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大班語言《搖籃》教案
推薦度:
大班語言教案《拜年》
推薦度:
《魯班的故事》大班語言教案
推薦度:
大班語言活動教案:《我做哥哥了》
推薦度:
幼兒園大班語言教案
推薦度:
相關推薦
【實用】大班語言教案模板匯總7篇
作為一位優秀的人民教師,往往需要進行教案編寫工作,教案是教學藍圖,可以有效提高教學效率。那么什么樣的教案才是好的呢?以下是小編整理的大班語言教案7篇,歡迎閱讀,希望大家能夠喜歡。
大班語言教案 篇1
活動目標:
1、在玩玩、想想、講講中學習兒歌,用明快的節奏朗誦兒歌。
2、理解兒歌中的動詞“蕩、跳、吐、滾、啄”,并嘗試創編出帶有恰當動詞的新兒歌。
3、在活潑愉快的氣氛中體驗自主學習的快樂。
活動準備:
1、多媒體課件。
2、反映兒歌內容的五張圖。
3、小猴、青蛙、小魚、刺猬、啄木鳥的頭飾,人手一份。
活動過程:
一、導入活動
1、老師伸手在胸前畫一個圓,提問幼兒:“小朋友看到了什么?”
2、小朋友你們會畫圓嗎?除了用手,你們還會用身體的哪些部位去畫圓?怎樣畫圓?(引導幼兒表演手腕繞圓、頭部轉圓、腰部扭圓、肩膀聳圓)
3、老師重點引導幼兒理解表演過程中所運用的動詞“繞、扭、聳、轉”等。
二、學習兒歌
1、小猴子看到小朋友會這么畫圓,說:“我畫圓的方法和你們是不一樣的.,請你們猜猜我是怎樣畫圓的?”
2、小猴子說:“你們真聰明,現在請小朋友看一下我是怎樣畫圓的。”(觀看課件)
3、提問:小猴是怎樣畫圓的?(抓住樹枝一蕩)讓幼兒表演動作,它把圓畫在了什么地方?再次出示課件幼兒觀看,老師小結小猴子畫圓的兒歌。
4、小猴子畫圓有幾句話?第一句誰畫圓?第二句怎樣畫圓?第三句在哪里畫圓?
5、這時,青蛙、小魚、刺猬、啄木鳥看到小猴畫圓,它們也想試一試,小朋友看看它們是用什么方法畫圓的,出示課件,幼兒觀看。
6、請幼兒講述其余四個小動物的畫圓方法(重點強調動詞“跳、吐、滾、啄”)
7、老師用三句兒歌分別總結另外四段兒歌內容。
8、老師有表情完整朗誦兒歌,請幼兒小聲跟讀。
9、幼兒帶上頭飾根據角色朗誦,表演兒歌內容。
三、創編兒歌
1、小朋友會畫圓,小動物也會畫圓,在我們的生活中小朋友仔細觀察還有哪些物品也能畫圓?
2、下面老師先創編一首詩歌請小朋友聽一聽。
月亮畫圓,圍著地球繞一圈,太空中有個圓。
3、老師幫助幼兒把想象出來的內容編成三句詩歌。
4、小結幼兒編出的詩歌內容。
活動延伸:
指導幼兒將創編兒歌內容通過繪畫表現出來。
附:詩歌
《畫圓》
小猴畫圓,
抓住樹枝蕩一圈,
空中畫個圓。
青蛙畫圓,
撲通一聲跳下水,
水面畫個圓。
小魚畫圓,
吐出水泡一串串,
水中畫個圓。
刺猬畫圓,
團起身子滾一滾,
草地上畫個圓。
啄木鳥畫圓,
抓住樹枝啄啄啄,
樹上畫個圓。
教學效果分析:
分析教材:這首兒歌富有童趣,渲染力強,能引發幼兒的興趣,有助于發展幼兒的想象力和創造力。
分析教法: 采用了提問法、引導法、創編法教幼兒學習。
分析幼兒: 幼兒對兒歌很感興趣,富有想象力,上課注意力集中,大多數幼兒都能完整的朗誦兒歌和創編兒歌。
大班語言教案 篇2
【活動目標】
1、嘗試用表演的方式表達對故事的理解。
2、樂意為小動物動腦筋想辦法,語言表達清楚完整。
3、知道生氣不利于身心健康。
【活動準備】
師:單頁多幅故事圖片一張(正反面)、小動物頭飾(小豬、小貓、小兔、小狗)、配樂故事錄音(見教材錄音)、自制錄音(小動物的笑聲與“生氣蟲”的獨白)、“生氣蛋糕”一個
幼:兒童用書第5、6頁
【活動建議】
(一)活動流程圖
傾聽想象→觀察講述→嘗試表演→完整欣賞
(二)活動流程
1、利用錄音激趣導入
教師引導語:小朋友,你們聽……(播放錄音:小動物的笑聲與生氣蟲的獨白)
2、觀察圖片理解故事
(1)觀察圖一,提問:剛才,你們聽見了什么?
