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班科學活動設計神舟飛船教案
推薦度:
中班科學活動動物過冬教案反思
推薦度:
相關推薦
【精華】中班科學活動教案錦集五篇
作為一無名無私奉獻的教育工作者,編寫教案是必不可少的,借助教案可以有效提升自己的教學能力。那么什么樣的教案才是好的呢?以下是小編為大家收集的中班科學活動教案5篇,歡迎大家借鑒與參考,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中班科學活動教案 篇1
活動目標:
1、嘗試用不同的方法判斷物體軟或硬的屬性,并進行分類。
2、能用合適的語言表達自己的發現和感受。
活動準備:
1、貼有小山羊、小綿羊圖片的箱子各一個,箱子內各放有三種軟的.和硬的物品。
2、軟和硬的物品若干。
3、幼兒用書第4冊封二。
活動過程:
一、箱子里的小秘密。
1、觸摸箱子里的物品,判斷軟硬。
小羊們接到一個任務,讓他們把村里的物品分分類,怎么分呢?秘密在箱子里。(教師出示摸箱,設置懸念。)
你們摸到了什么,它們摸上去分別是怎么樣的?(教師先請3名幼兒摸摸小山羊箱子里的物品,箱子里分別是石頭、木頭、鐵盒子。)
小山羊的箱子里都是硬寶貝,小綿羊箱子里的物品正好相
反,它們會是什么?(幼兒猜測,請幼兒摸摸箱子里的物品,
驗證是否是軟寶貝。)
二、軟硬寶貝找家。
1、根據物品的軟硬特征進行分類。
一請你幫小山羊找到硬寶貝,幫小綿羊找到軟寶貝,分別放在
桌子上。(幼兒通過各種途徑感知物體的軟硬,并進行分類。)
2、幼兒相互檢驗。
村長請小朋友幫忙檢查,硬寶貝和軟寶貝找對家了嗎?
三、軟硬我知道。
1、交流用不同方法判斷軟硬。
我們用什么方法知道這件東西是硬寶貝還是軟寶貝呢?(幼兒交流判斷物體軟硬的方法,如硬寶貝捏不動、壓不扁、戳不進,軟寶貝能捏扁、壓變形、一戳就有個洞。)
四、尋找軟寶貝、硬寶貝。
1、幼兒尋找活動室內外的軟寶貝、硬寶貝。
請你找一找,活動室里還有哪些東西是軟寶貝,哪些是硬寶貝?(幼兒與同伴一起尋找、分類、交流,結束活動。)
中班科學活動教案 篇2
活動目標:
1、嘗試用多種工具將黃豆從大米中分離出來。
2、知道有洞眼的漏勺能很快地將黃豆從大米中分離出來,是快捷、方便的工具。
3、能運用記錄表記錄自己的猜測和實驗結果,對探索活動感興趣。
4、培養幼兒觀察能力及動手操作能力。
5、充分體驗“科學就在身邊”,產生在生活中發現、探索和交流的興趣。
活動準備:
黑板、紀錄表,幼兒標記貼,五個澡盆,內放大米和黃豆,漏勺、勺子、筷子、夾子、小桶人手一份,透明杯子5個
活動過程:
1、以廚師阿姨遇到的問題導入活動,引起幼兒探索的興趣
師:廚師阿姨今天遇到了一個麻煩,她把黃豆和大米不小心混在了一起,誰來想一想辦法,用什么方法可以幫阿姨將黃豆從大米里面分出來?(鼓勵幼兒大膽設想和表達)
2、幼兒根據工具進行猜測并進行記錄
師:今天,老師還給小朋友準備了一些工具,看一看,都有些什么呀?(出示工具)請你猜一猜,這些工具中哪一種能最快、最方便地把黃豆從大米里面分出來呢?(鼓勵幼兒大膽猜測、講述)
師:(出示記錄表)你覺得那一種工具最快、最方便,就把自己的小標記貼到這種工具的下面。(幼兒記錄自己的猜測)
3、幼兒操作并記錄實驗結果
師:究竟哪種工具又快、又方便呢?老師要請小朋友自己動手來試一試。注意每一種工具都要用一用,都用過了再找出最快、最方便的那一種,最后把你的小標記貼在記錄表的小手這一行的工具下面。
(幼兒操作教師指導,注意提醒幼兒每種工具都要嘗試,最后再記錄結果。重點觀察、指導幼兒使用漏勺,探索用法)
4、結合記錄表集體討論,發現漏勺能更多更快的將黃豆和大米分開
師:剛才,我們用了各種工具來分黃豆。試過以后,你覺得那一種工具最快、最方便?為什么漏勺能很快、地把黃豆分出來,而且看不見一粒米呢?誰來說一說,你是怎么使用漏勺的"?(請個別幼兒上來演示、講解漏勺的使用方法)
師小結:原來,漏勺上有許多的洞眼,當我們用漏勺去盛米和黃豆時,米就會從洞眼中漏下去,勺子里只留下了黃豆。當漏勺中盛了米和黃豆時,我門只要用手輕輕地左右晃動,就能讓漏勺中的米更多、更快地漏下來了。所以,漏勺是我們今天分黃豆最有用的工具。
5、比賽:分黃豆
師:下面,我們就來進行一場有趣的分黃豆比賽,男孩子一組,女孩子一組,用漏勺將剩下的黃豆和大米分開,看哪一組分得又快、又多!
