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产一区久久精品_性xxxxx_国产精品久久久久无码av_免费观看视频www

好多范文網 haoduofanwen.com,好用的范文大全!

四年級數學上冊第四單元教案15篇

網友投稿 分享 時間: 加入收藏 我要投稿 點贊

四年級數學上冊第四單元教案(最新優選匯總15篇)

作為一位杰出的教職工,就不得不需要編寫教案,借助教案可以恰當地選擇和運用教學方法,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那么問題來了,教案應該怎么寫?以下是小編整理的四年級數學上冊第四單元教案15篇,供大家參考借鑒,希望可以幫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四年級數學上冊第四單元教案15篇

四年級數學上冊第四單元教案【篇1】

教材分析:

本節課主要學習小數的數位順序表的整理和小數的讀、寫法。教材例2首先呈現了一幅長頸鹿父子比高矮的情境圖,由它們的身高給出兩個小數:1.8、5.63,再另外出示一個小數12.378。由這三個具體的不同位數的小數,說明小數由整數部分、小數點、小數部分構成;然后說明小數各數位上的數的含義。在此基礎上,整理出小數的數位順序表。例3結合古錢幣的有關數據教學小數的讀法。例4由廣播的形式呈現四個小數,說明在實際生活中有時需要將聽到的小數記錄下來,引出小數的寫法。

在教學小數的讀法時,教師還要注意強調:整數部分是0的小數,整數部分就讀“零”;小數部分有幾個0就讀出幾個0,可以通過創設不同形式的練習讓學生理解、鞏固。在寫小數時,要完全按照小數的讀法,寫出每個數字,不能有遺漏。

學情分析:

本節課是在學生了解了小數的產生,理解小數的意義,掌握小數的計數單位及單位間的進率基礎上學習的。學生在三年級時曾學習了“分數的初步認識”和“小數的初步認識”,對常見小數的意義、兩位小數的讀寫、兩位小數的大小已有初步認識,但對整數、分數和小數的關系不是很了解。本課的內容主要包括小數數位順序表的整理和小數的讀、寫法。小數數位順序表可以為學生系統理解小數的意義,同時為學習“小數讀寫”“比較小數大小”“小數點移動引起小數大小變化”提供重要的基礎。

課時目標:

1、認識小數的計數單位和數位,知道相鄰兩個計數單位間的進率是10,理解小數數位順序表,能正確地讀寫小數。

2、通過觀察、比較,掌握新知,培養歸納概括的能力。

重點:理解小數的計數單位,掌握小數的讀寫法。

突破方法:引導學生通過知識的遷移及生活經驗,掌握小數的正確讀寫法。

難點:理解數位順序表,能熟練、正確地讀寫小數。

突破方法:通過小組交流,利用整數數位順序表進行遷移掌握。

教法:教師通過引導,利用知識的遷移,幫助學生掌握和理解知識。

學法:學生通過觀察比較、發現交流、合作學習,正確掌握小數的讀寫法。

教學過程

一、復習導入

1、讀出下面各數:1023560235600

師問:整數的數位有哪些?整數的計數單位依次是什么?

2、你會做嗎?

①0.4的計數單位是(),它有()個這樣的計數單位;

②0.07的計數單位是(),它有()個這樣的計數單位;

③0.138的計數單位是(),它有()個這樣的計數單位。

設計意圖整數數位順序表的'知識是學生掌握小數數位知識的基礎,且這兩部分之間又有著極為相似的地方,因此整數數位知識復習的越系統完整越有利于學生對新知的探究。

二、教學新課

1、教學小數的數位順序表

(1)師出示長頸鹿父子情境圖,學生觀察,從圖中你得到了哪些信息?

(2)觀察并思考:這些小數和我們以前學的數一樣嗎?

(3)提問:觀察1.8小數點左邊一位是什么位?計數單位是什么?表示什么?小數點右邊一位的計數單位是什么?

交流后指出:小數和整數一樣,也是按照一定的順序排列起來,他們所占的位置叫小數的數位,從小數點右邊起分別是十分位、百分位、千分位等。一個數所在的數位不同,表示的含義不同。

(4)師生共同整理數位順序表。

(5)學以致用

①小數點右邊第一位是()位,第三位是()位。

②2.83是由()個一、()個十分之一和()個百分之一組成的。

2、教學小數的讀法

(1)出示例2

世界上最大的古錢幣高0.58米,厚3.5厘米,重41.47千克。

提出問題:你能讀出古錢幣的有關數據嗎?

學生獨立試讀。

師生交流后,指出怎樣讀小數?

(2)小組交流:怎樣讀小數?

師生交流后,小結:整數部分按整數的讀法來讀,如果是“0”讀作“零”;小數點讀作點;小數部分依次讀出每位上的數字;小數部分中間有幾個“0”就讀出幾個“零”,末尾的“0”不讀。

(3)學以致用

讀出下面各數。

6.5讀作:0.04讀作:

6.72讀作:0.008讀作:340.09讀作:

設計意圖充分利用學生的學習經驗讀一讀,進一步明確小數的讀法,為學生概括和總結小數的讀法創造條件。

3、教學小數的寫法

(1)出示例3

師口述,讓學生記錄,嘗試寫小數。

一點四寫作:1.4零點零九寫作:

五點八寫作:零點八八寫作:

(2)怎樣寫小數?請同桌互相說一說。

交流后小結:整數部分按照整數寫法來寫,如果是零寫作“0”;小數點寫在個位右下角,要寫成小圓點“.”而不要寫成頓號;小數部分按照讀法順序寫作每一個數位上的數字,不能遺漏。

(3)學以致用

寫出下面各數。

三百點七一寫作:五點零六寫作:

四十二點六九寫作:

設計意圖學生根據已有的知識起點,自己概括小數的寫法,有利于學生對整體知識的把握。

三、智勇闖關

第一關:

1、說出下面各數中的“2”表示的意思。

20.045.420.250.672

2、在5.49中,5在()位上,表示();4在()位上,表示();9在()位上,表示()。

第二關:

對的在括號里打“√”,錯的打“×”。

1、90.305讀作:九十點三百零五。()

2、0.086讀作:零點零八六。()

3、零點三一四寫作:314。()

4、408.59讀作:四零八點五九。()

第三關:

1、有一個數,百位和百分位上都是3,十位、個位和十分位上都是0,這個數寫作(),讀作()。

2、寫出橫線上的數。

①已世界上最短的地鐵全長只有零點六千米。()

②西藏布達拉宮已有1300多年歷史,宮殿高達一百一十七點一九米。()

③非洲大甲蟲長十四點八五九厘米,重九十九點七九克。()()

第四關:

讀出下面各數。

土星繞太陽轉一周需要29.42年。

1千瓦時的電量可以使電車行駛0.84千米。

熊貓體長約1.2~1.8米。

珠穆朗瑪峰的海拔高度是8844.43米。

四、課堂小結

通過這節課的學習,你學會了什么?你有什么收獲?

板書設計:

小數的讀法和寫法

小數的數位順序表

0.58讀作:零點五八一點四寫作:1.4

3.5讀作:三點五五點八寫作:5.8

41.47讀作:四十一點四七零點零九寫作:0.09

零點八八寫作:0.88

教學反思:

本節課主要認識小數的數位順序表及小數的讀寫法。由于有了整數數位順序表的學習基礎及上節課對小數意義的認識,學生可以很快在自我探索的基礎上,理解并掌握小數的數位順序表。在教學小數的讀寫法時,我充分發揮學生的主體作用,讓學生利用已有的知識和經驗自主探索,并通過合作交流,讓學生自己總結小數的讀寫法,并讓幾個學生說一說,互相補充。這樣既體現了學生是學習的主人,也培養了學生的知識遷移能力和歸納能力,讓學生在數學活動中充分體會到了學習數學的樂趣。

四年級數學上冊第四單元教案【篇2】

課題名稱

數的順序比較大小

教學目標

百數圖內的規律

重難點分析

重點分析重難點

本身內容與以往認知不同,要讓學生初步構建數與數之間的關系,建立數感。培養學生探究的樂趣,發展學生的思維。

難點分析

小學生抽象邏輯思維較弱,理解困難,學生的思維主要以形象思維為主,抽象邏輯思維較弱。

教學方法

激趣導學--目標導學--導思點撥--設問尋疑--診斷反饋--拓展延伸

教學過程

一、導入

出示例4:百數表

探索新知

1.教師課件出示百數表2.引導學生觀察填好的百數表,發現規律。(學生觀察、討論、交流、整理)師:我們共同學習100以內數的順序,比較大小。

2.發現規律。

a.橫著看:十位數字相同,個位數字依次變大。

b.豎著看:十位數字依次變大,個位數字相同。

c.從左上角斜著看:個位和十位數字相同。從上往下逐漸變大。

d.從右上角斜著看:從上往下,十位數字依次變大,個位數字依次減小

e.誰還發現了什么?

