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产一区久久精品_性xxxxx_国产精品久久久久无码av_免费观看视频www

好多范文網(wǎng) haoduofanwen.com,好用的范文大全!

關(guān)于《愛糧節(jié)糧秋收萬顆籽》的專題心得

網(wǎng)友投稿 分享 時間: 加入收藏 我要投稿 點贊

關(guān)于《愛糧節(jié)糧秋收萬顆籽》的專題心得11篇

節(jié)約糧食等于增產(chǎn)糧食,等于無形中增加良田,愛糧節(jié)糧秋收萬顆籽是很好的節(jié)約精神,愛糧節(jié)糧秋收萬顆籽心得應該怎么寫?下面給大家分享一些關(guān)于《愛糧節(jié)糧秋收萬顆籽》的專題心得11篇,希望能夠?qū)Υ蠹业男枰獛砹λ芗暗挠行椭?/p>

關(guān)于《愛糧節(jié)糧秋收萬顆籽》的專題心得

關(guān)于《愛糧節(jié)糧秋收萬顆籽》的專題心得(精選篇1)

有的同學家庭條件好,很是挑食,吃了幾口飯就倒掉了,說這飯菜是自己不喜歡吃的!有的同學著急去玩,盛飯和湯的時候,走路慌張就把飯湯灑在地上!有的同學一邊吃一邊打鬧,互相丟飯菜……這些都是在浪費糧食!也許你并不覺得自己在浪費,也許你認為浪費這一點點算不了什么,可是,如果你浪費這一點,他浪費這一點,大家都浪費這一點,那就是一個驚人的損失了!同時,有的同學飯后還把吃的東西拿出教室,邊走邊吃,吃完就隨便丟在路上,這和挑食、浪費糧食一樣都是不文明的就餐習慣!這種不文明會非常影響我們的身體健康和文明學生的良好形象!那就從文明就餐、節(jié)約糧食開始吧!

其實節(jié)約糧食,做起來很簡單:吃飯時,吃多少盛多少,不要剩飯菜;不在吃飯的時候,邊說話邊吃飯!不挑食,無論爸爸媽媽給我們吃的,還是學校里的飯菜,都是有利于我們身體成長的,為了自己的身心健康,我們應該從我做起節(jié)約糧食!

有一次,我剛吃完飯,從教室出來,看到一個小男孩拿著一個包子,咬了一口,隨手就扔了,我見此情景就趕緊跑了過去,“你不應該把沒吃完的包子扔掉呀!因為那是糧食呀!”“我想扔就扔,不用你管!”“你這么說就錯了,因為那都是農(nóng)民們臉朝黃土背朝天,辛辛苦苦種出來的。”“我吃飽了,再吃就吐了再說了我扔包子關(guān)你什么事,真是多管閑事!”“你這么說就錯了,糧食的用處可大了,俗話說,“人是鐵,飯是鋼,一頓不吃餓得慌。“,糧食就是寶中寶.現(xiàn)在生活雖然好了,但是也不可以浪費啊!假如我們一天浪費一個包子,全校所有人一天浪費多少多少個包子,一年能浪費多少個包子呢?”就從小事說起吧,浪費東西就是浪費錢,你知道父母掙錢有多么不容易嗎?嗎“我錯了,我以后再也不浪費東西了!”“我希望你按你說的做,再見!”通過這件事我體會到了現(xiàn)在的人太浪費了,我們應該重視糧食,節(jié)約糧食!

我們需要改正浪費糧食的壞習慣!吃午飯時不要到太多的菜,養(yǎng)成節(jié)約糧食的好習慣,節(jié)約糧食人人有則!

關(guān)于《愛糧節(jié)糧秋收萬顆籽》的專題心得(精選篇2)

電視里有則公益廣告,一個小孩對著滿桌的食物還不停“我要,我還要”地嚷嚷,他爹模樣的男子趕緊喊來服務員大方地滿足了孩子要求,然后扔下一桌剩菜走了……畫外音說,中國人由于缺乏節(jié)儉意識,外出進餐都會點很多菜,吃不完又很少愿意打包,使得餐桌浪費率高達20%,粗略統(tǒng)計,每年浪費的糧食足夠養(yǎng)活兩億人,其價值在1000億元以上。

