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产一区久久精品_性xxxxx_国产精品久久久久无码av_免费观看视频www

好多范文網 haoduofanwen.com,好用的范文大全!

中班科學教案

愛庫百科 分享 時間: 加入收藏 我要投稿 點贊

中班科學教案

推薦度:

幼兒園中班科學教案

推薦度:

幼兒園中班科學教案

推薦度:

相關推薦

【熱門】中班科學教案范文集錦八篇

在教學工作者開展教學活動前,時常需要編寫教案,編寫教案助于積累教學經驗,不斷提高教學質量。那么什么樣的教案才是好的呢?以下是小編幫大家整理的中班科學教案8篇,歡迎閱讀,希望大家能夠喜歡。

中班科學教案 篇1

教學意圖:

隨著電話號碼的普及,電話號碼在幼兒生活中隨處可見,給我們的生活帶來了許多方便,因此設計了此次活動《電話》。旨在滿足孩子對電話的興趣和用途。

活動目標:

1、通過活動,使幼兒初步了解電話的外形構造和功能以及電話與人們日常生活對的密切關系。

2、知道如何使用110、120、119等急救電話,明白這些電話的重要性,平時不能隨便亂打。

3、培養幼兒對事物的好奇心,樂于大膽探究和實驗。

4、充分體驗“科學就在身邊”,產生在生活中發現、探索和交流的興趣。

5、激發幼兒對科學活動的興趣。

活動準備:

1、電話2部,手機1部。

2、110、120、119電話號碼卡片各1張;警車、救護車、火警車圖片各1張。

活動過程:

1、猜謎語引起幼兒的興趣。

師:“叮鈴鈴,叮鈴鈴,這兒說話哪兒聽,兩人不見面,說話聽得清”小朋友動腦筋猜一猜,這是什么?(電話)

2、出示電話、手機引導幼兒觀察電話的外形構造,學會正確使用電話。

師:電話是什么樣子的呢?(有數字、聽筒、話筒、電線)手機沒有電線。

小結:電話有不同的顏色,不同的形狀,但都有數字、聽筒、話筒、電線等組成,這樣才能相互通話。

3、電話在生活中的用途。

師:你們家有電話嗎?(有)你打過電話嗎?(有)

師:你給誰打電話?是為什么事打電話?(問候、祝賀、詢問、聯系、請求幫助)

4、遇到危急時你會打什么電話求救。

(1)當你走失了,迷路了,或者遇上壞人,你會打什么電話求救(110出示)

(2)當你發現失火了,要打什么求救電話?(119)

(3)當家里有人病了,暈倒時,要打什么電話求救?(120)

5、玩配對的游戲:應該打什么電話(發給幼兒人手一份卡片)。

師:現在請小朋友看看圖片里發生了什么事,然后應該打什么電話求救,幫他們正確連線。

6、模擬急救現場打電話求救,初步學會說出自己的家庭地址。

(1)首先會正確撥打求救電話110、120、119

(2)會簡單明確地回答現場的問題,會完整的表達事情

7、知道不能隨便亂打急救電話。

8、小結:

我們的生活離不開電話,今天我們學會了打求救電話110、120、119,也知道這三種求救電話是在危急的時候才能打,沒有危急時是不能隨便亂打的,希望小朋友一定要記住。

延伸活動

1、觀看電話機演變發展的錄像片,讓幼兒了解電話機發展的歷史。

2、教師與幼兒、幼兒與幼兒之間可以告知對方自己家中的電話號碼,離園回家后可以互相打電話,繼續激發幼兒對電話的興趣。

3、把小朋友編的電話號碼做成電話簿。

教學反思:

