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蠶寶寶》中班教案
推薦度:
愛護環境中班教案
推薦度:
全國愛耳日中班教案
推薦度:
《病毒快躲開》中班教案
推薦度:
幼兒園中班教案
推薦度:
相關推薦
【精品】中班教案范文合集7篇
作為一位無私奉獻的人民教師,就難以避免地要準備教案,教案有助于順利而有效地開展教學活動。我們該怎么去寫教案呢?下面是小編為大家收集的中班教案7篇,歡迎大家分享。
中班教案 篇1
活動目標:
1、通過對比,知道不同動物的牙印是不一樣的
2、樂意用語言來表達自己的發現,能用完整的語句表述:“是你咬了我的大餅嗎?”
3、喜歡繪本,體驗繪本閱讀帶來的快樂。
活動準備:音樂《小豬吃的飽飽》、自制《誰咬了我的大餅》繪本圖書
被咬過的大餅、動物牙印及動物圖片若干、好吃的餅干
活動過程:
一、引發興趣-----律動曲《小豬睡覺》
意圖:通過律動,激發幼兒的情趣
二、第一遍故事----邊敘邊議
意圖:閱讀講解,幫助幼兒理解故事,了解不同動物的牙印是不一樣的。
1、結合自制大餅,以“牙印”為線索,理解故事內容。
(1)、教師講述:小豬今天可開心了,因為他做了一個很大的餅,小豬做完大餅太累了,他躺在大餅上面睡著了。不過現在他應該醒了,你們想不想去看看他的大餅???
(2)、咦,大餅怎么了?(被人咬了一口)到底是誰咬了我的大餅呢?.教師走到幼兒座位問個別幼兒:“xx,是你咬了我的大餅嗎?”讓幼兒初步感知句型。
(3)、出示各個小動物,(小鳥,狐貍和鱷魚,大河馬)
碰到小鳥,教師:“你們猜,小豬對小鳥說了什么?”
小豬說:“是你咬了我的大餅嗎?”“小鳥的牙印和大餅上的牙印一樣嗎?”
------小鳥的牙印是怎么樣的?
------小兔的牙印是什么樣子的?
------小豬碰到了狐貍,小豬問-----?猜猜狐貍的牙印會是什么樣的?為什么?
------小豬問鱷魚----?鱷魚說-----?
-------小豬想,河馬的牙印可真大啊----才輕輕的咬了一小口,就差點把我的大餅全吃完啦!
2、再次辨認不同動物的牙印
-------小豬看著自己大餅上那么多不一樣的牙印,回想著這些都是誰咬的呢?
(小小的三角形是小鳥的牙印,大大的門牙是小兔的牙印,大大的三角形是狐貍的牙印,尖尖的是鱷魚的"牙印,最大的是河馬的牙?。?/p>
教師小結:原來不同的動物他們的牙印都是不一樣的。
---------小豬還是不知道是誰咬了他的大餅,我們一起再幫他查一查,好不好?
三、第二遍故事----完整欣賞
意圖:通過圖片和故事再現,感受故事中的情趣,體驗模仿故事中的對話
重點:引導幼兒根據圖片大膽表達,體會故事中的情趣。
四、遷移拓展
意圖:聯系自己的生活,體驗自己的牙印的形狀
-----動物們的牙印都是不一樣的,那么我們自己的牙印是怎么樣的呢?輕輕的咬一口餅干,看看你的牙印是什么樣子的?
(老師也輕輕咬一口,讓孩子們與老師的牙印一起做比較,促進師生的互動交流)
中班教案 篇2
名稱:有趣的數字
目標:
1、感受數字的豐富變化,體驗數字給生活帶來的方便與有趣。
2、復習9以內的數字、數數,并區分6與9。
準備:
1、幾何圖形組合畫三幅(還有小動物)。
2、幼兒每人一份數字卡片
3、每組提供白色紙條、漿糊、記號筆。
過程:
一、看圖編電話號碼。
(1) 我們將要去春游了,我想邀請小動物一起去請大家想想辦法用什么方法通知它們?(幼兒泛講)
師:你們真會動腦筋,想了很多辦法,那么,用什么方法最好呢?