①在一橫行內,左邊的數大于右邊的數。

②在一豎行內,下面的數大于上面的數。

③下面的一行始終大于上面的一行數。

二、知識講解(難點突破)

2.探究42與37的大小。

①42里面有4個十,2個一;37里面有3個十,7個一。

上面兩種方法都反映出42大于37。

我們根據百數表比較的結果也是正確的。

3.說說我們不用百數表該如何比較數的'大???

看圖得出:

①先比較它們的十位,十位大的數則這個數大。

②十位相等,比較它們的個位,個位大的則這個數大。

引導學生總結比較兩位數大小的方法:先看十位上的數,十位上的數大的那個數就大;十位上的數相同,再比較個位上的數,個位上的數大的那個數就大。

三、課堂練習(難點鞏固)

1.比一比,三種顏色的球中,誰多誰少?

溫馨提示:

比較兩種顏色球的多少,就是比較兩個數的大小。

兩個數相差大,就用“多得多”或“少得多”;兩個數相差小,就用“多一些”或“少一些”。

2.學生交流、討論、匯報。

58>15紅球比藍球多得多或藍球比紅球少得多。

58>10紅球比黃球多得多或黃球比紅球少得多。

四、小結

數的順序,比較大小“這部分內容是在數數、讀數、寫數的基礎上進行教學的,通過填寫100以內的數目表,使學生對100以內數的順序有一個更深刻的認識,了解每個數在數目表中的位置、與相鄰數的關系,對100以內的數的大小有比較清楚的了解。同時,通過對此表的觀察,從中發現一些有趣的排列規律,這樣可以發展學生的思維,開闊學生的思路,提高學生學習數學的興趣。

四年級數學上冊第四單元教案【篇3】

教材分析:

課標提出:“讓學生在具體的情境中學習數學,將應用問題與計算有機結合,使學生經歷計算法則的獲得過程。”不連續進位加法中安排我國濕地部分動物種類的情況,為學習計算提供現實背景。通過具體的生活問題或生活情境引出計算問題的方式,將筆算加法放在解決實際問題的現實背景中。學生掌握計算方法以后呈現現實的問題情境,應用計算知識解決。這樣編排不僅讓學生經歷了筆算知識的形成過程,也讓學生經歷了應用筆算知識解決問題的過程。一方面有助于學生理解計算的意義,主動構建數學知識,形成運算能力;另一方面有助于培養學生解決問題的`能力和應用意識。

學情分析:

將計算與運用相結合,讓學生通過解決實際問題和運用知識遷移的方法來學習計算。

教學目標:

1、引導學生遷移舊知,學會萬以內的加法(不進位加法和進位加法)的計算方法。

2、通過多種形式的練習,提高學生的計算能力。

3、結合所學知識對學生進行保護野生動物的教育。

教學重點:

掌握萬以內的加法(不進位加法和進位加法)的計算方法。

教學難點:

理解進位的算理。

突破方法:

讓學生自主探索、討論和交流,使學生明確“哪一位上滿十,就要向前一位進1”,從而突破教學難點。

教法:遷移法、動手實踐

學法:自主探究與合作交流

教學學具:

教學課件

教學課時:

1課時

教學過程:

一、情境導入。

1、我國濕地孕育了豐富多樣的濕地野生動物,你們認識這幾種野生動物嗎?你們知道他們分別屬于哪一類動物嗎?

多媒體課件分別出示丹頂鶴、蜥蜴、麋鹿、狐貍的圖片。

2、課件出示“中國濕地部分動物種類”統計表。

學生觀察這份統計表并從中獲取數學信息(鳥類271種,爬行類122種,哺乳類31種。)

(設計意圖:通過對圖片和統計表的分析,使學生了解中國濕地部分野生動物的種類,并對學生進行保護野生動物的教育,提高學生的環保意識。)

二、算一算

38+55=

1、幾十加幾十怎樣筆算?(學生獨立演算后,集體點評)

為什么十位不是8?

個位相加滿十向十位進1,十位上3+5+進位1=9。

2、筆算加法要注意什么?

相同數位對齊,從個位加起,個位上的數相加滿十,就要向前一位進1、

三、互動新授

1、根據統計表中的信息,你能提出哪些要運用加法計算的問題?

2、根據問題,嘗試解答。

出示教材例1:我國濕地鳥類和爬行類動物一共有多少種?

要想算出我國濕地鳥類和爬行類動物一共有多少種,需要知道哪些相關的信息?你會列出算式嗎?

根據學生的回答,教師板書算式:271+122=

引導:你們會計算嗎?自己試試看。

學生在答題紙上試算,教師巡視,并指名學生板演。

學生講解計算過程,集體點評。

教師再次運用課件演示計算過程:

小結:在計算這道題時,應該注意什么?

教師對學生的回答及時做出評價。

(設計意圖:充分發揮知識遷移的效力,讓學生獨立計算,充分體現了學生學習的自主性。)

3、小組合作,解決問題。

出示例2:我國鳥類和哺乳類動物一共有多少種?

小組合作,列出算式并試著在答題紙上計算,如果遇到問題,與小組成員一起討論解決。

你們在計算中遇到什么問題,又是怎樣解決的?

根據學生的匯報,教師板書:271+31=

在計算這道題時,應該注意什么?(課件演示并小結)

相同數位對齊,從個位加起,如果十位相加滿十,就向百位進1、

4、比較總結。

引導學生觀察兩道例題中的算式,同桌互相交流討論,找出計算過程中的相同點和不同點。

小組討論:計算萬以內的加法要注意什么?

相同數位對齊,從個位加起,哪一位上的數相加滿十,就要向前一位進1

教師引導學生完成分析、比較、總結,根據學生的回答,教師歸納總結。

(設計意圖:通過比較總結,使學生進一步理解進位加法的算理以及計算過程,同時提醒學生在計算時一定要加上這個進上去的1、)

四、知識運用。

啄木鳥治病奪紅旗解決問題

學生獨立完成后,指名批改同學的計算,集體評講學生的完成情況。

(設計意圖:通過讓學生當小老師,學生真正成為學習的主人,不但提高了學生注意力,還提高了學生的表達能力,使學生的學習落到實處。)

五、課堂小結。

學生談學習的收獲。

四年級數學上冊第四單元教案【篇4】

一、教學內容

數的組成。(教材第35頁例2)

二、教學目標

1.進一步建立100以內數的概念,掌握100以內數的組成。

2.培養學生的觀察能力、概括能力。

3.使學生感受到生活中處處有數學。

三、重點難點

重難點:建立100以內數的概念,理解100以內數的組成。

四、教學準備

教師準備:小棒、計數器。

學生準備:小棒、計數器。

教學過程

一、復習引入

看圖數數。

師:說一說你是怎樣數出有幾瓶牛奶,有幾瓶酸奶的。(學生相互交流,點名回答)

師:今天我們繼續學習100以內數的知識。

板書課題:數的組成

二、學習新課

教學教材第35頁例2。

(1)讓學生擺出七十根和四十六根小棒,一名學生臺前演示,其他學生用手中的學具擺。

師:怎樣擺能一眼就看出是七十根和四十六根?

引導學生明確:擺七十根時,擺成七捆,每捆十根;擺四十六根時,先擺四捆,每捆十根,再擺六根。

在學生回答的基礎上,引導學生思考:七十里面有幾個十,四十六里面有幾個十和幾個一。

七十里面有7個十,四十六里面有4個十和6個一。

(2)老師任意擺出一個兩位數和一個整十數的小棒,讓學生先觀察,再與同桌互相說說是多少根小棒,各有幾個十和幾個一。

(3)同桌進行以下活動:一人用小棒擺出一個兩位數,另一人說出這個兩位數及這個兩位數的組成。(兩個人交替進行)

三、鞏固反饋

完成教材第35頁下面的“做一做”。(學生獨立思考完成,集體訂正)

答案:3 5

四、課堂小結

你掌握100以內數的組成了嗎?

