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班科學教案
推薦度:
幼兒園中班科學教案
推薦度:
幼兒園中班科學教案
推薦度:
相關(guān)推薦
精選中班科學教案10篇
作為一位不辭辛勞的人民教師,總不可避免地需要編寫教案,教案是教學活動的依據(jù),有著重要的地位。那要怎么寫好教案呢?下面是小編整理的中班科學教案10篇,歡迎大家借鑒與參考,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中班科學教案 篇1
探究的問題:用手指擠壓鉛筆的兩端(一端削尖),在兩個手指上留下的痕跡有何不同?
試一試。
幼兒用左右手指擠壓鉛筆的兩端(一端平面,一端削尖)。
記一記我的實驗過程。
說一說我的"發(fā)現(xiàn)。
(1)尖的頭扎在手指上有很深的印兒。
(2)另一個手指幾乎不出現(xiàn)痕跡。
中班科學教案 篇2
【設(shè)計意圖】
沉浮是幼兒生活中熟悉和常見的科學現(xiàn)象,但幼兒對它的認識是模糊的,雞蛋能浮起來,更是令幼兒好奇的事。于是,我設(shè)計了本次活動,通過實驗、觀察探索,讓幼兒初步感受、理解這一現(xiàn)象,讓幼兒在探究中學習,激發(fā)幼兒從小探究科學奧秘的興趣。
【教學目標】
1、知道蛋寶寶在水里是沉的,引出讓蛋寶寶浮起來。
2、通過實驗操作,提高幼兒探索的興趣。
3、培養(yǎng)幼兒動手操作能力,在活動中大膽創(chuàng)造并分享與同伴合作成功的體驗。
4、通過實驗培養(yǎng)互相禮讓,學習分工合作的能力。
【教學準備】
1、雞蛋若干。
2、杯子、水、鹽等操作材料。
【教學過程】
一、導入—引題
1、出示蛋寶寶,讓幼兒猜想雞蛋在水里會怎么樣?
2、那么到底雞蛋在水里會是怎么樣的呢,讓我們一起動手試一試。
二、感知雞蛋在水里是沉的。
1、分組請幼兒去嘗試把雞蛋放到水里。
2、請幼兒說一說你的發(fā)現(xiàn)。
教師小結(jié):原來雞蛋在水里是沉在水底的。
3、那么有沒有辦法讓雞蛋浮起來呢?
三、體驗沉與浮
1、請幼兒討論,怎么樣讓雞蛋浮在水了?
2、小朋友想了很多的辦法,真棒!今天老師給小朋友帶來了一樣東西可以讓雞蛋浮在水里。
3、出示鹽,請幼兒討論我們該怎么做呢?
4、教師操作實驗讓雞蛋浮起來。讓幼兒知道把鹽放到水里,通過攪拌,并要加到一定量的"鹽才能浮起來。
5、請幼兒嘗試操作,教師引導。
(1)教師講解操作步驟,并提醒幼兒注意事項。
(2)幼兒操作實驗。
6、小朋友們你們的實驗有成功的嗎?真棒!請你們說說你們的實驗結(jié)果。
四、延伸活動
今天小朋友們的操作實驗表現(xiàn)真棒,老師請小朋友你們回去可以和爸爸媽媽再去嘗試一下還有什么方法讓我們的雞蛋浮起來。
中班科學教案 篇3
活動目標:
1、關(guān)注西紅柿的生長,了解西紅柿的生長過程。
2、學會區(qū)分生熟西紅柿。
3、樂意參加勞動,對勞動感興趣。
活動準備:
1、收拾整理好種植園地
2、西紅柿秧苗、鏟子、水桶。
3、《西紅柿生長記錄表》。
活動過程:
一、引導幼兒圍繞西紅柿談話,激發(fā)幼兒參與勞動的興趣。
師:"你吃過西紅柿嗎?你知道西紅柿長在哪里?"教師告訴幼兒今天我們要去栽西紅柿了,以后我們就可以吃自己種出來的西紅柿了。你愿意去栽西紅柿嗎?
