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幼兒園中班語言活動教案
推薦度:
幼兒園中班語言活動教案反思
推薦度:
中班語言《請誰來幫忙》活動教案
推薦度:
中班語言活動元宵節教案
推薦度:
相關推薦
【精華】中班語言活動教案錦集6篇
作為一名辛苦耕耘的教育工作者,總歸要編寫教案,編寫教案有利于我們科學、合理地支配課堂時間。教案應該怎么寫才好呢?下面是小編整理的中班語言活動教案6篇,歡迎大家借鑒與參考,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中班語言活動教案 篇1
【活動目標】
1、理解詩歌中烏龜不愿意說話,給它造成的窘境。
2、在玩指偶的過程中,再現詩歌情景,并學習邊玩指偶邊朗誦詩歌。
【活動重難點】理解詩歌中烏龜由于不愿意說話而帶來的麻煩,激發想說,敢說、愿意說的愿望。
【活動準備】
1、掛圖三幅。
2、事先做好烏龜、青蛙、蝸牛的角色指偶。
【活動過程】
一、引題,烏龜不理我。
1、猜謎語。
師:今天我們班來了一位小客人,是誰呢,別著急,猜出謎語你就知道啦。聽好了:“小小碉堡,露出腿腳,誰在里面縮頭縮腳”。(烏龜)
2、請出小客人“烏龜”,引出詩歌《烏龜怪脾氣》。
師:喲,真棒。一猜就中,讓我們用熱烈的掌聲歡迎烏龜的到來吧。
師:我們可以向小烏龜打招呼,怎么說:小烏龜好。(幼兒自由回答)
可能沒聽見,再請一個小朋友來大聲的`跟它打招呼,(幼:小烏龜好。)
奇怪了,我們跟他打招呼,問問題,小烏龜怎么都不理人啊。這脾氣可真怪。(烏龜怪脾氣,見誰都不理)
烏龜不愛說話的怪脾氣會給他帶來了什么樣的麻煩呢?我們一起來看看。
二、烏龜怪脾氣。
1、教師出示圖片幫助幼兒理解兒歌的內容。
師:圖片(1)上太陽怎么樣?烏龜要去干嘛啊?我們用一個好聽的詞來形容太陽叫紅艷艷。師:太陽紅艷艷,烏龜忙爬山。
師:烏龜碰到了誰,蝸牛是怎么說的?(蝸牛說:“山路陡!”)誒,陡是什么意思?陡是山坡坡度很大,不容易爬上去。那烏龜會聽嗎?為什么它不聽,它又是怎么做的?一直往前爬
(蝸牛說:“山路陡!”烏龜不理蝸牛,)
師:(圖2)看、這回他又碰到了誰,猜猜看它又會怎么說?(青蛙說:“山路滑!”)誒,滑是什么意思?對,滑是路滑,容易摔倒的意思,這回烏龜聽了嗎?(沒,青蛙說:“山路滑!”烏龜不理蝸牛)
(圖3)烏龜爬到半山腰,呀,發生什么事情了?(山路好像大滑梯,一滑滑到山谷底,摔得頭昏眼又花)。小朋友的眼睛真亮,看烏龜的頭上都冒金花了。
烏龜摔到山谷底,有沒有朋友來救他?為什么?(沒有人來救他,因為烏龜還是不說話)。
對,烏龜還是不說話,烏龜不說話,有誰來救他?
2、學念兒歌。
(1)師:這是一只怪脾氣的烏龜,老師把它爬山坡的故事編成了一首兒歌,名字叫《烏龜怪脾氣》,小朋友們一起來說一說,名字叫、、、、請仔細聽一聽?
(教師朗誦兒歌,幼兒傾聽)
(2)師:這只烏龜呀脾氣可真是怪,我們也一起來念念兒歌。。
(教師和幼兒一起朗誦)
(3)看老師給你們準備了烏龜、青蛙、蝸牛的指偶,我們一邊玩指偶,一邊念兒歌,把烏龜的指偶套在這只手的大拇指上,把青蛙和蝸牛的指偶分別套在另外一只手的食指和中指上,(事先在凳子下面放好指偶)準備好了嗎?我們一起邊玩指偶邊念兒歌,開始。
(4)小朋友們念的都很不錯,但我發現有幾個小朋友當念到蝸牛時,沒有拿出蝸牛的指偶,當我們念到蝸牛時,蝸牛的指偶出來,青蛙的指偶藏起來,當念到青蛙時青蛙的指偶出來,蝸牛的指偶藏起來,我們再來試試看看,看這次玩的是不是比第一次好。
(5)現在請女孩子邊玩指偶邊念兒歌,男孩子仔細聽,仔細看,看看女孩子玩的好不好,念的好不好。
(6)現在請男孩子邊玩指偶邊念兒歌,女孩子仔細聽,仔細看,看看女孩子玩的怎么樣?
