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大班語言活動教案:《我做哥哥了》
推薦度:
大班語言活動《突然》教案
推薦度:
大班重陽節語言活動教案
推薦度:
相關推薦
大班語言活動教案集合7篇
作為一名老師,常常要根據教學需要編寫教案,編寫教案有利于我們弄通教材內容,進而選擇科學、恰當的教學方法。那么應當如何寫教案呢?下面是小編整理的大班語言活動教案7篇,歡迎大家分享。
大班語言活動教案 篇1
【教材分析】
《狐理和烏鴉》是一個傳統的寓言故事,講述了狐貍故意奉承烏鴉,從烏鴉嘴里騙取肉的過程。故事告訴我們要正確認識自己,不要聽了別人的奉承就得意忘形,知道愛聽好話容易上當的道理。“美麗的烏鴉,你的眼睛多么靈活!你的毛多么漂亮!你的身材多么好看!你的嗓音一定很甜美。你能給我唱支好聽的歌嗎?”3個感嘆句和1個疑問句的運用,充分展現了狐貍騙烏鴉的手段。狐理“眼珠子一轉”、“笑瞇瞇”等動作表現了狐貍的典型角色特點。烏鴉的“慢慢吃”美滋滋”與后來的“懊梅”形成了對比。本活動抓住以上的線索和細節,一步步引導幼兒感受角色的心理變化,理解故事的內涵。鼓勵幼兒合理續編故事,發展幼兒的創造力。
【活動目標】
1.理解語言故事的內涵,明白假意恭維的話容易讓人上當受騙的道理。
2.能用語言、動作、表情、語氣創造性地表現出對狐理與烏鴉兩個角色的理解,根據自己對寓言故事的理解續編新的故事情節。
3.對成語故事所表達的“愛聽好話容易上當”的內涌感興趣,初步感受中國古典文化的精妙。
【活動準備】
1烏鴉和狐理的頭飾,教師自制課件,“幼兒學習材料”一(我健康我快樂)。
2.請家長幫助幼兒了解烏鴉和狐理的外形特征和生活習性。
【活動建議】
1.引導幼兒觀察烏鴉和狐理的頭飾,了解兩個角色的特點。
(1)分別出示烏鴉、狐理的頭飾。
提問:這是誰?烏鴉長什么樣?這是一只什么樣的烏鴉?(引導幼兒描述烏鴉的外表。)這是誰?這是一只什么樣的狐理?(引導幼兒用多個詞匯描述狐理。)
(2)再次提問:烏鴉和狐理遇到一起會發生什么故事呢?引發幼兒猜想并簡單表述。
2.播放課件,分段講述故事,引導幼兒理解烏鴉上當的原因。
(1)結合課件講述故事第1自然段。
提問:烏鴉找到了一塊肉,為什么要慢慢地吃?狐理看到烏鴉嘴里的肉是怎么想的?怎樣才能得到它呢?引導幼兒模仿出狐理疫猾的樣子。
提問:狐理會對烏鴉說什么?做什么?引導幼兒發散思考。
(2)講述故事第2-3自然段。
提問:狐理是怎樣對烏鴉說的?烏鴉聽了狐貍的贊美感覺怎樣?豐富詞匯美滋滋。
提問:烏鴉的羽毛真的那么漂亮、身材真的那么好看、嗓音真的那么甜美嗎?這說明狐理在怎么樣?啟發幼兒說出狐貍欺騙烏鴉、說一些恭維的`話。豐富詞匯:恭維。
提間:狐理搶走了原本屬于烏鴉的那塊肉,烏鴉的心情是怎樣的?狐貍的心情又是怎樣的?引導幼兒說出“懊惱”、“后悔”、“得意”等詞匯。
(3)完整講述故事。
教師生動地講述故事并提問:你認為故事中的烏鴉是一只怎樣的烏鴉?你明白了一個什么道理?
