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色粉畫心得體會
“貴族藝術”色粉畫培訓心得體會
色粉畫是一個古老的繪畫藝術,發源于意大利,距今已有百年歷史在西方和油畫,水彩并稱為西方三大畫種,并且有一個文雅的稱呼“貴族藝術”。
這次培訓可以說是我第一次接觸到粉畫,我非常地激動。教我們粉畫的老師正好是我的師傅奚忠恕老師。奚老師是長興粉畫的帶頭人,第一次看見他的粉畫作品《環林》,很驚呆,在我的印象中粉畫都是那種畫的很粗糙,小學生興趣班會拿這個玩玩,沒想到能畫這么細膩,這么寫實。經過奚老師的描述,粉畫現在在國內發展前景很不錯,更加堅定了我對粉畫的熱愛和癡迷。接下來的學習中我開始慢慢的接觸粉畫,畫了一批粉畫作品。
色粉畫在西方有個非常特別的雅號“貴族藝術”。為什么會有這樣的說法,從歷史淵源來看,因為色粉畫在當時主要是為宮廷服務的,以肖像畫為主,因為色粉畫色澤明凈,融合,適合貴族階級的審美要求。它不同于油畫,不會害怕吸油,既有寧靜質樸,又高貴華美。保存時間非常久,色粉畫不需要復雜繁瑣的工具,只需要一張粉畫紙(粉畫紙不同于一般的紙張,它是在卡紙上涂上乳膠,每平方均勻的撒上800—1000目的金剛砂做成的砂紙。法國產的康松粉畫砂紙非常好,但價格比較貴,國內蘇州也有產粉畫砂紙,價格比較便宜,適合普通人群,色粉紙一般都是有底色的,分淺色和深色系列,給作畫的時候帶來的好處就如同油畫做底子一樣,可以留白不畫,這樣會有非常透氣的效果),一套色粉筆(色粉筆一般有硬軟兩種,但質地軟的粉筆比較適宜,如果畫小的局部細節,質地硬的粉筆是很好的選擇)。在畫色粉的時候,手上的力度一定要控制好,所謂力度就是用筆的輕重和揉擦的輕重,有些地方輕輕的用筆可以留下色粉紙原本的底子顏色,達到上面所說的透氣的效果,揉擦就是用手指頭去揉畫面,達到非常細膩的效果,一般畫一些光滑的物體采用揉擦法是很容易出效果的。
色粉畫最早在原始舊石器時代就已經出現,當時的人們將礦物用石磨磨成粉狀,以一些動植物和勞動場景為題材,將其填充在洞穴內壁或一些崖壁上,眾人所知的舊石器時代晚期西班牙阿爾塔米拉洞穴壁畫《受傷的野牛》就是運用礦物質石粉材料所做。留給世人神秘的遐想和研究。
早期的色粉一白堊,紅堊兩種顏色為主。“堊”其實就是色粉筆的最早原型,在藝術家不斷探索和嘗試的過程中,色粉筆突破了最原始的白堊,紅堊的單一顏色,加入了黑色,形成所謂的“三色粉筆技法”(黑色,血紅色,白色)。這也是色粉藝術真正的誕生時期。
從現有的資料來看,13世紀的意大利是色粉藝術的發源地。隨后,由于色粉筆的慢慢完善,顏色也越來越豐富,色粉作為獨立畫種的地位也日趨被確定,慢慢的在整個歐洲大陸擴散,十九世紀,色粉畫在歐洲廣泛流傳,許多藝術大師運用色粉完成了流傳至今的一些佳作,列入德加《藍衣舞者》《浴盆》等,馬奈《躺在椅子上的馬奈夫人》等等。
在中國,有一大部分人群還對色粉畫比較陌生,還不了解色粉畫。過去乃至現在還有一大部分人認為色粉畫是小畫種,色粉畫只是在搞創作和收集資料時用以勾勒草圖,發展前景不會樂觀,因此沒有受到很高重視。其實,色粉畫色澤豐富,是一種具有極其表現力的一個畫種,在西方油畫,水彩,色粉畫被稱為西方三大畫種。
