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蠶寶寶》中班教案
推薦度:
愛護環(huán)境中班教案
推薦度:
《病毒快躲開》中班教案
推薦度:
幼兒園中班教案
推薦度:
《消防安全》中班教案
推薦度:
相關(guān)推薦
【精華】中班教案模板六篇
作為一名教職工,就有可能用到教案,編寫教案有利于我們弄通教材內(nèi)容,進而選擇科學、恰當?shù)慕虒W方法。那么優(yōu)秀的教案是什么樣的呢?下面是小編為大家收集的中班教案6篇,歡迎大家借鑒與參考,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中班教案 篇1
活動準備
調(diào)查表“爸爸的手”展示(根據(jù)不同的本領(lǐng)歸類)。
活動目標
嘗試用完整的語句仿編散文。
感受了解爸爸的手的本領(lǐng),增進對爸爸的情感。
活動過程
一、回憶散文
1.前幾天,我們聽了一篇關(guān)于“爸爸的手”的散文,大家還記得嗎?我們一起把這篇好聽的散文念給大家聽好嗎?
2.回憶散文中的主要內(nèi)容。
提問:散文里爸爸的手都為我們做了些什么事情呀?
二、介紹調(diào)查表“爸爸的手”
1.我們回家也調(diào)查了許多關(guān)于自己爸爸的手的本領(lǐng),今天就來介紹一下爸爸的手好嗎?
2.出示調(diào)查表,幼兒介紹自己的爸爸的手的本領(lǐng)。
3.小結(jié):爸爸的手又大又結(jié)實,還能做那么多事情,而且每個爸爸的手的本領(lǐng)都不一樣,爸爸可真了不起呀。
三、仿編散文
1.你們覺得自己的爸爸的手的本領(lǐng)大不大?想不想把自己的爸爸的手的本領(lǐng)也編到散文里去呢?我們來試試看好嗎?
根據(jù)幼兒反應(yīng),提出不同層次的要求,并給敢于嘗試的幼兒一個金拇指作為獎勵。
教師念散文的開頭和結(jié)尾,幼兒編爸爸的手的一個本領(lǐng)。
嘗試合作編散文,即確定先后順序,兩個人以上共同完成散文。
嘗試將自己的爸爸的"手的幾個本領(lǐng)一起編進散文。(關(guān)鍵要思考自己先說哪個本領(lǐng),再說哪個本領(lǐng)。)
2.將自己編的散文朗誦給大家聽。
活動延伸
把爸爸的手的散文編得越來越長。
附散文
《爸爸的手》
我的爸爸有一雙大大的手,結(jié)實又靈巧,還很溫暖呢。大熱天的時候,爸爸的大手輕輕搖著扇子,為我驅(qū)趕蚊子。
下雪天的時候,爸爸的大手握著我的小手,讓我的小手變得暖暖的。
爸爸的大手還是能干的修理工,我的玩具壞了,只要幾分鐘,爸爸的手就把它修好了。
我的手也在漸漸長大,什么時候,我也能有一雙爸爸那樣的大手。
中班教案 篇2
[活動目標]
1、激發(fā)幼兒學習相鄰數(shù)的興趣
2、進一步培養(yǎng)幼兒分析問題的能力
3、學習3的相鄰數(shù),進一步理解相鄰數(shù)之間多1少1的關(guān)系
[活動準備]
(1)課件、大灰狼頭飾、幼兒操作材料(數(shù)字、拼插若干、糖葫蘆圖片、作業(yè)紙若干)
(2)幼兒已掌握2的相鄰數(shù)
[活動過程]
一、復習2的相鄰數(shù):
1、小朋友,森林里蓋了幾座漂亮的小房子,看!(課件)出示3座帶有門牌號的小房子:一點不整齊請小朋友給它們排排吧!
(1)提問:你怎么排的?為什么這樣排?
(2)小結(jié):
按窗戶多少:兩個窗戶的在中間,比兩個少1個的是幾?1排在前面;比兩個多1個的是幾?3排在后面
按門牌號:2排在中間,比2少1的是幾?1排在前面;比2多1的是幾?3排在后面
2號房子的鄰居是幾和幾?2的好朋友是幾和幾?
二、新授3的相鄰數(shù):
房子蓋好了,小動物們住進來了!它們要去采花裝飾房子。
小兔子采了3朵花,猜猜小老鼠和小猴子采了幾朵?(幼兒操作)
小老鼠比小兔子少一朵,是幾朵?比3少1的數(shù)是幾?(2)排在3前面
小猴子比小兔子多1朵,是幾朵?比3多1的"數(shù)是幾?(4)排在4后面
3的好朋友是幾和幾?(2和4)
原來,3和2一樣,也有兩個好朋友,比3少1的,是它的小鄰居,排在它的前面;比3大1的,是它的大鄰居,排在它的后面
三、游戲“找朋友”鞏固:
我要找朋友了,請你把找到的數(shù)字寶寶舉起來,告訴老師。
(1)出示數(shù)字3,問:“小朋友,我問你,3的好朋友是幾和幾?”
