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产一区久久精品_性xxxxx_国产精品久久久久无码av_免费观看视频www

好多范文網 haoduofanwen.com,好用的范文大全!

二年級數學上冊教案15篇

網友投稿 分享 時間: 加入收藏 我要投稿 點贊

二年級數學上冊教案(15篇)

我們相信,本教案將為教師提供一份全面、系統的教學參考。以下是小編為大家收集的二年級數學上冊教案,歡迎閱讀,希望大家能夠喜歡。

二年級數學上冊教案15篇

二年級數學上冊教案精選篇1

教學目標:

1.通過讓學生觀察實物,使學生初步體會從不同角度觀察物體所看到的形狀是不同的;能辨認從不同位置觀察到的簡單物體的形狀。培養學生空間相象能力,發展空間觀念。

2.經歷從不同位置觀察物體形狀的活動,體會局部與整體的關系。

3.激發學生學習數學的興趣,培養學生的合作意識,體驗數學與生活的聯系。

教學重點:

在實際的觀察活動中,感受到在不同位置觀察到的物體的形狀是不同的。

教學難點:

正確辨認從不同側面(左側面、右側面)觀察到的物體的形狀。

教學過程

一、激趣導入:

師:同學們,你們聽過盲人摸象這個故事嗎?誰來給大家講一講這個故事?(學生講故事)大家想一想為什么同一頭大象會出現不同的`結果呢?看來我們在觀察物體時應該從多個角度、全方位的觀察,觀察的過程中還要特別注意細節,才能比較準確。

二、探究體驗

1.活動一:觀察物體找圖片(體會從不同角度觀察物體看到的情景有時不一樣)。

(1)觀察找照片:在每個小組的桌上都擺了木頭大象和一些照片,四位同學坐在不同的位置,請從你的位置仔細觀察,然后把你觀察到的圖像從這些圖片中找出來,放到自己的面前。

著重討論側面的不同點。先說你坐在幾號位,再說說你看到的是木頭大象的哪一面,選的是哪張照片?這兩張照片都是側面,這兩個側面有沒有什么不同呢?

(2)匯報:請一小組的同學上臺匯報。

(通過盲人摸象的故事,引出本課的內容,激發學生學習的興趣。學生通過親身實地的觀察,更加清楚直觀學習本課。)

(3)討論:老師這兒還有一張圖片(從上面拍的),討論一下,這是從哪個角度拍的呢?四個同學當中誰站起來看到的和圖片上的一樣?

(4)請小組長把大象和照片收到抽屜里。

2.活動二:根據照片,判斷拍照角度。

(1)小兔子和小猴子給兔博士的家各拍了一張照片,請大家猜猜這兩張照片分別是誰從哪個角度拍攝的?

(2)學生匯報交流。

3.鞏固練習:

(1)同學們做的太好了,現在每個小組的桌上都放著一個茶杯,請你們從不同的角度觀察這個茶杯,并完成練一練第一題。

(2)學生獨立完成第二題,小組之間交流方法。

(3)獨立完成第三題,教師指名回答。

四、課堂總結

看來我們在觀察物體時應該從多個角度、全方位的觀察,觀察的過程中還要特別注意細節,才能比較準確。

二年級數學上冊教案精選篇2

教學內容:

蘇教版第四冊112113頁角的初步認識和說說做做,練習二十二13題。

教學目標:

1.使學生初步認識角,知道角的各部分名稱。

2.初步學會用直尺畫角(從一個點起畫角)

3.培養學生初步的觀察能力和動手操作技能。

4.通過教學,使學生感受到數學與生活的密切聯系,激發學生學習數學的興趣。

教學重點:

知道角的各部分名稱,掌握角的畫法。

教學難點:

通過直觀感知抽象出角的圖形和掌握角的畫法。

教具:

三角板、紅領巾、扇面、棋盤面

學具:

兩根硬紙條、圖釘、橡皮頭、直尺、小棒、彩紙

教學程序:

一、導入

師板書:角。問:這個字你們認識嗎?(齊讀)今天這節課老師就和小朋友一起來認識角、研究角。在日常生活中,你們見過有角的圖形嗎?說說看,哪些圖形上有角?(生舉例)

說到三角板,師出示準備好的三角板:老師這里就有一把三角板,誰愿意上來給大家指一指三角板上的角?現在老師把它貼在黑板上,(指直角),把這個角描下來,請小朋友注意看好,老師是怎么描的?

說到紅領巾,師再出示紅領巾,紅領巾上有幾個角呢?誰來指一指?

老師也把它貼到黑板上,把這兩個角描下來(銳角和鈍角)。

看,黑板上現在留下的這些圖形就叫角。

二、初步認識角

1.請小朋友仔細觀察黑板上的這三個角,說說你看到的角是什么樣的?(兩條直直的線,一個尖尖的點)

師:這兩條直直的線和這個尖尖的點,都有個好聽的名字,有誰知道?(如果學生不知道,師介紹)我們把這兩條直直的線叫做角的兩條邊(板書)這個尖尖的點叫做角的頂點。角就是由1個頂點和2條邊組成的。

2.在我們認識角的時候,有幾個小動物也找來了他們認為的角,你們看,他們找的對嗎?

出示小兔,我們先來看小兔找的角,對嗎?

再來看小貓找來的角,(不對)為什么不對呀?誰來說說?你能想個辦法使它也變成角嗎?(學生上來動手使兩條邊碰在一起,形成頂點)告訴大家,你是怎么做的?

小羊找的對嗎?(對)

再看小狗找來的對嗎?(不對)說說理由(兩條邊不是直的)。想個辦法使它也變成角?(一生上來動手拉一拉)你是怎么做的?

3.小朋友真會動腦筋!幫小貓和小狗改正了錯誤,下面請小朋友快速用手勢表示,這些圖形是角嗎?

4.我們已經學會了找角,現在老師這里有幾個圖形。請小朋友來找找這些圖形中分別藏著幾個角?

看,這是什么?(出示扇面)扇面上有幾個角?(指名上來指)

再出示棋盤(六邊形),這是我們小朋友玩的飛行棋的棋盤,這個棋盤上又能找到幾個角呢?(指名上來指)

5.剛才小朋友很快幫老師找出扇面和棋盤上藏著的角,相信下面這一題也難不倒大家,請小朋友把書打開到116頁看第2題,這些圖形中又藏著幾個角呢?看誰找得快、找得準?

誰來和小朋友匯報一下,(口答校對)。如果有圖形學生有爭議的,師出示圖片請學生上來指一指。

三、畫角

1.我們已經認識了角,小朋友想不想自己動手來畫一個角,會畫嗎?試試看(師巡視,找一個畫法正確的小朋友板演)我們來看看這個小朋友是怎么畫的?下面我們就按照這個小朋友的畫法再來畫一個角,好嗎?(生練習紙上練習畫)

找幾人上黑板畫(畫不同方向的)

2.畫好后,和同桌小朋友說說你是怎樣畫的.?

四、做角

1.課前周老師給每個小朋友發了2個紙條、1個圖釘和橡皮頭,猜猜看,我們可以用這些材料做什么?(做角)你能行嗎?

2.小朋友動手能力真強,我們一起來玩玩自己做的活動角,好嗎?

我們一起來變一個大一些的角,能再變大些嗎?變小些呢?

3.老師也做了個角,你能變一個比周老師手里的這個角大些的角嗎?變一個小一些的角呢?

(指名上來拉)說說你是怎么做的?

原來角的大小只要看兩條邊張開的大小,兩條邊張開的大,角就大,張開的小,角就小。

五、總結

今天,周老師和小朋友一起學了哪些本領?(學生自由說)學生說到學會了畫角,師:請小朋友閉上眼睛,我們一起在腦子里畫一個角,想一想,要先畫一個頂點,然后從頂點出發畫一條邊,再從這個頂點出發畫另一條邊你畫好了嗎?把眼睛睜開。

六、游戲

小朋友學得都很認真,下面老師要帶小朋友一起來玩幾個游戲。開心嗎?

1.我們先來玩折紙游戲。請你拿出一張白紙,用這張紙折出一個角,折好后指給同桌小朋友看你折的這個角的頂點和邊。

2.我們再來玩剪紙游戲。請小朋友拿出一張彩紙,看看這張紙上有幾個角?動手摸一摸。現在我們在紙上剪一刀,看看紙上還留下幾個角?

師巡視,選取不同的剪法展示。說說現在紙上留下了幾個角?

3.玩小棒。1根小棒可以擺成角嗎?2根小棒可以擺成角嗎?3根小棒呢?試試看。誰愿意上黑板擺?請幾人上黑板擺,有和黑板上的擺法不一樣的小朋友自己上來擺,說說你擺的這個圖形中有幾個角?

