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大班社會教案:我的運動裝
推薦度:
保護環境大班社會教案
推薦度:
《交通規則我知道》大班社會課教案
推薦度:
大班社會新朋友教案
推薦度:
九九重陽節大班社會教案
推薦度:
相關推薦
【實用】大班社會教案范文匯編五篇
作為一名老師,時常需要編寫教案,借助教案可以恰當地選擇和運用教學方法,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那么優秀的教案是什么樣的呢?下面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大班社會教案5篇,歡迎大家借鑒與參考,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大班社會教案 篇1
設計意圖:
幫助,是個老話題,人人都能感受到它的魅力,有了它,生活就會變得更加美好!如何將“幫助”這個較抽象的概念在孩子稚嫩的心靈上掀起漣漪,增進幼兒的認知、激發他們的情感、進而引導幼兒的自覺行為是活動的目標所在。
幼兒作為社會人,他們社會性認識、情感和行為的發生發展,依賴于所處的環境和經驗,因此生活性和實踐性是本次活動的兩大要點,首先我借助直觀形象的課件幫助幼兒認識到動物各有所長,相互幫助能解決困難,遷移到幼兒身邊發生的事,回憶幫助別人和被幫助的快樂,得出相互幫助能把事情做好的結論,然后以一張簡單的娃娃圖,讓幼兒根據自身經驗,展開豐富的想象,創設多變的情景,自主猜測可能遇到的困難,設身處地商討多種幫助辦法,最后將幼兒日常生活內容與大班幼兒社會教育的目標相結合,讓幼兒在幫助弟弟妹妹整理物品的實踐活動中,體驗幫助別人和相互幫助的快樂。
社會學習是一個漫長的積累過程,需要幼兒園、家庭、社會密切合作,協調一致,共同促進幼兒良好社會性品質的形成。活動延伸中我以希望工程的幾組鏡頭,引發幼兒樂于助人的積極情感,將幫助的對象由周圍拓展到更大的范圍。
活動目標:
1、了解每個人都會遇到困難,互相幫助能把事情做得更好。
2、學會正確使用幫助用語,設想多種助人的方法。
3、在實踐活動中體驗相互幫助的快樂。
活動準備:
1、課件:小公雞和小鴨子、希望工程
2、錄像:星星班
3、實踐活動材料
活動過程:
一、以形象的故事情節,引導幼兒了解每個人都有自己做不到的事情,相互幫助能解決困難。
1、觀看課件,提問:在什么地方?發生了什么事情?
小鴨子吃不到蟲子時心情怎樣?后來心情又怎樣了?它是怎么吃到的?小公雞碰到了什么困難?心情怎樣?后來呢?誰幫助了它?小結:碰到困難時很著急、害怕,但是它們你幫我,我幫你后,小鴨吃到了蟲子,小雞被救上了岸,心里都很高興。小鴨為什么吃不到蟲子?小雞為什么差點被淹死?小結:它們都有自己做不到的事情,相互幫助后,困難就解決了。
二、充分運用圖片設置情景,引導幼兒討論交流身邊發生的相互幫助的事例,設想幫助別人的辦法。
1、討論:你遇到過困難嗎?是誰幫助你的`?你幫助過別人嗎?心里覺得怎樣?
2、如果你遇到困難怎么辦?請求幫助時怎么說?你想幫助別人時怎么說?得到了幫助怎么說?小結:我們都會遇到困難,可以說一些有禮貌的話請求幫助,只要我們互相幫助,就能把事情做好。
3、猜測可能的困難,討論幫助解決的辦法。出示圖片:娃娃可能碰到什么困難了?怎么辦?小結:你們猜得都有道理,想得辦法也很好。可弟弟還在哭?到底發生什么事情了?
三、將幼兒日常生活內容與大班幼兒社會教育的目標相結合,讓幼兒在幫助弟弟妹妹整理物品的實踐活動中,體驗幫助別人和相互幫助的快樂。
1、看錄像:星星班場景。提問:小弟弟為什么哭?怎么辦?怎樣整理又快又好?