板書設計

數的組成

一個兩位數是由幾個十和幾個一組成的。

教學反思

1.教學時首先說說生活中的100以內的數,復習100以內數的認識。生活中的'數是學生都熟悉的,利用此素材作為教學的內容,不但貼近了學生的生活,而且可以讓學生在數數的過程中,自己檢驗數的正確與否。除了一個一個地數以外,還可以兩個兩個地數,五個五個地數,十個十個地數,選用不同的方法數數,比較哪些方法更準更快。然后合作探究,進一步認識100以內數的組成。學生動手操作,同桌合作數數、擺小棒,匯報交流。建立10個一是十,100個一是一百,10個十是一百,3個十和5個一合起來是三十五,八十是由8個十組成的等意識。

2.本節課讓學生動手操作,調動學生自主學習的積極性,使學生各種感官協同活動,做到在觀察中思考,在思考中操作,概念的形成由具體到抽象,符合學生的認知規律,使學生在學習中更容易接受。

3.我的補充: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備課資料參考

相關知識閱讀

結繩計數

“結繩計數”是遠古時代的人們最常用的記數方法,因為那個時候還沒有發明阿拉伯數字,人們在計數的時候,就只能借助外物的幫助了。所謂“結繩計數”就是用打繩結的辦法來計算物體的數量。傳說中,古代的國王們出去打仗的時候,因為沒有日歷,就采取在繩子上打結的辦法計算天數,當繩子上所用的結都被打開的時候,也就是戰爭該結束的時候。

當然,除了“結繩計數”外,遠古時代的人們還發明了很多其他的辦法,比如用利器在骨頭上刻下痕跡來計算數字。由于“結繩計數”這一方法最為方便可行,所以成了人們廣泛使用的一種方法。

四年級數學上冊第四單元教案【篇5】

教材分析:

本節課創設了“估一估有多少只羊”的情境,讓學生在具體的情境中感知100有多少,體會100比以前學過的數20多得多。首先,帶領學生一起估測,說出自己估的方法,選擇最好的方法,通過與20只羊對比,出示百羊圖,通過數小棒,數出數量是100的物體,使學生初步了解100以內的數的順序,從整體上感受100,會數100以內的數并明確數的組成。

學情分析:

很多學生在入學前經過了學前教育,已能數出100以內的數,但還未有100以內數的概念,這一課教學就是要幫助孩子建立100以內數的概念,為以后學習數學其他知識奠定十分重要的基礎。

教學目標:

1、能運用不同的方法正確數出數量在100以內的物體的個數。

2、引導學生觀察、操作,初步體驗數與生活的密切關系,培養學生的主動探究精神。

3、培養學生的估算能力及探索觀察能力,讓學生體會到數學知識源于生活,數學就在我們的`身邊。

教學重點、難點:

熟練掌握100以內各數的組成。

教學過程:

一、創設情境,導入新課

同學們我們已經學過了20以內的數,誰能按照順序從0數到20呢?

數的真是太棒啦!那誰能說一說15里面有( )個十和( )個一呢?

20里面有( )個十?1個十8個一合起來是( )?

今天老師又請來了一些數字朋友,你們想認識他們嗎?同學們請看,誰能向大家介紹一下?(31,67,90)你們真是太厲害了,這些數都比我們以前學習的數大,這就是我們今天要學習的100以內數的認識——數數 數的組成,板書課題:數數 數的組成。

二、探究新知

1、數出數量是100的物體,交流方法

春天到了,小草從泥土里鉆出來,有一群小羊他們成群結隊地來到了草地上,請同學們估一估草地上一共有多少只羊?那草地上到底有多少只羊呢?請同學們數一數吧!誰能向大家說一說一共有多少只羊?(一共有20只羊)老師給大家準備與羊數量同樣多的圓形,一個圓形代表一只羊,你能把你的數法展示給大家嗎?(1個1個數,2個2個數,5個5個數,10個10個數)同學們真是太聰明啦!竟然想出了這么多辦法。你認為哪種數法更好呢?(我認為10個10個數更好,因為10個10個數數得又快又準)這些是20只羊,接下來又有一群羊來到了草地上,請同學們對比一下估一估草地上有多少只羊?(生自由言論,70只,98只……)同學們說的數都比20只多得多,那我們就來數一數草地上到底有多少只羊呢?老師拿出了與羊數量同樣多的小棒,一根小棒代表一只羊,請同學們數一數一共有多少只羊?你數出了多少根小棒了嗎?(100根)數的真好!

2、在數數中明確10個十是一百

(1)數小棒

那同學們現在就用滿十根捆成一捆的方法再數一數小棒吧!你捆了多少捆(10捆)一捆就是1個十,我們以前學過10個一是十,那十個十又是多少呢?(10個十是一百)那我們一捆一捆的數吧?。?0。20。30。40。50。60。70。80。90。100)

(2)數小羊

那同學們你們有什么好辦法數小羊嗎?羊我們不能把它捆起來?那我們應該怎么做呢?(我們可以十只十只圈起來)說的真是太好啦!那你們把小羊請出來吧,請同學們在圖上數一數,圈一圈吧!誰能告訴大家你數出了多少只羊?(我是10只羊圈在一個圈,我總共圈了10個圈,10個十就是一百)同學們,他說的好不好???(好)我們掌聲鼓勵一下。那我們一起來數一數(10。20。30。40。50。60。70。80。90。100)原來草地上有100只羊??!老師這里有幾道題,你們有信心挑戰一下嗎?

3、數的組成

我手里有6捆小棒,誰知道這里一共有多少根小棒呢?(60根)你是怎么知道的?(1捆小棒是10根,6捆就是60,)同學們真是太聰明啦!那在想一想60是由( )個十組成的呢?那老師想擺出46根小棒,我應該怎么擺呢?請同學們拿出你的小棒擺一擺吧!誰能說一說你是怎么擺的?(我先拿出4捆小棒,4捆小棒就是4個十,再拿出6根小棒,6根小棒就是6個一,合起來就是46),同學們思考一下,46添上1根小棒是多少?(47)47添上1根小棒是多少?(48)48再添上1根小棒是多少?(49)49再添上1根小棒是多少?(50)你是怎么知道的?(9根小棒添上1根小棒是10根,10根小棒就是一捆,原來有4捆,再加上現在的1捆,一共就是5捆,5捆小棒就是50)說得真是太好啦!那誰能再說一說79添1是多少?(80)99添1 是多少?(100)那同學們,我們不用小棒了,我們把小棒收回盒子里,接下來老師有個小要求,接下來我們從53數到80,不要忘記遇到整十我們就要做一個捆的動作。同學們真是太厲害了,原來我們班每名同學都是數數小能手啊!

三、鞏固練習

1、我們有一個好朋友小豬在逛超市時由于貪玩屋里吹滿了泡泡,怎么數都數不清,請同學們先估一估有多少個泡泡,你能幫它數一數到底一共有多少個泡泡嗎?

2、小豬又跑到了玩具區,把貨架上的口哨弄亂了,我們幫忙數一數有多少個哨子,好嗎?

3、嘴饞的小豬又來到了糖果區,買了一堆的糖果,讓我們先圈出10顆糖,再估一估有多少顆吧!小豬非常感謝大家幫忙。

四、總結

誰能用1——100之間的數說句話呢?(我們班有38人、彩虹有7種顏色,有12個生肖,一年有12個月,一個星期有7天,有56個民族)同學們的知識可真淵博,只要同學們認真觀察,數學就在我們的身邊,我們每個人有10根手指,那老師想要100根手指,我應該找幾個人到前面來呢?(10個人)為什么呢?(10個十是一百)真是太棒了,那老師就來找10名同學,我們開始數,數到你之后把手舉起來。同學們請看這就是100根手指,同學們做得太棒啦!同學們我們掌聲鼓勵,看來,數學就在我們的身邊,同學們,這節課你們開心嗎?(開心)老師也很開心,下節課我們繼續一起探索數學的奧秘,這節課上到這里,下課。

板書設計:

數數 數的組成

10個一是十

10個十是一百

四年級數學上冊第四單元教案【篇6】

教學內容:P46、47內容。

教學目標:通過“數一數”、“量一量”、“稱一稱”的實踐活動,讓學生從不同的角度感受到一億的大小,并能結合實際,以具體的事物來表達對一億大小的感受。

教學重點:從不同的角度感受到一億的大小,并能結合實際,以具體的事物來表達對一億大小的感受。

教學難點:結合具體事例培養學生的數感。

課前準備:計算器;倒計時器。

教學過程

一、揭示課題,明確目標

1.揭示課題。

a.談話:同學們,你知道最大的8位數是幾嗎?比它多1的數是幾?(根據學生回答,教師板書1 0000 0000與1億)

b.揭示課題:一億到底有有多大呢?這就是我們今天所要研究的內容。揭示課題:一億有多大

2.認定目標。

通過今天的學習,我們要能從不同角度感受一億的大小,能以具體的實物表達對一億大小的感受。

二、預習反饋,交流展示

1.創設情境,故事引入

教師故事引入:日本有一個著名的和尚名叫一休,他絕頂聰明,家喻戶曉。有一年鬧旱災,好幾個月都沒有下雨,一休知道后,非常著急,帶領老百姓開溝引渠,費勁周折才把很遠地方的水引到當地,讓老百姓又過上了幸福的生活。災區的人民非常感激一休,家家戶戶都掛上了一休的畫像,有個大將軍知道后,非常嫉妒。他滿心想懲罰一休,但是又害怕老百姓在背后說閑話,于是就想了一個自認為很好的辦法,他召見一休,對一休說:“你在災區救了那么多的老百姓,將軍我每個月獎賞你1億粒大米吧?!眲傉f完,在場的人都笑了,可是一休卻十分感激大將軍,連連道謝。

過渡:如果你在場也會嘲笑一休嗎?你覺得1億粒大米是很重還是很輕?

學生猜想

談話:我們真的去一粒一粒的數出1億粒米,再去稱一稱嗎?有什么好辦法能巧妙的推算出1億粒大米到底有多重呢?

學生同桌討論交流:(預設a先數出100粒大米再稱出重量,進行推算;預設b先稱出10克大米,再除以大米的粒數,最后乘1億,算出1億粒大米的重量)

2.明確小組學習任務與要求:

談話:為了節省時間,課前老師已經稱出了100粒大

米約重2克,下面請小組長帶著組員核對交流“預習作業”的2-3題。我們要比一比哪一組最會合作?

