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班音樂啄木鳥教案
推薦度:
中班音樂《蝴蝶花》教案
推薦度:
《雪絨花》中班音樂優質課教案
推薦度:
相關推薦
【精品】中班音樂教案集錦5篇
作為一名為他人授業解惑的教育工作者,往往需要進行教案編寫工作,編寫教案有利于我們準確把握教材的重點與難點,進而選擇恰當的教學方法。教案應該怎么寫呢?以下是小編幫大家整理的中班音樂教案5篇,歡迎大家分享。
中班音樂教案 篇1
一、帶入聲音,使幼兒產生興趣
1、教師播放“大雨和小雨”錄音,引導幼兒自由傾聽。
2、剛才你聽到了什么聲音?(打雷和小雨的聲音)打雷后要干什么呢?(下雨)
3、下的是什么雨呢?(大雨)
評析:在傾聽中分辨出大雨和小雨的不同,引起幼兒學習的興趣。
二、初步嘗試用聲音、動作來表現大雨和小雨
1、下大雨的聲音怎么樣的呀?(嘩啦嘩啦……)我們用能干的小手來表示一下,誰來做一做?(盡量用夸張的動作來表示)我們再來用能干的小手邊念邊做吧!(出示大雨圖片)
2、大雨下的可真大,慢慢地雨變小了!我們來聽一聽……播放小雨錄音。
3、小雨下的聲音是怎么樣的呀?(淅瀝淅瀝……)小手也來表示一下吧!我們也來一起來念一念。(出示小雨圖片)
評析:直觀的教具容易引起小班幼兒的注意,用圖片來幫助幼兒理解歌詞內容,更好地為下一環節作好鋪墊。
三、熟悉歌曲、大膽地表現大雨和小雨不同的強弱力度
1、大雨、小雨高高興興地從天上落下來,聽,它們還在唱著好聽的歌呢!(教師清唱歌曲一遍,唱出大雨、小雨的不同強弱力度)
2、它們唱的好聽嗎?大雨落下來時是怎么唱的啊?小雨又是怎么唱的啊?來,我們來唱一唱吧!讓幼兒嘗試唱歌。
3、讓我們再來聽一聽,聽聽看下大雨和下小雨的聲音一樣嗎?欣賞歌曲第二遍,感受大雨聲和小雨聲的不同。
4大雨唱的時候是響響的.,小雨唱的時候是輕輕的。現在我們一起來唱一唱吧!(教師帶領幼兒完整唱兩遍,引導幼兒唱出強弱力度)
5、現在讓我們來學一學大雨和小雨,一邊唱一邊從天上落下來吧!(引導幼兒大膽表現大雨和小雨)
評析:在學唱中感受大小、強弱的力度,鼓勵幼兒在想唱,敢唱的基礎上,用肢體語言來表現歌曲。四、大雨和小雨
1現在老師來做大雨,請小朋友來做小雨,我們一起來做游戲吧!但是有一個規則:唱大雨的時候用小絲巾用力揮,唱小雨的時候輕輕地揮。明白嗎?
2、教師先示范完整唱一遍。
3、全體幼兒一起邊舞邊唱。(兩遍)
4、大雨小雨們我們一起到外面去玩吧!(出活動室)
評析:在游戲活動中,進一步感受歌曲和游戲所帶來的快樂!
中班音樂教案 篇2
活動目標
認真傾聽音樂,嘗試用肢體表現與歌曲情境相符合的動作,體驗韻律的快樂。
在聽聽、說說、做做的活動中感知大自然中動物、自然現象及物品發出的聲音。
活動準備
幼兒會玩《大小游戲》,了解大自然中動物、物品及自然現象發出的聲音特點。
音樂CD,錄音機,歌曲中涉及到的情境圖片。
小椅子擺成半圓形。
重難點
根據音樂中不同的聲音特點創編相應的動作。
創編不同的動作,了解節奏型的不同特點。
活動過程
1、小朋友表演歌曲《在農場里》調動幼兒已有經驗。
小朋友剛才唱出了很多小動物的聲音,請小朋友聽一聽這首新歌中都有什么樣的聲音。
2、欣賞歌曲,找圖片。
(1)大家一起來唱歌
說說歌中的聲音并模仿它們分別發出的.聲音(教師將幼兒找到的角色圖片貼于黑板上)
(2)聽聽找找少了什么聲音?
