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大班語言《搖籃》教案
推薦度:
大班語言教案《拜年》
推薦度:
《魯班的故事》大班語言教案
推薦度:
大班語言活動教案:《我做哥哥了》
推薦度:
幼兒園大班語言教案
推薦度:
相關推薦
【推薦】大班語言教案范文錦集8篇
作為一位杰出的教職工,有必要進行細致的教案準備工作,借助教案可以提高教學質量,收到預期的教學效果。如何把教案做到重點突出呢?下面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大班語言教案8篇,僅供參考,大家一起來看看吧。
大班語言教案 篇1
活動目標:
1、學習觀察圖片,理解圖片所表達的意思。
2、樂意用語言講講自己所看到的,所想到的。
教學準備: 多幅背景圖(可制定成書)、 小動物貼絨教具、錄音磁帶。
教學過程:
一、認識故事中所有的角色。(出示晴天背景)
1、小動物們在玩捉迷藏,找一找,它們是誰呀?
2、數一數,一共有幾個小動物?
二、感知烏云與下雨的關系。(出示烏云背景圖)
1、小鳥為什么要急急忙忙的飛回家?
2、小鳥看見烏龜還在玩,會說什么呢?
3、一起學學小鳥是怎么說的。(即學同伴所說的`話)
三、聯系生活經驗,調動幼兒對起風、雷電的感受。(出示不同的背景圖)
1、你從哪里看出起風啦?(樹搖、水波、風沙、小老鼠瞇著眼等)
2、小老鼠看見烏龜還在玩,會怎么說?(引導孩子一起說)
3、放錄音“閃電、雷聲”,牽引至烏龜還沒回家,一起來催催烏龜快回家。(激發孩子有感情地說)
四、尋找避雨的方法
小烏龜為什么沒淋濕?它會用了什么好辦法?
五、完整聽故事。
1、老師不出聲,念故事的名字,讓幼兒從教師口型變化中猜出故事名字。
2、聽錄音,完整連貫地欣賞故事。
附故事:《烏龜烏龜快回家》
一天, 天氣真好,小動物們在草地上玩捉迷藏。
玩呀玩,烏云連成一片,遮住太陽了,小鳥看見了,趕快往家里飛,看見烏龜
還在玩,就大聲喊:“烏龜烏龜,快回家吧,烏云來了,要下大雨啦!”“知道了,知道了”烏龜慢吞吞地往前爬。
“呼——”刮大風啦,小老鼠急急忙忙往家里走,看見烏龜還在草地上玩,就大聲喊:“烏龜烏龜,快回家吧!風越吹越大,要下大雨啦!”“知道了,知道了”
烏龜還是慢吞吞地往前爬。
“轟隆隆,轟隆隆”小白兔急急忙忙跑來了,看見烏龜還在草地上玩,也大聲喊:“烏龜烏龜,你怎么還不回家呀?打雷了,閃電了,要下大雨了!”
“知道了,知道了” 烏龜還是慢吞吞地爬呀爬。
大班語言教案 篇2
活動目標:
1、理解故事內容,知道吸煙有害健康,感知故事中的小老鼠聰明、善良的形象特點。
2、感受薩克斯音樂帶來的快樂,樂意在集體面前大膽表達自己的想法和感受。
活動準備:
1、故事圖片、自制煙斗。
2、薩克斯錄音磁帶,舊畫報,薩克斯演出碟片。
活動過程:
一、引題激趣
(一)今天我給大家帶來了一段美妙的音樂,我們一起來聽一聽。(播放薩克斯音樂)
(二)聽了這段音樂你有什么感覺?這么動聽的音樂是用什么樂器演奏出來的呢?
(通過一段薩克斯音樂,組織幼兒討論,引出活動的主題,激發幼兒對故事欣賞的興趣,為下面的活動打下伏筆)
(三)小老鼠也非常喜歡薩克斯音樂,還發生了一個有趣的故事呢!
二、感知理解
(一)講述“老爺爺有個心愛的煙斗”至“小老鼠只好捂著耳朵睡覺”。
提問:
1、唉,如果你是這只可憐的小老鼠,你會怎么辦?
(二)講述“有一天,老爺爺終于病倒了”至“老爺爺從床上坐了起來,病也好了。”提問:小老鼠想了什么好辦法讓老爺爺的病好起來了?