二、栽西紅柿將幼兒帶到種植園地
1、教師示范講解移栽西紅柿的方法。
2、幼兒勞動,教師參與指導。
3、為西紅柿澆水。
三、組織幼兒回活動室進行記錄
1、教師出示記錄表,講清要求。
2、幼兒進行記錄。
四、鋤草(西紅柿成活后進行)
1、引導幼兒認識雜草,學會從根、莖、葉的不同來區(qū)分雜草與西紅柿。
2、組織幼兒為西紅柿鋤草。(提醒幼兒不要弄斷西紅柿的枝和葉、不要弄臟衣服和鞋子)
五、采摘西紅柿。
1、引導幼兒觀察西紅柿的果實。
師:"西紅柿的`果實是什么形狀的?什么顏色的?它們的顏色為什么不同?"
2、采摘西紅柿。
提醒幼兒要摘熟的西紅柿,別把生的西紅柿摘下來。
3、品嘗西紅柿。
將采摘下來的西紅柿帶到教室里清洗干凈。
師:"西紅柿有那幾種吃法?"(幼兒自由討論并交流)將西紅柿切成片狀讓幼兒品嘗,
師:"今天吃的西紅柿是誰種出來的?西紅柿吃在嘴里是什么滋味?好吃嗎?"
記錄活動:
從移栽到收獲西紅柿的整個過程中,引導幼兒用繪畫的形式將西紅柿在不同時期的生長情況記錄在《西紅柿生長記錄表》中。
中班科學教案 篇4
活動目標:
1、讓幼兒了解各種各樣的口袋功能,并能作好記錄。
2、能運用手、眼親身體驗,提高幼兒的探索欲望。
3、了解這些污染造成的危害,從此關(guān)心周圍環(huán)境,增強環(huán)保意識。
4、在活動中,讓幼兒體驗成功的喜悅。
5、通過實驗培養(yǎng)互相禮讓,學習分工合作的能力。
活動重難點:
通過實驗了解各種口袋的功能。
端正自己的環(huán)保意識,正確的對待可回收資源的利用。
活動準備:
1、積攢不同質(zhì)地的口袋(布袋、紙袋、網(wǎng)兜、塑料袋);
2、人手一份操作材料:書、乒乓球、水果、豆子、毛巾、水;
3、每人一份記錄表格;
4、事先讓幼兒觀察生活中口袋的存在;
5、PPT《白色污染對環(huán)境的危害》,有關(guān)“聚丙乙烯”的視頻。
活動過程:
一、以游戲“看看我的口袋里有什么”引出課題。
1、個別幼兒兜里有老師事先準備好的小塑料袋一個。
2、讓幼兒通過摸、看、說出口袋的作用。
3、教師依次出示各種口袋,引導幼兒了解它的用途。
二、鼓勵幼兒大膽實驗操作,并探索發(fā)現(xiàn)。
1、根據(jù)教師準備好的材料,先看,先想什么物體能裝進各口袋中。
2、再請幼兒通過實驗證明,并采用多種材料操作。
3、讓幼兒對實驗結(jié)果做記錄。
4、師幼總結(jié)實驗結(jié)果,網(wǎng)兜不能裝水及細小的.物品,紙袋和布袋不能裝水,應(yīng)為這兩者都具有吸水性。
三、觀看PPT《白色污染對環(huán)境的危害》及視頻,讓幼兒直觀的了解塑料袋給環(huán)境帶來的危害。
1、請幼兒線觀看視頻,知道塑料袋中含有聚丙乙烯的物質(zhì),了解它對大自然的危害。
2、播放PPT,切身感受白色污染的危害。
3、師幼共同討論,如何針對這一現(xiàn)象,又該如何應(yīng)對呢?
