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幼兒園中班語言活動教案
推薦度:
幼兒園中班語言活動教案反思
推薦度:
中班語言活動元宵節教案
推薦度:
中班語言《請誰來幫忙》活動教案
推薦度:
相關推薦
實用的中班語言活動教案錦集十篇
作為一名老師,編寫教案是必不可少的,教案是教學活動的依據,有著重要的地位。如何把教案做到重點突出呢?下面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中班語言活動教案10篇,供大家參考借鑒,希望可以幫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中班語言活動教案 篇1
教學目標:
1、理解故事內容。
2、懂得在生活中要助人為樂,有禮貌,不以貌取人。
3、能模訪表演各動物不同語氣的說話。
4、通過語言表達和動作相結合的形式充分感受故事的童趣。
5、領會故事蘊含的寓意和哲理。
教學重點難點:
重點:
1、理解故事內容
2、懂得在生活中要助人為樂,有禮貌,不以貌取人。
難點:
1、懂得在生活中要助人為樂,有禮貌,不以貌取人。
2、能模訪表演各動物不同語氣的說話。
教學準備:
PPT課件
教學過程:
一、輕松導入
二、故事欣賞
三、提問思考:
1、為什么大伙都不愿和小豪豬交朋友呢?
2、小豪豬是怎樣把蘋果送到小熊貓家的?
3、小熊貓后來和小豪豬做朋友了嗎?
討論:小熊貓后來和小豪豬做朋友了嗎?為什么?
四、再次欣賞故事,請幼兒模訪表演小熊貓、小豪豬的"語言
五、總結:看人不要看外表,只要他有一顆真誠的、熱于助人的心比什么都重要。
中班語言活動教案 篇2
活動目標:
1.仔細觀察畫面,大膽清楚地表達自己對故事的理解。
2.懂得關心、關愛他人,有愛才有家。
3.通過語言表達和動作相結合的形式充分感受故事的童趣。
4.讓幼兒嘗試敘述故事,發展幼兒的語言能力。
5.鼓勵幼兒大膽的猜猜、講講、動動。
活動準備:
Ppt、頭飾
活動過程:
一、出示圖片,引起幼兒興趣。
1.(封面圖)孩子們,你看到了什么?
2.是呀,一只青蛙拉著老鼠的手,另一只青蛙依偎在老鼠的懷里,就像抱著自己的媽媽一樣,這可真奇怪,他們發生了什么事呢?我們一起來看看。
二、看PPT,理解故事。
1.“呱呱......呱呱呱!媽媽,媽媽,爸爸什么時候回家呀?”
“呱呱......我也不知道呀,”青蛙媽媽很擔心,“孩子們,我要去找你們的爸爸。我不在家的時候,你們可要乖乖的哦。”
青蛙媽媽親了親寶寶們,就跳著出門了。
兩只青蛙寶寶等呀等,等呀等,可是,青蛙爸爸和青蛙媽媽卻再也沒有回來。
2.“呱呱!呱呱呱!呱呱呱!”
黑鳥太太、鼴鼠先生和刺猬先生聽見青蛙寶寶們哭個不停。
“發生什么事啦?”他們問青蛙寶寶們。
“呱呱!呱呱!”青蛙寶寶們哭著告訴了他們事情的經過。
“哎......這真實太不幸了。”他們心想。
(1)孩子們,誰聽見了青蛙寶寶的哭聲?青蛙寶寶為什么哭?(黑鳥太太、鼴鼠先生和刺猬先生,青蛙寶寶們的爸爸媽媽沒有回家,找不到了)
3.“咱們應該做點兒什么呢?”黑鳥太太問,“青蛙寶寶們總不能住在鳥窩里呀。”
“肯定不行。”鼴鼠先生說,“可是我的小洞太黑了,不適合青蛙寶寶啊。”
“而我總在搬家,”刺猬先生說,“怎么可能好好地照顧青蛙寶寶呢?”
(1)黑鳥太太、鼴鼠和刺猬先生的住處適合青蛙寶寶嗎?為什么?
4.“呱呱!呱呱呱!呱呱呱!”老鼠媽媽急急忙忙地跑了過來,還有五只小老鼠跟在她身后,扯著她的尾巴呢........“青蛙寶寶跟我們完全不同,這可不是那么簡單的事情......”