(三)老爺爺的病好了以后還會繼續抽煙嗎?小老鼠和老爺爺還會發生些
什么事情呢?講述老爺爺說:“我再也不抽煙了!”至只有好聽的音樂。提問:老爺爺的病好了以后發生了什么事?他們的薩克斯演奏給人們帶來了什么變化?
(以分段欣賞的形式,通過開放式的問題,讓幼兒根據自己的經驗來討論,為幼兒提供了說話和表現的機會,。與此同時,更增添了活動的趣味性,激發了幼兒學習的積極性。此環節為解決活動重點、突破難點的一個關鍵的環節。)
三、結合圖片,完整欣賞
提問:
(1)你喜歡這只小老鼠嗎?為什么?
(2)聽了《煙斗薩克斯》的故事你最想做什么事情?
(通過圖片完整的欣賞故事,使幼兒對小老鼠機靈、聰明的形象印象深刻,幫助幼兒理解故事內涵)
四、感受體驗
1、用畫報制做煙斗薩克斯,跟隨電視里的演奏家學吹薩克斯。
2、讓我們把好聽的音樂帶給更多的朋友吧。
(用畫報簡單地一卷,跟隨電視里的演奏家學吹薩克斯,使孩子們親身體驗薩克斯音樂的美妙,體會沒有煙味只有好聽的音樂的美好,知道吸煙有害健康,污染環境,萌發環保意識)
附故事:
老爺爺有個心愛的煙斗,他老是用它抽煙。老爺爺“吱——吱——地吸,再呼地吐出來,房子里都是煙霧。住在老爺爺家里的小老鼠,也被嗆出了眼淚。
老爺爺因為經常抽煙,也就經常咳嗽,“吭,吭,吭!”,聲音很響,小老鼠只好捂上耳朵睡覺。
有一天,老爺爺終于病倒了。煙斗就放在茶幾上。小老鼠悄悄地把煙斗背回了家。它擦呀,洗呀,把煙斗擦洗得非常亮。哇,多像音樂會上吹的薩克斯管。于是,它就把煙斗做成了一支能奏出美妙音樂的薩克斯管。
晚上,小老鼠一個人在家里點起了蠟燭,鼓足了氣,吹起了薩克斯管,薩克斯獨奏音樂會開始了。悠悠揚揚的音樂飄出了洞,飛進了老爺爺的房間。“音樂真好聽。”老爺爺從床上坐了起來,病也好了。
老爺爺說:“我再也不抽煙。”他還到商店里去買了一支真正的薩克斯管呢!就這樣,老爺爺每天跟著小老鼠學吹薩克斯。他們配合的非常好,練出了美妙的薩克斯二重奏。
有一天,小老鼠說:“我們到全世界去表演吧!”“好啊!”他們就到世界各地去表演薩克斯二重奏,而且在表演前,老爺爺都先要介紹一下小老鼠的"煙斗薩克斯。
這樣,他們每到一個地方,那個地方愛抽煙的人都說:“我也不抽煙了,還是吹薩克斯吧!”那賣煙斗的商店,也改成賣大大小小的薩克斯了。
全世界再也沒有煙味了,只有好聽的音樂。
教學反思
在生活中,我們的幼兒對煙斗和薩克斯見的比較的少,在活動中我用圖片讓他們認識,并知道它們的不同用處,為理解故事做好鋪墊。故事講述中,我把故事分成了前半部分和后半部分,以分段式的講述,讓幼兒了解故事前部分的內容,從提問中“小老鼠怎么樣了”來了解故事的內容。而在故事后半部分的理解上,我采用了讓幼兒想象故事發展的內容。就如“指南”中“創造一個自由、寬松的語言環境”“鼓勵幼兒大膽、清楚地表達自己的想法和感受,嘗試說明事物、描述簡單的事物過程,發展幼兒思維能力和語言能力”。在教學觀察中,我通過“你覺得小老鼠會怎么做?”的提問小朋友能自由的、大膽地講述自己對故事的猜測,從而引導幼兒觀察圖片了解故事內容,給于幼兒一個故事的原本。這樣以來幼兒就能清楚的了解故事的發展。同時通過提問:“老爺爺的病是怎么好的?”來加強幼兒對故事的內容的理解。整個活動活動幼兒比較的感興趣,通過故事內容的理解,能感知故事中的小老鼠是一只聰明、善良、可愛的小老鼠,并了解到吸煙有害健康。
大班語言教案 篇3
【活動目標】
1、聆聽故事,感受勞動人民應對自然危害的生活智慧。
2、培養幼兒解決問題的能力。
3、能以肢體動作和語言表現故事情景。
【活動準備】
掛圖、故事磁帶或CD、幼兒活動材料。
【活動過程】
一、山上有黑熊。
1、老師要講一個好聽的故事,講的是:一對老公公、老婆婆,住在大山下。他們每天要到山上去挖野菜、砍柴。可是,山上來了一頭大黑熊。老公公和老婆婆會怎么辦呢?我們來聽一下故事。
2、出示第一幅掛圖,教師講述故事的第一、二段。
3、教師再講一遍,講到老公公、老婆婆大聲呼喊的地方,請幼兒幫老公公、老婆婆喊出聲音來。
二、穿著木屐上山去。
1、老公公、老婆婆上山去,都要不停地喊,他們的.嗓子喊啞了,但他們每天都要上山勞動,這可怎么辦呀?