《電話》這一活動,既有新意,又具有時代特色。在教學內容的選擇上,不拘泥過去的限制,而是充分考慮到幼兒已有的生活經驗和社會發展的普遍影響。本活動將“電話機”這一通訊工具作為幼兒的認識對象,以便幼兒在生活中,能適時準確地運用這一通訊工具。課題的選擇貼近幼兒生活,是幼兒所熟悉的,符合教學的原則。幼兒通過玩游戲的形式,自己去觀察發現問題,討論問題,通過比較分析,認識了解各種電話機的外形構造和功能,幼兒學習的主體性和主動性被充分調動起來。特別是讓幼兒自己玩電話,從中學習并掌握電話的正確使用方法、禮貌用語及社會性的生活經驗,使幼兒在不知不覺中學到了更多的知識。整個教學過程,動靜交替、環環緊扣,幼兒的.興趣很濃、興致高漲,學習得很認真,很投入,達到了預期的效果。因此,這一課題的選用,對幼兒知識經驗的積累、生活能力的提高是很有益處的。在活動的設計組織中,注重兒童的年齡特點和教育的內在規律,通過游戲、觀察、回憶已有經驗、比較等手段,為幼兒提供了充分表達自己意見的機會;通過打電話讓幼兒在積極主動中,發現并認識各種電話機的外形特點構造與各種功用,學習電話機的正確使用方法及有關的社會知識,從而獲得了新的知識經驗。

不足之處:

在設計電話號碼時,我忘記了把固定電話和手機號碼分開來,給孩子帶來了很多的不便。在今后的活動中不斷的反思自己提升自己。

中班科學教案 篇2

設計意圖:

汽車是孩子們喜歡的玩具之一,特別是男孩子對汽車更是情有獨鐘。他們可以講述出很多種類型以及作用。因此通過主題活動“交通工具博覽會”,我設計了這節活動內容。雖然準備的材料很多,但是幼兒能在這么一個愉快、輕松的氛圍中學到知識。

活動目標:

1、讓幼兒知道消防車、救護車、警車是執行特殊任務的車輛,并能說出它們的特殊標志和不同作用。

2、引導幼兒根據不同車輛發出的聲音辨別是什么車,發展幼兒的判斷能力3.學會運用110、120、119三個特殊的號碼。

活動重、難點:

重點:認識消防車、救護車、警車的特征及作用。

難點:學會運用特種車的求救號碼。

活動準備:

關于特種車的課件一份,每幼兒一套特種車與求救號碼的圖片,消防車、救護車、警車玩具若干。

活動過程:

一、玩車,導入課題:

師:小朋友們,今天我們教室里有很多的車,大家想不想玩一玩啊?(幼兒:想)師:老師評價小朋友玩車的時候看一看你的車和其他小朋友的有什么不一樣呢?(幼兒自由玩車,教師個別指導幼兒觀察自己的車和別人的有什么不一樣。)

二、播放課件,認識特種車的特征及作用:

師:請小朋友們看一看,這有什么車?(消防車、救護車、警車)警車:

1、這是什么車(警車)。它有什么特殊的本領?(抓壞蛋)

2、警車的外形特征(演示課件)引導幼兒觀察警車。

小結:警車是用于追蹤和抓捕逃犯的車輛。沒有固定車型,車牌有專門的標記。車頭上面裝有報警器。

3、撥打電話110有小偷必須立刻報警,該撥打什么電話呢?(110)(演示課件)引導幼兒觀察撥打110及警車行動。

小結:當你見到犯罪行為時,立即撥打110,公安人員執行任務,拉響警報,飛馳前進,其他車輛都要讓路,以保證公安戰士不失時機的逮捕罪犯。

救護車:

1、這是什么車?(救護車)。它有什么特殊的本領?(救人)