2、幼兒實踐活動:整理材料幫助了弟弟妹妹,心情怎樣?
活動延伸:
社會學習是一個漫長的積累過程,需要幼兒園、家庭、社會密切合作,協調一致,共同促進幼兒良好社會性品質的形成。以希望工程的幾組鏡頭,引發幼兒樂于助人的積極情感,將幫助的對象由周圍拓展到更大的范圍。需要我們幫助的人還有很多,你們看:(課件),你們回去后和爸爸媽媽一起商量,怎樣幫助他們,好嗎?
大班社會教案 篇2
活動目標:
1、知道隨著科技發展,人類的信息傳遞方式越來越便捷;
2、了解人類已有的多種信息傳遞方式,愿意選擇感興趣的方式進行信息傳遞體驗;
3、通過觀察圖片、傾聽去了解話題。
4、知道人類智慧主導人類社會的發展。
5、激發幼兒在集體面前大膽表達、交流的興趣。
活動準備:
單元墻飾“信的旅行”中的圖片和調查表,鉛畫紙、筆、信紙、姓名貼人手1份,手機、電腦、IPAD若干(數量根據現有條件進行調整)。
活動過程:
一、回憶前經驗,引起討論信息傳遞的興趣
1、分享調查表內容。提出要求:“同你身邊的小伙伴討論你的調查表,‘通信大調查’,看看還有哪些傳遞消息的好方法。”
小結:為了把好消息分享給別人,我們想了很多種辦法傳遞消息。例如寫信、打電話、發微信等等。現在的我們可以把文字、圖片和視頻都傳遞出去。
2、提出新問題,引起討論興趣。“古時候的人如何傳信的?還有哪些我們不知道的好方法?”
二、講述圖片,初步了解信息傳遞的發展史
1、展示古代信息傳遞圖片,講述人們信息傳遞的故事:“這幾張圖片來自墻飾‘信的旅行’,你發現了哪些讓你感興趣的傳信方式?”“這樣傳遞信件有什么好處?”
小結:烽火臺是古代最重要的軍事防御設施,一旦發現敵情,士兵便在烽火臺上點燃大火,告知后方需要出兵相助,但是傳遞信息的距離有限,太遠了,后方會看不見烽火。類似這種看信號的傳遞信息方式還有揮動旗幟打旗語,直到現在,船員還會使用這樣的方式,向對面的船只傳遞;古代有聰明的人利用鴿子會飛且飛得比較快、會辨認方向等多方面優點,馴化了鴿子,在鴿子的腳上系上信件,用以飛鴿傳書,但是鴿子只能帶字條之類的信息,如果在途中鴿子發生意外,信件也會丟失;騎馬送信是古時候較常用的方式。古時候的郵局叫作“驛站”,騎手騎著馬一站接著一站的送信。但是如果中途遙遠、要送的東西太多的.話,馬兒得跑好多天。
2、依次展示近代信息傳遞圖片,配圖講述人們信息傳遞的故事。提問:“人們在做什么?為什么要這樣做?這樣的方式有什么好處?”
小結:人類的交通工具發展以后,信件可以從一個郵局集中,然后通過貨車、飛機、列車送到很遠很遠另一座城市的郵局,郵遞員把郵件分好以后騎車送信;如果有一件事情人們想立刻讓遠方的人知道,則可以打電報。電報是一種最早用電的方式來傳送信息的、可靠的即時遠距離通信方式。后來西方人發明了電話,人們對著話筒發出語音,電話線能把語音變成電流傳送到遠方,傳遞信息的方式變得及時且簡單易懂,一直到現在,我們都還在使用電話。到了現代,人們發明了互聯網,發明了電腦、智能手機,人們運用各種軟件把聲音、圖片、視頻即時傳送,因此,利用互聯網進行信息傳遞是現在人們的首選方式。
三、選擇并操作某種信息傳遞方式,體驗信息傳遞的過程(實物操作)
1、選擇信息傳遞工具。
展示筆、紙、手機、IPAD、電腦,討論它們是如何幫助人們傳遞信息的;“這些是什么?”“你現在想用誰來幫助你傳遞消息?”