二年級數學上冊教案精選篇3

【教學目標】

1、理解兩位數加兩位數進位加法的算理。

2、掌握兩位數加兩位數進位加法的筆算方法。

【教學重難點】

理解個位滿十,向十位進1的算理和計算方法。

【教學過程】

一、復習舊知。

1、回顧。

師:同學們,我們上節課學習了不進位加法的豎式計算方法,大家都掌握了沒?現在老師出幾道題讓同學做,看看你們到底有沒有學會。

教師點名讓幾個同學上講臺做題,其他同學在練習本上計算。強調要求:列豎式并且豎式要寫規范。

點評每位同學所寫的,并再次鞏固不進位加法的豎式計算方法,強調書寫格式和計算方法。

2、復習20以內的加法計算。

師:同學們,大家曾經學過20以內的加法,在這里老師帶著大家復習一遍。

教師口述20以內的加法如:“5+7”、“6+6”、“8+9”等,讓同學們快速地說出答案,問答過程大約持續5分鐘,為的是讓同學們在短時間內有效地鞏固這些知識,為這節課所學的進位加法計算打下基礎。

二、教授新知。

1、教學例3。

師:同學們,記得這個單元最開始的那幅圖么,我們今天所學的知識也是從那副圖里得出的,大家翻到課本的第14頁,看例3。

在同學讀題的同時板書:“例3、二(1)班和二(3)班一共有多少名學生?”

師:同學們都看完題了沒有?好,現在我們一起來解決這個問題。

教師引導同學審題中的條件和問題,找出需要的數據。

師:現在哪位同學能告訴我,這道題怎么列算式呢?

同學舉手回答,教師根據同學的回答,板書算式:35+37=。

師:好,我們現在把算式列出來了,怎么計算呢?既然我們已經學習了列豎式的方法,為什么不用這個辦法來試一下呢?同學們看黑板,跟著老師一起列豎式。

35

+37

教師邊強調豎式的書寫規范邊列出豎式。

師:同學們跟著老師一起算,應該先從個位開始算,5+7是多少?(同學答:12)我們發現,個位上加起來的和大于10了,我們之前學的不進位加法中沒有出現這樣的情況。現在怎么辦呢?這就是我們今天所要學習的內容:怎樣用豎式計算進位加法。怎樣解決這個問題呢?同學們先看書上,看怎樣通過數小棒計算這個題。

同學看完后,教師加以指引和解說。

師:我們看到,5個小棒和7個小棒放在一起,一共是12個小棒。我們把其中的10個捆成一捆,剩下了兩個小棒。再回過頭看看豎式,我們不妨將數小棒的辦法挪過來,也用“捆起來”的方法解決我們剛才的問題。就是將5+7得出的12中的10“捆成一捆”,向十位進1,然后剩下的2寫在結果的個位上,這樣,我們的`個位就算好了。現在再算十位,十位上3+3得6,但6不是最后的結果,還應該加上之前進上來的那個1,也就是在數捆數的時候還應算上后來加上的那一捆。這樣,我們就把十位也算出來了,結果就是72。

板書:

35

+317

72

教師解釋清楚計算原理后,繼而強調進位加法豎式的規范書寫,只要有這幾點:依然是各位對齊;加號橫線缺一不可;進的“1”是小小的1而不是點;“1”的位置應在下面那個加數的十位與個位之間。

2、隨堂練習。

師:好的,現在我們已經學習了進位加法豎式的計算方法。大家都學會了沒有啊?為了檢驗大家到底有沒有真正掌握今天的新知識,同學們拿出練習本動手計算課本14頁做一做的三道題。

56+37=46+24=29+5=

教師請三名同學上講臺計算,并在教室來回巡視,觀察同學做題的情況,發現問題并及時糾正。

師:好,同學們應該都已經做好了,我來看看這三位同學做得怎么樣。

教師點評,并及時糾正錯誤,再次強調進位加法豎式的書寫規范和計算方法。

三、課堂作業。

師:我們今天所學的是100以內的進位加法,同學們都掌握了沒有?通過老師的講解和練習,相信同學們已經基本掌握了100以內進位加法的計算方法。現在請同學們拿出作業本,開始做作業,完成教材練習二的4、7、10、11題。希望在做作業的過程中,大家都能夠仔細、認真地寫,寫整齊、寫規范、寫正確,注意豎式的書寫規范和計算方法。不要粗心大意算錯了。

二年級數學上冊教案精選篇4

教學目標

1.經歷分蘋果等實際操作,初步體會有余數除法與生活的密切聯系,進一步體會除法的意義。

2.通過實際操作,抽象出有余數除法的書寫格式,并體會余數一定要比除數小。

教材分析

分蘋果是二年級下冊第一單元的第一課時,是這一冊的開篇。本課從學生已有的知識入手,安排了第一次分蘋果活動,列舉了四種解決問題的方法。在此基礎上,介紹用豎式計算除法的方法。接著,教材又安排了第二次分蘋果活動,通過操作使學生體會到在日常生活中會遇到一些物品平均分之后還有余數的情況,認識到學習有余數除法的必要性,抽象出有余數除法的豎式書寫格式,并和操作過程聯系起來,以使學生了解每一步的含義,并結合具體情境能夠進行驗算。

教材隨后安排了試一試及練一練,進一步使學生體會余數一定要比除數小,進一步鞏固有余數除法的豎式計算。

學校及學生狀況分析

我校是一所市直屬機關小學,硬件設備好,每個班級都有計算機和投影機,屬于實驗區的實驗校,并在20__年就開始使用新教材。學校地處商業區,流動人口比較多。

學生由于家庭背景不同,生活經驗和知識積累有很大差異。從這兩年的新教材實施中可以看出,學生成為新課程的受益者,他們在課堂上思維活躍,能夠大膽積極地表達自己的想法,有極少幾個孩子,因為生活體驗少、個性較強,不主動與人合作,缺乏探究和發現問題的勇氣和信心。

教學設計

課前準備

教師:課件。

學生:學具中的蘋果卡片。

(一)創設情境,調動學生原有經驗,建構數學模型

(出示課件)小熊家里來客人了,好客的小熊拿出了20個蘋果來招待小伙伴們,每人分到了5個蘋果。但小熊忘記了究竟來了幾位客人,你能幫幫他嗎?(學生獨立思考,調動原有經驗,提出解決辦法。)

下面是學生可能的方法:

1.四五二十,分給了4人;

2.5+5+5+5=20(個),分給了4人;

3.20-5-5-5-5=0(個),分給了4人;

4.204=5(個),分給了4人;

5.205=4(人),分給了4人;

6.205=4也可以用豎式來計算。

這一步可由教師介紹,也可由已經掌握的同學來介紹,注意說清各部分的意義,并結合分蘋果的實際操作來說一說。

(二)實踐應用

1.學生獨立完成書上第2頁試一試。

2.小組交流各自算法,并說一說算式中各部分的意義。

(這里需要強調商的位置,要和被除數里的'個位對齊,剩下的0也要和個位對齊。)

(三)動手操作,自主探究

1.如果小熊家今天來了6位客人,(再次演示課件)應該怎么樣平均分呢?

2.用你手中的學具來分一分,可以小組合作。

3.小組匯報。(我們組給每個客人分了3個蘋果,還剩下2個。)

4.在日常生活中,我們經常會遇到物品平均分之后有余數的情況,誰能給大家舉個例子?(可以找兩個同學說一說)遇到這樣的情況我們怎么來解決呢?(用有余數的除法來解決)

5.那么我們能不能知道有余數除法的豎式怎么寫呢?(學生獨立思考,動手寫一寫,然后小組之內交流。)

6.誰能給大家介紹一下有余數除法豎式的書寫格式?每一步的意義是什么?(在這里要介紹余數和商的位置。)

7.有了這樣的書寫格式,我們怎么樣來驗算剛才的計算結果呢?

(每人分3個,6人共分到了18個,再加上剩下的2個,正好是20個,算對了。)

(四)積極思考,探究規律

(出示課件中淘氣和笑笑的故事,讓每個學生自己先想一想故事中有了什么矛盾。)

1.在小組內說一說這個故事,為什么淘氣錯了、笑笑對了?

2.你發現了什么?(余數要比除數小)

3.計算第3頁試一試中(2),你發現了什么?每道題的余數和除數,有什么關系?(注意檢查學生的書寫格式。)

(五)回顧小結,贊美激勵

這節課快要結束了,同學們說一說你們的收獲吧。

老師認為你們表現得真不錯,大家都積極地幫助小熊解決生活中的數學問題。有一天,當我們能和動物真正和平相處時,相信小熊也會走到我們的身邊,和我們成為好朋友。現在和小熊說再見吧。(大屏幕演示小熊告別的畫面)

教學反思

蘇霍姆林斯基說:在人的心靈深處都有一種根深蒂固的需要,這就是希望自己是一個發現者、研究者、探索者。而在兒童的精神世界中,這種需要特別強烈。本節課力求為學生創設充分發現和探索的時間和空間。例如,在教師介紹了除法豎式之后,讓他們去探究有余數除法的豎式寫法,當他們在嘗試之后,經過小組之間的交流,在他們的內心真正地感受到了成功的喜悅,課堂氣氛一直非常活躍,學生始終在學習的情境中思考、討論。特別是對淘氣和笑笑的矛盾,表現得特別的興奮,因為他們在掌握有余數除法的計算方法之后,能夠找到淘氣的錯誤之處。在討論過程中,他們發現余數不能比除數大,并且為自己的發現而驕傲。

二年級數學上冊教案精選篇5

【教學內容】

義務教育新課標二年級數學上冊第76頁例2,例3,“做一做”及練習十七第1、4題。

【教學目標】

1、經歷“倍”的概念的初步形成過程,體驗“一個數的幾倍”的含義。

2、在充分感知的基礎上建立“一個數的幾倍是多少”的計算思路。

3、培養學生操作、觀察、推理能力及善于動腦的良好學習習慣和對數學的學習興趣。

【教學重點】

經歷“倍”的概念初步形成過程,建立“倍”的概念。

【教學難點】

建立“求一個數的幾倍是多少”的計算思路。

【教學準備】

多媒體課件、小棒、圖片。

【教學過程】

一、創設情境,引入新課

1、出示課件。

師:今天的數學課,老師要介紹一位新朋友給同學們認識,它就是小狗菲菲,這節課,我們的新朋友菲菲將和同學們一起學習數學知識,同學們原意嗎?