要求幼兒完整回答:“3的好朋友是2和4。”為什么?請你把它擺出來。
個別檢查:你是怎么擺的?誰在前?誰在后?為什么?引導幼兒說出:比3少1的數(shù)是2,排在前;比3多1的數(shù)是4,排在后。
(2)出示2和4,問:“小朋友,我問你,2和4是幾的好朋友?”要求幼兒完整回答:“2和4是3的好朋友。”
四、幼兒操作“做糖葫蘆”進一步鞏固:
小朋友們玩得高興嗎?小動物們也要來玩了,我們給它做點好吃的吧?看!是什么?(糖葫蘆)
(1)講解操作要求:
紙上面畫有一些棒棒,中間棒棒下有個數(shù)字3,在它上面粘幾個糖葫蘆?(3個)比它少1的是幾個?(2個)粘在它前面;比它多1的是幾個?(4個)粘在它后面。做完后看一看,3的好朋友是幾和幾?告訴老師。看誰做的又對又好。
幼兒操作,教師巡回指導:
比3個少1個是幾個?粘在前面;比3個多1個是幾個?粘在后面。
(做完后)請小朋友舉起來,讓我檢查一下對不對;
小朋友看一下,3的好朋友是幾和幾?
五、結(jié)束活動:
組織幼兒玩“找朋友”的游戲,激發(fā)幼兒下次學習的興趣,大灰狼肚子餓了,它聞到香味出來找吃的,小朋友不要害怕,每人拿1個數(shù)字貼到胸前,找你的好朋友幫忙,大灰狼就不敢抓你了。它想吃3,那么貼3的小朋友趕緊找你的好朋友.。(3的好朋友是幾和幾?)找到了拉起手來,大灰狼就不吃你了。誰找錯了,大灰狼就抓走你。老師來扮演大灰狼,開始游戲。(游戲幾遍后),到院子里去做這個游戲,自然結(jié)束。
中班教案 篇3
活動目標:
1、了解不同質(zhì)地的紙船在水中下沉速度的不同。
2、學習用語言描述自己的發(fā)現(xiàn)。
3、有分工合作的意識和能力。
4、培養(yǎng)幼兒對事物的好奇心,樂于大膽探究和實驗。
5、發(fā)展幼兒的觀察力、想象力。
活動準備:
1、物質(zhì)準備:宣紙、報紙、紙折的小船若于只、水盆每組一個、托盤每組一個、記錄筆每名幼兒一支、集體記錄表格、小組記錄表格。
2、經(jīng)驗準備:認識生活中常見的幾種紙,并知道紙能夠吸水。
活動重難點:
能夠認真觀察紙吸水時的細微變化,并能用語言描述自己的發(fā)現(xiàn)。
幼兒間合作觀察及記錄。
活動過程:
1、開始部分:激發(fā)幼兒興趣,引發(fā)幼兒思考。
(1)由“三只小船的吸水性”問題情境,引發(fā)幼兒對“不同紙質(zhì)吸水速度”現(xiàn)象的猜想。
教師:請你們看看桌子上有什么?
幼兒:小船。
教師:請你們看一看,摸一摸,三只小船都是用什么紙疊的?
幼兒:報紙、圖畫紙、宣紙。
教師:我們身邊常見的紙都會吸水,那這三只用紙折成的小船它們會吸水嗎?
孩子們都毫不猶豫地回答“會”。
教師:小船吸水后會發(fā)生變化嗎?怎樣變化?
幼兒:爛了,下沉了,散了……
教師:那它們變化的速度一樣嗎?(大部分幼兒猜測不一樣)
教師:那你們認為誰會第一個發(fā)生變化?誰會第二個發(fā)生變化,誰會第三個發(fā)生變化?
幼兒又紛紛猜測……
教師:如何才能證明誰的觀點正確呢?
幼兒:用實驗來驗證,查資料……
教師:今天,老師給小朋友準備了實驗材料,一會兒就請小朋友,自己做實驗驗證一下。
(2)教師出示小組記錄表,與幼兒共同討論“如何記錄自己的猜想”。
教師:怎樣記錄小船沉在水里的順序?
