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产一区久久精品_性xxxxx_国产精品久久久久无码av_免费观看视频www

好多范文網 haoduofanwen.com,好用的范文大全!

高中英語教案設計

網友投稿 分享 時間: 加入收藏 我要投稿 點贊

高中英語教案設計(精選15篇)

教案是教師與學生、家長以及其他教育工作者進行溝通和交流的重要工具,有助于促進教學過程中各方的合作和溝通。以下是小編為大家收集的高中英語教案設計,歡迎閱讀,希望大家能夠喜歡。

高中英語教案設計

高中英語教案設計【篇1】

高一上學期是高中教育的起始階段,是一個全新的起點,因此這一階段的教育顯得尤為重要。而我,作為一名新的教師,同樣和學生站在了新的起跑線上。為了讓自己能順利進行新課標的教學任務,也能使學生-完成新課標的各項學習要求,盡快適應新的環(huán)境,以便他們在各方面能夠健康發(fā)展。而我也必須嚴格要求自己,力爭把英語教學搞的有聲有色,特制定英語教學計劃如下:

一、教材分析

教材是“課標”的具體表現,是學生學習的“藍本”。現在使用的人教版每一個單元都圍繞一個主要話題開展聽說讀寫活動,共九個部分,即熱身,閱讀,理解,語言學習,語言運用,小結,學習建議和趣味閱讀。語言知識和技能的呈現與訓練,以及語法和句型等重點循序漸進,循環(huán)反復,符合學生的認知規(guī)律,有利于學生構建知識系統(tǒng)。新教材打破了傳統(tǒng)的體系,用新的理念、新的方式、新的體系呈現出來。

我們應當以積極的態(tài)度去學習新教材,研究新教材,理解新教材各個欄目的編寫意圖,限度地發(fā)揮各個欄目的作用。一方面我們要努力去理解新教材、適應新教材、用好新教材,一方面我們又要努力站在新教材之上使用新教材,要根據教學目標和學生實際對其進行大膽的取舍和重組,力爭做到教材為我所用。

二、教學目標

1、使學生明確學習英語的目的性,發(fā)展自主學習的能力和合作精神;

2、做好初高中的教學銜接工作,讓學生了解和適應高中的英語學習;

3、在培養(yǎng)學生的語言知識、語言技能、情感態(tài)度、學習策略和文化意識等素養(yǎng)的基礎上發(fā)展學生綜合運用語言的能力,培養(yǎng)學生在獲取信息,處理信息,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以及運用英語進行思維和表達的能力。

4、優(yōu)化學生的英語學習方法,使他們能通過觀察、體驗、探究等主動學習的方法,充分發(fā)揮自己的學習潛能,形成有效的學習策略,提高自主學習的能力。

三、學生現狀分析

我所帶的班級是高一年級5班和6班。總體來說,學生生源構成復雜,大部分學生來自農村,城區(qū)學生較少,普遍英語底子差,基礎薄,英語水平參差不齊,做題方法不得當,而且大部分學生對英語有一種畏懼感或者是厭學。分開來講,高一5班的同學在基礎和興趣上都比高一6班的同學略高一籌。針對這些情況,我打算在高一起始階段的英語教學中,本著低起點,爬坡走,抓習慣的原則,長期不懈地抓好學生學習英語的的興趣和習慣的養(yǎng)成。狠抓基礎,改進學法,激發(fā)興趣,提高學生們學習英語的能力。

高中英語教案設計【篇2】

新課標實施以來,高中英語教師更加重視培養(yǎng)學生的英語閱讀能力。但仍有不少教師沒能把握好高中英語閱讀教學的側重點,訓練方法較為單一,過度依賴應試型強化訓練模式,沒有足夠重視培養(yǎng)學生閱讀策略和閱讀技巧。這在教育部考試中心發(fā)布的高考試題分析中清晰地反映出來了:概括文章主旨缺乏針對性,以偏概全;捕捉文章信息不分主次,缺乏綜合,推測詞義脫離語境,一知半解;推理判斷看不出線索與事實的關系;理解結構找不到句與句、段與段的邏輯關系。

學生的英語閱讀理解能力是通過閱讀獲取和吸收英語書面信息,從而實現書面交際的能力。學生的英語閱讀能力,在英語語言學習和跨文化交際中起著越來越重要的作用。大綱要求高中生能以每分鐘50—70個字的速度,獨立閱讀生詞率不超過3%的有關人物傳記、故事、記敘文、科普小品等內容的材料,實際上,有相當一部分的學生達不到這一要求。根據教學實踐中的觀察和調查,我發(fā)現學生閱讀理解存在以下幾個方面問題:

1.詞匯量有限。對詞匯理解和掌握是影響閱讀的重要因素,從某種意義上說,學生的閱讀能力與其詞匯量是成正比的,詞匯儲備不足,又會導致學生閱讀障礙重重,喪失閱讀興趣。2.缺乏有效的閱讀策略與技巧。有的學生不懂得閱讀技巧,他們在閱讀時往往從前讀到后,用相同的速度和方式理解不同文體的文章,而不是根據不同的文體采取不同方式獲得主要信息,這樣往往是事倍而功半,吃虧不討好;也有許多學生在閱讀過程中,試圖記住所有的內容,習慣于逐字逐句地看,試圖記住每個句子的意思,時間與精力過于集中于一些非考點的細節(jié),而不善于通過整體閱讀去把握文章觀念和理念。

3.課外知識面狹窄,英美文化背景知識單薄。有些同學閱讀文章時,對文章提及的事實或現象缺乏感性認識,導致理解過程晦澀,有時甚至會產生理解錯誤。因此,擁有較廣的課外知識面和一定的英美文化背景知識會有助于學生盡快地進入閱讀理解的狀態(tài),迅速地把握文章的整體含義和思路。

4.語言基本功欠佳,對長難句把握不好。閱讀文章中,有些句子結構復雜,從句較多,交叉了很多倒裝,虛擬,省略等較復雜的語言現象,學生如果對語法知識缺乏系統(tǒng)的理解,就會造成一種望而生畏的心理障礙。5.閱讀動力與興趣不足。閱讀應該是一個積極主動的心理過程,而我們的學生由于上述種種因素的影響,對閱讀產生畏懼心理,使閱讀成為消極的應付和被動閱讀

另外,,仍有一部分教師未充分領會新課程標準的精神,在閱讀教學中,有幾點不足:1."仍局限于傳統(tǒng)的語法翻譯方法和以教師講解為主的教學模式"過多地對課文中的語言點、語法點進行講解,沒有準確地定位好所教課文中的語言知識目標,對所碰到的詞語和語法現象不加選擇或不分主次地羅列和講解。過多重視語言形式,語言能力訓練不足,費時較多。

2.訓練學生歸納文章主旨和大意時,大部分教師只是告訴學生,通過尋找各段主題句、注意段首和段末內容的方法把握文章的中心思想,缺乏較詳盡、明確的指導方法去啟發(fā)學生如何尋找主題句和確定文章中心思想,以至學生在確定主題句時,機械地把主題句定為段首句,或段尾句或中間句,而對于隱含在字里行間的主題信息缺乏思考和分析,失去靈活領會大意的能力。另外,教師設置的閱讀理解題多以考查細節(jié)內容或判斷有關內容的正誤為主,缺乏對學生推理和歸納能力的培養(yǎng)。

3.由于高中課文篇幅逐漸加長,教師設置 篇章主旨和大意歸納題存在不同程度的困難,缺乏對 篇章的主旨和大意歸納訓練,對 篇章總體把握不夠,多以試卷中的測試題取而代之,導致學生訓練不足,缺乏把握 篇章主旨和大意的能力。

4.在教學實踐中,我們可以普遍發(fā)現,學生經常混淆歸納文章主旨和大意題與推斷作者的觀點、意圖題,他們缺乏分辨這兩種設問方式的能力,往往會張冠李戴。不少教師對此卻未能引起足夠的重視;訓練過程中,設問缺乏層次性,未遵循由淺入深,逐步深入的循序漸進原則,一步到位,缺乏梯度。實際上,相當一部分學生把握不準問題的內涵與外延,在閱讀時常常出現以偏概全的傾向。

作為一名英語教師,應該把排除影響學生閱讀效率的障礙因素作為當務之急,課堂教學重視學生的閱讀能力和效率,不斷反思自己的教學,積極轉變教學觀念,指導學生使用正確恰當的閱讀策略,幫助學生在學習過程中掌握閱讀理解技能,從而提高學生的閱讀能力。

高中英語教案設計【篇3】

高中英語閱讀教學涉及到的不僅是閱讀能力的培養(yǎng),也牽動著學習者的注意力、觀察力、毅力及興趣、動機、情感等眾多心理素質和思想道德、藝術審美等社會文化素質。那么,在高中閱讀課的教學中應如何調動學生學習的主觀能動性,激發(fā)學生的主體意識,以達到培養(yǎng)學生能力、提高學生素質的目的呢?本文就高中英語教學如何調動學生學習的主觀能動性,激發(fā)學生的主體意識,談幾點思考:

一、設計提問,激發(fā)學生的主體思維

問題設計是英語閱讀教學的重要手段,是幫助學生理解、鑒賞文章的切入點。教師設計問題,要遵循循序漸近的原則,要把問題建筑在學生的注意力和興趣之上,服務于全面提高學生素質水平的目標需要。高中英語課文大多篇幅較長。課文內容參透了豐富的審美以及科學教育內容。在這些兼顧知識性、趣味性、思想性的閱讀課教學中精心設計既有啟發(fā)性又能激起學生探討興趣的系列問題,可以啟迪學生動腦,激發(fā)學生思維,培養(yǎng)學生主動學習的習慣。