提問:生氣蟲會想什么鬼主意讓小動物們生氣呢?(請小朋友們猜一猜)
(2)觀察圖二到圖四
①教師過渡語:真有那么多令人生氣的事情嗎?讓我們來看看誰上了生氣蟲的當?
②觀察圖片二到四,提問:誰上了生氣蟲的當?
生氣蟲想了什么鬼主意讓小豬上當?你從哪里看出來的?(觀察云記號以及感興趣的文字。)
③教師小結:生氣蟲用生氣面粉做了個生氣蛋糕,他想讓小動物們也整天生氣,真是個可惡的家伙。④出示“生氣蛋糕”,引導幼兒表演。教師引導語:瞧,這就是那個香噴噴的生氣蛋糕,我們來演演這一段。(集體與個別結合)
ⅰ教師以旁白的形式指導幼兒的表演
ⅱ引導幼兒想象并表達角色的語言
ⅲ引導幼兒想象并表演角色的動作與表情
(3)觀察圖五
教師提問:吃了生氣蛋糕的小豬會怎么樣?(啟發幼兒聯系生活經驗,說說生氣的樣子,教師可適當豐富幼兒語言,如火冒三丈、暴跳如雷、氣鼓鼓地、氣得漲紅了臉、氣地吹胡子瞪眼睛等)
(4)觀察圖六到七
教師講述:小豬吃了生氣蛋糕竟然成了生氣豬,瞧他的肚子氣鼓鼓的,越氣越大象一只氣球似的飛上了天。小動物們趕緊用網兜把他網住,糟糕,他們也被帶上了天。小動物們會喊什么呀?(救命——)
教師提問:這下可怎么辦呢?趕緊想個辦法救救可憐的小動物們吧。(幼兒討論后教師小結并肯定幼兒的想法)
(5)觀察圖八到圖九
教師過渡語:小動物們聽了你們的.主意自己也有了好辦法。
教師提問:瞧,他們想出了什么好辦法?