2、幼兒自主操作。
如受到器材數量限制,請幼兒分組實踐。手機組、IPAD組、電腦組和紙筆組。手機運用發信息功能,IPAD運用微信、QQ等功能,電腦發E-mail,紙筆則直接用鉛筆在信紙上進行涂寫。
四、想象表達未來信息傳遞的方式
1、討論未來的信息傳遞方式:“你覺得未來還會出現新的信息傳遞方式嗎?如果你是科學家,你想發明什么樣的信息傳遞工具或者方法?請你來畫一畫。”
2、幼兒將作品集中展示交流。鼓勵幼兒大膽說出心中想法:“你為什么這樣設計?它可以幫助我們的生活有哪些變化?”
活動延伸:
鼓勵幼兒回家后在父母協助下利用互聯網搜集自己最喜愛的信息傳遞方式的詳細介紹和發展歷史,制作成“我最感興趣的信息傳遞方式”小報帶來班級交流。
活動反思:
一、備課的重要性
信是人類用來交流思想的一種表達方式,也是人類生活中的一種重要的交流工具。為了把課上好,筆者做了大量的準備工作,主要是搜集有關的資料和參考、模仿名師的教學設計。備課,主要從備課標、備教材、備教參和備學生這幾方面著手。
結合教參、課標,筆者把這節課的教學目標定為:1.了解一封信從寄到收的幾個主要環節,體會郵政人員在其中付出的辛苦,從而萌發出要尊重他們及其勞動的情感;2.學會正確地書寫信封,了解關于寄信的一般常識;3.了解通信中的一些規則,養成自覺遵守通信規則的意識和行為。但是,要讓學生清晰地了解信從寄到收的七個主要環節,并體會郵政人員在其中付出的辛苦,單靠老師講,學生的印象并不會深刻。因此,筆者就上網查閱了有關視頻,利用視頻導入,來展開信的旅程。在備學生方面,一方面為了減少解釋“郵編”“郵票”這類詞語而影響教學時間,筆者事先吩咐學生回家查閱“郵編”“郵票”的意思,并了解自家及學校的郵編號碼,從而減少課堂教學時間在這些方面的費時。另一方面,學生在以往的生活中,對“信”只是有朦朧的經驗,極少數同學知道信封的寫法。因此,筆者在《信的旅行》一課的教學中主要從“信的旅行”“信封的寫法”“信的種類”和“通信法規”這四個教學要點著手,教學重點和教學難點都涉及“信封的寫法”。同時,教學語言的組織及銜接,都必須經歷過上五次的練習,才能做到熟記于心,對教學過程有一個統領掌控,即使在教學過程中要對教學環節進行一定程度的修改也不會手忙腳亂。
在不足方面,筆者也對學生深感抱歉,在布置了學生回家查閱“郵編”“郵票”的同時,竟忘記了通知學生明天上課帶上《品德與社會》書以及同步的學習資源包,以致造成了教學設計中所需要用到的學習資源包這一環節只得在課前5分鐘匆忙地對需要資料進行拍攝,插入到課件中,展示效果也不佳,以致大部分學生在這一學習環節中都處于迷茫狀態,耽誤了不少教學時間。
二、教師心態調整的及時性
“生活即課堂,課堂即生活。”《品德與社會》課程,更要體現出這一主旨。針對小學生對于寄信、郵政工作的認識比較單一的情況,在課堂教學中,我開展課堂有效的活動為基礎,如交流分享旅游想法,觀看視頻,幫樂樂寫信封、聽郵遞員叔叔介紹郵票等活動,豐富學生對寄信、郵政工作的感性認識,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在課前,筆者對自己所設計的各個教學環節層次清晰,從寄信的環節,引出教會學生如何填寫信封。雖然筆者在這已經綜合性地運用了多種資料,但要能達到本課的教學目標,仍然有所難度,尤其是填寫信封這一環節中。一方面,是筆者高估了學生對寫信封的生活經驗感受,也高估了班上學生默讀習慣的養成,直接讓學生默讀課本第34頁的內容后填寫信封;另一方面,也是筆者對環節設計考慮的不充分導致,應該直接讓學生齊讀課文再進行填寫,這樣效果會更佳。
