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人體》讀后感
幾年前,媽媽帶我去新華書店看書。偶然間,我被一本叫《人體》的書吸引了。其中一頁是一個母親,肚子里有個嬰兒,仿佛我已經看到了我還在媽媽肚子里的模樣。于是我請求媽媽買下了那本書。
這本書是媽媽給我買的所有書里我最愛看的,也是看得最多的一本書了。通過這本書,我知道了孩子是怎么在媽媽肚子里形成的,人的心臟為什么會跳動,人的小便為什么是黃的,人為什么會打噴嚏......看了《人體》后,我懂得了人要愛惜自己的身體,也知道了很多保護自己身體的方法,所以,我喜歡這本書,我也要向我朋友們隆重推薦這本書。
第二篇:人體使用手冊讀后感
人體使用手冊讀后感
昨天晚上,躺到床上,把手壓在膻中穴,大約兩三分鐘后,感覺那個部位很有吸力,接著真的聽到了咕咕咕的水聲。然后繼續壓,又連著幾次聽到了咕咕咕的水聲。
昨天晚上,上牙床本來是嚯嚯嚯一直跳個不停的,按照以往的慣例,之后牙床就可能出現腫脹,但是今天起來,牙床感覺也是舒服的。
很多年前,就知道身上有很多穴位,并且這些穴位都神通廣大,但是一看那些穴位的位置,立馬覺得像天書一般,不但看不懂找不到而且記不住。
最近看了《人體使用手冊》后,知道身體凡是痛的地方就是不通的地方,只要把它壓的不痛,身體就會康復。于是沒事了就胡亂對身體做按壓,慢慢地還真發現了一些痛的位置,它們分別是脾經上的箕門穴和腎經上的照海穴,于是沒事了就按壓這些穴位,慢慢地這些穴位不怎么痛了。后續的結果是,以前每次例假都會有的痛經,這次癥狀減輕了許多。
看了《人體使用手冊》之后,這一段一直在很自覺地敲膽經和早睡,明顯的反應就是晚上睡眠不好、小便多。這些看似是壞事,其實卻是身體在修復。
到現在已經一個多月過去了,不但睡眠已經好轉,胃口一直很好,而且熟人都說自己看上去瘦了。事實證明,敲膽經后的暫時睡眠不好,只是身體在修復,小便多確實是身體在排除體內的垃圾。
《人體使用手冊》看似是一本書,其實主要內容就是一式三招和不生氣、保持腸胃的清潔,其中一式三招是指敲膽經、早睡、按摩心包經。敲膽經是為了增加膽汁分泌,增加身體的消化吸收功能,同時把堆積在膽經部位的寒氣垃圾敲散再排出去;早睡,是讓身體能及時進行造血;按摩心包經則主要是針對身體心包積液過多的問題,因為很多疾病都和心包積液過多有密切的關系。
這上面說的是不生氣,我則改為時時感恩,即便是看到院子里郁郁蔥蔥的蔬菜,也會對老天這一段不斷下雨生出由衷的感恩,更不要說平時看到老公時刻為家忙碌的身影了,每次升起感恩之心的時候,就會有一種身心非常舒服愉悅的感覺。至于保持腸胃的清潔,則是自覺地做到每頓少吃一口,到下一餐時,都會有種肚子空空的感覺。
這兩天還在看陳玉琴老師的視頻講座,內容和《人體使用手冊》很相似。只是陳老師的講座看上去很平常,品位起來卻是博大精深,和現實聯系的更密切。
很希望可以完全弄懂弄透并能真正把學到的知識用到現實中去,為此,這本書還會再看一遍,視頻同樣也會不斷看,相信每一次復習都會有新的感受。
第三篇:《人體使用手冊》讀后感
《人體使用手冊》讀后感