2、學生活動。

師:上課前,老師請一些同學上來。

師叫3名女同學站在第一排,再叫6名男同學站在第二排(3個3個地站在一起)。

師:第一排有幾個女同學?(3個)第二排有幾個3?(2個3)

生回答后,師引出課題:像這種情況,我們就說男同學是女同學的2倍。今天,老師就和同學們一道,學習“倍”的認識。(板書課題)

二、動手操作,探究新知。

(1)初步形成“倍”的概念。(教學例2)

菲菲有三個好朋友,他們正在用小棒擺正方形,下面我們來看看他們擺的情況,用了多少根小棒。(課件演示例2中第一個小朋友,擺了一個正方形)

學生觀察。你知道了什么?

生:擺了一個正方形用了4根小棒。

4根小棒還可以說是幾個?

生:一個4根。

下面我們來看看另外兩個小朋友,他們擺圖形的時候用了幾個幾根。

出示例2中另外兩個小朋友擺的兩個和三個正方形。

學生觀察。

學生說自己的發現。

引導學生得出:2個4根,3個4根

(板書:2個4根,3個4根)

揭示倍的`含義,指出第三個學生擺的小棒說:第三個同學擺了3個4根,3個4根也可以說成4的3倍。

讓學生反復說幾遍。

(2)鞏固“倍”的概念。

判斷第二行是第一行的幾倍?生解答時,師要求學生說出想的過程。

(3)教學例3。

①出示例3,問:同學們會擺嗎?下面,同學們自己動手擺擺看。

②要求第二行有幾個圖片,應怎樣列式?為什么?

③小結:要求一個數的幾倍是多少,也就是求幾個幾是多少,用乘法計算。

三、拓展延伸,鞏固深化。

1、拍手游戲。

師拍表示一倍的次數,生按要求有節奏地拍表示幾倍的次數。

2、76頁“做一做”。

3、78頁第1題。

四、全課小結。

同學們,今天你們有什么收獲呢?

二年級數學上冊教案精選篇6

教學目的:

1、使學生知道8的乘法口訣的來源,掌握8的乘法口訣,并會運用口訣正確計算。

2、從7的乘法口訣推出8的乘法口訣,初步培養學生的推理能力。

3、通過8的乘法口訣的.教學,培養學生初步的觀察、分析、推理、概括、記憶等能力。

4、結合編、記、用8的乘法口訣的過程,滲透聯系的觀點,向學生進行辯證唯物主義觀點的啟蒙教育。

教學重、難點:

8的乘法口訣的編寫過程

教學準備:

多媒體課件、螃蟹圖片

學生已有知識分析:

這部分的內容是在提出實際問題后,讓學生在自己填表的基礎上,利用編制1-7乘法口訣的經驗,直接編出8的乘法口訣。

教學過程:

一、復習導入:

出示教學課件

黑板出示準備題。

小動物跳遠,每次都跳八格,讓同學們看看每次都跳到什么數字下面。把數字寫在空格里。

二、探究新知。

創設情景,激發興趣。

談話:今天,小企鵝預到了一個小問題,同學們能幫它解決嗎?(能)

出示一個

我們來看看這是一個什么來的?(8個小正方體合成一個大正方體)

這里有幾個小的正方體?同學們一起來數一數好嗎?(同學們一起來數)有幾個?(8個小正方體)

現在小企鵝不止有一個這樣的大正方體,還有很多,要請同學們幫他數一數有多少個小的正方體,同學們能幫他嗎?(能)

教學例1、(多媒體出示例1)

出示一個請同學們告訴老師這有幾個大的正方體(1個)

有幾個小正方體?(8個)

那么這里有是幾個8?(1個8)

1個8是多少呢?(8)

1個8的話同學們能寫成乘法算式嗎?(能)

指名回答(出示電腦答案18=8,并表揚)

出示兩個請同學們告訴老師這有有幾個大的正方體(2個)

(指名回答)有幾個小正方體?(16個)

那么這里有是幾個8?(2個8)

2個8是多少呢?(16)

2個8的話同學們能寫成乘法算式嗎?(能)

指名回答(出示電腦答案28=16,并表揚)

老師已經寫出了兩道了,如果有3個大正方體?4個呢?5個呢?6個呢?7個呢?8個呢?同學們你們會算嗎?

請各小組一起交流,并把算式寫在練習本上(教師巡視學生情況)

(指名同學說說自己所寫出的算式,老師、同學們集體訂正,多媒體演示)

訂正時并板書:18=8

28=16

38=24

48=32

58=40

68=48

78=56

88=64

前面我們已經學習過17的乘法口訣了,猜猜看我們今天所學的是幾的乘法口訣?(板書:8的乘法口訣)

自編8的乘法口訣。

小朋友,你們有前面學習乘法口訣的經驗,老師相信你們一定能夠自己編出8的乘法口訣。請同學們根據黑板上的算式編出8的乘法口訣。

先獨立編寫口訣,再在小組里進行討論。(全班交流,板書乘法口訣)

板書:18=8一八得八

28=16二八十六

38=24三八二十四

48=32四八三十二

58=40五八四十

68=48六八四十八

78=56七八五十六

88=64八八六十四

(并出示電腦的口訣)表揚同學

練習記憶口訣

A、齊讀口訣

B、指名讀口訣

三、組織練習,鞏固新知

1、出示課件(做一做)

請同學們幫忙算一算螃蟹有多少條腿!

集體訂正:

出示1只螃蟹圖片18(指名回答并列出算式并要說出運用了哪個口訣)

出示2只螃蟹圖片28=16

出示3只螃蟹圖片38=24

出示4只螃蟹圖片48=32

出示5只螃蟹圖片58=40

出示6只螃蟹圖片68=48

出示7只螃蟹圖片78=56

出示8只螃蟹圖片88=64

2、請同學們完成下面的口算題

83、5、7、4、6、8

教師巡視

集體訂正(指名回答)

3、完成口算題

4、完成闖關題

教師巡視

集體訂正(指名回答)

四、全課總結。(播放歌曲)

提問:今天同學們學的開心嗎?有什么事讓你覺得高興的?(今天你得到了什么收獲?請告訴你的同學!(指名回答)

課后問題:

前面的四個組,每個都座了8個同學,但是最后一個組只座了5個同學,班上有幾個同學應該怎樣算呢?請同學們回去思考!

二年級數學上冊教案精選篇7

一、教學目標

(一)知識與技能

讓學生在操作活動中能正確辨別從不同的位置觀察到的簡單物體的形狀,知道在不同的位置上,觀察到的物體的形狀是不同的;能有序、全面地思考問題,正確地解決有關排列數和組合數的問題,滲透排列和組合的思想方法。

(二)過程與方法

能靈活運用所學的知識來解決現實生活中的數學問題,使學生能進一步體會到數學知識和現實生活的密切聯系。

(三)情感態度和價值觀

借助學生的操作活動,進一步發展學生的空間觀念,培養學生的動手操作能力及合作意識。

二、教學重難點

教學重點:能運用所學的知識來解決生活中的現實問題。

教學難點:能正確辨別從不同的位置觀察到的簡單物體的形狀。

三、教學準備

課件、玩具汽車等

四、教學過程

(一)情境創設,引入課題

1.情境中設問

(1)課件出示第100頁圖(四)的情境圖。

(2)指定學生說說和這學期學的什么知識有關?

(3)課件出示兩件不同的上衣和兩條不同的褲子,問:看到這個圖,你想到這學期學的什么知識?

2.揭示課題

板書:觀察物體和搭配問題

【設計意圖】通過情境的創設及教師的設問,讓學生發現已學的數學知識,從而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

(二)教師引導,自主梳理

1.復習觀察物體

(1)課件出示小汽車的圖,同時將實物汽車擺放好。

①自主觀察,組內說說。

小組內的學生坐在自己的位置上,觀察小汽車,組內說說自己所看到的小汽車的樣子。

②交流匯報,發現問題。

a.指定一組內的學生說說看到小汽車的樣子。

b.為什么他們看到的樣子會不同呢?小組內交流。

c.匯報交流,引導發現:從不同的位置觀察一個物體,看到的.形狀可能不一樣。

③課件出示從前面、后面、側面看到小汽車的圖樣,指定學生進行連線,說說:你是怎樣判斷?

(2)及時練習

①練一練。(課件出示教材第102頁的第7題)

a.學生獨立在數學書上進行連線,小組內說說:你是怎樣想的?

b.匯報交流,重點交流:前面、后面是怎樣判斷的?