幼兒:第一個沉畫一個對勾,第二個沉畫兩個對勾,第三個沉畫三個對勾。
(3)小組討論并將猜想結(jié)果記錄下來。
2、交代實驗規(guī)則,培養(yǎng)幼兒合作意識。
每兩名幼兒為一個小組,把三只小船同時放入水里,兩個人一起進行觀察,一個人當記錄員,當發(fā)現(xiàn)小船有變化時,記錄員要及時把結(jié)果記錄下來。
3、幼兒分工合作,引導他們共同觀察小船變化過程及探討其原因。
(1)引導幼兒觀察小船變化。
教師:你發(fā)現(xiàn)了什么?
幼兒:用宣紙疊的小船濕了。
教師:你怎樣看出來它濕了?
幼兒:它一放到水里就濕了。它變顏色了。它有一條線,從這條線一點點濕的。
教師:它為什么會濕?
幼兒:因為它吸水了。
(2)啟發(fā)幼兒思考小船材料不同是下沉速度不一樣的原因。
教師:它們是同時吸水的嗎?
幼兒:不是。
師:為什么不是?你是怎樣看出來的?
幼兒:宣紙變色了,畫畫紙和報紙沒變。
幼兒:你看,宣紙變軟了,都沉下去了,畫畫紙和報紙還是硬的(幼兒從水里撈出濕透了的宣紙船)
教師:為什么宣紙都變軟了,其他兩種小船還是硬的呢?
幼兒:因為宣紙吸水多而且快,報紙和畫畫紙吸水慢。
4、實驗結(jié)果分享。
出示各小組記錄表,每組請一名幼兒說一說自己組實驗的.結(jié)果,手紙的吸水快慢不同導致各種紙折成的小船下沉快慢不同”這一關(guān)鍵點引導幼兒進行較深入的探究,教師思路清晰,提出的問題很有層次性和深入性,并在活動中始終圍繞目標進行。
前期的猜想能夠充分調(diào)動起幼兒驗證的興趣和積極性,幼兒表現(xiàn)得自然、積極、愉悅,體現(xiàn)出本班良好的教育常規(guī)。
材料都是教師預先準備的,封閉的材料限制了幼兒的探索機會,應(yīng)當讓幼兒搜集各種紙自己來疊小船,然后讓幼兒互相比較驗證;其次,猜想部分應(yīng)當及時挖掘幼兒的想法,讓幼兒再說一說猜想的理由。避免幼兒盲目猜測。
活動反思:
教師設(shè)計的活動目標明確,活動的層次性強。教師對幼兒的支持,恰如一場“知時節(jié)”的“好雨”,恰到好處;教師的指導過程也好似一場“隨風潛入夜,潤物細無聲”的“細雨”,流人幼兒的心田,讓幼兒在一種自然、輕松、適宜的狀態(tài)中獲得了“科學”的滋潤和應(yīng)有的發(fā)展。使幼兒能夠?qū)W以致用,將所獲經(jīng)驗遷移到生活中,從而提高了他們解決問題的能力。
小百科:船或船舶,指的是:舉凡利用水的浮力,依靠人力、風帆、發(fā)動機(如蒸氣機、燃氣渦輪、柴油引擎、核子動力機組)等動力,牽、拉、推、劃、或推動螺旋槳、高壓噴嘴,使能在水上移動的交通運輸手段。
中班教案 篇4
設(shè)計意圖:
在以往的科學教育中,較多重視的是知識的傳授,而對幼兒情感、態(tài)度及動手能力的培養(yǎng)則重視不夠。《玩冰》的設(shè)計就是想嘗試通過孩子的多種感官參與活動,讓孩子從中發(fā)現(xiàn)知識,學習知識,學會技能,以達到獲取經(jīng)驗,建構(gòu)概念,培養(yǎng)能力的目的。
活動目標:
1、讓幼兒冰的名稱,感受冰是冷的。
2、引導幼兒懂得冰受熱后會融化的特點。
3、激發(fā)幼兒參與科學活動的興趣。
4、發(fā)展動手觀察力、操作能力,掌握簡單的實驗記錄方法。
5、充分體驗“科學就在身邊”,產(chǎn)生在生活中發(fā)現(xiàn)、探索和交流的興趣。
活動準備:
冰塊若干,冰水、溫水、熱水每組各一杯音樂《娃娃滑冰》
活動過程:
一、引導幼兒自由玩冰塊,并說出玩冰塊的感受。
1、師:今天老師帶來了一件很好玩的東西,請小朋友來摸一摸,猜猜是什么。
2、請幼兒摸一摸,猜一猜“摸到了什么”。
3、幼兒自由玩冰塊,并說說“玩了冰塊后手里感覺怎么樣?”