2、救護車的外形特征(演示課件)引導幼兒觀察救護車的車身顏色、標志,車頭和車門的特征及用途。

(1)為什么救護車上的燈會閃,還發出嘀嘟嘀嘟的聲音?(因為救護車里的"病人病得很嚴重,所有發出嘀嘟嘀嘟的聲音讓人家讓開,這樣救護車開得快讓病人早點去醫院看好病)(2)你們知道救護車里面有什么嗎?它們有什么用?(因為救護車基本上救的都是生重病的人,所以車上要放一個床,讓生病的人可以躺下來)小結:救護車是專門護送危急病人到醫院的專用汽車。一般是白色或綠色,車身兩旁和后面車門上都有紅十字標志,車頭或車頂上裝有警鐘或警報器。車門在車廂的后面,便于擔架的進出。

3、急救電話120師:有人需要馬上送醫院該撥打什么電話呢?(120)(演示課件)引導幼兒觀察撥打120及救護車救人。

小結:當有危急病人時,撥打急救電話120,救護車會立即出發,一路上響著警報,其他車輛都讓路,以便讓救護車盡把病人送到醫院。

消防車:

1、這是什么車?(消防車)它有什么特殊本領?(救火)

2、消防車的外形特征(演示課件)引導幼兒觀察消防車的車身顏色、車身配置及其作用。

(1)為什么消防車的身上涂上紅色?(因為紅色是很鮮艷的,人家很遠就能看見消防車身上的顏色,別的車子就知道是消防車開過來了,趕快讓開,讓它開過去救火)。

(2)消防車在滅火的時候,水是從哪里來的?(消防車上面有一根管子,把馬路上的消防栓門打開以后,水就會流動起來,就可以滅火了。)

(3)為什么消防車上有梯子,它有什么用處?(因為樓房太高,人爬上去很危險,用很長的梯子就可以滅火了)(小結:消防車是救火用的汽車。車身是紅色的,車頭上有一個警報器或警鐘,車身是急用儲水箱,兩旁有吸水管和水帶,車上有升降梯子和滅火器等救火用具。

3、火警電話119師:當火災發生時,該撥打什么電話叫消防車呢?(119)(演示課件)引導幼兒觀察撥打電話119及消防車救火小結:當發生火災時,撥打火警電話119,消防隊員立即駕駛消防車,一路發出“嗚――”的警報聲,沿途的行人和其他車輛一律讓路,讓它盡快趕到現場滅火,保護人民的生命和財產。

三、游戲:

1、開什么車師:生活中人們經常遇到一些困難,如果有人遇到了困難,小朋友愿意幫助他們嗎?

(1)這里發生什么事了?(著火了)小朋友快想想辦法,我們該叫輛什么車呢?消防車的電話號碼是多少呢?(119)

(2)他怎么了?(生病了,受傷了)這可怎么辦呢?該叫什么車呢?救護車的電話號碼是多少?(120)

(3)這里發生什么事了?有小偷,壞蛋。怎么辦呢?打什么電話,電話號碼是多少?(110)

2、《出車》

幼兒找一輛自己喜歡的玩具車,在專用號碼的指揮下隨音樂依次開出活動室。

中班科學教案 篇3

【設計意圖】

幼兒平時對警察等英雄人物興趣濃厚,愿意能主動嘗試扮演此類英雄人物、幫助受害人,所以設置了本次活動。

【活動目標】

1、在案件偵破過程中引導幼兒細致觀察、遷移經驗,嘗試運用比較、分析、推理、排除等手段進行案情分析。

2、感受對人物、場景等的細致觀察在偵破過程中的重要作用。

3、提升思維的準確性與擴散性。

【重點難點】

重點:根據相應線索推理、分析案情。

難點:根據局部線索合理的推理案件走向。

【活動準備】

自制課件PPT

【活動過程】

一、事件起因——少了一只雞寶寶。

1、畫面一:雞大嬸帶小雞出去散步

師:今天天氣很好,雞大嬸決定帶她的三個雞寶寶去散步,路上,她們遇到了小鴨、小白兔、小貓、河馬和小狗。她們相互打招呼,小狗和小貓還問雞大嬸知不知道哪里可以抓到魚。雞大嬸告訴小貓、小狗后就帶著雞寶寶走到了花園里,里面好多美麗的花兒,還有一只又美麗又大的蝴蝶在空中跳舞。

2、畫面二:雞大嬸離開。

師:可是小雞寶寶說想喝水,雞大嬸就離開了

3、畫面三:雞寶寶少了一個。

師:雞大嬸回來后發現雞寶寶少了一只,雞大嬸想請小朋友幫她想想,還有一只雞寶寶去哪兒了?。

二、進行偵破。

(一)猜測。

(1) 師:你們說說看,不見的那只雞寶寶到哪里去了呢?