②說一說。

a.從任何方向看到都是正方形的立體圖形是什么?(正方體)

b.從任何方向看到都是圓形的立體圖形是什么?(球體)

③猜一猜。

看到我們學過的立體圖形的一個面是正方形,它可能是什么?(正方體、長方體、圓柱)

a.學生拿出準備好的立體圖形進行觀察。

b.匯報交流,學生匯報時教師適時出示立體圖形讓學生觀察。

【設計意圖】讓學生在觀察、交流、比較中,發現觀察一個物體從不同方向看到的圖形可能不一樣,并在不同形式的練習中加以鞏固、提高,從而經歷總結歸納知識的過程。

2.復習搭配問題

(1)課件再次出示兩件不同上衣和兩件不同褲子

①學生根據圖樣,提出數學問題。(一共有多少種不同的穿法?)

②學生獨立完成,然后小組內交流想法,提示學生:可以利用畫圖的方法來解決問題。

③匯報交流,重點交流:解決問題的方法及解決問題時要有序。

(2)及時練習

①排列問題

課件出示:從8、2、4、1四個數字中選出兩個數字組成兩位數,每個兩位數的十位數和個位數不能一樣,能組成幾個兩位數?

a.學生獨立完成,然后小組內交流想法。

b.匯報交流方法,重點說明:在組兩位數時一定有序地擺數。

②組合問題

課件出示:每兩人握一次手,6個人一共握手多少次?

a.學生獨立完成,然后小組內交流想法。

b.匯報交流方法,重點說明:在握手時一定有序地握手,同時每兩人間只能算一次握手,不考慮順序問題。

(3)引導比較,發現問題

上面的組數問題和握手問題在解決時有什么相同點和不同點?

【設計意圖】讓學生在“穿衣服、組數、握手”等活動中掌握排列問題和組合問題的解決方法,并在比較中發現兩類問題的相同點和不同點。讓學生經歷解決問題的基本方法與過程,進一步加深學生對搭配問題的認識與與理解,滲透搭配問題的思想方法。

(三)解決問題,鞏固提高

1.練一練

課件出示教材第105頁的第13題。

(1)學生獨立在數學書上進行連線,小組內說說:你是怎樣想的?

(2)匯報交流,指定學生說說:你是怎樣判斷的?

2.組一組

課件出示:從5、9、0三個數字中選出兩個數字組成兩位數,每個兩位數的十位數和個位數不能一樣,能組成幾個兩位數?

(1)學生獨立完成,小組內交流組數的方法。

(2)匯報交流,重點說明:和0組數時,0不能擺在十位。

3.送一送

課件出示:元旦時,小明、小剛、小陽三人互相贈送一張賀卡,他們一共贈送多少張賀卡?

(1)學生獨立完成,提示學生:可以利用畫圖的方法來分析。

(2)匯報交流,指定學生說出思考的方法。

4.比一比

課件出示:六個小朋友進行乒乓球比賽,每兩個小朋友要比賽一場,一共要比賽多少場?

(1)學生獨立完成,提示學生:可以利用畫圖的方法來分析。

(2)匯報交流,指定學生說出思考的方法。

5.擺一擺

課件出示教材第105頁的第14題。

(1)學生動手用小棒擺一擺,然后小組內交流想法。

(2)匯報交流,指定學生說出自己的想法,重點:讓想法不同的學生進行交流。

【設計意圖】通過不同形式的練習,鞏固了觀察物體和搭配問題的相關知識,同時又培養學生的動手能力、思維的靈活性,滲透一定的數學思想方法。

(四)暢談收獲,全課小結

通過今天這節課的復習,你又有什么收獲?以后在解決問題時應注意什么?

二年級數學上冊教案精選篇8

教學目標:

1.通過觀察活動體驗到站在不同的位置觀察物體,看到的形狀不一樣,并且最多能看到物體的三個面。

2.知道哪是物體的正面,哪是物體的側面和上面,能正確辨認從上面、側面、背面觀察到的簡單物體的形狀。

3.發展空間觀念、合作意識和初步的辨證唯物主義思想。

教學重點:

能結合具體事物辨認從不同位置看到的物體形狀。

教學難點:

體驗從不同角度看物體,看到的形狀是不同的,并且最多只能看到三個面。

教具準備:

長方體、正方體幾何模型各一個;各種幾何形體的實物。

學具準備:

小長方體、正方體各一個。

教學過程:

一、導入

師:今天我們要來學習第三單元(板書:引導學生讀一讀)

同學們可能會猜想:老師叫我們看什么呢?(讓學生猜一猜,激起興趣。)

老師坐在小板凳上,分別請三位學生站在老師的正面、側面和高處拍照。

在電腦上展示剛才拍的照片。

生:這些都是老師嗎?為什么不一樣呢?

師:同學們天天都在學校學習,肯定都離不開自己面前的課桌,老師也離不開講臺。今天,老師就請同學們來觀察這張講臺,看一看從不同角度觀察這張講臺能不能看到不同的形狀。

小結:剛才我們用相機當成自己的眼睛讓同學們發現在不同的位置進行觀察,所看到的畫面是不一樣的,今天我們就來學習看一看。

二、觀察、交流(實踐活動)

以小組為單位,從不同的角度觀察講臺。

(1)師:下面我們以小組為單位,每人選擇一個位置來觀察這張講臺,然后互相說說觀察到的形狀是什么樣子的,然后再交換位置觀察、交流。想一想你能得出什么結論?

(2)學生活動。

注意:老師應該引導學生有序的觀察。如,可以先引導某個小組的學生站在一個角度觀察,再幫助他們調換位置,使其他小組的成員知道觀察的方法。

(3)匯報交流。

師:剛才同學們從不同的角度觀察了講臺。現在請同學們來說一說,你看到的講臺是什么樣子的?

生:我站在左側面,看到了桌子的上面和這里(指了指側面)

師:哦。看到了兩個面,這是左面。

生:我站在講臺的前面,也看到了兩個面,是上面和前面。(讓學生指一指)

生:我觀察到的講臺的形狀和某某同學是一樣的`,只不過我是站在這邊(指了指右側面)

師:同學們觀察的很仔細,還有哪位同學是怎樣觀察的?

(學生可以從一個角看到三個面,或者趴在上面看到一個面,又或者在每個面前蹲下來,看到一個面。)

總結:通過剛才的活動,我們已經發現,站在不同的位置觀察物體,所看到的形狀是不一樣的,看到的面的個數也是不一樣的,每個位置最多能看到三個面。

三、鞏固練習。

1.出示課本的觀察講臺圖。

2.說一說圖上的三個人可能分別看到講臺的哪幾個面?

3.想一想,說一說。

師:請同學們思考一下,圖中的三個人可能分別看到講臺的哪幾面?

生:我先說圖上的老師。我認為老師可能看到講臺的上面和前面。

生:我不同意。我覺得老師很高,他只能看到上面。

生:笑笑看到桌子的上面和她前面的一面。(左面)

生:淘氣是站在右角邊,他可能看到上面、前面和右面三個面。

師:為什么?

生:我剛才在觀察物體時體會到的。如果不是站在桌子的一個面的正前方看,而是站在桌子斜的方向,就能看到三個面。

小結:通過上述驗證活動引導學生發現站在一個固定的位置觀察長方體,一次最多能看到三個面。

4.連一連

(1)按照剛才討論的結果,讓學生連書上的圖。

(2)交流。(讓學生說說哪幅圖是誰看到的。)

四、認一認

1.自己看書,認識長方體的上、側、正面。

2.交流、體會長方體的上、側、正面。

(1)教師拿出一個長方體,分別指著上、側、正面,讓學生說說是哪個面?同時板書。

(2)再將一個長方體不停地變換著擺,每次都讓學生指出上、側、正面,從而加深理解:一般朝上的那個面叫上面,對著觀察者的那面是正面,兩側的面稱側面,最后讓學生自己說說,只要意思說對即可。

(3)拿出不同的長方體,讓學生說說它們的上、側、正面。

(4)拿出一些長方體形狀的實物,讓學生指著說說它們上、側、正面在哪里?

小結:通常我們把長方體或正方體朝上的一面稱為上面;面對自己的那一面稱為正面;兩側的面稱為側面。

五、完成練一練

1.第一題。

(1)引導學生審題,獨立完成,同桌交流。

(2)反饋:說一說你的同桌對了沒有,如果錯了幫他糾正過來。

2.口算

學生獨立計算,小組交流反饋。

3.連一連,說一說。

4.觀察一個物體,小組內說說他們的上、側、正面各是什么樣的?

六、全課總結

今天你有什么收獲?

七、作業

回家觀察一個物體向家長說出你看到的面。

二年級數學上冊教案精選篇9

〖教學目標〗

1.通過自主探究和合作交流,探索并掌握三位數加法的計算方法,并能正確地計算。

2.能結合具體情況進行估算,判斷計算結果的對錯,逐步養成驗算的習慣。

3.能在教師的指導下發現問題、提出問題,并能自己解決一些簡單的實際問題。

〖教材分析〗

本課時的教學內容是在學生已經掌握百以內加減法以及整十、整百的加減法口算的基礎上進行教學的。“回收廢電池”這節課是有關三位數的加法,這部分教學內容多,又是本單元的難點,如果一課時完成學生不易理解和消化,可以把“三位數的加法”部分分為兩課時進行教學,本課時教學“不進位加法”和“不連續進位加法”。

〖學校及學生狀況分析〗

我校是一所市、區重點小學,教學條件相對較好,教師能自己制作教學課件來輔助教學。學生大多家庭條件較好,有良好的學習環境,學生對新知識理解掌握較快。

〖教學設計〗

(一)創設情境,實踐感悟

1.師:今天上課之前,老師想讓同學們看一段錄像。(播放課件:沈陽市大東區有一位年過六旬的王大爺,從退休后開始在社區內義務回收廢電池,一直堅持了十年,他的行為令人敬佩。)

2.師:王爺爺十年如一日地堅持回收廢電池,你們知道為什么嗎?誰來說一說?