4、小結(jié):冰握在手里的感覺是又冷又滑。
二、引導幼兒知道0攝式度以下水才結(jié)冰。
1、你在什么時候見過冰?水龍頭會結(jié)冰嗎?
2、為什么現(xiàn)在是冬天,我們屋里的水龍頭沒結(jié)冰呢?
3、小結(jié):只有在0攝式度以下水才會結(jié)冰,我們屋里很暖和所以水龍頭不結(jié)冰。
三、做實驗,引導幼兒觀察冰塊變化。
1、師:剛才玩的冰塊是老師把水放在冰箱里結(jié)成的,里面放了一些彩色的紐扣,誰能想個辦法把紐扣取出來?
2、鼓勵幼兒大膽說出自己的辦法。
3、教師請大家想辦法,做實驗。
①摸摸三杯水,說說不同的感受。
②將三塊冰放在三杯水里,引導幼兒觀察冰塊變化。(豐富詞匯:融化)
③觀察討論:為什么熱水里冰塊化得快,冷水里化得慢?
④小結(jié):冰塊吸收熱量后會融化,吸收熱量越多化得越快,吸收熱量少化得慢。
⑤讓幼兒觀察實驗結(jié)果。
四、讓幼兒觀察剛才玩的冰塊,思考討論:
1、說說冰塊有什么變化。
2、為什么冰塊也融化了?
3、小結(jié):手有熱量,空氣里也有熱量,冰塊吸收熱量就融化了。
4、總結(jié):剛才我們玩了冰塊,冰是又冷又滑的,它受熱后會融化成水。
聽音樂隨教師模仿滑冰動作出教室,活動結(jié)束。
活動反思:
教學就是要通過情景在學生的頭腦中引起認知的興奮,產(chǎn)生認知的沖突,形成思維的爆炸,進而引發(fā)學生的.認知活動,建構(gòu)新的認知結(jié)構(gòu)。”因此我在設(shè)計此節(jié)科學課時,首先創(chuàng)設(shè)情境,激發(fā)孩子們的探究欲望。我在教學中,通過引導孩子們感知了解水會結(jié)冰來激發(fā)他們的求知欲望。其次,從幼兒實際出發(fā),提供自我探究的空間,用不同的方法探索冰的主要特征。在教學中,利用孩子們的求知欲,引導他們進行實驗前的猜想,并將猜想記錄在記錄單上。接著通過每人各自進行的小探索,讓孩子發(fā)現(xiàn)“冰的物理特性”。調(diào)動其自主、探究學習的積極性,提高觀察、分析能力。通過經(jīng)驗分享環(huán)節(jié),幫助孩子們匯總探索結(jié)果,總結(jié)探索結(jié)論,又進一步激發(fā)了學習活動的熱情。
中班教案 篇5
【活動目標】
1、根據(jù)自己對“愛心”的理解協(xié)商并討論出評選“愛心天使”的標準。
2、能大膽向同伴介紹自己的愛心事例。
3、善于發(fā)現(xiàn)身邊的愛心事例并積極向同伴介紹。
【活動準備】
1、家長根據(jù)幼兒在家表現(xiàn),將愛心事例以書面形式記錄下來。
2、“愛心天使”獎狀及標志。
3、愛心標志,各種人物的標志。
【活動過程】
一、談話導入:
教師出示愛心天使標志:這像什么?
(愛心上面有一對翅膀)教師介紹愛心天使的含義:愛心天使不但會愛自己,愛身邊的人,還會把自己的愛心插上飛翔的翅膀,傳播到世界每一個角落。
二、幼兒講述自己對愛心的理解。
師:你覺得什么樣的人可以成為我們班里的愛心天使?
幼兒講述自己的理解,教師將幼兒的講述以圍繞愛心為中心的展開式圖標進行記錄。
教師根據(jù)幼兒的評價標準進行小結(jié):愛心天使就是愿意主動去幫助別人,是一個善良、富有愛心的人。
三、結(jié)合生活經(jīng)驗,講述自己身邊的愛心事件。
師:在你的`生活中,或者在教室里,你接收過別人的幫助嗎?
幼兒講述生活中自己的小故事。
教師根據(jù)幼兒的講述進行評價:在生活中能夠主動幫助他人的小朋友也是愛心小天使。
四、幼兒自評或他評。
師:你覺得我們班里誰是愛心天使?為什么?
