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班科學活動設計神舟飛船教案
推薦度:
中班科學活動動物過冬教案反思
推薦度:
相關推薦
【推薦】中班科學活動教案模板錦集9篇
作為一位優秀的人民教師,就不得不需要編寫教案,通過教案準備可以更好地根據具體情況對教學進程做適當的必要的調整。教案應該怎么寫才好呢?以下是小編為大家收集的中班科學活動教案9篇,歡迎閱讀與收藏。
中班科學活動教案 篇1
教學目標:
1.了解認識不同材質的杯子,并滲透環保知識。
2.引起幼兒的探究欲望,鼓勵幼兒動手操作。
3.發展幼兒的想像力及創造能力。
重點難點:
認識不同材質的杯子,滲透環保知識。
教學準備:
各種杯子、彩色面泥、托盤
教學過程:
一、欣賞杯子師出示杯子
師:這是什么?它們是什么樣子的?用什么做的?
二、引導幼兒自由探究、觀察,通過看、說對不同的杯子初步感知
1.師:今天,老師帶來了許多的杯子寶寶,看一看,你最喜歡哪一種(掀去蓋布,幼兒充分觀察)請你們跟你旁邊的好朋友輕輕地說一說(幼兒交流)
2.請個別幼兒說一說你最喜歡哪一個杯子。
通過比較認識杯子并給杯子分類包括外表、花紋、大小、質地、高矮等多次出示不同的兩個杯子讓幼兒比較他們有什么不一樣?包括外表、花紋、大小、質地、高矮等幼兒給杯子分類。(教師巡回指導,個別提問:你是怎么分的?)小結:這些杯子都不一樣,有的杯子高,有的杯子矮;有的杯子有把子,有的杯子沒有把子;有的杯子是綠色,有的杯子是紅色;有的杯子是塑料的,有的杯子是玻璃的;有的杯子是陶瓷的,有的杯子是搪瓷的玻璃杯、瓷杯容易碎,搪瓷杯容易脫落,所以我們要輕輕拿、輕輕放。
三、介紹幾種特殊的杯子、認識一次性紙杯和一次性塑料杯
(出示一次性紙杯和塑料杯)
1.提問:一次性杯子有什么好處呢方便、衛生,你覺得用紙杯和塑料杯哪個更好為什么? (請個別幼兒說)分析紙杯與塑料杯對環境的影響。
2.師:是不是用所有的一次性杯子都很衛生呢?
引導幼兒說出塑料杯會造成二次污染,而紙杯卻可以再次利用。讓幼兒知道要利用對人類環境有利的物品,要學會保護環境。請小朋友看看這個杯子下面有一條長長的線,還有插孔,這是什么杯子呢>(電熱杯)
3.師演示用電熱杯燒水。
4.認識保溫杯。
(依次出示玻璃保溫杯、不銹鋼保溫杯,讓幼兒觀察)介紹:一種是玻璃保溫杯,它是由雙層玻璃構成的,雙層玻璃中間是真空的,熱水就不容易變冷了。還有一種是不銹鋼保溫杯,是由不銹鋼加上真空層做成的"盛水的杯子,頂部有蓋子,真空絕熱層能使裝在里面的水延緩散熱,達到保溫的目的。
小結:杯子世界真奇妙,有這么多可愛好看的杯子。
四、想象和制作杯子
今天請小朋友們來當聰明、能干的設計師,設計出你最喜歡的杯子。幼兒動手制作杯子。
1.請個別幼兒介紹自己的杯子。(怎么做的什么形狀、色彩有什么用處?)
2.展覽幼兒制作的杯子。教學評析本次活動主要是讓幼兒在觀察、探索、交流的基礎上認識不同材質的杯子,并了解相關的環保知識。
中班科學活動教案 篇2
活動目標
1.運用多種感官探索和發現工具的秘密,積極探討交流自己的發現和見解。
2.初步了解工具與人類生活的關系,激發自豪感?;顒訙蕚洌焊鞣N勞動工具圖片。
活動過程:
一、教師出示鋸子圖片。簡單向幼兒講述有關《魯班造鋸》的故事。提問:在哪里看到過?鋸子有什么用處?教師簡單向幼兒講解鋸子的用處。教師講述《魯班造鋸》的故事。
二、了解工具的多樣性以及正確使用工具的方法。
(1)除了鋸子你還知道有哪些工具呢?教師出示榔頭、斧子、鏟子等圖片引導幼兒觀察,使幼兒知道這些工具的"用處。教師:
(1)這些工具你見過嗎?他長的什么樣子?他是什么工具?有什么用呢?請幼兒來猜一猜。
(2)我們怎樣使用這些工具呢?