小結:遇到事要動腦筋,喜歡聽假意的、恭維的話很容易上當受騙。
(4)提出問題,引導幼兒續編故事
提問:想一想,如果狐貍碰到的是一只聰明的烏鴉,看穿了它的詭計,又會發生怎樣的故事呢?啟發幼兒互相討論、思考,續編故事。
請幼兒戴頭飾進行表演,充分表達自己的想法。
3.請幼兒自主閱讀并為故事起名字,激發幼兒對寓言故事的興趣。
請幼兒閱讀《我健康我快樂》第28-29頁,為故事起名字,鼓勵幼兒閱讀更多的寓言故事。
附
烏鴉上當
一天,烏鴉找到了一塊內,飛到樹上,準備慢慢地吃。一只貍從樹下經過頭看見烏嘴里著內,眼球子一轉,心想:我一定要想辦法把肉弄到手。
狐貍笑瞇瞇地說:“?。∶利惖臑貘f,你的眼睛多么靈活!你的羽毛多么漂亮!你的身材多么好看!你的嗓音一定很甜美。你能給我唱支好聽的歌嗎?”
烏鴉聽了狐貍恭維的話,心里美滋滋的。它想,唱歌還不容易。它連忙張開嘴”地叫了一聲。哪知嘴一張,肉就掉了下去。貍一ロ把肉接住了,說:“謝謝你!烏鴉,你的歌聲真好聽!
大班語言活動教案 篇2
一、活動目標:
1.能獨立創編清楚的講述情節豐富、具有想象力的新美猴王故事。
2.能專心傾聽同伴講述,并發表自己的見解。
二、活動準備:
1.家長指導幼兒創編美猴王故事 ,并鼓勵幼兒講故事用繪畫的形式進行表征,為參加故事會做好準備。
2.根據講故事強弱事先把幼兒分成3--4組。
3.課件:做有禮貌的小觀眾
4.利用環境創設和生活活動組織幼兒講自編的美猴王故事。
三、活動過程:
導入:
看課件,引導幼兒討論如何做一個有禮貌的小觀眾。(幼兒自由發言)
教師小結:
(1)孩子們我們要認真傾聽同伴講故事。
(2)為小朋友喝彩。
2、引導幼兒明確故事會的方式及要求
(1)教師當故事會主持人,介紹活動方式:先小組內講故事,推選一名故事大王參加全班故事會。
(2)組織幼兒討論:推選的故事大王須具備什么條件?如:聲音響亮、表情豐富、故事完整有趣等。
3、引導幼兒推選故事大王
(1)幼兒在小組內輪流講故事.
教師引導每組幼兒推選一名小組長負責組織、決定講故事的順序及推選人員。(本環節教師可根據自己班孩子的情況進行,或者可以3名教師各負責一組.)
(2)各組介紹自己推薦的人選及理由。
4.舉行全班故事會,教師時刻提醒幼兒注意傾聽,做一個文明的`小聽眾。
5.公布比賽結果,對講的好的幼兒進行獎勵。
6.教師小結:
師:孩子們,你們今天講的故事很精彩,老師都聽得入迷了,我們為自己鼓鼓掌吧!
活動延伸:
1.在一日活動的過渡階段(進餐前后,午睡前)等時間,組織幼兒繼續進行講故事活動。
2.在美工區中讓孩子們把自己的故事畫成連環畫。
3.表演區中,老師可以準備道具讓孩子們自己表演一下自編的故事。
大班語言活動教案 篇3
活動目標:
1、引導幼兒運用連貫、完整的語言講述圖片的情節,并運用合理的想象來表現角色的心理變化,根據故事情節了解楊梅的功效并品嘗,知道它好吃又有營養。
2、根據故事內容進行發散性思維,推測事件發生的因果關系。
活動準備:每組一盤楊梅,望梅止渴的圖片
活動過程:
一、導入
1、說說楊梅的外形特征。
2、看了楊梅后有什么感覺。
幼:很想吃的感覺,感覺酸酸的`口水都快有流出來了。
二、引入故事望梅止渴。
1、有一個成語;望梅止渴猜猜這個成語是什么意思?
2、最近電視上熱播的《三國演義》有沒有看過?里面有哪些人物?