色粉畫在中國的發展比較晚,最早從西方引進色粉畫的是1919年留學法國回來的李超士,他在上海灘舉辦自己在法國學習時的一些作品成果展上首次展出色粉畫,這也是色粉畫首次在中國的土地上出現,立刻對當時中國美術界產生了極大的轟動。之后,李超士先生在上海美術專科學校開始粉畫課,培養了一大批的粉畫藝術家,上海灘的海派分化藝術一時間成為中國粉畫藝術家的搖籃。經過多年努力,色粉畫在中國已呈現出良好的發展趨勢。
通過對粉畫的學習和不斷的創作實踐,我感受到色粉畫的特點和優勢:它既有油畫的厚重又有水彩畫的靈動,繪畫材料使用方便,繪畫中不需要調色,可以一層層疊加,適于修改。用筆自由,大面積小色塊都可以做到。很適合在教學中的演示,也適合沒有基礎的成人以及孩子的學習。于是,我生出這樣一種想法,在學生中普及色粉畫,在絢麗的色彩中,在美妙的畫面中帶給孩子們歡樂,并增強造型和繪畫表現力。
第二篇:畫蟹心得體會
靳光輝畫蟹簡評
蝦蟹是現代國畫中的常用題材,自從白石老人開創水墨寫意法畫蝦蟹后,現代的文人畫家,都喜歡寫上幾筆。靳光輝先生畫蟹,也是師承白石畫法,由于他對齊氏畫蟹法有過深入細致的研究探討,因此能在前人的基礎上創出自己獨特的筆墨風格,在畫蟹的過程中,他那隨意點畫,揮灑自如,看似信筆草草,卻筆筆到位,筆筆有味,體現了水墨寫意畫的神韻,特別是在畫蟹足時,穿插勾連,千變萬化,疏密得當,恰到好處。靳光輝先生畫蟹在形似的基礎上,更注重神似。筆下的螃蟹形態各異,栩栩如生。(阿泰)篇二:畫螃蟹
螃蟹(繪畫)
活動目標
1、學習用弧線和折線的方法表現螃蟹的外形特征。
2、逐步養成合理布置畫面的好習慣。
活動準備
ppt;鉛化紙;記號筆;范例。
活動過程
一、引出主題
師:今天我來給大家猜個謎語:“八條腿,抬面鼓,兩把剪刀鼓前舞,生來橫行又霸道,嘴里常把泡沫吐。”這是什么小動物啊?
幼:螃蟹!你從哪句聽出來是螃蟹的呢?(鞏固孩子對螃蟹外形特征的了解)
師:對!今天,老師就請來了螃蟹。
二、幼兒觀察,發現螃蟹的特征
師:(ppt出示螃蟹圖片)我們一起來看一看螃蟹,你發現它長得什么樣?
幼:螃蟹有一個圓圓的身體。
師:除了有圓圓的大身體,還有什么呢?
幼:還有八條腿和兩個大蟹鉗。
師:看看蟹鉗像什么?
幼:像剪刀。
師:是呀,大大的蟹鉗像剪刀。
師:(小結)原來,螃蟹有圓圓的身體,八條長長的腿,兩個像剪刀的大蟹鉗,走起路
來橫著爬,邊爬還邊吐泡泡。
三、教師示范,幫助幼兒掌握用弧線和折線來表現螃蟹 師:先畫一個圓圓的身體;然后畫上兩個像剪刀一樣的大蟹鉗,先畫一條彎彎的弧線,再畫兩條折線連在弧線上,變成一把大剪刀,先向下,再往上折。要看看剪刀是否張開,只有張大蟹鉗才能抓住小魚、小蝦。再來畫一個大蟹鉗,我們一起來試試。(教師引導孩子一起空手畫一畫)先向下,再往上折。
師:再來畫長長8條腿,一邊四條腿。我來畫嘍,蟹腿是長長的,先伸長,再折一折,伸長,折一折。請朋友們和我一起來畫畫蟹腳。準備好,一起來畫嘍!伸長,折一折??,長長的蟹腳都畫好嘍,這樣螃蟹爬起來可快了。師:最后畫上兩個大眼睛,(教師一邊
說,一邊畫上眼睛)。
好了,一只大螃蟹就畫好了。
四、幼兒繪畫,教師巡回指導
1、師:現在要請朋友們用弧線和折線來畫螃蟹,注意哦!要將螃蟹畫得大大的,畫在畫面的中間,待會兒我們來比一比,看看誰畫的螃蟹蟹鉗張的開,蟹腳伸得長。畫好后可以再畫面上添上水草和泡泡,我們來畫畫吧!