(3)我們小朋友如果使用這些工具應該注意些什么呢?
(4)使用工具有什么好處呢?請個別幼兒回答,教師一次介紹各種不同的工具名稱以及他們的作用。
三、延伸活動“如果我是科學家”
(1)如果你是科學家,你會發明什么工具呢?
(2)為什么要發明這些工具呢?教師講解我們的種植園要用許多勞動工具來種植蔬菜和果子等活動。
(3)這些工具有什么用呢?
(4)怎么使用這些工具呢?可以小組交流。
中班科學活動教案 篇3
設計思路
隨著市場經濟的發展,蔬菜的種類越來越多,品種越來越復雜,這給幼兒認識蔬菜帶來了一定難度。幼兒在進餐時,我發現有些孩子不喜歡吃蔬菜,挑食、偏食現象十分嚴重,對自己不喜歡的蔬菜有嘔吐現象。針對這一情況,為了培養幼兒的認識能力,讓幼兒學會對進行分類,教育幼兒要合理膳食,多吃蔬菜。我設計了“一籃蔬菜”這一活動
活動目標
1、能認識幾種常見的"蔬菜。
2、鼓勵幼兒試著給蔬菜分類。
3、學說:“我喜歡吃……”。
4、培養幼兒對事物的好奇心,樂于大膽探究和實驗。
5、愿意大膽嘗試,并與同伴分享自己的心得。
活動準備
1、蔬菜卡片、蔬菜、小籃子若干;
2、將洗凈的蔬菜胡蘿卜、白蘿卜、西紅柿、黃瓜、等色彩鮮艷的蔬菜藝術的裝在一個籃子里。
活動過程
一、廚師神秘禮物,調動幼兒參與活動的積極性:
1、用白布遮著竹籃子,讓幼兒猜猜里面有什么?
2、揭開白布后,讓幼兒整體看一看:這籃蔬菜好看嗎?什么地方好看?(請幼兒自由發言)
二、利用課件教幼兒認識蔬菜并試著分類:
1、教幼兒認識幾種常見的蔬菜?
2、給蔬菜分類:根莖類、蔬果類、青菜類。
三、分一分:
請幼兒每人拿一張蔬菜卡片,說出拿的是什么?然后給它們分類。
四、送蔬菜寶寶回家:
1、教幼兒學說:“我喜歡吃……”
2、選擇自己喜歡的蔬菜,放在籃子送它回家。
生活教育
告訴幼兒蔬菜有營養,不要偏食,不吃蔬菜不生病。
活動延伸
學唱《小小姑娘》鞏固所學知識。
活動反思
現在蔬菜的種類越來越多,品種越來越復雜,這給幼兒認識蔬菜帶來了一定難度。幼兒在進餐時,我發現有些孩子不喜歡吃蔬菜,挑食、偏食現象十分嚴重,對自己不喜歡的蔬菜有嘔吐現象。針對這一情況,為了培養幼兒的認識能力,教育幼兒要合理膳食,多吃蔬菜。于是我設計了“一籃蔬菜”這一活動。
中班科學活動教案 篇4
活動目標:
1、通過實物觀察,了解貓的外形特征(主要是腳部分與臉部)及相應的生活習性。
2、在視頻錄像中了解其生活習性、感受貓的各種趣事、,激發幼兒愛小動物的情感。
活動準備:
視頻、小貓、手套、貓糧。
活動過程:
1、幼兒對貓已有經驗的反饋。
教:今天有只小貓來我們中二班做客,你知道小貓的一些事嗎?誰來介紹一下。
教師把幼兒的已有經驗以板畫形式給予展示記錄2、出示小貓(提醒小貓怕生,怕噪音,小朋友別發出很大的聲音)
2、觀察小貓腳部特征(同時對幼兒的已有經驗進行驗證)老師戴上手套抱出小貓。
教:老師為什么要戴上手套?
