漸衰老時,他們需要我們的幫助和支持。
當你把第一次親手煎的雞蛋端給父母品嘗的時候,父母感覺是很香很香的;當你把一杯熱茶端給疲憊不堪的父母時,父母喝起來是很甜很甜的;當你學會洗衣服、起床疊被子、整理房間時,父母會感覺到你長大了......孝敬父母是一種親情,是一種愛,是一種美德,是家庭和諧的音符,是天下所有子女應遵循的道德規范。每個人出生在家鄉故土,在祖國這個大家庭中成長,他都應該飲水思源、知恩圖報,長大后要報效家鄉、報效祖國和人民。
一個正直的人,還應該明白自己肩負的社會責任:扶貧濟困,除惡揚善,讓世界充滿愛,讓社會充滿真誠、善良和美好,讓人們都生活在溫馨和諧的環境之中。這就是大忠大孝。
孝德演講稿300字篇4
親愛的老師們、同學們:
大家好!
母親是世界上最偉大的人。他們創造了我們,歷盡艱難困苦把我們養大,告訴我們做人,做事。
母親節是母親們的一個重要節日。在這一天,所有的孩子都會向他們的母親獻上最誠摯的祝福。現在,隨著科技的發展,越來越多的人選擇在微信朋友圈向母親獻上祝福。但是現在很多家長都不玩微信了。那些在微信朋友圈給母親獻上祝福的,被網友質疑。有人說,有功夫交朋友,不如回家給媽媽洗腳。但我覺得這些人可能真的是遠離父母,忙于工作。在所有微信朋友圈發父母照片,刷朋友圈給媽媽送祝福。這確實能體現你的孝心,證明你很想念他們,但是你能不能抽點時間給父母打個電話,親口告訴媽媽,祝她節日快樂?關心她。也許比在微信朋友圈祝福要好吧?這樣,你既滿足了自己的心理需求,又真正的關愛了父母。你不會因為網友的提問而感到不舒服吧?
不過,不管怎樣,我還是覺得,母親節你應該抽空,回去看看父母。即使不是母親節,也要多在家陪陪父母。為什么?因為你父母為你做了一切。尤其是你媽媽生你養你的時候,難道不應該感激她嗎?其實父母總有一天會變老的。當那一天到來的時候,你會發現那時的父母就像你小時候一樣,需要人去關心,去呵護,去陪伴。人們說:孩子長大了,注定要飛向遠方,就像雪總會融化,小雞長大了也會離開父母。在你沒有長大的時候,只要你需要,父母就陪伴著你。他們會馬上來找你。但是當你大了,你不再需要你的父母,他們反而需要你。你在哪里?你不愿意打一個問候電話嗎?
孝敬父母!父親為了我們家在外打拼,為我們撐起了一片天空。母親,養育我們,無微不至地照顧我們,教導我們做人的道理。我們勇敢面對世界。善待他們。當你在外面遇到困難,覺得委屈的時候,給家里打個電話,跟他們說一說!記住,父母永遠是孩子的避風港。不管怎樣,你還有家和父母。
尤其是在母親節和父親節的時候,給他們打個電話,說聲“謝謝,節日快樂。”請多花點時間,回家看看父母,不要讓他們感到孤獨。
孝德演講稿300字篇5
敬愛的老師,親愛的同學:
大家下午好!