(1)他們都覺得養青蛙寶寶不是一件簡單的事情,你覺得收養青蛙簡單嗎?為什么?
5.太可笑了!”老鼠媽媽喊道,“這再簡單不過了,他們都是小孩子。孩子們需要的不過是一個溫暖的、可以玩耍的地方,還有好吃的東西和愛他們的人。”
(1)青蛙媽媽怎么說的?是呀,青蛙寶寶和你們一樣都只是一個孩子,我們要的很簡單,只需要........
三、照顧青蛙的游戲。
1.大家對鼠媽媽說:“現在您需要照料七個孩子了,不過別擔心,我們會幫您的。”你們會怎么幫助他呢?
(1)請兩位小朋友扮演小青蛙,其他小朋友來照顧他。
(2)小朋友分別采用自己喜歡的方法照顧小青蛙,例如給他捉蟲子、帶他蹦蹦跳跳玩耍、和他一起唱兒歌、給他講故事等方法;
2.小青蛙喜歡他們這樣照顧你嗎?只要簡單的陪我玩,給我吃的.,我就很滿足了!
四、讓孩子們知道,給予別人關懷和溫暖是極為重要的事情,每個人之間都需要愛,愛才是一個完整的家,有愛家才是家。
1.小青蛙找不到爸爸媽媽有一群小動物幫助他們,為他們找住處,做點心吃。那你們爸爸媽媽不在身邊的時候,別人是如何幫助你們的呢?
2.可是在我們身邊也有很多的小朋友的爸爸媽媽去很遠的地方出去工作了(山區孩子照片),很少回家,你們會怎么幫助他們呢?
3.所以孩子們,當我們或者別人遇到困難的時候,身邊除了爸爸媽媽,還有一群親人、朋友在幫助我們,因為大家心中都有愛,有愛才有家。小青蛙找不到爸爸媽媽心里肯定是難過的,所以小動物都在熱情地幫助小青蛙,除了給他一個溫暖的家。
4.你看,“鼴鼠先生給青蛙寶寶挖了一間寬敞的臥室,刺猬先生.........舒舒服服的睡在這里”
5.孩子們,你們看,青蛙爸爸和媽媽一起回來了,他們去哪了呢?當他們看到了青蛙寶寶在吱吱叫和奔跑,會有什么反應呢?還會發生什么事呢?靠你們的想象我們以后再來說一說吧!
活動反思:
以情境式表演引起幼兒興趣,以這種講述的形式,生動地展現了故事情節。為幫助幼兒熟悉故事內容,教師設計了層層遞進式的提問,將幼兒的注意導向對故事表層信息和深層信息的感知和理解,通過生動有趣、層層遞進的故事情節。調動了幼兒討論的積極性。幼兒認知得到了擴展,情感得到了培養,語言的理解力、動手操作能力得到了提高。
中班語言活動教案 篇3
活動目標:
1、理解兒歌內容,感受而各種雪花飄落時優美的情景。
2、引導幼兒在學習散文詩的基礎上創編散文。
3、培養幼兒的想象力和創造精神。
4、鼓勵幼兒敢于大膽表述自己的見解。
5、引導幼兒在故事和游戲中學習,感悟生活。
活動準備:
1、課前觀察過下雪的圖片和圖書。
2、幻燈片(雪景)。
3、課件:歌曲《小雪花》
4、《小雪花》音樂磁帶。
活動過程:
一、開始部分
引出課題,與幼兒進行談話《雪花》
孩子們,冬天來了,感覺冷么?那我們一起來運動運動吧。
播放小雪花歌曲,師幼共同進行歌表演。
二、基本部分
(一)、引起興趣
小朋友們表演的真好,你們知道剛才我們表演的歌曲名字么?(小雪花),你們見過小雪花么?我們什么時候才能看見小雪花呢?對了冬天很冷很冷的.時候天空會下雪,你們喜歡下雪么?為什么?小雪花是什么顏色、什么樣子的?雪花是從哪里落下來的呀?誰來用動作表演雪花飄落的樣子?我們也來學學。
鼓勵幼兒大膽想象小雪花飄落的情景,并用動作表現出來。
"雪花飄落下來的時候真美,你知道它都會落在哪兒?擴散幼兒思維,鼓勵幼兒大膽的想像并表述出來。老師這里有幾幅很美的雪景圖,我們一起來看看吧!并播放雪景圖的幻燈片,幼兒欣賞。邊看邊提問:雪花飄下來像什么呀?飄在了哪里呀?好看么?
