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蠶寶寶》中班教案
推薦度:
愛護環境中班教案
推薦度:
《病毒快躲開》中班教案
推薦度:
幼兒園中班教案
推薦度:
全國愛耳日中班教案
推薦度:
相關推薦
【熱門】中班教案模板錦集八篇
作為一名教學工作者,常常需要準備教案,教案是備課向課堂教學轉化的關節點。教案應該怎么寫呢?以下是小編為大家收集的中班教案9篇,歡迎大家借鑒與參考,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中班教案 篇1
設計意圖:
讓幼兒懂得“愛父母長輩、老師和同伴,愛集體、愛家鄉、愛祖國。”而處于中班年齡的幼兒正是眼里只有自我,認為家里的人關心自己、愛護自己是理所應當的,而自己卻不懂得體貼大人的辛苦,適時的對孩子進行愛的教育,尤為重要。因此利用社會活動我設計了這節課《愛》。
活動目標:
1、體驗對媽媽的愛,感受對媽媽的感激之情。
2、培養幼兒愛家人,愛老師,愛同伴的情感。
3、運用生動活潑的語言、動作以及其他方法表達對周圍人的愛。
活動準備:
1、電視廣告片段;
2、PPT課件;
3、音樂《如果愛我就親親我》。
活動過程:
一、兒歌導入:
兒歌:走一走,走一走,媽媽寶寶手拉手,跳一跳,跳一跳,媽媽看我有多高,跑一跑,跑一跑,媽媽追著寶寶跑,坐一坐,坐一坐,我們幸福又快樂。
教師:“剛才我們說的這個兒歌,讓我們知道媽媽跟寶寶又跑又跳的玩的特別開心,那媽媽和你除了做游戲,媽媽還做過什么事情,讓你覺得特別幸福、開心?”
教師:“老師這有一段讓人覺得幸福開心的電視,你們想看嗎?”
二、 欣賞廣告,感受媽媽的愛,引出一句話,來表達對媽媽的愛。
A(廣告1:海苔)
提問:剛才我們看到的是什么的廣告?廣告里的一家人手里拿的都是什么?你吃過嗎?誰買的?教師:“媽媽為什么要這樣做呢?”幼兒:“因為媽媽愛我們。”
B(廣告2:公益廣告媽媽洗腳)
1、提問:這個廣告告訴我們什么事情?告訴我們該怎么做?
(給媽媽洗腳;要對媽媽好;媽媽給奶奶洗腳,我給媽媽洗腳)
2、學一學廣告里的寶寶是怎么說的?怎么做的?(幼兒學著端水,然后說“媽媽洗腳”,再幫媽媽洗洗,揉揉腳,最后說“我也給你講小鴨子的故事”)
3、看媽媽為什么笑了?(看到寶寶這么愛媽媽,媽媽的"心理會高興。)
4、教師:"視頻里的小朋友愛他的媽媽,所以給她媽媽洗腳,那我們也愛我們的媽媽,那你可以為我們的媽媽做些什么事讓媽媽高興呢?".......比如媽媽下班回家,我們可以做些什么呢?......(鼓勵幼兒大膽講述)
三、拓展思維:愛的多種表達方式。
1.PPT1:除了愛媽媽,你還可以愛我們身邊的哪些人呢?(還可以愛爸爸、愛爺爺奶奶、愛老師、愛小朋友)
2.PPT2:想想你會用什么方法表達自己對的親人、朋友的愛呢?(當我們表達愛的時候,可以大聲說出來,還可以用擁抱、親吻、贈送禮物、送鮮花、寫信寫賀卡、唱首歌……)誰會來做一做?(引導幼兒用語言、動作、行為表示。)
3.PPT3:社會上還有許多需要關愛的人群,如一些殘疾人、盲人、被遺棄的孩子,你會怎樣去愛他們呢?
四、 在音樂聲中結束活動。
教師:其實愛的人有很多,愛的方法也有很多,現在想請你們一起對身邊的老師、小朋友大聲的說出你們的愛:老師、小朋友們我愛你”。回家后可以對爸爸媽媽、爺爺奶奶大聲的說出你們的愛:“爸爸媽媽,我愛你;爺爺奶奶我愛你。”
中班教案 篇2
教學名稱:多彩的臉譜
教學目標:
1。能發現兩種顏色和在一起后會變成另一種顏色,初步了解不同顏色混合與色彩變化的關系
2.對變色活動有初步的興趣。
教學準備:棉簽 水彩顏料
教學過程:
一、 師生一起京劇表演《唱臉譜》
1. 剛才我們表演的京劇名稱叫什么。
2. 臉譜有那些色彩?
二、引導幼兒欣賞京劇臉譜色彩
1. 教師逐一出示有鮮明個性的`京劇臉譜,通過提問引起幼兒討論。
臉譜有哪些顏色? 你知道這些鮮明的色彩表示什么意思嗎?
