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产一区久久精品_性xxxxx_国产精品久久久久无码av_免费观看视频www

好多范文網 haoduofanwen.com,好用的范文大全!

大班語言活動教案

愛庫百科 分享 時間: 加入收藏 我要投稿 點贊

大班語言活動教案:《我做哥哥了》

推薦度:

大班語言活動《突然》教案

推薦度:

大班重陽節語言活動教案

推薦度:

相關推薦

精選大班語言活動教案匯編十篇

作為一名辛苦耕耘的教育工作者,通常需要準備好一份教案,編寫教案有利于我們準確把握教材的重點與難點,進而選擇恰當的教學方法。那么應當如何寫教案呢?下面是小編幫大家整理的大班語言活動教案10篇,僅供參考,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大班語言活動教案 篇1

活動目標

1、欣賞、理解散文詩,感受詩歌中表現的“雨滴唱歌”的優美意境。

2、嘗試創編兒歌《聽雨》,并通過畫畫、說說等活動體驗創編的快樂,發展表達、交流、合作的能力。

3、激發熱愛大自然、關心周圍事物的情感。

4、鼓勵幼兒大膽的猜猜、講講、動動。

5、萌發對文學作品的興趣。

活動準備

1、下雨的錄音

2、沙沙沙、丁丁丁、吱溜溜、滴滴答的字卡。

3、與散文內容相符的圖片

活動過程

一、引起幼兒興趣

1、師(放錄音):聽,什么聲音?

2、師:你喜歡下雨嗎?為什么?

3、師:有一只小蝴蝶一開始也不下雨,可是后來又喜歡下雨了,想知道為什么嗎?我們一起來聽一首散文。

二、欣賞散文,理解主要內容

1、師完整朗誦散文一遍。

2、師:“小蝴蝶聽到什么呢?”

3、師:“小蝴蝶到底聽到小雨唱什么歌,我們一起來側著耳朵仔細聽。”師再次朗誦散文。

4、師:“小雨唱了什么歌?”引導幼兒學說象聲詞。幼兒說出象聲詞時,教師就出示相應的字卡。

師:沙沙沙、丁丁丁、吱溜溜、滴滴答,邊說邊用動作表現,幫助幼兒記憶理解。

(當幼兒不能說出吱溜溜時,老師可以提有針對性的問題,如:它鉆到花里面時是怎么唱的?)

5、師:“小雨點怎么會唱出這么好聽的歌?它在干什么呢?”

(幼兒回答,教師出示相應的圖片)

沙沙沙,那是小雨和森林的樹葉在玩耍;

丁丁丁,那是小雨在小熊的鐵皮屋上翻跟頭;

吱溜溜,那是小雨鉆進荷花的花蕊里;

滴滴答,那是小雨在敲窗玻璃打招呼。

三、再次欣賞,進一步理解內容,感受散文的優美意境。

1、師:老師告訴你們,這是一首很美的散文詩《聽雨》,我們一起來完整地欣賞一遍。看著小圖片,在小雨唱歌的地方我們可以一起來說說。

2、師:小蝴蝶現在還討厭下雨天嗎?為什么?

四、學習創編兒歌《聽雨》。

1、師:“沙沙沙,小雨除了和森林里的樹葉在玩耍,還會在做什么呢?”

2、師:“丁丁丁,這是小雨在做什么呢?”

3、師:“吱吱吱、滴滴答,這又是小雨在做什么呢?請你跟旁邊的.朋友討論一下。”

4、老師將幼兒創編的進行匯總,并幫助幼兒稍加整理變成一篇新的散文,帶領幼兒一起朗誦自己編的散文。

活動延伸

1、師:“小雨點除了會落到樹葉上,屋頂上,荷花上,窗玻璃上,還會落到哪里?”

2、師:它會發出什么聲音?那是小雨點在做什么?請小朋友在區域活動的時候去想一想,編一編,畫一畫,說一說。

活動反思

為了將孩子引入散文詩的意境,我聲情并茂地朗誦詩歌,當我朗誦完我觀察到孩子們的臉上溢滿陶醉的神情,還想聽下去,看來老師有感染力的語言很容易牽孩子進入意境。趁孩子對這詩歌還很有興趣,我提出創編,這時孩子很樂意接受,有幾個孩子創編得很好,如:雨滴跳到果園里,與蘋果說悄悄話......