小雪花可真調皮,今天老師帶來了一首非常好聽的兒歌--小雪花,我們一起欣賞一下,聽聽看兒歌中的小雪花都飄落到哪兒了,好么?
三、欣賞兒歌
播放幻燈片,欣賞兒歌。
兒歌的名字叫什么?兒歌中的小雪花都飄到哪兒呀?為什么雪花飄在手里會不見了呢?(幼兒回答后,教師點擊相應的幻燈片,讓幼兒加深印象)鼓勵幼兒大膽想象。
四、學習兒歌《小雪花》
播放完整兒歌帶領幼兒有表情的朗誦兒歌。
再次播放完整兒歌幼兒自由用動作表現出來。
五、創編兒歌
小朋友們,雪花美么?那你們說說雪花飄落下來的時候還會飄在哪里,變成什么呢?
幼兒回答問題進行創編,把幼兒創編的兒歌打在屏幕上,并有表情的朗誦一遍。
六.游戲:雪花飄飄
雪花真美,我們也來表演美麗的小雪花吧
歌表演:小雪花
附:小雪花小雪花飄在空中像朵花
窗上變窗花
手里不見啦
中班語言活動教案 篇4
活動目標:
1.欣賞故事,大膽地為小螞蟻搬運西瓜想辦法。
2.嘗試用西瓜皮為小螞蟻制作禮物。
活動準備:PPT課件、音樂、一個西瓜。
活動過程:
一.出示畫面,引出主題,激發幼兒興趣。
師:今天我們班來了一位新朋友,它是誰?(螞蟻)
二.演示課件,引導幼兒想象故事情節,發展幼兒的發散思維。
1.師:在一個炎熱的夏天,小螞蟻們在外面去找吃的,他們找呀找,找呀找,終于找到了一樣好吃的東西!小朋友猜猜看他會找到什么好吃的`?(幼兒泛講)
2.師:讓我們一起來看看螞蟻找到了什么好吃的?(出示課件西瓜)螞蟻們大口大口的吃起了西瓜:“哇,真好吃啊!”小朋友猜猜看螞蟻心里會怎么想?(幼兒講述)螞蟻它是怎么搬的?(學動作)(有的推)
3.師:螞蟻們推呀推,推呀推,怎么也推不動,螞蟻們都累倒了,這時有一只螞蟻跑了,它會去干什么?(跑回家把所有的螞蟻都叫來幫忙)
4.師:成群的螞蟻都來了,他們一起來搬西瓜,他們都用了哪些辦法搬西瓜?(幼兒看圖講述)可是西瓜那么大,螞蟻那么小,螞蟻們能把西瓜般走嗎?讓我們一起來給螞蟻想想辦法。(討論)
5.師:讓我們看看螞蟻們是用了什么辦法?(螞蟻們爬上了西瓜,把西瓜一塊塊挖出來,再一塊塊搬回家)
6.師:大家分工合作,有的把西瓜背回家,有的把西瓜抱回家,有的把他放在頭上頂回家,大家拼命的般呀般呀,大西瓜終于搬回家了,瞧,螞蟻的家里放滿了西瓜,再也放不下了,那剩下的西瓜螞蟻就……(請幼兒說“吃掉”)他們吃的怎么樣
四、給螞蟻送禮物
師:螞蟻把西瓜吃完了,那我們想一想吃剩的西瓜皮可以做成什么禮物送給螞蟻呢?