幼兒猜測,自由交流可能發生的情況。引導幼兒說出被抓走了。

(2)師:你們說被抓走的,那到底是被抓走的?我們來看看現場有沒有線索

師:在來的時候,她們遇到了誰呢?(圖片展示)

(3)師:剛剛都是你們的猜測,還不能證明是對的,那你們想不想也來做一回小偵探,找找線索,幫雞大嬸偵破這個案子。

(二)根據線索,圈定嫌疑人。

線索一:半個腳印。

師:看,地上有什么呀?我們來分析一下,這些腳印會是誰的。

師:你們猜會是誰的?誰的"腳印和現場留下的腳印不一樣呢??我們找到了幾個嫌疑人呀?你們真厲害,原來有3個小動物在現場留下了腳印,現在我們把小鴨排除掉了。

線索二:魚骨頭。

1、點擊畫面

師:雞大嬸繞著附近走了一圈,發現草叢里有什么東西。你們看,這是什么?原來啊,嫌疑人還留下了根魚骨頭。你們想想,今天,會是誰吃了魚呢?

2、點擊畫面:列出小貓、小狗

師:那我們看看,還有誰會被排除掉呢?哦,河馬沒有吃魚,所以也被排除掉了,現在就剩下了小狗和小貓,那到底會是誰呢?

線索三:知情者。

1、點擊ppt畫面:知情者。

師:除了發現了腳印和魚骨頭外,我們走訪了一些周圍的人,還找到了一位知情者。

2、這位知情者告訴我(點擊聲音):我正在錄歌,好像聽見了有什么聲音,我的歌里面有,可以給你們聽聽!

師:這位知情者說了些什么呀?

3、師:誰走路會發出剛剛我們聽見的聲音呢?

4、請幼兒說說找到了哪位嫌疑人,并說出理由。

師:哦!是小狗。因為它脖子上有鈴鐺。原來是小狗呀!小狗說:它路過那里時,聽見一只雞寶寶說想去旁邊樹下休息,小狗就帶雞寶寶過去休息了,給大家帶來的誤會,真是對不起!

總結:你們果然是小偵探,找線索很仔細,接下來雞大嬸請你們到她家去吃水果,大家一起出發吧!

【活動反思】

此類活動在日常教學中設計較少,活動一開始,便引起了幼兒的濃厚興趣;幼兒在根據局部線索推理時基本可以說出案件走向,初步達成了本次活動的目標,且在推理過程中享受每一次線索帶來的懸疑感;但我在語言引導上給予幼兒的支持較少,應給予充分時間讓他們仔細的思考、討論,而不是讓自己一直占據主體地位。

中班科學教案 篇4

活動目標:

1、發現牙齒吃東西的秘密,認識切牙、磨牙,體會牙齒的重要性。

2、萌生保護牙齒的意識,會簡單實用的保護方法,并形成習慣。

3、喜歡上身體探究,繼續發現之旅。

活動準備:

物質準備:一張菜刀圖片、一個石磨實物、幼兒人手一份熟花生米和一塊梨子、一張張開的牙齒圖片、一些浸泡過的花生米

經驗準備:幼兒已認識身體的一些器官,并知道其作用。

活動過程:

一、說說,發現身體的能量之源——牙齒。

1、師:小朋友,你們喜歡身體上的哪個器官?為什么?