例如在教故事類文章時,可以先對故事細節(jié)、實事等向學生進行由表及里的回答,最后提問推斷歸納性的問題.通過這樣的提問,推想出課文中沒有寫到但又與之關系密切的若干內容,能使學生加深和拓寬對課文人物刻畫、主題表現的領悟,激起他們去主動思考和探索。教師設計問題時,要緊扣教材,層層推進,要具有一定的思想梯度。在提問、解答的過程中,教師要啟發(fā)引導,以激活學生的思維欲望,幫助學生認知和理解。

二、授之以法,把學習的主動權交給學生

傳統(tǒng)的看法認為教師的任務就是傳授知識,按韓愈說的就是"傳道授業(yè)解惑",但是僅僅傳授知識是不夠的。要提高學生的素質,就要培養(yǎng)學生的能力。因此英語閱讀教學中要突出"學"字,從讓學生"學會"轉到培養(yǎng)學生"會學",授之以法,把學習的主動權交給學生。陶行知先生也說這樣一句話:"我認為好的先生不是教書,不是教學生;乃是教學生學。"學會怎樣學習,對學生來說是至關重要的。學生只有掌握了科學有效的學習方法,接受新知識才能舉一反三,觸類旁通,更好地做到知識的遷移,并使學生受益終身。

1.指導學生認真預習

高中閱讀課文長,難度大,抽象概念內容多,形象思維內容少,語法現象較復雜。因此,對學生來說,認真預習是及其重要的。如果學生沒任何準備走進課堂那么學習肯定是被動的,教師講解什么,學生就聽什么;教師演示什么,學生就看什么。這樣的學習有什么主動性呢?預習看起來是學生的事情,但教師精心指導是十分關鍵的。教師要教給學生預習的方法,指導學生認真預習,并寫出自學筆記、提出自學中遇到的疑難問題。譬如安排學生針對有關問題做些準備,要求學生課前利用工具書預習生詞。這樣,學生在預習的基礎上進入課堂,學習就能由被動變主動,以前在課堂上是學生盲目地跟著老師跑,現在教師要適應學生的學習與發(fā)展。

2.鼓勵學生踴躍參與

學生踴躍參與,最關鍵的是教師要充分尊重學生的人格,充分發(fā)揮教學民主,為此,教師要妥善引導,要盡最大的努力最大限度地引導學生參與到探索知識的過程中去。為此,要做到:

(1)要營造良好的參與環(huán)境,寬松、和諧、融洽、平等的學習氛圍。

(2)要留下足夠的參與時間和空間。教學不要"滿堂灌",也不能"滿堂問",學生能講的,要盡量讓學生講;學生能動的,要盡量讓學生動。

(3)要創(chuàng)造良好的參與條件,提供合適的參與機會,組織學生獨立思考與集體討論。在閱讀課的教學中,教師可讓學生互設情景,就他們感興趣的話題以小組為單位全班展開討論,以達到全員參與的目的。譬如在教學時,可以給學生這樣的話題讓他們各自表示不同的看法.這樣的討論可以把課堂教學推向高潮。在討論中,同學們暢所欲言,不僅活躍了課堂氣氛,同時也鍛煉了同學們的思維,為閱讀奠定了基礎。

3.培養(yǎng)學生歸納理解

閱讀的目的就是要獲取書面信息。因而閱讀時不能逐字逐句地去分析語法,而是要快速完成樹材料的閱讀,抓住大意,再深層次地去理解內容。在閱讀時教師可指導學生根據不同題材、體裁的閱讀材料采取不同的歸納形式去歸納材料內容,快速、準確地獵取文章信息,培養(yǎng)學生良好的閱讀習慣。由于閱讀材料題材與體裁的不同,因而在閱讀中還可以從不同角度用各種不同的歸納方式去歸納、理解材料內容,如可以歸納動詞,顯示事件過程;歸納文章人物,突出重點人物等等,從而在閱讀實踐中不斷提高自己的閱讀理解能力。

三、增加語言實踐量,延伸英語閱讀空間

應該說,高中每單元一篇閱讀課文所選的文章都是好文章,精品文章,他們內容豐富,涉及面廣,課文中所反映的中外文化習俗、世界名人傳記,體育競技比賽、飲食衛(wèi)生習慣等等都喚起高中生的注意和興趣。但是,從培養(yǎng)閱讀能力的角度來看,僅限于課文的閱讀教學是遠遠不夠的。閱讀課的課堂教學內容絕不能只停留在封閉的教室、狹窄的一本書里,而是要面對更廣闊的社會生活,以拓寬閱讀內容視角,擺脫傳統(tǒng)的英語閱讀教材的束縛,以提高學生的能力素質。做法之一:每周選擇三到五篇難易適中、兼顧知識性和趣味性的讀物,打印出來發(fā)給學生課后閱讀,并要求他們做相應的閱讀理解題。做法之二:在高中開設英語作品選修班。首先從材料的選擇上下功夫,結合學生的興趣特點、接受能力和表達能力、廣泛開拓題材范圍,從新近出版的英文報刊、雜志上精選閱讀材料,也可采用一些有聲讀物和視聽讀物(VCD,MTV,Videotapes,etc)。這些材料的特點是題材多樣,內容豐富,且能把握時代特色,能夠引起學生的興趣,激發(fā)他們學習的主動性。

四、英語閱讀教學應滲透人格教育培養(yǎng)具有健全人格的人是當前素質教育的目標之一。

高中英語閱讀教材是一套集思想性、科學性、趣味性與實用性于一體的好教材,具有很強的思想性。閱讀教學應結合教學內容,寓思想品德教育于英語閱讀教學中,提高學生的政治思想素質。因此,教師要努力挖掘教材中的思想教育因素,以知識為載體,適時適度地滲透思想品德以及愛國主義教育。

看過高中英語閱讀課反思的人還看了:

高中英語教案設計【篇4】

高中英語閱讀課教案:

課程計劃

課時:45分鐘

學生:高一年級

教材:郵票是如何運用的

教學目標:

1.訓練Ss的閱讀能力(如猜測上下文中生詞的含義,閱讀速度。

2.訓練Ss的閱讀理解能力(從他們閱讀的內容中獲取信息。

教學要點:

1.Ss習慣了三種閱讀技巧。

2. Ss 理解給定的段落。

性能:

郵票、信件、明信片、工作表、OHP

教學方法:

交際方式

課程類型:

讀數

新詞和短語:

郵資, 提出, 提案, 蓋章, 交付, 系統(tǒng), 郵政

程序:

步驟 1。熱身(6')

1. 導入

展示一些郵票、信件和明信片,并進行自由談話,以激發(fā)學生的積極性。

2.處理一些新詞

問:你知道一封信的郵費嗎?

解釋“郵資”,并在 Bb 上寫郵資。

郵費:運送信件的付款

答:除港臺澳外,中國任何地方均為五十分。

問:郵遞員如何處理這些信件?

答:他們從郵箱里拿出信件,把它們帶到信封上的地方,然后把它們送到收件人那里。

解釋“交付”,并在 Bb 上寫交付。

遞送:將信件或貨物交給收件人。

問:誰提出了使用郵票的提案?使用 OHP 將問題投影到屏幕上。

解釋“提出”和“建議”,并將它們寫在Bb上。

提出:把一個想法擺在人們面前思考

提案:STH。提議、計劃或想法、建議

再說一遍:誰提出了使用郵票的提議?

第2步。撇脂(4'30“)

1. 使用說明

T:現在我給你一段話讀,第一次你應該只找到問題的答案。你只有兩分半鐘的閱讀時間。所以不要逐字逐句地閱讀。快速閱讀。試著找到答案。

2.分發(fā)閱讀材料和閱讀

3. 檢查

Q: Who put forward the proposal to use stamps.

A: Rowland Hill, a schoolmaster in England.

Step 3. Scanning(6')

1. Instructions

T: This time I give you three minutes to read the passage. When you are reading, find the answers to the two questions.

Use OHP to project the questions:

1. Why was the postage high in the early nineteenth century when people did not use stamps?

2. When was postage stamps first put to use?

2. Reading

3. Checking

1) Pair work

2) Class checking

Ans. to Que.1. Because the post offices had to send many people to collect the postage.

Ans. to Que.2. On May 6, 1840.

Step 4. Full reading(21')

1. Instructions

T: Now I give you ten minutes to read the passage for the third time and you should read it carefully. Before reading, let's go over the questions on the work sheet.

Give Work Sheet 1 to the Ss. Explain the new words in Que. 4.

prevent: stop, not let sb. do sth.

reuse: use again

T: Try to find the answers to the questions. But don't write the answers down, you can put a sign or underline the sentences concerning the questions.

2. Reading

3. Checking

1) Group work: Checking the answers in a group of four Ss.

2) Class work: Checking the answers in class.

Possible Answers:

1. Why were people unhappy to pay postage for letters in the early nineteenth century?

Because they had to pay postage when they received letters, especially when they paid for a letter which they did not wish to receive at all. The postage was high.

2. Why was it much easier for people to use stamps for postage?

Because people could go to the nearby post office to buy stamps and put them on envelopes before they sent the letters.

3. Why was the postage much lower using stamps?

Because in this way, the post office did not need to send postmen to collect postage. It only needed to send fewer postmen to deliver letters.

4. How could the post office prevent people from reusing the stamps?

The post office could simply put seals on the stamps so that people could not use the stamps again.

Check the understanding of the word ”seal“, and write it on the Bb.

seal: 5. Did other countries take up the new postal system?

Yes.

Check the understanding of ”postal“ and ”system“, and write them on the Bb.

postal: of the post

system: a set of working ways

6. Does every country in the world has its own stamps?

Yes.