通過這次活動,我認為老師提問時應事先多考慮,然后再選擇合適的問題來提問,既讓孩子打開思維,又可發展語言表達能力。教師開展活動時要時時融入情境中,這樣才有感染力,活動也更容易獲得成功。

大班語言活動教案 篇2

活動目標:

1.聽懂并樂意學說溧陽方言兒歌。

2.運用談話、圖譜、動作等方式記憶兒歌內容。

3.體驗說溧陽方言的`樂趣。

活動準備:

1.ppt1(圖1:尾巴;圖2:老鼠;圖3:數字“2”;圖4:雞蛋)

2.ppt2(分句兒歌圖片)

3.兒歌圖譜

活動過程:

一、激趣導入。

1.用普通話和溧陽話師幼互相問好。

小結:在我們中國,各個地方都有自己的地方話,我們叫做方言。溧陽話就是我們溧陽的方言。

2.嘗試用溧陽方言介紹自己。

二、看看講講。

1. 出示ppt

這是什么?(尾巴)這可能是誰的尾巴?為什么?

2.出示ppt:(老鼠)

(1)這是誰?溧陽話叫它什么?

3.出示ppt:(數字“2”)

(1)誰來當翻譯,說說“2”用溧陽話怎么說?

(2)擴散:說一說2條尾巴,2只老鼠

4. 出示ppt:(雞蛋)

一起用溧陽話說說“大雞蛋”。

三、聽聽學學。

1.初步欣賞

這首兒歌有趣嗎?哪里有趣?

2.理解內容

幼兒邊說教師邊出示ppt圖片,幫助幼兒加深對兒歌的理解。

四、看看演演。

1.看大雞蛋圖譜記憶兒歌。

2. 幼兒自由練習。

3.集體表演。

4.欣賞其他方言。

大班語言活動教案 篇3

設計思路:

《子兒吐吐》是一本美妙精致的圖畫書,語言簡潔自然卻富于變化,是文學欣賞價值及心理健康教育性很強的讀本。孩子們對讀本產生了濃厚的興趣并積極地參與到活動中來。吃了籽兒后,你認為怎樣?你覺得胖臉兒頭上長樹,是好事還是壞事?……在設計活動前,我們先對文本進行了分析。本書闡述了胖臉兒吃了籽兒后的震驚恐懼、到釋懷期待、再從失望無奈帶自我安慰樂觀解脫的四個心理過程。要想讓孩子真正感受到書中胖臉兒聽到嘲笑、諷刺的話后有什么樣的表現,老師也要預先感受。如果將全書整個過程全部呈現,量太大了。于是,我們把文本進行了分段處理,把胖臉兒每次的情感歷程變化分別作為一個環節活動來開展。本節活動主要圍繞胖臉兒吃了籽兒后的震驚、恐懼——釋懷——期待心理片段來設計的,嘗試運用控制音量、肢體表現等多通道參與的形式幫助孩子感受。最后應用健康小博士的形象,幫助幼兒了解到食物消化的過程,將這個故事的科學性進行提升。

教學目標:

1、欣賞故事,感受情節的趣味性,體驗人物的情緒變化。

2、學習用肢體動作表現頭上長樹的情節。

3、嘗試用聲音的強弱表現詞匯在故事中的"語境。

教學重點:欣賞故事,感受情節的趣味性,體驗人物的情緒變化。

教學難點:嘗試用聲音的強弱表現詞匯在故事中的語境。

教學準備:

課件《子兒吐吐》、字卡、幼兒座位分成三隊。

過程:

〈一〉引出故事

1、教師介紹故事中的主人公“胖臉兒”。

2、教師引導幼兒觀察畫面、指認出圖片中哪個是胖臉兒。

〈二〉理解故事

1、教師分段講述故事(第一段到吃下子兒)。

2、提問故事內容:胖臉兒為什么會吃子兒?吃子兒了會怎么樣?

3、繼續講述故事(第二段害怕)。

4、出示子卡,學習念“怎么辦”、“會死掉”、“會長樹”等用控制聲音的輕重來表現故事的語境。提問:可以用什么樣的語氣來念?

5、繼續講述故事(第三段不怕)

提問:爸爸媽媽和小鳥是怎么說的?他的同學說了什么?后來為什么不哭了?胖臉兒覺得長樹有什么好處?