(2) 打電話要查電話號碼,我們來查一查動物家的電話。
教師分別出示圖形卡。(小猴、小熊、小兔)
師:這是小猴家的電話。讓幼兒觀察發現小猴家只有圖形,沒有號碼。
(3) 引導幼兒看圖數數編號碼。(三家全部觀察后,人人翻譯號碼)
(人手一份操作用具??梢杂脭底仲N號碼,也可用筆寫號碼)
請各組派代表在黑板上貼數字
集體念號碼 583469 583496 582734
驗證號碼的正確性,老師撥打電話。
二、感知數字的豐富變化。
(1)思考:這些號碼都有6個數字,為什么電話號碼是不一樣的?(數字排列的順序不同)
(2) 觀察:在三個電話號碼中有哪些是不一樣的?(小猴家的號碼是有9、6,小熊家是6、9;小兔家沒有這兩個數子,有的是2、7)
相同的是什么?
(三個號碼都是六位數,前兩位數都有5、8)
(3)區分6和9
問:老師也常把6和9搞錯,請你們幫助我記住它。( 讓幼兒說出6的圓圈在下面,9的圓圈在上面。)根據幼兒的講述出示數字23456789
三、交流所收集的電話號碼
增強幼兒有關電話方面的知識
(1) 請幼兒大聲地讀自己帶來的電話號碼。了解電話號碼是多位數的。
(2) 你們知道的電話是幾位數的? (請幼兒根據自己的生活經驗講述)(上海地區的家庭電話是8位數的",手機是11位數的;常用的較特殊的電話是3位數的。)
四、給小動物編電話號碼
(1)有許多小動物家還沒有電話,我們用數字來幫它們編個電話號碼吧。
提示:可以用貼數字的方法,也可以用筆寫。
有意識地請幾個孩子上來念所編的號碼。
中班教案 篇3
活動目標
1、培養幼兒快跑、鉆、敏捷的反應能力。
2、提高幼兒三人合作進行游戲的能力。
3、培養幼兒學會為別人取得勝利而高興的良好心理品質。
活動準備
兔頭飾若干,大灰狼頭飾一個,磁帶。
活動過程
一、 開始部分
1、小兔子(幼兒)分散站在場地中間,在兔媽媽(教師)的`帶領下做自編的小兔操節。
2、隊列練習:四隊走——兩隊走——大圓走——左右分隊走——一隊一隊走。
二、 基本部份
1、介紹游戲名稱。
2、游戲玩法:選出兩名幼兒分別當沒有窩的小兔和大灰狼,其余的人按三人分成幾組,兩人圍成圈,一人當窩中的兔,每組相距3—6步,游戲開始,教師與幼兒齊念“小朋友來游戲,我們來幫兔找窩,一、二、三?!焙耙粫r,兔即刻逃跑,喊三時大灰狼開始追捕。這只兔為了自救,可以向任何一個窩里跑。這時窩里原有的兔要馬上向外逃跑,大灰狼繼續追,如果被大灰狼捕到的兔,兩人就另換角色。
3、幼兒進行游戲。
4、教師小結游戲情況,并表揚找到窩的兔子取得勝利,全體幼兒祝賀他們。
5、幼兒再次游戲
三、 結束部份:
復習游戲“螺旋走”。
中班教案 篇4
【活動目標】
1、能協調的跑步,并能堅持一定的時間。
2、提高幼兒的靈敏性,體驗共同游戲的樂趣。
3、鍛煉幼兒手臂的力量,訓練動作的協調和靈活。
4、提高幼兒身體的協調能力,體驗玩游戲的樂趣。
【活動準備】
在場上畫一個大圓圈。
【游戲玩法】
1、請兩個幼兒站在圈外,一個當追逐者,另一個當被追逐者,其余的幼兒兩人一組一前一后站在大圓圈上,左右隔約一步。
2、游戲開始,追逐者和被追逐者沿圈快速追逐,在跑的過程中,被追逐者跑道任何一對幼兒的前面站住,這時后面的一個幼兒就要變成被追逐者,并立刻沿著外圈快速跑,追逐者繼續追,如被追到,則另換一對追逐者,游戲重新開始。
