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習中國傳統文化心得與感想(10篇)
學習中國傳統文化心得與感想寫什么?我們得到了一些心得體會以后,通常就可以寫一篇心得體會將其記下來,這樣能夠培養人思考的習慣。下面小編就跟大家聊聊關于學習中國傳統文化心得與感想,希望能幫助到大家。
學習中國傳統文化心得與感想(精選篇1)
上周五下午的班隊課上,我們班的13位小主持人,帶我們領略了中國傳統文化之民族樂器、刺繡、皮影、書畫、剪紙、圍棋……從多方面講述了中國傳統文化的精髓。
中華文化淵源流長,但我們平時接觸并不多,有的是從書中或電視節目中獲取,有的是老師上課的時候講過,所以,對于這次的班隊活動,同學們充滿了好奇和期待。13位小主持人的演講都十分精彩,顯然是事先做足了準備,這其中令我印象最深刻的是曹可欣講的剪紙,她介紹了兩種剪紙,單色剪紙和彩色剪紙,還展示了她家收藏的剪紙,臉譜剪紙、剪紙書簽……品種豐富,造型各異,看得我眼花繚亂,真是令人贊不絕口。
中華五千年孕育了博大精深的民族文化,這些文化就像是一個巨大的寶藏,需要我們共同傳承,需要我們發揚光大!
學習中國傳統文化心得與感想(精選篇2)
在我們中國人的生活中有許多傳統文化中的風俗習慣,如端午節、賽龍舟、中秋節賞月、元宵節吃餃子、春節......
中國的傳統文化中家家戶戶都要過春節。從進入臘月,市場上到處都有很多很多的年貨,為節日增加了喜慶的氣氛。
進入年貨市場,占了很大部分的是春聯,春聯有各種各樣的,有的上面寫著大大的“福”字和“招財進寶”;有的寫著“歲歲皆如意,年年盡平安”、“江山萬里如畫,神州四時皆春”等等一些歡樂祥和的話語!每家都會選擇一些自己喜歡的春聯買回去,等待大年三十那天貼上去!
走過賣春聯的,就進入了賣煙花爆竹的地方,那里有“花中花”“坦克車”這些全部是孩子們玩的。還有一些大人放的,有“孔雀開屏”“大禮花彈”“絢麗多彩” “吉祥富貴”等等。鞭炮的數量也很多,有1000的有2000的還有10000的,這些全都是引人注目的年貨,家家必備。
“爆竹聲中一歲除,春風送暖入屠蘇。”家鄉的春節有著家鄉的味道,正如那爆竹聲后的春意,久久的回蕩在我的心里。
我們的祖國有著悠久的歷史,深厚的文化,在我們的生活中還有很多奇妙的傳統文化!
學習中國傳統文化心得與感想(精選篇3)
中國的傳統文化多種多樣,有的在現代社會中還在流傳,有的卻已在歷史的長河中沒能保留下來,這不得不說是我們的一大遺憾,是我們文化的一種缺失。為了弘揚、繼承我們的傳統文化,媽媽在暑假里給我報了書法班。
我對書法一直都比較好奇,想不通就這么簡簡單單的一只毛筆,一盤黑不溜秋的墨水,他們的組合,卻能創造出一個個生動的文字,白白的紙張上經過他們的書寫,留給后世的是無可估量的財富。
在書法培訓班里,有的同學年紀還很小,卻已經練習書法好幾年了。看著他們穩穩的拿著毛筆,在紙上寫下一串工整而又蘊含力量的毛筆字,我是既羨慕,又后悔自己怎么沒有早一點參加。老師給我們講解了毛筆字在人類社會的發展中的演變,各種不同字體所表現的形式,以及古代和現代一些名家的字帖,通過這對這些名家作品的欣賞,我更加喜歡上了寫毛筆字。在寫毛筆字的時候,我感覺周圍的環境在瞬間就已安靜了下來,我沉浸在寫字的氛圍中,其它任何事物也不能將我打擾。