6、快樂變變變(配樂):變樹——澆水——發芽——曬太陽——長大——小鳥飛來做窩——晚上睡覺了——蘇醒。

提問:如果你是胖臉兒,你覺得這棵樹好在哪里?

7、繼續講述故事(期待)

引導幼兒觀察畫面,提問:你平時睡覺怎么睡?為什么換頭睡?畫面上從月亮到太陽表示什么意思?為什么一整夜都沒有睡著?

8、講述故事結局。

提問:子兒最后跑到哪里去了?那我們以后吃東西應該怎么樣?

〈三〉故事拓展

出示健康小博士課件,引導幼兒了解食物的消化過程。那我們以后吃東西應該怎么樣?

大班語言活動教案 篇4

活動目標:

1、初步學習詩歌,能運用想象力仿編詩歌。

2、培養幼兒口語表達的能力。

活動準備:

1、多媒體課件一份。

2、操作紙,勾線筆人手一份。

3、各種小花傘把

活動過程:

1、引入主題:猜傘

播放多媒體課件:

(1)教師在紙上畫“︵”,問:你想這會是什么?

(2)在大的弧線下添畫數個小的“︵”,問:它又有可能是什么呢?

(3)添畫傘面傘柄。

2、感受理解詩歌。

(1)你們有傘嗎?下雨的時候我們都可以用傘來避雨。

(2)觀看flash,提問:今天天氣真不錯,小鳥、青蛙、螞蟻都出來曬太陽,可是突然,天下起雨來,這下可怎么辦?

提示性問題:那動物們可以找一把傘來避雨嗎?他們用什么做自己的傘?

(3)觀看flash完整地傾聽詩歌。

3、仿編詩歌

(1)啟發性思考:森林里還有哪些小動物呢,他們會撐什么傘呢?

(2)幼兒在一首音樂的.時間內自由添畫一把傘。

(4)展示幼兒作品。

教師提問:你為誰找了一把什么傘?你能用好聽的句子來說嗎?(將幼兒的畫放到黑板上,請幼兒說說自己編的詩句,對幼兒合理的想象、大膽的仿編給予鼓勵。)

(5)仿編詩歌。我們也把他們編到詩歌里去?

4、師幼一起撐傘到外面玩

(1)出示傘,提問:傘除了可以避雨還有什么作用呢?(防曬)

(2)教師提議:今天的天氣不錯,我有個好提議,我們一起撐著傘到幼兒園里春游一翻怎么樣?

(3)引導幼兒創編“小花傘是小朋友的傘”,邊念詩歌邊到戶外去。

大班語言活動教案 篇5

一、設計意圖:

幼兒語言能力的獲得,在很大程度上取決于幼兒與環境的相互作用。環境是幼兒發揮語言潛力的主要因素,語言活動“小烏龜開店”,正是通過創設與教育內容相應的語言環境,順應幼兒好奇、好動、好思考的天性,引導幼兒在與環境的互動中主動學習語言,從而使幼兒“想”說、“樂”說。通過活動,幫助幼兒樹立自信、自強的觀念,培養幼兒健康人格。故事《小烏龜開店》,描述了小烏龜從看到別人的長處到發現自己的長處,從而使幼兒懂得:每個人都有自己的長處和本領,只要肯動腦筋,善于發現并發揮自己的長處,做什么事情就一定會成功的`。

二、活動目的;

1.通過創設與故事情節相應的語言環境,發揮想象力,激發幼兒語言表達的積極性。

2.理解故事內容,知道人人都有自己的長處,只要肯動腦筋并通過自己的努力,做什么事情都會成功的。

3.豐富詞語:精彩、香噴噴、又香又脆。理解動詞:攤、烤

三、活動準備:

1.場景設置:大象鮮花店;河馬氣球店;袋鼠書報店;小烏龜大餅店。

2.故事“小烏龜開店”動畫課件五幅

3.配樂故事錄音、廣告詞錄音、律動音樂。

4.烏龜殼,大象、河馬、袋鼠頭飾。

四、活動過程:

1.小烏龜在媽媽的帶領下參觀動物商業街

2.集中討論,學習故事的前半部分

提問:“小烏龜們,剛才你們看到了哪些商店?這些商店都是誰開的?”