(小貓有爪子)小貓的爪子是怎么樣的?幼兒先說再驗證,教師抱著小貓給幼兒近距離看爪子,尖尖的、彎彎的象什么一樣?(鼓勵幼兒用好聽的詞說說),你知道小貓尖尖的爪子有什么作用呀? (幼兒學學爪子抓老鼠的樣子,教師配音幫助幼兒感受其厲害之處)(補充:尖尖的爪子不用時是縮在里面的,所以我們剛才不太看得清楚。用了才露出來)
教:尖尖的爪子長在哪里呀?(腳上)小貓有幾只腳?教師畫出四只腳,并畫上尖尖的爪子誰也有四只腳的啊?
教:小貓的腳上除了爪子還有什么?再次近距離給幼兒看看腳,說說那塊肉墊,引申到已學兒歌的詞(走路要學小花貓,腳步輕輕靜悄悄),小貓為什么走路要靜悄悄。(把貓放下來讓它走走,大家傾聽其走路無聲。)
3、通過喂食觀察其臉部特征回憶一下貓愛吃的食物,再出示貓糧,這是小貓的食物,老師進行喂食(根據情況是否能請幼兒嘗試喂食)
教:看,小貓在干嘛?看看她的嘴巴有什么特別嗎?(三瓣嘴)瞧,它邊吃嘴邊還有什么在動???(胡子)誰也長胡子的啊?怎樣的胡子?(細細長長)小貓的胡子有什么本領你知道嗎?這些都長在小貓的哪里???(臉上)教師勾畫貓臉,畫上嘴巴胡子,小貓像了嗎?還少什么?添畫眼睛、耳朵(誰來說說小貓眼睛、耳朵的.事情)隨意說說即可看看黑板上的小貓還少什么?添畫長長地身體和尾巴。簡單表示小貓全身的毛。
4、通過視頻感受貓的生活習性教師交待:小貓主人給小貓拍了些錄像,看看小貓在家都干什么呢?
欣賞碟片(分段看、三段內容)
第一段:調皮的小貓看看這里的小貓在干嘛?邊看邊加點配音小貓在家在干嘛呢?怎么玩得呀?看得出來這是只怎么樣的小貓?
第二段:睡覺的貓調皮的小貓玩累了,要干嘛啦?(睡覺)我們來看看小貓睡覺的照片,為什么它白天總喜歡睡覺?。?/p>
第三段:愛干凈的貓再看看這里的小貓在干嘛呀?它為什么老舔自己的貓呢?說明小貓怎么樣?
接下來有一段小貓和小狗的錄像(看時間進行)你猜它們在一起會是好朋友還是要打架?如果打架誰會先動手呢?觀看錄像(邊看講述小貓的動態)知道結果了吧
5、小結:
小貓可以做我們的小伙伴,我們都要保護愛護它們,不要傷害它們,只有你去傷害它它才會攻擊你。小貓還有很多品種,讓我們來看看其他種類的小貓是怎么樣的?(看照片)
中班科學活動教案 篇5
活動目標:
1、對科學活動感興趣,體驗實驗的趣味。
2、通過實驗讓幼兒知道物體在水里有的沉、有的浮,引起幼兒對沉浮現象的興趣。
3、能積極動手、動腦操作實驗,培養幼兒的創造性思維,發展幼兒探索求知的精神。
活動準備:
水、玻璃杯2個、玻璃瓶2個、紙杯、釘子、鑰匙、泡沫、石塊、紙船、積木、乒乓球、鉛筆、橡波泥。
活動過程:
1、出示各種材料,激發幼兒興趣。
提問:把這些材料放入水中會有什么不一樣的現象?
2、教師示范做實驗,讓幼兒觀察。
(1)空玻璃瓶和裝滿水的玻璃瓶進行實驗
(2)紙杯和釘子進行實驗
小結沉浮的概念:在水上面的就是浮,在水下面的就是沉。
3、猜測各種物品的沉浮現象,并進行實驗操作。
(1)教師用泡沫和鑰匙做實驗,讓幼兒回答出哪個是沉的,哪個是浮的.
(2)鼓勵幼兒自己動手操作,并能說出是沉的還是浮的
選用教師準備的材料進行實驗,教師可指導動手操作,要求輕輕放,放進去的物品不用拿出來
活動延伸:
讓幼兒動腦思索怎樣讓橡皮泥浮在水面上?