這個數(shù)字有些“親切”。可不是嘛,前些天才聽了另一組數(shù)字:我國目前仍有一億多貧困人口,他們每天的生活費平均只有6塊3毛錢。許多偏遠地區(qū)的孩子,連午餐都吃不上,以至于志愿者要發(fā)起募捐3塊錢的“午餐革命”。當那些面有菜色的孩子心滿意足地吞吃著“愛心午餐”的時候,我們心里真有些不是滋味。而另一個司空見慣的現(xiàn)象是,許多人卻在因為吃得太多而拼命消化,為營養(yǎng)過剩發(fā)著愁。后者自然不在乎桌上堆著的食物,更不會在乎潲水缸中的剩菜剩飯。

咱中國人在吃飯方面已經(jīng)吃成了聞名天下的飲食文化,這本不是什么壞事,化庸常為神奇能把吃飯吃成文化,也是值得自豪一下的。我們嘗說民以食為天,所以吃飯的事情如何重視都不過分。可惜的是,咱中國人從古至今,吃飽和吃不飽的時候幾乎總是交織在一起,而且吃不飽的記憶更加刻骨銘心。大約是吃飽不一定記得,饑餓的感覺才驅(qū)之不散吧。饑餓的記憶如此深刻,原因是在幾千年的歷史的長河中,常常見到“餓殍遍地”、“人相食”之類的極端字眼,飽食終日的時候并不多而且只是少數(shù)人的特權(quán)。到了我們這代人,饑餓記憶當然有,但比起我們前一代人已經(jīng)少多了。聽到過父兄那些人關(guān)于“自然災害”年代的回憶,那些事現(xiàn)在人聽起來仿佛天方夜譚了,可卻是千真萬確的事實。但我們這代人的溫飽不成其為問題的時間似乎并不很長,三十年來時間吧,所以很多人不應該徹底忘記饑餓。現(xiàn)在許多人吃飽已經(jīng)不是問題,所以很容易就忘了饑餓時難受的感覺。據(jù)說現(xiàn)在正由溫飽向小康社會轉(zhuǎn)型,可正如前述資料所說的那樣,一億多貧困人口的存在,絕對數(shù)字相當龐大,他們的溫飽問題依然突出。

這些道理許多人都明白,然而到了特定場合就不起作用了,如果說公款吃喝浪費不心疼的話,就算是自己掏腰包的人一上餐桌好像也不太注重節(jié)儉了,似乎盤子中剩些菜飯才顯得有面子。很多人下館子都像是最后晚餐,一副明天就不過了的樣子,請人吃飯吃不吃得完尚在其次,重要的是必須要有面子。有面子的主要表現(xiàn)就是桌子上食物的多少,吃不完又很少有人主動打包,因為那是十分沒面子的事情。只是這“面子”的成本著實高了點,能夠養(yǎng)活兩億人口的糧食就白白扔掉了。不錯,我國糧食每年都在增產(chǎn),而且幅度還比較大,但產(chǎn)量再大也有限度,相對于需求而言,糧食永遠是個稀缺品,再多也經(jīng)不住無度浪費。

糧食最大的功用當然是“口糧”,它是人類得以生存的必要保證,如果有一天缺少了糧食,哪怕錢再多,經(jīng)濟再發(fā)達也是無濟于事的,因為人既不可以拿錢來填飽肚子,也不可以將所謂經(jīng)濟當大餅啃。小時候受過很多“粒粒皆辛苦”教育,這種教育有時候還比較嚇人,我奶奶就鄭重其事地告訴我,人一生糧食是由定量的,吃完了或者糟蹋完了,人的壽命也就終止了。浪費糧食是罪過,就算偷著糟蹋,“雷公老子”也要發(fā)怒……這種說法具有迷信色彩,大概只是嚇唬小孩子的,可不能說沒有作用,它至少讓我對糧食有了敬畏,不敢輕易浪費之。因為浪費的不僅僅是糧食,而是糟蹋自己的壽命,何況雷公還要干預。迷信嗎?還真不見得。

如若一個社會浪費糧食成為習慣,人貌似有了面子,但全社會的面子會越來越難看,越來越猙獰。

關(guān)于《愛糧節(jié)糧秋收萬顆籽》的專題心得(精選篇3)

前不久,報紙上刊登了一則消息:“某某學校的學生浪費嚴重,用饅頭打仗”,有些人對此不以為然,認為學生扔幾個饅頭,算不得什么,小事一樁。

這真的是一樁小事嗎?