大班語言活動教案 篇6

活動目標:

1.引導幼兒理解兒歌內容,了解小動物耳朵的特點。

2.培養幼兒的語言表達能力。

3.培養良好的閱讀常規。

活動準備:

1.音樂——誰的耳朵。

2.驢、馬、象、貓、猴、狗的圖片。

活動重點:

幼兒了解小動物耳朵的特點。

活動難點:

能朗誦出問句的語氣。

活動過程:

師:今天森林里要舉行一場音樂會,老師帶你們去聽音樂會好嗎?那現在我們就跟隨音樂一起進入森里吧。

一、以游戲引入。

音樂游戲:《頭發肩膀膝蓋腳》

師:在音樂會開始之前,請小朋友和我一起來做個游戲。

提問:

1.小朋友唱歌的時候,提到的可以聽聲音的器官是哪一個?

2.小朋友的耳朵在哪里呢?摸一摸

3.耳朵都有什么作用?

二、引導孩子說兒歌第一部分。

師:今天不僅有我們小朋友來參加這場音樂會,還有幾個小朋友也來了,我們來看一下,他們是誰?

出示圖片:驢、馬、象

提問:誰的耳朵長?誰的耳朵短?誰的耳朵遮著臉?

引導幼兒比較得出:驢的耳朵長、馬的耳朵短、象的耳朵遮著臉。

三、引導幼兒說兒歌的.第二部分。

師:還有誰參加了這場音樂會呢?我們以一起來看一下。

出示圖片:貓、猴、狗

提問:誰的耳朵尖?誰的耳朵圓?誰的耳朵聽得遠?

引導幼兒比較得出:貓的耳朵尖,猴的耳朵圓,狗的耳朵聽的遠。

四、分組以問答的形式來說兒歌,教師圖片引導。

五、感知音樂。

師:觀眾們都到齊了,音樂會現在開始

!在聽音樂會的時候,請小朋友用心聽歌詞,看你有什么發現。

播放音樂:《誰的耳朵》

師:音樂已經聽完了,你有什么新發現?(歌詞和兒歌內容一樣)

七、游戲:找耳朵

讓幼兒將動物的頭像與耳朵進行匹配。

八、閱讀常規:幼兒隨音樂取書、翻書、

九、問題延伸

師:還有哪些小動物的耳朵和其它小動物不一樣呢?

十、帶幼兒退場

師:我們一起去森林里找一找,還有哪些小動物的耳朵和其它的

小動物不一樣吧

唱著兒歌退場

大班語言活動教案 篇7

設計意圖:

傳統的故事教學大多欣賞在前,分析在后,比較容易限制幼兒思維。此故事一波三折,扣人心弦,因此,我采取了“故事分析前置法”和“關鍵處中斷法”,通過電腦課件,引導幼兒在猜測中不斷推理故事情節的發展,深刻感受故事中主人公的心理活動,使幼兒在活動中的主體作用得到了很好的發揮。

活動目標:

1、通過故事分析前置法,引導幼兒感受主人公的心理活動,理解故事內容。

2、引導幼兒大膽猜測,能夠用清楚、連貫地語言表達自己的想法。

3、教育幼兒學會自己想辦法戰勝黑夜,戰勝困難,增強幼兒的勇敢精神和責任意識。

4、鼓勵幼兒大膽的猜猜、講講、動動。

5、引導幼兒在故事和游戲中學習,感悟生活。

活動準備:

電腦課件

活動過程:

一、創設語言情境,激發幼兒興趣。

1、提問:你們接過電話嗎?接過誰的電話?

2、小結:有個名叫卡秋莎的外國小姑娘,她也在等一個電話,而且是個重要電話,小朋友看。

二、通過觀看課件,引導幼兒分析故事情節,理解故事內容。

1、提問:媽媽向卡秋莎交代了什么任務?

2、幼兒聽錄音。

3、提問:第一次電話鈴響了,卡秋莎會怎么做?

4、幼兒學卡秋莎著急接電話的樣子。

5、提問:小朋友猜,第一次電話是誰打來的?

6、幼兒猜測,教師小結。

7、提問:為什么她好像聽見老鼠跳動的聲音,仔細聽聽又不像了呢?

8、幼兒回答,教師小結。

9、師生跳舞,感受卡秋莎聽到音樂時的心情。

10、幼兒模仿卡秋莎又一次被嚇壞了的樣子。

11、幼兒再次猜測卡秋莎會怎么做,教師小結。

12、提問:卡秋莎為什么想那些勇敢的人?

13、幼兒回答,教師小結。

14、提問:天亮了,電話鈴又一次響了起來,猜猜這一次是不是重要電話?

