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班科學活動設計神舟飛船教案
推薦度:
中班科學活動動物過冬教案反思
推薦度:
相關推薦
精選中班科學活動教案錦集五篇
作為一名人民教師,時常要開展教案準備工作,教案是實施教學的主要依據,有著至關重要的作用。快來參考教案是怎么寫的吧!下面是小編為大家收集的中班科學活動教案5篇,僅供參考,歡迎大家閱讀。
中班科學活動教案 篇1
一.說教材
數來源于生活,運用于生活.人是序數這個內容靈活豐富,符合幼兒年齡特點和已有的生活經驗。因為敘述教學中既有方向性的序數,也有初步的二維空間序數的認知,是對幼兒在日常生活中積累的一些零散的.無意識的序數感知的整合。但這些知識光靠教師枯燥無味的講解,幼兒是沒有興趣的,那怎樣引導幼兒輕松學習呢?我嘗試用游戲的形式,將“認識5以內的序數”作為教學內容,讓幼兒在輕松愉快地活動中自主探索.學習。并能為以后學習10以內的序數打下堅實的基礎。
二.活動目標定位
活動的目標是教育活動的起點和歸宿,對活動起著導向性作用。原教案的活動目標只定了認知目標,我根據中班幼兒的年齡特點及實際情況,確定活動認知.情感.能力三方面的目標。具體如下:
1.正確感知物體在序列中的位置,并能用第一至第五的序數詞表示物體在序列中的.位置。
2.學習按給出的序數詞找到它所表示的位置。
3.發展幼兒思維的邏輯判斷能力和動手操作能力。
4.培養幼兒在計算活動中的興趣。
原活動的重難點是學習從不同方位觀察認識5以內物體的排列次序。這樣對幼兒來說有點太深奧。根據現目標,我把活動的重點定位于感知物體在序列中的位置,活動的難點是用序數詞來表示物體的位置。
三.活動準備
原教案中的活動準備為活動的開展是準備較充分的。但為了給幼兒創設一個良好的
不錯的學習情景和提供充足的操作材料,我準備了以下材料:森林小區圖.樓房圖.各種小動物教具若干.
寫有1—5序數的“鑰匙”一套.幼兒每人一套空白卡片.一只黑色筆.一張照片供游戲使用。
三幅色彩鮮艷的背景大圖,采用了磁性教具,一方面方便幼兒操作,節約課堂時間,另一方面提高了教具的使用率和使用次數。
四.說教學過程
原教案教學過程中三個環節是比較清楚,幼兒在學習中也比較積極.教師也提供教學具讓幼兒操作,并在最后一個環節安排了游戲讓幼兒鞏固知識,基本上達到了活動目標。但整個過程始終是教師直接引導啟發,幼兒的思維受到了約束,活動中體現了教師的主導作用,以幼兒為主沒在活動中體現出來。在教學中教師運用了操作法.引導法.講解法和游戲法,讓幼兒在學習中能愉快輕松,從中學到知識,但教師注重了知識的掌握,沒考慮到讓幼兒學到的知識得到深化.運用。
針對原活動中的不足之處,我把新教案的教學過程設計為四個環節:
第一個環節是學習用第幾座的形式來表示五座房子的序數,興趣是幼兒學習的動機,通過幫小動物搬房子,給5座小房子釘門牌號碼,學習序數詞第一至第五,并讓幼兒動手操作,教師及時地肯定孩子們的動手操作能力,在這一環節中還讓孩子們表達了幫助他人以及成功所帶來的喜悅心情。
第二個環節通過給5個小動物分5座小房子的游戲,請 幼兒按小動物所在的位置掛相應的數字鑰匙。立即對第一個環節的知識進行了復習和鞏固。這個活動結束時采用了一小段歌表演的形式,既讓幼兒體驗成功又一次強調了助人為樂的良好行為習慣。
第三個環節我給孩子們加深了難度,進一步啟發幼兒探索,通過再幫小動物找房子這一活動,讓幼兒學習能夠按指定的序數詞來找到相應的位置。幼兒在說說做做這樣輕松愉快的游戲氣氛中,孩子們順利地完成了任務。
第四個環節是對前面三個環節的鞏固,我又適當提高了難度,讓幼兒學習用第幾層第幾間形式表述物體所在的位置。通過已有的生活經驗讓幼兒說說自己是第幾層第幾間,使幼兒把體驗結果上升到理性認識。幼兒在這一環節中參與愿望和積極性都很高。