3.小組長組織交流“預習作業”中的第2-3題,教師巡視指導。

三、全班交流,建構模型

1.全班交流“預習作業”的第2題:

師:哪個小組愿意分享一下你們的推算結果?(學生回答完畢后出示)

2.適時練習,深化認識。

過渡:我們知道這1億粒大米約重200萬克,這么大的數字我們也想象不出來,如果我們折算一下,你看得就更清楚了!

點擊出示讓學生進一步感知:

A.出示:如果每人一天吃大米400克, 200 0000克的大米夠一個人吃多少天?合多少年?(每年按365天計算)

200 0000 ÷400=5000(天)

5000÷365≈14(年)

過渡:14年的是什么概念呢?大家數一數14年后你大學是否畢業了?點擊直觀展示。

B.過渡:我們現在從日本回到國內,我們知道全中國人口至少13億,如果每人節約1粒米,照這樣計算能節約多少克的米?怎么計算。(13×200 0000= 2600 0000克)

C.出示一個盛米的口袋:這個口袋是市場上一般用的盛米口袋,(每袋裝米2 5000克)這一億粒米裝在這樣的口袋里,能裝多少袋呢?讓學生猜想后再用計算器計算。展示(口袋、卡車)

D.如果每人每天吃400克大米,這些節省下來的大米可供一個人吃多少天?大約合多少年呢?(學生計算)

2600 0000÷400=6 5000(天)

6 5000÷365≈178(年)

過渡:知道這些信息后,你有什么感想?(教育學生要愛惜糧食)

3.全班交流“預習作業”的第3題:

過渡:大將軍在第一回合沒有撈到便宜,又生一計,故意刁難地說:一休,你就這樣數1、2、3、4、……一直數到1億粒大米,你能答出將用多長的時間嗎?如果你能答出來,我另外獎賞你一大筆錢,否則我就懲罰你?。∵@下可難住了一休,哪個同學愿意出手相助?你打算怎么幫?

點擊出示活動主題二。

談話:我們現在就一起來數一數,看看數到10粒,要幾秒中(重復三次求出平均值為9秒)?

請同學匯報推算的結果。指名學生回答。

過渡:9千萬秒,這段時間長嗎?這么長的時間用秒作單位我們不容易具體感知,你認為應該采用哪個時間單位更合適呢?(預設學生回答:年)

怎樣換算成多少年呢?指明學生回答。

小結:看了這個結果,你有什么感想?

教師小結:這里我們是按照一天24小時不吃不喝不睡計算的,實際上我們每天只工作八小時,如果這樣的話,要數9年了。

四、矯正反饋,遷移升華

1.對比辨別,找尋推算規律。

2.課堂練習:推算1億枚一元硬幣摞成的高度。

情境過渡:大將軍兩次刁難都沒有難倒一休,只好給一休又發大米又發獎金,在發獎金時,大將軍又生一計:一休你知道這樣的一億枚硬幣摞在一起一共能有多高嗎?如果你答不出來就請你在我這兒做一年的苦工。

教師談話:課前大家測量一元硬幣的厚度了嗎?多問幾個學生得出平均值。(10枚一元的'硬幣大約是2厘米,那你能用剛才總結的規律快速推算出1億枚硬幣摞起來的高度嗎?下面請同學們趕快行動,再給一休出招。

指名學生反饋。

談話:對于這個長度,大家都會感覺到很長,但究竟有多長可能還感受不深。我們把這個單位換算一下,看一看。點擊出示。

對于換算好的這個數據大家可能還沒有感覺,請看大屏幕。點擊與學校附近的東方海逸豪園樓層、學校操場、珠峰比較。

2.讀一讀下面的信息,再次感知。

A.一億個小朋友手拉手,可以繞地球的赤道3圈半。(地球赤道有4000 0000米)

B.據國家統計局統計,全國每月消耗26億雙一次性筷子,需要樹木200萬棵。

C.1億張紙疊在一起,約有1 0000米高,比珠穆朗瑪峰(8848米)還要高。

D.中國移動20__年6月底的財務公布平均每天凈賺1億元。

E.新明日報20__年2月26日電,爆發禽流感的亞洲迄今已殺雞1億多只。

F.1億滴水大約可以匯成3333升水,能夠裝四輛大型運水車。

五、評價反思,加油充電

1.教師追問:通過今天的學習你有哪些新的什么?你有什么收獲和體會呢?

教師小結:今天我們研究的方法都是先測量少一些的數量,再進行推算。

2.布置課后研究作業:

課外活動:請你自己確定一個關于“1億”的研究主題,進行活動并填表。

四年級數學上冊第四單元教案篇1

教學目標:

1、引導學生利用舊知,理解三位數加三位數的算理,掌握計算方法,能夠正確筆算三位數加三位數不連續進位的加法題。

2、能根據實際,選取合理的方法正確、靈活地計算三位數加三位數,通過多種形式的練習,提高學生的計算能力。

3、結合所學知識對學生進行保護野生動物的教育。

教學重點:

掌握三位數加三位數不連續進位的計算法則,會正確地進行筆算。

教學難點:

理解三位數加三位數的算理。

教學過程:

一、引入:

熱身小游戲

二、復習舊知:

列豎式計算下面各題,并想一想計算時應該注意什么?

35+34= 48+29=

230+540= 360+240=

三、新課導入:

1、談話導入

師:同學們你們去過濕地嗎?(學生自由回答)那么今天徐老師就帶領大家一起去領略一下濕地的美。(出示濕地圖片)

濕地孕育了豐富多樣的濕地野生動物,我們一起來欣賞這些可愛的小動物吧?。ㄕn件出示四種野生動物)

2、下面是關于中國濕地部分動物種類的統計表,說一說你從中知道了什么?你能提出有用的數學問題嗎?(課件出示:第36頁表格)學生自由回答。

師:同學們觀察的很仔細,從表格中獲得了許多有價值的數學信息。今天我們研究的問題就和這些濕地野生動物的種類有關,大家有信心學好嗎?

四、新課教學

1、教學例1

師:出示問題:我國濕地鳥類和爬行類動物一共有多少種?該怎樣計算呢?

生:就是把鳥類和爬行類動物的種數相加:271+122=

師:這兩個數有點大,而且不是整十整百數,不容易口算,那我們該怎么辦呢?

生:用豎式計算

師:想一想豎式應該怎樣寫呢?自己試一試。(學生獨立列豎式計算,教師巡視指導)

組織學生展示交流豎式計算的方法和結果。

師:你是從哪一位加起的?與之前我們學習的兩位數加兩位數的筆算方法相同嗎?

生:都是相同數位對齊,從個位加起。

2、教學例2

出示問題:我國濕地鳥類和哺乳類動物一共有多少種?

算式:271+31=

學生嘗試獨立解答,教師巡視了解情況,指導個別學習困難的學生。

指名學生展示豎式的計算方法,重點說清楚十位上3+7=10,只要在十位下面寫0,同時向百位進1.

師:想一想,271+903=?該怎樣計算呢?

學生嘗試獨立解決,并說一說你在計算過程中遇到了什么問題?是怎么解決的?

有的同學可能會說:當百位上相加滿十,不知道怎么辦了?

想:十位上相加滿十,向百位上進一;那么百位上相加滿十,就要向千位上進一。

五、總結提升

用自己的語言表述一下:計算萬以內的加法要注意什么?

六、作業布置:

完成數學書37頁的做一做

四年級數學上冊第四單元教案篇2

學情分析:

在學習“三位數和三位數的連續進位相加”之前,學生已經學習過兩位數和兩位數進位相加,對列豎式進位相加已經有一定的了解。本課是在學生掌握兩位數加兩位數和三位數加三位數進位加法,整百整十加整百整十的進位激發的基礎上進行教學的。

教學內容:

三位數加三位數(連續進位加法)。(教材第38頁)

教學目標:

1、通過學習,使學生進一步理解加法的計算法則,會筆算三位數的連續進位加法。

2、學會進行驗算,提高學生的計算能力。

3、學會合作學習,樂于與別人交流。

教學重難點:

重點:掌握進位加法的計算法則、驗算的方法。

難點:理解哪一位上的數相加滿十,就向前一位進1。

教學教具:

課件。

教學過程:

一、復習舊知

先估一估,再筆算下列各題。

238+91= 659+306=

筆算加法時應注意什么?

相同數位對齊,從個位加起。哪一位上的數相加滿十,向前一位進1。

我們學習了不連續進位的加法。今天這節課,我們繼續學習這部分內容,接著完成有關濕地生物的問題。

二、探究新知

1、教學例3。

例3、某濕地有野生植物445種,野生動物298種。該濕地的野生植物和野生動物共有多少種?

請看題,說說你知道了什么。(課件出示:教材第38頁例3)

我知道了某濕地有野生植物445種,野生動物298種。

該濕地的野生植物和野生動物共有多少種呢?自己嘗試算一算。

學生嘗試獨立解答問題;教師巡視了解情況。

誰愿意把自己的想法與大家分享一下?