當五月柔和的微風輕輕地從你身旁吹過,給我們帶來一絲絲的愜意。當母親節悄然而至,我不禁又想起了這首令人心顫的歌曲。
每每聽到這首歌時,我的眼里總會閃過晶瑩的淚花,會想起母親那張慈祥的臉,會想起母親那充滿無限愛意的眼神,更會想起母親為我做的點點滴滴。可是,你可曾關心體貼過父母,可曾用心的去體會母親為你所做的一切,今天我演講的題目是《與孝心同行》。
伴著嬰兒陣陣地啼哭聲,一個弱小的生命從此誕生了,母親心里充滿了無比的喜悅,久久不能平靜。
她親吻著,撫摸著自己的孩子,看著他那還未睜開的雙眼,臉上露出幸福的笑容,她久久地凝視著孩子……幻想著孩子的未來。她精心地照顧著自己的孩子,用甜美的乳汁哺育著孩子。
光陰似箭,日月如梭,孩子漸漸長大,身體也變地強壯了,而母親卻消瘦了,兩眼深深地凹了下去,但母親的心卻是幸福的——這個孩子就是我。
當我7歲時,能上學了,盡管家里不是很富裕,但母親總是要給我買最好的學習用具,不讓我受一丁點兒罪。
是的,母親對兒女的愛是無私的,父母愛兒女是無條件的愛,完完全全是一種崇高的自然的愛,你如果問你的母親:“你們為什么對我這么好?”你的母親會這樣回答你:“因為你是我們的孩子。”這種完全出于一片愛心的親情,無條件的施予而不計回報,是多么的崇高而偉大。
親愛的同學們,我們的人生之路總是陽光明媚,晴空萬里。到底那一粼陽光最燦爛奪目呢?有人說,是優異的學習成績;有人說,是給予別人幫助的人,在我們的人生之路上最燦爛的陽光應該屬于知恩圖報。感謝幫助我們成長的每一個人。是的,學會感恩是一種情懷;學會感恩是一種情操。
孝敬父母是我們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從兩千多年前的孔子開始,孝德就被人們當作“人之本,白善孝為先”成為人們立身處世,最基本的道德規范,最根本的道德信條。其實生活就像一杯水,洗去雜質,還是純凈而美好的,愛心就像蜂蜜細心攪拌后滲透在每一滴水里,使得整杯水都是甜的……
有人說,不孝敬父母的人絕不是一個能夠信賴的朋友,這句話是對的,我們也可以這樣說,一個學習成績再好的學生,如果不孝敬父母也不能算是一個好學生。孝敬父母不能只停留在口頭上,而必須在行動中,一個行動,哪怕是一個微不足道的行動,也比那美麗動聽的夸夸奇談強千百倍。
我想:我們弱小的生命因為承受了父母的父母的養育之恩而茁壯,我便因此承負起了珍愛生命的義務,為了報答父母的養育之恩,展示生命之潛能,享受生命之歡欣,讓生命之花盡情開放,我們應該快樂而堅強的活著,只有這樣才是對于父母之愛最好的報答。
到了此時,我不禁又想起了這飄蕩的“小船兒”,他們可因風浪而擱淺?被激流所吞沒?它們是否依舊風雨無阻?勇往直前呢?其實我們每一個人又何常不是一只小船呢?真情是槳,奉獻是帆,揚起帆,蕩起槳,讓我們在風雨之中充實我們的人生完成自己的使命。
感謝父母給了我生命,讓我體會到人世間的親情與幸福,感謝老師的諄諄教導,讓我嘗試了學習知識的快樂,感謝同學們真誠的關懷與幫助讓我擁有了一個快樂的校園,因為感恩才有了五彩的社會,因為感恩才有了真摯的情感,因為感恩才讓我懂得了生命的真諦。
百行孝為先,讓我們平時的一言一行推積成一座小小的金字塔,用我們的一生回報父母,從我們自身做起“與孝心同行”
我的演講到此結束,謝謝大家!