幾個饅頭確實也值不了多少錢,但用饅頭打仗,卻說明這些同學不珍惜農(nóng)民收獲的勞動果實,缺乏節(jié)約意識,若不加以教育和制止,必將會養(yǎng)成一種大手大腳、鋪張浪費、貪圖享受、好吃懶做的惡習。

自古以來,我們的民族就崇尚節(jié)儉之風,《憫農(nóng)》詩說:“誰知盤中餐,粒粒皆辛苦。”就是講糧食來之不易,應加倍珍惜;《朱柏廬治家格言》中說:“一粥一飯,當思來之不易;半絲半縷,恒念物利維艱。”也是相同的意思,古人倡導“儉以養(yǎng)德”是很有道理的,節(jié)儉是養(yǎng)成良好品德的基礎,幾乎每一位取得突出成就的優(yōu)秀人物,都具有節(jié)儉之美德。敬愛的____,一件睡衣補了又補,穿了幾十年;他吃飯時,不僅要把碗中的飯吃凈,連掉在飯桌上的米粒也要撿起來吃掉。著名作家茅盾,他的辦公桌有一條腿不牢固,工作人員要給他買張新的,他卻堅持修一修再用,是他沒錢買嗎?不是,他死前立下遺囑將25萬元稿費捐給了國家!兩位杰出人物之所以如此節(jié)儉,是因為他們知道,一味的鋪張奢侈,就會慢慢的消磨自己的意志,甚至會腐化墮落下去,我們21世紀的青年學生,難道不應該向他們學習嗎?

再就經(jīng)濟價值而論,也許幾個饅頭算不了什么大數(shù),但假如全國有1000萬學生扔饅頭,以每人每天扔兩個饅頭,一個饅頭0.1千克計,就有200萬千克糧食,再按每千克饅頭價值2元計,就是400萬元,這便是一天造成的浪費,倘若把這400萬元用于希望工程,按50萬元建一所學校計,則可建8所學校,而一年365天就有2920所新學校誕生,這個數(shù)字何等巨大!在這樣的推算面前,誰敢說這是一件小事呢?

眼下,我們的生活確實比過去改善了許多,一些地區(qū)和家庭已邁入了小康水平的行列,但是,我們不應該忘記,我國是一個人口眾多的國家,生產(chǎn)力水平還相當?shù)拖拢覀內(nèi)司镔|(zhì)財富,尤其是糧食,并不豐厚,好多人還吃不飽飯穿不暖衣,好多貧困山區(qū)的孩子還不能進教室學習,如果我們用節(jié)省下來的糧食去支援災區(qū)人民,援助山區(qū)那些渴盼知識的孩子,不是比“打滿頭仗”有意義嗎?

我們的國家正在建設兩個文明,而用饅頭打仗,無疑會給物質(zhì)文明的車輪加上更為沉重的負荷,給精神文明的旗幟抹上一片灰色。

同學們,無論從個人的品德修養(yǎng)出發(fā),還是著眼于希望工程和兩個文明建設,讓我們珍惜每粒糧食吧!

關(guān)于《愛糧節(jié)糧秋收萬顆籽》的專題心得(精選篇4)

有人說:“浪費是一種犯罪。”因為對于那些沒有挨過餓的人來說,不親身體會過根本就不知道糧食的珍貴。

有一天晚上,我剛吃飽飯,爺爺想要帶我出去散散步。這個時候我想要將鍋里吃不完的飯全部都倒入垃圾桶,這時爺爺?shù)哪橆D時就拉了下來,于是爺爺語重心長地對我說:“在上世紀60年代的時候,由于生活物資極為稀少,別說是像今天一樣吃飯,有時連稀飯都吃不上。就算是煮稀飯的時候,我們還要加一些野菜才行。即便是剛吃完飯,肚子過不了多久就會餓得咕咕叫。”“那你們沒有飯吃的時候,為什么沒有人想到買面包吃呢?”我說。爺爺聽了以后更生氣:“要是能吃面包,誰還去吃野菜!”