看過,里面有曹操、諸葛亮、孫權(從孩子的回答中看出他們對三國演義有認識。)
3、分段欣賞故事
觀察(一)問:他們在干什么?天氣怎么樣?這么熱的天氣將士們會有什么樣的感覺?(很累、很渴)講述故事上半段。
觀察(二)它們找到水源了嗎?將士們為什么剛才沒有力氣走走路了而現在卻有力走了呢?帶著疑問欣賞故事的下半段。
4、小結望梅止渴的意思
望梅止渴的意思:原意是梅子酸,人想吃梅子就會流口水,因而止渴?,F在比喻愿望無法實現,用空想來安慰自己。
三、品楊梅、說楊梅
1、品嘗楊梅說說楊梅的味道。除了可以直接吃還有什么吃法?
2、吃楊梅對我們身體有什么好處?
小結:楊梅除了味道好以外,對我們的身體還很有好處,楊梅可以消暑止渴,可以治療頭疼,楊梅泡酒可以治療肚子疼。
總結:
師:今天我們品嘗了楊梅,還聽了望梅止渴的故事,把這個故事和爸爸媽媽一起分享。
大班語言活動教案 篇4
活動目標:
1.傾聽并理解散文詩內容,感受散文詩的語言美和意境美。
2.嘗試按作品提供的線索,想象和仿編散文詩。
3.感受云彩變化的奇妙,激起對大自然的熱愛之情。
4.愿意欣賞散文,感知散文語言的優美,風趣。
5.萌發對文學作品的興趣。
活動準備:
與詩文相關的課件、圖片。
活動過程:
一、猜謎引入:今天老師帶來了一個謎語,我們大家一起來猜猜,好嗎?
1.老師念謎面,引導幼兒猜謎。
謎面:一朵棉花糖,想吃夠不到,為什么夠不到,因為它在天上。是什么?(云彩)
2.那跟老師一起來看云彩吧。
(1)看看這朵像什么?這朵像什么?還有這個呢?
(2)這天上的云彩可有趣了,想一想是誰讓他們變的一會像這個,一會像那個的?(風)
二、幼兒欣賞配樂散文詩,初步了解詩歌內容。
1.今天老師就給小朋友帶來一首優美的散文詩,就是關于云彩和風的,讓我們一起來聽一聽,散文詩中的云彩會變成什么?
(1)為什么說天上的云彩真有趣?(云彩能變成很多東西)
(2)誰來說一說云彩變成了什么?
(3)云彩很有趣是風吹著它變的,風兒可真能干!讓我們來夸夸它們。(風兒、風兒你真能干!)
2.吹呀吹,云彩變成小青蛙、小青蛙會做什么呢?小花貓、小蜻蜓和小花狗會干什么呢?讓我們再看一看散文詩。
3.幼兒觀看視頻散文詩《云彩和風兒》。
三、分段欣賞散文詩,感受散文中優美的意境。
1.吹呀吹,云彩變成小青蛙、小青蛙做什么了呢?
2.吹呀吹,云彩變成小花貓,小花貓是什么樣子的?學一學小花貓的樣子。
3.吹呀吹,云彩變成小蜻蜓,小蜻蜓是什么樣子的?它在干什么呀?
4.吹呀吹,云彩變成了小花狗,小花狗在做什么呀?
請小朋友看著動畫跟老師一起完整的.朗誦一遍詩文好嗎?
四、組織幼兒展開想象,仿照散文的句式嘗試仿編。
1.老師:平時,你們看到天上的云還像什么?