2、幼兒繪畫,教師巡回觀察。
3、適時指導幼兒(蟹鉗、蟹腳的繪畫方式(彎一彎,折一折)、畫面的合理布置(螃蟹的大小是否合適)。
五、展示與講評
1、教師貼出幼兒的作品;
2、針對1—2副作品進行講評。
反思:
此次活動是讓幼兒使用不同的線畫出螃蟹的主要特征,通過謎語引出主題,再通過對謎語的謎面及螃蟹的圖片中所出現的特征進行鞏固,以便繪畫時心里能有清晰的螃蟹形象。在出示范例之后,一起邊說邊畫使得幼兒的作品效果較好,且著重強調的特征都能夠很好的表現。
不足:
1.此次活動只準備了一份范例,螃蟹形態較為生硬。在今后的活動中,我應該準備更
多不同形態、富有故事情節的范例,既能豐富幼兒的繪畫作品形態,又能豐富幼兒的想象力。
2.此次活動的引入謎語對于中班幼兒來說可能有些過長,在之后的活動中需要更注重
選材的合適性,吸引幼兒的興趣且能使幼兒理解。3.面對幼兒時,作為教師,語速應該進一步放慢,這樣有助于幼兒聽清、理解語言的含義,能更好的表達出教師所期望的效果。
通過此次活動,我體會到教師在教學活動中更多需要關注的細節問題,在日后的活動需要進一步提高,從而更好的幫助幼兒進行創作和理解。篇三:繪畫螃蟹、學習利用各種方法表現螃蟹的主要特征。
2、培養幼兒的觀察力和動手能力。
準備:大螃蟹數只、各種不同的螃蟹圖片、背景音樂磁帶
繪畫材料(油畫棒、各色彩紙、顏料、橡皮泥等等)
重點:尋找螃蟹的主要特征
難點:探索螃蟹的表現方法
過程:
一、引起興趣
師:今天我給你們帶來了一位朋友。(螃蟹)
師帶上螃蟹頭飾:嘿嘿,我是螃蟹爸爸,瞧我長得多神氣。今天我把我的孩子也帶來了,請你們仔細看看我的孩子長得什么樣。
二、幼兒觀察、尋找特征
螃蟹有一個身體、八條腿、兩個大鉗子,走起路來橫著爬。
請你來學學螃蟹走路的樣子。(幼兒一起模仿,請個別幼兒來表演)
三、幼兒操作
出示圖片:照相館里的叔叔給我的孩子拍了許多好看的照片,請你們看。(幼兒進行觀察討論,各種不同的螃蟹的特征,個別幼兒進行講述)你們會給我的孩子拍照片嗎?我們一起來試試看,比一比哪個小朋友拍的照片最好看。幼兒自選分組操作,教師進行指導,要求幼兒盡量表現出螃蟹的主要特征,同時注意畫面的整潔。
四、結束活動
畫畫蝦和蟹案例分析
一、案例背景 1.教材分析:本課是蘇少版義務教育課程標準實驗教科書美術第3冊《畫畫蝦和蟹》單元的第一課時,屬于“造型表現”學習領域中的想像繪畫。
學生認識理解蝦和蟹是走進生活、描繪生活、創造生活的一個開始。因此本課內容與兒童的生活是緊密相關的。從大自然上講,是引導學生走進自然、認識自然的一個舉措。蝦和蟹是自然界中的小動物,通過蝦和蟹,提高學生對自然界的認識,從心靈上與自然界產生對話,達到與自然和諧。從兒童精神世界上來講,蝦和蟹是造型怪異的動物,學生對新、奇、怪的事物有極大的好奇心和求知欲,能夠充分激發學生的學習熱情,提高學生的審美能力和創造能力。
2.學情分析:本節課要面對的教學對象是小學二年級的學生,這一學齡兒童是想象力與創造力非常豐富和活躍的時期,他們已經具備了一定的造型能力,初步掌握了用線條和色彩表現事物的方法,學生雖然在生活中經常接觸蝦和蟹,對蝦和蟹的造型細節特征并不太清楚,結合小學兒童的學齡特點,本著使學生提高對美的感受能力和藝術創造能力,我確定以下的教學目標
3.教學目標
認知方面:通過對蝦蟹不同角度的觀察,了解它們的外形、色彩、動態等造型表現因素。
操作方面:能根據自己的個人感受,大膽畫出有情趣、有個性的作品。情感方面:讓學生在欣賞的過程中得到美的熏陶,增強學生對大自然的熱愛及保護自然的責任感。4.教學重點、難點
重點:結合多媒體,通過觀察、欣賞、討論、認識蝦和蟹的外形特點,激發學生對大自然的探索欲望。
難點:能從多角度生動刻畫出蝦和蟹的外形特征。5.教學手段:
教法: 依據本課的性質及學生認知思維特點,我主要采取“啟發──引導法”,以實例為線索,充分動用多媒體,不斷采用欣賞、啟發、示范相結合的教學方法。調動學生的積極性, 使每個學生都能參加到動腦的積極思維中,真正做到面向全體。
學法:遵循“學為主體”的教育思想,做到學與練緊密結合。本課采用課堂討論,合作學習等形式,通過欣賞、比較、分析讓學生可以直觀的了解蝦蟹的特點,并能生動的刻畫。6.課前準備
師:多媒體課件、蝦和蟹范畫作品
生:各種美術繪畫工具
二、教學過程
(一)謎語導入,激起學生好奇心
謎語1:有槍不能放,有腳不能行,天天彎著腰,總在水里游。
謎語2:八只腳,抬面鼓,兩把剪刀鼓前舞,生來橫行又霸道,嘴里常把泡沫吐。(蝦和蟹)
師:你們喜歡這兩種長得怪模怪樣的小動物嗎?