【游戲規則】
追逐者必須沿大圈外跑,被拍到就算追到了。
【教學反思】
孩子們在這個體育游戲中熱情滿滿,也學到了很多,在游戲中,幼兒會不斷克服自身弱點,遵守規則,鍛煉自己承受挫折、失敗的"能力,逐漸形成良好的情緒和意志品質,進一步促進了幼兒身心和諧發展。愉快的時光總是短暫的。不知不覺下課鈴響了,孩子們滿面笑容的回到了教室,笑聲在校園里回蕩。
中班教案 篇5
【活動目標】
調整情緒,保持活潑開朗的性格,體驗大家在一起的快樂。
鍛煉幼兒的團結協作能力。
體驗人多力量大,同伴間應該相互合作的情感。
【活動準備】
沙包若干、輪胎、呼啦圈。
【活動過程】
一、玩沙包
頂沙包:鍛煉幼兒的平衡能力。
把沙包放在頭頂上,讓幼兒保持身體平衡,小心翼翼向前走,不要把沙包掉下來,這可鍛煉幼兒的平衡能力。還可以別出心裁地把沙包放在肩膀上、胳膊上、手臂上,依然會使幼兒的平衡能力得到鍛煉和提高。
踢沙包:鍛煉腿部力量。
把沙包放在腳面上,向前方或者上方用力踢沙包,以鍛煉幼兒的腿部力量??凑l踢得多,在發展腿部力量的同時,還可以鍛煉幼兒數數呢。
夾包跳:練習雙腳跳。
把沙包放在兩腳或兩腿中間夾緊,連續向前跳。可以從同一起跑線開始,和寶寶一起進行夾包跳的比賽。發展跳躍動作的同時,孩子的競爭意識也會得到培養。
運沙包:練習爬的動作。
選擇干凈的"地面,讓幼兒趴在地上,把沙包放在幼兒背上,讓幼兒馱著沙包爬行走。為增加游戲的趣味性,可以借用小烏龜、小螞蟻的頭飾或圖片讓幼兒戴上,來一個“小烏龜賽跑”或“小螞蟻運糧”的游戲,定能提高幼兒參與游戲的積極性。
二、玩輪胎
1、連環跳。把若干輪胎放倒,排放整齊,在輪胎芯里連環跳,鍛煉了幼兒的彈跳能力。
2、彈彈跳。把輪胎當成蹦床,練習彈跳能力、平衡能力。孩子們既鍛煉了身體,又毫無心理負擔的強化了數數能力。
3、運輪胎。幼兒站在輪胎里雙手抓輪胎內側,提起輪胎做簡單負重練習。
4、搭橋過河。原來是手持物件當石頭,置于“河”中,搭成橋梁過河的游戲。現在換成輪胎就成了一個全新的游戲了。
三、玩呼啦圈
1。拋圈
幼兒在操場上,用力向上拋圈,然后接圈住。也可讓小朋友互相比比,誰的圈拋得高或誰拋接得多。
2。轉圈
幼兒將呼啦圈套在手腕上、腰上或脖子上轉。熟練后可邊跑邊轉,也可邊轉圈邊轉身。
3。跳圈
把呼啦圈擺成一排或圓形,幼兒可按順序從第一個圈跳到最后一個。
【活動延伸】
幼兒討論玩具的其他玩法,鼓勵幼兒多想,和其它幼兒分享。
教學反思:
此次活動圓滿結束!活動前我為幼兒創設了寬松自由的活動氛圍,讓幼兒在寬松自由的氛圍中輕松獲得鍛煉與提高。活動過程中,幼兒表現的積極主動,都能用較完整的語言回答老師提出的問題,并能主動與同伴交流。
中班教案 篇6
主題由來:
幼兒對神秘莫測的海底世界十分感興趣,他們經常會問我一些問題。如:海地都生活著那些小動物?他們都長什么樣子呢?他們都吃些什么?根據幼兒的需要,我結合省編教材《幼兒園探究式活動課程》中班《科學—探索》設計了海底世界這個主題。這一單元主要是讓幼兒通過親身感受以及探索觀察去了解神秘的大海。而本節課的學習讓幼兒了解這幾種小動物的特點和生活習性。
活動目標:
1、通過觀察初步認識一些海底動物。(魚、海星、水母、螃蟹、海龜)能夠引導幼兒說出并掌握它們的外部特征。