這四個環節的安排,我是根據幼兒園教育綱要中的科學指導要點的第一條指出:幼兒的科學教育是科學啟蒙教育,重在激發幼兒的認識興趣和探索欲望。整個活動依據幼兒的學習規律和年齡特點,由淺入深,層層遞進,選擇最貼近幼兒的生活經驗為內容,注重整個活動的綜合性.可操作性.寓教育于游戲活動中。根據幼兒喜愛游戲的天性和思維的特性,本節課通過幫小動物找房子的游戲串成一系列的操作活動貫穿整個活動,在整個學習活動中,始終以幼兒為主體,發揮教師的主導作用,引導.啟發幼兒探索,來調動每個幼兒思維的積極性。通過讓幼兒動口.動手.動腦,積極主動地參與活動,給幼兒一個自由空間,讓幼兒自主操作,體驗成果,讓他們在操作中獲得知識經驗,發展各種能力,培養興趣,達到認識5以內序數的目標,并且能進一步學鞏固它。
中班科學活動教案 篇2
活動目標:
知道螢火蟲的特征,并用發光物模仿螢火蟲。
仿照故事結構編故事。
活動準備:
"故事":調皮的光光。
手電筒。
1~10的數字卡數套。
螢火蟲發光的原因及方式介紹。
活動過程: 結合幼兒用書,運用故事大書與幼兒分享故事《調皮的光光》:
--提示幼兒注意故事畫面的變化,猜想故事的內容。
--引導幼兒相互交流彼此的想法。
--讓幼兒邊看書邊欣賞故事。
與幼兒一起展開討論,幫助幼兒理解故事內容。
--故事里有誰?說了什么事情?
--你喜歡光光嗎?為什么?
--如果你是光光,會把發光的本領用在哪里?
見到說明螢火蟲發光的特征、原因及方式。
--誰見過螢火蟲?(如果有幼兒看見過,請他講述他的經驗。)
--螢火蟲為什么會發光?
玩"螢火蟲找朋友"的游戲:
--將幼兒分為數組,每組6~7人,當雄螢火蟲。
--將數字卡分給各組,每組數字卡的張數、數目相同;同時每組發一只手電筒。
--拉上窗簾,關上燈,教師持手電筒當雌螢火蟲,一明一暗地打光數下。
--各組幼兒根據教師所打出的次數,找到對應的數字牌后,以自己這一組的手電筒打光響應;動作最快且正確的一組表示找到了朋友,請一名幼兒"飛"到老師身旁。
仿照故事《調皮的光光》的結構,創編故事《我的`昆蟲朋友》。請幼兒結合個人的經驗,想象一個自己與昆蟲朋友的故事。
指導幼兒用畫面的方式把故事表現出來,做成一本自己的故事書。
中班科學活動教案 篇3
活動目標:
1、認識幾種常見蔬菜的外形特征,按食用部分進行歸類。
2、知道蔬菜營養豐富,教育幼兒要多吃蔬菜。
活動重點:
知道從蔬菜的食用部分,比較異同點,形成蔬菜概念。
活動準備:
1、與內容有關的課件
2、西紅柿、白菜、土豆、蘿卜等實物若干。
活動過程:
1、今天老師帶小朋友們到多媒體教室一來上課,小朋友們高興嗎(高興)
2、剛才老師接到了一個電話,小朋友想不想知道是誰給老師打來的?(想)是蔬菜王國的國王給老師打來的,它告訴老師說他們蔬菜王國給咱們小朋友寄來了許多東西,放在了咱們教室里,小朋友想不想知道是什么?(想)那咱們一起來看看吧!
3、實物(各種蔬菜)
提問:小朋友看到了什么?對,這些都是蔬菜,那小朋友喜歡吃哪一種蔬菜呢?有的喜歡吃…那小朋友知不知道你吃的是他的哪一部分呢?
4、我們先來看看蔬菜都是有哪部分組成的 ?(大屏幕)(根、莖、葉、花、果實、種子)
5、小朋友知道了蔬菜都是有那幾部分組成,那么小朋友就該回答老師的.問題了。
6、猜謎語
又紅又圓象蘋果,酸酸甜甜營養多,既能做菜吃,又能當水果。(西紅柿)誰能說一說西紅柿是什么樣子的?(顏色、形狀、味道、可以做菜也可以生吃)那我們應該吃西紅柿的哪一部分?(果實)那小朋友知不知道還有什么蔬菜是吃它的果實部分呢?(茄子、辣椒、黃瓜、南瓜、冬瓜、胡子)。
7、老師這兒還有一個謎語猜猜看
一個胖娃娃,埋在地底下,頭頂綠巾穿紅褂,夏天播種秋天拔,我們人人都愛它。(蘿卜)小朋友一起說一說蘿卜是什么樣子的?(形狀、顏色、可以生吃也可以做菜)能助消化,有利于人的身體健康。我們應該吃它的哪一部分?(根)
8、看圖中有哪些蔬菜?