師:小朋友們說的都很棒,老師為你們拍拍手。
師:小烏龜這個怪脾氣好不好,不好,剛才好多小朋友都搖頭了。我們可以怎樣幫小烏龜改掉這個怪脾氣嗎?等下,我們再去想想、說說,我們可以把烏龜改掉壞脾氣的內容也編進兒歌里去,好嗎?
中班語言活動教案 篇2
活動目標:
1.引導幼兒熟悉故事情節,學說對話。
2.鼓勵幼兒大膽表達自己的想法。
活動準備:
1.小動物頭飾。
2.音樂《幸福拍手歌》。
3.《幼兒用書》中班下2第20~21頁。
活動過程:
1.放音樂《幸福拍手歌》,師生在歡快的音樂中邊做動作邊體驗快樂的情緒。
2.自主閱讀故事《快樂是什么》。
(1)教師:幸福和快樂就像一對雙胞胎,非常親密。小朋友,你們感覺什么是快樂?(吃好東西,接受禮物等)。小兔姐姐托著腮幫子,坐在大樹樁上,歪著腦袋,望著天,呆呆地在想快樂是什么呢?
(2)引導幼兒打開幼兒用書,讓幼兒自主閱讀故事畫面。
3.講故事《快樂是什么》。
(1)老師有感情地講述故事。一邊講,一邊跟幼兒對話。
(2)這個故事的題目是什么?(快樂是什么)
(3)小兔子是怎么想的?(托著腮幫子,坐在大樹樁上,歪著腦袋,望著天,呆呆地想。)
請幼兒模仿小兔子思考問題的樣子。
(4)小鳥的快樂是什么?(田野里有數不清的谷穗,隨時可以吃得飽飽的)
請幼兒學說對話。
(5)小螞蟻的.快樂又是什么呢?(晴天,可以不用老搬家)
請幼兒學說對話。
(6)后來小兔子又碰到誰呢?(小松鼠)
(7)小松鼠的快樂又是什么?(躺在媽媽的懷里數星星)
請幼兒學說對話。
(8)小鹿的快樂是什么?(森林里沒有獵人,我們很安全。)
請幼兒學說對話。
(9)最后小兔子看見誰呢?又是怎么做的呢?(小熊孤單地坐在樹樁上,給小熊一個大大的擁抱。快樂就是好朋友一個大大的擁抱。)
請幼兒學說對話,模仿動作。
3.師生一起完整講述一遍故事,幼兒邊做動作邊講述。
4.請幼兒扮演小動物來表演。
5.在音樂《幸福拍手歌》中結束活動。
中班語言活動教案 篇3
活動目標:
1、發展幼兒陳述理由、說明原因的能力。
2、鼓勵幼兒大膽的猜猜、講講、動動。
3、鼓勵幼兒敢于大膽表述自己的見解。
4、能自由發揮想像,在集體面前大膽講述。
5、發展幼兒思維和口語表達能力。
活動準備:
各種玩具圖片。
活動過程:
一、物品分類,請幼兒將混放在一起的各種玩具分類放好,并說明理由。提醒幼兒可以使用“因為……,所以……”句式。一個幼兒說完后,其他幼兒評議,看他分得、說得對不對。
1、小碗、筷子、小勺放在一起,因為它們都是吃飯用的。
2、因為汽車、輪船、飛機、宇宙飛船都是交通工具,所以把它們放在一起。
二、找相關圖,請幼兒找出有關系的兩張圖放在一起,并說明理由,其他幼兒進行評議。
1、因為她是女孩子,所以穿花裙子。
2、因為小羊、小白兔都愛吃青草,所以我們把它們擺在一起。
3、因為米老鼠、唐老鴨都是動畫片《米老鼠和唐老鴨》里的“人物”,所以把它們擺在一起。
三、說一件生活中的事(情景),請幼兒用“因為……,所以……”,或“……所以……”,說一說生活中的一種現象、一件事,或一種情景。
1、因為秋天到了,所以有的樹葉變黃了。
2、因為3月8日是媽媽的節日,所以我要送給媽媽一朵小紅花。
3、因為搶玩具誰都玩不成了,所以應該輪流玩。
活動結束:如果幼兒不會用“因為……,所以……”這類詞說出完整句,老師要示范,并講解“因為”是說明事情的原因,“所以”是說明事情的結果。教師和幼兒可以互相出題,練習此句式。