Step 5: Rounding-off(7')

1. Answering Ss' questions on the passage if any.

2. Making a guided-dialogue with the information given from the passage.

Hand out Work Sheet 2. Do it in pairs.

3. Asking two or three pairs to read their dailogues.

A possible completed dialogue:

A: Oh, What a beautiful stamp!

B: Yes, it's from the U.S.A..

A: Do you know in the early nineteenth century people did not use stamps?

B: Then how did they pay the postage?

A: They had to pay the postage when they received letters.

B: Was the postage very high then?

A: Yes. Because the post offices had to send many people to collect the postage.

B: Who put forward the proposal to use stamps?

A: Rowland Hill, a schoolmaster in England.

B: Why do post offices put seals on the stamps?

A: They can prevent people from using the stamps again.

B: When did post offices begin to sell stamps?

A: On May 6, 1840.

B: Thank you for telling me so many things about stamps.

Step 6. Assignment(30”)

Ask the Ss to shorten the passage within four or five sentences after class, and to write it in their exercise books.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Reading Material:

How Did Postage Stamps Come Into Use

When you send a letter or a postcard, you have to put stamps on the envelope or on the card. When did people first begin to use stamps? Who was the first to think of this idea?

在十九世紀初,人們不使用郵票。當他們收到信件時,他們必須支付郵資。他們對此感到不高興,尤其是當他們支付了一封他們根本不愿意收到的信時。當時的郵費很高,因為郵局要派很多人來收郵費。

英國的校長羅蘭·希爾(Rowland Hill)是第一個提出使用郵票的提議的人。他認為人們使用郵票來支付郵資會容易得多。他們可以去附近的郵局購買郵票,并在寄信之前將它們放在信封上。郵局可以簡單地在郵票上蓋上印章,這樣人們就無法再次使用郵票。這樣一來,郵局就不需要派郵遞員來收郵費了。它只需要派更少的郵遞員來投遞信件。這是個好主意,政府最終接受了它。

1840 年 5 月 6 日,英格蘭各地的郵局開始出售郵票。很快,這個新的郵政系統(tǒng)被其他國家所采用。現在每個國家都有自己的郵票。而且有很多人在世界各地收集郵票。

工作表1:

從文章中找到以下問題的答案:

1.為什么在十九世紀初,人們不愿意為信件支付郵費?

2. 為什么人們使用郵票做郵資要容易得多?

3. 為什么使用郵票的郵費要低得多?

4. 郵政局如何防止人們重復使用郵票?

5. 其他國家是否采用了新的郵政系統(tǒng)?

6. 現在世界上每個國家都有自己的郵票嗎?

工作表2:

使用您獲得的信息完成對話:

答:噢,多么漂亮的郵票!

B:是的,它來自美國。

答:你知道_________________

B: 那他們是怎么付郵費的呢?

一個: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B:那時候的郵費是不是很高?

一個: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B:誰提出了使用郵票的建議?

一個: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B: 為什么郵局要在郵票上蓋章?

一個: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B: 郵局是什么時候開始出售郵票的?

一個: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B: 謝謝你告訴我這么多關于郵票的事情。

高中英語教案設計【篇5】

高中英語閱讀課策略初探

蘇州市吳中區(qū)f直中學方 周 明

隨著信息社會的出現,教育既要傳播信息,又要培養(yǎng)學生攝取信息、處理信息的能力,而閱讀教學的目的就是在于培養(yǎng)交際性閱讀能力,有效地獲取書面信息,并對此信息進行分析,推理和評價,以實現交際的目的。

閱讀理解究竟是什么?閱讀理解是一個心理過程。一個信息以文字符號為載體(圖像也可),通過閱讀過程傳遞,在這個過程中,頭腦經過接收分析和猜想,把信息恢復過來,這就是閱讀理解過程。閱讀的過程可分為兩類,一類活動的任務是擴大輸入、閱讀欣賞;這類活動以讀為主。可配少量題目,可以檢查對教材的一般理解程度。另一類活動的任務是針對性地訓練閱讀技巧。這些技巧包括預測所讀內容、抓主題大意、抓特定細節(jié)、根據上下文猜詞義、推斷隱含意義、辨識語段過程等。對于這一類以專項訓練為目的的活動,應提供訓練性的題目,有目的、有重點地引導學生使用某項閱讀技巧。

閱讀的過程因人而異。不同的讀者有著不同的文化水平,不同的生活經歷,即使是同一年級的學生也由于學習的方法和閱讀習慣、興趣等存在著差別,使到閱讀理解實踐出現這樣或那樣的問題,常見的有以下幾種:

1、逐字逐句的閱讀。閱讀理解的過程是一個心理過程.據心理學家的研究,人在閱讀時眼球的運動是跳躍式前進的,并非一詞一字地慢慢地往前移動。大腦對信息的接收,通過一些關鍵性的詞語連貫起來進行猜想、概括,迅速形成語段大意,雖不一定能一目十行,起碼也一目一行或一目數行。那種逐字逐句理解的閱讀方式是只見樹木,不見森林的做法,不但大大地減緩閱讀速度,而且使整體理解變得更加困難。如在“He pick me on my way home”中的“pick up”,按照上下文的.具體情景,應為“順便載我一程”的意思,而在“You speak English quite well”“Oh, I just pick it up。“ 中這兩句對話中”pick up“應理解為”剛剛學上手“的意思。如果只孤立在認為“pick up”是“把---撿起來”,就無可避免在導致對整個句子的理解錯誤。學生中常有這種體會,把一個詞組分拆開來,每個詞意思都懂得,但一旦把這些詞組組裝起來,就成了"熟悉的陌生人"。

2、過份重視細節(jié),而忽視對閱讀材料的整體理解。往往有這樣的一種情況,一篇文章讀完,讀者能夠講出其中的人物,事件和情節(jié),但這篇文章中心思想是什么?作者想向讀者傳達什么信息,提出什么值得思考的問題,他卻一無所知。

3、忽視了培養(yǎng)根據上下文線索猜測詞義的能力。有的學生一遇到句子中有生詞或陌生詞組,就急不可待在翻字典,這看來好像很認真很勤奮,其實這是一種"勤奮"的"懶漢"的做法。因為他用手的動作代替了腦的思考。請看下面的例子:

(1) Half a year after her marriage, Mrs. White was with child.句中的“with child”是一個陌生詞組,原因之一是之前沒冠詞,但只要聯(lián)系上下文細心思索,就會了解到是“懷孕”的意思。

(2)約翰是個小偷,他甚至想偷他奶奶嘴里的金牙句子中劃線的兩個詞只要認識一個,另一個的意思就可以十拿九穩(wěn)地猜出來了。

4、缺乏非視覺信息。在閱讀理解過程中,不但視覺信息起作用,非視覺信息也起作用。所謂視覺信息是指眼睛感知文字符號,而獲得的。非視覺信息則在閱讀過程中起潛在作用的,由大腦所提供的。在非視覺信息中最重要的是文化背景知識,非視覺信息越豐富,閱讀難度越小。如在“世界各地越來越多的家庭主婦很快就會站在結賬的隊伍中。這句子中“stand in the check-out lines”(在超級市場排隊結帳付款),如果學生沒有一點關于超級市場的感性印象,就無從理解。

那么在閱讀課中怎樣培養(yǎng)和提高學生閱讀理解能力?新教材擺脫了傳統(tǒng)的逐字逐句分析課文,死摳語法的教學模式,我們外語教師在教學實踐中經過不斷的摸索和探討,逐步形成了“導(Presentation) →讀(Reading) →練(Practice)”的教學模式。

我們知道,教學過程的實質是教師指導下的學生個體的認識過程和發(fā)展過程。學生掌握知識,技能的過程,一般說來要經過四個階段:感知教材→理解教材→鞏固知識→運用知識。是一個由淺入深,由簡單到復雜的逐步深化的循序漸進過程。閱讀課教學也應遵循這種規(guī)律。"導"就是為了感知教材,"讀"是為了理解教材,"練"是為了鞏固和運用知識。

一、導入---感知教材。這是知識的輸入階段.學生的學習主要是掌握書本知識,這種知識對學生來說是他人實踐經驗的總結,為了理解和掌握這種知識,學生必須有感性認識作基礎。如果學生的感性認識豐富,表象清晰,想象生動,理解書本就比較容易。反之,如果學生沒有必要的感性認識,他們學習書本上的知識將生吞活剝,食而不化。為了使學生獲得感性認識,教師應指導學生做好閱讀前的導入工作,即激活。這些工作可包括:

1、設置情景,提出問題,使學生產生讀的需要,帶著目的去讀。閱讀是對書面信息的理解的吸引,是受一定的目的或需要支配的。以SEFCB2A Lesson50為例,教師可首先畫出一個禁止吸煙的符號,然后提出如下問題:

這個標志是什么意思?

你在哪里可以找到這個標志?

你家里有人吸煙嗎?

他/她每個月在吸煙上花多少錢?

你如何看待吸煙?為什么?