3.今天,老師請來了一位小博士,讓他告訴你們其中的奧秘。(放課件:廢電池中含有金屬和廢棄的液體,這些物質會對土壤、對水、對人產生直接的影響。一顆紐扣大小的電池可以污染60萬升水,這些水相當于一個人一生的飲水量。)

(二)自主探索,解決問題

1.出示王爺爺三個月回收廢電池情況統計表。

觀察統計表,提出數學問題,并進行估算。

(1)師:根據統計表你能提出哪些問題?

(2)從學生提出的問題中選出兩個問題解決。

①一月份和二月份一共回收多少節廢電池?

②一月份和三月份一共回收多少節廢電池?

(“二月份和三月份一共回收多少節廢電池”是連續進位加法,這部分內容放入下一課時,“三個月共回收多少節廢電池”將在以后的學習中逐步解決。)

3.師:在計算之前請同學們估算出每個問題的結果,并說一說估算的方法。

師:剛才同學們估算了這兩個問題的結果,那么你們估算得對不對呢?下面我們就來算一算吧!

4.自主探究,合作交流。

(1)學生獨立計算。

(2)四人小組內交流算法。

(3)全班匯報。

5.與估算結果比較,使學生了解正確地估算可以幫助我們判斷計算結果的對錯。

6.師:比較這兩個豎式有哪些相同點與不同點?

生:相同點:(1)都是加法運算;(2)列豎式時都是相同數位對齊;(3)計算時都從個位加起。不同點:第一道題是不進位加法,第二道題的個位相加滿十了,要向十位進一,是進位加法。

師:個位相加滿十要向十位進一,如果十位相加滿十呢?

生:十位相加滿十,要向百位進一。

師:你還能想到什么?

生:百位相加滿十要向千位進一……

師:那如果用一句話說明怎樣進位,你會說嗎?

生:哪一位相加滿十就要向前一位進一。

7.師:用豎式計算三位數加法時要注意什么?

生:(1)相同數位對齊;(2)從個位加起;(3)哪一位相加滿十,就向前一位進一。

8.師:今天我們學習的就是三位數加法的計算方法。(板書課題)

9.試一試:98+320,456+307,162+234。

(三)聯系實際,鞏固應用

1.師:利用今天學習的知識可以解決很多生活中的.問題,今天藍貓就想請大家幫個忙,它想買幾件家用電器,我們陪它到家電城看看好嗎?(課件出示商品及標價。)

2.師:誰來為藍貓介紹一下這些商品的價格?

3.出示問題:

(1)買一臺電風扇和一臺錄音機用多少元?

(2)買一臺錄音機和一臺微波爐用多少元?

(3)藍貓只有1000元,請你幫它選兩種商品,用豎式算算一共用多少元?

(4)如果它用900元買一臺錄音機和一臺洗衣機,它的錢夠嗎?如果不夠,還差多少元?

(5)你還能提出哪些問題?

(四)全課總結,暢談收獲

師:通過這節課的學習你有哪些收獲?印象最深的是什么?

〖教學反思〗

相對其他學習內容來說,計算教學容易顯得枯燥無味,那么,如何使計算教學更貼近學生的生活?如何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如何培養學生獨立探討和解決問題的能力?針對這些問題,這節課教師做了一些有益的探索,將教學過程進行了如下的設計。

1.創設情境,實踐感悟。開課伊始,教師設計用一段錄像的情境導入,使學生感到既現實、又有趣,同時還受到了環保教育。讓學生感受數學就在身邊,生活中處處有數學。

2.自主探究,合作交流。教學中改變學生單純接受式的學習方式,注意引導學生發現問題,提出問題,并且引導學生獨立思考,合作交流,有針對性地組織學生匯報自己或小組的成果,激發學生探索知識的積極性,培養學生小組合作的能力。

3.聯系實際,鞏固應用。這一環節設計了幫助藍貓“買家電”這一情境,將學到的知識同實際問題相結合,使學生感到數學源于生活并服務于生活。

本節課能密切聯系學生的生活實際,幾個教學環節的設計都能緊扣生活情境,讓學生感到數學就在生活之中,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為學生提供積極思考與合作交流的空間,幫助他們在自主探索和合作交流的過程中真正理解、掌握基本的數學知識、數學思想方法;注重培養學生的估算意識和能力。教學過程中,教師注意引導學生獨立思考,當學生出現不同的計算方法時,教師及時給予積極評價,并引導他們對這些方法進行比較。

二年級數學上冊教案精選篇10

教學目標

1.認識東北、東南、西北、西南四個方向;在辨認方向的活動中,進一步發展空間觀念。

2.結合具體情境給定一個方向(東、南、西或北),能辨認其余七個方向,并能用這些詞語描述物體所在的位置,體驗數學與現實生活的密切聯系。

3.會辨認平面示意圖,并根據平面示意圖解決生活中的問題。

教材分析

本節課是在學生學會辨認東、南、西、北四個方向的基礎上,進一步學習辨認東南、東北、西南、西北四個方向,并能用這些詞語描述物體所在的位置。教材設計的活動與學生生活密切聯系,為學生提供思考與合作交流的空間。因此,我在教學中借助學生已有的知識和生活經驗,創設現實的活動情境,增加學生探索、體驗的機會,讓所有學生都能參與到數學活動中去。

學校及學生狀況分析

我校是一所廠辦子弟小學,班上的47名學生中大部分是本廠子弟。班上的學生對數學學習充滿興趣,遇到問題敢于發表自己的想法,敢于嘗試解決,思維比較活躍。由于學生在二年級上學期已經學習了東、南、西、北這四個基本方向,因此對于本課的學習是有一定知識基礎的。

教學設計

第一部分教室里

(一)折一折

(設計意圖通過折方向板的活動,喚起學生原有的知識基礎,復習已學過的東、南、西、北四個方向。)

1.折方向板

同學們都喜歡折紙游戲,這節課一開始,我們就一起折一個方向板。

請拿出一張正方形的紙,先對折一下,再對折一下,然后打開,中間就有一個十字形的折痕,這就是一個方向板了。想一想我們學過哪些方向。(東、南、西、北)請把這些方向寫在方向板上。這個方向板我們就做好了。

2.在地圖上是怎樣規定方向的?你知道我們教室的北面在哪嗎?你是怎么知道的?

請大家把方向板的北面對準教室的北面放好。教室的南面在哪?請你向南面招招手,請你面朝東面敬個禮,請你面朝西面點點頭,面朝北面大聲地說:我認識方向了!

(二)認一認

(設計意圖借助學生已有的知識和生活經驗,通過創設情境,讓學生給方向起名字,從而激發學生主動探索的興趣,積極參與教學活動。)

出示課題:辨認方向。

(課件演示某一街區的地圖,出示以學校為中心,在它的東、南、西、北方向上的建筑物。)

1.你能用東、南、西、北四個方位詞,說一說學校與這四座建筑物的相互位置嗎?還有不同說法嗎?

2.在學校的周圍還有一些建筑物,你知道它在學校的哪個方向嗎?(課件逐一出示其他位置上的建筑物。)

有不同的看法嗎?你是怎樣想的?

3.現在請辨認方向的高手指南針來告訴我們。(課件演示)

普通的指南針上一般刻有八個主要方向,有北、南、西、東,剛才大家給這個方向起了一個名字,指南針也給它起了一個名字,叫作它跟大家起的名字一樣,你們真棒!

(學生歡呼。)

4.我們認識了四個新方向,現在,大家能不能準確地說出這些建筑物分別在學校的什么方向?(互相說說。)

5.你還能提出哪些問題?

(三)折一折

(設計意圖通過讓學生自制方向板,對所學的新方向進行整理,培養學生動手操作的能力和空間觀念。)

我們學習了四個新方向,你能在方向板上把它們表示出來嗎?

1.想想怎樣折,再寫一寫。

2.你是怎樣做的?(演示)

現在方向板上有八個方向了,我們可以用它幫我們找準方向,想一想、試一試。

(四)試一試

(設計意圖能正確使用方向板,會用它來辨認生活中的方向,能用語言描述物體所在的位置,發展學生的空間觀念。)

1.怎樣使用方向板呢?(學生說想法。)

使用方向板時,必須要先找準教室的某個方向(如北面),然后將方向板的這一方向(如北面)對準教室的相應方向(北面)擺好,這樣,就可以找準方向了。

2.利用方向板,說一說教室里的不同方向各有什么。(互說)

3.利用方向板,誰能給大家介紹一下,你周圍同學坐在你的`哪個方向上?

請第幾位學生站起來,和你們東北方向上的同學握握手

4.誰能說說老師現在站在你的哪個方向上?

大家都說對了,可為什么你們的說法不同呢?是老師站的位置變了嗎?