2.引導幼兒用“吹呀吹,云彩變成”的句式說出來。
老師:現在請小朋友象散文詩里的句子一樣,用“吹呀吹,云彩變成了……”,把你看到的和想到的說出來。
3.小白云變得多有趣呀,你們想不想變成一朵小白云呀?(想)
4.老師請小朋友先做小白云在空中自由自在的飄的動作,在飄的時候,你們要想好了要變成什么。等我說“吹呀吹,云彩變成了……”你就馬上變。
5.來咱們先試一遍,風兒吹呀吹,云彩變成……,你變成了什么?在干什么?(小鴨、小兔)
6.還想玩這個游戲嗎?咱們到外面去玩好嗎?(結束)
大班語言活動教案 篇5
活動目標:
1.感知理解詩歌內容,感受形容詞的優美。
2.通過圖譜能有序的記憶詩歌內容。
3.嘗試仿編詩歌,體驗仿編活動的快樂。
活動重點:
理解散文的內容,感受各種顏色的美。
活動難點:
運用散文中的句式進行仿編,并用詩話的語言表達。
活動準備:
1.活動前為每位幼兒佩戴綠、紅、黃、白標志。
2.課件《美麗的色彩》、班得瑞《清晨》音樂 、圖譜、手偶等。
活動過程:
一、情境導入,激情引趣。
1.以故事情境導入,激發幼兒的興趣教師出示手指偶,展開情景:森林里的小動物在唧唧喳喳說個不停:哪種色彩最美麗?小青蛙說:"我喜歡綠色,因為我的斗篷是綠色的",紅袋鼠說:"我喜歡紅色,因為我的禮服是紅色的`",小鴨子說:"我喜歡黃色,因為我的泳衣是黃色的",小白兔說:"我喜歡白色,因為我的皮大衣是白色的"。
2.師:你還見過什么顏色的?什么東西是這個顏色的?
二、理解詩歌,體驗色彩的美麗。
1.欣賞散文詩"美麗的色彩"(第一遍)播放課件"美麗的色彩",使幼兒對詩內容有初步的理解,引導幼兒說說詩歌中說到了哪些色彩,說說有什么感受。
在看、聽的基礎上引導幼兒自由表達自己的想法。
2.用圖譜的形式分段理解詩歌內容。(依次綠、紅、黃、白)
(1)播放課件第一段引導幼兒用詩中的語言描繪綠色,教師出示:我喜歡 綠色(顏色的標志) 小草(圖) 嫩綠嫩綠 師:說說生活中還有哪些是嫩綠嫩綠的?
(2)播放課件第二段引導幼兒用詩中的語言描繪一下夏天,教師出示:我喜歡 紅色(顏色的標志) 太陽(圖) 火紅火紅 提問:還見過哪些是火紅火紅的?
(3)播放課件第三段引導幼兒用詩中的語言描繪黃色,教師出示:我喜歡 黃色(顏色的標志) 玉米(圖) 金黃金黃 提問:除了金黃金黃的玉米,你還喜歡金黃金黃的什么?
(4)播放課件第四段請幼兒用詩歌中的語言描繪一下白色,教師出示:我喜歡 白色(顏色的標志) 雪花(圖) 雪白雪白 提問:你還發現什么是雪白雪白的?
(5)播放課件最后一段引導幼兒說一說:除了這四種顏色外,還有哪些顏色裝扮我們的世界?請幼兒將這些色彩用一個好聽的詞來形容一下。
(6)引導幼兒發現圖譜,加深對詩歌的理解和記憶。
(7)隨音樂、按所帶標志,有感情地朗誦。
三、開拓思維。
嘗試仿編引導幼兒按詩中的結構進行仿編,教師進行個別指導,鼓勵幼兒大膽進行表述。將幼兒創編的詩歌進行記錄,集體朗誦,體驗仿編快樂。
活動延伸:
教師為每個幼兒提供一個紙條,請幼兒用繪畫的形式表現創編的內容,并把這些美麗的色彩帶到家里,朗誦給爸爸媽媽。
附散文詩:《美麗的色彩》
我喜歡綠色,因為小草是嫩綠嫩綠的,綠綠的小草給春天帶來生機。
我喜歡紅色,因為太陽是火紅火紅的,紅紅的太陽給夏天帶來溫暖。
我喜歡黃色,因為玉米是金黃金黃的,黃黃的玉米給秋天帶來希望。
我喜歡白色,因為雪花是雪白雪白的,白白的雪花給冬天披上銀裝。
啊!美麗的色彩,把我們生活的世界裝扮得絢麗多彩!
大班語言活動教案 篇6
一、導入語:
1、小朋友,今天老師請來了大班的哥哥姐姐為你們表演節目,下面讓我們拍手歡迎他們為我們表演!
2、請兒欣賞大班表演《老鼠娶媳婦》。
3、剛才表演得好嗎?他們表演的是什么?