(白菜、菠菜、油菜)老師可以說說白菜的樣子。我們該吃它的哪一部分?(葉)還有什么蔬菜我們吃它的葉。(青菜,包菜)
9、這是什么 ?
(土豆有好幾個名字,我們還可以叫洋芋也可以叫馬鈴薯。就像咱們小朋友也有幾個名字一樣,在家里爺爺奶奶叫……在學校里老師叫……)土豆的樣子。土豆發了芽時有毒,不能吃。我們吃它的莖。老師還有一個關于土豆的兒歌:老師說一遍,下課后再教小朋友說。(土豆下蛋)小土豆,圓溜溜,藏進土里不露頭,整天下蛋又忙活,累得葉兒精又瘦,老爺爺看見了,趕緊拿著镢頭摳,一窩全是黃皮蛋,個個都象小皮球。
10、我們剛才認識了幾種常見的蔬菜,并且知道了該吃它的那一部分,現在老師要考考小朋友對我們蔬菜的了解,看看你們記住了沒有。
考考小朋友:小朋友們,平時吃我的哪一部分(屏幕)
11、(老師這兒還有幾個問題,還有小獎品呢,誰答對了給誰貼一個)看看都有什么問題!
(1)哪些蔬菜既能生吃又能熟吃? (西紅柿,黃瓜 蘿卜)
(2)那些蔬菜吃他的葉子? ( 青菜,大白菜,菠菜,油菜,包菜)
(3)為什么土豆發芽了不能吃?(有毒)
(4)為什么要小朋友們多吃蔬菜?(蔬菜是人身體正常發育和維持生命不可缺少的,蔬菜中含有豐富的多種維生素,會讓你的身體更健康。)
12、結束、做游戲。
中班科學活動教案 篇4
一、設計意圖:
秋天的時候,各個單位門前花壇里的菊花都競相開放,五顏六色,可對于菊花,孩子們的了解并不全面,為了加深對菊花的了解,我們一起設計并組織了這次活動。
二、活動目標
1.了解菊花花瓣的顏色、形狀,知道菊花的作用。
2.熟悉一些關于菊花的歌曲。
三、活動準備
一盆菊花 菊花茶、一次性紙杯、自制PPT課件、歌曲
四、活動過程
1.教師端出用紗巾蓋著的盆花,請幼兒聞一聞、猜一猜老師手里拿的是什么?(花)是什么花呢?(菊花,我聞到菊花的味道了。)
2、請幼兒說一說,你在哪些地方看到過菊花,都有哪些顏色?
3.展示課件一,了解菊花的顏色、形狀。
教師小結:我們剛才看到了那么多漂亮的菊花,它們有各種各樣的顏色,紅、黃、藍、綠、紫、白,甚至還有黑色的菊花呢。它們的花瓣形狀也不一樣,有圓形的、橢圓形的,還有的`象媽媽長長的卷發。那么,小朋友們想一想,菊花除了長的漂亮,還有什么用呢?
4.出示課件二,逐一了解菊花的作用。
白色和黃色的菊花人們在清明時節會用來祭奠逝去的親人,表達自己的思念之情。
有的菊花可以用來制作菊花飲料,比如小朋友喝奶粉時用的菊花晶。
有些菊花還可以做藥,小朋友喝了它可以讓自己的眼睛更明亮。
菊花有這么多作用,所以小朋友以后可不要隨便摘哦!
