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班科學活動設計神舟飛船教案
推薦度:
中班科學活動動物過冬教案反思
推薦度:
相關推薦
有關中班科學活動教案模板合集5篇
在教學工作者開展教學活動前,時常要開展教案準備工作,借助教案可以更好地組織教學活動。來參考自己需要的教案吧!以下是小編精心整理的中班科學活動教案5篇,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中班科學活動教案 篇1
活動目標
1.引導幼兒自己嘗試做小實驗,使幼兒初步感知“水蒸氣蒸發”以及“雨是怎樣形成的”等一些科學現象。
2.了解雨與人類的關系。
3.激發幼兒觀察、發現、探索自然的興趣。
4.使幼兒對探索自然現象感興趣。
5.學習用語言、符號等多種形式記錄自己的發現。
活動準備
1.木偶臺、木偶小兔、兔媽媽。
2.酒精燈、燒杯、玻璃片、玻璃杯、火柴。
3.投影機、故事《小水滴旅行記》、有關幻燈片、磁帶。
活動過程
一、教師木偶表演,提出嘗試問題,教師以兔媽媽帶小兔出去玩,忽然天下雨了,小兔問媽媽:“天上為什么會下雨?”的故事情景導放課題,提出問題:“小朋友,你知道天上為什么會下雨嗎?”
二、小朋友做小實驗(幼兒第一次嘗試,分組活動)
1.幼兒點燃酒精燈,把水加熱。
2.教師提出嘗試問題:仔細觀察一下,你發現了什么?
3.小結:水熱了就會有水蒸氣,許多水蒸氣向上跑的現象叫做“蒸發”。
4.討論:你平時看到過“蒸發”現象嗎?(發散性思維)
三、觀察水蒸氣遇冷變成小水珠的現象“幼兒第二次嘗試,集中活動)
1.請你摸一下,玻璃片是冷的"還是熱的?
2.倒熱水在杯里,問:杯子里冒出來的是什么?(水蒸氣)
3.把玻璃片蓋在茶杯上,會出現什么?為什么玻璃片上會有小水珠?得出實驗結果:水蒸氣遇冷就會變成小水珠。
四、放幻燈(通過直觀教學,重點理解“為什么會下雨”的科學現象)
1.太陽是一個大火球,又像一個廳怪的爐子,衣服、手帕、江河、土地里的水被太陽一曬,都變成了水蒸氣,這么多的水蒸氣都到哪里去了呢?
2.請小朋友聽一個有趣的故事《小水滴旅行記》(結合幻燈)
3.請小朋友把“天上為什么會下雨”的小秘密告訴兔媽媽和小兔。
五、 了解雨與人類的關系
1.請幼兒試著說出雨的好處。
2.請幼兒試著說出雨的危害。
3.總結幼兒講的雨的好處的危害,教育幼兒從小學知識、學本領,長大當下名科學家,要讓雨為人類做更多的好事。
活動反思
新《綱要》強調:“科學教育應密切結合幼兒的實際生活進行,利用身邊的事物與現象作為科學探索的對象。”因此,我以幼兒的科學教學為切入點,嘗試了通過生活化的幼兒科學教育。在活動設計和組織實施中,我也遵循了綱要中的多種原則。在本活動中,我以談話導入,調動了幼兒已有的經驗,激發了幼兒活動的興趣。通過提供多種幼兒身邊熟悉的操作材料進行操作、觀察、猜想、思考中體驗、獲取有關的知識經驗。
中班科學活動教案 篇2
活動目標:
1、認識電池的外形特征,了解其用途。
2、通過實驗掌握安裝電池的方法。
活動準備:
圖表一份、電池課件、手電筒和電池若干、電動玩具.
活動過程:
一、自由探索。
1、師:今天我們這有許多的電動玩具,我們一起來玩一玩。
2、師:你打開開關的時候,玩具會怎樣?(會動----)
為什么電動玩具會說話會動?(玩具里面裝有電池)
二、認識電池外形特征。
1、師:后面的桌上還有小電筒,請你把電池取下來,看看電池是什么樣子的?