2、談論有關的話題,或出示有關的畫面、實物等,喚起學生的閱讀興趣,加深對閱讀對象背景的了解,同時也可放松讀前的緊張心理,以SEFC Book2B lesson81(Music)為例,教師可事先安排好一組不同類型的音樂如Pop music, Classic music, Pop music and jazz等等,然后播放給學生聽,讓他們從中辨別,從而加深對music的了解,為學新課作準備。

3、幫助排除可能影響學生理解的生詞障礙。可以用舊聯(lián)新的方法學習有關生詞、短語。如教SEFC Book2B Unit19 Lesson73可以安排下列操練題學習生詞。在對話中查找具有以下含義的單詞。

1)強烈要求某事:(需求)

2)人們居住的建筑物和條件:(住房)

3)一大群人一起走過小鎮(zhèn),以表達他們的想法:(游行)

4)嚴禁:(禁止)

5)不是很粗糙:(平靜)

6)取得國家國籍和投票權的人:(公民)。

以上所有這些熱身活動意義在于使學生處于積極的準備狀態(tài),帶著目的和愿望去讀,充滿信心去讀,變被動式閱讀為主動式閱讀,也有助于形成閱讀技巧,提高理解能力。

二、讀---理解教材。這同樣是輸入階段。毛澤東同志指出:"感覺到了的東西,我們不能立刻理解它,只有理解了的東西才更深刻地感覺它。感覺只解決現象問題,理論才能解決本質問題。"理解教材是一個感性認識和理性認識相結合的辯證過程,學生對閱讀對象有了感性認識,給理解教材奠定了基礎。閱讀的種類可分下面三種:

1、粗讀(面式讀法)。粗讀即粗略地閱讀全篇。這是為掌握大意梗概或為偵查是否需要進一步閱讀所用的方法。

2、跳讀(點式讀法)。這是一種為尋求特定細節(jié),放棄大部分無關內容,只注意某一點或幾點的閱讀方式。

3、細讀(線式讀法)。細讀即詳細、逐行地閱讀,以掌握全部內容甚至分析語言特點等。

閱讀理解是在教師的指導下由學生自己對課文進行多層次的閱讀。閱讀課教學一般經過下面幾個層次:

第一步:略讀或粗讀(Skimming):布置任務(理解大意)→粗讀→檢查。

第二步:精讀(Intensive Reading):布置任務(抓細節(jié)/找主題句/猜詞義等等)→具體任務要求去讀→檢查。

第三步:熟讀(Proficient Reading):布置任務(詳細理解全文)→細讀并劃出段落、重點和疑點→檢查。

第四步:研讀(Study Reading):布置任務(反復閱讀課文,反復思考)→研讀(力求從所讀內容中受到啟發(fā),活躍思想,創(chuàng)造性地對待課文所提供的知識和結論)→檢查。

最后:小結(Conclusion)

檢查的方法包括多項選擇、正誤判斷、Yes/No和WH問題、完型填空、信息轉換等等。

以上閱讀理解的幾個層次經過了"讀→議→再讀→再議"的往復以及"整體理解→局部理解→整體理解"的過程。給學生提供了閱讀的宏觀意識,強化了學生的信息能力,為鞏固和運用知識打下了基礎。

三、練---鞏固知識與運用知識(Consolidation, Practice)這是輸出階段.學生在理解教材后,為了牢牢記住所學的知識,防止遺忘,需要做多種形式的訓練,使知識在記憶中痕跡得到強化,形成牢固的聯(lián)系,但學生理解掌握了知識并不等于會運用知識,不等于形成運用知識的技能、技巧。要使學生從理解概念,掌握理論到運用知識于實際,形成技能、技巧,單靠動腦來加深對知識的理解和記憶是不夠的,還要引導學生動口、動手進行實際的練習或操作才能達到。學生運用知識的能力,是在反復練習中,從最初的不會、不準確、不熟練到比較會、比較準確,逐步地發(fā)展和完美善起來的,但為使學生順利地掌握技能、技巧,不僅要注意練習的數量,而且要提高練習的質量,改進練習的方法。

練習的方法有:1.問答--就課文提問題。提問可以是記憶性問題(答案是課文中現成的,記住就能回答);理解性問題(答案在

課文里,但不一定是現成的);應用性問題(答案要求應用課文中的知識或新的語言知識);創(chuàng)造性問題(答案要求學生獨立思考,發(fā)揮其創(chuàng)造性);評價性問題(答案要求學生表示個人觀點,發(fā)表不同意見)。如教SEFC Book2B Lesson 58(Noise In The Night) 時,問題的設計:

1)記憶性問題

這位女士和誰住在一起?

她個人的問題是什么?

2)理解性問題

這位女士的叔叔不抽煙嗎?你怎么知道?

福爾摩斯為什么要問這位女士她的叔叔是否養(yǎng)寵物?

3)創(chuàng)造性問題

為什么夏洛克·福爾摩斯只想在她叔叔外出時去看望這位女士?

4)評價性問題

你覺得,那位女士的舅舅是什么樣的人?

2. 就課文內容進行連貫對話。如教SEFC Book1 Lesson 98 和Lesson 99時,我把課文編成對話,投影到屏幕上,讓學生做補全對話練習。下面是對話中間部分。

B:我是貝克博士,_____。

O:啊,貝克博士,_______。我正在尋找另一位可以發(fā)表演講的演講者,因為我們的主講人今天不能在這里發(fā)言。你介意______嗎?

B:關于DNA?你在開玩笑!我知道 _____ 主題。

O:但是貝克博士,你是舉世聞名的。

B: ________.

O:每個人都知道你是這方面的專家。在座的每個人都讀過彼得·貝克(Peter Baker)的《DNA導論》(Introduction to DNA)。

B: ______.但我不是彼得·貝克,我是大衛(wèi)·貝克。一定有什么錯誤。

3. 復述課文,這是課文教學較常用的以內容為中心的練習之一,可用來訓練獨白,可由引導式復述逐步進入自由復述。引導方式有:提綱、關鍵詞、圖表及圖畫。復述要防止背說,啟發(fā)學生將注意力集中在課文內容上。再以SEFC BOOK1A Lesson98、Lesson99 為例,教師把課文的主要邏輯線索寫在黑板上讓學生復述:Receiving an invitation→at the conference →at the organizer's office→ giving the talk

4. 角色扮演(Role Play),雙人或小組活動,教師為參加者配角色,設置情境,讓他們身臨其境,以身份說話。如在教課文SEFC BOOK2B Lesson70

高中英語教案設計【篇6】

一、教材分析:

本課是結合人教版高中英語教材選修5中有關過去分詞的語法內容,進行過去分詞的學習,教學中將語法知識的傳授和語言基本技能的學習結合到一起,注重復習語法與語言的運用。采用任務型教學法和小組合作探究學習法,從而擴大課堂的語言輸入量及學生的語言輸出量。

二、學情分析:

在高一英語學習基礎上,學生已經掌握基本的語言結構和一定程度的聽說讀寫能力。在復習的過程中,結合學生原有的知識掌握水平,鞏固基礎強化正確使用語法知識,提高學生運用語言的深度和難度.但大部分學生的基礎知識仍然較為薄弱,運用英語進行交際活動的能力較差,主動學習的動力不夠,然而他們學習比較認真,渴求知欲旺盛,思維比較活躍。部分學生的基礎較好,能主動配合老師。只有設置使他們感興趣的活動,因材施教,才能讓他們投入到課堂活動中來。

三、教學目標:

1.知識目標:

引導學生掌握過去分詞在真實的生活語境中的使用。培養(yǎng)學生通讀,分析,理解,綜合的能力,教會學生體察語境,結合上下文,符和邏輯推理和合理的想象,結合語法和題干中的語境解決問題。在運用語言過程中培養(yǎng)學生的觀察力、分析力、想象力和自學能力,提高思維能力和運用英語的綜合能力。

2.能力目標:

利用多媒體手段營造積極和諧教學氛圍,使學生進入情景之中,充分調動學生的思維活動和情感體驗,規(guī)范學生運用英語知識準確表達的能力,同時,發(fā)展學生綜合語言運用的能力,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培養(yǎng)學生自主學習。

3.德育目標:

用含過去分詞的句子結構表達思想感情。

四、教學重點:

1.過去分詞的用法. 2. 過去分詞的運用

五、教學難點:

1.結合語法知識,以課堂教學為依托,全面訓練學生的聽、說、讀、寫能力,加強和提高運用英語的綜合能力。

2. 過去分詞在真實的生活語境中的使用。

六、教學策略:

通過小組討論、小組競賽等具體形式,創(chuàng)設有利于高中生自己自我認識、自我反省、自我調節(jié)的情境,利用他們自身較高的自我意識水平對自己的學習進行調節(jié)、監(jiān)控。因此,本課采用教學方法---任務型教學法。以任務為中心,任務的設計焦點是解決某一具體的貼近學生生活的問題。教師要從學生“學”的角度來設計教學活動,使學生的學習活動具有明確的目標。在的各種“任務”中,學生能夠不斷地獲得知識并得出結論。

七、學習策略:

本課將各種活動設計成小組活動并開展小組競賽和填寫課堂自我評價表等非測試性評價手段,幫助學生養(yǎng)成自主學習與合作學習的能力,培養(yǎng)創(chuàng)新意識和實踐能力,以及具備科學的價值觀。

八、教學用具:

多媒體輔助(將本課所需要的圖片、文字等制成PPT課件)

九、教學過程:

Step 1 Greeting Step 2 Leading-in

1. Get students to enjoy a story read by a student. While listening to the story, they should keep the underlined sentences in mind and then teacher will check up how many sentences the students remember.

It was snowing and very cold outside. A little girl was walking in the street, selling matches. She didn’t wear any shoes because she . She but nobody bought a single one. She was so cold that she sat in a corner . She lit a match and saw a Christmas tree The and she . She lit another one and saw her grandmother. , her grandmother went away with her .The next day, people 2. Brainstorming

What is the Past Participle? In your opinion, what role does the Past Participle play in the sentences?

設計說明:

1. 教師首先展示安徒生的《賣火柴的小女孩》圖片和文本,然后請一位學生有感情的朗讀,教師通過多媒體呈現圖片和學生的朗讀,目的是對學生的視覺和聽覺作一個沖撞,吸引學生的注意力,并激發(fā)起好奇心。

2.利用新穎和形象的圖片導入,讓學生邊聽邊記,最后考查學生記住幾個過去分詞,符合中學生的挑戰(zhàn)心理,激發(fā)它們的學習熱情,從而引出本節(jié)課的話題--過去分詞。再者通過頭腦風暴有利于學生參與教學活動,進行討論和對話活動,激活學生的'知識背景。

Step 3 Discovering the useful structures

1.Find out the Past Participle, and tell what role the Past Participle play in the sentences.