求濕地的野生植物和野生動物共有多少種,就是把野生植物的種類數與野生動物的種類數相加,算式是445+298。我們可以用豎式來計算,注意相同數位對齊,從個位加起,哪一位上滿十就向前一位進1,結果是:

我們可以用口算,把298看作300,這樣445+300=745;剛才多加了2,所以再減2,745—2=743。

算得對不對呢?你會驗算嗎?

可以交換445和298的位置,再算一遍。

好,同學們自己試一試,算一算298+445的結果與剛才的結果一樣嗎?

三、知識運用

1、我是小醫生,把錯誤的改正過來。

2、找朋友:把和相等的算式連起來。

277+769 423+576 766+657

521+902 125+874 358+688

可以根據和的個位進行判斷比較簡便。

3、用豎式計算

69+93= 167+78= 449+374=

四、總結

今后我們在做練習時,要養成驗算的好習慣呦!

五、作業

1、用豎式計算。

749+284= 479+546= 857+396=

627+385= 954+288=

2、一個電飯煲295元,一個電餅鐺148元,買一個電飯煲和一個電餅鐺共需要多少錢?

3、三年級同學植樹368棵,四年級同學植樹545棵。三、四年級同學一共植樹多少棵?

四年級數學上冊第四單元教案篇3

四、分類

單元教學目標:

1、進一步體會生活中處處有數學。

2、初步養成有條理地整理事物的習慣。

3、經歷分類的過程,學會按一定標準或自定標準進行分類。

知識技能目標:

1、能按照給定的標準選擇某個標準(如數量、形狀、顏色)對物體進行比較、排列和分類;在比較、排列、分類的活動中,體驗活動結果在同一標準下的一致性,不同標準下的多樣性。

2、能對簡單幾何體和圖形進行分類。

課時安排:2課時。

教學內容:整理房間

教學目標:

通過活動,經歷分類的過程,學會按一定標準進行分類的方法,初步養成有條理地整理事物的習慣。滲透愛勞動、愛家庭的教育。

教學重點:經歷分類的過程,學會按一定標準或自定標準進行分類。

教學準備:水彩筆、各種學具

教學方法:活動參與

教學過程:

一、整理房間

1、出示圖:

這是小明的房間,看到小明的房間,你想說什么?

2、假如你是小明,你準備怎么整理房間?

3、根據你的想法自己動手圈一圈,畫一畫,把同類的東西放在一起。

4、說一說你是怎么整理的,為什么這樣整理。

二、鞏固練習

1、把會飛的動物涂上顏色

(1)學生自己觀察,明確題意;

(2)獨立完成;

(3)評析。

2、在水果下面畫√,蔬菜下面畫○。

(1)明確題意:

看看第2題圖上有什么,可不可以給它分類。

說說這樣分的理由。

(2)完成練習

3、分一分

(1)看題目:

說圖上有些什么,按照什么要求給它分類。

(2)分一分,歸歸類。

(3)校對,評議:

玩具:⑵⑸⑿

文具:⑶⑷⑹⑺⑼

服裝鞋帽:⑴⑻⑽⑾

三、實踐活動

自己整理自己住的房間,回來交流整理的方法。

看誰最愛勞動!

教學內容:整理書包

教學目標:

1、使學生體驗分類標準的多樣性,根據不同的分類標準可以有不同的分類。

2、讓學生進一步體驗分類的思想及其在生活中的用途。

教學重點:按照確定好的標準進行分類。

教學準備:學習用具,幾何圖形。

教學方法:情境活動參與教學。

教學過程:

一、活動導入

1、讓學生整理自己的書包。

組織討論:說一說是怎樣整理的,

2、讓學生看一看教科書的圖。

說一說這兩個小朋友怎樣整理的。

3、小結:

分類結果在同一標準下是一樣的,在不同標準下呈現多樣性。

二、練一練。

1、分一分,說一說。

(1)怎么分?說標準。

可以按年齡分類,按性別分類。

(2)圖上有什么,怎么分?

可以按顏色分類,按樣式分類,按樣式和顏色分類。

(3)圖上有什么,怎么分?

可以分成機動車和非動車兩類:大車、小車、自行車三類,按分配個數分成三類。

2、看一看,可以怎樣分。

(1)圖上畫著什么,可以怎么分。

(2)匯報,交流:可以按大小分類,按形狀分類。

3、想一想有哪幾種分法。

看圖,可以怎樣分。

按大小分類,按顏色分類,按用途分類。

三、小結,實踐

1、這節課你學會了什么,明白了什么?

2、實踐活動。

到圖書館或書店看一看。

四年級數學上冊第四單元教案篇4

一、情景導入

1、同學們喜歡吃蘋果嗎?

2、出示只題圖:你估計一下,大概有多少個?我們一起來數數吧。

3、揭示課題。

二、感受新知

1、 動手操作現在老師想把這10個蘋果分成兩堆,每堆有幾個,可以怎樣分呢?誰來幫幫老師呢?

2、學生匯報分的情況

學生邊說老師邊在電腦上拖動蘋果演示學生的分法。

3、引導學生有條理地分

4、 根據這種分法,你能說出加法算式和減法算式嗎?

根據學生的回答依次板書:

1和9 1+9=10 9+1=10 10-9=1 10-1=9

2和8 2+8=10 8+2=10 10-2=8 10-8=2

……

4、對數游戲

老師出示一張數學卡片,你伸出的手指數和老師的數字合起來是10。如我出2,我出8,2和8組成10。

三、鞏固練習

(1) 連線

(2) 摘蘋果

(3) 猜電話號碼

四 課堂小結

這節課你學會了什么?

四年級數學上冊第四單元教案篇5

教學目標:

1.初步認識角,知道角各部分的名稱;會初步比較角的大小;會用尺子畫角。

2.通過讓學生觀察、操作分析、比較,培養學生的觀察能力、動手操作能力和抽象思維能力,發展學生獨立學習能力和創造意識。并對學生進行事物的運動發展變化的辨證唯物主義觀點的啟蒙教育。

3.創設平等和諧、積極向上的學習氛圍,培養學生互相協作的精神,形成良好的心理素質。

重點難點:

1.初步認識角,知道角各部分的名稱;會初步比較角的大小;會用尺子畫角。

2.通過讓學生觀察、操作分析、比較,培養學生的觀察能力、動手操作能力和抽象思維能力,發展學生獨立學習能力和創造意識。并對學生進行事物的運動發展變化的辨證唯物主義觀點的啟蒙教育。

教學工具:

ppt課件

教學過程:

一、激趣引入

教師:小朋友們仔細想一想,我們學過了哪些平面圖形?

學生:長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圓形、平行四邊形。

教師:說得真好!老師這里還有一種平面圖形,你知道他的名字嗎?(電腦出示)

學生:五角星。

教師:為什么定的名字叫五角星呢?

學生:因為它有五個角。

教師:你太聰明了!我們一起來找一找它的五個角好嗎?

學生:好!

教師邊播放課件邊總結。

因為五角星上有5個角所以它的名字叫五角星。角也是我們數學王國里的一個好朋友,今天就讓我們一起走進角的世界,來認識一種新的圖形——角。

板書課題:角的初步認識

二、走進生活——認識角

1.認識角

教師:有一位小朋友明明,他在自己的教室里尋找角,咱們趕緊去看看吧!仔細觀察,這間教室里哪里有角?比一比誰的眼睛最亮!

學生:逐一匯報。

教師:電腦揭示角,并評價。

教師:小朋友們真厲害!找到了這么多的角,現在就讓我們為這些角揭下美麗的外衣,看看他們到底長的什么樣子。(電腦出示角)仔細觀察這些角,你發現了什么?

學生:這些角,都有一些尖尖的點。

教師:你是一個特別會觀察的孩子,這些角除了都有一個尖尖的點以外,還有什么?

學生:還有兩條直直的線。

教師:你更了不起!發現了角除了有一個尖尖的點,還有兩條直直的線。

2.認識角各部分的名稱

教師:請看屏幕,通過咱們集體的力量認識了角。知道了角有一個尖尖的點,這個尖尖的點就叫做角的頂點。這兩條直直的線叫做角的兩條邊。小朋友們仔細看這個角,這個點叫什么?

學生:頂點。

教師:你真棒!那兩條線呢?

學生:邊。

教師:太棒了,你能指出這個角的頂點和邊嗎?

學生上臺指出,教師電腦出示。

3.指角

(1)指平面圖形上的角

教師:你們太了不起了,這么快就認識了我們的好朋友角。那咱們一起來看一看,黑板上的這幾個平面圖形,哪幾個平面圖形上有角?

學生:長方形、正方形、三角形。

教師:你們同意嗎?(同意)看來圓形上沒有角,咱們先把它請下來好嗎?(好)

你們很會觀察,都認為長方形、正方形和三角形上有角,那你能指出這三個圖形上的角在哪里嗎?(能)

這三個圖形老師都把它們放在你桌子上的小信封里,選擇你最喜歡的一個圖形,指一指它的角吧!開始行動!

教師:誰愿意到前面指給大家看?