孝德演講稿300字篇6
又是一年春草綠,又是一年清明時。清明是一個節氣,但在我國農歷的二十四節氣中,唯有清明還是一個節日。只是這個節日與其他如春節、元宵節、重陽節等傳統節日有所不同,清明節讓人們心頭多了些許沉重。其實,清明節是一個凝聚著多元文化的節日:緬懷先烈、祭奠先人、插柳、踏青……都是清明節的內容。
轉眼又是一年清明,窗外雖無“雨紛紛”但沉重的哀思卻像蒙蒙細雨,如影隨形。清明,是一個追憶故人,緬懷英烈的節日,更是一個感恩的節日。這個清明,讓我們靜下心來,學會感恩。
清明“感恩”來歷,有個歷史故事。《史記·晉世家》記載:晉國公子重耳,早年患難,四處流亡,備受屈辱,歷盡磨難。賢士介子推同他患難與共。重耳在沒有飯吃時,“饑而從野人乞食”。傳說重耳一日餓暈,介子推“割股充饑”,就是從自己腿上割下一塊肉,用火烤熟了給他吃。重耳流亡十九年,六十二歲,回到晉國,做了君主,這就是春秋五霸之一的晉文公。晉文公在封賞舊臣時,介子推“亦不言祿,祿亦不及”——不求功祿,未受封賞,晉文公是忘了封賞介子推,還是另有考慮呢?史無記載,不得而知。介子推隱遁綿上,后來死去。晉文公為感恩介子推,傳說封此山為介山。后人編出介子推遺留給晉文公“臣在九泉心無愧,勤政清明復清明”的血詩。其實,人們在清明時節,祭掃祖墳,感念深恩,比此故事時間更早。
而說到感恩,那不得不提的就是父母了,他們含辛茹苦將我們拉扯大,切不論他們供我們吃穿住行,單單是賦予我們生命這一點,就值得我們用一生去感恩,去銘記。
從沒有想過該用怎樣的語言去贊美父母,從沒有思考該如何詮釋父母百分之百的愛,一切的一切,似乎冥冥中自有安排。那種名叫時間的東西,無情地侵蝕著我們。父母如一部大書,無論翻多少頁,都不會到盡頭。曾經的美好,昔日的呵護,像影片翻來覆去的播放。感恩,我們要懂得回報。
清明,大概會有很多人去踏青,去掃墓。也許在看到親人的墓地時,心中會酸澀,會后悔,后悔為什么死亡來的這么快,我還沒能夠好好報答她。還記得小時候常說的一句話:“等我長大一定會好好報答你的。”可是,往往還每能等到我長大,沒等到我有能力報答你,你就已經離我而去,一去不返。
無論是從來源來看還是從現實表現來看,清明節的內涵其實就是一個詞:感恩。我以為清明節不單單是上山掃掃墓,最重要的是通過這種活動來傳承感恩的精神,學會在現實生活中感恩我們的父母以及所有愛我們的人。其實,感恩是我們每個人心中最美好的渴望,它觸動了我們心中最深藏的那根情弦。記得有位老師曾經這樣教導我們:人生要懂得兩個道理,一個要懂得人生就像一個存折的道理,年輕時往存折里多存一些,年老時就可以多取一些,我想年輕時存的不僅僅是物質的東西,更重要的是精神的東西;另一個是要懂得感恩的道理,感恩使我們樂觀向上,感恩使我們在“求真知、做真人”的道路上動力無窮。
逝者已去,生者如斯。死去人已無法追回,活著的人還要繼續活著。
樹欲靜而風不止,子欲養而親不在,大概沒有比這更悲哀的事了。我們能做的只是趁著那人仍健在之時,盡己所能去感恩,去報答。
孝德演講稿300字篇7
尊敬的各位領導,親愛的朋友們:
你們好,我是王壇鎮中學一名普普通通的學子,今天非常榮幸能站在此處,說一說自己對孝德的一片感言。隨著歷史的發展,虞舜先帝的身影雖然早已離我們而去,但是他的精神卻悄然演變成了一種文化,這種文化已經深深地扎根在每一塊充滿希望的田野里,播灑在我們每一座綠水環繞的村落里,也沉淀在我們每一個莘莘學子的心田里,那就是大愛無言,大“孝”至親的孝文化!
從古至今,孝的故事永不落幕!孝是孟子“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天下可運于掌”的遠見;孝是沉香不怕艱難險阻,排除萬難一定要救出母親的赤子心;孝是王壇蔣相村孝媳虞蓉,不離不棄,照顧癱瘓婆婆的執著心;所以無論什么時候,孝都不會過時!
有人說,你可以不用做一個成功的人,但是你至少要做一個孝順的人。的確,失去了孝,就好比人已失去了心臟,只有一具軀殼立于世上,已失去了生命的價值,更何談頂天立地、闖出一番天地呢?所以感恩父母便是我們走向成功的第一站。請想一想是誰用遒勁的手臂,為我們撐起一片遮蔽風雨的天空?是誰贈我們傲翔的雙翅,為我們輸送實現夢想的勇氣?是誰用含辛茹苦的汗水,為我們澆灌幸福的家園?那就是我們的父母,我們偉大的父母。當我們漸漸長大,已不再需要父母的扶攙的時候,我們怎能忘記那一雙雙牽掛的眼神?怎能忘記那深夜的一聲聲咳嗽?怎能忘記那曾經偉岸,如今卻逐漸衰老的背影?怎能忘記那因日復一日翹首相望,而布滿憔悴的雙眼?