(1) 動詞-ed形式作______

__…there were lots of matches

__…saw a Christmas tree __The candles were burning brightly…

(2) 動詞-ed形式作______

__ She looked very

__…and she seemed

(3) 動詞-ed形式作

__…she had her shoes

__…she wished all her matches …

__…she sat in a corner with her legs …

__…people saw the girl …

(4) 過去分詞在句中作

__, her grandmother went away with her .

設計說明:

通過敘述式和游戲式,引導學生利用過去分詞形式解釋所設置的文本信息,借助小組競賽,實現生生互動、師生互動,將過去分詞形式用作定語、表語、賓語補足語、狀語的各種結構進行歸納。

2. Brainstorming

Work in pairs to discuss the following questions.

(1) Do you have any puzzles in using The Past Participle?

(2) Do you know the differences between The Past Participle and The Present Participle?

3. Work in pairs to tell what the differences between The Past Participle and The Present Participle.

Read and compare

(1)The gentleman called Chen Kaichi is our intern teacher(實習老師).

(2)The people sitting behind the classroom are all English teachers.

過去分詞與現在分詞作定語的區(qū)別:過去分詞強調動作___________, 現在分詞強調動作___________。

(3) I saw her taken out of the classroom.

(4) I saw her coming into the classroom.

過去分詞與現在分詞作賓補的區(qū)別: 二者與賓語邏輯上都是主謂關系, 但過

去分詞強調他們之間的___________, 現在分詞強調他們之間的_____________

(6) Seen from the top of the hill, the city looks more beautiful to us.

(7) Seeing from the top of the hill, we find the city very beautiful.

過去分詞與現在分詞作狀語的區(qū)別:過去分詞主句的主語之間是。 而現在分詞與主語的主語之間是。

設計說明:

1、通過文字所描繪的語境,引導學生在運用中掌握過去分詞,并共同回顧、歸納過去分詞的用法,引導學生自己發(fā)現問題、分析問題、解決問題。

2、通過下列文字所描繪的情境,使學生在形象化、真實化的語境中明白過去分詞和動詞-ing充當定語、賓補、狀語的異同。這項操練活動大大訓練了學生的發(fā)散思維,又鍛煉了思維能力與快速反應能力,還加深了對所學語法現象的理解。

Step 4 Practising

How much do you know about “The Past Participle”? Can you use it correctly? Let’s have a try.

(Divide students into four groups and have a competition: each group has two chances to choose the exercise to do .If the answers are correct ,the group will get the points. If the group fail , other groups will have the chance .)

一. 完成句子

2. of show about family is more popular.

二.單選題

1. As is known to us all, traveling is____, but we often feel_____ when we are back from travels.

A. interesting; tiredB. interested; tiring C. interesting; tiring D. interested; tired

2. He found a magazine _____ with the owner’s name_____ on the desk with the back cover _____ off.

A. marking, lying, torn B. marked, lying, torn

C. marked, laid, tearing D. marking, laying, tearing

3.______ the room, the man found the phone______ .

A. Entering; stealingB. Entering; stolen

C. To have entered; being stolenD. Having entered; to be stolen

三.單句改錯

1. Having not seen the film, I can’t tell you what I think of it.

2. The men worked for extra hours got an extra pay.

3. Knowing little English, he had trouble making himself understanding.

4. Do you notice the girl dressing a red coat?

5. Giving more time, we could do it much better.

四.用分詞結構美化句子

1.發(fā)現學生下午昏昏欲睡的樣子,老師竭盡所能來激發(fā)(arouse)他們的興趣。 arouse their interest.

用分詞結構

the teacher did everything he could to arouse their interest.

2.這本用簡易英語寫成的書很容易讀懂 用分詞結構

The book

五.把下面的打亂的詞或詞組連串成句

a group of students , the teacher, the office, followed, by , entered

Moyan , stood there, surrounding , many , reporters

六.短文填詞

country. Now he lives in the countryside. with his wife , he is taking a walk on the path(小路) happy.

七.完型填空

I am Robinson Crusoe. I have been alone on the island for two weeks. I don’t know by, but I couldn’t make . The other day, I was see a small house in the . There was nobody there. I am still alone!

1. A. cuted B. cutC. cutting D. to cut

2. A. pastB. passedC. passing D. to pass

3. A. hearing B. understood C. heard D. understanding

4. A. delighted B. disappointed C. interested D. confused

5. A. breakingB. to break C. broken D. break

設計說明:

1.新課程呼喚英語教學回歸生活,強調課程從學生的學習興趣和生活經驗出發(fā),因而設計時選擇了學生熟悉事物作為話題,引導學生運用目標語言結構。

2.任務型活動:通過學生小組活動、小組競賽的形式,激發(fā)參與學習過程的熱情和競爭意識。合作學習活動,學生在活動中運用語言,調動起學生的認知結構和主體意識。教師把語法規(guī)則活化為活動,把教學活動活化為交際活動。設分組隨機選題競答游戲活動,激發(fā)學生的參與意識和學生的挑戰(zhàn)意識。

高中英語教案設計【篇7】

一、課程類型:

高三復習課

二、教學目標:

一) 認知目標

1.句型和語言點(見教學重點)。

2.用所學的知識與伙伴進行交流、溝通,學會改錯、寫作。

二)情感目標

利用多媒體手段營造積極和諧教學氛圍,使學生不自覺地進入情景之中,充分調動學生的思維活動和情感體驗,引起學生的共鳴。

三)智力目標

在運用語言的過程中培養(yǎng)學生的觀察力、分析力、想象力和自學能力,幫 助學生加強記憶力,提高思維能力和運用英語的綜合能力,激發(fā)創(chuàng)造能力。

三、教材分析:

這是高三復習階段的一節(jié)寫作課。這節(jié)書面表達課就從審題謀篇等方面入手來完成教學目的,側重于引導學生在把握書面表達的寫作前準備即謀篇審題能力,使學生在動手寫作前迅速構思按照規(guī)范的模式來完成謀篇審題:在教學中不僅僅強調寫,對于與寫作緊密聯(lián)系的聽、說、讀、改錯都有兼顧。采用任務型教學法和小組合作探究學習法,從而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同時也能擴大課堂的語料輸入量及學生的語言輸出量。

四、教學重點:

1. 學會審題和謀篇

2. 掌握多樣化的表達方式

3. 熟練各段中的固定寫作套路

五、教學難點:

1. 如何幫助學生運用寫作策略,促進學生自主寫作。

2. 使學生了解謀篇的重要性,培養(yǎng)謀篇的能力和習慣。

六、教學方法:

1、活動教學法:

2、任務型教學法:

七、教學設計:

Step 1. Warming up

Come up with some proverbs for the students to put them into Chinese.

Recitation is of the first importance in any language learning!

Practice makes perfect! …

What do you learn from the above proverbs?

Step 2. Presentation

Make it clear to the students the importance of writing in English subject of the college entrance exams and then the goals of this lesson.

Step 3. Exhibition

Show on the whiteboard a writing.

暑假即將來臨。你班同學討論了假期計劃,提出了不同看法,請根據提示寫一篇有關討論的英語短文,并談談你的看法。

注意:1、詞數100左右;

2、短文必須包括表中所列要點,可根據內容分段表述;

3、可適當增加細節(jié),以使行文連貫;

4、參考詞匯:眼界―horizon(或view)。

Step 4. Analysis

Analyze the key points and ask the students questions about them.

[寫作要點]

1、確定人稱,根據本題要求,它應是一篇說明文,故用they比較妥當,而不能用I和you,這樣文章才更清晰。

2、確定時態(tài),文章以一般現在時為主,但還可以適當地使用一般將來時,這樣文章會富于變化,使文章更有色彩。

3、確定要點,注意不能直接把提供的漢語提示進行逐條翻譯,要把兩種對比觀點歸納整理,形成邏輯關系,最好用兩段分別闡述觀點,這樣文章會更有條理性。

Step 5. Group discussion

Show on the whiteboard an excellent writing and sort out the useful fixed patterns after group discussion.

Step 6. Further practice

人們對于學生網上交友持不同意見。請你用英語寫一篇關于學生網上交友的短文,介紹人們的不同觀點,并表達自己的看法。

高中英語教案設計【篇8】

一、課程類型:

高三復習課

二、教學目標:

一) 認知目標

1、句型和語言點(見教學重點)。

2、用所學的知識與伙伴進行交流、溝通,學會改錯、寫作。

二)情感目標

利用多媒體手段營造積極和諧教學氛圍,使學生不自覺地進入情景之中,充分調動學生的思維活動和情感體驗,引起學生的共鳴。

三)智力目標

在運用語言的過程中培養(yǎng)學生的觀察力、分析力、想象力和自學能力,幫 助學生加強記憶力,提高思維能力和運用英語的綜合能力,激發(fā)創(chuàng)造能力。

三、教材分析:

這是高三復習階段的一節(jié)寫作課。這節(jié)書面表達課就從審題謀篇等方面入手來完成教學目的,側重于引導學生在把握書面表達的寫作前準備即謀篇審題能力,使學生在動手寫作前迅速構思按照規(guī)范的模式來完成謀篇審題:在教學中不僅僅強調寫,對于與寫作緊密聯(lián)系的聽、說、讀、改錯都有兼顧。采用任務型教學法和小組合作探究學習法,從而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同時也能擴大課堂的語料輸入量及學生的語言輸出量。

四、教學重點:

1、學會審題和謀篇

2、掌握多樣化的表達方式

3、熟練各段中的固定寫作套路

五、教學難點:

1、如何幫助學生運用寫作策略,促進學生自主寫作。

2、使學生了解謀篇的重要性,培養(yǎng)謀篇的能力和習慣。

六、教學方法:

1、活動教學法:

2、任務型教學法:

七、教學設計:

Step 1、Warming up

Come up with some proverbs for the students to put them into Chinese。

Recitation is of the first importance in any language learning!