4、小朋友,你們答對了!老師把哥哥姐姐的表演畫在了紙上。讓我們一起來看吧!
二、教學童謠:
1、 打開電視機
(1)“瞧,畫上有幾只老鼠?它們在干什么?”(抬花轎,吹喇叭)
a。誰來學學吹喇叭的動作?我們跟他一起來做一做;
b?;ㄞI怎么抬?誰來做一下?
c?!拔覀円黄饘W一學!” 抬花轎,吹喇叭
(2)“小老鼠為什么這么開心?它們要干什么?”
引導勸兒:瞧,老鼠胸前有一朵大紅花,還有大花轎。
“老鼠娶媳婦,熱不熱鬧?”
(3)集體念:吹喇叭,抬花轎,老鼠娶媳婦好熱鬧。
2、出示圖二
(1)老鼠會娶誰呢?花轎藏著誰呢?你們猜一猜?
(2)“咦,這些小老鼠怎么了?”(害怕)神情、樣子
為什么這么害怕?它們遇到了什么事?你們知道嗎?
(3) 我們一起“挑開簾子瞧一瞧。”
“哎呀呀,不得了,新娘是個……”(大臉貓)師用驚呀、慌張的`語氣引導。
(4) 集體念:挑開簾子瞧一瞧,哎呀呀,不得了,新娘是個大臉
(5)“老鼠見到貓應該是很害怕的,那應用什么語氣念?” (慌張、驚呀、害怕)
3、出示圖三
(1)接著會發生什么事情?(引導勸兒想象)
瞧,老鼠怎樣跑?(引導勸兒:如果你是老鼠,后面有一只貓在追你,你會怎能樣跑?(拼命))
(2)這只老鼠怎么樣了?
a。師念(并配以動作):“碰斷了腿,跌斷了腰?!?/p>
b??刹豢蓱z呢?
(3)老師根據幾幅畫和小朋友剛才講的,編了一首好聽的童謠,你們想不想聽?
a。師完整朗誦,提問:童謠名稱?
b。想不想和老師一起念?讓我們一起來朗誦。
c。小朋友朗誦得真好,我們一邊做動作一邊再朗誦一遍。
三、情境表演
老師為小朋友們準備了許多道具,五人一組,表演《老鼠娶媳婦》。
效果分析:
活動的整個過程,幼兒始終興趣盎然,主動暢談,思維非?;钴S。首先,我創設了一種輕松、自由的氛圍,請大班的幼兒表演《老鼠娶媳婦》,導入課題,過渡自然,調動了幼兒參與活動的興趣、積極性。
其次,實物及投影儀以恰當演示和引導,充分激發幼兒潛在能力。在欣賞時,幼兒能正確運用感嘆觀,理解童謠內容,在此基礎上,幼兒能借助動作、表情等創造性表現,幼兒語言與思維歸納綜合得到了很好的鍛煉,基情感、行為都能朝積極的價值取向去發展。
大班語言活動教案 篇7
目標:
1、理解小貓野田做了哥哥后情緒的變化過程。
2、能體會到長大是快樂、要更懂事的道理。重點:理解故事內容。
難點:
理解小貓野田做了哥哥后情緒的變化過程。
準備:
幼兒用書《我做哥哥了》、教學掛圖、小貓頭飾若干。
過程:
1、談話導入:有一只小貓,名字叫野田。它的媽媽又生了五只小貓,它做哥哥了:“你們猜猜它的.心情會怎么樣?”
2、閱讀與理解:
(1) 幼兒自主閱讀圖書,初步理解故事內容。
(2) 教師提問,幼兒討論交流:“野田做了哥哥后心里是怎么想的?”“野田為什么不開心?”
(3) 再次閱讀故事,教師運用多種方法,幫助幼兒進一步理解故事內容:“野田想了哪些方法來甩掉弟弟妹妹?”第一次方法:集中看掛圖。第二次方法:邊聽老師講這段故事,邊看圖書。第三次方法:請幼兒講述這一段故事。第四次方法:幼兒邊聽錄音邊看圖書。
(4) 情景體驗:教師即興表演最后一段情節,引導幼兒討論:“現在野田又是怎么想的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