活動結(jié)束:
教師小結(jié),應(yīng)該愛護環(huán)境,合理的處理塑料制品,爭做環(huán)保小使者。
教學反思:
此次活動主要分為以下幾個部分進行,開展這樣的活動是為了培養(yǎng)幼兒的探索欲望和理解能力,初步讓幼兒了解科學活動的過程。
A部分:以游戲開始,通過在個別幼兒兜里有老師準備的小塑料袋從而激發(fā)幼兒的學習興趣。讓幼兒通過摸、看、說出口袋的作用。通過教師出示各種口袋的引導多數(shù)幼兒億初步了解口袋的用處。
B部分:幼兒根據(jù)教師提供的材料,實驗探索發(fā)現(xiàn)口袋的用處,并對結(jié)果進行記錄。通過總結(jié),得到結(jié)論,根據(jù)口袋的自身特性幼兒都已知道網(wǎng)兜不能裝水極細小的東西,布和紙都具有吸水性,所以這兩種質(zhì)地的口袋都不能裝水。明確根據(jù)《幼兒教育指導綱要》中的要求,體現(xiàn)師生互動,教師在授課過程中只是做好引導,幫助幼兒完成。
C部分:通過觀看PPT及視頻,讓幼兒討論白色污染給環(huán)境帶來的危害,且知道“愛護環(huán)境,保護大自然,要從我做起,從點滴做起”。幼兒都能積極發(fā)言,這種方式不僅鍛煉幼兒的觀察力,也激發(fā)了幼兒的表現(xiàn)欲。
這節(jié)活動課結(jié)束后,我也在反思,覺得還有需要改進的地方。在觀看視頻過程中,有一段沒有聲音,導致幼兒頓時失去觀看的積極性,應(yīng)該在上課之前對所需的設(shè)備及材料反復檢查,以免出現(xiàn)漏洞。我覺得應(yīng)該認真地對待每一節(jié)活動,不斷從教學過程中積累經(jīng)驗,使每節(jié)活動能畫一個完美的句號。
中班科學教案 篇5
設(shè)計意圖:
新《綱要》指出:“科學教育應(yīng)密切聯(lián)系幼兒的實際生活進行,利用身邊的事物和現(xiàn)象作為科學探索的對象。” 氣球因其色彩鮮艷、形狀靈活多變,深受小朋友的喜愛,我想何不利用氣球這一有利資源,從孩子感興趣的問題入手,進行有關(guān)空氣知識的教育呢?于是我設(shè)計了《我和氣球一起玩》這一科學活動。
活動目標:
1.讓幼兒感知空氣能流動的特點,知道被污染的空氣有害健康。
2.初步培養(yǎng)幼兒的環(huán)保意識,讓幼兒在玩氣球的游戲中體驗快樂。
3.培養(yǎng)幼兒對事物的好奇心,樂于大膽探究和實驗。
4.使幼兒對探索自然現(xiàn)象感興趣。
5.激發(fā)幼兒對科學活動的興趣。
活動重難點:
重點:感知空氣的流動性,知道被污染的空氣有害健康。
難點:從小培養(yǎng)幼兒的環(huán)保意識。
活動準備:
1.笑臉氣球、哭臉氣球各一個,和幼兒人數(shù)相等的氣球若干。
2.養(yǎng)有盆景的自然角。
3.有關(guān)工業(yè)污染(工廠的煙囪)、交通污染(汽車、飛機、摩托車尾氣)、生活污染大氣(吸煙、焚燒垃圾等)的多媒體課件。
活動過程:
1.以猜謎語的形式引起幼兒興趣,導人主題。
師:今天有個小客人要來我班做客,你們猜猜它誰?“彩色橡皮袋,寶寶都喜愛,一吹就長胖,飛到半空去。”
師:可愛的氣球?qū)殞氁托∨笥岩黄鹱鲇螒颉?/p>
2.讓幼兒感知空氣的流動性,幫助幼兒了解被污染的空氣會損害人體健康,初步了解大氣污染物的幾個來源,激發(fā)幼兒的環(huán)保意識。
(1)氣球親親我。教師出示吃飽空氣的笑臉氣球,朝每位幼兒臉上噴一噴。邊親小臉蛋邊說:“親親小鼻子,鼻子聳一聳;親親小耳朵,耳朵躲一躲;親親小眼睛,眼睛瞇一瞇。”
師提問:“氣球在用什么親你們?”