幼兒再次欣賞歌曲后將沒有說到的聲音加以補充。(教師幫助將對應的圖片貼于黑板)
3、區分聲音大小,創編動作。
(1)幼兒區分每組聲音的大小并進行歸類。
(2)師生共同討論每種聲音的特征,按歌曲中的節奏表現各種聲音。
(3)根據歌曲中不同聲音的特點創編不同的動作。(鼓勵幼兒創編與他人不同的動作)
4、用動作表現音樂內容。
(1)幼兒分組用動作、聲音表現不同聲音的大小。(教師哼唱,幼兒用肢體動作進行表現)
(2)教師完整哼唱歌曲,幼兒自由表現。
(3)聽音樂用肢體動作表現歌曲內容。
(4)師幼探討開始和結束部分的動作。
(5)師幼探討用和別人不一樣的動作來表現音樂。
(6)增加合作環節,集體尋找好朋友來一起玩。
活動延伸
引導幼兒創編歌詞和相應的動作,為幼兒準備不同的樂器,嘗試分辨樂器的大聲和小聲,玩奏樂器。
活動反思
在活動中幼兒能積極參與活動,體驗了音樂活動的快樂,認真傾聽音樂,注意力比較集中,開動腦筋想出不同的動作,這與充足的前期經驗以及直觀的圖片是分不開的。
中班音樂教案 篇3
活動目標:
1、能在理解音樂的基礎上嘗試用不同的肢體語言、表情表現下雨時的情景。
2、激發幼兒上小學的愿望。
活動準備:
幼兒參觀過小學,對小學有了一定的了解
幼兒已有一定的生活經驗
活動過程:
一、演唱歌曲:《讀書郎》
—— 你們馬上就要畢業要去小學讀書,做一名快樂的讀書郎,來,讓我們把讀書郎快樂的心情一起來唱唱
現場反饋:唱歌時,從孩子們的情緒和表情上可以看出,每個人都把自己當成是一名快樂的小學生,現場一種情感的調動和氣氛的感染力很強。
二、節奏練習:《我的小愿望》
—— 成為一名小學生一定有很多愿望吧,用你最自豪的聲音來說說你的愿望
現場反饋:奧特曼、大明星,小畫家等等天真而幼稚的小心愿,讓我們由衷的希望,每個人都能夢想成真。
三、律動:《讀書郎》
—— 快,背起我們的小書包,和讀書郎一起上學去吧。
現場反饋:孩子們對小學生的向往和期盼在唱唱跳跳的過程中得到滿足。
四、新授音樂游戲《雷聲隆隆》
——小兒郎在去讀書的路上發生了什么事情,我們來聽聽。
1、第一遍完整欣賞——聽出音樂的主要形象
——你聽到什么?你聽到幾次打雷的聲音?兩次打雷后的音樂一樣嗎?
2、第二遍完整欣賞——聽出兩段音樂給人不同的"感覺。
——第一次打雷后,這段音樂給你什么感覺?(輕松、活潑)
——這樣輕松活潑的音樂,你猜想一下可能會下什么雨呢?
——第二次打雷后,這段音樂給你什么感覺?(害怕、恐懼、緊張、焦急)
這樣的音樂告訴你,現在的雨變得怎么樣了?
現場反饋:孩子們能將音樂帶給他們的不同感受清晰的表達出來,有時加上簡單的動作來表現。(聽見打雷時,就和邊上的小朋友抱在一起,表示害怕)
3、分段聽第一段音樂
第一次:聽了這段音樂,你好象看到什么?
第二次:聽著第一段的音樂,把我們在蒙蒙細雨中看到的景象用動作表現出來。(幼兒聽音樂用肢體表現)
小結:運用優美的語句,將幼兒肢體表現出來的形象表述出來。
4、分段聽第二段音樂:
第一次:這段音樂給我們什么感覺,聽了這段音樂,你好象看到什么?
第二次:聽著這一段的音樂,把我們在傾盆大雨中看到的景象用動作表現出來
第三次:音樂表現:分角色
現場反饋:活動中,第一段的欣賞和肢體表現還是容易表現出來的,第二段孩子們的興趣點在找避雨的場所,因此,讀書郎內心焦急的心態沒有很好的體現出來。
五、舞蹈《快樂小天使》
天晴了,熱烘烘的太陽也出來了,我們可以出發了
現場反饋:在歡快的歌聲中,孩子們的激情得到了全部釋放。
中班音樂教案 篇4
活動目標:
1、初步感知三拍子節奏,能用身體動作表現樂曲的節拍。
2、能隨樂曲節奏表現蝴蝶飛舞的優美動作。
3、能與同伴合作游戲,體驗游戲的樂趣。
重難點: 初步感知三拍子節奏,能在樂曲伴奏下與同伴合作游戲。
活動準備: 蝴蝶、花的胸飾。磁帶、錄音機。
活動過程:
一、律動入場,激發幼兒活動興趣:
師帶領幼兒在《春天》的樂曲伴奏下律動入場。
師:美麗的春天到了,我們一起到草地上去玩,好嗎?
二、欣賞樂曲,感知樂曲的性質和節拍:
1、播放樂曲請幼兒欣賞。
師:我們一起來聽一首好聽的樂曲吧。
2、提問:這首樂曲聽上去感覺怎么樣?
3、:小朋友都覺得這首樂曲聽上去很優美,那么這首樂曲是幾拍子的呢?再次欣賞樂曲。個別幼兒講述自己所聽出來的拍子。
4、嘗試用2、3拍子為樂曲打拍子。
師:有的小朋友說是2拍子的.,有的小朋友說是3拍子的,那2拍子怎么打?3拍子怎么打?我們聽著樂曲來打打,看看哪個更合適?