Practice makes perfect! …

What do you learn from the above proverbs?

Step 2、Presentation

Make it clear to the students the importance of writing in English subject of the college entrance exams and then the goals of this lesson。

Step 3、Exhibition

Show on the whiteboard a writing。

高中英語教案設計【篇9】

標簽:音樂 to amy and of

Teaching Procedures

教學過程設計

All the class is set in the TV interview show―Heart Garden made by channel Young.Detailly, I divide the class in to three groups as the guests of this TV interview show:Frends of the character, Nutritionists, Psychologists. The teacher play the role of the host Step1 Lead--in

1.Broadcast the VCR----Are teens trying to stay slim to an extreme from BBC ,then transpose to our calss,which can lead students to the TV show situation

T: “Good moring ,Ladies and Gentleman! Welcome to Heart Garden made by Channel YOUNG STV .I am the host.Today’s topic is Dying to be thin. There are three groups :Frends of the character, Nutritionists, Psychologists.Let’s talk together to slove the problem today.Finally, let’s see which group can get the most stars accroding to your active cooperation.Are you ready? ”

S: “Yes! ”.

T: “First ,let me show you some picutes.Do you know them”

Show students some pop stars’pictures

T: “Whom do you like better, the thin or the fat? How can we become thin?

S: “The thin.”

T: “How can we become thin?Let’s discuss ways of losing weight.”

Suggested answers:

Going on a dietExercising in a gym or other places Receiving surgical treatment(外科治療)Taking weight-loss pills

T: Do you think eating weight-loss pills is effective and good?”

S: “ No!’

T: “ Good!But the unfortunate thing also happened to our character--Amy .Let’s welcome Amy.”

設計意圖:把正堂課虛擬上海生活時尚頻道---心靈花園節(jié)目的錄制現場。讓學生有種身臨其境的感覺,緊緊抓住學生的好奇心,順利展開我們的話題。在導入部分簡單討論時下減肥方法給學生熱身,讓學生初步認識到吃減肥藥是不正確的,有害健康的。以此引出今天的話題人物―Amy

Step2: Reading

1th E--mail

T: What happened to Amy? Please read the first e-mail quickly and retell it.Don’t worry ,I’ll give you some hints:

Used to go to the gym ----Now( Take weight-loss pills)--- Why ( be ashamed of?)---- How? (Feel ? )---But Mum said: dangerous and priceless

(In this step ,first ask students to discribe the events step by step and then ask all the class to retell again)

設計意圖:運用復述教學方式不僅可以鍛煉學生的閱讀理解能力對事件有大致的了解,同時讓學生自主學習,自己組織語言來表述事件經過給學生語言的替換能力和口頭表達能力的鍛煉機會

2th E--mail

T: “Good job!In the first e-mail ,we know that Amy took the weight-loss pills and lost 7kg,which let her feel very tired. But then ,what happened? Did she scucess? Listen to the second E-mail, fill in the blanks.”

T:Well done! Since we know the general idea of 2th e―mail ,let’s read it and do T or F ;

1.Amy is now recovering from a bad cold in hospital.

2.Li Dong donated part of his liver to save Amy’s life. ()

3.Amy follows doctor’s advice and often goes to the gym. ( )

4.Now Amy eats lots of fruit and vegetables. ( )

5.For a slim and attractive figure, we can damage our health. ( )

Answers: FTFTF

設計意圖:在處理第二封信時先讓學生聽錄音抓住主來信息來完成填空這不僅可以訓練學生的聽力而且讓學生了解第二封信的主要內容,在此基礎上讓學生通過朗讀對文章細節(jié)進行分析完成判斷題,訓練學生的朗讀能力提高語音語調

1th and 2th e--mail

T:“Now that we have read the tow e―mails .Let’s analyse detailly,I think there’re three periods about Amy’s mood, what is her mood in each period”?

Period One (in the first E-mail)

高中英語教案設計【篇10】

高中英語課件教學設計

一、課程類型:

高三復習課

二、教學目標:

一) 認知目標

1.句型和語言點(見教學重點)。

2.用所學的知識與伙伴進行交流、溝通,學會改錯、寫作。

二)情感目標

利用多媒體手段營造積極和諧教學氛圍,使學生不自覺地進入情景之中,充分調動學生的思維活動和情感體驗,引起學生的共鳴。

三)智力目標

在運用語言的過程中培養(yǎng)學生的觀察力、分析力、想象力和自學能力,幫 助學生加強記憶力,提高思維能力和運用英語的綜合能力,激發(fā)創(chuàng)造能力。

三、教材分析:

這是高三復習階段的一節(jié)寫作課。這節(jié)書面表達課就從審題謀篇等方面入手來完成教學目的`,側重于引導學生在把握書面表達的寫作前準備即謀篇審題能力,使學生在動手寫作前迅速構思按照規(guī)范的模式來完成謀篇審題:在教學中不僅僅強調寫,對于與寫作緊密聯(lián)系的聽、說、讀、改錯都有兼顧。采用任務型教學法和小組合作探究學習法,從而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同時也能擴大課

堂的語料輸入量及學生的語言輸出量。

四、教學重點:

1. 學會審題和謀篇

2. 掌握多樣化的表達方式

3. 熟練各段中的固定寫作套路

五、教學難點:

1. 如何幫助學生運用寫作策略,促進學生自主寫作。

2. 使學生了解謀篇的重要性,培養(yǎng)謀篇的能力和習慣。

六、教學方法:

1、活動教學法:

2、任務型教學法:

七、教學設計:

Step 1. Warming up

Come up with some proverbs for the students to put them into Chinese.

Recitation is of the first importance in any language learning!

Practice makes perfect! …

What do you learn from the above proverbs?

Step 2. Presentation

Make it clear to the students the importance of writing in English subject of the college entrance exams and then the goals of this lesson.

Step 3. Exhibition

Show on the whiteboard a writing.

高中英語教案設計【篇11】

教學目標

(1) Important vocabularies

Daily; advertisement; check interview; fix; develop; hand; add; deliver; speed; latest; publish; avoid; besides; get down to ; face-to face; be popular with somebody; as well; care for

(2)Daily expressions

Are you /Will you be free then?

Yes, Id be fee. Id like to go.

Lets go together then. Ill meet you at the theatre at six - thirty .

Good! See you then.

What time shall we meet?

Where is the best place to meet?

What about meeting outside? I suggest…

(3) Useful phases

Whats on…? Is there anything good on?

They are said to be very good.

Finally, there is no more time left for adding new stories.

(4) Grammar

V.-ing Form is used to be Subject and Object

教學建議

能力訓練

1.通過口頭練習,學會日常生活中的各種表達方式。

2.學會介紹事物及報刊雜志的方法,了解這種文體的寫作技巧。

德育滲透

1.通過課文的學習,引導學生懂得任何一件事物都得付出很多的勞動,懂得愛惜報紙,愛惜各種書籍。

2.通過對報紙各版面的介紹,擴大了同學們的眼界,增強了他們求知欲和學習積極性。

師生互動活動

Lesson 13:口頭練習:對話交際功能——日常生活用語。

Lesson 14:學生扮演主編介紹報紙出版的過程。

Lesson 15:學生扮演主編介紹《中國日報》的內容。

Lesson 16:筆頭練習:寫一篇介紹一種報紙或雜志的英語論文。

教材分析

從本單元的對話來看,主要是學習如何用英語提出約會以及如何應答約會的日常用語,如:詢問對方是否有空,建議會面時間和地點及如何應答的日常用語,并能運用Will you be free?到It’s.. What about…?等最為普通的語言功能進行日常交際, 同時也注重check, fix, face-to face, deliver, take a photograph, pass on, get down to, as well, what’s on 等重點詞匯和短語在本單元中學習,本單元中的閱讀課主要內容是了解報社一天的工作和報紙的出版過程及《中國日報》的一些情況,同時在這里運用了重點語法知識,V.-ing形式充當主語和賓語的用法。

高中英語教案設計【篇12】

一、說教材

本單元主要是圍繞生日展開教學,要求學生掌握十二個月份和序數詞的變化,以及日期和生日的表達。我上的是第二課 時 ,在第一課時中,學生已經學習了十二個月份和序數詞,本課時主要是要求學生掌握日期的表達,以及能正確說出自己的生日, 能掌握四會句型: When’s your birthday? My birthday is on the… of … What would you like as a birthday present? I’d like …

二、說學生

十二個月份和序數詞已經在第一課時學習過,大多數學生掌握良好,但六年級學生在課堂上不愛表現自己,部分學生對于 英語學習缺少興趣。

三、說教法

1、游戲教學。興趣是最好的老師。在復習單詞時設計了What’s missing?的游戲,讓學生在課的一開始就感受學習的快樂,為進一步的學習做鋪墊。

2、朗讀教學。英語是一門語言,交際是學習的目的,因此,課堂上朗讀和運用是必不可少的,教師設計了多種朗讀和練習方式,例如:小組朗讀,個人朗讀,男女對讀,同桌討論等,讓學生在有限的課堂時間內得到最多的練習。