2、引導幼兒討論老人上山去勞動,該如何應對黑熊的威脅。討論時,教師幫助幼兒理解既要避免黑熊的危害,又不能傷害動物。
3、你們想出了很多好辦法,最好的辦法是嚇走黑熊,又不傷害黑熊。
4、我們來聽聽故事里的老公公和老婆婆想出了什么好辦法。
5、出示第二幅掛圖,教師講述故事第三段。
6、老婆婆和老公公穿著木頭鞋子上山去,黑熊聽到聲音會怎么樣?教師引導幼兒觀察第三幅掛圖中老公公和老婆婆的表情,猜測黑熊聽到聲音的反應。
7、教師播放音帶,讓幼兒完整傾聽一邊故事。
三、木屐咯嘰嘰。
1、引導幼兒學習兒歌,為表演故事情景做準備。
2、熟悉兒歌之后,男女幼兒各一名,分別扮演老公公和老婆婆。教師以旁白的方式敘述故事,講到老公公、老婆婆互相呼喊時,扮演老公公、老婆婆的幼兒互相呼喊。講到老公公、老婆婆穿著木屐上山去時,扮演老公公、老婆婆的幼兒踩踏出聲音。其他幼兒誦念兒歌《木屐咯嘰嘰》。
3、扮演老公公和老婆婆的幼兒交換角色,再次表演。
附故事:
住在山腳下的老婆婆上山挖野菜。老公公擔心黑熊會出來,他大聲地喊:“老婆婆,小心啊!”老婆婆大聲地回答:“好的!”老公公和老婆婆不停地喊,黑熊不敢過來了。
老公公上山去砍柴,老婆婆擔心黑熊會出來。她大聲地喊:“老公公,小心啊!”老公公大聲地回答:“好的!”老婆婆和老公公不停地喊,黑熊不敢過來了。
老公公和老婆婆上山去,都要不停地喊,他們的嗓子喊啞了。老公公、老婆婆每天都要上山勞動。這可怎么辦呀?他們做了一雙“咯嘰、咯嘰”響的木頭鞋子。
老婆婆穿著木頭鞋子上山去,“咯嘰嘰,咯嘰嘰……”,黑熊嚇得不敢出來了。
老公公和老婆婆,把這個辦法告訴了住在山下的人。大家都穿著木頭鞋子上山去。“咯嘰嘰,咯嘰嘰……”,木頭鞋子不停地響,黑熊嚇得逃走了。
木頭鞋子會“咯嘰嘰,咯嘰嘰……”地響,大家把這種鞋子叫做“木屐”。從那以后,大家都穿著木屐上山去,一邊高興地唱起山歌《木屐咯嘰嘰》:
咯嘰嘰,咯嘰嘰,
穿著木屐上山去。
上山去,咯嘰嘰,
黑熊嚇得躲開去。
小百科:木屐,簡稱屐,是一種兩齒木底鞋,走起來路來吱吱作響,適合在南方雨天、泥上行走。
大班語言教案 篇4
設計意圖:
細讀繪本故事《兔子蘿里》,發現:其實每個人都是“兔子蘿里”,“我們每顆成長的心靈總會經歷這樣或那樣的波動”,有可能因為一件小事、有可能因為別人的一句話,而迷失自己變得不快樂起來,“做自己最快樂”是一種境界,看似簡單卻并不容易做到,要讓孩子知道這一點,就更是難上加難了。但這卻是本次活動的深層意義之所在,最終的設計意圖之所在!