15、幼兒猜測,教師小結。

16、觀看課件最后一部分,提問:重要電話是誰打來的?說了些什么?聽了媽媽的話以后,卡秋莎以后會怎么樣?

三、交代活動主題,幼兒完整欣賞配樂故事。

四、引導幼兒分析故事人物

1、你覺得卡秋莎是個什么樣的小姑娘?你為什么這么認為?

2、如果你爸爸、媽媽都不在家,你要怎樣度過這樣的"夜晚?

附:故事

重要電話 外國有個小姑娘,名叫卡秋莎,媽媽是醫生,爸爸在外地工作,她和媽媽住在一套大房間里。

卡秋莎膽子可小啦!每逢媽媽值夜班,她總是逃到小伙伴蓮娜家里去過夜。

這一天,媽媽又值夜班,臨走時向卡秋莎說:“卡秋莎,注意電話鈴響。今天有一個重要電話來!非常重要!”

媽媽剛走,卡秋莎就害怕了。她希望早點接到那個重要電話,通知在醫院的媽媽,然后馬上逃到蓮娜家去。

一會兒,電話鈴響了,卡秋莎撲過去,抓起電話筒一聽┄┄哎,原來是人家撥錯了號,她懊喪地擱下聽筒。

天色漸漸暗了下來,屋里靜得可怕,忽然她好像聽見老鼠在走廊里跑動,可仔細聽聽,又有不像了。

正在緊張的當口,卡秋莎聽見遠遠傳來了樂曲聲,她高興起來,不由按著節拍跳起了舞,心里平靜了許多。

可沒多久,地板上響了一下,她打了個寒戰,心“咚咚咚”地跳個不停,她打定主意“趕快上蓮娜家去。”

她剛拉開門,又馬上想到:“我一走,要是哪個病人有急事打電話找媽媽,媽媽就什么也不知道了,我不能走。”

她關上房門,又放了張凳子在門背后,然后,躺在沙發上,使勁回憶故事里、電影里那些勇敢的人,迷迷糊糊睡著了。

天快亮的時候,電話鈴又一次響了起來,卡秋莎跳起身,話筒里傳來媽媽的聲音:“卡秋莎,你沒有逃到蓮娜家去嗎?”

“沒有,我在等重要電話。”

“我打的就是這個重要電話,我要對你說,你是個勇敢的小姑娘。”

從此,卡秋莎再也不怕一個人在家里過夜。

活動反思:

新《綱要》語言領域中提到:“語言能力是在運用的過程中發展起來的,發展幼兒語言的關鍵是創設一個能使他們想說、敢說、喜歡說、有機會說并得到積極應答的環境。”正是在這一精神的指導下,執教這一活動時,我始終注意給幼兒創設一個寬松的環境,讓他們有充分的機會表達、交流、猜測、模仿,我想這是此次活動較為成功的地方。

其中,我主要運用了兩種方法,故事分析前置法和關鍵處猜測法。通過幾次試教,我發現前者的使用要注意:(1)故事本身要符合幼兒年齡特點,幼兒具有一定的感性經驗。(2)故事情節要環環相扣,對幼兒具有很強的吸引力。后者的使用要注意:(1)不要處處猜測,根據活動目標,重點處引導幼兒猜測關鍵問題,否則如同流水帳,幼兒會失去興趣。(2)所猜問題要有遞進性,由易到難,做到全體與個別幼兒相結合。(3)猜測的方式不只是語言,也可引導幼兒用身體動作、繪畫等方式來表現,如“試著表現卡秋莎害怕的樣子”等。

大班語言活動教案 篇8

活動目標:

1、學習根據故事的首尾關聯,運用想象創編故事中間部分情節;初步感知故事的基本結構,對編構故事產生興趣。

2、運用比較欣賞的方法嘗試為故事的首尾選配適宜的樂曲。

活動準備:

插入式圖片、卡片、記號筆、音樂磁帶、錄音機等。

活動重點:

學習根據故事的"首尾關聯,運用想象創編故事中間部分情節;初步感知故事的基本結構,對編構故事產生興趣。

活動難點:

了解故事的結構:開頭+中間+結尾。

活動過程:

一、欣賞故事火車,發現特別、感知結構:

1、請幼兒欣賞一列“特別”的“故事火車”。(講述故事的首尾內容)

2、提問:

①什么地方很特別?