(一)王新旺
=個人簡介=
1965年生,1985年內蒙古扎蘭屯林校畢業,后分配到烏拉特后旗林業局工作,近30年來先后在縣黨委辦、農業局、林業局、園林局工作。30多年的工作經歷,鍛煉了自己,收獲了好多,感恩人生…人生,簡則簡從,易則易知…
9月21日,就在我們聽李維老師講解《人體使用手冊》這一天,Facebook創始人馬克·扎克伯格和華裔妻子普莉希拉在舊金山宣布將在有生之年捐出他們所持99%的Facebook股份用于慈善,希望為女兒建構更好的世界。普莉希拉·陳演講時多次強忍淚水,作為醫生的她表示:“我很清楚我們在藥物和科學方面所達到的極限。很多時候,我不得不向患病兒童的家屬宣布白血病或者無力救治這樣令人絕望的診斷結果。”9月22日,這對夫妻又宣布:將在未來10年投入超過30億美元(約205億元人民幣),用于研究疾病的治療,期望在本世紀實現所有疾病的治療、預防和管理。感恩馬克·扎克伯格和妻子普莉希拉·陳的大愛,多么讓人激動的消息。
《人體使用手冊》作者說,現代醫學有三個奇怪的現象:一是自從20世紀60年代,沙賓疫苗克服了小兒麻痹癥之后,40多年來沒有再聽到哪個疾病又被攻克了的好消息。二是高血壓、糖尿病、尿毒癥以及各式各樣的癌癥,多數只能控制不能治愈。三是多年來不斷有醫學新科技進展的論文發表,每一屆的諾貝爾醫學獎也從未有人缺席,可是幾十年來那么多不能治愈的慢性病,卻一個也沒能解決。
可見,現代醫學似乎進入迷茫期,問題出在哪里呢?本書作者指出,問題的根本不是有沒有找到新藥的問題,而是現代醫學在基本思維邏輯或者最根本的發展方向上出了問題。
中醫西醫之爭由來已久,究竟哪一個效果更好,公說公有理婆說婆有理。不妨運用共贏思維來看待這個問題。同在一個太陽底下的生物,有其共同的特點,不同地方的生物也有其地域的烙印,因而不能用一個標準一個模式來對待,需要共同探索交流,民族的才是世界的。常言道一方水土養一方人,同樣一方水土有一方水土的偏好,因而產生的疾病也離不開地域的特點,每一個地方將形成于本土的醫道醫術發揚光大,這才是對人類的貢獻。
由于健康的關系自己對中醫養生發生興趣。10年前自己的身體小毛小病特別多,可能是亞健康狀態,沒有舒服的時候。為了讓自已身體健康起來,聽說這個醫生好就慕名而去,東一頭西一頭的,中西醫一起來,新特藥吃了不少,到頭來效果不明顯。后來干脆找些中醫方面的書籍自己學,先是針對自己的癥狀查找相關的內容,慢慢地積累地多了,也知道些陰陽、五行、經絡、藏象、診法、治法等名詞術語,同時對人體有了進一步的理解,人受天地之氣風寒暑濕燥火“六淫”致病,也受喜怒憂思悲恐驚“七情”致病,也受飲食起居致病,從而明白了養生保健須從飲食起居抓起,須在修身養性深入。
感恩作者通過潛心研究,用通俗易懂和極具創意的詮釋語言,把現代系統學理論與古老的中醫養生保健精粹結合起來,使世人對中醫體系以及一些常見病防治有了更為感性的初步認識。大道至簡,越樸素的道理,越接近事物的本質。作者在書中把人體的系統分成了兩大部分:功能系統和網絡系統。人體的功能系統分為六個部分,分別是:指揮系統,能量供給系統,資源管理系統,診斷維修系統,廢物清理系統和周邊功能系統。人體的網絡系統分為4個部分:經絡系統、血管系統、神經系統和淋巴系統。保持健康的五種基本方法:
1、早睡早起;
2、敲膽經;
3、按摩心包經;
4、不生氣;
5、保持腸胃清潔。作者條分縷析地將人體這部“機器” 加以說明,指導使用,善待疾病,提升精氣神。
古人認為治國與治病同理,故有范仲淹“吾不能為良相,必為良醫。” 之名言。中華典籍《黃帝內徑靈蘭秘典論第八》以當時政府官職作比喻,論述了人體六臟六腑的功能特點,說明人體內臟機能既分工又合作的相互關系。本書將人體比作機器,分為功能系統和網絡系統作為比喻,說明人體各零部件功能特點及有機統一。這些都是要說雖然事物不同,但心與理則是相同的。儒家學派的南宋心學大家陸九淵“人同此心,心同此理。往古來今,概莫能外。”
學習《人體使用手冊》這本書,要樹立“最大的良藥就在自己的身體里”這樣的理念。以下幾點,我感到非常重要。
1、學會睡覺。睡覺,我今天睡足8小時就行了,還需要學習嗎?睡覺是一門大學問。人們常說,藥補不如食補,食補不如睡補。睡覺如同為人體充電,人體的每一器官都有自己的作息時間。每個時辰都有相應的器官當家。人應跟著太陽走,夜深了,天睡了,人也要睡,特別是21點至臨晨5點,是人體細胞分裂的興旺階段。在身體積蓄血氣的時間段里睡覺才是養身,白天補再多覺也沒用。
2、不生氣。生氣不由人啊,我們常這樣說。這是我們帶上“我”的有色眼鏡,站在“我是”的立場上,挑著別人的“不是”,順“我”者眉開眼,逆“我”者暴跳如雷。其實生氣是自己氣自己跟別人沒關系,生氣解決不了任何問題。不生氣不是說要壓抑自己,而是修好自己的心,讓自己看開點,找別人的好處認自己的不是,及時地釋放負面情緒,不要讓它影響到自己的身體。情緒真的對自己的身體很重要,我們所得病大都是情緒所致。
3、保持腸胃清潔。腸胃清潔才能將體內的垃圾迅速地排出體外。否則,身體將會浸泡在沼液中,器官因毒素淤積致病。如何做到腸胃清潔呢?一是吃飯七成飽,給腸胃蠕動留下空間,同時節約能量,用于供給其它器官。二是少吃肉多吃菜,中醫有“ 五谷為養,五果為助,五畜為益,五菜為充 ”,每餐應以谷物為主。
養生養持久的習慣,養生不能任性。《黃帝內經靈樞·本神》中說:“智者之養生也,必順四時而適寒暑,和喜怒而安居處,節陰陽而調剛柔。如是則辟邪不至,長生久視。”做到這三點,就會五臟神安,六腑氣調,經脈通暢,皮膚致密,而致病的邪氣也就無從侵入,自然可以健康長壽了。
《人體使用手冊》讀后感
(二)秦宇樓
=個人簡介=
出生于1969年,本科學歷,內蒙古巴彥淖爾市人。在政府職能部門從事經濟管理工作多年,有較為豐富的宏觀經濟管理經驗。性格豪爽大方,不拘小節,好交朋友。勇于挑戰自我,業余喜歡讀書,具備一定的文字寫作功底。
作者把一本保健類書籍用人體使用手冊來命名,寓入了很深的用意。按中醫理論,人體是一具功能完備的小宇宙,有超強的自我修復和糾錯功能。有如一件設計完美的精密機器,既然所有設計完美的機器只要按操作手冊操作,就一般不容易出現故障,那么同理,我們受到疾病侵襲的身體,是不是就是沒按操作手冊去正確使用自己的身體呢?