設計意圖:設置情境,通過猜謎語,來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為教學順利開展打下良好的基礎。
2.導入新課,板書課題.—《畫畫蝦和蟹》
(二)新授
1.了解蝦文化,認識蝦和蟹(1)陽澄湖大閘蟹
師:我們江蘇是魚米之鄉,河流湖泊眾多,水產資源非常豐富,吃蝦吃蟹早已成為一種習俗。秋高氣爽,正是螃蟹上市的黃金季節, 特別是陽澄湖的清水大閘蟹(課件出示圖片),青背、白肚、金爪、黃毛、體壯,肉質細嫩鮮美,享有“蟹中之王”的美稱。
你們吃過陽澄湖大閘蟹嗎?味道怎么樣?(2)盱眙龍蝦
師:除了陽澄湖大閘蟹,我們江蘇盱眙還有一種水產品非常有名氣,在“胖嫂”、“龍騰閣”等都有,知道是什么嗎?(龍蝦)顏色和味道又如何呢?
盱眙出產的龍蝦個大干凈、肥碩飽滿、殼紅肉嫩,屬于龍蝦上品。而且盱眙人在龍蝦身上動足了腦筋,又是申請專利,又是舉行“龍蝦節” ??
2、了解蝦和蟹的身體結構、外形、動態、色彩
教師播放蝦和蟹的錄像,引導學生觀察他們的活動狀態,提出觀察要求:認真觀察,找出通過認真觀察后與記憶中蝦和蟹的差別,更進一步細致的了解蝦和蟹的身體結構、外形、動態、色彩,并進行小組討論。教師進行歸納總結。3.圖片欣賞
師:蝦和蟹長得可真是有趣!讓我們一起走進“小畫廊”,看看大師和小朋友的筆下的蝦和蟹又是怎樣的吧
(欣賞藝術作品中的蝦和蟹,了解不同的表現手法)
設計意圖:展示多媒體課件有關蝦和蟹的內容,讓學生在直觀感知實物的過程中,學會交流 探討,從而來解決本課的重點。從聯想的心理特點來看,首當其要的是對學生創作靈感進行誘發。
4.教師示范
以螃蟹為例,我是這樣一步步講解的。
(1)選擇自己喜歡的角度,用線條簡單勾畫出蝦蟹的身體形狀、螯足、步足、須等。畫的時候先把他們的主要特征描繪出來,還可以畫出他們的動作來(一邊說,一邊畫),然后加上它的眼睛等等。.(2)添畫情節或背景。
(我們可以為他們找來朋友,再添畫一些海藻,珊瑚之類他們玩耍、嬉戲的場所,這樣一來,他們就不會孤單了。)請學生添畫。
(3)添上漂亮的色彩。
這樣通過與學生合作的方法,讓學生更直接的了解繪畫的方法,從而解決了本課教學的難點
設計意圖:通過教師示范,作品欣賞,來使學生最直觀的蝦和蟹的外形特征,了解繪畫的方法,從而來解決教學的難點。教師給學生講解作畫的過程,對表現技法做一些提示(如線條、色彩、姿態方面
(三)學生作業
要求:奇思妙想,添畫出具有特殊本領的蝦和蟹。畫出漂亮的背景(海藻、珊瑚、海星等等)
教學意圖:學生的創作熱情源于美的啟迪,更是反映教學效果的主要環節。因此,在美術教學過程中,我從實際出發,利用學生的好奇、愛動、爭強、樂勝的心理,進行啟迪誘導,激起學生強烈創作欲。
(四)作業展示與評價
展示優秀學生作業并點評
設計意圖:在教師的引導下,讓學生進行自評、互評,以此來培養學生的審美能力,讓學生學會評價作品,使他們具有審美的判斷力,以此來更好地激發他們創造的信心和欲望,培養他們對美術的追求和熱愛。
(五)課后拓展 出示用剪紙方法制作的蝦和蟹作品請學生欣賞,并出示其制作方法。設計意圖:通過展示蝦和蟹的剪紙的作品及其制作方法,是學生的學習興趣高漲,觀察力、感知力、想象力、實踐力、審美力、創造力得到充分的挖掘,很好的培養了學生的創造美的情感和態度。教學反思:對于二年級學生來說,體驗畫蝦和蟹是較復雜的學習過程,表現力極強,心理感悟力不同于外觀表現形式多樣,方法極為有趣,有利于提高學生的藝術感覺,培養學生的感染力,想像力和表現力。當兒童被要求有選擇的考慮他們他們的所見所感,他們就會對自己分別看到和理解的東西作出自己解釋,融入了自己的思想和情緒特征,學生在畫的過程中就很明顯的表現了他們自己的思想和想法。最后的作業環境,學生都能把自己想的都表現出來,課后拓展讓學生了解了更多關于蝦和蟹的表現方式,拓展他們的思維,增加他們的學習興趣。