教師小結:小動物的辦法真靈,小豬一高興,肚子里的氣就慢慢消了。大家回到了草地上快樂地游戲,這可把生氣蟲氣壞了,他“嗖”得一聲飛上了天,再也下不來了。
3、完整傾聽故事
教師引導語:這個奇妙的故事就叫作——生氣豬上天(教師貼上故事名字),讓我們完整地聽聽看看這個故事。
4、遷移拓展
教師引導語:故事里的小動物動腦筋想辦法戰勝了可惡的生氣蟲。在我們平日的生活中如果遇到了一些生氣的事情,你會怎么辦呢?(啟發幼兒聯系經驗,師生共同談談生活體驗)
教師小結語:萬一遇到自己解決不了的事情,可以找別人幫忙(如與別人談談、請別人出主意、聽聽音樂緩解情緒等)。這樣,生氣蟲就無機可乘,不會欺負我們了。
四、活動延伸
1、教師可以在語言區活動中提供兒童用書(見兒童用書第頁)以及頭飾,引導幼兒自由的講述與表演。
2、教師要在日常生活中關注幼兒的情緒,幫助幼兒緩解情緒壓力。
附故事《生氣豬上天》
小兔、小狗、小貓和小豬是好朋友,他們在草地上又唱又跳,玩得真高興。他們的歌聲、笑聲傳到了地下的生氣蟲耳朵里。生氣蟲握著拳頭說:“哼,我一定要讓你們高興不起來。”生氣蟲一邊生氣,一邊做生氣蛋糕,嘴里還不停地念著:“吧嘰嘿,變生氣,吧嘰嘿,變生氣。”生氣蟲把生氣蛋糕悄悄地放在草地上,躲在一邊偷偷笑:一會兒,四個小傻瓜全變生氣蟲。四個好伙伴拿著魚網正準備去網魚。“咦,一塊蛋糕。”小豬說,“我們四個分著吃吧!”“不行,不行,別人的東西我們不能吃。”小兔、小狗和小貓都這么說。可話音未落讒嘴的小豬已經吃下了一塊生氣蛋糕。呀,小豬的肚皮鼓起來了,像個皮球。原來吃了生氣蛋糕,小豬愛生氣了,氣得漲紅了臉,肚子都鼓了起來。小豬還在生氣,肚皮還在變大,一陣風吹來,小豬飄了起來。三個小伙伴趕緊用魚網把小豬網住。“你們網住我干什么,我又不是魚,你們這群傻瓜!”小豬尖叫著。小豬還在生氣,肚皮還在變大,結果像氣球似地飛了起來,還帶著魚網和三個小伙伴。到了半空中,小豬害怕了,他忘了生氣,一個勁地叫:“怎么辦?怎么辦?”小鳥飛來了,它用尖嘴啄小豬的肚皮。小豬被啄得好癢,忍不住大笑起來。小貓說,“咱們一起唱歌吧,小豬聽了歌一高興就不生氣了。”他們一起唱起來了:嘿嘿啦,我們是快樂的小伙伴,上天入地在一起……”唱著,唱著,小豬肚皮里的氣沒了,他們慢慢地降落到地上。“嘿嘿啦,嘿嘿啦……”四個小伙伴又高興地在一起玩了。生氣蟲氣得“嗖”一下,像火箭一樣竄上天去,再也下不來了。
大班語言教案 篇3
設計意圖:
《熊爸爸捉魚》是一個情節簡單、生動有趣的故事。針對我班幼兒的年齡特點和閱讀現狀,孩子已進入大班下學期,在閱讀方面積累了不少經驗,語言、思維、想象等諸多能力均有提高,并掌握了一定的閱讀方法。面對這么一群有、有個性的大班幼兒,我在設計第一課時的大書中,并沒有采用一貫的方法(在孩子猜測完書名后直接進行看圖猜測),而是在孩子猜測完書名后,讓幼兒自主的閱讀小書(小書上的文字已事先遮住),直接對畫面進行自主的觀察講述。在幼兒自主的閱讀中,逐步培養幼兒的自主閱讀能力,幼兒的獨立性、自主性也相對的逐步提高,并讓幼兒在自主閱讀中體驗閱讀的快樂。
結合讀本內容,熊的一家相互關心的情感教育為出發點。根據我班幼兒的一些實際情況:常有家長反應,孩子在家稍有不順意,就責怪父母,孩子沒有體會到爸爸媽媽工作的辛苦,不會主動地關心父母。在本次活動中,我通過移情和情景表演等教學方法,讓幼兒體驗感受,激發幼兒關愛父母的情感。
活動設計:
一、活動目標:
1、觀察畫面,了解讀本中的圖畫信息,理解故事內容。
2、學習"┉┉┉┉"╳╳╳說的句式,嘗試用此句式表述畫面內容。
3、體驗家庭親情,萌發關愛父母的情感。
二、活動準備:
1、已遮住文字的大書和小書
2、熊爸爸、熊媽媽、熊寶寶的頭飾各一個
3、小桶一只
三、活動過程:
(一)、猜書名
1、師:今天我給小朋友帶來了一本非常非常有趣的故事書,你們想不想看?
幼:想。
2、教師出示大書封面
提問:你看到誰什么?他在干什么?
