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秋賞月大班教案
作為一名教學工作者,就不得不需要編寫教案,編寫教案有利于我們科學、合理地支配課堂時間。我們該怎么去寫教案呢?下面是小編幫大家整理的中秋賞月大班教案,歡迎大家借鑒與參考,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中秋賞月大班教案1
活動目標:
1、了解有關中秋的故事、古詩、歌曲等,知道中秋節是一個團圓的節日,加深對我國民族節日的親切感。
2、初步理解古詩內容,感受古詩中蘊含的熱愛生活、思念親人的情感。
活動準備:
相應的漢字(古詩原文)
活動過程:
一、談話,引出主題:
1、誰知道再過幾天是什么節日?
2、中秋節這一天天上的月亮會有什么變化呢?
3、中秋節大家要做些什么呢?(鼓勵幼兒大膽說出自己的想法)
小結:中秋節的月亮又大又亮又圓,一家人都會團聚在一起吃飯、賞月、品嘗月餅,中秋節是一個大家團圓的節日。
4、你們知道中秋節為什么要吃月餅呢?
講述故事:《中秋節為什么要吃月餅》(綜P35)
二、學習古詩:
1、中秋節是一個團圓的"節日,可是有些工作在外地的人,沒有辦法趕回家過中秋節,他們真想家呀,思念親人。古代有一位名字叫李白,他就懷著這種心情寫了一首古詩——《靜夜思》,我們來聽一聽(第一遍):
提問:(1)古詩的名字叫什么?有幾句話?
(2)古詩里說了些什么?
2、再次欣賞,幫助幼兒逐句理解古詩的內容:
舉——抬;
詩的大意:床前灑滿了明亮的月光,好似一層秋霜鋪在地上。抬起頭,仰望掛在遙遠天空的明月;低下頭,思念我那可愛的故鄉。
3、幼兒吟誦古詩
4、思考:作者為什么看到月亮會想起家鄉?
三、欣賞歌曲《爺爺為我打月餅》
1、介紹歌曲背景,了解歌曲的來由
2、教師演唱歌曲,幼兒聽賞。
中秋賞月大班教案2
內容與要求:
1、嘗試表現人物抬頭時的動態。
2、回憶中秋賞月,體驗看月亮的快樂。
活動重難點:能表現出人物抬頭時的動態。
活動準備:教師范例、鉛畫紙、勾線筆等。
活動流程:討論演示——操作表現——分享體驗活動過程:
一、討論演示
(1)討論對比畫
1、出示范例1,師:猜猜畫上的小朋友在干什么?看上面的時候頭要怎么樣啊?
2、出示范例2,師:抬頭看的小朋友和正面站著的小朋友有什么不一樣?
3、幼兒共同討論:通過比較來發現頭發、眼睛、嘴巴等畫的位置不一樣。
4、小結:原來抬頭看的時候我們五官的位置不一樣。
(2)討論示范畫
1、請個別幼兒來示范抬頭時的頭部特征。
2、出示范例3,師:中秋節,有好些小朋友都在看月亮……二、操作表現1、教師提出要求:把看月亮的.人畫大,注意五官的位置;把賞月的人都打扮一下。
2、幼兒創作:人手一份繪畫紙,幼兒進行繪畫。
3、教師指導:根據幼兒繪畫表現進行鼓勵與幫助。
三、分享交流
1、共同欣賞,師:小朋友都看到月亮了嗎?
2、互相肯定:大家畫的小朋友都能看到月亮啦!真棒!
(延伸活動:出示其他范例,引導幼兒在個別化學習中繼續探索……)
中秋賞月大班教案3
內容與要求:
1、嘗試表現人物抬頭時的動態。
2、回憶中秋賞月,體驗看月亮的快樂。
3、簡單了解節日的來歷,知道其全稱、日期和意義。
4、知道節日時人們主要的慶祝活動。
活動重難點:
能表現出人物抬頭時的動態。
活動準備:
教師范例、鉛畫紙、勾線筆等。
活動流程:
討論演示——操作表現——分享體驗
活動過程:
一、討論演示(1)討論對比畫1、出示范例1,師:猜猜畫上的小朋友在干什么?看上面的時候頭要怎么樣啊?
2、出示范例2,師:抬頭看的小朋友和正面站著的小朋友有什么不一樣?
3、幼兒共同討論:通過比較來發現頭發、眼睛、嘴巴等畫的位置不一樣。
4、小結:原來抬頭看的時候我們五官的位置不一樣。
(2)討論示范畫1、請個別幼兒來示范抬頭時的頭部特征。
2、出示范例3,師:中秋節,有好些小朋友都在看月亮……二、操作表現1、教師提出要求:把看月亮的人畫大,注意五官的位置;把賞月的人都打扮一下。
2、幼兒創作:人手一份繪畫紙,幼兒進行繪畫。
3、教師指導:根據幼兒繪畫表現進行鼓勵與幫助。
三、分享交流1、共同欣賞,師:小朋友都看到月亮了嗎?
2、互相肯定:大家畫的小朋友都能看到月亮啦!真棒!
(延伸活動:出示其他范例,引導幼兒在個別化學習中繼續探索……)
教學反思:
在這次充滿快樂喜悅的`活動中,幼兒知道了中國的節日“中秋節”,在分享月餅的同時,小朋友們給別人送去了祝福,也得到了祝福,培養了幼兒的語言表達能力及交往的能力,同時也感受到了人與人之間友好交往的幸福,體驗到了團圓、分享的快樂
中秋賞月大班教案4
【活動目標】
1、初步了解中秋節的來歷和中秋賞月/吃月餅的習俗。
2、能畫出不同顏色花紋的月餅。
3、感受到中秋節的快樂。
4、知道中秋節是幾月幾號。
【活動準備】
1、《中秋月兒圓》教學資源;
2、不同款式的月餅圖片;
3、彩筆、油畫棒(水彩筆)。
【活動過程】
一、談話引出課題。
小朋友想想你記憶中月亮是什么樣子的?(圓圓的.半圓形彎彎的)
二、播放《中秋月兒圓》教學資源,了解月亮變化
三、介紹中秋節的由來及相關習俗。
出示月餅圖片,引導幼兒討論月餅的外形、顏色、味道,說說為什么中秋節要吃月餅?
小結:中秋節也就是農歷八月十五,是月亮最圓的時候,古人又稱團圓節,是歡慶豐收/家人團聚/賞月、品月餅的傳統節日,月餅圓圓就像月亮一樣人們都要吃月餅來歡慶中秋節。月餅也象征團圓,一般人們把一個月餅分開來全家吃,就好像全家人永不分開。
四、鼓勵幼兒大膽的繪畫月餅。
在指導過程中,提醒幼兒用不同顏色來表示不同口味的月餅,如紅色——草莓味、黃色——橙子味、綠色——青草味等等讓幼兒纏身作畫的熱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