學生上臺指出。

教師:他指的這里是角嗎?

學生:是。

教師:老師把他指到的地方搬到黑板上,再看看是角嗎?

教師板書

教師:它是角嗎?

學生:不是,它只是角的頂點。

教師:我很贊同你的觀點。那究竟該怎樣指角呢?誰愿意再來試一試。

學生上臺指出

教師:快把掌聲送給他,指的多好呀!所以我們在指角的時候應該先指角的頂點,再指角的兩條邊,拿出你手中的平面圖形和老師一起指一指。

師生共同指角。

(2)指出身邊的角

教師;多好呀!剛才我們找到了這么多角,你再仔細看看,你的身邊有角嗎?(有)

誰愿意指給大家看看一看

學生爭相指出。

(3)欣賞生活中的角

教師:你們真是一群特能干的孩子,我們不僅在平面圖形中找到了角,還在身邊發現了角,其實我們的生活中角是無時無處不在的,現在就讓我們一起去欣賞生活中的角吧!

電腦播放圖片。

4.練習

教師:說一說,下面的圖形是不是角,用手勢告訴我們。

三、動手畫角

教師:你們很棒,都認識了角。你能不能用你手中的筆畫出美麗的角呢?(能)

請看!教師邊畫邊小結:畫角的時候我們要先畫角的頂點,要想把角畫的更漂亮,我們還要借助一個數學工具——尺子來畫角的兩條邊

教師:你想畫一個角吧?(想)那就畫在作業紙上吧!

學生動手畫,教師展示。

四、創造各種各樣的角

教師:咱們班的小朋友太厲害了,不僅認識了角,還學會了畫角,你能創造一個角嗎?(能)

老師為你們準備了一些學具放在課桌上的信封里,現在咱們就兩人一組來創造角。

學生合作創作角。

1.展示角

教師:誰愿意把你們小組創造的角展示給大家看?

學生上臺展示,其他小組補充。

2.藍角和紅角的故事

教師:在角的王國里,有兩個特別可愛的角,一個叫藍角、另一個叫紅角,他們是一對形影不離的好朋友,可是有一天他們為了一件事卻爭吵起來了,大家仔細聽他們為什么吵起來了?

電腦播放故事。

教師:他們為什么吵起來了呢?

學生:因為他們倆爭大小。

教師:紅角為什么認為自己大呢?

學生:因為紅角的邊長。

教師:你真是一位會傾聽的孩子,那結果怎樣呢?他們誰打誰小?

學生:他倆一樣大。

教師:通過這個故事你知道了什么?

學生:角的大小與邊的長短沒有關系。

教師:你們簡直是一群天才兒童,在聽故事中還學會了這么重要的知識:通過藍角和紅角的比較,我們知道了他倆一樣大,也就是說角的大小與邊的長短沒有關系。

3.利用活動角做游戲

教師:角的大小與邊的長短沒有關系,那究竟和什么有關系呢?現在請小朋友們拿出老師為你們準備的活動角,我們來做個好玩的游戲吧!這個角可是一個調皮的角,我們用它來玩變變變的游戲,聽要求。

教師提要求,學生具體做。

教師:通過剛才的游戲你發現了什么?

學生:兩邊叉開的大角就大,兩邊叉開的角小就小。

教師:我們快把掌聲送給這位會思考的孩子!

(課件演示)通過我們玩活動角,我們知道了,角可以變大,角還可以變得更大,角的大小和兩邊叉開的距離有關。

五、練習

教師:我們認識了角,你會數出圖形上的角嗎?(會)那我們來數一數下面圖形上有幾個角吧?

六、全課小結

教師:小朋友們,這節課你們學到了什么知識?

學生:認識了角。

教師:最后,咱們都來聽一聽角是怎樣介紹自己的吧!

(播放課件)

四年級數學上冊第四單元教案【篇7】

一、角的度量:

平角、周角、畫角

二、整理與復習:

銳角 鈍角

請用三角板拼出下面度數的角,并把它們畫出來,再用量角器量一量,分別說一說它們是什么角。

135° 75° 120° 180°

出示以上各題,學生獨立思考并完成。

三、拓展提高,促進發展(依次出示下面各題及答案)

1.出示教科書第72頁第13題。

教師:請同學們先在數學書上量出下面各圖中每個角的度數,并填在表中。

學生自主動手測量,教師巡視,個別指導,集體匯報。

教師:通過測量,你發現了什么?

學生:我發現三角形三個內角的和是180°。

教師:關于三角形的.內角和是不是180°,我們在今后的學習中還要繼續探索這個問題。

2.出示教科書第72頁第14題。

學生審題后,教師引導學生分析:分針剛好走一個平角,那分針后來指著哪個數字?那小玲是什么時候完成作業的?

3.出示第72頁第15題。

教師:從圖上你獲得了哪些信息?你覺得他們誰說得對?你發現了什么?

引導學生小結:角的大小和邊的長短沒有關系,只和兩條邊張開的程度有關,兩條邊張得越開角越大,兩條邊合得越攏角越小。

四、全課小結

通過今天的整理和復習,你有哪些收獲?

四年級數學上冊第四單元教案【篇8】

教學內容:

課本第66頁至67頁教學內容及第67頁“課堂活動”中的第1、2、3題。

教學目標:

1、認識平角的周角,初步建立平角和周角的概念。

2、進一步認識銳角、直角和鈍角,并建立銳角、直角和鈍角的概念。

3、認識直角、平角、周角之間的關系。

4、通過拼一拼、量一量、剪一剪、轉一轉等活動培養學生操作、觀察、抽象概括的能力,發展學生的空間觀念。

教學重點:

認識平角和周角。

教學難點:

認識周角。

教具準備:

多媒體課件

教學過程:

一、引入課題

師:我們已經認識過的角有哪些? 指名回答,引導學生回憶認識過的角:直角、銳角和鈍角。 師:你們以前是怎樣辨別直角、銳角和鈍角的? 教師指名回答,引導學生回憶。 師:這節課我們繼續認識一些特殊角,深入認識直角、銳角和鈍角。(板書課題)

二、探索新知

1、建立直角的的概念。

讓學生用量角器量一量三角尺直角的度數,學生量完后,請幾個同學匯報得數,通過交流,引導學生認識:一個直角是由90°。

2、認識平角,建立平角的概念。

(1)認識平角。

課件演示把兩個三角尺的直角拼起來的過程。 課件演示后,讓學生也按課件演示的過程把兩個三角尺的直角拼起來,并看一看,議一議。 教師指出:把這兩個直角拼起來可以組成一個新的'角。(課件閃現新角的頂點和兩條邊) 師:這個角有什么特征? 指名回答。 教師指出:像這樣,兩條邊在同一條直線上的兩個角是平角。(課件閃現下圖)

(2)認識平角和直角的關系。

師:一個平角是多少度你知道嗎?你是是怎么得到的? 指名口答。 通過交流,引導學生認識:1平角=2直角,1個平角是180°

3、建立銳角、鈍角的概念。

(1)測量。

讓學生用量角器量出課本第66頁下半部分的三個角的度數,并記錄下來。 指名匯報時,先讓學生說一說這三個角分別是什么類型的角,再讓學生匯報量的結果。

(2)議一議。

讓學生在小組內議一議:圖中左右兩邊的角與中間的直角有什么不同。

(3)交流歸納。

小于90°的角是銳角,大于90°而小于180°的角是鈍角. 教師說明:大于180°的角不是鈍角.(如181°、200°、220°就不是鈍角)

(4)練習。

(課件出示) 把下面各度數所表示的角進行分類。

93° 45 ° 87 ° 99 ° 145 ° 170 ° 181 ° 90 °

4、認識周角,建立周角的的概念。

(1)認識周角。

課件演示一條射線繞著它的端點旋轉一周組成角的過程。 教師指出:一條射線繞著它的端點旋轉一周所成的角是周角。 讓學生觀察后,指名說一說周角有什么特征?

(2)認識周角、平角、直角三者之間的關系。

師:你知道一個周角是多少度嗎? 引導學生推算。

1周角=( )平角=( )直角 。

1周角=( )度

三、操作活動

指導學生完成“課堂活動”中的第1、2、3題。(課件依次出示3道題)

四、全課小結

讓讓學生談自己學習的收獲。

五、作業

練習十三第1、2、3題。

四年級數學上冊第四單元教案【篇9】

教學內容

課本56-57頁上的內容及數學配套上的相關練習知識與能力

1、能進一步理解并掌握乘法分配律。

2、能應用乘法分配律使一些計算簡便,發展應用意識。

過程與方法

經歷乘法分配律的探究過程,會用字母表示乘法分配律,進一步培養發現問題和提出問題的.能力,積累合情推理的數學活動經驗。

情感態度價值觀

體會計算方法的多樣性,發展學生的數感。

教學重難點

教學重點

能理解并掌握乘法分配律。

教學難點

培養發現問題的能力。

教學準備

課件、圖片

教學媒體選擇

PPT

教學活動

自主合作探究

教學過程

【探究學習 自主觀察,發現問題。

1)、3×10+5×10=(3+5)×10=

2)、4×8+6×8=(4+6)×8=

我發現:

2、什么是乘法分配律?用字母如何表示?