活動目標:
1.理解故事內容,體驗兔子蘿里的心理變化過程
2.感知做自己最快樂,做自信的自己最快樂
活動準備:
1.經驗準備:對辯論的活動形式有所熟悉
2.物質準備:PPT課件和故事錄音
活動過程:
一、輕松開場:邊聊天邊拉近距離,熟悉孩子
二、分享故事:邊看幻燈邊聽故事,了解蘿里
1.點擊PPT1,介紹蘿里:這就是故事里的主人公——兔子蘿里,蘿里是一只小兔子,有著灰色的毛,長長的耳朵,三瓣嘴。
2.點擊PPT2,講述故事第一段:和所有的兔子一樣……做兔子操。教師提問:蘿里每天都干些什么?它的生活怎么樣?講述故事第二段:可是突然有一天……大家會認為他是鼠類。
3.點擊PPT3,繼續講述:蘿里再也不愿意把耳朵高高地豎起,他耷拉著耳朵,心情特別差。教師提問:現在的蘿里還快樂嗎?你是從哪里看出來蘿里的心情特別差?教師提問:那為什么蘿里的心情會如此的差?會這么的不快樂呢?
4.繼續講述:終于蘿里受不了,他有了一個重大的決定,蘿里決定不當兔子了!
三、引發觀點:邊辯論邊進入角色,體驗蘿里
1.教師提問:哈,蘿里不當兔子,那它能當什么?
2.點擊PPT4,教師提問:你覺得蘿里是去當狗好,還是去當熊好?(教師建議用辯論的辦法解決問題)
3.幼兒辯論:蘿里是當狗好還是當熊好?
4.教師小結:大家都能說出自己的`觀點和理由,可是蘿里到底是當狗好還是當熊更快樂呢?沒有個結果。接下來還是讓我們到故事里,去找找答案吧!四、繼續分享故事:繼續邊看邊聽邊思考,體會故事含義
1.講述故事:蘿里把自己化裝成灰狗的模樣……然后和熊說再見。教師提問:聽完故事,你發現蘿里去當狗,行不行?不行,為什么?蘿里接著去當誰?當熊行不行?不行是為什么?教師提問:蘿里當狗,(不行),當熊(也不行),那到底當什么好呢?教師設問:蘿里最后當了什么?我們還是完完整整地把故事聽一遍吧,這樣你就能更加明白了。
2.邊點擊PPT,邊播放故事錄音。
教師提問:最后,蘿里的心情又變得怎么樣了?你是怎么看出來的?
教師提問:那他是怎么找回快樂的?
幼兒感悟:做自己最快樂!要對自己有信心!
五、認識自己:邊理解含義邊移情,評價自己。
理解含義:每個人都像兔子蘿里一樣
師幼互動:說說自己
六、自然結束:邊表揚孩子邊再見,感謝幼兒的合作。
大班語言教案 篇5
活動目標:
1、理解故事內容,知道只有勞動才會有收獲。
2、能根據發生的現象大膽想象、表述自己的不同想法。
3、感受故事的有趣情節,體驗閱讀和想象帶來的快樂。
活動準備:
多媒體課件、電腦、音響。
活動過程:
一、倒敘方式導入,激發幼兒興趣。
1、最近森林里發生了一件新鮮事,五一勞動節的時候頒了一個最勤勞獎,頒給誰了呢?
2、大熊以前可不是這樣子的,你們想不想看看他以前的樣子呀?
懶大熊究竟發生了什么事情讓他有了這樣的轉變呢?
二、分段講述故事,根據故事的發生大膽想象,表述各自的不同想法。
1、教師從開頭到豐收的日子到了。
瞧瞧,野兔一家在干什么呢?
(1)豐收的日子到了,讓我們來看看野兔種的是什么?
(2)之前他們說好是怎么分的?