2. 小結。簡單介紹臉譜色彩與人物個性之間的關系。
黑色表示個性剛直。如:包公
紅色表示個性忠誠。如:關公
白色表示詭計多端。如:曹操。
3. 出示顏料,引起幼兒對色彩及作畫的興趣。
4. 告訴幼兒,今天老師要和小朋友一起用這三種顏料變魔術,畫多彩的臉譜。
三、。學習變色
1。如果把黃色顏料涂在藍色顏料上,會有什么變化呢?
2。教師在藍色上面涂黃色,驗證幼兒的討論結果,再次提示,藍色加黃色變成綠色,讓幼兒知道兩種顏色在一起會發生變化,黃色跑到藍色里,藍色跑到黃色里,然后就變成了第三種顏色——綠色。
四、幼兒作畫,教師個別輔導和幫助。
1。鼓勵幼兒大膽嘗試用兩種不同顏色畫臉譜。
2。鼓勵膽子小,能力弱的幼兒大膽涂色,提醒幼兒要細心,配色用水不要太多。
3。做完后可在做一個,并把兩個一前一后連在一起玩“變臉”的游戲。
四。讓幼兒說說你的臉譜用了那兩種顏色。
五。結束。 戴臉譜到戶外玩游戲“猜猜我是誰
中班教案 篇3
(一)活動目標:
1、知道樹木是人類、動物的好朋友,了解綠化的好處。
2、教育幼兒愛護、保護樹木。
3、培養幼兒的良好環保習慣。
(二)活動準備:
多媒體課件、愛心卡片
(三)活動過程:
1、開始部分,引出課題
小朋友,今天老師收到了猴博士寄來的信和照片。信上說,最近小動物們遇到許多困難,倒底是什么困難,后來又是怎樣解決的呢?。你們想不想知道?我們一起來看照片。
2、基本部分:
(1)師:首先遇到難題的是小熊,它就住在工廠的旁邊,它在為什么事煩惱呢?
師小結:原來樹木有凈化空氣的作用。
(2)師:呀,小鹿和小豬為什么哭的這么傷心呢?
師小結:小樹、小草給小動物提供了豐富的食物,你們看,它們吃的多香啊!
(3)師:看,小狗跑來跑去在躲什么呢?
師小結:樹木能給我們帶來蔭涼。
(4)師:風沙來了,吹的小豬和小熊眼睛也睜不開,一步也走不動了,它的危害很大,怎么樣才能治住風沙呢?
師小結:你們看,有了郁郁蔥蔥的大樹,風沙再也不能來搗亂了。
3、小結。
4、知道植樹節是3月12日,我們小朋友將會為春天和植樹節做些什么呢?
5、給我們幼兒園的樹木制作愛心卡片。
反思:生態環境是人類賴以生存和發展的基本條件之一。在人人呼吁環保是我們每個人義不容辭的責任的當今社會,我們的小朋友卻做出了亂摘花草,隨地扔紙屑等行為,這些看似毫不在意的事情,令我對未來的環境產生重重的憂患。所以對幼兒進行認識和保護生態環境的教育是一件刻不容緩的"事情。
我在這個活動中采用了多媒體課件,通過一個個小動物的遭遇,生動、形象地展現了環境的重要性和樹木的作用。各環節緊湊,環環相扣,問題設計巧妙,讓幼兒在一個個有趣地問題中思考、探索。獲得對知識的了解,達到活動的目標。
中班教案 篇4
一、活動目標
1、讓幼兒了解什么是任性,知道任性是不好的心理品質和行為。
2、能學會初步有意識地控制自己的情緒和愿望,使之符合當時的客觀要求。
二、活動準備
1、“我要吃冰淇淋”看圖講述圖片36張。 2、“應該怎樣?”任性教學課件。
3、“誰對誰不對”教學課件、圖片及笑臉娃娃、哭臉娃娃36張。
三、活動過程
(一)通過看課件“濤濤、嬌驕、牛牛”的故事,讓幼兒了解什么是任性知道任性事不好的行為。
1、幼兒看課件,提出問題。
三位小朋友這樣做對嗎?為什么?他們是什么樣的孩子?
什么是任性的孩子?
2、教師小結:這三位小朋友都是任性的"孩子,是大家不喜歡的孩子。
任性就是自己想得到的東西或想做的事情,不管條件允許或不允許非要達到目的不可,任著自己的脾氣去做,并不聽從大人的勸告。這樣做是不對的。是不好的習慣。
(二)在幼兒認識任性的基礎上,通過談話“怎樣做?”以此提高幼兒學會有意識的控制自己的不良情緒。
1、提問:你告訴“三位小朋友”應該怎樣做?