幼:我看到了熊在捉魚。
幼:一只小熊正在小河邊捉魚。
師:那請你猜猜這個故事的叫什么名字?
幼:我覺得故事的名字叫小熊捉魚。
幼:我認為這個故事的名字應該叫熊爸爸捉魚。
師:剛才我們小朋友說了好多這個故事的名字?那么你們想不想知道這個故事到底叫什么名字呢?
3、教師和幼兒一起看書名
師:咦,這個故事的名字叫熊爸爸捉魚。教師指著熊爸爸問"他是誰?"這個故事里除了講熊爸爸還講了誰?
幼:這個故事里可能講到熊媽媽,還可能有熊寶寶。
幼:這個故事里講到熊爺爺、熊奶奶、熊叔叔。
師:小朋友剛才講了那么多會出現的動物,那他們是什么關系呢?他們是親戚,那他們就是一家子,這個故事里就講了熊的一家,是嗎?
師:熊爸爸為什么去捉魚?
幼:可能熊的"家里來了客人,熊爸爸要去捉魚。
幼:熊爸爸的肚子餓了,想捉魚來添飽肚子。
(二)、幼兒自由閱讀小書
師:你們想不想知道這本書里到底講了一個什么故事?在后面的桌子上我為你們準備了小書,我們在看小書時先不要看下面的字寶寶,我們只看圖畫,看看里面講了一個什么故事待會來講給我們大家聽一聽。
幼兒按小組進行自由看小書。
(三)、大書閱讀
師:誰來講講這本書里講了一個什么故事?
師:哦,剛才小朋友講的這個故事那么好聽,我也想來看看,我們一看里面講了一個什么故事。
圖1:師:熊爸爸來到什么地方?他來做什么?
幼:熊爸爸來到小河邊準備去捉魚。
幼:熊爸爸到小河邊捉魚,你看那邊還有一只小桶呢。
師:他來捉魚為什么站在小河邊不下水捉魚呢?
幼:熊爸爸站在小河邊看看什么地方有魚,待會它要去捉魚。
幼:熊爸爸想試一試河水涼不涼,不然熊爸爸到水里去會感冒的。
圖2:師:熊爸爸在干什么?
師:他有沒有捉到魚?他的表情怎樣?他心里有什么感覺?
幼:熊爸爸沒有捉到魚,他心里很難過。
幼:熊爸爸沒有捉到魚,很不開心。
師:他那么不開心他會說些什么話?
幼:熊爸爸會說"要是我是捉不到魚要餓肚子了"。
幼:熊爸爸會說"家里有客人等著我回去吃我的魚呢?"
圖3:師:熊爸爸發現了什么?幼兒:熊爸爸發現了魚。
師:他是怎么發現魚的?
幼:熊爸爸剛才沒有捉到魚,它就站起來到處的看看什么地方有魚。
幼:熊爸爸站起來就這樣這邊看看那邊看看發現了魚(幼兒熊爸爸模仿東看看西看看的樣子)。
師:他發現了魚他的表情怎樣?他的心里有什么感覺?
幼:熊爸爸很開心,你看它都笑的咧開了嘴巴。
師:他那么開心他會說些什么話?
幼:它會說這下可好了,我終于發現魚了。
幼:我這次一定要捉到,再也不能讓它跑掉了。
圖4、5:師:熊爸爸剛才發現幾條魚就那么開心,他看到這么多的魚兒,他會怎么樣?