第三篇:《畫》教案
畫
教學目標
1.知道這一首詩講的是一幅山水畫,理解每句詩的意思,用自己的話講一講詩句的意思。
2.了解詩句是怎樣講畫上的山、水、花、鳥的,弄清詩句和畫的聯系。3.學會8個生字和兩個新的偏旁,士字頭,豎心旁。知道有和無,遠和近,來和去是意思相反的詞。
4.背誦和默寫這首詩。教學重點
1.理解詩句的意思,能用自己的話說一說每句詩的意思。
2.了解詩句是怎樣講畫上的山、水、花、鳥的,弄清詩句和畫的聯系。3.學會本課的生字和兩個新的偏旁。4.背誦、默寫詩句。教學難點
1.用自己的話說說詩句的意思。2.了解詩句和畫的關系。教學時間 二課時 教學設計
第一課時
一、教學目標
(一)使學生學會8個生字和兩個偏旁,士字頭和豎心旁。
(二)知道遠和近,有和無,來和去是意思相反的詞。
(三)觀察插圖,知道圖上都畫了什么。
(四)使學生熟讀詩句。
二、教學重點
(一)學會8個生字和兩個新的偏旁。
(二)知道來和去,有和無,遠和近是意思相反的詞。
(三)熟讀詩句。
三、教學難點 指導學生朗讀詩句。
四、教學過程
(一)導入新課、板書課題。
同學們,老師說一則謎語,請你們猜一猜謎底是什么?看誰聽得準:遠看山有色,近聽水無聲,春去花還在,人來鳥不驚。
同學們,學完今天這一課,你就會知道謎底是什么啦。板書課題。
(二)請同學們認真觀察書上的插圖,看圖上都畫有什么? 1.先讓學生自己認真地觀察。
2.再請學生說一說圖上畫了什么?說的時候引導學生按順序說,從遠到近,或者從近到遠的順序都可以。
學生回答,圖上畫有山、水、花、鳥。或者,圖上有鳥、花、水、山,那么這首詩又是怎樣寫山、水、花、鳥的呢?
(三)聽老師范讀課文,邊聽老師讀,邊在詩句中標出8個生字。
(四)自學8個生字。1.讀準字音:
剛才同學們在詩句中標出了這8個生字,現在你借助漢語拼音讀準它們的字音。
(1)先讓學生自己拼讀。(2)然后老師用生字卡片檢查。2.學習兩個新的偏旁:(1)出示拼音,讓學生拼讀。(2)示出這兩個偏旁。
老師出示這兩個偏旁,請同學們邊認真看,邊數著筆畫,并注意筆順。士:一十士,3筆寫成,上邊橫長,下邊橫短,是解放軍戰士的士,不要寫成“土”。
忄:,3筆寫成,第一筆點,往撇的方向點。
3.自學生字。(1)先讓學生自己識記,識記時聯系詩句,聯系生活實際,記字形,理解字義。
(2)同桌互相說一說你是怎樣記住字形,理解字義的。(3)向大家匯報你們組是怎樣記住字形,理解字義的。①用熟字加偏旁的方法記字。遠:熟字“元”加走之旁。近:熟字“斤”加走之旁。還:熟字“不”加走之旁。
把這三個聯系起來記,都是走之旁,而另一部分(熟字)是表音的,如“遠”“近”是形聲字。
聯系詩句的意思,“遠看”“近聽”知道“遠”和“近。”都是表示距離的,遠和近是意思相反的詞,比如我的家離學校比較近,離天安門廣場比較遠。教室里的桌子第一排離黑板近,后邊的離黑板較遠。
遠和近是比較而言的。
聽:熟字“斤”加口字旁。你告訴別人你聽見了嗎,并要說話,所以口字旁。還可以和“近”比較起來記字形,都是熟字“斤”加了不同的偏旁。
驚:熟字“京”加豎心旁。形聲字,左旁表義類右旁表聲。驚:是表示心里害怕、吃驚,震驚。所以用豎心旁。鳥一受驚就要飛走了,不驚就是不害怕,不驚慌,所以不飛走。
驚:驚慌,吃驚,受驚,驚慌失措。②結構相同的字能合起來一塊記。色:上下結構,上邊: 綠色,黃色,臉色,神色。
聲:上下結構,上邊士字頭,下面,和尾巴的“巴”字一筆不同。
下面是尾巴的“巴”字。顏色,比如紅色,聲音,聲音大,聲音小,你聽見老師說話的聲音了嗎?