2、教師小結:在幼兒討論怎樣做的過程中,引導幼兒做一個聽從勸告,懂道理的好孩子。
(三)通過看圖講述《我要吃冰淇淋》使幼兒明確任性帶來的不良后果。 1、幼兒每人一張圖片分小組自由講述,并學習概括故事的內容。 冬冬由于任性遇到了怎樣的麻煩事?
2、教師小結: 任性的孩子不但大家不喜歡它,而且還傷害了身體住進了醫院,任性一點兒好處也沒有。
(四)鞏固知識,做游戲《笑娃娃和哭娃娃》。
方法:通過看課件行為判斷《誰對誰不對》鞏固幼兒以上所學內容。 在正確的行為圖片下方,貼一個小笑臉,反之,亦然。 幼兒游戲后,教師播放課件,驗證對錯。
(五)合幼兒自身實際,不斷提高認識。
1、請幼兒講一講自己任性的事情。
在生活中,你是一個任性的孩子嗎?以后應該怎樣做?
2、教師讀幾篇家長來信,目的在于正面引導幼兒,自覺做一個不任性的好孩子。
活動反思:幼兒了解了什么是任性,知道任性是不好的心理品質和行為。
中班教案 篇5
活動目標:
1、喜歡聽故事,體驗同伴間互相關心、愿意與他人分享的美好情感,并樂意進行情感遷移。
2、初步理解故事內容,感知故事發展的線索。
3、能用完整的語言表述故事中動物們互相關心的事情。嘗試學說故事中反復出現的語言“天氣這么冷,雪這么大,我把蘿卜送給xx吃”。
活動重點:
初步理解故事內容,感知故事發展的線索
活動難點:
能用完整的語言表述故事中動物們互相關心的事情。嘗試學說故事中反復出現的語言“天氣這么冷,雪這么大,我把蘿卜送給xx吃”
活動準備:
1、課件、道具蘿卜、圖片
2、獎品(點心、糖果若干)
活動過程
一、直接導入:出示一個大蘿卜,引發幼兒活動興趣。
二、觀看課件欣賞故事,初步感知故事內容,明晰故事的發展線索。
(1)觀看課件,理解重點片段。
(2)老師操作圖片幫助幼兒回憶故事內容,引導幼兒進一步感知故事發展的線索。
提問:
a、故事的名字叫什么?故事了講到了那些小動物?
b、是誰最先找到蘿卜?找到蘿卜后它是怎樣做的?
c、小猴發現了什么?它是怎樣做的`?
d、小鹿發現了什么?它是怎樣做的?
e、小熊發現了什么?它又是怎樣做的?
f、最后蘿卜又回到了誰的手中?
三、再次欣賞故事,學說故事中反復出現的描述動物心理活動的語言,并在重點片段進行角色表演。
(1)小動物們找到食物后,他們是怎樣想的?
教師帶領幼兒一起練習說:“天氣這么冷,雪這么大,我把蘿卜送給xx吃”
(2)師生共同講述故事,引導幼兒進行重點片段的角色表演。
四、引導幼兒進行情感遷移。
a、你喜歡故事中的小動物嗎?為什么?
b、如果你得到一個好吃或好玩的東西,你會不會獨自享用?你想怎樣處理呢?
c、你把自己的東西給了別人或與別人一起分享,你心里的感覺怎樣?