大班語言教案 篇4
活動目標:
1、樂于參與男孩和女孩的交談與辯論,初步懂得男、女孩應互相欣賞,能接納自己與他人的不同。
2、能用輪流的方式大方地談論自己的.調查結果,逐步了解男、女孩在各個方面的不同特質。
3、積極參與辨論式談話,能對別人的意見進行有針對性的反駁,并表達出男孩好或女孩好的理由。
活動準備:
1、知識經驗準備:幼兒對男孩女孩的不同進行調查;具有一定的辨論賽經驗,了解辨論賽程序及規則。
2、物質材料準備:調查表,展示板,記錄筆。
活動過程:
1、互相問候,導入活動。
2、男孩女孩大揭秘:幼兒輪流、大方地談論自己的調查結果,并將結果張貼到展示板上。
3、辨論賽:男孩好還是女孩好。
(1)教師拋出辨論賽主題,宣布辨論賽題目《男孩好還是女孩好》。
(2)幼兒按自己的意愿自由分成兩組,并在小組內自由交談,教師提醒幼兒想出合適的理由支持自己的觀點。
(3)幼兒分組辨論,教師鼓勵幼兒暢所欲言,避免重復,并用貼紙記錄成績。同時,提醒幼兒遵守規則,如尊重對方、認真傾聽等。
(4)每組推薦一名幼兒進行陳詞總結,歸納所持有的觀點和理由。
4、師幼共同評價小結,結束活動。
(1)師幼一起評選獲勝方和最佳辯手,并闡明理由。
(2)小結:男孩女孩都有各自的優點與弱點,都很可愛!我們在一起應該互相幫助、互相學習,都變得棒棒的!
大班語言教案 篇5
目標:
1、理解故事內容,萌發對春季動植物變化的興趣。
2、積極參加角色扮演,體驗互相關心的心情和熱愛大自然的情感。
準備:
1、《兒童畫冊》、掛圖和故事錄音磁帶。
2、視頻展示臺
3、相關角色的頭飾。
過程:
1、教師引導兒童觀察表現春季和冬天的兩幅圖,啟發他們比較其不同之處,重點觀察人和小河、草地、鳥、花等的變化。
2、教師介紹故事名字后,播放配樂故事錄音。
3、第二次播放故事時,結合圖片,按故事內容的順序提問:
①這個故事發生在什么季節?你是從哪聽出來的?
②小動物是怎樣打電話的`?誰給誰打的電話?它說了些什么?
③你發現在春季到來時,哪兒變了?(啟發兒童把自己的發現編成小動物打電話的情節,豐富故事內容。)
④小動物喜歡把自己的新發現告訴小伙伴,你有新發現時能告訴小朋友嗎?你怎樣告訴他們?
4、提供頭飾、電話等道具,指導兒童分別扮演角色,用打電話的形式表演故事時,為減少記電話號碼的困難,引導兒童從這幾個電話號碼中發現規律,也可讓兒童自己用數字卡排列電話號碼,放到電話旁。
大班語言教案 篇6
設計意圖:
在《童眼看世界》的主題活動中,我們從幼兒生活的周圍環境出發,重點引導幼兒觀察身邊有趣的事物。十一長假過后,我們班很多孩子都帶來了外出旅游的照片和大家一起分享。其中孩子們對城市和鄉村的景色和生活產生了濃厚的興趣。根據孩子的興趣和實際需要,設計了本次活動,通過活動讓幼兒懂得適合自己的生活方式才是最好的。
一、活動目標
1、欣賞圖片,感受城市、鄉村各具特色的美景和生活。
2、在辯論活動中了解城市和農村的不同生活方式,懂得適合自己的才是最好的。
二、 活動準備:
1、事先安排幼兒參觀城市或者鄉村,布置主題墻面的城市和鄉村的圖片。
2、情景童話劇表演,布置場地。
3、動畫制作。
4、城市和鄉村的圖片若干張
三、 活動過程:
一、 欣賞城市和鄉村的圖片
教師:“前幾天我們大家一起收集了很多有關城市和鄉村的圖片和照片,現在就請小朋友們一起分享來這些美麗的畫面。
提問:“你們都看到了什么啊?給你什么樣大感覺呢?
“今天城市老鼠要邀請鄉村老鼠來家里做客,讓我們一起來看一看它們之間到底發生了一件什么事情。”
二、觀看情景童話劇《城市老鼠和鄉村老鼠》
教師:“城市老鼠和鄉村老鼠之間發生了一件什么事情啊?”
提問:“你覺得它們之間故事有趣嗎?什么地方最有趣?”
二、 欣賞動畫
提問:“城市老鼠來到鄉村后喜歡鄉村生活嗎?為什么?”
“鄉村老鼠也接到了城市老鼠的邀請,那它來到城市遇到哪些事情?它喜歡城市的生活嗎?