(3)我們來幫他們分分吧。
(4)大熊分到了這么多的葉子,為什么還是生氣呢?
2、從野兔的回答(教師講述)一直講述至大熊氣瘋了。
(1)為什么野兔是很高興的答應了大熊的要求呢?
(2)豐收的日子又來了,這次野兔到底種的是什么呢?
(3)如果是你,你會選上面還是下面呢?
(4)我們來分一分的",誰來幫幫忙?
(5)這次的分配結果大熊會滿意嗎?為什么呢?
3、從大熊后悔極了至結束。
(1)大熊做了個什么決定呢?請大家猜猜看。
(2)豐收的日子到了,你們瞧,這回大熊的地里收獲了什么?
(3)野兔看到了驚呆了,這是為什么呢?
(4)現在你們知道大熊為什么能得最勤勞獎了嗎?
那么故事里你最喜歡誰呀?為什么呢?
三、完整欣賞故事。
1、教師講述,完整欣賞故事。
2、你們明白了什么呢?那么你們平時在生活中都是自己的事情自己做,不依靠別人的么?
3、教師小結:種瓜得瓜、種豆得豆,不付出勞動是不會有收獲的。
四、結束部分:“學做勤勞人”。
讓我們也來學學大熊和野兔做一個勤勞的人一起來耕種吧!來,找個空位置。
老師還準備了一些種子,讓我們去種植園地試試吧!
大班語言教案 篇6
活動目標
1.學習用擬人的手法表現春天的美好景象。
2.嘗試續編散文詩,并能用繪畫的形式表現自己的想象。
活動準備
1.課件-花園里有什么
2.繪畫材料人手一套
活動過程
一、說一說:花園里有什么
教師:現在已經是春天了,我們的周圍發生了什么變化?花園里有什么不一樣?
二、學習散文詩《花園里有什么?》
1.教師朗誦散文詩,幼兒欣賞。
2.教師:春天的花園里有些什么?他們都在干什么?
教師引導幼兒理解擬人的表現手法:
如,柳樹姑娘長長的辮子在微風里飄來飄去,蚱蜢在草地里學跳高。
3.教師播放散文詩,幼兒學習有感情地朗誦散文詩。
三、續編散文詩《春天,花園里有什么?》
1.教師:春天的花園里,還可以看到些什么?聽到些什么?
聞到些什么?
(如聽到布谷鳥的叫聲、
小溪在歡快的歌唱、聞到百合花的清香、泥土的芳香等。)
2.幼兒嘗試根據自己的想法,續編散文詩《春天,花園里有什么?》。
四、 畫一畫
1.教師:春天的花園里有那么多好朋友,我們把它們畫出來吧!
2.幼兒操作,畫出自己想象中的春天的.花園。
3.交流展示。
附散文詩:
春天,花園里有什么?
春天的花園里有什么?噓--讓我們仔細去尋找。
太陽公公紅紅的臉膛,美麗的花朵張開了笑臉,
青青的草地像綠色的地毯鋪在花園里,
柳樹姑娘長長的辮子在微風里飄來飄去,
勤勞的蜜蜂在采蜜,五彩的蝴蝶翩翩起舞,
蚯蚓在泥土里忙著松土,蚱蜢在草地里學跳高。
大班語言教案 篇7
教學目標:
1. 理解“奇妙、小心翼翼、忽忽悠悠”等詞語,分享閱讀的快樂。
2. 體驗家的溫馨氣息,感受家庭成員之間的關愛之情。(難點)
3. 通過語言表達和動作相結合的形式充分感受故事的童趣。
4. 能仔細傾聽故事,理解主要的故事情節。
5. 引導幼兒在故事和游戲中學習,感悟生活。
教學準備:
PPT課件
教學過程:
一、封面導入,初步感受家的溫暖。
今天老師帶來一個好聽的繪本故事。這是書的封面,你看到了什么?
二、閱讀繪本,理解故事內容。
1. 這個“我”是誰?誰還在睡覺?少了誰?媽媽去哪兒了?
2. 什么是“奇妙”?可能會發生什么奇妙的事情呢?