本文通俗易懂,言簡意賅。既切中了中醫的精髓,又用形象的語言把中醫那許多佶屈聱牙術語形象貼切地進行了比喻,本書給我們的保健智慧,用大道至簡形容一點不過。此書的價值,正如本書扉頁所言:“這將是一本令你驚訝的未來書,不要就現在對它下評語,這本書正確的評論,也許一百年后才可能出現”.人體應該是目前自然界發現的最復雜最完善最精確的系統,既然是系統就必須用系統學的觀點去闡述才對。本書作者就是用系統學的觀點很妙的把人體的指揮系統、能量供給系統、資源管理系統、診斷維修系統,廢物清理系統、周邊功能系統概括為功能系統,把經絡系統、血管系統、神經系統和淋巴系統概括為網絡系統。用辯證論治和整體觀的的方法,說明了人體是一體的,五臟六腑之間互相有非常緊密的關系,而且是經常保持平衡的。人的身體不僅有解剖上的硬件,而且以硬件為載體,還有一些以網絡的形式存在的只在功能上表現出來而在解剖上卻無法實證的軟件,它們對擔負能量、資源補給和輸送、廢物輸送、防衛信息等起了總調度作用。不管是人體的硬件系統還是人體的軟件系統,都依靠“血氣”在維持。
作者把血氣形容成人體的能量。實際限于現代科學的解釋能力,對于中醫理論中的氣和血還真不容易解釋清楚。只能依各人的悟性不同去體會。在中醫學理論里,氣和血是兩種不同事物。有“氣為血之帥,血為氣之母”之說,“氣為血之帥”是氣能生血,氣能行血。“血為氣之母”是指血為氣之載體,血能生氣,二者互根互用,相互依存。我理解血氣當然有很大方面的能量內涵,但又不能完全等同于能量。應該理解為氣血就是支持人體小宇宙活動的一種至精至微的物質,或是調動人體生命力的基本元素。還可以理解為人體硬件的驅動力量和人體軟件bug自我維護系統。作者認為,生命的保健就是回到人類最原始時的生活方式,日出而作,日落而息,人體的生命力量必須和宇宙與大自然互動,人體補充氣血的唯一方式就是睡眠,當日22:00點后到次日充1:30點間是一天中補充血的最佳時間段。其它時間的有效睡眠就不容易補血只能補氣了。所以根據氣血在人體中的盈虧狀態,作者整理了調養血氣“一式三招”和兩個養身的重要觀念。就是“敲膽經、早睡早起、按摩心包經”和“不生氣、保持腸胃清潔”.養生之道就是這么自然和簡單。這些方法說句心理話,我特別認同。就是關于補血的時間點認為作者定義的可能有些絕對化了,既然人體有那么強的調節功能,只要能形成一套穩定規律的作息習慣,人體會根據自身的生物鐘自覺調整造血時間。可能李維老師就是一個很實在的例子,李維老師有努力工作很晚睡的習慣,很少有12點以前入睡天數,看到李維老師永遠那么精力充沛,好象根本不象是長期補血不足的樣子。
中華文明是世界上最偉大的思想庫。我曾經說過,世界上的任何哲學理論我們老祖宗在春秋時期的百家爭鳴中都給它們提供了雛形。尤其是對世界本源的探索,現代科學越來越多地證實了以往認為是玄學的東西。本書的養生理念亦如此,讀此書我們最大的收獲就是要永遠相信身體的智慧,而不是過度地依靠我們自以為是的知識。同時,除思考健康外,我們還必須從概念的層面對我們的社會來個重新審視。