師總結(jié):“氣球吃的是空氣,里面的空氣在我松手的時候就會跑出來親你們的小臉蛋。原來空氣是會跑、會流動的。”
(2)師:“還有一位氣球?qū)殞毾雭碛H親你們的小臉。看看它是誰?”出示吃了被污染的空氣的哭臉氣球。
師問:“咦?這位氣球?qū)殞毢秒y過,為什么呢?”教師學氣球?qū)殞氄f話:“我想吃飽了和你們玩兒,可是卻吃進了被污染的空氣。我覺得嗓子干干的,鼻子癢癢的,呼吸很困難,渾身都難受。我不能親小朋友了,心里真難受!”
師問:“這個氣球?qū)殞殲槭裁床荒苡H我們?”
師:“你們見過或者感受過被污染的空氣嗎?”幼兒回答完后看課件。
教師演示空氣污染多媒體課件。
教師小結(jié):大氣污染物的來源,主要有工業(yè)污染、生活中的污染(吸煙、爐灶等)和交通運輸工具污染。大氣污染物對人體的危害是很大的。所以我們要愛護我們身邊的環(huán)境,盡量不要到人多擁擠的一些公共場所去,如擁擠的公交車上、集市、商場等地方。在家里也要請爸爸媽媽多開窗通風,這樣,就不容易吸人被污染的"空氣。
3.我?guī)蜌馇騺碇尾 ?/p>
師:我們知道了空氣是怎樣被污染的,那我們應(yīng)該怎樣保護空氣不受污染呢? 幼兒分組討論。
師:“怎樣保護空氣不受污染?”
師:“什么能凈化空氣?” 幼兒回答完后放課件。
教師小結(jié):小朋友想出的辦法都很好。那我們先一起幫氣球?qū)殞氈尾“伞N覀儼阉偷阶匀唤抢锶ィ雅K空氣吐出來,讓花草把這些受污染的空氣凈化一下,然后再讓它吸點兒新鮮的空氣,病就好了。”“氣球?qū)殞殻饶愫昧宋覀冊賮斫幽悖 ?/p>
師:“我心里感到特別高興,因為我?guī)椭藙e人。幫助別人是一件很快樂的事情。”“現(xiàn)在,我們一起來開心地玩玩氣球吧。”從口袋里拿出準備好的氣球,玩氣球小老鼠的游戲。
4.氣球小老鼠:在游戲中進一步感知空氣的流動性,體驗玩氣球的快樂。
(1)教師吹起一個氣球,突然松開手,氣球跑出去。問幼兒:“氣球怎么會跑呢?”
師:“噢,是空氣等不及要出來,就把氣球給擠跑了。我的氣球變成小老鼠了,把你的氣球也變成小老鼠吧!
(2)幼兒將氣球吹起來后,突然松開手,氣球會像小老鼠一樣四處亂跑,幼兒追趕。
(3)幼兒反復玩游戲,進一步感受空氣的流動性,體驗玩氣球的快樂。活動自然結(jié)束。
活動反思:
本節(jié)活動我以孩子們?yōu)橹黧w,抓住了他們的好奇心、設(shè)計了“氣球親親我”、“生病的氣球”的環(huán)節(jié),形象、直觀,有較強的趣味性。讓孩子們在輕松、愉悅的游戲活動中嘗試氣球親親小鼻子,親親小耳朵,親親小眼睛等的感覺,充分調(diào)動孩子運用多種感官探究問題,直接得出結(jié)論:空氣是流動的,是會跑的:污染的空氣有害健康,輕松自如地突破了本次活動的重點。在“氣球小老鼠”游戲活動中,為每一個孩子提供了參與嘗試、體驗游戲快樂的機會,既鞏固了教學活動內(nèi)容,又極大地激發(fā)了孩子探索的興趣,有效地完成了本次活動的目標。唯一感到遺憾的是在此環(huán)節(jié)中,個別孩子不能很好的將氣球吹起來,所以參與活動不是很積極,不能盡興的體驗游戲的快樂,作為教師在以后組織活動前,應(yīng)充分了解幼兒的發(fā)展,為更好的開展活動做好充分的準備!