③熟字換一筆。
無:熟字“天”的最后一筆捺換或豎彎鉤。無:是沒有的意思,所以和有是意思相反的詞。結合詩句“無聲”就是沒有聲音。
(4)鞏固。抽讀卡片,指名讀,齊讀。
(五)指導朗讀詩句。
1.學完生字以后,讓學生自己小聲讀一讀詩句,能夠讀通順、連貫。2.指導適當停頓,讀出詩的韻味。遠看/山有色,近聽/水無聲。春去/花還在,人來/鳥不驚。
老師要范讀,再讓學生讀,指名讀,小組讀,齊讀。
(六)指導書寫生字。
1.先讓學生觀察生字在田格中每筆每部分的占格情況。2.在田格中描生字。3.指導書寫。
驚:左邊寫得窄一點,但是上下要齊。聲:上面占格小一些,下面稍大。
聽:右邊“斤”第一筆是橫撇,不要寫成豎撇。
(七)作業。1.書寫生字。2.熟讀詩句。
第二課時
一、教學目標
(一)理解每句詩的意思,能用自己的話講出來。
(二)理解詩句是怎樣講畫上的山、水、花、鳥的,弄清詩句和畫的關系。
(三)進一步觀察插圖,培養學生觀察圖畫的能力。
(四)背誦、默寫詩句。
二、教學重點
(一)理解每句詩的意思,會用自己的話講詩句的意思。
(二)理解詩句是怎樣講畫上的山、水、花、鳥的,弄清詩句和畫的關系。
(三)背誦詩句。
三、教學難點
(一)弄清詩句和畫的聯系。
(二)指導背誦。
四、教學過程
(一)復習:
1.讀生字并組成詞語:(一字至少組三詞)遠(遠方)(很遠)(遠看)色(顏色)(紅色)(色彩)近(很近)(近看)(近處)聽(聽見)(聽話)(聽課)無(無有)(無聲)(無奇不有)聲(聲音)(聲響)(歌聲)還(還在)(還有)(還是)驚(驚慌)(吃驚)(驚訝)2.說出下面各詞的反義詞。遠—(近)無—(有)
(二)讀課文,進一步指導學生看圖。
1.老師以前講過,觀察一幅圖上都有什么,應當怎樣觀察。(讓學生回答)①從整體到部分再回到整體,體會整幅圖所表達的意思。②從上到下或者從下到上的順序觀察。③按從左到右或從右到左的順序觀察。④由近及遠或由遠到近的順序觀察。
2.再看這幅圖,上節課老師讓同學們回答了圖上畫的什么,有的同學是按從遠到近的觀察順序回答的,有的同學是按照從近到遠的順序回答的。同學們都回答得很好。那么,現在老師讓你認真地讀一讀課文,邊讀課文詩句邊對照插圖,讀一句對照一句,然后老師讓你按照一定的順序說一說,這幅圖上都畫了什么?(這樣培養學生圖文對照,借助圖畫理解課文內容,學會按照課文記敘的順序敘述圖意)。
先讓學生自己邊讀邊對照插圖,然后同桌互相說一說,最后指名回答,學生會答道,圖上畫有山、水、花、鳥。同學們,那詩句里怎樣寫畫上的山、水、花、鳥的呢?
(三)逐句學習理解詩句。1.學習前兩句。(1)小聲讀這兩句詩句。邊讀詩句,邊看圖、邊思考: ①哪兒的什么怎么樣?