正因為這樣的情況,課堂教學時間的耗費由此而生。在這里,筆者的心態也開始焦急起來,只能拿出中午臨時設計的信封粘貼在黑板上再進行講解。但更糟糕的是,似乎在講解時筆者也沒有控制好自己的語速與語氣。雖然在課后筆者在詢問帶班老師和學生時也并沒得到相應的反饋,但這點筆者以后還是得注意的,畢竟這個環節正是這一節課的教學重點與教學難點所以。因此,要學會及時性地調整心態,對后續的教學非常重要,它不僅影響到教師自身的上課態度,也會影響到學生對后續學習的心態。
三、捕捉并利用課堂生成問題的關鍵性
這是筆者第一次以老師這一身份來上課的課堂,在進行課堂教學及教學反思地過程中,及時捕捉并利用課堂生成問題這一行為,更加地讓筆者深感其重要性和關鍵性。在這節課中,最令筆者驚喜的是學生所表現出來的回答活躍、善于思考。當筆者以為“掛號信”非常易于理解時,在提問的學生當中,有好幾個學生提出:“掛號信”就是好像醫院那樣,可以先掛號,可以先預約。如何地把學生把對“掛號信”的認識重新引回到郵局,并引出下一環節的通信法律法規,是非常重要的。因此,筆者便讓學生對“掛號信”一詞進行拆分,逐字逐字地進行理解,并解釋在運信的過程中,可以到郵局查閱“掛號信”處于旅程的哪一環節中,從而引出在眾多環節中容易發生意外,最后引出與通信有關的法律法規的重要性。這也給予筆者以一個教訓,以后課前必須要充分考慮地課堂上學生易于發生的問題,考慮要細致,只有進行全面地考慮才能讓課堂教學到達最佳效果。
大班社會教案 篇3
【設計意圖】
東海水晶是東海的特產,“東海水晶”文明世界,有“東海水晶之鄉”的美稱,作為東海人我們為之驕傲,作為教育者,我們有責任和義務讓幼兒從小了解水晶,了解家鄉的特產,增強幼兒對家鄉的自豪感及熱愛之情,因而我根據大班幼兒的特點,設計了“東海水晶”的教學活動。
【活動目標】
1、能講述自己知道的水晶。
2、認識東海的水晶,了解水晶的功用。
3、萌發對家鄉的熱愛之情。
【活動準備】
1、課前要求家長帶孩子參觀東海水晶市場。每名幼兒帶一張或多張家長拍攝的水晶制品圖片。
2、課件ppt1,內容包含東海水晶的各種原料、制品。
3、觀看水晶原料的來源、各種水晶制品的加工過程的錄像。
4、欣賞介紹東海水晶市場交易的錄像。
【活動過程】
一、幼兒講述課前老師要求家長參觀水晶市場所看到的各種水晶制品。可拿著自己帶來的的水晶圖片講。
師:爸爸媽媽已經帶你們參觀了水晶市場,也拍攝了水晶圖片,請你把帶來的的水晶制品圖片,說給大家聽聽好不好?
二、觀看課件ppt1,內容包含東海水晶的各種原料、制品。
師:老師也拍了許多水晶的`原料及水晶制品圖片,看看跟你說的有什么不同。
三、觀看水晶原料的來源、各種水晶制品的加工過程的錄像。
師:這些水晶的原料是從哪里來的?又是怎樣加工成各種水晶制品的呢?我們一起來觀看錄像。然后來回答幾個問題:
(1)水晶的原石是從哪里來的?形狀是什么樣的?
(2)水晶制品是怎樣加工成的?
(3)水晶有哪些作用?