(幼兒在已有經驗的基礎上各抒己見)

2、師:聽你們說了那么多,想知道老師喜歡身體的哪個部位嗎?(引出正題:牙齒)猜猜,老師為什么會喜歡牙齒呢?

環節自評:從泛泛而談到導入正題,引起幼兒對天天使用卻又被他們忽視的牙齒的重視。借猜老師的想法,打開幼兒思維的大門,激發幼兒參與活動的興趣。

二、吃吃,初步發現牙齒吃東西時的秘密——分工合作,切、磨。

(一)初步認識牙齒。

師:剛才你們講了那么多喜歡牙齒的理由,牙齒長什么樣呢?天天在嘴巴里,看得還真不多,今天讓我們仔細瞧瞧吧。

【通過觀察張開的牙齒圖片,幼兒從顏色(白)、形狀(前面的長長、高高的,后面的方方、矮矮的)等方面初步認識牙齒。】

環節自評:此處的初步認識牙齒環節,過渡自然而又異常重要。因為根據幼兒的年齡特點和已有經驗,他們基本上都是從顏色和形狀上認識牙齒,而這兩個認識維度,恰巧為后面的`環節奠定基礎:形狀,區分切牙與磨牙;顏色,找出齲齒。

(二)發現牙齒吃東西的秘密。

1.師:剛才你們說得最多的就是牙齒能吃東西。那牙齒是怎樣吃東西的呢?幼:咬、嚼……

2.師:什么形狀的牙齒咬,什么形狀的牙齒嚼呢?(幼兒說出猜想)

3、 師:小朋友們剛才猜得對不對呢?我們來吃東西體會一下吧。(幼兒現場體驗——吃花生米、吃梨子,細細體會牙齒是如何吃東西的,后說出自己的發現)

幼:前面長長、高高的牙齒把食物咬開來;后面方方、矮矮的牙齒把食物嚼碎。

環節自評:牙齒天天用,真沒細細品。牙齒怎樣吃東西,還從沒有仔細關注過,先猜想,然后驗證,采用幼兒喜歡又直接的方式——現場吃,對幼兒來說不僅快樂,而且是那樣的迫不及待,一尋究竟。

(三)進一步認識牙齒:切牙、磨牙。

1.(出示菜刀的圖片)師:這是什么?(菜刀)菜刀有什么作用?(切菜)菜刀用來切菜,把大的菜切小。你覺得什么形狀的牙齒的作用跟菜刀的作用差不多?(幼兒回答)哦,長長、高高的牙齒把食物咬開來,就像這把菜刀把食物切下來一樣,這種形狀的牙齒有個好聽的名字叫切牙。

2.(出示石磨實物)師:這是什么,認識嗎?(磨子)它有什么用呢?(老師現場用石磨對花生米進行加工)看,經過磨子的加工,整的花生米怎么樣了?(碎了)它像我們嘴巴里的什么牙齒呢?(寬寬、矮矮的牙齒)把食物切開來的牙齒,叫切牙,那像這個磨子一樣,把食物磨碎的牙齒會叫什么呢?(磨牙)

環節自評:采用圖片、實物,循循善誘,生動形象地認識牙齒——切牙、磨牙,借用巧妙,原本晦澀的知識幼兒訇然開朗,并且一個個興趣盎然,印象深刻。

(四)小結:牙齒的重要性

1.師:現在,關于牙齒你們有什么想說的嗎?(幼兒紛紛發表看法)

2.師小結:不同形狀的牙齒有不同的作用,他們一起努力,為了我們將食物輕松地吃下去,給身體提供營養。看來,牙齒一顆都不能少。

環節自評:牙齒的神奇分工讓幼兒驚嘆不已,對牙齒的喜愛之情油然而生,心頭的想法蠢蠢欲動——要保護好牙齒。這樣的意識,水到渠成。幼兒畢竟是幼兒,教師的總結,加深幼兒印象,并承上啟下。

三、看看,發現齲齒——觀察同伴的牙齒,發現蛀牙。

1.師:小朋友們嘴巴里的牙齒少不少呢?請張開嘴互相看看。(幼兒互相觀看牙齒后說出自己的發現)

幼:他的牙齒有的是黑色的;他的牙齒上有洞洞;他有蛀牙……

2.師:為什么會有蛀牙呢?想想,有了蛀牙以后會有什么樣的感受?