(學生悟出:因為觀察位置不同,所以說法不同。)

第二部分教室外

(設計意圖通過創設游動物園這個情境,給學生提供獨立思考與合作交流的空間、讓學生經歷從辨認平面示意圖上的方向到解決生活中的問題這一過程,增加學生探索、體驗的機會,讓所有的學生都能參與到數學活動中,進一步發展他們的空間觀念。)

師:剛才,我們在教室里學習了八個方向,還在教室里找準了方向。請同學們帶好方向板,現在我們就準備去游動物園。

師:老師把學校里的花園設計成一個動物園,現在想請5名同學做動物管理員,其他同學做游客。

(一)公園大門口(對象:動物管理員)

這是動物園的示意圖,在蘑菇亭的周圍有哪些動物館?你喜歡它們嗎?你想負責管理哪種動物?

1.崗前培訓

禮貌接客。如果游客能準確地說出動物所在的位置,不但請他看動物,還要送他一枚動物館的紀念章;如果說得不正確,就請他回到蘑菇亭重新辨認方向,再試著找動物。

2.找位上崗

看看示意圖,你負責的動物在蘑菇亭的哪個面?現在,我們一起去蘑菇亭看看,再找一找。

(管理員找準方向成功上崗后,帶上動物頭飾。)

(二)公園外(對象:游客)

1.明確目的

游客們,請集合,我們準備進動物園了。進園時,請各位游客拿好方向板,辨認好方向。因為只要你能找準方向,不但能看到你喜歡的動物,還可以獲得動物館里漂亮的紀念章!

2.介紹情況

這個動物園有兩扇大門――南門、北門。如果你從南門進動物園,根據示意圖,很容易就能找準方向看到喜歡的動物;如果你從北門進動物園,那可具有挑戰性,因為一不留神,就很容易找錯方向。

想想,你決定從哪扇門進動物園呢?

請決定走南門的站這邊,決定走北門進的站那邊。(分開站好。)

3.提出要求

示意圖要看仔細,這樣才方便尋找動物所在的方向。

動物園的正中心是蘑菇亭,我們就以它為觀察點好嗎?不管你往哪扇門進,都要先到動物園的正中心蘑菇亭去集合,聽清了嗎?

你可以邀請周圍的同學和你一塊逛動物園,商量好了嗎?出發吧!

(三)蘑菇亭

請各位游客拿好方向板,準確地辨認好方向,才能看到自己所喜歡的動物并得到動物館的紀念章。游完動物園的游客回到這兒集中。開始活動。

(活動中,游客要向動物管理員指出他所管理的動物館在蘑菇亭的哪個方向,只要游客答對,管理員就在他的方向板上蓋紀念章;如果游客答錯了,管理員將請游客回到蘑菇亭重新辨認方向。)

1.反饋

(1)你得了幾枚紀念章?

(2)介紹你在蘑菇亭的哪個方向上看到了哪種動物。

(3)我們要去猴山,就要往東走。我們一起去看猴子,猴子正在吃桃子呢!

2.提出問題

(1)老虎林在猴山的哪個方向?大象館呢?

(2)剛才在蘑菇亭觀察老虎林是在東北面,大象館在東南面,為什么這會兒又說它們分別在猴山的北面和南面呢?(生:位置變了。)

3.小結

今天大家都動腦筋積極思考問題、解決問題。在學習上,我們還要向今天從北門進動物園的同學學習,學習他們不怕困難、敢于克服困難的精神,只有這樣,我們才能學到更多的知識。

教學反思

本節課是根據學生是學習的主人的教學思想設計每一個教學環節的。在上課的過程中,我和學生一起發掘學習的樂趣。我覺得這節課的教學設計是成功的,在教學設計上,我把整節課分為課內學習和課外實踐兩大環節。

課堂中,我讓學生根據已有的經驗辨別教室里的物體所在的方向,制作方向板,并應用多媒體CAI,啟發他們自己編方向的名稱。當他們發現指南針上的方向名和自己編的方向名相同時,不禁歡呼起來,因為他們品嘗到成功的喜悅。當問及老師站在同學們的哪個方向上時,學生產生了一場小小的爭論,最后,他們非常了不起地說出:因為我們觀察的角度不同,所以我們說法不同。在課堂學習的過程中,學生成為學習的真正主人。

課外設計了游動物園的實踐活動,我利用學校內的小花園,接著教材的情境繼續創設一個游動物園的問題情境,給學生提供獨立思考與合作探索、體驗生活中物與物之間位置關系的機會。學生在生活中根據游園示意圖通過小組的合作學習,找到正確的方向(東南、東北、西南、西北等),觀看自己所喜歡的動物,在活動中獲得成功的體驗。情境中的兩扇入園門的設計,注重了學生間的差異。總之,此游戲讓所有的學生都積極參與到數學活動中,進一步發展了學生的空間觀念。

通過這節課,我感受到只有在教學設計上緊扣新課程理念,學生在課堂上才會樂學、愿學,學到真正有價值的數學。

二年級數學上冊教案精選篇11

教學目標:

1、借助情境圖引導學生提出問題,引入求幾個相同加數和的計算。

2、借助相同加數連加的計算,體會乘法的意義。

教學重點:

讓學生經歷幾個相同的數相加的學習過程,初步理解乘法的意義。

教學難點:

根據圖意列出相應的加法算式,體會乘法的意義,體現算法多樣化。

教學方法:

談話法,講授法。

教具準備:

多媒體

教學過程:

一、創設情境。

師:同學們,你們喜歡魔術表演嗎?

生:喜歡。

師:今天我們一起去看看精彩的魔術表演吧。

(出示主題圖)

二、新授,解決問題。

1、初步感知畫面。

師:多神奇的'魔術表演啊,你都看到了什么?同學們這里會也藏著很多奇妙的數學知識,不信大家仔細的觀察一下。

2、提問題。

師:小朋友觀察得很仔細請你們接著看圖,你能提出哪些數學問題,和你的小伙伴交流一下。

一共有多少朵花?一共有多少條魚?一共有多少個燈籠?

3、解決問題。

師:小朋友們很了不起,提出了這么多有價值的數學問題,誰來解決第一個問題?

生:2+2+2=6(朵)

第二題:4+4+4+4=16(條)

第三題:3+3+3+3+3+3=15(個)

師:同學們說得不錯,請同學們觀察一下這幾個算式,你發現有什么特點?

生:都是連加

生1:加數相同。

師:對每一題的加數都相同。2+2+2是幾個2相加?

生:3個2相加,(依次說出后幾個算式。)

師:請同學說一說20串燈籠的個數,怎么寫算式?

生動手寫:3+3+3+3

師:你覺得寫起來怎么樣?

生:很麻煩。

師:怎么就不麻煩了?

生:用乘法。

師:你真愛學習。這個內容我們在下節課里學。

三、鞏固練習

1、出示圖:生說,師判斷

2、出示圖:師說題意,生填寫,集體訂正。

四、小結。

同學們,這節課你知道了什么?你覺得自己的表現怎么樣?

五、布置作業。

提前預習下一課。

板書設計:

乘法的初步認識。

教學反思:

本節課我把教學重點放在了讓學生自主提出問題、尋找解決問題的策略上,引出多種不用的解決方法,然后著重認識幾個幾連加。引導學生充分經歷問題解決的過程,體驗解決問題策略的多樣性,這樣對學生思維的發展和解決問題能力的提高都是非常有益的。

二年級數學上冊教案精選篇12

教學目標:

1、通過測量的活動體驗1dm和1mm的長度,培養學生的空間想象和動手能力;

2、初步理解1dm、1mm、1cm、1m之間的關系;

3、通過估、量的活動,發展估測能力。

教學過程:

活動一:認識分米

(一)估一估,量一量

1、今天學習一個新的單元測量。圖上這支鉛筆,你有什么辦法,說說這支鉛筆有多長?

2、你估計它有多長呢?把你估計的填在表格里。你怎么估計的?

3、量量看吧,把你量的結果也填在表格里。

4、量得鉛筆有多長呢?

5、10厘米還有個名稱是什么?

對!10厘米就是1分米。也可以反過來說,1分米等于10厘米。用字母表示就是:1dm=10cm

(二)找一找

1、在尺子上找找10厘米,用手比劃一下,看看有多長?這么長就是1分米。

2、在尺子上找其它的1分米。

3、畫一條一分米長的線段。

4、量量看你的手掌,大約有多長呢?

5、說說生活中有哪些物體的長大約有1分米?

(三)想一想

1、1米里面有多少個1分米呢?說想法,在尺子上數一數。

2、分米對我們生活有什么幫助呢?

3、當量比較長的物體時,我們就可以用分米做單位來測量了。

4、估計一下,數學課本大約有多少分米呢?

5、量量看吧

活動二:認識毫米

我們認識了1分米的.長度和用字母表示,知道分米與厘米和米的關系。現在來看第二支鉛筆,自學第二支鉛筆這一部分的內容,然后告訴大家你知道些什么?(字母表示、長度、與厘米的關系等)教師梳理:

1、毫米的作用。

2、1毫米有多長?用手比劃一下,你有什么感覺?;拿出你的一分硬幣,你發現什么了?象這樣的長度就大約有1毫米。

3、說說生活中有哪些物體的長大約有1毫米。

4、估計數學課本的厚度有多少毫米呢?量量看。

5、畫一條長二十毫米的線段。

6、1厘米里面有多少個毫米呢?1分米里呢?1米呢?(小組里討論一下)

7、到現在為止,一共學習了哪幾個長度單位?你知道它們的區別嗎?