活動反思:
幼兒園科學活動的核心是“激發幼兒探究興趣,體驗探究過程,發展初步的探究能力”,教師要善于發現孩子的好奇心和求知欲,為幼兒探究活動提供豐富的教育環境和充分條件,滿足幼兒通過“直接感知、親身體驗、動手操作”獲取知識的需要。
中班科學活動教案 篇3
設計意圖:
天真可愛的孩子們,最喜歡用五顏六色的畫筆來表達自己的情感了。在畫水彩畫的時侯,孩子們經常會遇到這樣的問題:找不到喜歡或需要的顏色。于是,根據幼兒好奇、好探索的特點,我設計了這堂關于顏色混合的活動。
活動目標:
1、通過玩顏色混合游戲,激起幼兒對顏色的探究興趣,發展幼兒的觀察和操作能力。
2、鼓勵幼兒記錄活動中發現的問題。
3、培養幼兒樂于關心和幫助別人的情感。
4、愿意大膽嘗試,并與同伴分享自己的心得。
5、激發幼兒樂于探索科學實驗的樂趣。
活動準備:
1、裝著清水的瓶子若干個(上面有可變化表情的娃娃臉帖紙)
2、可供幼兒記錄的水彩筆、記錄板等。
活動過程:
一、設置情境,激發幼兒初次操作混合游戲的興趣。
1、通過“水娃娃”想變成“海媽媽”那樣顏色的愿望,激起幼兒第一次操作興趣。
2、操作過程中,鼓勵幼兒大膽發言,說同自己的做法。并從其中找出“深淺”兩種藍色進行對比。啟發幼兒總結出深淺變化是由于顏料投放的多少而決定的。
3、師生共同操作改變娃娃臉使幼兒體驗到“幫助”的快樂。
二、教師設疑:“小朋友,除了藍色,我們還能不能讓水娃娃再變成別的顏色呢?”激起幼兒繼續操作的興趣。教師提供幼兒所需的"材料。操作時,注意指導個別能力差的幼兒。
三、從操作中感受顏色混合的樂趣,并學會把活動中解決問題的方法記錄下來。
1、提出問題:“如果水娃娃們穿著這件衣服時間長了,想換一種顏色,那該怎么辦呀?”啟發幼兒大膽想像并肯定幼兒的討論辦法。
2、教師先以藍色和黃色混合為例,帶起幼兒探究及操作的興趣。
3、鼓勵幼兒將自己發現的“顏色的密秘”記錄下來。(可以教師先演示記錄方法再幫助幼兒共同記錄)
4、參觀記錄板上記錄結果,表揚幼兒并獎給每人一顆智慧星。
四、游戲結束后,師生共同商量把漂亮的水娃娃送給其他班的小朋友。
活動反思:
在整個活動中,幼兒都懷著好奇的心態,主動地發現問題、思考問題并解決問題。幼兒的動手操作能力得到了一定的提高,這種興趣還可以自發的延伸到其它活動中,如:在美工區,孩子們用不同顏色的橡皮泥調出自己喜歡的顏色。
中班科學活動教案 篇4
活動目標:
1.在與蠶寶寶的零距離接觸中,感受其可愛之美。
2.在師幼互動的輕松氛圍中,建構起關于蠶的外形、習性的粗淺知識。
3.愿意接受新事物,對新事物有探究的欲望。
活動準備:
聯系好活動地點,水果一藍,小背簍人手一只,安全教育
活動過程:
一、到鄉下奶奶家作客(激發積極性)鄉下的奶奶請我們去作客,去看看她養的蠶寶寶。
二、瞧,蠶寶寶(自由觀察,相互交流,初步了解蠶的外形特征、生活習性等)1.你好,蠶寶寶。(熱情招呼,初步建立感情)2.自由觀察、交談。
(1)教師在參與觀察中獲取指導信息,向幼兒提供觀察建議,使幼兒的觀察更細致。
(2)傾聽幼兒之間的交談,適時引導幼兒對蠶的外形特征及生活習性進行重點觀察和思考。
3.師幼互動
(1)問:你認識蠶寶寶了嗎?(關于蠶的外形特征等)重點:蠶的體形及特點,蠶的呼吸方式(了解氣孔),蠶的食物及排泄物等。
幼兒隨意發言,教師捕捉與重點內容有關的信息,進行更深入的引導(如:▲找找蠶的鼻子?▲沒有鼻子怎么呼吸呢?▲告訴你一個蠶的小秘密吧:蠶沒有鼻子,但它可以用身上的小黑點——氣孔來呼吸。▲找找氣孔。)。
(2) 問:為什么叫它們蠶寶寶呢?(關于如何理解稱呼蠶為蠶寶寶)問:它的名字是蠶,可是我們都叫它蠶寶寶,你認為是為什么呢?