5.在很早很早以前,我們的祖先就非常喜歡菊花,每年的重陽節他們都會登高賞菊,有的對著菊花飲酒作詩。他們寫了許多贊美菊花的詩詞呢。現在也有許多關于菊花的歌曲,讓我們也一起來品茶聽歌吧。
6.播放歌曲《菊花臺》,教師請幼兒喝菊花茶。
教學反思
一次教學設計,也是教師的一次成長,就象在制作課件的時候,我了解了菊花居然有那么多種顏色,有些菊花的顏色、花瓣的形狀都是我以前所不知道的,可以說這也是我和孩子們共同成長、共同提高的過程。
在活動設計和進行中,觀看菊花的時候,孩子們表現的特別興奮,但教師怕孩子們太亂影響教學的進行,主導的成分多了一些,應讓孩子多一些自己的思考和探索,讓他們自己去總結收獲所得。活動僅僅是一個起點,任何一個活動都需要孩子們在實際生活中去發現尋找更多的知識點,只有這些化為自身的東西,才是真正的教育。
中班科學活動教案 篇5
活動設計背景
氣象知識對幼兒來說既熟悉又陌生。熟悉的是只知道晴天、雨天。而小動物們如何預報天氣卻讓幼兒比較陌生,這離幼兒的生活經驗比較遙遠。本活動就是讓幼兒親自用動作,用語言來感知特殊氣象預報員的表現。同時又讓幼兒也能親近大自然。
活動目標
1.讓幼兒懂得一些簡單的氣象知識。
2.培養他們注意觀察不同的天氣里一些動物的變化。
3.培養幼兒親近大自然,愛護動物的情感。
教學重點、難點
有些小動物在雨天、晴天之前表現各有不同。讓幼兒只能掌握其中的一種表現。由此讓幼兒對動物產生探究的興趣和愛憐之心。
活動準備
一些動物圖片,如螞蟻、烏龜、蜘蛛或卡通造型等。晴、雨表牌。
活動過程
1.講故事《小兔子采蘑菇》創設活動情境。
2.揭示活動主題。認識特殊的氣象預報員,了解他們在不同天氣里的變化。
①說說故事里都有誰知道天快下雨了?誰又知道天晴了?
由幼兒自主有秩序地回答,師出示相應的動物圖片。
小結:它們就是我們認識的特殊的氣象預報員,有了它們,就會讓我們能早早知道明天的天氣。
②用肢體表示不同的天氣,如雨天,晴天。
讓幼兒自主表示雨天或晴天的動作,教師選擇表達最恰當的一種,讓大家統一動作。
3.游戲操作鞏固,我說你來做。
①小耳朵仔細聽,我說你來做。老師說說這些動物預報員的表現,小朋友就快來表示它預報什么樣的天氣。及時鼓勵表現棒的幼兒。
②選一兩名幼兒帶領大家再說一說或做一做動物氣象預報員的表現,進行師生互動繼續做鞏固練習。
4拓展活動
①小朋友們的`表現太精彩了。不過還有幾位動物伙伴也著急著要給我們預報天氣呢。猜一猜它們是誰?師或動作或語言或唱一唱來表達,青蛙,魚兒,公雞。
②師:說一說它們的不同表現,讓幼兒猜猜預報的什么天氣?
③小結,這幾位預報員不光能預報晴天,還能預報雨天。
④今天是什么天氣呀?動作表示,視天氣情況而定。好,想知道這些預報員現在的活動嗎?現在老師就帶你們到室外去看看它們的活動好嗎?或猜一猜他們雨天應該干什么,好嗎?
教學反思
敢于面對失誤,才有真正進步
科學課怎么上,歷來是仁著見仁,智者見智。我不是仁者,更算不上智者。但我努力讓一節課效果最大化,讓幼兒有所收獲,讓其習慣有所形成。
本節課是中班科學《特殊的氣象預報員》。通過對不同的動物在不同的天氣里的特殊的活動變化,讓幼兒了解一些簡單的氣象知識,從而培養了他們的觀察力。
首先,我以故事《小兔子采蘑菇》導入活動情境。其次,以問答介紹形式讓幼兒充分了解認識特殊的氣象預報員。再就是用“我說你來做”的游戲進行活動鞏固。最后就以補充再介紹青蛙等其他的氣象預報員進行拓展活動。
我從本課的設計到上完這節課后,深深的感覺到,自己對科學課的駕馭能力不夠規范;課堂上語言表達不夠精準,流暢。例如,用故事導入活動情境這一環節,我只注重了教師自身單一的講述,沒有讓幼兒戴上頭飾扮演其中的角色參與進來,失去了應有的形象生動效果。而在揭示活動主題時,又是以呆板生硬的問答介紹式進行,完全忽略了幼兒以趣味為先導的要求。還有,自己在幼教領域時間還是短暫。課堂用語表達不夠準確,規范,精煉。甚至出現詞不達意的錯誤。因此,在游戲操作這一環節鬧出不少失誤。
所以,要認真充分地備好課,;虛心向各位前輩、經驗豐富者多請教才是硬道理。最重要的是規范地垂煉課堂用語,力爭流暢,高效。只有這樣一節成功課,高效課就會誕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