五、請幼兒吃西瓜
師:小朋友看到螞蟻們吃西瓜,是不是也想嘗嘗呀?看!今天老師也為你們準備了一份西瓜,我們拿著西瓜,請你的爸爸、媽媽、爺爺、奶奶與你一起分享吧。
中班語言活動教案 篇5
活動目標:
1、初步學習用快板的節奏、韻律朗誦詩歌。
2、發展手口協調能力。
3、學會有感情地朗誦詩歌,大膽參與討論。
4、萌發對文學作品的興趣。
5、鼓勵幼兒大膽的猜猜、講講、動動。
活動準備:
人手兩塊小積木。
活動過程:
1、老師出示圖片讓幼兒欣賞。
2、欣賞老師有節奏、有韻律地朗誦詩歌一遍,讀后引導幼兒說說詩歌的內容,提問:詩歌里說的.是什么?朗誦這首詩歌與過去朗讀的詩歌有什么不同。
3、老師邊敲快板邊朗誦詩歌,引導幼兒認識快板及其用途。
4、幼兒學習朗誦詩歌。
5、幼兒與老師一起邊敲積木,邊有節奏有韻律地朗誦詩歌。
附教材:
兒歌《數高樓》
路邊有幢大高樓,
白云在它身邊游,
弟弟和妹妹,
掰掰手指頭。
指頭數一數。
共有幾層樓?
一二三四五六,
七八九…
手指都掰酸,
也沒數清楚。
最高幾層樓,
全在云里頭。
活動反思:
在培養幼兒的語言時,要把握每個幼兒的實際,掌握幼兒學習語言的規律,有計劃地進行培養和訓練,讓幼兒多看、多聽、多說、多練,培養良好的語言習慣,創設良好的語言環境,那么,幼兒的語言一定會健康的發展。
中班語言活動教案 篇6
活動目標:
1、引導幼兒理解兒歌內容,掌握兒歌的結構特點:什么是什么的家。
2、嘗試學習仿編詩歌,培養幼兒的想像力、創造力和嘗試精神。
活動重點:學習朗誦詩歌并能仿編詩歌。
活動難點:培養幼兒能大膽表達創編的詩歌
活動準備:
1、畫有藍天、樹林、草地、河水、花兒、幼兒園大幅背景圖。
2、制作好的白云、小鳥、小羊、小魚、蝴蝶、小朋友貼絨學具。
3、小圖片每人一張。
活動過程:
一、激發興趣,引出課題。
1、今天老師給你們請來了許多小客人,你們看它們是誰呀?出示:白云、小魚、小鳥、花兒、蝴蝶、小羊圖
2、師:小朋友們都有自己的家,我們的小客人也有自己的家,那你們知道小客人們的家在哪里嗎?(幼兒自由議論)
3、師:那到底是不是這樣呢?請小朋友豎起小耳朵來聽聽這首好聽的詩。
二、出示圖片,教師有感情的朗誦詩歌。
1、幫助幼兒理解詩歌內容。小朋友你聽見兒歌里說了什么,要用詩歌里面的話來回答。(幼兒回答一句,其他幼兒跟學一句)
2、你們知道小羊為什么喜歡住在綠綠的草地上?小魚喜歡清清的河里?……
3、集體完整朗誦詩歌一遍。
4、分角色朗誦詩歌。
5、請個別幼兒朗誦。
三、結合詩歌原有模式進行仿編。
1、師:藍藍的天空除了可以是白云的家,還可以是誰的家呀?幼:燕子(提醒幼兒用詩歌中的話來告訴大家,說完整,什么是什么的家。)
2、依次類推仿編詩歌
3、師幼有感情地朗誦新編的詩歌。
4、請能力強的幼兒朗誦自編的詩歌.