鼓勵幼兒大膽表述自己的觀點,肯定每個不同的答案(如:可愛、長得小、軟軟的等)。
(3)問:還有什么問題要問?(關于蠶的生活習性等)有可能提的問題:蠶匾,蠶網及其作用,蠶的.生長等。
教師鼓勵幼兒提問,引導幼兒用較合理的語言來組織問題。
三、蠶寶寶的午餐(采摘桑葉,嘗試喂蠶)1. 采桑葉(1) 師:蠶寶寶肚子餓了,要吃飯了,它們的飯是什么呢?
(2) 組織幼兒至附近的桑樹地。
(3) 幼兒嘗試采摘桑葉。教師提醒幼兒從葉柄處采摘。
2.喂蠶寶寶。
(1)請奶奶介紹鋪桑葉的基本方法。
(2)幼兒自由給蠶寶寶喂桑葉。
(4) 觀察蠶寶寶吃桑葉。
四、奶奶的禮物(激發再次探索的欲望)1.問:再過幾天,蠶寶寶會有什么變化?
(1)幼兒自由發言。
(2)教師小結:蠶寶寶會越長越大還是會有其他變化呢?奶奶會送幾條蠶寶寶給我們飼養,到時候你就知道了。
2.將奶奶的禮物——蠶寶寶帶回幼兒園。
3.將蠶飼養在自然角,進行觀察記錄直至剝繭成棉。
中班科學活動教案 篇5
設計意圖:
隨著在區域內投放有關魚的書籍后,孩子們對魚的興趣越來越濃,特別是對美麗的熱帶魚很感興趣,看到各色各樣不同顏色花紋的魚,很是好奇,在動手給熱帶魚穿上美麗衣服的同時,有孩子提出為什么熱帶魚要穿這么漂亮衣服呢?針對孩子們的好奇心,在可以挖掘其教育價值的`同時,我們開展這次活動。在滿足幼兒好奇心,讓幼兒獲得有關簡單知識的同時,了解保護自己的重要性,激發幼兒關心自己的愿望。
活動目標:
1、通過看看說說,初步了解熱帶魚花紋美麗的簡單原因。
2、初步知道保護自己的重要性,激發幼兒關心自己的愿望。
3、發展動手觀察力、操作能力,掌握簡單的實驗記錄方法。
4、學習用語言、符號等多種形式記錄自己的發現。
5、激發幼兒樂于探索科學實驗的樂趣。
活動準備:
材料準備:
1、幼兒熱帶魚涂色作品若干。
2、網上下載熱帶魚圖片。
3、介紹有關知識的錄音。
活動過程:
1. 觀看欣賞:
(1)展示幼兒涂色作品,讓幼兒講講有關熱帶魚的故事。
(2)觀看電視:了解各種各樣的熱帶魚。
2. 問題討論:熱帶魚為什么要穿那么漂亮的衣服呢?
引導幼兒發表自己的想法和見解。
3. 了解答案:幼兒觀看電視,知道有關的簡單原因。
4. 活動延伸:熱帶魚會穿上漂亮的衣服保護自己,那我們小朋友怎樣保護自己呢?
引導幼兒討論保護自己的方法。
活動反思:
在這兩次活動中可以看出孩子的積極投入、享受探究的過程,并樂于分享自己的探究結果。整個活動實現了“玩中學、”“做中學”以幼兒自由發現、自主探索為活動核心,基本做到孩子在前,教師在后;嘗試在前,指導在后;操作在前,結論在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