3、用簡便方法計算。

(60+25)×4 78×69+22×69 28×99+28 69×102 85×98

【導學解惑】:

1、請提出你的問題,大家一起來解答。

2、請記錄下你認為特別有意義的題。

【當堂檢測】:

下面的算式分別運用了什么運算定律

25×34 = 34×25 ( )

7×2×5 = 7×(2×5)( )

2×4+2×6=2×(4+6)()

用簡便方法計算。

76×62+24×62 156×99+156 127×101

【課后反思】:

1.想一想,這節課有哪些收獲?還存在哪些問題?

2.問一問自己:“今天,我主動學了嗎?”

板書設計

根據老師講課適當板書

作業設計

完成本節課題。第四單元運算律

課題

四年級數學上冊第四單元教案【篇10】

內容分析

課本54-55頁上的內容及數學配套上的相關練題。

課時目標

知識與能力

1、能初步理解乘法結合律。

2、初步感知應用乘法結合律可以使一些計算簡便,發展應用意識。

過程與方法

經歷乘法結合律的探究過程,會用字母表示乘法結合律,進一步培養發現問題和提出問題的能力,積累數學活動經驗。

情感態度價值觀

體會計算方法的多樣性,進一步發展數感。

教學重難點

教學重點

能理解乘法結合律。

教學難點

能運用乘法結合律,解決一些實際問題。

教學準備

課件、圖片

教學媒體選擇

PPT

教學活動

自主合作探究

教學過程

一、創設情境,激趣導入。

師:(出示課件)請同學們迅速口算下面的算式。

23×3= 70×5= 13×100= 25×4= 125×8=

師:有誰愿意試一試,直接告訴我答案

生1:69;350;1300;100;1000。

師:好!請坐,太棒了!

二、探究體驗,經歷過程。

師:觀察這兩組算式,你發現了什么

生可能說:含有相同的乘數,積相等;都用乘法計算,但運算順序不同。

師:任意三個數連乘,改變運算順序,積都不會變嗎我們來找出三個數,算算看。

先獨立舉例子,再在小組內交流,說說想法。為了節省時間,遇到較大的數可以借用計算器。

生匯報列舉的等式。先展示,再板書。

師:剛才大家列舉了那么多的`算式,三個數相乘,雖然運算順序變了,但結果怎樣(不變)

師:同學們來觀察這些算式(課件出示:教材第54頁例2),你能用自己的語言,說說這些算式的意義嗎

學生嘗試回答。

師:其實把大家剛才說的共同點總結起來,就是數學中的乘法結合律。

師:如果用a、b、c三個字母分別表示這三個數,你能寫出乘法結合律嗎

學生口頭用字母表示出乘法結合律。

(a×b)×c=a×(b×c)

師:同學們真聰明!老師把我們剛才發現的過程用語言表示出來,就是“發現問題——舉例驗證——概括規律”。以后,我們可以用這樣的方法,去發現更多的規律。

三、課末總結,梳理提升。

這節課,你有什么收獲說給你的小伙伴聽聽吧。

板書設計

根據老師講課適當板書

作業設計

完成本節課題。第四單元運算律

課題

四年級數學上冊第四單元教案【篇11】

教學目標:

1、掌握整十數除整十數,整十數除幾百幾十數的口算方法和除數是兩位數除法的估算。

2、靈活運用“四舍五入”法進行除法的估算。

3、通過解決實際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

教學重點:掌握口算方法,并能正確口算。

教學難點:靈活運用:“四舍五入”法進行估算。

教學準備:課件、導學案

教學過程:

一、引入(一分鐘計時口算)

口算卡:

50×9= 60÷20= 40×8= 80÷40=

300×3= 120÷30= 20×3= 180÷60=

60×4= 240÷40= 80×5= 420÷60=

50×9= 240÷60= 6÷2= 400÷80=

24÷6= 720÷90= 40÷8= 359÷40≈

90÷3= 220÷18≈ 80÷4= 80÷38≈

60÷5= 62÷20≈

二、談話:

師:今天我們學習什么?

生:口算除法。

師:你們怎么知道?

生:看屏幕上知道的。

師:你們真善于觀察,老師希望大家繼續發揚這個優點,并且通過合作、交流共同完成本節課的學習。

三、1號學案:

知識點一:整十數除整十數的口算(自學 限時5分鐘)

1、請打開書78頁,看圖理解題意:

要求80個氣球可以分給幾個班,也就是求:( )里面有幾個( )。

所以用( )法計算,列式是( )

2、研究口算方法:

方法一:算除法想乘法

因為20×( )=80 所以80÷20=( )

方法二:利用表內除法計算:

因為8÷2=( ) 所以80÷20=( )

3、請你完整的列式解答

時間差不多啦,你完成了嗎?看看你的同桌,如果兩人都完成,交流你們的學習結果,如有困難,先求助同桌再四人小組合作。

沒有問題請總結歸納:

整十數除整十數的計算方法是:①

師:有問題嗎?說說你們的意見吧

知識點二:除數是兩位數的除法估算(5分鐘哦,你能行!)

83÷20≈ 80÷19≈

想:觀察發現,( )接近( ),所以在計算83÷20≈時,可以把( )用“四舍五入法”看成( ),因為( )÷( )=( ) ,所以83÷20≈( )

同理,( )接近( ),所以在計算80÷19≈時,可以把( )用“四舍五入法”看成(),因為( )÷( )=( ) ,所以80÷19≈( )

小結:除數是兩位數的除法估算時,把算式中不是( )的數用“ ”法估算成( )數,再進行口算。

很簡單吧,同桌看看你們的答案一樣吧!“小結”看黑板,和老師的一樣嗎?

沒問題就試試看,你會算嗎?(選擇其中一豎行,同桌兩人口述,要說明你的口算理由?。。?/p>

60÷30= 90÷30= 80÷40=

61÷30≈ 92÷30≈ 80÷38≈

2號學案:(請你按照1號學案方法自學下面內容)

一、整十數除幾百幾十數的口算

打開書79頁(2),快速完成(只說不寫)

1、理解題意,要求 就是求 。

2、口算方法:⑴算( )法想( )法

因為 所以 。

⑵利用( )計算

因為 所以 。

3、完整解答。

師生匯報

二、除數是兩位數的除法估算

計算122÷30≈ 和120÷28≈時(同桌倆人各選一個,照下面的.樣子說明你的計算方法)

我選擇( ),我觀察發現:( )接近( ),所以在估算 時,可以把( )用“四舍五入法”看成( ),因為( )÷( )=( ) ,所以( )

比較1號、2號學案,你來總結:(總結完成后看看我的和你的一樣嗎?)

1、整十數除整十數(或幾百幾十數)的口算方法是:⑴

2、除數是兩位數的除法估算方法是:一般把算式中不是( )的數用“ ”法估算成( )數,再進行口算。

四年級數學上冊第四單元教案【篇12】

教學內容:國土面積

教學目標:

1.通過教學活動,認識有些數據改寫單位的必要性。

2.掌握數據改寫的方法。

3.引導學生關注較大數據的實際意義。

教學重點:體會某些數據改寫單位的必要性,能用萬、億為單位表示大數。

教學難點:

教學過程:

一、創設情境,解決問題。

1.教學時師可以出示一組改寫的實例,讓學生比較、討論同樣的數據為什么要用不同的方法表示?以讓學生體驗到數據改寫的必要性,體會數據單位的改寫是為了數據記錄的方便。

2.出示一幅中國地圖,并逐步引出一些各省市國土的面積,讓學生讀一讀。

(1)將上面的數按從小到大的順序排列。

(2)如果要記錄方便,這些數據可以怎樣進行改寫?