活動反思:
《說說為什么》是一節語言訓練課。這節課的訓練內容是根據劉某某班主任制定的個別教育訓練計劃而制訂的.,選材于《寶寶學語言》。我希望通過本節課的學習,使劉某某同學能夠使用“因為……所以……”的句式來回答“為什么……”;同時希望在訓練過程中使他在注意力、觀察能力、語言等各方面都能得到很好的訓練,并且慢慢培養他的思維能力和理解能力。我采用了和生活息息相關的一些場景,來增加他對知識的理解和記憶。
在整個訓練過程中,劉某某還是很配合,有時目光會轉移,但是經過提醒后能夠繼續訓練,對知識的接受也很好。劉某某是我們學校孤獨癥孩子中各方面能力較好的一名學生,他在語言方面主要存在的問題是:“鸚鵡式”的語言較多,總是重復別人的說話內容。注意力不集中,每次問他問題都得提醒他注意看、聽。
但是模仿能力較強,學習新知識很快。所以我采用的方法主要是建立的固定模式,可以強化。讓他知道聽到 “為什么……”的句式就一定得用“因為……所以……”來回答。
雖然現在在克服重復性語言方面并沒有什么特別有效的辦法,但通過多節課訓練以后我發現這樣一種方法對他很有效:我提出問題,然后我在劉某某出現重復性語言之前或者同時和他說出答案。這時劉某某的注意力就轉移到了我所說的答案上了。
經過多次問答以后,他就能夠不重復問題而直接說出答案了,以后如果再遇到這種情況時就會回答了。也許每一次點點滴滴的積累并不一定有明顯的進步,但是我相信所有的成功都是在不斷積累的過程中取得的。
中班語言活動教案 篇4
一、活動目標:
1、愿意用語言、動作表現故事內容,感受故事的趣味性。
2、幫助幼兒積累有關動物的腳的知識經驗,產生了解動物的興趣。
3、學習詞語:又輕又巧、蹦蹦跳跳、大搖大擺、橫行霸道等詞語。
二、活動準備:多媒體課件、動物頭飾。
三、活動過程:
(一)游戲--猜猜它是誰,引起幼兒的活動興趣。
師:天氣真好,小動物們來到草地上。看一看、猜一猜它們是誰?
(教師通過"拉幕"來制造懸念,激發幼兒的興趣。)
(二)欣賞理解故事。
1、幼兒欣賞故事前半部分。
提問:小動物們在草地上干什么?(數腳)(教師將錄制好的音頻導入,烘托故事的氣氛。)
(1)提問:小雞有幾只腳?它是怎樣走路的?(學習詞語:又輕又巧) (點擊小雞,播放錄音。)
(2)教師根據幼兒的回答在小雞的下面出示數字。(從資料庫中拖出數字2,同時也讓幼兒認識數字2)
(3)分別出示小兔、螳螂、螃蟹的圖片。(效果同上)(學習詞語:蹦蹦跳跳、大搖大擺、橫行霸道)過渡語: 小動物們正說著,這時候誰來了?(小蜈蚣) (利用飛入的方式導入小蜈蚣)2、教師講述故事后半部分,引起幼兒數蜈蚣腳的興趣。
(1)提問:小蜈蚣知道自己有多少只腳嗎?(不知道)(點擊蜈蚣,播放錄音。)
(2)小動物們都來幫小蜈蚣干什么?(幫忙數腳)數清楚了嗎?(沒有)(分別播放小動物數蜈蚣腳的聲音)
(3)為什么小雞、小兔、螳螂、螃蟹都數不清蜈蚣的腳呢?(蜈蚣的腳太多了)
3、故事結尾。
提問:小蜈蚣到底有多少只腳?(42只腳)。(從資料庫中拖出數字4和2,同時也讓幼兒認識數字4和2連起來就是讀42)
(三)再次欣賞故事。
(完整播放故事圖片,配上輕音樂,鼓勵幼兒與教師一起邊講故事邊表演)
(四)討論:誰的腳多?誰的腳少?誰的腳用處大?