活動三:練一練(第一題),小組互助。

二年級數學上冊教案精選篇13

教學目標:

1、通過情景圖,提出數學問題,并通過解決數學問題,體會解決問題的方法。

2、求相同加數的和用乘法計算,初步認識乘法,了解各部分名稱,理解乘法算式的意義。

教學重點:

把加法算式改寫成乘法算式,并能理解乘法算式的意義。分清幾個幾。

教學難點:

理解乘法的意義。

教學準備:

小黑板:(判斷)列示

教學過程:

一、學習新課

1、出示情景圖。觀察畫面。在兒童樂園里,孩子們有的坐飛機、有的坐火車,有的劃船,有的玩游戲。你能從中找出哪些數學信息,并根據該數學信息提出數學問題?

生提問:坐飛機的有幾人?坐火車的有幾人?劃船的有幾人?做游戲的一共有幾人?

選一個來解決問題。有多少人坐小飛機?

怎樣列式?2+2+2+2=8(人)

這個算式里有幾個2?4個2。像這樣4個2相加的問題,我們除了可以用加法列式,還可以用乘法來表示:

(1)2×4=8(人)或4×2=8(人)

(2)讀法:2×4讀作2乘4,4×2讀作4乘2

(3)各部分的名稱。乘號和加號的區別。2表示相同的.加數,4表示有幾個相同的加數。8表示4個2相加的和。即4×2的積。

(4)意義:表示4個2相加。

2、你能用乘法解決其他幾個問題嗎?并說出算式的意義,及各部分的含義。

坐火車的有幾人?4×6=24(人)或6×4=24(人)表示6個4相加.6從哪來?

劃船的有幾人?3×3=9(人)表示3個3相加

3、觀察這幾個問題的解答,你發現了什么?(怎樣的加法算式才能改寫成乘法算式)

小結:求幾個相同加數的和用乘法計算比較簡便。

二、練習

判斷題。

求一共有幾個蘋果怎樣列式?為什么能用乘法?為什么不能用乘法?用乘法計算的條件:求幾個相同加數的和。

試一試P5

請生自己看圖,看懂了什么?說一說。

每棵樹上有3只小鳥,4棵樹上一共有幾只小鳥?

一共有多少個小矮人?(每盒有7個,2盒有幾個。)

加法算式?乘法算式?意義?

看算式,寫出表示幾個幾相加.

5×89+9+96×28+8+8+8

板書:兒童樂園

坐飛機的有幾人?坐火車的有幾人?劃船的有幾人?做游戲的有幾人?

2+2+2+2=8(人)4+4+4+4+4+4=24(人)3+3+3=9(人)1+2+3=6(人)

2×4=8(人)4×6=243×3=9

讀作:2乘4表示6個4表示3個3

4×2=8(人)

讀作:4乘2

表示4個2求幾個相同加數的和用乘法計算較簡便

作業:

1、讀書P4-5

2、看算式寫出表示幾個幾相加。

二年級數學上冊教案精選篇14

教學目標:

1、知識與技能:使學生初步認識長度單位厘米,初步建立1厘米的長度觀念。初步學會用刻度尺量物體長度的方法。

2、情感與態度:培養學生初步的實踐能力,使其進一步感受生活里的數學事實。

3、解決問題:通過引導學生操作、觀察、分析、討論、培養學生觀察能力,自主學習能力,估測能力,以及創造性思維的品質。

教學重點:

掌握1厘米的實際長度及初步學會用尺子量物體的方法。

教學難點:

建立1厘米的長度觀念。

教學準備:

教具:學生尺、課件。

學具:學生尺一把,小方塊一個,三角形學具一個、方格紙一張。

教學過程:

一、課前談話

小朋友,我們又見面了,能小朋友一起學習數學知識,老師感到非常高興,你們高興嗎?我們接觸時間不多,彼此還不太了解。小朋友你們看看,老師和大家有什么不同?

二、創設情境,激趣導入

1、老師給你們帶來一個數學故事,想聽嗎?

(播放小裁縫的故事)

咦,怎么回事?衣服怎么做小了?(裝做不知道)

2、噢,原來是這么回事啊,老裁縫的一拃和小裁縫的一拃是不一樣的,量出的結果也不同。看來在測量物體的長度時,要有統一的工具。現在我們一般用什么來量長度?

三、探索實踐,建構新知

1.認識尺。

小朋友都有學生尺,(指著尺)這也有一把,是一把放大的尺。

觀察一下,尺上都有什么?也可以看看自己的尺。

你發現了什么?

(生:有數)有哪些數?讀一讀。

還有呢?

(生:有線)這些線都一樣長嗎?有的——長,有的——短,這些長短不一的線是刻度。

每條長刻度下面都對著一個數。刻度0表示起點。(這是刻度1,這是刻度5)

細心的小朋友還發現了什么?

(生:字母)(板書:cm)cm是英文字母,表示厘米,(板書:厘米)厘米是一種常用的長度單位。今天我們就來認識這個新朋友。板書(認識)

2.認識厘米。

(1)看這把放大的尺,從刻度0到刻度1之間的長度是1厘米。

瞧,(課件演示1厘米長度)這就是1厘米。

真正的1厘米有多長?你能在自己的尺上找到嗎?

自己說說是從刻度幾到刻度幾的長度是1厘米。

還有誰找得不同,但也是1厘米?

(3—4人)指名說一說。(師注意糾正第一個學生:從刻度幾到刻度幾之間的長度是幾厘米。)學生說的同時,教師在投影上指出來。

(停一會兒)你們有沒有發現,每相鄰兩個數之間的長度都是1厘米。(指著課件)

(2)1厘米到底有多長,我們用小手來比劃比劃?

這個小正方體每條邊的長正好都是1厘米,用大拇指和食指輕輕拿住它,手指不能動,哦,輕輕抽開它,瞧,兩個手指之間的距離就是1厘米。自己試一試。

把你比劃出的1厘米放到尺上比一比,手指不能動,再拿一看。

(3)好,放下手,閉上眼睛想一想1厘米有多長,再用手比劃比劃,放到尺上看一看你比劃得準不準。

(4)小朋友都能比劃出1厘米了,找找我們周圍有哪些物體的長度大約是1厘米的?(學生說到的第一第二個教師拿出尺幫他量一量。)

小朋友們觀察得真仔細,你們有沒有留意到,我們手指的寬度大約也是——1厘米。(拿出尺放到手指上)

3、認識幾厘米。

我們知道1厘米有多長了,2厘米呢?到尺上找一找。

你為什么認為它是2厘米?(如果學生說不出來,師自己說。)

有2個1厘米,就是2厘米。

還有誰也找到2厘米了?(指名學生回答,2個)

伸出小手比劃出2厘米。

小朋友比劃得挺準確的,你還能找到幾厘米?指著尺子說給同桌聽聽。

(學生說了3厘米)你怎么找到的?有3個1厘米是3厘米。

學生可能出現的情況:

①(都從0開始)你們為什么都從刻度0開始?

②(不是從0開始的)你數得真仔細,從刻度8到刻度15是7厘米。(數一數)還有誰也找到8厘米了?哪種方法更好?

③(找的短的)還有誰找得長一些?

看來,從刻度0到刻度幾就是幾厘米。

我們一般都從刻度0開始看起,這樣非常方便!

(6)看,這枝鉛筆長幾厘米?你是怎么看的?線段呢?

(7)剛才小朋友認識了1厘米,還知道看幾厘米時一般從尺的刻度0開始。現在厘米和尺是我們的好朋友了嗎?和我們的好朋友唱首歌,怎么樣?請出我們的好朋友。(師也拿出尺和cm卡片)

4、課間活動:唱《找朋友》

(師舉起cm卡片)還把它送回去。(示意學生放回抽屜)

我們認識了直尺、厘米,現在和好朋友玩個闖關游戲好嗎?

5、第一關:量一量。(課件出示)

(1)準備好了嗎?(停一下)

(出示學具三角形)

用尺量量這條最長的邊是幾厘米。把你的方法和同桌小朋友說說。

誰想上來量。

(沒有對準0的)老是看到有的.小朋友這樣量,你有什么意見?

(一般把刻度0對準線段的一個端,看另一個端對準幾就是幾厘米。)

(2)(師舉起紙)再量一量方格紙的長邊是幾厘米,比比看,誰量得又快又準。

(放歪,師隨意把尺往方格紙上一放。)尺子這樣擺行不行?尺要放平

小朋友覺得在量長度時要提醒大家注意什么?

(板書:量:對準放平。)

(3)再來量一量手掌寬和一拃長。(出示:手掌,一拃)量手掌寬時要五指并攏,從最寬的地方,平平地量。

那你看這個手掌寬大約是幾厘米?說說你的想法。正好6厘米嗎?(更接近幾厘米?)可以說大約6厘米。

如果比6厘米多一點點呢?接近幾厘米可以說大約幾厘米。

(4)你能像圖上這樣量自己手掌和一拃大約是幾厘米嗎?