經(jīng)過這件事以后,我知道了糧食的重要性。生活在我們這個年代的小朋友,雖然物資比較豐富,但我們還是要節(jié)約糧食。

關(guān)于《愛糧節(jié)糧秋收萬顆籽》的專題心得(精選篇5)

“鋤禾日當午,汗滴禾下土。誰知盤中餐,粒粒皆辛苦。”

小時候,媽媽總會在我不吃飯的時候在我耳邊說不要浪費糧食,食物是農(nóng)民伯伯辛辛苦苦種出來的,那時的我聽不懂媽媽說的什么意思,為什么不能浪費,但是后來我慢慢長大了,也慢慢懂得了糧食的來之不易。

在我七八歲的時候,總是喜歡把飯盛的滿滿的,但是最后卻總吃不完喜歡剩在碗里面,媽媽看見了總是會罵我。那天,我還是一如既往地把吃不完的飯剩在了碗里,剛想要離開,媽媽就一把拉住了我,說道:“你吃不了那么多還盛這么多干嘛,不知道珍惜糧食嗎,快點吃完才能走。”我聽了,硬是不吃,媽媽生氣了,說道:“像以前一個饅頭都要吃好幾天,現(xiàn)在有糧食你不吃,以后沒有食物了,看你怎么辦,看來必須讓你知道糧食的來之不易。”說完,媽媽就一把把我拉到了田地里面,和爺爺奶奶一起干活。

看著田里面的爺爺奶奶,他們佝僂著腰,頂著大太陽在地里種糧食,一根一根地插著秧,秧插好了以后還要去種菜。看著菜地里面的菜我一樣也不認識,媽媽把我推下去和爺爺奶奶一起種,我學著奶奶的樣子彎下腰,把種子一粒粒地灑在土里面,再用鋤頭挖點土,把種子埋在里面,我大概做了幾分鐘以后就覺得累了,腰已經(jīng)酸的不行了,再看看爺爺奶奶,他們好像沒事似的一直在那里種。我摸著自己的汗水,看著彎著腰的爺爺奶奶,再看看眼前的這些菜,瞬間明白了糧食的寶貴,我看著爺爺奶奶太辛苦,于是強忍著自己的不舒服繼續(xù)幫他們種菜灑水。晚上的時候,我吃多少盛多少,第一次我把碗里面的飯全部都吃完了,媽媽見了,給我立了一個大拇指。

自從那次以后,我就再也不浪費糧食了,同時我也想告訴身邊的人糧食是多么的珍貴,它是農(nóng)民伯伯,自己的家人用汗水種出來的,我們應該好好珍惜,杜絕浪費糧食!少浪費一點糧食就是給家人、農(nóng)民伯伯最大的報答。

關(guān)于《愛糧節(jié)糧秋收萬顆籽》的專題心得(精選篇6)

“鋤禾日當午,汗滴禾下土。誰知盤中餐,粒粒皆辛苦。”這首詩是我們從小就學習的,大家一定都很熟悉吧!也都理解這首詩。每一粒糧食都凝結(jié)著許多勞動人民的心血和汗水,因些,我們每一個人都應該珍惜糧食,珍惜糧食從我們小學生做起。

最近,我發(fā)現(xiàn)有些小朋友在學校吃飯只吃了一點就把飯菜倒了,我感到很傷心。心想:這么浪費糧食,難道不知道這是農(nóng)民伯伯的汗水換來的嗎?我們應該要節(jié)約糧食,節(jié)約每一粒米飯,做一個節(jié)約糧食的好孩子。

不管是在學校,在家,在飯店吃飯,每個人都應珍惜糧食。記得有一次,我們在吃自助餐時,我拿了很多的蛋糕,最后沒有吃完,好多都浪費了。我再看看周圍吃飯的叔叔阿姨們,盤子中也剩了好多吃的。雖然每張桌子上都有“光盤行動”的標志,但是還是浪費了。以后一定要珍惜糧食,想想我們山區(qū)的小朋友們,我們節(jié)約了,說不定她們就不會挨餓了。所以讓我們大家行動起來吧,從我做起,從現(xiàn)在做起,珍惜糧食,做一個節(jié)約糧食的人,做一個富有愛心的人。

關(guān)于《愛糧節(jié)糧秋收萬顆籽》的專題心得(精選篇7)