幼兒根據(jù)剛才的討論結(jié)果進行自評或者他評。
五、教師評價并頒獎。
1、教師將幼兒名字記錄在黑板上,大家舉手表決,得到大部分小朋友認可的就可以成為“愛心天使”。
2、為當選的愛心天使頒發(fā)獎狀。
3、教師小結(jié):讓我們以掌聲祝賀這些愛心小天使,老師相信其他小朋友們以后也會學著愛身邊的人,做很多有愛心的事情,成為真正的愛心天使。
中班教案 篇6
有益的學習經(jīng)驗:
1.通過故事懂得一個人玩很孤單,大家一起才快樂的道理。
2.不要嫌棄同伴有缺點,學會和他們友好相處,共同分享玩具、游戲帶來的快樂。
活動準備:
立體教具:小房子、小姑娘、小鳥、小狗、小羊、小猴。
活動與指導:
1.出示立體教具金色的房子引起幼兒興趣。
2.教師操作立體教具講故事《金色的房子》(故事內(nèi)容見附錄)
3.提問并議論:
(1)故事叫什么名字?有誰?講了一件什么事?
(2)小姑娘拒絕小動物進屋,她一個人在屋里玩感覺怎么樣?她高興嗎?為什么?你有沒有一個人玩覺得很沒意思的時候?講講看。
(3)小姑娘和大家一起玩才覺得快樂,為什么說一說你和大家一起玩的快樂的事。
4.教師結(jié)合生活中幼兒的表現(xiàn)總結(jié)小朋友共同分享很重要,以及分享時不能嫌棄同伴。
5.帶領(lǐng)幼兒學習講這個故事。
6.將教具投放語言角,供幼兒擺弄復述故事。也可以投放故事中角色頭飾,供幼兒表演用,體會故事的深刻涵意。
附故事:
金色的房子
田野里有一座金色的房子,紅的墻,綠的窗,金色的屋頂亮堂堂,大陽一出來,照得一閃一閃的,漂亮極了。
有一個小姑娘,她就住在這金色的房子里。每天早晨,她提著一只花籃,到草地上去采花。
一天,小姑娘又去采花了,一只小羊跑過來對她說: “小姑娘您早!您那金色的房子真好,紅的墻,綠的窗,金色的"屋亮堂堂!”
一只小鳥飛來對她說: “小姑娘,您早!您那金色的房子真好,紅的墻,綠的窗,金色的屋頂亮堂堂!”
一只小狗跑過來對她說: “小姑娘,您早!您那金色的房子真好,紅的墻,綠的窗,金色的屋頂亮堂堂!”
一只小猴跑過來對她說: “小姑娘,您早!您那金色的房子真好,紅的墻,綠的窗,金色的屋頂亮堂堂!”
小姑娘聽到小羊、小鳥、小狗、小猴都說她的房子好,心里真高興,就帶了小羊、小鳥、小狗、小猴一起唱歌,一起跳舞。
快到中午了,小姑娘要回家了,小羊、小鳥、小狗、小猴給她采了許多花,一直送她到金色的房子跟前。
小鳥說:“小姑娘,讓我進去玩吧!”
小姑娘說:“不行,你樸棱樸棱地亂飛,會把我的房子弄臟的。”
小狗說:“小姑娘,讓我進去玩吧!”
小姑娘說:“不行,你汪汪汪地亂叫,會鬧得我睡不著覺,”
小猴和小羊說:“小姑娘,讓我們進去玩玩吧!”
小姑娘說:“那更不行,你們啪嗒啪嗒地亂跑,會把我家的地板踩壞的。”
小姑娘說完了話,就自個兒走進房子里去,“嘭一”的一聲,關(guān)上了大門。
小姑娘在家唱了一會兒歌,可是沒人聽她的;跳一會兒舞,可是沒人看她的。她覺得悶極了。
她打開窗子一瞧,小羊、小鳥、小狗、小猴在草地上玩得正熱鬧呢,,小鳥飛著叫著,小狗跳著唱著,小猴騎在小羊的背上,像個獵人,多神氣。
小姑娘悄悄地打開門,悄悄地走出去,悄悄地走近草地。
小羊看見她,說:“小姑娘,快來,快來,跟我們一起玩兒呀!”
小鳥看見她,說:“小姑娘,快來,快來,跟我們一起玩吧!”
小狗和小猴也都歡迎她。
小姑娘說:“請你們到我家去玩吧!”
小鳥問:“你不怕我弄臟你的房子?”小姑娘搖搖。
小狗問她:“你不怕我鬧得你睡不著覺嗎?”小姑娘搖搖頭。
小羊和小猴問她: “你不怕我們踩壞你家的地板嗎?”小姑娘又搖搖頭。
大伙兒都高興極了,一起跟著小姑娘到金色的房子里去。他們一起唱歌:“紅的墻,綠的窗,金色的屋頂亮堂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