四、游戲:送它們回家。
請小朋友拿起自己椅子下的圖片,想一想它的家在哪里?用圖片仿編一句詩歌,再把它送到家里。
課后反思:
教學目標中提出的“讓幼兒理解簡短的文學作品內容,初步感受其語言美,培養幼兒的想象力、口語表達能力”的要求,因此這次優質課我選擇了這個語言活動。《家》這首詩歌語言樸實、淺顯易懂,巧妙地運用了疊音,讀起來瑯瑯上口,充滿了歡快流暢的情緒,易于為幼兒喜愛和接受,而且還符合中班語言
孩子也紛紛發言,他們都能積極主動地參與探討小鳥、小羊、小魚等與樹林、草地、小河等之間的歸屬關系。在讓孩子“興趣是最好的老師”,活動一開始我以歡迎小客人來做客,并讓幼兒幫助小客人找家來
引出詩歌,這個環節小朋友表現得非常棒,許多平時不舉手的們學習詩歌時,我有些操之過急,
將孩子們的能力高估了,在孩子們還沒有完全掌握詩歌的情況下,就急切的轉換到下一個環節,以至于有些孩子們仿編時出現不會編的情況,這也是我沒有考慮周全,不能只看到那些能力強的孩子,而要顧全大局。
活動中,孩子們在表達時不會自覺地用完整的語言回答問題,特別是在疊詞方面,有些孩子說完自己的想法之后還需要老師的引導和提醒才會運用疊詞。在仿編詩歌這一環節,很多孩子想得也非常好,如綠綠的草地是是小馬的家,高高的天空是太陽的.家等,但孩子在活動中表達得并沒有這么完整,甚至只會說“小蜜蜂的家在花朵里,花朵是紅色的”等諸如此類的語言,自己還不會總結詩句,孩子還不習慣句式的轉變,還需老師的提醒。游戲《送圖片回家》時,孩子們的情緒已經十分激動了,在還沒聽清楚我交代的要求就開始行動,大多數孩子能理解各種事物之間的關系,能貼到相應的家里去,但就是沒有把話說完整就去貼,以至于出現混亂的現象。本活動我把創編環節放在重點,時間占了很多,聽了其他老師的反饋,我也覺得對中班幼兒來講創編可以適當放低要求,不要作為一個最主要的環節來做可能更合適。
中班語言活動教案 篇7
一、活動目標。
1、理解故事內容,知道快樂的孩子能找到更多的朋友。
2、能愉快地與同伴交往。
3、愿意交流,清楚明白地表達自己的想法。
4、能安靜地傾聽別人的發言,并積極思考,體驗文學活動的樂趣。
5、鼓勵幼兒大膽的猜猜、講講、動動。
二、活動準備。
1、掛圖,故事磁帶。
2、哭泣的仙女圖片一張。
3、各種各樣的玩具,數量少于幼兒人數。
三、活動過程。
1、幫哭泣的小仙女想辦法。
(1)出示哭泣的小仙女的圖片。小仙女怎么啦?她為什么哭?
(2)你能讓小仙女快樂起來嗎?
(3)啟發幼兒想辦法讓小仙女高興起來,如:撫摸、說好聽的話、表演節目、撓癢癢等。
(4)小仙女的朋友們也想了個好辦法,讓我們聽聽故事《小仙女的云》吧。
2、理解故事內容。
(1)出示掛圖,引導幼兒完整欣賞故事一遍。
(2)小仙女的頭上有什么?這朵白云為什么會變?
(3)小動物想了什么辦法讓小仙女高興起來?
3、快樂的孩子朋友多。
(1)你愿意做個快樂的孩子嗎?為什么?
(2)怎樣才能有更多的朋友?
4、結伴玩玩具。
(1)播放輕音樂,提供各種玩具,使幼兒輪流玩、合作玩,體會與同伴共同游戲的快樂。
(2)說說自己和伙伴一起玩是否高興,有沒有出現“小黑云”。
四、活動建議。
1、做快樂的孩子是這則故事的中心主題。幼兒通過欣賞故事領會小仙女的情感變化過程,又通過討論產生了做快樂的孩子的愿望,這無論對自己還是對別人都是很有必要的。
2、最后“結伴玩玩具”的環節可論實際情況靈活安排,如延伸到日常活動中進行。游戲情景創設推薦:
①共同看有趣的書,量不要太多。
②共同玩新玩具:數量要控制,需輪流玩、合作玩。
③共同玩球:控制球的數量,使幼兒共同玩。
④共同玩開鎖游戲,鎖的數量要控制。
附:小仙女的云
有一個可愛的小仙女,她的頭上總跟著一朵會變的小白云。小仙女飛呀飛呀,飛到草地上笑瞇瞇地對小動物們說:“我和你們一起玩好嗎?”小動物都很高興。小豬拉著小仙女的手說“歡迎,歡迎,我們大家一起做游戲。”小白云呢,輕輕地飄在小仙女的"頭上。玩著玩著,小豬不小心踩了小仙女的腳。“對不起,對不起,我不小心踩了你的腳。”小豬連忙道歉。“嗚嗚……”小仙女哭了起來。小豬說:“別哭,別哭,我幫你揉揉好嗎?”小仙女還是嗚嗚地哭。奇怪,小仙女頭上的小白云變了,變成了一朵小黑云。小豬說:“看,黑云來啦,要下雨了,我們快回家吧。小仙女,你和我們一起回家好嗎?”小仙女一聽,不哭了,跟著小動物們一起來到了小豬家。搭積木、抱娃娃,小仙女越玩越開心,笑瞇瞇的小臉像一朵美麗的小花。咦,小仙女頭上的小黑云又變成了小白云。從此以后,小動物想和小仙女做游戲時,都會先看看小仙女頭上的那朵云,而小仙女頭上的小白云也越來越白,因為她不想當愛哭愛生氣的小仙女,她要做快樂的小仙女。快樂的孩子,朋友才多呀!