②找到這兩句詩中相對應的詞。
(2)指名讀這兩句詩句,再讓學生回答。
①在回答的過程中,老師要引導學生理解到“遠看”和“近聽”、“山”和“水”、“有”和“無”、“色”和“聲”是相對應的詞。第一句是寫用眼去“看”,第二句是用耳去“聽”。
②一方面引導學生看圖上的山,水怎么樣;另一方面,讓學生聯系實際想一想,山,水應當怎樣。
同學們請你認真看圖,遠處的山,山色如何?(山上綠得是那么鮮,那么艷。)你們聯系實際想一想,如果你站得很遠,去遠望山景時,會看得那么清晰嗎?(不會,那會是一種朦朦朧朧的感覺。)看圖,水流從那么高的山間直流下來,會發出什么聲音?肯定會嘩嘩地特別響,那么詩句中卻說,走近了聽,聽不見水的聲音。這是怎么回事呢?讓學生說一說。
(3)指導朗讀。
“看,有色;聽,無聲”要讀重音。師范讀,指名讀,齊讀。
(4)用自己的話說一說這兩句詩的意思。
看遠處的山,山色是那么清楚,走近了聽水的聲音,卻一點也聽不見。讓學生知道,本首詩是謎語,謎底就是這幅畫,詩句說的是這幅畫中的景色,所以和實際想象的是不一致的。
(5)小結學習方法。
剛才學這兩句話時,首先讓同學們邊讀詩句,邊對照書中的插圖,再想一想詩句是怎樣寫畫中的山和水的,用自己的話說一說詩句的意思,然后聯系實際想想,應當是什么樣的景色,而詩句為什么這么說,找到詩句與畫的聯系,我們按這種學習方法,學習后兩句詩。
2.學習后兩句。用剛才的方法學習這兩句詩。(1)先自學,邊讀這對照圖。
(2)小組內學習,說一說對詩句的理解。(3)指名匯報:談你怎樣理解這兩句的。
①“春去”的意思是,春天已經過去了,“花還在”意思是,花還是開得那么艷,那么美。
②“人來”當人走過來的時候。
“鳥不驚”就是鳥不驚慌,沒有飛走,還很安然地站在花枝上。③這兩句話的意思是:
春天已經過去了,可是花兒照樣盛開著;當人們走近停在枝頭上的鳥兒的時候,鳥兒不害怕,并不飛走。
讓學生回答的時候,只要意思對就可以了。④聯系實際想一想會是什么樣的情況。
(春天過去了,花兒隨之就會謝了,當人們走近停在枝頭上的鳥時,鳥兒肯定會受驚而飛走的。)
⑤找到詩句和畫的聯系,因為詩句是寫的這幅畫中的景色。圖上粉紅色的花標志著:春天到了,粉紅色的花兒盛開了,鳥兒站在花枝上是那么安閑。
(4)朗讀這兩句詩。
去,還在,來,不驚幾個詞要讀重音。師范讀,指名讀。
(四)再次讀全文,看插圖。1.齊讀全詩。2.看插圖。
同學們,當這幅畫掛在這里,一年四季不論你什么時候看它,它依然是山色那么綠得可愛,面對飛流直下的水花,聽不到水聲,花兒始終開得那么艷,不論有什么動靜可鳥兒安閑自在地站在枝頭,永不離去。這就是這幅畫的美景,作者用詩句把它描寫得那么真切。
3.再讀詩句:在詩句中找到意思相反的詞:遠—近,無—有,來—去。
(六)指導學生背誦全詩。
1.讀全詩,再想一想,四句詩中每一句分別寫畫中的什么? ①山,②水,③花,④鳥。
2.你再讀詩句,分別看一看山、水、花、鳥各怎么樣呢? 山——有色
水——無聲
花——還在鳥——不驚
3.請同學們按照詩句中描寫山,水,花,鳥的順序和特點練習快速背詩句。投影出示:山有色,水無聲,花還在,鳥不驚
提醒同學們背誦。
先自己試背,后再提示指名背誦。4.再看老師的提示,指名背誦。出示:山、水、花、鳥。讓學生背誦。出示:山、水、花、鳥。讓學生背誦。5.看插圖練習背誦。
老師用教鞭指著畫中的山、水、花、鳥,提示同學們背誦。
(七)指導默寫。
同學們,在背誦的基礎上,我們還要默寫這首詩。1.默寫比賽:
每組選四名代表,老師把黑板劃分成幾塊,每組占一塊,每組的四個人,接力棒式,每人寫一句,帶標點符號,看哪組寫得又對又快為優勝,老師獎勵小紅旗,其他同學當裁判。
2.自己在田格本上默寫一遍。【板書設計】
第四篇:畫平行線(共)
畫平行線
教學目標:
1.通過觀察學生能理解平行線的意義,能在教師的指導下掌握用直尺和三角板畫平行線的方法和步驟,并能正確地畫出已知直線的平行線。