落葉在空中盤旋,譜寫著一曲動人的樂章,那是大樹對大地的感恩,白云在藍天中飄蕩,那是對藍天的感恩。我知道,孝不僅是一種文化,更應該是一種行動。我們作為21世紀的青年,時代的驕子,更應該把孝付諸于行動。我知道,一個行動比一百次的醒悟、一百句悅耳動聽的言語都要重要的多!那么,現在就讓我代表王壇中學的學子們,向養育我們的父母們,關愛我們的老師們,護佑我們的先輩們,道一聲:“謝謝”(鞠躬)
鼓舜王之操,續先輩之德!親愛的朋友們,那么就讓我們共同努力,共同建筑永恒的孝心,留下生命永恒的奇跡。謝謝,我的演講完了。
孝德演講稿300字篇8
孝,是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百善孝為先,這是民族歷史上的佳話。要做一個好人,一個善良的人,一個成功的人,首先就要做到孝。失去了孝,就好比人已失去了心臟,只有一具軀殼立于世上,已失去了生命的價值,更何談頂天立地、闖出一番天地,在歷史上,有許多關于孝的感人事跡,其中在24孝中,有一則是”閔子騫勸父感后母“。感人至深。
閔子騫是周朝時期的人。幼時喪母,父娶某姓女為繼室。閔子騫素性講孝,對待繼母像生母一樣孝順。后來繼母接連生了兩個兒子,于是對閔子騫開始憎惡起來。總是在丈夫面前說子騫的壞話,挑拔子騫與父親的關系。
冬天到了,天氣十分寒冷。后娘為兩個親生兒子做的棉衣,內面鋪的是十分暖和的棉花;而給子騫做的棉衣,內面鋪的是一點也不暖和的蘆花。蘆花是水中生長的蘆草,到處飛揚的那個輕飄飄的花,哪里能御寒呢?所以,子騫穿著覺得冷得很,好像沒有穿衣一樣。而這位后母反而向丈夫說:”子騫不是冷,他穿的棉衣也是厚厚的。是太驕養了,故意稱冷。“
一天,父親要外出,子騫為父親駕駛車馬,一陣陣凜冽的寒風吹來,子騫冷得得戰票不已,手凍得拿不穩馬的韁繩,將韁繩掉到了地上,馬將車子差點兒拉下了懸崖。父親大怒,氣得揚起馬鞭,將子騫猛打。子騫的棉衣被打破了,內面的蘆花飛了出來。父親這才明白了一切。立即回家責罵后妻,要將狠毒的女人趕出家門,將這個心惡女人休掉。后妻像木頭一樣,呆呆地立著,羞愧得無話可說。子騫跪在父親面前,哭著勸父親說:”母在一子寒,母去三子單,請不要趕走母親。“
好一句”母在一子寒,母去三子單“。這句話不知讓多少人所為之動容,就是閔子騫的繼母也被感動后悔不已,從此待閔子騫如親子,這就是孝行的感化和偉大所在。
正所謂”長江后浪推前浪,一代更比一代強“。現在的我們應該更要孝敬父母,更何況孝道是我們的悠久文化和傳統美德,但事實好象有點相反,歷史的寶貴財富并沒有得到部分現代人的認同,甚至有的人還要父母來”孝敬“他們,在他們心中只有父母是天經地義要養他們,要為他們做牛做馬的觀念。只要自己逍遙快活就夠了,把他人的苦難置之度外。但他們可否想過十月懷胎的痛苦和把一個小嬰兒拉扯大的艱辛,難道這也能讓人所忘卻嗎?如果這些都不能感化他們的鐵石心腸,那他們只能得到社會的唾罵和拋棄。
孝心無價,作為炎黃子孫的我們要時刻謹記,做人要先做到孝,要把我們的傳統美德發揚光大。
上一篇:小學生學雷鋒煽情演講稿
下一篇:學生演講稿簡短精辟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