(幼兒操作)
2、教師演示電池的課件,了解電池的正負極。
師:小電筒里有幾節電池?電池是什么樣子的?
3、認識電池標志。
師:我這還有兩個標志,你知道它表示什么嗎?(彈簧和電池,指認正負級)
三、通過小電筒實驗掌握電池的安裝方法。
1、師:今天我們認識了電池的正負級,可是怎么安裝才能讓電筒亮起來呢?
2、通過幻燈演示,知道幾種安裝方法。
師:這有幾種安裝方法,我們一起來看看這樣安裝行不行。(教師逐一出示安裝方法圖示,引導幼兒記錄猜想結果。)
3、幼兒實驗操作。
4、統計幼兒操作結果。
小結:裝電池的"時候應該注意方向,不能裝反,都是負極對準彈簧。
四、了解電池的用途。
師:在我們平時的生活中,還有哪些東西用到電池?你還見過哪些不同的電池,下次我們再一起玩吧。
中班科學活動教案 篇3
活動目標
1、激發幼兒的探究興趣,讓幼兒在探索活動中掌握運沙的科學方法。
2、引導幼兒在活動中發現:用大小不同的工具來運同一堆沙,大工具運的次數少,小工具運的次數多。
3、能夠發現問題,并解決問題的。
4、培養幼兒對事物的好奇心,樂于大膽探究和實驗。
5、在活動中,讓幼兒體驗成功的喜悅。
活動準備
沙、大小不同的杯子、盆子、記錄單、鉛筆等
指導要素
讓幼兒在探索活動中掌握運沙的科學方法。
活動過程
1、談話引起幼兒興趣。
今天我們來玩一個運沙游戲,你想用什么工具來運沙?
2、幼兒第一次運沙。
(1)提出要求:兩人一組輪流運沙,并記錄運沙的總次數。
(2)出示統計表格,記錄每組幼兒運沙次數,并引導幼兒觀察,發現問題。(每組兩人使用一個工具運同一堆沙,為什么次數不一樣)
(3)引導幼兒用科學的方法運沙:每一次要運得一樣多,通過討論、示范明確運沙的具體操作規則(滿杯后用工具刮平)
3、幼兒第二次運沙,驗證。
(1)統計運沙次數
(2)引導觀察數據,得出結論:同一堆沙用同樣的`工具,都裝滿抹平了來運,運的次數是一樣的。
4、幼兒第三次用不同工具運沙。
(1)幼兒預測大工具來運剛才的一堆沙,運的次數會怎么樣?
(2)幼兒操作
(3)統計數據
(4)幼兒通過觀察數據得出:運的次數不一樣;大杯子那一排的數據小,小杯子那一排的數據大……
教師小結:用大小不同的工具運同一堆沙,大工具運的次數少,小工具運的次數多。
活動建議
請小朋友想想,如果用小碗來運沙,運的結果又會怎么樣?下次我們再來試一下。
活動反思
沙子由于平時接觸的機會較少,所以孩子們玩沙子時非常興奮。將難點設置為選擇合適大小的工具裝沙子,幫助小班幼兒提高游戲的趣味性。從幼兒的操作情況來看,參與游戲的幼兒均能有目的的選擇大的沙鏟以達到裝的快的目的,活動目標基本完成。
中班科學活動教案 篇4
活動目標
⒈、大膽嘗試和探索,選擇合適的材料調制泡泡水。
⒉、嘗試用不同形狀的工具吹泡泡,感知泡泡的大小、形狀和色彩。
材料準備
⒈、不同形狀的吹泡泡工具(自制的,用細鐵絲彎成各種形狀)。
⒉、清水、盆、各種容器。
⒊、洗潔精、洗發露、洗衣粉、洗手液、沐浴露等。
指導要點
⒈、引導幼兒認識各種材料及其特性,觀察幼兒對所提供的各種材料是否感興趣。
⒉、能大膽嘗試和操作各種材料調制泡泡水,在實踐操作和對比中發現哪種材料更合適吹泡泡。
⒊、能大膽選擇不同形狀的工具吹泡泡,觀察吹出泡泡的形狀、大小、色彩等特征。