3 、任務教學。在鞏固句型時,設計了Do a survey 的教學任務。學生在調查時能運用語言,鞏固語言知識。

四、說教學過程

1. 在課的一開始主要通過Free talk :How many days are there in a week? How many months are there in a year? 引出復習單詞, 在復習單詞時通過詢問Which is the first/second.. month in a year來初步復習一下序數詞。接著設計了What’s missing?這個游戲來進一步復習月份,同時也激發(fā)了學生學習的積極性。之后引出句型復習: When’s your birthday? My birthday is in…。

2.通過復習句型When’s your birthday? My birthday is in…。引出我的生日在幾月幾日,以及Helen 和Jim 的生日,重點掌握序數詞,通過總結讓學生對序數詞的變化有一個整體的了解。在學生掌握序數詞的基礎上,讓學生了解日期的表達,因為學生對于單詞還不能默寫,所以日期的練習只限于口頭討論和朗讀。學生掌握了日期之后讓學生說說自己的生日,引出本課的重點句型When’s your birthday? My birthday is on the… of …。 What would you like as a birthday present? I’d like … Present

這個單詞比較難讀,是朗讀教學的重點

3.通過討論練習C 部分句型進一步鞏固句型,最后設計了Do a survey教學活動,學生在調查時再次鞏固句型,并學會了用第三人陳述重點句型。

4.Assignment。書本上C部分句型圖1和圖3,從書面上鞏固所學的新句型。

高中英語教案設計【篇13】

一、教學設計意圖

在《高中英語新課程標準》中講到“高中英語課程要有利于學生優(yōu)化英語學習方式,使他們通過觀察、體驗、探究等積極主動的學習方法,充分發(fā)揮自己的學習潛能,形成有效的學習策略,提高自主學習的能力;要有利于學生學會運用多種媒體和信息源,拓寬學習渠道并形成具有個性的學習方法和風格。”把信息技術作為英語教學的認知工具和知識載體,圍繞英語學科知識進行整合實驗,不僅可以擴大英語閱讀的“面”和“量”,而且也培養(yǎng)了學生諸如“信息的獲取、信息的重組和加工以及信息的交流”等多種信息素養(yǎng)。網絡學習是一種學習過程交互化的學習模式。學生帶著問題借助網絡查詢信息,進行信息交流,由此“任務驅動、自主探究、協(xié)作交流”等學習策略在這里得到了更充分的體現。使教師把信息技術和網絡作為自己真正的工具,把信息技術融入學科教學中來。

二、教學目標設計:

知識與技能:

①掌握快速閱讀的方法,熟悉“發(fā)表看法,提出建議”的口語技能。

②充分利用網絡資源,強化學生自主學習的意識,培養(yǎng)學生組織語言、運用語言的能力。

過程與方法:

①培養(yǎng)學生篩選局部和整體信息的能力和獨立閱讀能力,通過自主學習和協(xié)作學習,獲取信息和處理信息的能力。

②培養(yǎng)學生質疑意識,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綜合問題的能力和創(chuàng)造性思維能力。

情感價值觀:通過本節(jié)課的學習,培養(yǎng)學生的人文和信息素養(yǎng)。

三、教材內容及重點、難點分析:

教材內容:本課教學內容是新課標《高中英語必修3 Unit 5》,Canada---The True North 與以往接觸過的介紹國家的文章相比,本課的內容沒有整體介紹加拿大的地理概況和風土人情,而是透過一個旅人的眼睛來看加拿大。相比較而言,這樣的課文難度更大。

教學重點:

①對課文內容的整體把握。

②學生組織語言、運用語言的能力。

【重點突破】任務驅動,層層深入。利用“任務驅動”方法,使學生利用資源自主探究、解決一系列層層深入的問題。在教學中,教師作為問題的精心設計者和疑難問題的點撥者,培養(yǎng)學生組織語言的能力。

教學難點:①對課文內容中細節(jié)的理解。②對網上各種信息源的比較篩選,及學生易受無關因素的干擾而導致的學習效率問題。【難點突破】 設置情境,循序漸進,層層遞進。設置富有情趣的情境,激發(fā)他們的閱讀欲望,積極主動地進行自主探究。循序漸進的設計問題 , 激發(fā)學生的創(chuàng)造思維,層層深入地引導學生進行自主和協(xié)作學習。

四、教學策略及教法設計:

【教學策略①本節(jié)課的教學以建構主義學習理論為指導,以學生為中心,以問題為出發(fā)點,使課堂教學過程成為學生自主地進行信息加工、知識意義構建、創(chuàng)新能力發(fā)展的過程。教師在教學過程中則適時介入,引導、啟發(fā)、組織、幫助、促進。②設計創(chuàng)造性思維問題。所謂創(chuàng)造性思維問題即是指有利于學生創(chuàng)造性思維發(fā)展的問題。創(chuàng)造性思維問題的設計應遵循這樣幾個原則:題型具有開放性、解題富有挑戰(zhàn)性。 】:

【教法】:

①演示法:把制作的課件、動畫等顯示給學生看,便于學生對微觀知識的把握,并從舊知中獲得啟迪,從而解決問題。

②評價閱讀法:將學生通過對材料的收集、整理和內化而形成的學習成果,在全班學生中展示,使學生獲得成功的喜悅,從而激發(fā)學生的后續(xù)學習熱情。

③任務驅動教學法:將所要學習的新知識隱含在一個或幾個問題之中,學生通過對所提的任務進行分析、討論,并在老師的指導、幫助下找出解決問題的方法,最后通過任務的完成而實現對所學知識的意義建構。

五、教學過程設計:

第一步:熱身活動:猜單詞。在這個步驟中,我給出兩組前一節(jié)課學過的詞,分別讓兩組同學上來猜。所采用的方式類似于《幸運52》:單詞是出現在屏幕上的,其中一個同學背對著屏幕,他是猜者;另一個同學則是解釋者,他要用英語或輔以動作將單詞的意思表現出來。兩組同學之間展開競爭,看誰猜得又快又多。這個活動不僅可以復習上節(jié)課的內容,更重要的是活躍了課堂氣氛,令同學們很快融入課堂氛圍。

第二步:讀前活動(一):自由展示。在上這一課之前,我給學生布置的預習任務是介紹你最想去的地方。Which country or place would you like to visit most? Why?學生們自由組成小組,上網查找相關資料,然后對所搜集的信息進行整理,最后形成自己的powerpoint展示文件。在課堂上,由本小組的發(fā)言代表上來進行展示和介紹。這一環(huán)節(jié)是這節(jié)課的`重頭戲。

第三步:讀前活動(二):自由交談。給學生提出這樣一個問題:如果你有機會去加拿大,你最想看什么?If you have a chance to visit Canada, what would you expect to see there? 先要求他們在小組內討論,然后再在全班同學面前發(fā)言。

第四步:讀前活動(三):小組討論。經過了前面的大量的有關加拿大的信息的沖擊,你愿意用哪三個詞語來描述加拿大?What three words would you use to describe Canada? Why? 請小組代表發(fā)言。

第五步:加拿大概況綜述。這一步驟是對上幾個步驟的總結,同時也是教師整合并優(yōu)化了有關加拿大的各種信息所進行的展示。目的是進一步加深同學們對加拿大的了解,對他們所獲取的知識進行 梳理,也為下一個步驟展開鋪墊。

第六步:略讀課文。(first reading)在這個步驟中,我給出了8個問題,讓同學們帶著這8個問題來閱讀課文。讀完后回答問題。

1.Why are the cousins not flying direct to the Atlantic coast?

2.What is the continent they are crossing?

3.What is “The True North”?

4.Why do many people want to live in Vancouver?

5.What happens at the Calgary Stampede?

6.Where does wheat grow in Canada?

7.Why would ship be able to reach the centre of Canada?

8.Name two natural resources that Canada has.

第七步:精讀課文。(second reading) 在這個步驟中,我給出了5個跟課文內容有關的句子,讓同學們判斷正誤。如果該句是錯的,請給出正確答案。

1.The girls went to Canada to see their relatives in Montreal.

2.Danny Lin was going to drive them to Vancouver.

3.You can cross Canada in less than five days by bicycle.

4.The girls looked out the windows and saw Native Indians and cowboys.

5.Thunder Bay is a port city in the south of Canada, near Toronto. 第八步:復述課文(retelling) 給出課文中的關鍵詞匯,讓同學們用自己的話來復述課文。

Helpful words and expressions

great scenery

second largest

go eastward

mountains/lakes/forests/rivers

5,500/from west to east

here in Vancouver

surrounded by

ski/sail

第九步:口頭作文(oral practice) 設定一個情境,給出一些關鍵詞匯,讓同學們模仿課文來編一段對話或一篇短文。

Suppose two of your cyber pals in Canada come to visit Shenzhen and you are meeting them at the airport. While you are driving them home, you are telling them something about China and Shenzhen, just as what Danny Lin said in the text.

Work in groups. You are required to present either a short passage or a short dialogue.

Helpful words and expressions

great scenery

third largest

go northward

mountains/lakes/forests/rivers

from south to north

here in Shenzhen

along the coast

theme parks

第十步:作業(yè)布置。要求學生將第九步中的口頭作文寫出來,變成書面作文。

Write down the short passage or the short dialogue that you’ve just worked out.