(幼兒會根據自己的經驗進行回答)

3、 觀看錄像——蛀牙的危害。

環節自評:發現同伴牙齒的秘密,幼兒樂此不疲。觀看錄像,在幼兒已有蛀牙經驗的基礎上,進行提升,把他們對蛀牙危害的認識從感性上升到理性,帶來心靈的震撼——蛀牙帶來的后果真可怕!保護牙齒的意識愈加強烈了。

四、刷刷,趕走蛀牙蟲——在游戲中學會刷牙。

1、師:怎樣才能不讓牙齒有蛀牙呢?

幼:不吃糖、漱口、刷牙……

2、師:刷牙是最簡單有效的保護牙齒的方法,那一天刷幾次牙合適呢?小朋友們會刷牙嗎?

幼:早上一次;早一次,晚一次;晚一次……上上、下下、左左、右右……

3、師:刷牙要每個部位都刷到,我們跟著音樂一起來刷刷牙吧!

環節自評:在游戲中鞏固正確的刷牙方法,養成天天刷牙的習慣,寓教于樂。

五、延伸活動:身體上還有好多的秘密,小朋友們發現了別忘了跟老師、其他小朋友一起分享哦!

活動反思:

1、以生為本,經緯適度:活動選材從幼兒身體上的器官——牙齒出發,在途中(幼兒園集體活動中)萌生保護牙齒的意識、會使用簡單實用的保護方法,最終到達影響深遠的——牙齒終身健康的終點。小小的牙齒,多多的“事兒”——乳牙、恒牙、乳牙20顆、恒牙最多32顆、6歲開始換牙……切牙、犬牙、磨牙……對于中班的幼兒來說,什么樣的“事兒”是他們感興趣的?能夠理解的?目標該如何定位……秉持維果茨基的最近發展區原則:教學活動要符合孩子的認識規律,注意孩子當前已有的知識能力基礎、經驗和情感背景,讓孩子跳一跳,夠得著果子。可見,本次活動課題的敲定、環節的設計、內容的涉及,做到了“一英寸寬,一英里深”,幼兒興趣盎然,知識點恰如其分,教育影響悠遠深長。

2、本真教學,寓教于樂:活動秉持問題驅動、教師引動、幼兒主動的教學理念,讓幼兒在說說、吃吃、看看中發現牙齒的秘密、體會牙齒的重要性、萌生保護牙齒的意識,學會基本的保護方法,并養成習慣。童年是一生中最幸福的時光,所以運用借鑒、影像資料、游戲等教學形式,將抽象枯燥的知識蘊涵其中,幼兒“樂”中有“得”。

陳愛麗點評:(點評老師:陳愛麗,如東縣掘港鎮幼兒園教師 如東縣教壇新秀 唐海燕名師創新團隊成員)

1、選材具有濃重的人文性。“牙齒”伴隨著人的一生,并與人的健康息息相關,在孩子長出第一顆恒牙、即將換牙的中班與孩子共同認識、了解牙齒,具有濃重的人文意義。

2、過程深受孩子喜歡。

中班科學教案 篇5

活動目標:

1、 在幼兒對固定搭配有了充分經驗后,引導幼兒去發現探究顏色深淺與量的多少有關。

2、 在活動中,引導幼兒仔細觀察發現現象,并能以實證研究科學現象。

3、 讓幼兒在活動中體驗探究的樂趣。

4、 在創作時體驗色彩和圖案對稱帶來的均衡美感。

重點難點:

重點:通過操作實驗探究顏色深淺與兩色間的多少有關:黃多藍少變出的顏色淺;藍多黃少變出的顏色深。

難點:調配出深綠與淺綠。

活動準備:

1、一棵大樹(前一變色活動中,幼兒用黃色與藍色混色涂出的樹葉,張貼在樹枝上);兩棵供幼兒涂色用的大樹。

2、每組操作材料:玩具針筒、透明杯每人兩份;黃、藍顏料水及標簽若干份;抹布。

活動過程

一、發現現象,質疑猜測。

1、 教師出示張貼的大樹,引導幼兒觀察發現綠葉有深有淺。

2、 教師提出疑問:你們都是用黃色與藍色變出來的,怎么綠葉會有的.深有的淺,你們猜猜可能會是什么原因呢?

3、 幼兒猜測。教師根據幼兒的猜測在表格上做記錄。

二、通過實驗,得出結論。

1、 獲得實驗方法。

(1) 了解實驗材料

(2) 幼兒猜實驗的方法

(3) 教師邊引邊演

(4) 歸納實驗步驟

2、 親身操作實驗。

3、 呈現實驗結果。

4、 比較歸納,得出結論。

三、給大樹媽媽裝扮春裝和夏裝。

鼓勵幼兒用調配出來的深綠去裝扮夏裝,淺綠色去裝扮春裝。

設計意圖

激活幼兒已有的知識經驗。引導幼兒仔細觀察、發現顏色的固定搭配有深淺現象。

教師提出疑問,引發幼兒猜測其中的原因。

以表格來幫助幼兒梳理思路,即呈現實驗的目標。

從材料出發,鼓勵幼兒猜想實驗可以怎么做?一方面可以發散的思維能力,培養幼兒敢想;另一方面可以幫助幼兒樹立科學的精神:敢想、敢嘗試。

運用觀察、比較法,教師幫助幼兒歸納提升知識經驗。

讓幼兒獲得成功的體驗。

小百科:顏色是通過眼、腦和我們的生活經驗所產生的對光的視覺感受,我們肉眼所見到的光線,是由波長范圍很窄的電磁波產生的,不同波長的電磁波表現為不同的顏色,對色彩的辨認是肉眼受到電磁波輻射能刺激后所引起的視覺神經感覺。

中班科學教案 篇6

一、活動目標:

1、對滾動的物體發生興趣,發現滾動物體的形狀特征。

2、探索滾動軌跡與物體形狀之間的關系。

二、活動準備:

方形的盒子、球、杯子等各種圓形的物體。

三、活動過程:

幼兒自由操作材料,發現滾動物體的形狀特征。

1、出示杯子,操作滾動。

小朋友你們看,這是什么?現在它要和我們做游戲了(操作滾動)怎么樣了?你們想不想來試試?老師給小朋友準備了許多的材料,請你們去玩一玩。看看哪些東西可以滾動。

2、教師與幼兒共同總結試驗結果。

(1)你玩的"是什么?它會不會滾動?

(2)現在請小朋友幫它們分分類,把不會滾的東西放到空筐內。

(3)除了小朋友們剛才玩到的東西會滾動,你還知道哪些會滾動的東西?它們為什么會滾動?(都是圓形的)。它們滾的一樣嗎?

3。請小朋友們再去玩一玩,探索圓形物體滾動軌跡的不同。

它們滾的一樣嗎?有什么不同?

出示表格

幼兒講述自己的想法

一次性紙杯

薯片盒

圓形筆

鈴鐺

4。幼兒再次操作,驗證結果。

5為什么有的物體會向一個方向滾,有的物體會拐彎?