中班科學教案 篇6
設(shè)計意圖:
新《綱要》中指出:科學教育的目標強調(diào)幼兒能運用各種感官,動手動腦,探究問題。
幼兒在玩玩具時,經(jīng)常在觀察、思考:汽車為什么會開?車燈為什么會亮?對電池的作用產(chǎn)生濃厚的興趣。本次活動結(jié)合《綱要》精神,體現(xiàn)“生活化、經(jīng)驗化、操作化”的特點,從幼兒的興趣入手,充分挖掘電池潛在的教育價值。
在活動中,通過給幼兒提供足夠的操作、探索的時間、機會,引導幼兒運用觀察、比較電池,了解電池的外形特征;調(diào)動幼兒的已有經(jīng)驗,動手操作、安裝電池,了解電池的安裝方法及作用,并體驗安裝成功的喜悅。
在整個活動中,充分體現(xiàn)“師生互動,生生互動以及與材料的互動原則。教師的開放式提問,發(fā)展了幼兒的發(fā)散性思維;幼兒間的討論、交流,發(fā)展了幼兒的口語表達能力,經(jīng)驗也得到了積累;支持、引發(fā)幼兒與材料的互動關(guān)系,通過操作、擺弄電池、探索電池的奧秘。
活動目標:
1、對電池產(chǎn)生興趣,初步了解常用電池的外形特征和用途。
2、樂意參加安裝電池的探索活動,感受成功的樂趣。
3、愿意與同伴一起操作、交流。
4、培養(yǎng)幼兒對事物的好奇心,樂于大膽探究和實驗。
5、激發(fā)幼兒對科學活動的興趣。
活動準備:
常用電池若干個(1、5、7號),電動玩具若干個,電池圖片一張
活動過程:
一、導入:幼兒選擇各種電動玩具玩,引出活動主題:“電池”
二、通過觀察、比較,了解常用電池的外形特征,嘗試從多角度發(fā)現(xiàn)電池的差異。
1、幼兒觀察、比較電池。
2、幼兒操作,教師引導幼兒從不同角度去比較,鼓勵幼兒與同伴一起操作、交流。“你們發(fā)現(xiàn)這些電池那些地方不一樣?”“這些電池有沒有一樣的地方?”
3、出示電池圖片,師生共同小結(jié)電池的外形特征。
三、幼兒嘗試為各種不同類型的電動玩具安裝電池。
1、教師提供不同型號的電動玩具,讓幼兒根據(jù)自己的生活經(jīng)驗自由選擇、自由操作安裝電池,讓玩具動起來。
2、請幼兒講述自己的操作過程,并一起討論操作中遇到的`問題。
“你是怎樣裝電池的,電動玩具才會動起來?”