高中英語教案設計【篇14】

一、教學設計意圖

在《高中英語新課程標準》中講到“高中英語課程要有利于學生優(yōu)化英語學習方式,使他們通過觀察、體驗、探究等積極主動的學習方法,充分發(fā)揮自己的學習潛能,形成有效的學習策略,提高自主學習的能力;要有利于學生學會運用多種媒體和信息源,拓寬學習渠道并形成具有個性的學習方法和風格。”把信息技術作為英語教學的認知工具和知識載體,圍繞英語學科知識進行整合實驗,不僅可以擴大英語閱讀的“面”和“量”,而且也培養(yǎng)了學生諸如“信息的獲取、信息的重組和加工以及信息的交流”等多種信息素養(yǎng)。網絡學習是一種學習過程交互化的學習模式。學生帶著問題借助網絡查詢信息,進行信息交流,由此“任務驅動、自主探究、協(xié)作交流”等學習策略在這里得到了更充分的體現。使教師把信息技術和網絡作為自己真正的工具,把信息技術融入學科教學中來。

二、教學目標設計:

知識與技能:①掌握快速閱讀的方法,熟悉“發(fā)表看法,提出建議”的口語技能。②充分利用網絡資源,強化學生自主學習的意識,培養(yǎng)學生組織語言、運用語言的能力。

過程與方法:①培養(yǎng)學生篩選局部和整體信息的能力和獨立閱讀能力,通過自主學習和協(xié)作學習,獲取信息和處理信息的能力。②培養(yǎng)學生質疑意識,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綜合問題的能力和創(chuàng)造性思維能力。

情感價值觀:通過本節(jié)課的學習,培養(yǎng)學生的人文和信息素養(yǎng)。

三、教材內容及重點、難點分析:

教材內容:本課教學內容是新課標《高中英語必修3 Unit 5》,Canada---The True North 與以往接觸過的介紹國家的文章相比,本課的內容沒有整體介紹加拿大的地理概況和風土人情,而是透過一個旅人的眼睛來看加拿大。相比較而言,這樣的課文難度更大。

教學重點:①對課文內容的整體把握。②學生組織語言、運用語言的能力。

【重點突破】任務驅動,層層深入。利用“任務驅動”方法,使學生利用資源自主探究、解決一系列層層深入的問題。在教學中,教師作為問題的精心設計者和疑難問題的點撥者,培養(yǎng)學生組織語言的能力。

教學難點:①對課文內容中細節(jié)的理解。②對網上各種信息源的比較篩選,及學生易受無關因素的干擾而導致的學習效率問題。【難點突破】 設置情境,循序漸進,層層遞進。設置富有情趣的情境,激發(fā)他們的閱讀欲望,積極主動地進行自主探究。循序漸進的設計問題 , 激發(fā)學生的創(chuàng)造思維,層層深入地引導學生進行自主和協(xié)作學習。

四、教學策略及教法設計:

【教學策略①本節(jié)課的教學以建構主義學習理論為指導,以學生為中心,以問題為出發(fā)點,使課堂教學過程成為學生自主地進行信息加工、知識意義構建、創(chuàng)新能力發(fā)展的過程。教師在教學過程中則適時介入,引導、啟發(fā)、組織、幫助、促進。②設計創(chuàng)造性思維問題。所謂創(chuàng)造性思維問題即是指有利于學生創(chuàng)造性思維發(fā)展的問題。創(chuàng)造性思維問題的設計應遵循這樣幾個原則:題型具有開放性、解題富有挑戰(zhàn)性。 】:

【教法】:①演示法:把制作的課件、動畫等顯示給學生看,便于學生對微觀知識的把握,并從舊知中獲得啟迪,從而解決問題。②評價閱讀法:將學生通過對材料的收集、整理和內化而形成的學習成果,在全班學生中展示,使學生獲得成功的喜悅,從而激發(fā)學生的后續(xù)學習熱情。③任務驅動教學法:將所要學習的新知識隱含在一個或幾個問題之中,學生通過對所提的任務進行分析、討論,并在老師的指導、幫助下找出解決問題的方法,最后通過任務的完成而實現對所學知識的意義建構。

五、教學過程設計:

第一步:熱身活動:猜單詞。在這個步驟中,我給出兩組前一節(jié)課學過的詞,分別讓兩組同學上來猜。所采用的方式類似于《幸運52》:單詞是出現在屏幕上的,其中一個同學背對著屏幕,他是猜者;另一個同學則是解釋者,他要用英語或輔以動作將單詞的意思表現出來。兩組同學之間展開競爭,看誰猜得又快又多。這個活動不僅可以復習上節(jié)課的內容,更重要的是活躍了課堂氣氛,令同學們很快融入課堂氛圍。

第二步:讀前活動(一):自由展示。在上這一課之前,我給學生布置的預習任務是介紹你最想去的地方。Which country or place would you like to visit most? Why?學生們自由組成小組,上網查找相關資料,然后對所搜集的信息進行整理,最后形成自己的powerpoint展示文件。在課堂上,由本小組的發(fā)言代表上來進行展示和介紹。這一環(huán)節(jié)是這節(jié)課的重頭戲。

第三步:讀前活動(二):自由交談。給學生提出這樣一個問題:如果你有機會去加拿大,你最想看什么?If you have a chance to visit Canada, what would you expect to see there? 先要求他們在小組內討論,然后再在全班同學面前發(fā)言。

第四步:讀前活動(三):小組討論。經過了前面的大量的有關加拿大的信息的沖擊,你愿意用哪三個詞語來描述加拿大?What three words would you use to describe Canada? Why? 請小組代表發(fā)言。

第五步:加拿大概況綜述。這一步驟是對上幾個步驟的總結,同時也是教師整合并優(yōu)化了有關加拿大的各種信息所進行的展示。目的是進一步加深同學們對加拿大的了解,對他們所獲取的知識進行 梳理,也為下一個步驟展開鋪墊。

第六步:略讀課文。(first reading)在這個步驟中,我給出了8個問題,讓同學們帶著這8個問題來閱讀課文。讀完后回答問題。

1.Why are the cousins not flying direct to the Atlantic coast?

2.What is the continent they are crossing?

3.What is “The True North”?

4.Why do many people want to live in Vancouver?

5.What happens at the Calgary Stampede?

6.Where does wheat grow in Canada?

7.Why would ship be able to reach the centre of Canada?

8.Name two natural resources that Canada has.

第七步:精讀課文。(second reading) 在這個步驟中,我給出了5個跟課文內容有關的句子,讓同學們判斷正誤。如果該句是錯的,請給出正確答案。

1.The girls went to Canada to see their relatives in Montreal.

2.Danny Lin was going to drive them to Vancouver.

3.You can cross Canada in less than five days by bicycle.

4.The girls looked out the windows and saw Native Indians and cowboys.

5.Thunder Bay is a port city in the south of Canada, near Toronto. 第八步:復述課文(retelling) 給出課文中的關鍵詞匯,讓同學們用自己的話來復述課文。

Helpful words and expressions

great scenery

second largest

go eastward

mountains/lakes/forests/rivers

5,500/from west to east

here in Vancouver

surrounded by

ski/sail

第九步:口頭作文(oral practice) 設定一個情境,給出一些關鍵詞匯,讓同學們模仿課文來編一段對話或一篇短文。

Suppose two of your cyber pals in Canada come to visit Shenzhen and you are meeting them at the airport. While you are driving them home, you are telling them something about China and Shenzhen, just as what Danny Lin said in the text.

Work in groups. You are required to present either a short passage or a short dialogue.

Helpful words and expressions

great scenery

third largest

go northward

mountains/lakes/forests/rivers

from south to north

here in Shenzhen

along the coast

theme parks

第十步:作業(yè)布置。要求學生將第九步中的口頭作文寫出來,變成書面作文。

Write down the short passage or the short dialogue that you’ve just worked out.

1.優(yōu)秀案例教學設計模板

2.高中英語教學設計反思

3.教師信息化教學設計模板(優(yōu)秀)

4.《貓》優(yōu)秀教學設計

5.花鐘優(yōu)秀教學設計

6.趕海優(yōu)秀教學設計

7.化學優(yōu)秀教學設計

8.《雨說》優(yōu)秀教學設計

9.中彩那天優(yōu)秀教學設計

10.《中彩那天》優(yōu)秀教學設計

高中英語教案設計【篇15】

教學目標

知識與技能目標

1. Get students to learn some useful new words and expressions in this part.

2. Get students to read the letter.

3. Let students learn the prohibition, warning and permission.

過程與方法目標

1. Develop students’ reading skills and enable them to learn how to use different reading strategies to read different reading materials.

2. Enable student s to understand how to give advice.

情感態(tài)度與價值觀目標

1. Stimulate students’ interests of learning English by reading and acting this play.

2. Develop students’ sense of group cooperation and teamwork.

教學重點

1.state the main idea of each paragraph in own words

2.ways to become addicted to cigarettes

3.the harmful effects of smoking

4. suggestions to quit smoking

教學難點

1. sorting out major idea and minor idea

2. master key words in key sentence

教學過程

→Step 1 Warming up

Show some proverbs on health

1.An apple a day keeps the doctor away.

2.Early to bed and early to rise, makes a man healthy, wealthy and wise.

→Step 2 Skimming

1How many parts does the reading text consist of?

2. Who wrote the letter to whom?

3. How many ways can a man become addicted to smoking?

→Step 3 Scanning

1. The first sentence of the letter shows James granddad______ .

A. lives a healthy life B. is addicted to sitting in the garden

C. has nothing to do at home D. is tired when cycling 20 kilometers

2. From the second paragraph, we can know granddad ______________.

A . never smoked B. likes smoking

C. used to smoke heavily D. still smokes now

→Step 4 Detailed reading

Ask students to discuss the following questions in pairs.(讓學生分組討論,形成書面形式)

1.Different ways people can become addicted to cigarettes.

2. Harmful effects for smokers

吸煙的危害

3.ways to quit smoking

→Step 5 Post reading

Write some advice to persuade smokers to quit smoking

→Step6 Discussion

How to live a healthy life?

→Step 7 Homework

1. write down the suggestions given by granddad

2. try to persuade one to give up smoking

164642
領取福利

微信掃碼領取福利

微信掃碼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