2、通過學習本課使幼兒簡單了結部分海洋生物的生活習性。進而發展幼兒的思維能力和口語表達能力。
3、培養幼兒對海底的興趣,以及熱愛大自然的"情感。使每位幼兒具有環保意識。
活動重點:了結部分海洋生物的生活習性。
活動準備:掛圖、藍色染料、自制魔法棒、動物卡片、動物頭飾若干。
活動過程:
一、組織教學:(師幼互動)兩顆小綠豆。
二、教學活動
(1)導語激趣,揭示課題
小朋友們,今天呀!老師要帶你們去一個神秘的地方,這個地方呀!離我們很遠很遠。那么,我們怎樣去呢?瞧,這就是我們的長江號火車,現在就請小朋友們坐好了。火車要出發了。嗚嗚……,小朋友們請閉上眼睛,聽著老師的描述:那里有軟軟的沙灘,藍藍的水、涼涼的風……那么誰能根據老師的描述,猜出這是哪里呢?(幼兒舉手回答問題)大海邊,教師適時給與表揚。
好!今天老師就帶你們走進大海的海底世界去看一看。(板書課題,幼兒大聲朗讀)
(2)巧設提問,導出重點
1、小朋友們,你們知道嗎?海底世界都有哪些動物呢?(幼兒自由回答:大鯊魚、烏龜、鯨魚、刀魚、海星……)
2、出示掛圖:
(1)觀察圖片:現在請小朋友們仔細觀察這幅圖,在這塊海域里游來了哪幾只小動物呢?幼兒答:(什么也看不見)那你們想不想呢?(想)那么請小朋友們坐好了。睜大眼睛,老師要像魔術師那樣把它們變出來(教師事先用白色蠟筆在紙板上畫出魚、海星、水母、螃蟹、海龜這幾只小動物。用藍色染料涂顏色。)看老師都能變出哪些小動物?
(2)教師用魔法棒神秘的變出魚這只小動物,(涂顏色)貼上動物圖片。(幼兒仔細觀察小魚圖片,并說出它的外部特征。)
教師順勢小結特點:身上有許多鱗片、有魚鰭、沒有眼臉、睜著眼睛睡覺、腮呼吸。食物:小魚、水藻。
(3)小朋友們小點聲!小點聲!別把他們嚇跑了。我們再來看看在這塊海域里還有哪些小動物呢?和老師一起喊:魔法棒變!變!變!變出海星。(涂顏色)貼上動物圖片。(幼兒仔細觀察海星圖片,并說出它的外部特征。)
教師順勢小結特點:身體扁扁的、樣子像星星、無眼睛、用皮膚呼吸。食物:貝類、螃蟹等。
(4)看!又游來了哪只小動物呢?(涂顏色)貼上動物圖片。(幼兒仔細觀察海龜圖片,并說出它的外部特征。)
教師順勢小結特點:殼很硬、生活在河、湖、海水庫中,有時上岸。食物:螺類、小魚蝦。也吃植物的莖葉。
(5)小朋友們,我們再來一起喊:魔法棒變!變!變!變出水母。(涂顏色)貼上動物圖片。(幼兒仔細觀察水母圖片,并說出它的外部特征。)
教師順勢小結特點:外形像傘、有許多觸角、無眼睛;身體主要成分是水。食物:浮游動植物。
(6)最后呀!一只橫著走路的小動物也來了。我們猜猜看它是誰呢?(涂顏色)貼上動物圖片。原來是……(幼兒仔細觀察螃蟹圖片,并說出它的外部特征。)
教師順勢小結特點:殼很硬、八條腿、一對大鉗子、橫著走路。腮呼吸。食物:小魚蝦。
(三)課間律動:十指游戲
(四)復習鞏固:找朋友游戲。(教師通過游戲的方式,是幼兒歡快的掌握本節課的內容。)
(五)活動總結:教師總結性提問,結束課程。
(六)活動延伸:
環境創設:布置海底世界的墻飾。
區域活動:在美工區可以讓幼兒畫海底你最喜歡的小動物。
家園共育:請孩子回家給家長講一個海底世界里你最喜歡的小動物們的故事,和家長一起分享海底世界的神秘。
中班教案 篇7
一、情況分析