一是必須重拾中華傳統文化自信。中醫是中華傳統文化的最重要組成部分,是我們祖先留下來的最寶貴遺產之一,可現實如何?中醫許多精華被無知的世人無情地丟掉了。當前,我國軍事、政治、經濟都全面崛起,相較其它國家可以說是突飛猛進,但中華文化的復興仍是“中國夢”的短板。我國近代史是一部屈辱史,自1840年鴉片戰爭后,長期的落后挨打,讓我的的民族自信心徹底喪失,就是好的東西都不敢再堅持。中華文化就是“和”文化。中醫是中華文化的主要代表。我們的古籍中1/3以上是醫籍。中醫把天文、地理、化學各個方面全都囊括在一起了,是一個大熔爐。中華文化講求和諧相處,“萬物并存而不相害,萬道并行而不相悖”.中醫就是這個道理,相比西醫,中醫的理論并不是要消滅什么,而是與體內的一切和諧共處,互相平衡與陰陽相補,而不是用蠻力去消滅表癥。社會結構和人體結構一樣,“和”文化是哲學的最高指南。西方強調普世價值,中華講究世界大同。既然大同就一定需“雙贏”或“多贏”,這就是和文化,我國一帶一路戰略,體現了“和平發展”的戰略思想,這樣的思想已站在了西方強盜邏輯不可企及的高度。
二是必須重新審視中西醫結合。現在的中西醫結合,實際上只是把中醫做為了西醫的替代和補充醫學,認為中醫只是西醫治療失敗后“死馬當做活馬醫”的注角,實際應該反過來,在醫學的理念上,中醫首重養生保健,有全局觀的主張:上醫醫未病之病,中醫醫欲病之病,下醫醫已病之病。而西醫以微觀證據為主,就癥論治,就疾論療。中西醫對待醫學的理念很象圍棋高手與低手對待棋局的看法,中醫如高手,布局做勢,西醫如低手,圍空吃子。實際現代西醫學至抗生素控制了細菌瘟疫二百多年以來,西醫的發展就在原地打轉,除了細菌性的疾病和外科手術以外,西醫能夠完全治愈的疾病并不多。
由于整體西醫理論建立在解剖學的基礎上,因此至今只有個別器管的學說,沒有整個人體運行的完整理論模型,所有的醫療方法都建立在“人體會造成這些癥狀,必定是一種控制上的失誤”的假設,這是一種完全忽視人體系統能力的邏輯。這個邏輯犯的最大錯誤就是低估了人體系統的智慧能力,高估了人的知識能力。舉凡科學研究都必須從原始的哲學理論開始,先假設模型,再不斷的利用實際的現象來驗證其正確性,并反復的修正模型,直到這個模型能夠解釋所有的現象,才能從哲學領域進入科學領域。中醫和西醫相反,從開始的理論就是用宏觀的方式討論人體的整體模型,從而發展出整套的醫療方法。但是其系統過于龐大,用西醫微觀的觀點,很難立即提供直觀的證據,因此一直被認為不科學。加上中國數百年來的弱國形象,使得中醫的地位在世界上一直無法建立。拜現代科技之賜,中醫最新的醫學研究逐漸使其理論現出科學的原貌,原來我們祖先的遺產并不是不科學,只是我們過去的科技能力無法證實而已,我們堅信隨著這些研究的進一步發展,有機會開創出基因研究以外,解決眾多慢性病的一條更有機會的新路。
三是中醫的發揚與傳承,仍需產業政策的支持。中國的改革開放,把四大民生工程推向了市場,就是少有所學、中有所居,老有所養,病有所醫。應該說,通過市場化改革,這四項民生工程改革目標基本都是失敗的。近年來,國家大力推行義務教育和廉租房、保障房政策。少有所學,中有所居基本得到改善,但老有所養與病有所醫矛盾仍然尖銳與對立。拉動內需,經濟學界提出了許多辦法,但是如果想讓老百姓掏腰包消費,就得消除老百姓的不安全感。老百姓如何有安全感,就是讓他們有病不愁和有老不怕。但市場化改革并沒有成就了成功的醫療市場和成功的養老市場。尤其是醫療體制,更是從一個人道主義的范疇完全淪為各方利益交織的道所。現在醫患關系異常緊張。