5、:大部分小朋友都聽出來是3拍子的,那我們一起來為樂曲打拍子吧。師帶領幼兒為樂曲打拍子。
6、師:除了拍腿還可以拍哪里?師帶領幼兒用另一種方法為樂曲打拍子。
三、跟隨樂曲節奏學蝴蝶飛舞:
1、幼兒在音樂聲中自由飛舞。
師:這首樂曲真優美,把小蝴蝶都引來了,我們一起學學小蝴蝶飛。
2、請個別幼兒上臺表演。
師:剛才老師看見某某小朋友能跟著音樂的節奏飛的,我們一一看。
3、師帶領幼兒跟著節奏飛舞。音樂結束前教師引導幼兒停下擺一個姿勢。
師:你會跟著節奏飛嗎?
師:飛累了,停一停。老師來拍照了啊,哪只蝴蝶停得最漂亮?
4、幼兒再次聽樂曲飛舞,音樂結束時擺一個造型。
師:我們再去找一朵美麗的花,這次看看誰停得最漂亮。
中班音樂教案 篇5
活動由來
班上的孩子們特別喜歡《大鼓小鼓》這首音樂。每次樂曲里出現打鼓的聲音,他們都情不自禁地伸出小手在桌子上敲幾下??吹胶⒆觽儗@首歌曲的喜愛以及強烈的敲擊愿望,我利用電子合成器和cakework軟件進行編輯,將打擊樂的節奏部分編進歌曲中,進而生成了本次活動。
活動目標
1.幼兒能夠感知樂曲中明顯的強弱關系,并能夠用多種方式表現出樂曲中的強和弱。
2.幼兒能夠積極參與到活動中,在活動中保持快樂的情緒和積極的興趣。
活動準備
1.教師提前利用電子合成器和音樂編輯軟件制作好的樂曲。
2.在平時的過渡環節中給孩子們播放歌曲《大鼓小鼓》,孩子們已經能夠熟悉歌曲、能夠獨立演唱,并且能夠在老師的引導下拍出歌曲中大鼓和小鼓的基本節奏。
活動過程
1.熱身運動:小燕子。
教師彈奏《小燕子》的音樂,幼兒模仿小燕子的各種飛翔動作進入活動室,引導幼兒通過肢體感受和表現出樂曲的優美旋律。
2.猜聲音。
(1)教師播放大鼓和小鼓的聲音,啟發幼兒猜一猜哪個是大鼓的聲音,哪個是小鼓的聲音。
師:“請你們聽一聽這是什么聲音?”
幼兒:“一個聲音很大、有力氣,一個聲音小?!?/p>
師:“你們能猜一猜這兩個聲音哪個是大鼓發出來的,哪個是小鼓發出來的嗎?”
(2)教師可以反復放這兩種聲音,啟發幼兒聽辨,并說一說自己的感受。由于大鼓和小鼓的聲音有很明顯的區別,很多孩子能夠辨別出大鼓和小鼓的聲音。
幼兒1:“聲音大的.是大鼓敲出來的,聲音小的是小鼓敲出來的?!?/p>
幼兒2:“大鼓聲音聽起來很有力氣.小鼓的聲音小、力氣小?!?/p>
3.感受歌曲《大鼓小鼓》中的強弱。
(1)教師播放編輯好的《大鼓小鼓》的音樂,幼兒跟著一起唱。
(2)教師利用cakework軟件將歌曲的強弱關系調整得更明顯一些,讓孩子們一下子就能夠感受出來。
師:“我再放一遍歌曲,請小朋友們注意聽一聽大鼓和小鼓的音樂有什么不一樣?”
對于明顯的強弱關系,孩子們很快就能夠發現。
4.幼兒對歌曲進行自由表現。
師:“小朋友們聽一聽,歌曲中還有什么聲音?”
教師將旋律的音軌聲音調小,強調出打擊樂的節奏聲音,引起孩子們的注意。
師:“你們想不想也來當一當小鼓手呀?我們沒有鼓怎么辦呢?”教師啟發幼兒利用各種方式模擬歌曲中的打擊樂節奏,比如拍手、敲打桌子、跺腳等,引導幼兒用聲音的強弱來表現歌曲中的大鼓和小鼓,并注意啟發幼兒在選擇表現方式的時候注意聲音的強弱。教師鼓勵幼兒與大家分享自己的表現方式。
活動反思
這個音樂活動中,孩子的興趣非常高,能夠積極主動地參與其中。孩子們選擇表現強弱的方式的時候,能夠充分發揮想像,在老師的啟發下,想出了很多方法,如,拍肩、擊打桌子、出聲模仿等,并且較準確地表現出了對強弱的感知和理解。
促進整個活動進行的關鍵之一,是電子合成器和cakework軟件結合編制成的音樂。因為音樂編輯軟件中編輯的各個音樂聲部都是一軌一軌獨立的,所以教師可以根據孩子的表現和學習需要,利用軟件改變音樂的速度、力度、聲調、音色,也可以關掉任意一個聲部,自由地賦予音樂不同的表現內容,從而達到不同的教育效果??梢哉f,音樂編輯軟件在活動中給活動增加了更多的色彩,讓音樂活動變得更加靈活、自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