寫毛筆字不僅是能力上的一種鍛煉,更是心靈的一段表達,我愛寫毛筆字,我也會在將來一直寫下去。
學習中國傳統文化心得與感想(精選篇4)
又到一年中秋時,中秋節是我國的傳統佳節,除了吃月餅這一傳統項目外,還有一個傳統的活動,那就是:看花燈、猜燈謎。
隨著現代社會的發展,中國的傳統文化有許多都已經被大家所遺忘,秉著繼承和弘揚傳統文化的思想,在中秋佳節這個美好的日子里,我們家也舉辦了一場別開生面的猜燈謎的活動。
爺爺提前準備了許多的燈謎,雖然沒有花燈看,但是燈謎卻是不少。爺爺把它們都寫在一張張紅紙上,猜對的還有獎品,看著那些豐富的獎品,我們都躍躍欲試。爺爺在活動前先向我們介紹了燈謎的由來和它的發展歷史,讓我了解了這項傳統文化背后的故事。隨著一聲令下,猜燈謎活動開始了。我緊張的看著一個個謎面,絞盡腦汁的開始猜謎底到底是什么。大家都不說話,只是認真的想著,此時空氣中交織著一種緊張的氣氛,大家都全身心的投入到了猜燈謎中,外界的任何事物都不能將我們打擾。看見爸媽都開始在紙上寫出謎底了,我有些著急了,自己卻怎么也猜不出來,真是笨啊。
經過一個小時緊張而刺激的角逐,爸爸獲得了第一名,媽媽第二,而我成了倒數第一,真是懊惱。但是我一點也不氣餒,我決定以后多學習關于燈謎的知識,爭取在明年的猜燈謎活動中打敗他們。
學習中國傳統文化心得與感想(精選篇5)
中華民族傳統文化博大精深源遠流長,博大精深。我們在吸收外來文化的同時,也要弘揚我們的傳統文化,這樣,世界文化大家庭才能健康的多元化發展,才能始終生機勃勃。
回想起自己的童年,每當大年三十的晚上,家家煮餃子,放鞭炮,大街上充滿了年味,家家戶戶門前都貼上了各式各樣的對聯,大福字,喜氣洋洋的,放完鞭炮回屋吃一盤熱氣騰騰的餃子多么享受。
而清明節,人們總會把嫩綠的柳枝插在門上;端午時,奶奶總會給我們系五線繩,煮雞蛋、煮大蒜,包粽子。到了中秋節呢,我們一家老小坐在院子里,舉頭望明月,低頭吃月餅,真是人間一大樂事。
然而,現在的情況不容樂觀,人們越來越重視洋節日,什么圣誕節,情人節等等。而我們的傳統節日卻逐漸被人淡忘,身為一名中國人,我覺得應該為此做點什么。
現在對待傳統節日,人們往往走走形式就完事了。這種情況怎能不令人擔憂,引起社會的廣泛關注呢?
傳統文化是祖先留給我們的一筆寶貴的財富,蘊含著無法估量的智慧勞動成果的結晶。
作為一名中學生,我能倡議大家為弘揚傳統文化而貢獻一份微薄之力。優秀的傳統文化不屬于這個民族,它更屬于這個世界。我們要盡全力把我們的傳統佳節推廣到世界上,讓世界變得更加炫彩多姿。
學習中國傳統文化心得與感想(精選篇6)
生活中,我們處處可以感受到中華傳統文化。我們有精美的民間工藝,如:剪紙、陶瓷;我們有古老的民間藝術,如:戲劇、國畫;我們有獨特的風俗習慣,端午節賽龍舟,元宵節鬧花燈等等。今天,就讓我給你介紹一下中國的傳統文化節日——端午節吧!