為什么呢,作者本書給了很好的概括:醫院放棄中醫而主攻西醫,是因為西醫治療所用的藥物,幾乎全是化學藥劑,最難以讓人接受的是最終明確告知大眾,所有這些治療和預防的措施可能會無效。這是現代醫學面對慢性病典型做法,充分顯現出其面對疾病的無能和不負責任,好像病人得了病不是什么大不了的事,沒有人需要負責治愈,但藥還是要賣,錢還是要賺的,而且所開的藥都是每天得吃的,必須吃到離開世界為止,這樣的邏輯最符合藥廠的利益。拋去西醫不說,中醫的醫療手段,是分為砭、針、灸、藥四種方法。“砭”指刮痧和按摩的物理治療方法,是四種方法之首,可見是各種方法中最重要的方法。但是由于“砭”的治療方法,醫生最耗體力,也最耗時間,最不容易賺錢,動手動腳的像在干粗活一樣,形象并不是佷好。而藥為四種方法之末,但開方取藥,不但能用最少時間、最少體力為人看病,也能維持醫生專業權威的形象。同時在藥材上也比較容易抬高價格,可以使醫生獲得較大的經濟利益。所以多年演變下來,最終“以藥為主”的治療方法成為中醫主流,而各種“砭”的手段卻淪為民俗療法,正牌的醫師不屑為之,中醫的功效也大打折扣。有些以“砭”治療為主的疾病,就成了今天的不治之癥。
最近經濟學界提出了破解我國經濟發展瓶頸的供給側改革,所謂供給側改革就是淘汰無效供給,提升有效供給能力,而公共醫療和養老需求面臨巨大的供給不足矛盾,這兩大領域,是供給側改革的最有效抓手。而這兩大領域,尤其是中醫的發揚與傳承,屬于基礎學科和公共領域,就屬于產業政策的支持范疇。
最近林毅夫與張維迎關于當前經濟形勢下要不要產業政策吵的沸沸揚揚,張維迎認為,供給側改革就是提倡自由競爭,所有政府的產業政策就是穿著馬甲的計劃經濟,必將由無知走向無恥,而林毅夫提倡既要有有效的市場還要有有為的政府。我贊同林毅夫的觀點,自由競爭的結果,不是促成了產業最優,而是更有可能促成產業利益最大化。
中醫的全面淪陷就是最好的例子,不否認,我國的大部分產業政策是失敗的,多數成為了權錢交易的工具,但我們也不能因噎廢食,要更多的從產業政策中汲取失敗的原因,有為的政府,就是揚長避短,制定更科學、合理、可操作性的政策,給中醫理論的弘揚與發展提供風險資金,外圍保障與必要的基礎條件。
總之,中醫的傳承既是文化基因,也是政府工程。我們呼吁政府更有作為,使我們中醫真正成為造福人類的工具。同時,也要關愛自已,遵循大道至簡的中醫精神,順應天地五行規律,做到天人合一。達則兼濟天下,窮則獨善其身。
《人體使用手冊》讀后感
(三)李建玲
=個人簡介=
華夏神農總裁,推廣研究員,河北省食用菌協會副會長,物聯網與智能裝備分會會長,長期從事農業科技推廣服務和農業信息化工作,近年致力于農業物聯網技術和產品研發與應用及現代農業園區建設的技術集成及模式創新。
我分享之前,先分享一下此刻感受,我認為跟隨維書會,與李維老師一起讀書,需要進入零極限狀態,只管聽好了,肯定會給我們帶來收益。
《人體使用手冊》就是如此,這是一本如何掌控自己健康的書,她對如何調理身體方面的疑問給出最佳解決方案。大家都知道健康是1,其他都是0,但由于無知或各種各樣的狀況使我們沒有很好的照顧好自己的身體,管理好自己的健康,所以大多在不同程度上健康都出現了一些問題。我們先認識,后照做。
首先需要我們系統的了解人體的組織。作者將其分成了兩大部分:功能系統和網絡系統。
人體的功能系統分為六個部分,分別是:
1、指揮系統,指揮系統主要由大腦構成,負責思考與指揮。
2、能量供給系統,任何一個獨立的系統必定存在著一個能量供給的子系統。人體的能量供給系統包括了消化系統加上造血系統和心血管系統。
3、資源管理系統,作者認為,人體內部必然存在著一個資源管理系統。并且隨時都在調節著人體的能源
4、診斷維修系統,我們身體出現的各種癥狀,如腹痛、咳嗽、多痰、疲倦感等都是診斷維修系統在發揮作用的表現。