3、引導幼兒以火車的結構來感知故事的結構:

車頭——故事的開頭

車廂——故事的過程

車尾——故事的結尾

二、創編主要情節,交流討論、體驗樂趣:

1、提問:中間的車廂里到底藏著一個什么好方法呢?

2、分組討論,創編故事的中間情節。(配樂、幼兒簡筆畫)

3、集體分享小組的創編成果。

三、對比欣賞樂曲,嘗試選配、完整分享:

1、欣賞兩段不同性質的樂曲。

2、嘗試根據故事首尾的情緒色彩,選配相應的樂曲。

1、師生共同講述故事,分享完整的“音樂故事火車”。

四、延展故事火車,再認結構、萌生創新:

1、提問:故事火車到底有多長?

2、欣賞老師的音樂故事火車,留下空白的車廂,激發幼兒的創編欲望。

大班語言活動教案 篇9

活動目標:

1、對中國傳統文學作品感興趣,能在具體面前大膽朗誦、講故事以及表演,能較專注地傾聽和觀看同伴的表演。

2、積極參與小組討論,能分工合作,共同參與表演。

活動準備:

1、幼兒事先對神話故事、寓言故事、成語故事和古詩有一定的積累。

2、大轉盤一個,轉盤表面分成四部分,分別標有神話、寓言、古詩、成語四個詞語;獎品若干。

活動重點:

能在具體面前大膽朗誦、講故事以及表演,能較專注地傾聽和觀看同伴的表演。

活動難點:

參與小組討論,能分工合作,共同參與表演。

活動過程:

1、談話引出主題。

從古到今,勤勞、智慧的勞動人民創造了無數精彩的故事、優美的詩歌。

2、分組準備。

(1)按照表演的內容分成:神話、寓言、成語和古詩四組。

(2)幼兒根據自己的喜好選擇參加其中一組。

(3)每組幼兒自由討論表演的形式。

(4)教師巡回指導。給每組提供建設性的意見和建議。

3、展示活動。

(1)今天誰會第一個來表演呢?

(2)根據大轉盤的的轉動,請幼兒上來表演。

(3)根據幼兒的表演教師適時的提問和評價。

活動反思:

本單元以成語、寓言故事和童話故事為主,因此教學設計的主要內容也放在成語故事、寓言故事和童話故事上,我從幼兒所積累的成語和聽過的童話故事和寓言故事入手,以拓展成語和展演故事為主,來豐富幼兒的"成語故事和語言積累。讓幼兒在集體面前大膽地朗誦詩歌、講故事以及表演故事;鼓勵幼兒積極地參與小組討論,提高分工合作的能力。同時,也培養幼兒專注地傾聽和觀看表演的習慣。但我并不滿意自己的活動中實際教學,寓言故事和神話故事沒有延伸和拓展,整個活動雖然在環節上以闖關的形式博得了幼兒的喜愛,但是實質上基本沒有達到原來自己所設定的教學目標。

大班語言活動教案 篇10

活動目標:

1、學習根據大蔥的主要特征、作用編出較為合理的謎面。

2、發展幼兒初步的概括能力和語言能力,豐富幼兒對已有知識運用的經驗。

3、繼續培養幼兒愛家鄉的感情。

活動準備:

1、物質準備:紅蘿卜實物一個,大蔥實物若干,狀元帽若干(教師折紙作品),花片若干;

2、知識準備:①幼兒已了解謎語包括謎面和謎底兩部分;②幼兒對大蔥的主要特征、作用已有一定的了解。

3、經驗準備:幼兒在家在園均有猜謎的經驗,并請家長與幼兒一起嘗試編謎。

活動過程:

一、組織幼兒猜謎語《紅蘿卜》,并一起分析謎語。

師:今天老師帶來了一個謎語,請小朋友猜猜這是什么蔬菜。

1、教師念謎語"紅公雞、綠尾巴,身體鉆到地底下,又甜又脆營養大"(幼兒猜謎:紅蘿卜)

2、教師借助實物紅蘿卜組織幼兒討論:

① 你是怎么猜出謎底的?(幼兒充分發表自己的意見,教師結合幼兒的回答,告訴幼兒因為謎面說出了紅蘿卜的特征,所以我們猜出來了)

② 最后一句為什么不說"又甜又脆營養多"(用"大"更好聽)