教師針對幼兒的操作情況,舉典型事例。
四、幼兒再次探索為各種不同的電動玩具安裝電池
1、鼓勵幼兒找到電池盒內(nèi)的標記進行安裝電池,嘗試為各種不同類型的電動玩具進行安裝。
2、師生共同交流操作中遇到的困難和問題,總結(jié)經(jīng)驗。
3、幼兒初步了解電池的用途及培養(yǎng)初步的環(huán)保意識。
活動延伸:
1、讓活動中沒有正確安裝電池的幼兒繼續(xù)操作練習。
2、在日常生活中繼續(xù)尋找使用電池的物品,并嘗試自己安裝電池。
3、環(huán)保教育:不亂扔廢舊電池。
活動反思:
為了激發(fā)他們的認識興趣和探究欲望,培養(yǎng)他們樂于嘗試、勤于動手的習慣。設(shè)計了嘗試性、操作性和探索性較強的嘗試學習活動——好玩的電動玩具。活動主要通過讓幼兒各種各樣的玩具和不斷地探索,一步步地揭開電池的各種秘密,讓孩子們在輕松愉快的環(huán)境中認識電池并學會安裝電池的方法。
中班科學教案 篇7
活動目標:
1、認識幾種常見的爬行動物,初步了解爬行動物的各種爬行方式。
2、通過觀察圖片和傾聽介紹,了解爬行類動物的基本類型,感知他們的外形特征和上火習性。
3、喜歡模仿動物爬行,注意不與同伴發(fā)生碰撞
活動準備:
1、《幼兒用書》人手一冊,實物展示儀一臺。
2、電動爬行玩具,例如:長長的毛毛蟲。
3、師生共同收集各種會爬的動物或圖片
4、有條件的幼兒園可以引導參觀爬行動物館,讓幼兒直觀地感受各種爬行動物。
活動過程:
1、出示玩具,引起幼兒的興趣。
——出示并啟動毛毛蟲玩具,提問:“這是什么?看看他是怎么行走的?
——教師:除了毛毛蟲會爬,你知道還有誰也會爬行。
2、引導幼兒觀察閱讀《幼兒用書》,感知幾種常見的認識的爬行動物。
——教師:畫面上有哪些動物?他們叫什么名字?他們是怎樣行走的?
——教師:他們用什么來爬行?怎樣爬行?
3、引導幼兒看圖感知四類爬行動物,豐富幼兒對爬行類動物的認識。
——用實物展示儀放大《幼兒用書》上的畫面,觀察認識蜥蜴。
① 教師:你認識這些蜥蜴嗎?他們身上有什么?他是怎樣爬行的?你還知道他們有什么特殊的地方?
② 教師小結(jié):壁虎、變色龍都是蜥蜴。壁虎有兩只大大的眼睛,但是沒有眼皮,所以他的眼睛一直睜著的。壁虎有四條腿,腳趾上長著洗盤,能在光滑的玻璃上爬行。壁虎受了驚嚇,尾巴會掉下來。不過,她還會再長出一條尾巴來。壁虎捉蚊子、蒼蠅吃,他是有益的。
——觀察認識蛇。
① 教師:蛇是怎樣爬行的?蛇有腳嗎?他是怎樣爬行的?請你學一學蛇爬行,你還知道關(guān)于蛇的其他事情嗎?
② 教師小結(jié):蛇的種類很多,蛇沒有腳,但他能依靠圣體向前爬行游動。蛇分有毒和無毒的兩種類型。大多數(shù)無毒蛇的頭是橢圓形的,絕大多數(shù)有毒蛇的頭是三角形的。毒蛇有毒囊和毒牙。蛇肉可以吃,毒蛇可以做藥。
——觀察認識鱷魚。
① 教師:鱷魚是什么樣子的?你知道鱷魚是怎么爬的?請你學一學。
② 教師:鱷魚有扁扁的腦袋和扁扁的身體,鱷魚背朝天,肚皮貼著地,粗壯的"尾巴像鋼鞭。他的皮膚很厚,皮膚里還埋著一塊塊排列整齊的骨塊。如果他張開血紅的大嘴巴,會露出74顆牙齒,看了真叫人害怕。
——觀察認識烏龜
① 教師:烏龜是什么樣子的?在水里和陸地上他是怎樣行走的?你還知道烏龜有哪些奇特的本領(lǐng)?