娃娃家的“外公”在游戲中搭了根拐杖,在家里逛來逛去,嘴里還嘮哩嘮叨說了很多。原來“我外公就是這樣的”;幼兒園的“老師”模仿著自己的班主任老師正在給小朋友上舞蹈課,模仿得八九不離十。因為她最喜歡的是老師教她學舞蹈。
公共汔車上,“一乘客”坐在位子上抽起了“香煙”,“售票員”看見后出來阻止未果,就叫“司機”停車,自己下車去找來了“警察”,對“乘客”進行了“公共場所不能吸煙”的教育。
游戲中一幼兒不滿足現有的主題,當別的幼兒都“找到工作”后,他卻無所事事,原來他是一個“下崗工人”。
……
說明
隨著中班幼兒生活經驗的豐富,認知領域的拓展,幼兒對周圍生活的人和事懷有極大的熱情和好奇,只要是自己熟悉的、印象深刻的經常有有意無意地在游戲中加以模仿和表現,此時如能得到恰當指導,不僅能鼓勵幼兒大膽表現,按意愿游戲,同時能促進幼兒的認知經驗及游戲水平的提高。
二、活動目標
在游戲中能大膽提出自己的意愿、按意愿游戲。
三、游戲準備
1.豐富經驗,加深印象:豐富幼兒的一日生活,多觀察體驗,多組織談話交流分享經驗,擴大并加深幼兒對生活的理解。如“幼兒園的一天”、“我的家”、“生病的時候”等。
啟發幼兒自己制作游戲中需要的"玩具材料。如公共汽車站的禁煙標記、流動攤位的工作箱等,并提供可替代各種玩具的“百寶箱”。
說明
不是為幼兒的游戲而刻意去豐富經驗,是因為幼兒的游戲離不開幼兒的生活經驗。角色游戲是觀察了解幼兒的窗口,教師為幼兒豐富哪些經驗、創設哪些環境條件,幼兒在角色游戲中的反映是一條重要的線條。
四、觀察指導
1.當觀察到幼兒在游戲中意愿性地表現出許多積極的、美好的事情。如:娃娃家“爸爸”送“孩子”進醫院“做手術”,自己卻焦急地搬來了椅子等在“手術室”門口:如:幼兒園“老師”玩起帶領孩子們去“教師”家作客的游戲情節等等。此時教師可以用很簡短的語言予以肯定“哇!真是個好爸爸!”“這老師多好呀!”
說明
教師作為旁觀者的身份用簡短的語言給予肯定目的不是為了干擾幼兒的游戲,也不是為了其他,而是強化幼兒的行為表現,或使幼兒變無意識反映為有意反映,對加深和積累幼兒的經驗,鼓勵幼兒大膽表現具有促進作用。
2.當觀察到幼兒在游戲中自發地表現出一些不健康的情節,如:娃娃家的人玩起了“搓麻將”;醫院里的“醫生”不肯為“病人”好好看病,逢人就說:“治不好啦,死掉了!”等等,只要不發生危險,教師在游戲過程中可以不予阻止,觀察后作延遲指導。
說明
兒童的世界色彩斑瀾,生活中各種體驗感受都會在游戲中得到反映,其中有積極的同樣會有消極的。通常教師習慣于用禁止和說教的辦法來處理幼兒游戲中表現的消極內容,但這種做法容易束縛幼兒,使幼兒產生更多的顧慮而不愿或不敢大膽表現,甚至會壓抑諸如情況之中幼兒所表現的主動性和創造性,因此不急于阻止,看幼兒游戲的發展情況再作指導,也可以將問題放置在游戲后的談話中師生共同討論。
當觀察到幼兒不滿足現有主題而另有主見時,如幼兒要做游戲攤位的工作人員,為顧客上門服務,送貨到家。對此教師可以和幼兒聊聊他到底想玩些什么,需要些什么,讓幼兒知道如果需要什么可以想什么辦法,同時為幼兒提供必要的場所和材料。
說明
由幼兒自己提出的主題不管操作性是否強,教師都應以鼓勵為主,而且要尊重幼兒的意愿切忌操之過急包辦代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