農歷五月初五,是我國傳統的端午節,又稱重五、端陽、端午節。早在周朝就有“五月五日,蓄蘭而沐”的習俗。這天,家家戶戶吃粽子,南方各地舉行龍舟大賽。人們在這天還要懸菖蒲、灑雄黃水、掛艾枝、喝雄黃酒,殺菌防病。傳說端午節源于屈原。他是楚王的大臣,他倡導富國強兵,聯齊抗秦,遭到反對,被流放。公元前278年,秦軍攻破楚國,屈原悲憤,寫下了絕筆之作《懷沙》后,投汨羅江身亡。他死后,有人打撈他的身體,有人投飯團,后來怕飯團被蛟龍吞食,就用欄葉抱起飯團,投下汨羅江,這就成為今天的粽子。
我家也有過端午節的習俗呢!因為要吃粽子,所以媽媽要包粽子。首先把糯米用欄葉包成一個三角形,角要尖,然后放入3-4顆大紅棗,用欄葉裹緊,系上五彩繩,一個粽子就做好了。媽媽一個個地做著,汗水無聲的落著,終于,把粽子都做好了。接著就開始煮粽子,一般要煮一、兩個小時才會又香又糯。粽子煮好了,我迫不及待地打開鍋蓋,陣陣粽香向我襲來,我嘗了一口,啊多么美味的粽子啊!這是媽媽用辛勞的汗水為我制作的美食,我永遠都不能忘懷。這就是我家的端午節!
祖國的傳統文化像一座寶庫,我像只小蜜蜂在這寶庫里盡情采集。
學習中國傳統文化心得與感想(精選篇7)
書法一個傳統文化;書法深受外國人們的欣賞;書法是一種藝術文化。
書法是中國傳統文化藝術發展五千年來最具有經典標志的民族符號。它是用毛筆書寫漢字并具有審美慣性的藝術形式。書法堪稱中國的“第四宗教”,有著強烈的吸引力、儀式感和大眾參與性,故有五千多年來,各時期代表人物燦若星河,相信大家最熟悉的人物有王羲之、顏真卿、歐陽詢、王獻之、柳公權等。技法上講究執筆、用筆、點畫、結構、墨法、章法等,與中國傳統繪畫、篆刻關系密切。
大家都知道文房四寶吧!文房四寶可是大大有名氣的。它們分別指筆、墨、紙、硯,筆指毛筆,墨指墨水,紙指宣紙,硯指硯臺。
書法是中國特有的一種傳統文化及藝術。它是漢字書寫的一種法則。中國書法藝術已經逐漸被日本和韓國文化接受。
漢字,亦稱中文字、中國字,是漢字文化圈廣泛使用的一種文字,屬于表意文字的詞素音節文字,為上古時代的漢族人所發明創制并作改進,目前確切歷史可追溯至約公元前1300年商朝的甲骨文。再由秦朝的小篆,發展至漢朝被取名為“漢字”,至唐代楷化為今日所用的手寫字體標準——楷書(楷書主要是歐陽詢、顏真卿、柳公權、趙孟頫寫得最好)。漢字是迄今為止連續使用時間最長的主要文字,也是上古時期各大文字體系中唯一傳承至今的文字。中國歷代皆以漢字為主要官方文字。
書法一個歷史悠久,并且深受廣大人們喜愛的文化。
學習中國傳統文化心得與感想(精選篇8)
上個周,我們班開展了一次有趣的活動——“中國傳統文化之旅”。張老師還告訴我們:“這個活動有三個獎項——‘最佳表演獎’、‘最佳創意獎’、‘同心協力獎’。”我們一聽有獎,就紛紛活躍起來。分組、分工、選組長、填表在不到五分鐘的時間,這些事情全部搞定了。
在接下來的一周內,寫書法、練武術、做風箏、剪窗花、畫國畫、包粽子大家還搜集了資料并裝訂好。各小組的準備活動進行的非常順利。
今天,我們就要展示我們各自的作品了。瞧,汪以鋅帶來了國畫《雛菊》、雷鳴帶來了書法作品、陳柯宇帶來了厚厚一疊資料和剪紙作品、毛艷吉帶來了“粽子”同學們帶來的有關傳統文化的東西真是一應俱全、應有盡有。
展示作品開始了,首先是我們剪紙組的代表——陳珂宇上場,他宣讀了我收集的資料,展示了我們組精雕細刻的剪紙作品。接著,是羅玲杰和冷宗祥的武術表演,他們那笨拙的動作逗得大家哈哈大笑。然后是雷鳴的書法作品展示,那挺拔秀麗的繁體字,讓我們贊嘆不已。最后是童謠組的朗誦。同學們表演的.非常出色。
活動結束了,張老師鄭重宣布:“獲得‘最佳表演獎’的小組是——”說到這兒,他停了一下,好像故意吊吊我們的胃口,接著宣布:“武術組!‘最佳創意獎’是童謠組,‘同心協力獎’是剪紙組!”得獎的組歡呼雀躍、趾高氣揚,沒得獎的組全都垂頭喪氣、恨己不能。
這樣的活動真是太有趣了!真希望老師以后多搞這樣的活動!