② 教師小結(jié):烏龜有一個堅硬的殼,當其他動物傷害他的時候,烏龜?shù)念^和四肢馬上會縮進殼里去。烏龜四肢的腳趾間都有蹼,所以,烏龜也能在水里游動。烏龜?shù)男袆雍苈』ㄒ脖容^慢,很長時間不吃不喝也能活下去。
——觀察認識青蛙、螃蟹等
4、游戲活動《爬一爬,猜一猜》。
——啟發(fā)幼兒扮演自己喜歡的動物到前面來爬一爬,其他幼兒猜一猜是什么動物,怎樣爬更像動物爬,學習模仿爬行的動作。
——將幼兒帶到寬敞的活動室,鼓勵幼兒扮演爬行動物,模仿動物自主進行爬行活動,提醒幼兒注意要找空地方爬行,不要與同伴碰撞,體驗爬行活動的樂趣。
中班科學教案 篇8
設(shè)計意圖
中班幼兒好奇心強,樂于表現(xiàn),而科學知識來源于生活,在科學活動中,孩子們常常興趣濃厚、發(fā)言踴躍。而且我發(fā)現(xiàn)我們班的幼兒在升中班之后對黑板上吸著的磁鐵有著很濃厚的興趣,經(jīng)常會拿著磁鐵到處吸。因此我在這次選課中,就選擇了科學領(lǐng)域中的《你追我趕》這個活動。目的是為了讓幼兒自己動手探索磁鐵讓小紙人運動方法,使幼兒對探究磁鐵磁性現(xiàn)象的產(chǎn)生興趣。
活動目標
(一)探究磁鐵小人的運動方法。
(二)萌生探究磁鐵現(xiàn)象的意愿。
(三)活動準備
磁鐵、回形針、白紙、畫筆。足球小人
活動過程
(一)你能追上我嗎
1.我是一個小紙人,我會走路和跑步。教師將足球小人放在墊板上,移動磁鐵操控小人行進。
2.你們知道我是怎么讓小人走起來的嗎?請幼兒觀察小人,大膽猜測小人會動的原因。
3.引導幼兒仔細觀察磁鐵和回形針,發(fā)現(xiàn)磁性現(xiàn)象。再次演示足球小人的走動情景。
(二)我的足球小人
1.教師看足球小人和足球的"制作方法:在白紙上畫一個小人,簡單涂色后沿輪廓剪下,并在足球的腳部別上回形針。足球的制作方法同足球小人。
2.請幼兒找一位好朋友做搭檔,一人制作“足球小人,另一人制作”足球“。
3.探索足球小人和足球動起來的方法。
4.怎樣讓足球小人來踢球?引導幼兒討論,如何將磁鐵來回移動,使小人能夠活動。
(三)游戲:你追我趕
1.在熟練掌握用磁鐵移動足球小人的方法后,進行該游戲。由操作足球的幼兒先移動球,與足球小人拉開距離,此時操作小人的幼兒要追趕足球。
2.幼兒自由結(jié)伴游戲。在一個足球場上可以多立1-2個小人,追趕一個球,積極探索磁鐵吸住回形針的有趣現(xiàn)象。
中班科學教案 篇9
活動目標
1.了解蜜蜂、蜻蜓、蝴蝶等昆蟲基本特征和習性。
2.了解昆蟲和人們的關(guān)系。
3.知道愛護益蟲,消滅害蟲。
活動準備
1.趣味練習:正確說出昆蟲的名字
2.趣味練習:制作夏季昆蟲
趣味練習
活動過程
一、趣味練習導入課題
1.教師:小朋友,你知道哪些昆蟲呢?請你說一說。
2.教師:你們看看圖片上這些昆蟲,你們想知道這些昆蟲更多的秘密嗎?
二、觀看昆蟲圖片,了解主要特征和生活習性
1.圖上這些昆蟲它們叫什么名字?
2.它們是什么樣子的?
(頭上有什么?數(shù)一數(shù)有幾隊翅膀?有幾對腳?)
3.它們生活在什么地方?吃什么?
4.它們有哪些地方是相同的?它們共同的名稱叫什么?
5.還知道哪些昆蟲?他們是什么樣子的?