教師可把橡皮泥捏成船狀進行實驗,讓幼兒觀察
中班科學活動教案 篇6
活動目標:
1、了解水對人類的重要性,初步具有保護水源、節約用水的意識。
2、培養幼兒對事物的好奇心,樂于大膽探究和實驗。
3、在活動中,讓幼兒體驗成功的喜悅。
4、使幼兒對探索自然現象感興趣。
5、充分體驗“科學就在身邊”,產生在生活中發現、探索和交流的興趣。
活動準備:
地球儀,純凈水、豆漿、醋、鹽水、臟水各一杯。
活動過程:
1、引入話題:我們先來猜一個謎語,老師先不把這個東西所有的謎面講出來,我們小朋友最能干了,看看能不能很快猜出來。這個東西很能干,我們拿把刀去切他,可是切不斷!是什么?(幼兒猜不出來的`話,再提供其他提示)這個東西還有一個本領,你要他變成什么形狀,他就能變成什么形狀!他干凈的時候沒有顏色,沒有味道。我們每天都要喝他,用到他等等。
2、出示地球儀問幼兒,地球上什么顏色的面積最大?藍色的代表什么?告訴幼兒,藍色代表海洋,黃色代表陸地,剩下的白色代表我們直接能用的淡水資源。問幼兒淡水資源多嗎?怎么看出來的?地球上最多的是什么?告訴幼兒雖然海洋很多。但是我們不能直接利用海水。
3、出示純凈水、臟水各一杯,問問幼兒兩杯水的區別。請每個幼兒都要看一看,說一說。
4、提問:水有什么用?(向幼兒介紹水的用途,如:幼兒日常生活中接觸到的水能洗衣,做飯,飲用,水還能發電,使幼兒能看電視,使用電冰箱,空調等等。)
5、提問:水是怎么變臟的?臟水能用嗎?組織幼兒以小組形式自由討論,小朋友應該怎樣做?小朋友家里有什么保護水資源、節約用水的好辦法?
6、小結:小朋友知道水有很多用途,對我們的重要性,如果水資源被污染了,我們沒有水用會很慘,那么請小朋友從現在開始就要保護水資源、節約用水,還要把我們想到的好辦法告訴爸爸媽媽,大家一起節約用水,保護水資源。
活動反思:
整個活動是以探索水的秘密為主,水是孩子們天天接觸,非常熟悉的一個物品,但是水的秘密也非常多,因此,孩子們在本次活動中通過自己的觀察,發現水的三個特性,這對于他們來說是一件十分有成就感的事,孩子們非常感興趣?;顒又薪處熞沧⒅亓俗層變河猛暾囊痪湓捇卮饐栴},并且鼓勵更多的幼兒參與思考,實驗,討論 ,充分體現了教師只是教學活動的支持者,引導者,讓幼兒真正做到了學習的主人,自發,自主,自由的開展活動,在同伴與教師的互動中共同探索獲得新知。
中班科學活動教案 篇7
活動設計背景
1、“不倒翁”是孩子們非常喜歡的一種玩具,但它里面蘊含著力的平衡方面的科學道理,怎樣讓孩子自己發現這些科學現象,并理解加以應用呢?
2、通過這次活動,我們為孩子準備許多的材料,讓孩子們通過自己動手操作、體驗、發現、探索其中的秘密,并制作各種各樣的不倒玩具。從中獲取有益的學習經驗。
活動目標
1、通過幼兒自身的活動,感知“不倒翁”的秘密,激發幼兒的探索興趣。
2、通過幼兒的動手操作,讓幼兒了解“不倒翁”的原理。
3、在實踐活動中培養幼兒觀察比較,動手操作及發現問題獨立解決問題的能力。
4、愿意大膽嘗試,并與同伴分享自己的心得。
5、激發幼兒對科學活動的興趣。
教學重點、難點
培養幼兒動手操作能力,激發幼兒探索興趣。
活動準備
1、布置場景“玩具城”:用乒乓球、蛋殼、廢舊皮球制作各種玩具擺放在活
動室的"四周(其中部分會倒,部分不會倒)。
2、幼兒操作材料:紙片、玻璃球、豆粒、沙子、塑料球、橡皮泥、小石頭。
3、錄音機,歌曲“不倒翁”錄音磁帶。
活動過程