教師:“城市和鄉村都有自己最美麗的地方,城市老鼠和鄉村老鼠都為自己的家鄉感到驕傲,現在讓我們一起來看一看城市和鄉村有什么不同?“如果你是小老鼠,你更喜歡哪里的生活?為什么?”
(四)通過辯論會的形式進行討論,鼓勵幼兒大膽闡述自己的意見
教師:請你帶著這個問題跟身邊的小朋友一下討論一下。請喜歡城市的小朋友組成一個城市隊,請喜歡鄉村的小朋友組成一個鄉村隊,那我們舉行一場小小的辯論會,在辯論之前我要給你們提幾點建議:
1、用很響亮的聲音進行辯論。
2、要說出自己喜歡城市或者鄉村的理由。
3、當別人在辯論的時候請你很安靜的傾聽。相信你們都能做到是不是?
教師:這場辯論真的`很激烈很精彩,你們都說出了自己的喜歡城市和鄉村的理由,那我們有空可以到城市玩玩,去鄉村走走,相信只有適合我們自己的才是最好的。
活動反思:本節教學活動,在設計和安排上能科學有效的完成活動目標,大量的材料都來源于孩子和家長的收集。通過欣賞城市圖片和鄉村,引領幼兒去了解另一環境的生活方式和生活環境。孩子的表演是整堂教學活動的亮點。
大班語言教案 篇7
教材分析:
《頑皮的小雨滴》是一首優美動聽、充滿童真童趣的散文,它運用了比喻、排比、擬人等修辭手法,描寫了孩子們喜歡的頑皮的雨滴娃娃。作品不僅畫面感強,想象豐富,而且語言凝練,韻律和諧,有較強的表達性,既可讓幼兒欣賞散文的意境美、語言美,同時又能激發幼兒進行仿編的愿望,適合大班教學。
目標預設:
1. 欣賞、理解散文詩,感受散文詩的優美語句和小雨滴的頑皮形象。
2. 利用多媒體課件,理解詩歌的內容,用豐富的語言表述詩歌的意境。
3. 大膽想象,創編作品,理解雨水與環境以及人們的關系。
4. 理解故事內容,記清主要情節,初步學習人物的簡單對話。
5. 愿意分角色表演簡單的故事情節。
重點難點:
熟悉散文內容,感受散文中的優美語句,深入理解散文的語言,能夠結合自己已有的生活經驗,大膽想象、續編詩歌。
設計理念:
《綱要》中指出:" 教育活動內容的`選擇要貼近幼兒的生活,選擇幼兒感興趣的事物和問題,再者,環境是重要的資源。"大自然奇趣盎然,藍天白云,風霜雨雪,日出日落, 為人類提供了生存的條件,為人類創造了美好的生活。幼兒生活在絢麗多彩的大自然中,一切都使他們感到新奇:"天上為什么會下雨?""風是從哪里來的?""為什么云會有各種形狀?"本節課以小雨滴為開端,創設問題情境,引導幼兒關注大自然現象,讓他們與可愛頑皮的小雨滴結伴。在體驗和想象空間的同時,為幼兒創設更為廣闊的自由表現和表達的空間,鼓勵幼兒運用多種方式來表達自己對自然現象的認識。感觸大自然的神奇,傾聽大自然的語言,分享大自然的美妙,體驗大自然的魅力,激發他們熱愛和探索大自然的興趣,從而讓他們了解自然現象與人類的關系,在他們幼小的心靈中埋下智慧的種子。
設計思路:
本次活動,以新《綱要》為指導,根據"循序漸進、層層深入"的教學原則,采用"視聽結合--整體感知;啟發引導--分段理解;激發愿望--大膽表達"的學法,讓幼兒聽聽、看看、講講、議議,讓幼兒輕松獲得知識,達到教學目的。活動中我采用了直觀教學法、提問談話法、討論法來進行教學,運用視聽結合欣賞教學,讓幼兒更好地掌握散文的內容,通過談話法幫助幼兒理解散文中的優美語句,發展幼兒的口語表達能力,通過討論法讓幼兒自由發揮想象力和思維力,更好的體會作品的意境。
教學過程:
1播放雨聲課件,帶幼兒進入活動場地。
2.導入活動:
師:好大的雨呀,咦,雨小了,你們聽,誰在向我們打招呼呢?播放雨滴聲課件:原來是小雨滴呀。
淅瀝瀝,淅瀝瀝,雨滴娃娃離開了云媽媽的懷抱,一個一個的落了下來,它們會落到哪里呢?