師幼共同交流實驗結果,物體的滾動與它們形狀有關系,罐子可以滾直是因為是一樣粗的,一次性紙杯會拐彎是因為兩頭的粗細不一樣。

6。活動延伸:會滾的輪子。

出示兩個旅行包,問:”這是什么?它們有什么不一樣?”(是兩個包,一個有輪子,一個沒有輪子),使用起來哪一個更方便,省時間又省力氣呢?(有輪子的包省時省力),老師在這兩個包里裝上相同數量的書,請小朋友排成兩隊來運書,一隊是運沒輪子的包,一隊運有輪子的包,看看哪隊運的最快!

中班科學教案 篇7

【活動目標】

1、感知水沒有特定形狀的特性。

2、觀察瓶中水位高低不同,依照一個標準排序。

【活動準備】

認知準備:知道一些常見動物的生活習性。

材料準備:水、各種透明容器,幼兒各自帶一個透明容器。

【活動重點】在實驗中感知水的特性。

【活動難點】激發幼兒利用感官發現水的別的特性。

【活動過程】

一、玩水的經驗。

1、介紹自己玩水的生活經驗。

2、說說你覺得水是什么樣子的?

二、玩水。

1、將水倒入各種形狀容器中,說說水的的形狀。

2、討論:為什么水的`形狀會改變?它到底是什么形狀?

3、再現試驗證實“水沒有形狀”。

4、幼兒自己操作實驗,運用自己帶的容器裝水互相觀察水的形狀。

小結:水是沒有形狀的,當容器變化了,水的形狀也就變化了。

三、幫水比多少。

1、有什么方法才能知道哪個容器里的水多或水少?

討論:可以用什么方法比較?

2、老師實驗?同種大小容器?不同種容器裝水。

小結:原來比較多少時,要將水裝入同種大小的容器中,然后再看水面的高低,就可以比出水的多少了。

3、水除了沒有形狀外,它還有什么特點?

小結:水沒有顏色、透明、沒有味道。

中班科學教案 篇8

【活動目標】

1、了解鏡子的基本特征和用途。

2、知道兩面鏡子隨著旋轉角度的不同會反射出不同個數的像。

3、培養細心觀察的習慣和探索的興趣。

【活動準備】

卡通動物紙片若干,30面鏡子,水筆

【活動過程】

1、發現我自己:小朋友們,上課開始前先讓你們猜個謎語:“我看著你,你盯著我,沒我就沒你,沒你卻有我。”教師出示鏡子,讓幼兒觀察其特征。

提問:大家來觀察下,鏡子時怎么樣的。

(鏡子都是用玻璃做的,是平滑的、涼冰冰的、可以反光的,背面涂了層特殊的材料,叫金屬漆,這樣就可以清楚地照出物體了。并幼兒學說金屬漆)

提問:為什么能看到自己的樣子。

(引出“反射”這個詞,因為光把我們的樣子反射在了鏡子上,鏡子又把上面的圖像反射到了我們的眼睛里)。請幼兒上來按照圖片進行講述。

2、背后的秘密。

提問:小朋友都能看到自己的臉,那能不能想辦法看到自己的后腦勺呢?提供每個幼兒一面鏡子自己操作。

提問:一面鏡子是不是看不到自己的"后腦勺啊,那下面我請兩個小朋友合作,看看用兩面鏡子能不能看到。之后教師分別請幼兒上來面向幼兒,在其后腦貼上任一圖片讓他用兩面鏡子看到背后的圖片。

3、數一數。

教師先將兩面鏡子同方向擺好,請幼兒上來數鏡子里面的筆有幾支。然后旋轉一面鏡子,使其呈現2個像、3個像、4個像······無數個,并請幼兒上來觀察。

提問:你們還記得剛剛老師是怎么做的嗎,你們發現了什么。簡單介紹原因(鏡子與鏡子之間的重復反射)。分組探究。

活動延伸:

今天我們觀察的是平面鏡子,生活中還有很多種鏡子,像放大鏡、望遠鏡等,小朋友下次可以在區角活動里去探索他們的“秘密”。

152008
領取福利

微信掃碼領取福利

微信掃碼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