導入:以到“神秘的玩具城”去玩的形式引題,激發幼兒探索的興趣。配班老師扮“藍貓”說:“小朋友,你們好,我是藍貓,歡迎你們到神秘的玩具城來,這里的玩具藏著許多的秘密,等著你們去邊玩邊發現,看誰發現得最多?!?/p>
一、自由探索
1、交代任務:你們玩時可要仔細的看一看,比一比,搖一搖,看看
發現了什么?(發現倒和不倒)
2、幼兒自由玩。
3、提問:“你們是怎么玩的,發現了什么?這些玩具有什么相同的地方
和不同的地方?”引導幼兒摸一摸底部,發現底部都是半球體,有的玩具會倒有的不會倒。
小結:小朋友在“玩具城”里玩的很認真,還能動腦筋,發現了“玩具城”里的玩具都是半球體的,再比一比中,小朋友們發現了玩具有的會倒,有的不會倒。
二、嘗試操作制作不倒玩具
幼兒交流體驗“不倒翁”不倒的秘密:上輕下重,固定底部物體。
1、教師放歌曲《不倒翁》,進一步引發幼兒去發現“不倒翁”的秘密,不倒翁里裝有東西。
2、幼兒操作:將會倒下的玩具也裝進東西
(1) 提示:老師為小朋友準備了紙團、塑料球、玻璃球、沙子、豆子、橡皮泥、小石頭等東西,你們可以自由的把每一種東西分別裝進玩具里試一試,看玩具能不能站起來。
(2) 組織幼兒討論:
你們在玩具里裝進了什么,發現了什么現象?
為什么放進紙團玩具倒了而放進沙子等物玩具能站住?(沙子等比紙團重)
小結:原來,在玩具底部裝進重的東西,這樣下重上輕,玩具就能站住。當操作搖晃裝有沙子的玩具時,發現了什么?
(站住的玩具又倒了)裝進什么不倒?(橡皮泥)為什么?
三、演示對比實驗
引導幼兒邊觀察邊分析原因,搖動裝有玻璃球的玩具里重的東西也隨著滾到旁邊,旁邊重,玩具就倒向重的一邊。把橡皮泥固定在底部中間,它不會滾來滾去,那玩具的重心就穩了,不倒翁就作成了。
四、完成制作,玩一玩,體驗樂趣成就感
1、在“不倒翁”的音樂中,讓幼兒制作不倒翁。
2、沒有完成的小朋友繼續制作不倒翁玩具,做好不倒玩具的小朋友拿著玩具到玩具城里去玩一玩吧。
五、結束
小朋友今天真聰明,發現了“不倒翁”玩具中的科學秘密,還自己動手做了一個“不倒翁”?,F在,我們拿給中、小班的小朋友玩一玩好不好?
活動延伸:
1、區角活動中,可在科學角中投放各種材料讓孩子嘗試制作不倒翁。
2、戶外活動時,可和孩子們一起玩一玩“搖擺不倒翁”“金雞獨立”等感受力的平衡的體育游戲。
中班科學活動教案 篇8
活動目標:
1、感知、探索石頭的作用。
2、樂于用簡單的語言表達自己的發現。
3、培養幼兒對事物的好奇心,樂于大膽探究和實驗。
4、在活動中,讓幼兒體驗成功的喜悅。
5、激發幼兒樂于探索科學實驗的樂趣。
活動準備:
1、提前讓幼兒感受、觀察石頭
2、各種各樣的石頭
3、圖片
4、成品石頭 比如:石臼、假山、磨輪。
活動過程:
1、出示各種成品石頭。
今天,老師給小朋友帶來了一些好東西,我們一塊數三下,吹起神秘的絲綢打開看看吧!
2、欣賞各種成品石頭
(1)教師分別介紹石臼、假山、磨輪等等。
(2)教師提問:這些東西是用什么東西做成的?
3、出示石頭
(1)昨天我們玩過的石頭都有什么形狀的?
(2)昨天我們摸過的石頭有什么感覺?(請每個幼兒都能感受石頭的粗糙、光滑)
(3)石頭都有什么顏色的?
教師總結:石頭的形狀是各種各樣的有三角形、長方形等等;顏色也有很多種有:紅色、白色、黑色、褐色等等;石頭有的是粗糙,有的是光滑的"。
4、討論
教師:石頭都能干什么?
5、出示圖片——幼兒欣賞圖片了解石頭的作用
6、出示石頭小路
(1)教師請幼兒在小路上走、跳、爬,使幼兒感受石頭小路。
(2)提問:你踩在小路上有什么感覺?