中班語言活動教案 篇8
活動目標:
1、理解《盲人摸象》故事內容,能用自己的語言簡單講述故事中的道理。
2、初步理解故事所表達的寓意,知道看待事物要全面,不能看局部。
3、通過語言表達和動作相結合的形式充分感受故事的童趣。
4、理解故事內容,記清主要情節,初步學習人物的簡單對話。
活動準備:
1、大象的圖片(已分割成幾個部分)PPT課件
2、百寶箱:內裝各種物品、玩具若干。
活動反思:
今天的語言活動課《盲人摸象》,是一個成語故事,故事詼諧幽默,深深的打動著我,我相信孩子們一定會非常喜歡聽。在活動前我故作神秘的告訴班級小朋友說,今天在教室里來了一位盲人,你們找找看,孩子門左看右看都說不知道,我話鋒一轉問道:那你們知道什么是盲人嗎?徐成杰以最快的速度向其他小朋友解釋著;"盲人,就是瞎子"我接著問,那他能看得見東西嗎?"看不見"順著孩子的思路,于是我引出了故事的開頭,今天有一群盲人他們在摸象,他們看不見,你說怎么摸呢?孩子們被這樣一個問題驚呆了。躍躍欲試的想要探究盲人是怎么摸象的。我在繪神繪色的講《盲人摸象》的故事中,通過等待留空的教學方法,既發展了幼兒的想象力,同時也鍛煉了幼兒的口語表達能力,整個活動幼兒的興趣點高。在這個故事中,他們認識到了小小故事帶來的大道理:"看事不能只看一面,一個盲人摸到的只是象的一部分,而部分不能代表整體,然而這幾個盲人都看不到整體,所以爭得面紅耳赤的,故事告訴我們所在的`就是,不要像盲人一樣以偏概全了,否則真是盲人了。雖然這個故事所講的道理孩子們不是很能領會,但詼諧幽默的故事情節還是大大吸引了他們,他們只知道做什么事情不能鬧笑話,要多動小腦筋。
在最后的環節中,我問孩子什么叫成語,孩子們沒有一個能回答出,他們都不知道,為了讓他們更加清楚的明白,于是我對什么是成語進行一番解釋:成語是由4個字組成的,每個成語故事里蘊藏著一個道理。孩子們終于知道了答案一個勁的嚷著要我再講一個成語故事,由于時間有限,我只能安排在區域游戲的時候,老師到圖書區再講給他們聽,孩子們在教室里面好一陣歡呼,其實只要讓孩子們多看看成語故事,也是一種很好的教育之道,從中可以讓孩子自然而然的學習到許多人生道理,何樂而不為呢?
中班語言活動教案 篇9
活動目標:
1、通過參與猜測、想象的方法理解故事內容,幫助幼兒知道快樂源于幫助別人的道理。
2、學習詞:捏、背、按、馱,詞組:快快樂樂。
3、能耐心地傾聽同伴的表達,體會故事情節生動奇妙的`特點。
活動準備:
1、泥塑:橡皮泥豬、河馬、小象、大皮球各一個;橡皮泥一塊。
2、故事圖片一套。
活動過程:
一、教師出示一塊橡皮泥,變魔術吸引幼兒注意力。
教師和幼兒互動,并隨幼兒的想象即興捏泥引起幼兒興趣。提問:小朋友看,這是什么?玩過它嗎?想想看,用橡皮泥可以變成什么?