⒋、鼓勵幼兒大膽講述自己的發現和感受。
實施步驟
出示各種材料,說出游戲內容,激發幼兒的操作興趣。逐一引導幼兒觀察、講述各種操作材料的名稱、作用和使用方法。簡單講解操作要求和方法,引導幼兒自己選擇、嘗試和操作,運用觀察、對比的方法知道哪種材料最適合吹泡泡。在調制好泡泡水后,引導幼兒自由選擇不同形狀的工具吹泡泡,感知、發現最適合吹泡泡的工具。在操作過程中,鼓勵幼兒分工、合作、協商,教師作為觀察者、支持者,當幼兒出現問題或困難時,給予相應的提示和建議,讓幼兒自主探索、發現和改進,從而獲得相應的技能和經驗。
反思分析
泡泡是晶瑩透亮、輕盈神奇的,吹泡泡游戲是幼兒熟悉和喜愛的。從幼兒的生活出發,從幼兒的興趣出發,所以幼兒非常喜歡,表現得很積極、認真。幼兒在調制泡泡水時遇到了一些問題:由于幼兒缺少經驗,加入的洗潔精量太少,怎么也吹不出泡泡來,幼兒有點失去興趣和信心,想放棄時我及時地給予了指導,請幼兒多加些洗滌用品,把水調得濃稠些再試試。當幼兒再次嘗試后終于成功時 ,幼兒顯得非常興奮,這要比玩買來的"泡泡玩具更開心,更有一種成功的滿足和喜悅。在玩吹泡泡游戲時,幼兒只享受在吹上面,沒有有意識地去觀察泡泡的形狀、顏色,也沒有感知什么形狀的工具容易吹出泡泡來。此時我又及時地提出了相應的要求,引導幼兒仔細觀察、思考和比較,在玩中感受到了泡泡的多姿多彩,發現泡泡的產生過程,從而不斷提高了幼兒的操作、判斷能力,豐富幼兒的審美情感。
中班科學活動教案 篇5
活動目標:
1、進一步培養幼兒的愛心和保護大自然的意識。
2、讓幼兒懂得砍伐樹木對人類、動物造成的危害。
3、發展幼兒的觀察力、想象力。
4、充分體驗“科學就在身邊”,產生在生活中發現、探索和交流的興趣。
5、培養探索自然的興趣。
活動準備:
1、畫有小鯉魚的兩副不同的圖。
2、畫有小鳥的兩副不同的圖。
3、錄音機、磁帶。
活動過程:
1、師幼一起聽音樂做律動以激起幼兒的.興趣。
2、出示畫有小魚的第一副圖(小鯉魚在水里高興的游玩),問幼兒:這副圖上都有一些什么?小鯉魚高興不高興?
3、出示第二副畫有小鯉魚的圖(水污染),問幼兒:這副圖和上面那副圖有什么不同?
4、通過比較引出以前學過的故事《傷心的鯉魚》
5、幼兒討論:(1)鯉魚為什么傷心?
(2)怎樣才能不讓鯉魚傷心?
(3)怎樣愛護水資源?
6、出示畫有小鳥的第一副圖(小鳥快樂),問幼兒:小鳥高心嗎?師總結:小鳥在樹林里又是唱歌又是跳舞非??鞓?,可是過了一個月樹林變成了這個樣:出示畫有小鳥的第二副圖(樹林被砍伐),問幼兒:小鳥在干什么?(哭、小鳥很傷心)
7、組織幼兒給這兩副畫有小鳥的圖起個好聽的名字,幼兒自由發言(小鳥哭了、傷心的小鳥------)最后老師以《傷心的小鳥》為名。
8、組織幼兒為小鳥想辦法,怎樣才能使小鳥高興?對表現好的幼兒獎勵“森林小衛士”帽子。
9、教師總結。
10、組織幼兒在展版上為小鳥畫家,結束本課。
活動反思:
在這兩次活動中可以看出孩子的積極投入、享受探究的過程,并樂于分享自己的探究結果。整個活動實現了“玩中學、”“做中學”以幼兒自由發現、自主探索為活動核心,基本做到孩子在前,教師在后;嘗試在前,指導在后;操作在前,結論在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