7、游戲:“小小建筑師”
請幼兒用石頭搭東西什么都可以發揮幼兒想象力。
活動反思:
在幼兒的科學活動中,我們應該加強對幼兒思維能力的培養,增強他們的獨立性、探索性,使幼兒把學習任務放到完整的環節中去完成,真正掌握科學知識,走進科學,也讓科學之光,能照亮孩子成長之路。
中班科學活動教案 篇9
教學意圖:
引導幼兒充分動手操作感知、發現物體摩擦后產生靜電現象,初步了解靜電的相吸、排斥、放電現象及在日常生活中人們對靜電的利用與防止。使幼兒用觀察記錄的方式,交流探索摩擦起電現象的過程和結果,并用完整的語句進行表達與描述。科學《會飛的紙屑》活動培養幼兒對科學活動的興趣,鼓勵幼兒積極思維,大膽嘗試與他人不同的方法,不但增強其自信心。
教學目標:
1、培養幼兒對摩擦起電的興趣,了解關于靜電的"簡單知識。
2、啟發幼兒發散思維,培養幼兒觀察能力和操作能力,產生科學探索的興趣。
3、學習用語言、符號等多種形式記錄自己的發現。
4、培養幼兒動手操作能力,在活動中大膽創造并分享與同伴合作成功的體驗。
5、在活動中,讓幼兒體驗成功的喜悅。
教學準備:
碎紙屑、塑料尺、鋼尺、水彩筆、鉛筆、毛皮、棉布等每組一份。
教學過程:
一、引出探究問題。
1、回顧會飛的東西。
教師:這幾天我們一直都在談論會飛的東西,你知道有哪些熊熊哦會飛嗎?這里有許多小紙屑他們也想飛,你有什么辦法讓它們飛起來?
2、引導幼兒想辦法讓小紙屑也能飛起來。
3、介紹操作材料。
教師:我們看看,桌子上有哪些材料?請你們想辦法,試著用這些材料讓小紙屑飛起來。
二、分組探究
分小組,探究如何使紙屑飛舞起來。
試著用這些材料讓小紙屑飛起來。
三、教師演示,幼兒實驗與討論。
1、教師演示
教師:剛才老師用了塑料尺和毛皮讓紙屑飛起來,其他材料行不行?你們試一試?
2、幼兒進行實驗,嘗試用本組的材料或其他替代品使紙屑飛舞起來。
這次實驗,你們又發現了什么?請你來說一說,并給大家演示一下。
3、幼兒演示自己的實驗結果,交流其他可以使紙屑飛舞起來的材料。
4、討論紙屑飛起來的原因,了解摩擦生電的現象。
教師小結:因為我們的塑料尺經過摩擦,產生了電,電能把很輕巧的紙屑吸過來,紙屑就是被塑料尺上的電吸過去的。這種現象叫摩擦生電。
四、請小朋友仔細聽錄音:靜電的自述。
我的名字叫靜電,大自然里到處都有我的存在。從一?;覊m在空中飄蕩,到震天動地的電閃雷鳴,都有我靜電的作用,平時我很安靜,人們不容易注意到我,可是當兩個物體摩擦的時候,人們就會發現我了,科學家把這種現象叫做"摩擦起電"。除了塑料小棒摩擦綢布可以吸起紙屑、手套摩擦有機玻璃板可以讓蝴蝶飛舞,平時小朋友梳頭的時候有時會感到頭發跟著梳子飄了起來,那也是我在和小朋友開玩笑,另外,我最喜歡干燥的環境。在空氣干燥的冬天,有時小朋友的手和別人猛的一碰,會感到被電了一下,還有小朋友晚上脫毛衣的時候會聽到"滋拉滋拉"的聲音,關了燈還能看到亮光,那也是我?,F在你們認識我了吧。
教學總結:
原來是這樣。今天我們小朋友認識了神奇的靜電,知道了靜電是怎么產生的、哪些東西容易產生靜電,還懂得了有關靜電的許多知識,大自然里蘊藏著無窮的奧秘,等著小朋友去發現、去探索。老師在科學區里還為小朋友準備了許多材料,小朋友可以在活動時繼續玩產生靜電的游戲。
教學延伸:
在科學區里為幼兒準備大量有關玩靜電游戲的材料,除教學活動中所用過的以外,還添置如毛皮、絲絨、鐵梳、木梳等各種不同材質的物品,供幼兒繼續探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