五、活動延伸:幼兒將得到的獎品拿出來與同伴和客人老師一起分享。
中班教案 篇6
游動目標
通過游戲鍛煉幼兒的四肢力。
讓幼兒明白父母也會保護他們。
游戲準備
大小袋鼠頭飾若干個。
《袋鼠之歌》音樂
游戲玩法
1、由一位家長陪自己家的寶寶進行做游戲。
2、每位家長都要上教師手里領取大小袋鼠頭飾戴好。
3、家長和幼兒在起點站好等待游戲開始。
4、游戲有起來和終點,以音樂響起為開始的.口令。
5、教師發出預備口令時,幼兒要雙手摟住家長的脖子,雙腿環住家長的腰。
6、游戲開始時,家長要彎下腰,雙手雙腳著地的快速向終點爬。
7、幼兒要像小袋鼠掛在家長的身上,第一位先到終點的家庭為勝。
8、在游戲中過程家長要注意幼兒的安全,以免幼兒摟不住家長在磕到頭。
中班教案 篇7
活動目標:
1、引導幼兒理解兒歌內容,掌握兒歌的結構特點:什么是什么的家。
2、嘗試學習仿編詩歌,培養幼兒的想像力、創造力和嘗試精神。
活動重點:學習朗誦詩歌并能仿編詩歌。
活動難點:培養幼兒能大膽表達創編的詩歌。
活動準備:
1、畫有藍天、樹林、草地、河水、花兒、幼兒園大幅背景圖。
2、制作好的白云、小鳥、小羊、小魚、蝴蝶、小朋友貼絨學具。
3、小圖片每人一張。
活動過程:
一、激發興趣,引出課題。
1、今天老師給你們請來了許多小客人,你們看它們是誰呀?出示:白云、小魚、小鳥、花兒、蝴蝶、小羊圖
2、師:小朋友們都有自己的家,我們的小客人也有自己的家,那你們知道小客人們的家在哪里嗎?(幼兒自由議論)
3、師:那到底是不是這樣呢?請小朋友豎起小耳朵來聽聽這首好聽的詩。
二、出示圖片,教師有感情的朗誦詩歌。
1、幫助幼兒理解詩歌內容。小朋友你聽見兒歌里說了什么,要用詩歌里面的話來回答。(幼兒回答一句,其他幼兒跟學一句)
2、你們知道小羊為什么喜歡住在綠綠的草地上?小魚喜歡清清的河里?……
3、集體完整朗誦詩歌一遍。
4、分角色朗誦詩歌。
5、請個別幼兒朗誦。
三、結合詩歌原有模式進行仿編。
1、師:藍藍的天空除了可以是白云的家,還可以是誰的家呀? 幼:燕子(提醒幼兒用詩歌中的話來告訴大家,說完整,什么是什么的家。)
2、依次類推仿編詩歌
3、師幼有感情地朗誦新編的詩歌。
4、請能力強的幼兒朗誦自編的詩歌.
四、游戲:送它們回家。
請小朋友拿起自己椅子下的圖片,想一想它的家在哪里?用圖片仿編一句詩歌,再把它送到家里。
課后反思:
《家》這首詩歌語言樸實、淺顯易懂,巧妙地運用了疊音,讀起來瑯瑯上口,充滿了歡快流暢的情緒,易于為幼兒喜愛和接受,而且還符合中班語言教學目標中提出的“讓幼兒理解簡短的文學作品內容,初步感受其語言美,培養幼兒的想象力、口語表達能力”的要求,因此這次優質課我選擇了這個語言活動。
“興趣是最好的老師”,活動一開始我以歡迎小客人來做客,并讓幼兒幫助小客人找家來引出詩歌,這個環節小朋友表現得非常棒,許多平時不舉手的孩子也紛紛發言,他們都能積極主動地參與探討小鳥、小羊、小魚等與樹林、草地、小河等之間的歸屬關系。在讓孩子們學習詩歌時,我有些操之過急,將孩子們的能力高估了,在孩子們還沒有完全掌握詩歌的情況下,就急切的轉換到下一個環節,以至于有些孩子們仿編時出現不會編的情況,這也是我沒有考慮周全,不能只看到那些能力強的孩子,而要顧全大局。
活動中,孩子們在表達時不會自覺地用完整的語言回答問題,特別是在疊詞方面,有些孩子說完自己的"想法之后還需要老師的引導和提醒才會運用疊詞。在仿編詩歌這一環節,很多孩子想得也非常好,如綠綠的草地是是小馬的家,高高的天空是太陽的家等,但孩子在活動中表達得并沒有這么完整,甚至只會說“小蜜蜂的家在花朵里,花朵是紅色的”等諸如此類的語言,自己還不會總結詩句,孩子還不習慣句式的轉變,還需老師的提醒。游戲《送圖片回家》時,孩子們的情緒已經十分激動了,在還沒聽清楚我交代的要求就開始行動,大多數孩子能理解各種事物之間的關系,能貼到相應的家里去,但就是沒有把話說完整就去貼,以至于出現混亂的現象。本活動我把創編環節放在重點,時間占了很多,聽了其他老師的反饋,我也覺得對中班幼兒來講創編可以適當放低要求,不要作為一個最主要的環節來做可能更合適。
中班教案 篇8
活動目標:
1、教育幼兒走在馬路上要注意安全,初步培養幼兒的自我保護意識。
2、培養幼兒清晰的口語表達能力及辨別能力。
3、幼兒能認識簡單的"交通標記并了解安全通過馬路應遵守的交通規則。
活動準備:掛圖四幅,紅綠燈標牌各一個。錄像片一個
活動過程:
(一)導入:幼兒觀看錄像片,交通安全引起孩子們的關注。
提問:發生了什么事?怎么發生的?
(二)展開:
1、出示掛圖認識簡單的交通標志:人行橫道線、信號燈、停車線等。
2、通過游戲《猜猜看》,來鞏固對交通標志的認識。
3、提問:如何過馬路?安全過馬路有什么好處?培養幼兒的自我保護意識。
(三)結束:進行體育游戲《紅綠燈》,通過游戲,進一步教育幼兒過馬路要注意安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