(3)可能學生會改寫成以“百”、“千”、或“萬”作單位,只要學生能改寫得正確,教師都應充分地肯定。

(4)將一些改寫成以“萬”作單位的數據放在一起,讓學生觀察這些數據改寫中的基本特點,從中發現改寫的基本方法。

3.對改寫成以“億”作單位的數,也可以讓學生自己在改寫中逐步發現改寫的方法。

二、實踐練習。

第10頁“練一練”中第1題,數據單位的改寫是實際生活中記錄方便的需要,可以多選擇一些實際生活中的實例,而不要將數據單位的改寫成為單純的為改寫而改寫的'局面。

練習本題時,先請學生說一說我國西部各省市的情況以及它們的地理位置,然后出示具體的各地區土地面積,在學生讀一讀的基礎上再請學生改寫成以“萬”作單位。收集一些西部地區的其他信息,以供學生間互相進行改寫。

第2題,在練習“海洋資源”時,先讓學生了解一些海洋的知識,特別是我國海洋的區域等。接著出示有關的數據,讓學生讀一讀。然后討論這些數據如何進行改寫?在此基礎上,學生會體會到這些數據改寫成以“億”作單位比較方便。

板書設計:

大數的改寫

為了讀數、寫數方便,有時需要把整萬、整億數

寫成以“萬”或“億”為單位的數。

9600000=960萬

10000000000=100億

四年級數學上冊第四單元教案【篇13】

教學目標:

1、經歷觀察、測量、猜想等學習活動,感受、體驗小數產生于生活,感受生活中處處都存在小數;

2、理解小數的意義,能說出小數各部分的名稱,掌握小數的讀、寫方法,并正確能讀寫小數;

3、在合作與交流中的過程中,感受數學學習的樂趣。

教學教法:

教學方法是教學過程中師生雙方為完成目標而采取的活動方式的組合。根據本課教學內容的特點和學生的思維特點,我選擇了嘗試法、引導發現法、等方法的優化組合。引導他們去發現問題、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獲取知識,從而達到訓練思維、培養能力的目的。小數的含義是屬概念教學,較為抽象、凝煉,根據學生對概念的認知,一般遵循:感知——表象——抽象概括——形成概念的這一規律。

1、從生活中了解小數,明確要用小數表示的必要性。

2、從已有的生活經驗中,理解、抽象小數的意義。

3、通過觀察、測量,讓學生充分感受、體驗小數產生于生活,從而使學生感受生活中處處都存在小數。

4、了解小數在生活中的普遍存在及廣泛運用,體驗數學在身邊,感受數學學習的`價值和樂趣。

教學學法:

1、學會通過觀察、測量、歸納,可以發現生活中處處都存在小數。

2、引導學生自主探究,培養他們用已有知識解決新問題的能力。

3、通過指導獨立看書,匯報交流活動,培養學生的自學能力和合作交流的好習慣。

教學過程:

一、創設情景導入新課

創設“5.1”假期情景,使本課內容與學生的現實生活經念相吻合

1、在假期里你買了什么物品?花了多少錢?

2、老師買了一本書,同學們猜一猜要多少元?

從同學們的回答中歸納出不能用整元數表示的這種數,要用小數表示。引入課題。

這樣的設計,旨在把枯燥的數學知識與學生的生活實際相聯系,引發起學主的學習興趣,點燃他們求知欲望的火花,從而進入的學習狀態,為主動探究新知識聚集動力。

二、明確目標探索新知

同學們都知道小數就在我們的生活中存在,那么同學們想了解小數的什么?

我預設學生的提問(預設)

1、小數是怎么來的。(怎么產生的)

2、什么叫小數?(小數的意義)

3、小數是怎么讀的,怎么寫的?

根據學生提的問題,師生分析問題

1、師生小結小數的意義

(1)象“0.1、0.3、0.9”這些小數叫1位小數。(分母是10的分數,可以寫成1位小數。1位小數表示十分之幾。)

(2)象“0.01、0.04、0.18”這些小數叫2位小數。(分母是100的分數,可以寫成2位小數。2位小數表示百分之幾。)

(3)象“0.001、0.015、0.219”這些小數叫3位小數。(分母是1000的分數,可以寫成3位小數。3位小數表示千分之幾。)

2、學習小數的寫法

三、鞏固新知

1、練習“考考你”;(練一練)第1題

2、用米做單位測量同桌的高度;

3、菜市場買菜統計表。

【把小數在實際生活中的運用結合起來,使學生體驗教學就在身邊,感受數學學習的樂趣】

四、小結

1、了解小數的歷史。(小資料)

【了解小數的歷史,激發學生的愛國熱情?!?/p>

2、學了小數這節課,能談談你知道了些什么嗎?

五、作業布置

1、從生活中記錄一些小數,明天同學之間相互交流;

2、完成《作業本》

布置實踐性的作業,使學生把小數在實際生活中的運用結合起來,體驗教學就在身邊,感受數學學習的樂趣。

四年級數學上冊第四單元教案【篇14】

教材內容:

教材的地位和作用這部分內容是學生已經認識了自然數,并初步認識了分數和小數的基礎上,結合熟悉的生活情境,初步認識負數。通過教學,一方面可以適當拓寬學生對數的認識,激發進一步學習的愿望;另一方面也為學生在第三學段進一步理解有理數的意義以及進行有理數運算打下基礎。

教學目標:

①收集生活素材來滲透負數的概念。引導學生初步理解正、負數可以表示兩種相反意義的量。

②能正確地讀寫正數和負數,知道0既不是正數也不是負數。

③初步學會用負數表示一些日常生活中的實際問題。對正數、0、負數之間的大小有個直觀的認識。

④感受數學在實際生活中的作用,培養自主探求新知的良好品質及實際應用能力。

學者分析:

本班有學生62人,大部分屬于中上水平,學生已經具有一定的認知水平,他們好奇心強,具有創新和知識的遷移能力。

教學策略:

(1)通過豐富多彩的現實生活情景,幫助學生了解負數的意義。負數的產生和發展源于生活的需要。因此,教學本節課應注意為孩子們提供眾多豐富的生活中的正負數現象,既讓學生引起探究的興趣,又讓學生感受到數學就在生活中,體驗到數學的無窮魅力和價值。

(2)借助直觀手段理解相反的分界點與“0”的關系。本課的難點在于學生不容易理解負數、正數與0的關系。如何突破難點,直觀教學手段是關鍵。這其中溫度計的觀察和海拔圖的使用,可以有效地幫助學生逐步從直觀到半直觀再過渡到比較抽象地認識到它們三者之間的關系。

(3)開展有層次的探究活動,引領學生主動建構,發展學生的數學思維能力。

教學過程:

一、復習

1、復印存折明細記錄貼入,觀察支出(—),存入(+),這一欄的數各表示什么意義?

“+”表示()

“X”表示()

他們表示的意思是()

{填相同還是相反}

2、上網收索今天的天氣預報,記錄哈爾濱,和福州的氣溫數據。

哈爾濱()表示—————————————————————————————————————————————

福州()表示—————————————————————————————————————————————

它們是以()度為基準,例如:+16°表示——————————————+16°表示———————————————16°與—16°表示兩個()意義的量。

哪個地方的氣溫高,哪個地方的'氣溫低?

比較:+16°()—16°{填>,<或=}

3、帶有“+”的數有—————————————叫————數

帶有“—”的數有—————————————叫————數

+16讀作—————————————————————16讀作

4、思考:0是正數還是負數?

5、收集生活中不同用法的負數,并說說表示什么?

二、講授新課

1、檢查

(1)+500表示存入500,—500表示支出500,它們表示的意思是(相反){填相同還是相反}

(2)打開天氣預報圖

哈爾濱(—9°~~~—19°)表示—————今天氣溫零下9度到零下19度之間,氣侯寒冷,下雪,結冰?!V荩?1°~~~~~6°)表示—————今天氣溫零上11度到零上6度之間,氣侯較溫暖,看不見下雪,結冰的現象?!鼈兪且裕?)度為基準,例如:+16°表示——零上16度——————16°表示————零下16度————

+16°與—16°表示兩個(相反)意義的量。

哪個地方的氣溫高,哪個地方的氣溫低?

補充:認識數軸表示

—16 0 +16

(3)生匯報

帶有“+”的數有—————————————叫正數注:也可省略“+”號

帶有“—”的數有—————————————叫負數注:不可省略“—”號

+16讀作—正十六————————16讀作—負十六————————

(4)0是正數還是負數?把你的思考與小組交流,討論。然后小組匯報。

總結:0既不是正數也不是負數,它是正負數的分界點。

(5)、舉生活中正負數的例子

例如:盈利與虧選,上車人數與下車人數,地上成數與地下層數,水位升高與下降,相反方向的距離等。

學完這節學生還有疑難問題嗎?,提出,由同學,小組解決,最后困難由老師及時解答。

四年級數學上冊第四單元教案【篇15】

教學目標:

知識與能力

理解乘除混合運算的運算順序,會計算乘除混和運算式題,能解決一些簡單應用問題。

過程與方法

經歷自主探索并嘗試將分步計算的兩個算式改成一個乘除混合算式的過程。

情感態度與價值觀

在解決問題的活動中感受混合運算在實際生活中的應用。

教學重點:

將分步計算的.兩個算式改寫成一個乘除混合算式,會計算乘除混和運算式題,能解決一些簡單應用問題。

教學難點:

將分步計算的兩個算式改寫成一個乘除混合算式。

教學準備:

課件。

教學過程:

一、談話引入

同學們,你們喜歡讀書嗎?有三個小朋友也特別喜歡讀書,咱們一起來看一看。

二、探索新知

1.出示情景圖。

師:仔細觀察圖,從圖中你發現了哪些數學信息?要解決什么問題?試著解決一下。

2.學生獨立解決問題。

3.交流解決問題的方法,說一說每步的算理。

4.怎樣將兩個算式改寫成一個算式?說一說綜合算式中每步運算求的是什么?

設計意圖:說綜合算式中每步的算理,進而使學生了解乘除混合運算的順序。

三、試一試

出示式題,讓學生獨立完成,然后交流算法和結果。掌握在只有乘除法運算的算式里,運算順序是從左到右依次運算。

四、本課小結

本節課我們主要學習了哪些內容?同桌之間互相討論一下!

143649
領取福利

微信掃碼領取福利

微信掃碼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