二、出示泥塑的橡皮泥豬等,教師有表情地講述故事并提問。
橡皮泥豬都變成了什么?它為什么要變?它都做了哪些事情?幫助了誰?你覺得橡皮泥豬快樂嗎?為什么?
三、出示圖片,引導幼兒觀察畫面,請幼兒參與再次講述故事。
四、討論
你有快樂的事情嗎?說給大家聽聽吧!
( 教師組織幼兒一起交流,小結生活中幫助別人帶給自己的快樂感受)
活動延伸:
1、感官和益智區根據故事的主題情景,投放操作學具卡片"找出斷橋的一部分"、"看看樹上藏著誰:運算連線"等,幼兒自選操作。
2、美勞區自制泥塑小書示意圖,幼兒可按照圖示的提示進行泥塑活動。
3、圖書角提供關于友愛互助的繪本、圖書,鼓勵幼兒與同伴分享閱讀,體驗互助的快樂。
中班語言活動教案 篇10
活動目標:
1、學習傾聽并理解故事內容。
2、能根據自己的生活經驗想出幫助蛤蟆的新辦法。
活動準備:
1、圖片7幅。
2、課件《蛤蟆吃西瓜》
活動過程:
一、出示圖片
師:小朋友們看看,這是什么呀?(一片西瓜地)
二、理解故事內容
1、師:有一只蛤蟆,種了一塊西瓜地。夏天到了,西瓜成熟了,一個個長得又大又圓。眼看著西瓜越長越大,可是蛤蟆想不出吃西瓜的好辦法。蛤蟆心里真著急啊!小朋友你們來幫它想個吃西瓜的好辦法吧?
(幼兒自由想象、講述)
2、出示圖片二、三師:蛤蟆的好朋友青蛙來了,青蛙幫它想了什么辦法?(幼兒觀察圖片)師:青蛙的這兩個辦法好不好?為什么?(請幼兒說說理由。)師:那我們來看看蛤蟆是怎么說的?(教師講述第二、三段故事)
3、出示圖片四師:蛤蟆和青蛙沒辦法了,就到瓜地旁邊去玩。在路上,它們撿到了一根什么?(竹管)蛤蟆看見竹管,一下想出了好辦法。小朋友猜猜看,它們想出了什么好辦法?(幼兒講述)
4、出示圖片五、六師:蛤蟆和青蛙到底想到了什么辦法?我們一起來看一看。(教師講述第三、4段故事。再請幼兒講述。)
師:蛤蟆和青蛙吸呀吸,肚子吃得圓滾滾的,再也和喝不下了,可西瓜汁還在不停地往外流,都浪費了,這時蛤蟆是怎么做的?幼兒回答。
師小結:蛤蟆在竹管上裝了一個水龍頭,這樣就可以隨時開關了,而且他們還在水龍頭上掛了一個牌子,上面寫著“免費供應西瓜汁”。
師:蛤蟆動腦筋想出了好辦法吃到了西瓜汁,那甜甜的西瓜汁蛤蟆有沒有一個人吃?它是怎樣做的?
師小結:看看,這下小動物們可開心了,他們排著隊輪流喝起了西瓜汁。喝過西瓜汁的動物都說:“蛤蟆種的西瓜真甜!”
5、幼兒完整地欣賞故事(觀看課件)師:這真是個有趣的故事,接下來我們完整地來把這個故事欣賞一遍。
師:這個故事的"名字叫什么?(蛤蟆吃西瓜)觀看圖片完整講述故事。
6、師:你們喜不喜歡蛤蟆,為什么?
蛤蟆種西瓜-----是愛勞動的蛤蟆蛤蟆想辦法-----是愛動腦筋的蛤蟆蛤蟆免費供應西瓜汁------是關心別人的蛤蟆師:我們小朋友要像這只蛤蟆一樣愛勞動、愛動腦筋、關心別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