學習中國傳統文化心得與感想(精選篇9)
中國,是一條日益騰飛的巨龍,翱翔于天空之上;中國,是一條昂首挺胸的傲龍,受盡委屈依舊樂觀向上;中國,是一條萬世不朽的神龍,永遠奔向勝利的曙光!
中國,您是生育我們的母親,曾經的您受到了許多無謂的屈辱和殘暴的蹂躪;看到了自身民族的無限敗弱和黑暗墮落;聽到了眾多別外國家帶給我們的譏笑和嘲諷。所有貧窮和災荒,混亂和仇殺,饑餓和寒冷,疾病和瘟疫,迷信和愚昧,以及那些慢性的殺害中國民族的鴉片毒物……這些都是帝國主義帶給我們的可憎的贈品。如今,在我國烈士的英勇劍鞘下,萬馬奔蹄下,堅貞不屈下,它們早已隨著帝國主義被趕走而離去中國了。
您的面貌被改造一新,得到了自由與解放,令人嘆為觀止的創造力被無限地發揮了出來,從以前的江山破碎,國弊民窮的困境里一躍騰起。現在,到處都是活躍的創造,到處都是日新月異的進步,歡歌代替了悲嘆,笑臉代替了苦臉,富裕代替了貧窮,康健代替了疾苦,智慧代替了愚昧,友愛代替了仇殺,生之快樂代替了死之悲哀,明媚的陽光代替了凄涼的荒地!
現在,高科技的發展給人們的生活帶來了便利與幸福,生活環境變得愈來愈純凈和美好,從前,人們吃飯只為了填飽肚子,后來,是為了吃上好的佳肴,如今,關注的是吃上健康和保證!中國!您的進步前進飛快,中國文化將千古流芳!
母親!我贊美您,您大功無私,默默奉獻,頑強不屈,似梅,似竹,似草,永永遠遠昂著頭,挺著胸!永垂不朽!母親!我是您生育的一位中華民族成員,有著您這位偉大的母親,我感到驕傲與自豪!
學習中國傳統文化心得與感想(精選篇10)
就在昨天,學校倡導我們讀《傳承中華文化,共筑精神家園》這本書。這本書讓我了解了中國燦爛的歷史文化,讓我知道中華文化的博大精深、源遠流長,讓我知道中國是世界四大文明古國之一,孔子、老子、屈原、司馬遷、李白、蘇軾、關漢卿、曹雪芹……他們用不朽的篇章在史冊上寫下了閃光的名字。這本書它會告訴你:熱愛祖國、團結統一、愛好和平、勤勞勇敢、自強不息……它們鑄就了中華民族的精神豐碑。
這本書讓我感悟最為深刻的是第一章節“歷史悠久”,它告訴我中華文化是中華民族的文化總匯,是世界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對世界文化的發展有著巨大的影響。中國是歷史最悠久的文明古國之一,中華文化也稱華夏文化,是世界上持續時間最長的文化,中華民族有“三十萬年的民族根系,一萬年的文明史,五千年的國家史”。公元前二千多年前,朝代出現,自那時起,一個個王朝書寫著各自獨有的史冊。夏、商、周、秦……匯成一條波瀾壯闊的歷史長河。滔滔黃河孕育了中華文化,滾滾長江養育著華夏子孫,五千年悠悠而逝,最終造成了一個偉大民族的輝煌。
讀了這本書,我還知道了無論富強、民主、文明、和諧,無論自由、平等、公正、法治,還是愛國、敬業、誠信、友善,都根植于中華文明血脈,又都被賦于了時代的精神靈魂。
“中華民族具有五千年連綿不斷的文明歷史,創造了博大精深的中華文化,為人類文明進步作出了不可磨滅的貢獻。”獨特的歷史命運,獨特的基本國情,注定了我們必然要走特別的路。
一本好書,能給予我們智慧和力量,就像結交了一位益友。小朋友們,你們也快來讀這本書吧!它會告訴你許多許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