俗話說:“人是鐵,飯是鋼,一頓不吃,餓得慌。”民以食為本,我們愛吃,更因為我需要吃飯。只是對于吃飯,我覺得現(xiàn)在最多的問題,不是吃不吃的飽,吃不吃的好,又或者健康不健康。而是,對于食物,我們的態(tài)度。

在我的家庭中,就有這樣的明顯差距。老一輩的人,舍不得丟,小一輩的人,不愿意吃。中間人,難做。

老人們經(jīng)受過那些苦頭,知道食物的來之不易。別說浪費糧食,就是一點飯渣子,都不帶放過的。固執(zhí)一點的老人,就算你和他說隔夜的飯菜對身體不好,他們甚至都會說自己沒多久可活,不怕。我不知道這算什么,但是人在哪個年紀,都應該珍惜生命。對于我們來說,健康是最重要的。所以,我們應該盡最大的努力,將老人們帶向正軌,讓他們知道生活已經(jīng)不是過去的時代,應該學著對自己好一點了。

說起吃飯,相信每個人都有那么一個階段,開始嫌棄家里的飯菜不好吃,就是我們這群小屁孩了。我不是一個挑食的人,基本沒有什么討厭的食物,可能也是小的時候窮,能夠有的吃,就不錯了。但是,我也確確實實看過那些挑剔的孩子,比如我的表妹,我能夠感受到,她是怎樣讓人討厭的。

小孩子吃飯都比較麻煩,任性一點的,沒吃完就想要逃離飯桌了。剛開始和表妹一起吃飯,我就深深的覺得,自己小時候,還好窮。小孩子吃飯靠哄,不僅要做的他們喜歡吃,還要“騙”著吃,一會嚇她不吃動畫片的反派角色會生氣,一會說再吃一口就好了,吃了幾口之后還要夸兩句。真的很是麻煩。要是拍拖太久,大人也真的會經(jīng)受不住,發(fā)起脾氣,又成了一場大人和孩子之間的戰(zhàn)爭。

再大一些的我們,吃也懂得自己喜歡吃什么,不會要人哄著吃,我們也知道什么東西是不健康的,要少吃或者盡量不吃。可是,對于幸福的我們來說,美食多,誘惑大,我們最容易被美食牽著鼻子走,時而會浪費糧食。哪怕你覺得原本可以吃下,哪怕你打包回家基本就沒有人動過,對于食物來說,都是一種浪費,一種不尊重。

我想,我們對于吃,越來越講究了。可是我們最應該做的,不是想吃什么好,而是要先想好,自己適不適合吃,能不能吃,又能吃多少。一定要有控制自己的能力。

大多數(shù)人的日子是越來越好了,不管是誰,都要吃飯。有時候,吃飯是一件維持生命的任務,可是,有的時候,吃飯卻是一種享受。我們要吃,就要尊重糧食,不奢望吃飯的時候,想農(nóng)民的苦,想土地的偉大,僅僅是一種對自我的要求和對食物的尊重。

關(guān)于《愛糧節(jié)糧秋收萬顆籽》的專題心得(精選篇8)

對于生命來說,什么是最重要、最不可缺少的?是金錢,還是名利?不!這些都不是。民以食為天,這個道理,大家一定懂得,沒有糧食吃,過不了幾天,我們就會被饑餓折磨致死。所以我要說,糧食,才是我們?nèi)祟愘囈陨嬷荆瑳]有糧食,我們將無法生存。

也許,你會認為,現(xiàn)在誰家沒吃的呀,不要危言聳聽了。是呀,我們現(xiàn)在是多么幸福!吃的是山珍海味,穿的是綾羅綢緞,在家里被當祖宗似的供著,在外面被當寶貝似的護著……因為我們生活在這樣一個富足的時代,所以不了解那些饑餓的人的痛苦,不懂得在亂世中掙扎的人的渴望,也根本不會明白一碗飯、一個面包對于即將餓死的人的彌足珍貴。糧食,在我們眼里是那樣平常,那樣微不足道。

在酒店,每天不知道有多少糧食會被倒掉。有的人是出于面子,打腫臉充胖子,山珍海味點了一大堆;有的人是用公款吃喝,心想:反正不是自己的錢,管它吃完吃不完,滿漢全席只管上!結(jié)果,餐桌上,有的盤里只動了幾口,有的還剩半壁江山,有的甚至原封不動……總之,很少有全部吃完的時候。還有的人認為打包飯菜丟臉,剩得越多越有面子……