師:小動物們在一起數腳,比誰的腳少,比誰的腳多,那么到底誰的"腳少,誰的腳多呢?誰的腳用處大?誰來說一說你的意見。(出示圖表,幫助幼兒鞏固對小動物以及它們腳的數量的認識)
教師小結:大家說的很對,每個小動物的腳的用處都很大,每個小動物都離不開自己的腳。
(五)聽音樂,表演"走路",結束活動。
師:下面請小朋友們戴上頭飾,我們一起來學小動物走路到外面去做游戲吧。
(播放音樂,讓幼兒在游戲中結束活動)
中班語言活動教案 篇5
【活動目標】:
1、喜歡文學活動,感受兒歌的語言美。
2、理解兒歌內容,并大膽想像其他堆雪人使用的材料。
3、能根據兒歌的格式和韻律,嘗試仿編兒歌。
【活動準備】:
1、雪人圖片、玉米須子、紅色紙條、貝殼、紐扣、蘿卜、花圍巾小圖卡。
2、經驗準備:幼兒已了解“三九天”的意思。
3、課件:幼兒堆雪人時的照片
【活動過程】:
1、播放課件,引導幼兒回憶自己玩雪時的`情景。
(1)教師:小朋友,你們還記得上次下雪時去外面玩雪的情景嗎?今天老師這里有一些小朋友玩雪時的照片,讓我們來看一看吧!(教師播放課件,引導幼兒觀看)
(2)教師:下雪時你們都玩了些什么?(堆雪人)好玩嗎?今天老師也帶來了一首關于堆雪人的兒歌,讓我們一起來聽一聽吧!
2、教師引導幼兒學習兒歌內容。
(1)教師有感情的朗誦兒歌,引導幼兒認真傾聽。
(2)教師提問,并根據幼兒所說的內容,出示相應的部位。
教師:你在兒歌中聽到了什么?雪人的五官是用哪些材料做的?
(3)教師再次朗誦兒歌,并根據幼兒回答出示相應圖片。
(4)幼兒根據雪人圖片,跟隨教師一起朗誦兒歌。
3、引導幼兒用輕快、活潑的聲音朗誦、表演兒歌。
(1)師幼共同朗誦兒歌。(教師念前半句,幼兒念后半句)
(2)男女分組朗誦。
(3)分角色朗誦。
4、鼓勵幼兒根據自己的經驗仿編兒歌。
(1)討論:雪人的五官還可以用什么材料來做?請根據兒歌的句式,嘗試將你想的仿編到兒歌里。
(2)引導幼兒與同伴自由講述,教師以插話的方式參與幼兒仿編。
(3)請個別幼兒將自己仿編的兒歌在集體面前念出來。(教師根據幼兒創編的內容,畫在相應的雪人圖片上)
(4)教師帶領幼兒朗誦仿編的兒歌。
活動延伸:
提供材料,鼓勵幼兒用繪畫的形式展示自己的創編兒歌
中班語言活動教案 篇6
活動目標:
1、在玩玩、看看、說說中了解一些生活中常見的食物。
2、知道遇事不能慌張,要動腦筋解決問題。
3、能有參與語言活動的積極性,樂意關注周圍生活。
活動準備:
仿真面食若干、課件
活動過程:
一、好吃的面點
1、你吃過這些食物嗎?
2、你知道它們的名字嗎?
二、有趣的面點國
1、講述故事第一段
——這是什么國?它們的.國家里有誰?
2、討論
——面條兒是個怎樣的孩子?
三、可怕的大嘴怪
1、講述故事第二段
——誰來了?
——發生了什么可怕的事情?
2、互動
——面條國的居民該怎么辦?
四、勇敢的面條兒
1、討論
——為什么面條兒沒被發現?
——它該怎么辦?
2、看圖
——面條兒想了什么辦法救了朋友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