3.出示課件,引導幼兒逐幅圖片講述
課件一:傘
(1)小雨滴落到了哪里?看看它在做什么?
(2)小雨滴是怎么骨碌碌滾下來的,你會用動作表示嗎?
課件二:池塘
(1)小雨滴又到了哪里?它把池塘當成了什么?跳下去后發生了什么事情?
(2)誰來學學小雨滴是怎樣跳進池塘的?
(3)還有誰會象小雨滴一樣跳進池塘?
課件三:土坑
(1)小雨滴躲哪去了?車子開過后容易發生什么事情?(幼兒講述后播放課件)
(2)誰能用動作來學學小雨滴蹦起來濺在人們身上了?
(3)現在老師來當路人,誰來表演車子和小雨滴?
(4)除了小雨滴會濺在我們身上。生活中還有哪些東西會濺到我們身上?
課件四:沙灘
(1)哎呀,這次小雨滴又到哪去了?你能找到它嗎?(幼兒講述后播放課件)
(2)你覺得這是一些怎么樣的小雨滴呢?(頑皮,可愛的小雨滴)
4.播放課件,完整欣賞故事。
5.創編故事:
淅瀝淅瀝,頑皮的小雨滴唱著歌兒又不知躲到哪去了?請小朋友猜一猜,它們還會到哪去,又做了什么調皮的事呢?(幼兒續編)
6.雨滴娃娃的心愿:
(1)"昨天老師收到了雨滴娃娃的一封信,你們想知道雨滴娃娃說了什么嗎?"
(2)宣讀小雨滴寫來的信。
(3)引導幼兒懂得如何節約用水
(4)請幼兒做宣傳員,去幫小雨滴完成心愿。
附散文詩:
頑皮的小雨滴淅瀝瀝,淅瀝瀝,頑皮的小雨滴娃娃離開了云媽媽的懷抱,一個一個跳到了樹上,落到屋頂上,擠進草叢里。
它把妹妹的傘當滑梯,站不穩,骨碌骨碌滾下來。
它把清清的池塘當跳水的游泳池,縱身一跳,在水面留下圈圈漣漪。
它喜歡躲在路邊的土坑里,車輪碾過,它馬上蹦得高高的,濺的路人一身泥。
它喜歡在柔柔的沙灘上捉迷藏,一眨眼就不見了,卻傻傻的留下一個個腳印。
淅瀝瀝,淅瀝瀝,頑皮的小雨滴唱著歌兒又不知躲到哪里去了。
活動反思:
在進行活動前,為了讓孩子學會欣賞雨景,我特意在不經意時用優美的語言描述雨景引導孩子欣賞,做好課前的經驗準備。在活動中,為了引出小雨滴到了哪些地方,我期望孩子回答是在一些物體上。當我把問題拋出去,孩子的回答讓我有些茫然,孩子說到南昌、廣州等地方。我馬上感覺到我的問題問得不好,問之前應有所鋪墊,如小雨滴跳到船槳上、小手上,再接著問就比較合適了。
為了將孩子引入散文詩的意境,我聲情并茂地朗誦詩歌,當我朗誦完我觀察到孩子們的臉上溢滿陶醉的神情,還想聽下去,看來老師有感染力的語言很容易牽孩子進入意境。趁孩子對這詩歌還很有興趣,我提出創編,這時孩子很樂意接受,有幾個孩子創編得很好,如:雨滴跳到果園里,與蘋果說悄悄話。
通過這次活動,我認為老師提問時應事先多考慮,然后再選擇合適的問題來提問,既讓孩子打開思維,又可發展語言表達能力。教師開展活動時要時時融入情境中,這樣才有感染力,活動也更容易獲得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