自己量一量,寫下來。(師下去指導學生量)

這就是我們身上的尺,每個小朋友手不一樣,量出的結果也不同,就象老裁縫和小裁縫,他們的一拃也不同,我們要記住自己身上的尺。讀一讀,記一記。

真棒,恭喜你們順利闖過第一關,把熱烈的掌聲送給你們。(課件演示)(耶!)下面進入第二關。

6、第二關,畫一畫。

(1)畫一條長4厘米的線段。(切換視頻)

畫完后,自己量一量,檢查一下是不是4厘米。

誰想畫看?一邊畫一邊說。

這是放大的4厘米,真正的4厘米只有這么長。(指著學生作業)

(2)再畫一條比它長3厘米的線段。你畫了多長?

同桌交換,互相量量,畫對的,給他畫一個五角星,夸夸他。

7、第三關估一估。

小朋友真能干,順利闖過第二關,放個鞭炮慶祝一下。(耶)有沒有信心接受新的挑戰?

(1)小朋友還記得第一關量的身上的尺了嗎?有哪些身上的尺?(手掌寬、一拃長、食指寬)記住身上的尺了嗎?

我們來做個游戲好嗎?比眼力。

先把尺藏好,放到抽屜里。

(等學生收拾好,注意力都集中后,再開始)

估一估這塊橡皮大約有多長?

說說你是怎么估計的。(指名回答)(板書學生答案)

小朋友,你們看他會用自己身上的尺或剛才量過的東西幫自己估計,真會動腦筋。

(也可以借助對1厘米或2厘米的認識進行估計。)

老師幫小朋友量一量?(板書正確答案:6厘米)(指名學生回答)

一般前后相差不超過2厘米的,比較接近的都稱得上是估計高手。是估計高手的請舉手,真棒。

(2)小朋友們,你們都會估計了嗎?沒有尺,可以怎么辦?用這樣的方法自己試一試,好嗎?

我們估計2個,(出示課件表格)估計自己的中指長和數學術封面短邊的長,把估計的結果填在這2個括號里。

小朋友估計得怎么樣呢?拿出尺來量一量。

(把學生作業放到投影上)看他估計得怎么樣?(如果相差遠:沒關系,我們剛估計了2個,以后多觀察,估計能力會越來越強。

這次估計得比較接近,是估計高手的站起來,把最熱烈的掌聲送給自己。

小朋友,我們第三關也過了,(課件演示放禮花)耶!

四、全課,拓展延伸

今天我們和誰交了朋友?這個新朋友能幫我們干什么?(量物體長度)

小朋友都量了什么的長度?你還想量什么?自己量一量。

給老師幫幫忙,量量教室的長好不好?怎么了?

看來,用厘米做單位是量一些比較——(短)的物體。

量比較長的物體還要用到其他的長度單位。還想再繼續研究嗎?

二年級數學上冊教案精選篇15

教學目標

1、在豐富的感性認識的基礎上編制4的乘法口訣,記住4的乘法口訣,并運用其進行計算、解決問題。

2、培養學生觀察、想像、記憶、思考、推理方面的能力。

3、通過“說一說”的活動體驗數學知識與周圍事物的密切聯系;通過“數學游戲”培養學生積極探求規律和不怕困難的優秀品質。

教學重難點

重點:4的乘法口訣的編制、記憶和運用。

難點:“數學游戲”找規律,走迷宮。

教學準備

教師:課件。

學生:小棒等。

教學過程

一、情境導入

師:小熊真能干,今年它種的紅果又豐收了。這一天,小熊要用紅果做成冰糖葫蘆招待客人呢!并且把它用竹棒串成串。

出示“小熊請客”主題圖,引導學生發現:每4個紅果做成一串糖葫蘆。

師:小熊在串紅果的過程中,遇到了一個問題?哪個小朋友來說一說?

指名回答。讓學生讀一讀書上小熊的問題:“9串需要多少個紅果呢?”

師:聰明的小朋友們,今天,我們就一起來幫助小熊解決一下它的問題。

二、操作活動。

1、擺一擺,數一數。

(1)學生取出學具袋中的實物紅果(或圓片、花朵、小棒等)邊擺邊數。

(2)學生介紹自己擺的過程和結果。

(3)對照著9串紅果圖,輪流讓學生用上面的方法加一加。

學生如果還有其他方法,也讓他說一說。比如說列出加法算式計算等等。反復數過幾次后,再完成“填一填”。

2、想一想,填一填。

師:剛才同學們數得真不錯。現在這里有一張統計表(出示統計圖),你能填一填嗎?

(1)觀察統計表。

師:首先我們一起來看看,這張表格里的各個數表示什么?誰知道1表示什么?2、3……9串。

師:也就是說,第一行的數字表示“紅果有幾串”,對嗎?

師:那下面的4又表示什么呢?

它表示幾串紅果4個?請完整的說一說。

那么2串紅果幾個填在哪里呢?

(2)讓學生填統計表。

師:你能根據剛才數紅果的結果,獨立把這張表格填完整嗎?

(3)交流結果。

指名表格中的4提問:這是幾個4?

師:那8個里面有幾個4呢?

你能接著往下說嗎?

讓學生依次說一說,從而加深印象。

三、寫乘法算式,編口訣。

1、寫出乘法算式。

(1)問:1個4可以寫成哪兩個乘法算式?

(2)那你能根據剛才講的幾個幾,依次寫出乘法算式來嗎?

(3)教師激勵并引導學生寫出所有的乘法算式。

2、啟發學生獨立編寫口訣。

(1)師:你能自己獨立編寫出4的乘法口訣嗎?

(2)學生獨立編寫,教師巡視。

(3)全班交流編寫好的口訣。

指名學生說出自己編寫的口訣,教師加以歸納、總結。全班齊聲朗讀,初步熟悉4的.乘法口訣。

四、記憶口訣。

1、自由記憶口訣。

師:大家已經編寫出了4的乘法口訣。現在你能當堂把它背誦下來嗎?

2、讓學生按順序背誦4的乘法口訣。

3、倒著背。

4、開火車。(倒著背,順著背)

5、對口令。

6、引導學生思考:有時忘記了某句乘法口訣,在計算時該怎么辦?

7、說一說。

師:學了4的乘法口訣,請你利用它們來說一說。(引導觀察書上的“說一說”,使學生弄清題目要求。)

弄清“說一說”的要求后,小組內由組長組織同學說一說。

“一張桌子4條腿,2張桌子8條腿,3張桌子12條腿……9張桌子36條腿。”

8、全班交流。用對口令的形式。對口令時,還可交順序打亂來說。范例如下:

師:2張桌子

生:8條腿。

師:4張桌子

生:16條腿。

五、綜合練習。

1、連一連。

引導學生看清圖意。

師:請同學們仔細觀察圖。題目的要求是連一連,你知道連什么嗎?

學生觀察畫面后回答:每只動物的身上都有數字,氣球上的算式等于哪個數,那只氣球就是哪個動物的。

學生獨立完成連線。

完成后全班交流,并指名說一說自己是怎么想的。

2、完成第2題。

獨立完成。

同桌交流。

全班交流。說一說你用了哪句乘法口訣。

3、第3題。

學生獨立思考,填算式。

交流時,說一說自己是怎樣列出算式來的。

表揚積極發言的學生,可以再請個別學生說一說算式表示的意義。

六、數學游戲

1、讀題:找規律,走迷宮。

2、分析題意:

觀察圖,讓學生說一說這道題要做什么,怎么做。

師:請小朋友觀察一下圖。圖上有誰?它準備做什么?

再引導學生指出入口與出口(兩個箭頭分別所指的)。

師:你能幫助小鳥尋找走出迷宮的路線嗎?

激發學生的興趣后再找規律,從而尋找走出迷宮的路線。

3、獨立計算,小組合作找規律,畫出路線。

4、集體交流。說一說小鳥該怎樣走出迷宮。請個別小組報告一下本小組的結果。

七、小結。

熱心而聰明的小朋友們,今天你們成功地為小熊和小鳥解決了它的問題,并且學會了4的乘法口訣。回家再把4的口訣背給家長聽聽。

八、作業

選用課時作業優化設計。

144946
領取福利

微信掃碼領取福利

微信掃碼分享

包月会员
每天0次下载
20元/30天
直接下载
单次下载
2元/次
微信支付
欢迎使用微信支付
扫一扫支付
金额:
常见问题

请登录之后再下载!

下载中心

您的账号注册成功!密码为:123456,当前为默认信息,请及时修改

下载文件立即修改

帮助中心

如何获取自己的订单号?

打开微信,找到微信支付,找到自己的订单,就能看到自己的交易订单号了。

阅读并接受《用户协议》
注:各登录账户无关联!请仅用一种方式登录。


用户注册协议

一、 本网站运用开源的网站程序平台,通过国际互联网络等手段为会员或游客提供程序代码或者文章信息等服务。本网站有权在必要时修改服务条款,服务条款一旦发生变动,将会在重要页面上提示修改内容或通过其他形式告知会员。如果会员不同意所改动的内容,可以主动取消获得的网络服务。如果会员继续享用网络服务,则视为接受服务条款的变动。网站保留随时修改或中断服务而不需知照会员的权利。本站行使修改或中断服务的权利,不需对会员或第三方负责。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