5、廢物清理系統,人體的每一個細胞,都在不斷地進行新陳代謝,不停地排出廢物。
6、周邊功能系統,四肢、五官、皮膚等與外界接觸的部位。
人體的第二大系統是網絡系統
人體的網絡系統分為4個部分:
1、經絡系統,沒有特定的管線結構,而是一個由多種不同物質所構成的遍布全身的密集網絡,不但具有傳遞信息的機能,更有運送物質的能力。
2、血管系統,這是人體能量供應系統和廢物清理系統輸送的通道。
3、神經系統,這是大腦和人體各個臟器之間溝通的系統。大腦通過這個系統,收集外界的各種信息,也通過這個系統指揮人體做各種工作。
4、淋巴系統,·這是一個人體的防衛網絡系統,負責偵測各種疾病的入侵,也負責指揮白細胞到每一個需要的部位。白細胞就像這個城市的警察一樣。
作者從中醫的醫理,及自己長久的經驗中整理出了提升氣血保持健康的五種基本方法:
一是,敲膽經;膽經是一條從頭到腳的經絡,膽經在下肢的巡行路線有個很容易找到的標志,就是從大腿根部沿著褲子中間的那條線至膝蓋外側面。主要是環跳、風市、中瀆、膝陽關四個穴位。
敲膽經的正確方法:
1、。由于敲膽經可以清除大腿上堆積的廢物,且要敲兩條腿;
2、中醫有句話叫做“離經不離穴”,沿著褲子的中線,一路敲到膝蓋處,敲得大腿外側的膽經有點發熱、發麻即可;
3、辦公族可以利用工作間隙,坐著時敲打,也可以坐在床上伸直雙腿,用拳頭去捶大腿兩側;
4、可以一天敲一次,也可以兩次,反正有空就敲一下;
5、晚上11點以后不能敲。晚上11點后敲膽經容易造成肝臟上火的現象,同樣臉上有痘痘和肝火旺的人亦不適用于此方法。
二是,早睡早起。敲膽經使人體可以生產足夠的造血材料,而睡眠則能提供人體足夠的造血時間,兩者俱全,人體的造血機能就能夠正常工作,血液總量就會逐漸增加,血氣能量也就逐漸提高了。因此“日出而作,日落而息”是人類最原始的作息方式,也是最理想的作息方法,任意修改這個作息方式,必定會給健康帶來重大影響。人體造血的最佳時段,是從下午天黑之后到午夜一點,而且必須達到深度睡眠的狀態。因此,建議每天21:至22:00至少保持午夜12點鐘以前,累計有八個小時睡眠。
三是,按摩心包經。簡化的按摩方法,不需要太在意穴位。主要按摩在手掌心一面的手臂,用拇指按著手上臂的中心點(從肩部到手肘一段的中間點),沿著手臂的中線往手指方向滑動,直到滑出中指尖為止。重復這個動作十次即可。每天可以早晚各做一次。當心包經不通時,推幾次之后手臂上就會有紅色的痧出現。這種痧推過后大約數十分鐘就消失了。這種方法最好每天做,許多因心包積液過多而引起的不適就能改善。
四是,不生氣。生氣是“用別人的過錯懲罰自己”,它是許多疾病的根源之一。因此,生氣會大量消耗資源,非常浪費身體的血氣能量。修養身心,開闊心胸,或者尋求一種宗教信仰,使得面對人生不如意時,能有更寬廣的心胸包容他人的過錯,根本沒有生氣的念頭。吟誦“對不起,請原諒,謝謝,我愛你”.五是,保持腸胃清潔。在日常生活中隨處都能見到腸胃有問題的人,腸胃受到較嚴重感染的癥狀。這些感染主要有兩個來源,一個是來自唾液的感染,另一個是食用不清潔的食物。
防止唾液的感染:潔凈腸胃的第一件工作,就是改變飲食習慣,推行“個人獨立”的飲食方式,特別是有小孩的家庭,是保護兒童不受成人唾液感染的最基本條件。不吃生的動物性食物:腸胃是人體對食物的第一道警戒線,當人體吃進了不潔的食物時,最好的策略,就是把這些食物和細菌用拉肚子的形式排出體外。當一個人很久都不再拉肚子,并不是因為他的腸胃很好,而是已經麻木了。