小結(jié):畫面上的這些蟲子有一個共同名字叫昆蟲。
昆蟲的.身體分頭、胸、腹三部分。頭上有觸角、嘴和眼睛;胸部長著三對腳,背上一般長著兩隊翅膀;
腹部一節(jié)一節(jié)的兩側(cè)有氣孔,是呼吸用的。有些昆蟲(如七星瓢蟲)
有一對翅膀變硬了,還有些昆蟲只有一對翅膀(如蚊子。)
三、分辨益蟲、害蟲
1.你喜歡哪些昆蟲?不喜歡哪些昆蟲?為什么?
2.有哪些昆蟲是益蟲?哪些是害蟲?為什么?
3.蝴蝶是益蟲還是害蟲?為什么?
教師:蝴蝶在幼蟲時有吃嫩菜葉等害處,變成蝴蝶后有傳播花粉、可觀賞等益處。
四、討論怎樣對待昆蟲
1.我們該怎樣對待昆蟲?
2.小結(jié):我們應(yīng)該保護益蟲,不隨意捕捉和殺死益蟲。要注意環(huán)境衛(wèi)生,
不亂倒垃圾,隨地大小便,不讓臟水積聚使害蟲無法生存等。
五、趣味練習
制作夏季昆蟲手冊,說說昆蟲的秘密。
中班科學教案 篇10
活動目標:
1、探索用各種材料與紙板游戲,體驗頂起紙板的成功喜悅。
2、嘗試用游戲棒頂紙板,積累使物體平衡的有益經(jīng)驗。
3、發(fā)現(xiàn)生活中“頂”的現(xiàn)象,體驗交流、分享經(jīng)驗與合作游戲的樂趣。
活動準備:
1、正方形、圓形、三角形等各種形狀的廢舊紙板。
2、薯片罐、牙膏盒、雪碧瓶、游戲棒、紙筒芯、塑料棍、固體膠、長紙筒、酸奶瓶等各種廢舊操作材料。
3、多媒體課件:有關(guān)“頂”的現(xiàn)象。
活動過程:
1、頂一頂,引起幼兒活動的興趣。
設(shè)置情境:教師和幼兒開心地外出郊游,遇上了下雨,一時找不到躲雨的地方,意外發(fā)現(xiàn)了許多紙板,于是大家把紙板頂在頭上當作小傘,由此引出活動。
2、試一試,用身體的`其他部分頂紙板。
師:除了可以用頭和紙板做游戲,我們還可以用身體的哪些部位玩紙板呢?(手、腳、背、膝蓋……)
3、找一找,還有哪些材料也能頂起紙板。
師:原來身體的好多部位都可以和紙板做游戲,真有意思。瞧,這里還有許多材料呢(出示薯片罐、牙膏盒、大游戲棒等操作材料),請小朋友們?nèi)フ乙徽遥€有哪些材料也能和紙扳玩游戲。
(1)幼兒自由選擇材料進行游戲,鼓勵幼兒說出自己用哪些材料玩了游戲,初步獲得有關(guān)平衡的經(jīng)驗。
(2)啟發(fā)幼兒在游戲過程中發(fā)現(xiàn)“面”大的物體容易頂起紙板,“面”小的物體不容易頂起紙板。教師提問:你們發(fā)現(xiàn)哪些材料容易頂起紙板?(薯片罐等)哪些不容易頂起紙板?(游戲棒)這是為什么?大家都來試一試。(幼兒自由嘗試用游戲棒頂紙板,提醒幼兒注意安全。)
(3)引入難題,鼓勵幼兒想辦法解決。師:怎樣才能用游戲棒頂起紙板呢?我們一起來想想辦法。①幼兒嘗試每人用一把游戲棒頂紙板:②幼兒嘗試每人用三根游戲棒頂紙板(原理:三角支撐);③鼓勵幼兒分組游戲,合作用游戲棒玩“頂紙板”的游戲。
4、說一說,生活中還有哪些物體存在“頂”的現(xiàn)象。
師:“頂”的現(xiàn)象在我們的身邊無處不在,下面我們就來看一看,說一說。(出示多媒體課件,引導幼兒邊看邊說。)
5、結(jié)束活動:咱們的生活中還有許多這樣的現(xiàn)象,小朋友回到家中可以找一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