2.使學生能通過觀察、操作,形成平行線的表象,發展空間觀念;初步了解生活里的平行現象,產生學習圖形位置關系的興趣。
3.教學重點:學生探究如何平行線的意義及特點。
4.教學難點:平行線的畫法。
5.教學準備:直尺、三角板、課件。
教學過程
一、復習導入
師:同學們,我們在上一節課已經接觸到了平行的定義,現在開動你們聰明的大腦,仔細的回憶一下:什么樣的直線叫做平行線呢?(強調:在同一個平面內、永不相交、兩條直線)
師:同學們回答的特別棒,那么我們怎么樣才能畫一組平行線呢?同學們想不想知道?這節課我們就來學習如何畫平行線。(板書課題:畫平行線。)
二、探索新知
(一)教學
1.學生小組內交流如何畫平行線。匯報:可以用直尺畫平行線。
2.教師講解及PPT演示,指出這種方法雖然方便但還是有局限性。
3.教師引導出 第二種方法,用直尺和三角板畫平行線。
4.教師示范,并總結出畫平行線的步驟:
(1)固定三角板,沿一條直角邊先畫一條直線。
(2)用直尺緊靠三角板的另一條直角邊,固定直尺,然后平移三角板(平移時一定要靠緊直尺)
(3)再沿著第一步中的直角邊畫出另一直線。
.5學生畫一畫畫一組平行線
三、實踐運用
同桌互相交換自己畫的平行線,驗證對方畫的平行線是否平行。
第五篇:畫教案
畫
教學目標 知識目標
1、認識“遠、色”等11個生字
2、正確、流利朗讀課文,背誦課文。
3、懂得這首詩是講的一幅山水畫。能力目標
理解課文內容,正確、流利朗讀課文,背誦課文 情感目標
使學生建立起對古詩的熱愛
教 學重、難點:
1、詩的朗讀
2、詩意的理解 教學方法
講授法、提問法
教學設計
一、觀察圖畫,引入詩句
1學生觀察課本圖畫
引導學生發現畫上有題字或詩句
教師根據學生的回答看到圖畫上有什么板書“山、水、花、鳥” 山、水、花、鳥
個別讀、自由讀、齊讀,開火車讀
二、讀詩。初讀借助拼音解決生字。
1.學生自讀詩句,對鉛筆標出的字借助課文的拼音多讀幾遍。2.學生充分自讀,同桌互讀互考。發現不對的,同學教讀。3.全班齊讀
4、開火車讀
5、學生自由讀,重點抽讀,抽讀重點。用生字卡片抽讀,主要抽讀“聲、春、近、人、驚”等5個易錯的重點字;再抽學生中平舌翹舌、前后鼻韻母發音不準的重點學生。全班齊讀。
提示新的偏旁:“辶”叫“走之旁”;“忄”叫豎心旁
6、識字方法 加一加、減一減、換一換
三、寫字指導,練習書寫
1.呈現“人、火、文、六”4個要求會寫的字,讓學生觀察4個字的筆順、筆畫特點。注意“火”先寫“點”,再寫短“撇”,第三畫是長 “撇”,最后是“捺”。
2.仔細觀察生字的筆畫位置。“人”的第二筆從豎中線和橫中線交叉處偏左一點起筆。“火”的第四筆“捺”從豎中線和橫中線交叉處起筆。3.教師范寫,學生書寫。4.學生練寫,教師指導。
四、背誦詩句,領會其義
1.看誰背誦得最快。(學生自由背誦)
2.你在朗讀背誦的時候有什么疑問嗎?(給我們平時看到的現象正好相反)師:是呀!真有點怪!怎么遠看山有色,近聽水無聲呢?怎么春去花還在,人來鳥會不驚呢?
師:我們平時看到的景象是怎樣的?(教師歸納板書或課件呈現“遠看山無色,近聽水有聲。春去花不在,人來鳥兒驚。”)3.讀一讀,看看兩首詩有什么不同。遠看山有色,遠看山無色,近聽水無聲。近聽水有聲。春去花還在,春去花不在,人來鳥不驚。人來鳥兒驚。(待學生發現交流后)師總結性引導:我們游覽時,看到的自然景色大多數是“遠看山無色(鮮艷之色),近聽水有聲。春去花不在,人來鳥兒驚”,而課文所說的景色卻剛好相反。大家想一想,在哪種情況下才會“遠看山有色,近聽水無聲。春去花還在,人來鳥不驚”呢?(如果學生說出是“畫”,則肯定學生并在黑板上板書課題“畫”;若學生說“照片”,也肯定學生“照片也是圖畫的一種形式”。)
板書設計
畫
遠看山有色,近聽水無聲。春去花還在,人來鳥不驚。
上一篇:讀書心得體會五篇范文
下一篇:話務員實習心得體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