3、師小結:編謎語就是說出東西的特征,讓別人一聽就能猜出來,而且還要說得好聽,念起來象兒歌一樣。現在,我們也來學編謎語。

二、教師示范編謎語《大蔥》

教師出示實物大蔥,通過提問題讓幼兒回答,再將幼兒回答的語言加以概括,編成謎語:

1、大蔥是什么顏色的?長在哪里?(一半是白色的,長在土里;一半是綠色的,長在地上)。

2、它聞起來是什么味?(有點臭臭的;我覺得很辣,跟辣椒一樣;很刺鼻;不好聞,但是炒起來很香……)

3、大蔥上面一半是什么樣子的?下面一半又是什么樣子的?(上面一半像花一樣,下面一半像棍子;上面一半一葉一葉的,下面一半密密的;上面一半開開的.,下面一半瘦瘦的……)

4、它有什么用?(它可以生著吃,也可以炒著吃;它可以治感冒;它也可以預防感冒和癌癥;經常吃大蔥身體會壯壯的……)

5、你喜歡它嗎?為什么?(喜歡,因為。。.........不喜歡,因為。。..)師小結:小朋友說了大蔥的很多特征, 老師把你們的話改一下,把它變成一個大蔥的謎面:一半在地上,一半在土中,一半白,一白綠,一半實,一半空。(幼兒鼓掌)師問:覺得編謎語難嗎?(不難, 像說話一樣)

三、幼兒編謎,教師巡回觀察幼兒的編謎情況,在必要時給予幫助和記錄。

提出編謎規則:

1、不能說出大蔥的名稱;

2、編出來的謎面要跟大蔥的特征一樣;

3、每句的字數不用太多,編起來要好聽;

4、你可以自己編,也可以跟好朋友一起編,編好了請老師幫你記起來。

四、評選"編謎小能手",分享交流所編的謎語。

1、教師念幼兒自編的謎語,請幼兒當"評委"選出"編謎小能手"。每個"小評委"均有三個花片,可選三個自己最喜歡的謎語,如果喜歡誰編的謎語就把花片送給誰,以花片多的為"編迷小能手"。

2、教師提出評選標準:

①要選讓別人聽了就猜得出來是大蔥的謎面。

②聽起來好聽。

3、教師為"編謎小能手"頒發狀元帽。

活動延伸:

請幼兒繼續為生活中常見的事物編謎,并請同伴或父母、老師猜。

附:幼兒創編的較為完整的大蔥謎語

1、白白的身體,綠綠的頭,身體喜歡在土中,生著吃來辛辣辣,熟著吃來香噴噴(宜琳);

2、白白的身體,綠綠的葉子,身體在土里,葉子在地上,生來一身好本領,病菌細菌都怕它(晨星);

3、又白又綠又好吃,又香又臭營養多,餓了可以當菜吃,病了可以當藥吃(以軒);

4、身體瘦又白,頭戴綠花環,渾身都是寶,生的、熟的都能吃(志愷);

5、白棍棍,綠花花,又辛又辣營養高,要是我一站出來,病菌寶寶怕怕怕(勵琦);

6、白白的身體綠綠的頭,身體喜歡在土中(昆松),風兒一吹點點頭(任陽);

身體,綠腦袋,有人害怕有人愛(鈺婕);……

活動點評:

活動設計科學合理,層層遞進創編謎語對于大班幼兒來說是有一定難度的,它需要幼兒對事物有充分的認識和一定的語言表達、概括、歸納能力,對幼兒的創新精神更是提出了高要求。洪老師通過層層遞進的環節設計,使得這個有高難度的活動得于完美展現,活動設計科學合理。首先,教師通過紅蘿卜這個與大蔥特征較為相近的蔬菜謎語為例,結合幼兒的回答自然的引導出編謎的兩個要點:要編出物體的主要特征;語言要好聽。這樣,使幼兒直觀、清楚的了解了編謎的規律,為幼兒接下來順利編出大蔥謎語奠定了堅定的基礎。而后,教師通過有關大蔥的五個問題幫幼兒回憶大蔥的顏色、氣味、形狀、用處、生長環境等,為幼兒創編謎語積累語言資源,這時,教師示范編出簡單的大蔥謎語,從心理上提高幼兒的信心與積極性:原來遍謎很簡單的。再請幼兒來遍謎就顯得水到渠成,輕松簡單。

155211
領取福利

微信掃碼領取福利

微信掃碼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