我們身邊的小伙伴也有浪費的行為:在家里吃飯,有些同學因為飯前吃了零食、飲料,做好的飯菜沒吃完而被倒掉是常有的事;早上,為了趕時間,有些同學一邊吃一邊丟;在學校,還有些同學為了炫耀自己口袋里有錢,一進小賣部就十分霸氣地買一大堆,結(jié)果很多零食吃不了一半,就以口味不好為由丟進了垃圾桶……

大家知道我們地球另一端的非洲嗎?那里饑餓肆虐,病魔橫行,很多孩子餓得只剩皮包骨了,他們絕望地掙扎在死亡的邊緣,走在路上,禿鷲就在他們的身后盤旋,時刻準備飽餐一頓……

其實,我們的祖輩、父輩也經(jīng)歷過饑荒的年代,那時,他們的餐桌上別說紅燒肉了,菜都是水煮出來的,經(jīng)常吃了上頓沒下頓。肚子餓了,就只能去吃野菜、啃樹皮,野菜樹皮吃完了怎么辦?他們甚至去吃一種軟軟的泥土。許多人因為吃泥土而脹死,餓死的人更是不計其數(shù)。

現(xiàn)在,我們國家雖然基本上解決了溫飽問題,但是,我們的糧食并不富足,我們的許多糧食是從外國進口,漂洋過海來到我們飯桌上的。要知道,我們的祖國,是世界上人口最多的泱泱大國,我們的人口占全世界的四分之一!而我們的耕地面積,卻只占全世界的百分之七!從外國進口的糧食雖然能解決一時糧食緊張的問題,但終究不能解決根本問題。

“取之有度,用之有節(jié),則常足。”所以,珍惜糧食,成了眼下最要緊的事。如果我們每個人都能節(jié)約每一粒糧食,那不僅僅我們國家的糧食足夠了,說不定還能捐一些糧食給非洲或者其他地區(qū)被饑餓威脅的孩子呢!

珍惜糧食,珍惜我們擁有的一切,我們的世界會更美好!

關(guān)于《愛糧節(jié)糧秋收萬顆籽》的專題心得(精選篇9)

沒有糧食,就沒有生命,生活在這個富饒時代的我們,卻常常浪費糧食,我們生活中的許多案例就可以證明。

案例一——酒店

酒店里,煙味熏天,各路老板、經(jīng)理們喝得酩酊大醉,再看看餐桌上的菜,有的還剩“半壁江山”,有的只動了幾口,還有的甚至連一口都沒有吃。他們點著一大堆菜,又不吃完,又不打包,無動于衷地走了,他們根本就沒有節(jié)約的意識。

案例二——家庭

現(xiàn)在的普通家庭,每天餐桌上不是魚就是肉,蔬菜更是花樣翻新。可現(xiàn)在的人們沒有參加什么體力勞動,吃不下多少飯菜,為了營養(yǎng)美味,七葷八素弄了一桌子,沒吃完就往垃圾簍里倒,現(xiàn)在誰還吃剩菜剩飯呢?

案例三——校園內(nèi)外

“太好了,我又搜集到了一張卡片了!”學校里,一位同學買了一包干脆面,撕開了,見到中獎卡片后,將干脆面一扔,拿到卡片喜滋滋地走了。“哼,怎么又沒得到?”一位同學看到自己沒有得到中獎卡片,也把整包干脆面塞進了垃圾桶。原來,同學們買零食就是為了中獎而已,并不是因為肚子餓了。

“鋤禾日當午,汗滴禾下土,誰知盤中餐,粒粒皆辛苦。”這是唐朝詩人李紳的詩。而且,現(xiàn)在困擾全球的第一大問題就是糧食問題。尤其在我們這個人口密集的大國,糧食問題尤為突出,我國的耕地面積只占全世界的百分之七,人口卻占了全世界的百分之二十二!

我們的糧食并不富足,而我們在家的餐桌上浪費的糧食,可供3000萬人吃一年;在飯店里浪費的糧食,可供1.5億人吃一年;在大酒店里浪費的食物,可供2億人吃一年。請大家想想看,這么多的糧食可供那么多的人吃。我們?yōu)槭裁匆速M呢?