感謝李維老師,感謝本書作者,用好《人體使用手冊》,正如李維老師最后總結的那樣,認識“人體是一個復雜而智慧的系統”,它會按照自己的系統規律去運行,我們要學會敬畏自己的身體,少一些自以為是。“身體發膚受之父母”,我們要愛惜它。
第四篇:人體之謎讀后感
讀完這本科普讀物——《人體之謎》以后,我對自己身體部位更加了解,還有對自己各個身體部位的保護。還有很多人體的趣聞,有許多神奇的事情。
這本書一共分成了12個部分分別是:生命的歷程、奇妙的人體、感知世界、智慧的倉庫、心臟與血液循環、人體的支架、肌肉發動機、消化與吸收、人體內的風箱、人體清潔機、健康生活、人體趣聞。我覺得這本書每一張都有著密切的關系。首先生命的歷程,有生命的開始,十月懷胎,出生等……講述了一個新生兒出生。接著就是走進人體,了解我們人體內的器官,如肺、胃等……然后就是介紹五官,然后再介紹大腦,在就是開始介紹心臟、血液循環,人體骨骼,肌肉的結構消化器官等……
我最喜歡的一個部分就是人體趣聞,講了新生兒趣聞,一個新出生的孩子,竟然在手術臺上站了起來。身體能發光的人,在黑暗的屋子里能照亮整棟屋子。身體有毒的人,有人被毒蛇咬了一口自己沒有死,毒蛇卻死去了。
這本書讓我懂得了很多別人不懂得知識,了解了人的許多秘密,知道了人體是怎樣“分工安排”的,有許多關于人體的疑問也在這本書上揭曉了謎底,這本書對我真是太有用了!
第五篇:人體奧秘大百科讀后感
讀《人體奧秘大百科》有感
南京市江寧科學園小學四(2)班翟寬
從小我就很好奇:我是從哪里來的?大腦是如何思考的?人體是如何呼吸的?人又為什么會死?我總是追著大人問這問那。有一天,爸爸遞給我一本嶄新的書籍《人體奧秘大百科》,我立刻就迫不及待地閱讀起來。哈哈,這本書真棒,不但幫我打開了上面的問號,還讓我了解了更多的人體奧秘。
《人體奧秘大百科》是一本科普讀物,共分九章來介紹人體:奇妙的人體結構、表皮系統、神經網絡、感覺器官、骨骼和肌肉、內分泌、消化和呼吸、泌尿、生育和遺傳。它的內容注重知識性和科學性,但是絕不枯燥,書里有很多精美的圖片:有生動直觀的實物圖,也有說明性很強的手繪原理圖,還有妙趣橫生的卡通圖。圖片和文字相得益彰,閱讀看起來十分有趣。書中給我印象最深刻的一章是《眼睛》。人們都說,眼睛是心靈的窗戶。清晨,睜開眼睛,美好的世界就在我們的眼中了。眼睛不僅讓我們看到了美好的風景,還讓我們認識了各種各樣的事物。眼睛就像小小的照相機,為我們拍攝者精彩而真實的瞬間,眼睛還能反映人的喜怒哀樂,但是眼睛也是最嬌弱的。你看,在我們周圍,很多同學小小年紀,就已經帶起了小眼鏡,生活和學習都十分不便。書中告訴我們:眼睛的構造是怎樣的?眼睛是怎么感光的?我們要懂得保護眼睛,不要長時間近距離的觀看物體,要少玩游戲少看電視;多進行戶外運動;眼睛累了,要注意休息、多看看綠色植物;要定期檢查視力。還要多吃對眼睛有益的食物:胡蘿卜、雞蛋、瘦肉、甜椒等等。我一定會按照書中所說,好好愛護自己的眼睛。
《人體奧秘大百科》令我大開眼界,受益匪淺。但是由于我的知識有限,書中的很多內容我還一知半解,所以我還要努力學習,掌握更多的科學知識,爭取做一名科學小能人。
上一篇:馬利一只與眾不同的狗讀后感
下一篇:穿堂風讀后感350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