3. 他們發現了什么?他們是怎么做的?什么是“小心翼翼”?讓我們和小貓們一起來小心翼翼地抱一抱云朵吧。
4. 媽媽結果小貓們的云朵,會怎么做?我們看看媽媽是怎么做的?(播放面包制作過程圖)
5. 全家人都吃早飯了,爸爸怎么啦?望著爸爸急匆匆的身影,媽媽會怎么樣?媽媽會說什么?(省略號的含義)
6. 媽媽輕輕打開烤箱,猜一猜會發生什么奇妙的事?
7. 貓哥哥和貓弟弟吃得多開心啊!這時,他們會想到誰?他們會說什么?
8. 看看他們是怎么做的?他們找到爸爸了嗎?
9. 貓爸爸接過兒子遞過來的面包,心情怎樣?站在爸爸旁邊的兔子阿姨、羊叔叔和夠伯伯看見了,他們是什么表情?會說些什么呢?
10. 神奇的事又發生了!吃了云朵面包的爸爸竟然怎么啦?
11. 爸爸遲到了嗎?你從哪里看出來的?
三、完整閱讀繪本
1. 給故事取名。
2. 介紹繪本作者
3. 完整閱讀繪本
四、體會故事溫情
1. 體會故事中家人間的愛,大膽表述對自己家人的愛。
2. 再次看面包制作圖,一起制作。
教學反思:
1、擁有有趣的中心話題,把幼兒生活中的`感受與故事環節穿插進行。
2、教師有較強的語言感染力,始終以愛的情感和提問創設了一個愛的氛圍。
3、教師對故事繪本以及PPT進行了處理,使教學活動更加有趣、生動。
建議:在環節的安排上,可以先讓幼兒自主閱讀,談談你最喜歡哪一頁?看不懂哪一頁?然后再回到教師帶領下的故事講述,最后再討論愛、分享和關愛。最后的遷移,可以討論:我們如果有云朵面包會給誰?為什么給他?摒棄問答式,讓幼兒敞開來盡情地說、翻、看,零距離地接觸到繪本。
大班語言教案 篇8
活動目標:
1、初步感知理解詩歌中"家"的含義,讀準"樹林、田野、花園"的字音。
2、借助教師提供的圖片,學習詩歌,并遷移生活經驗,進行仿編詩歌的活動。
3、積極參與仿編活動,體驗仿編后的成功感。
活動準備:
磁性圖片:云朵、花朵、小鳥、魚兒、小朋友;天空、田野、樹林、小河、幼兒園。幼兒用書人手一冊。
活動過程:
一、歌曲《辦家家》
音樂起,教師帶領幼兒隨著音樂邊唱歌邊表演《辦家家》。
二、引導幼兒觀察圖片,初步了解詩歌的內容。
教師分別出示圖片:云朵、花朵、小鳥、魚兒、小朋友,提問:這是什么?它(他)們的家在哪里?啟發幼兒說出:天空、田野、樹林、小河、幼兒園。并根據幼兒的講述出示相應圖片。
三、教師采用提問的方式,鼓勵幼兒講出詩歌的部分內容。
1、教師指著天空,說:藍色的天空是誰的家?
2、教師指出田野,說:廣闊的田野,是……采用等待或放慢速度的方式鼓勵幼兒接著往下說出:是花朵的家。
3、下面幾句詩的學習方法同上,并帶領幼兒重復說一遍。
四、教師帶領幼兒根據圖片的提問完整地朗誦1-2遍。
五、教師采用提問的方式。
幫助幼兒進一步理解每段句中事物之間的聯系。教師可以這樣提問:
1、為什么說藍色的天空是云朵的家?
2、為什么說廣闊的田野是花朵的家?
3、按照上述方法,引導提問,理解詩歌的含義。
六、帶領幼兒打開幼兒用書,閱讀"幼兒觀察圖夾文",閱讀詩歌《家》。
七、教師引導幼兒根據原詩歌的結構仿編部分詩歌。
建議提問:
1、藍色的天空是云朵的家,還是誰的家?還有誰在天空上?
2、廣闊的"田野還是誰的家?
3、密密的樹林還是誰的家?
4、清清的小河除了是魚兒的家?還是誰的家?(鼓勵幼兒仿編每段詩歌的第二句,教師可以將幼兒仿編的內容,快速地畫在紙上,然后,帶領幼兒完整地念一念仿編的詩歌。
八、教師進一步激發幼兒的想象,鼓勵幼兒仿編詩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