“取之有度,用之有節(jié),則常足。”世界上的資源不是取之不盡,用之不竭的,請大家好好珍惜糧食。因為,糧食,是生命的保障!

關(guān)于《愛糧節(jié)糧秋收萬顆籽》的專題心得(精選篇10)

“一粥一飯,當思來之不易;半絲半縷,衡量物力維艱”。這是在告訴我們要節(jié)約。無疑,科技的發(fā)展使得物質(zhì)條件日益優(yōu)越,但似乎也使得新一代的“花朵”們,忘記了什么,失去了什么。

小時候,每次跟老人同桌吃飯,都會發(fā)現(xiàn)他們總是愛惜地把桌上的飯一粒一粒地拾起,然后,慢慢的吃下去。而我,也被迫這樣做,但長大后,懂得了那樣不衛(wèi)生,便似乎有了不這樣做的借口。一次,去村里老人那吃飯,她的小孫子把半碗飯倒在地上,然后用腳去踩。她心疼的罵著,然后拾起掉落在桌前的那一粒飯,重復著很久沒見過的那一場面。頓時我看著那粒飯,在想到了許多被人們遺忘的東西。

“誰知盤中餐,粒粒皆辛苦”,這是我們很小的時候,所學過的,但又有幾人能做到。不乞求你把桌上掉落的飯粒拾起,只愿你不要過多的浪費!難道這樣做很難嗎?或許是你沒這種意識吧。也許,你認為,又不是沒吃的,為什么要節(jié)約呢?況且,別人都是這樣做,又有什么關(guān)系呢?是呀,我們有足夠的吃的,但你是否想過,在許多地方,還有多少同齡孩子活活的被餓死。別人都這樣做,你就這樣是嗎?這是借口,一種為自己能夠心安所找的理由。只要有一個人節(jié)約,就會有更多的人行動起來,從而推廣到整個社會。你應是那第一個人,不是嗎?不是有句話叫“敢為天下先”嗎?

望著食堂或家里那倒掉的飯菜,你有沒有算過這樣一個數(shù),以食堂為例:假設平均每人每天浪費一兩飯,3000個人(現(xiàn)實確遠不止這個數(shù)目)則每天浪費150千克,一個學期呢?600千克。一年呢?1.2噸!令人觸目驚心,一個學校每年至少浪費1.2噸,全世界有多少學校、公司呢?又將浪費多少呢?這是不用去說的。面對這巨大的數(shù)目,你還敢浪費嗎?

不要這樣了,你應該知道你所浪費的可以拯救多少人。會浪費多少人力物力,浪費多少的資源。不愿搬出許多的大道理,譬如:節(jié)約是中華民族的傳統(tǒng)美德,等等。只希望你能從心底里知道要節(jié)約,從行動中表現(xiàn)出來。

愿每一個人學會節(jié)約!

關(guān)于《愛糧節(jié)糧秋收萬顆籽》的專題心得(精選篇11)

俗話說:勤能補拙,省能補貧;精打細算,油鹽不斷。在日常生活中,隨處能夠見到浪費糧食的現(xiàn)象。以前我總是沒有意識到自己在浪費,認為浪費這一點點算不了什么。所以吃東西常常挑三揀四,吃不完就隨手扔掉。可是自從我在電視里看到了很多難民因饑餓瘦骨嶙峋、饑不擇食,最終餓死在街頭那慘不忍睹的情景時,我才突然覺得我們的生活是多么地幸福:有爸爸媽媽的疼愛,有房子住,上學放學都有家長接送……正是因為生活條件太好了,所以我們養(yǎng)成了不節(jié)儉糧食的壞毛病,每次吃飯我都掉許多飯粒,吃不上的就不吃了,爸爸媽媽批評我時,我還找許多借口狡辯。我感到慚愧,我真是太不應當了!從此刻開始,從我做起,我要節(jié)儉每一粒糧食,再也不浪費了。

也許有人說:“這是小題大做,不就是點糧食嗎?”是的,雖然扔掉的糧食不多,可是扔掉的卻是中華民族的傳統(tǒng)美德,一個不愛惜糧食的人,也會不愛惜其他的一切,到頭來只能成為一個自私自利的人。

144977
領取福利

微信掃碼領取福利

微信掃碼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