(4)小結:水晶的原石是從地下挖出來的,東海的地下水晶的藏量非常大,原石比較堅硬,用原石可以制作成很多的水晶制品,如:項鏈、手鐲,戒指、耳環、眼鏡、景石、水晶雕刻品、按摩靠墊等,不僅有可以裝飾、美化生活,而且還有許多保健作用,東海的水晶文明世界,有“中國東海水晶之鄉”的美稱。毛主席的水晶棺就是我們房山鎮出土的水晶做成的。這是我們東海的驕傲。
四、欣賞介紹東海水晶市場交易的錄像。
師:東海水晶市場是個很大的水晶交易市場,吸引了大量中外顧客前來訂購,特別是集會和水晶節交易更是火爆,現在我們一起來觀看東海水晶交易情況的錄像,看看到底有多火爆。
五、拓展。
1、請小朋友說一說,除了東海水晶是東海的特產,我們東海還有哪些特產?另外還有哪些好吃的、好玩的或有名的地方。(引導幼兒說出平明的大米、山左口的板栗、黃川的草莓、石良河的葡萄、桃林的燒雞等,好玩的有羽山的風景區、西雙湖、李埝狩獵場等,有名的有亞洲第一井、安峰山烈士陵園等)。
2、小結:
我們東海有很多的特產。有好玩的、有好吃的,作為東海人我們感到驕傲,希望小朋友從小認真學好本領,長大后把我們東海打造的更加美麗富饒,好不好?
大班社會教案 篇4
設計思路:
“數學是在孩子的生活中,數學是有用的”,作為幼兒園的數學活動,其主旨是激發幼兒對“數”的興趣,引導幼兒能運用學到的知識解決日常生活中的問題。認識貨幣后,結合幼兒的關注點和對超市游戲的興趣,我們決定以“超市購物”這一實踐活動為主線,組織幼兒進行“活動前的討論——活動前的準備——超市中的交流——購物時的合作——快樂的分享——活動后的感受”,使之在實際的操作中體驗交流、選擇、合作、分享的快樂。
活動目標:
1、通過實踐活動,充分調動幼兒參與的積極性和探究交流的主動性。
2、使幼兒在嘗試交流、選擇購物中懂得做出決定需要考慮諸多方面問題,并在購物過程中體驗交流、選擇、合作、分享的快樂。
活動準備:
1、活動前一天組織討論,選擇購物區域。
2、具體準備由幼兒與老師一起討論決定。
活動進程:
(一)活動前的討論
1.選擇購物區域:
師:明天,我們要去大統華超市購物,因為地方大,而我們的時間有限,只能選擇超市中的一個區域,下面請大家講一講,超市里有哪些區域?
幼:洗滌用品區,日常用品區,餐具區,兒童食品區,糕點區,蔬菜區……
師:選擇那個區域呢?請小朋友決定。
(教師貼區域名稱,準備好粘貼畫“蘋果娃”,以便幼兒決定后在其名稱下貼一標志。)
師:請小朋友說一下作出準備的理由。
2.選擇路線:
師:去大統華超市有兩條路線,一條是從步行街穿過,另一條是從城中菜場穿過;距離差不多,小朋友愿意走那條路呢?
師:請小朋友說出理由。
(大家各抒己見,發表選擇路線的理由,遵照少數服從多數的原則,最后決定步行街到超市。)
(二)活動前的準備:
師:我們去大統華超市購物,需要準備什么呢?
幼:要穿園服,要告訴爸爸媽媽,讓他們給我準備錢。
師:準備多少錢?
(結合幼兒剛剛接觸了5以內的加減運算,經過協商,大家一致同意明天穿園服,帶5元錢,自己保存好。)
(三)超市中的交流:
1 .認標簽(認識價格):
幼:老師,我想買這包餅干,我的錢夠不夠?
幼:老師,我想要這個魔方,我的錢夠不夠?
(面對琳瑯滿目的各類食品,真得很誘人,然而,馬上出現了問題:小朋友大多數不認識價格標簽。)
師:不認識標簽上的價格,是嗎?那么你們想一下,除了問老師還可以去請教誰呢?
幼:我知道了,我去問問售貨員阿姨吧,請他教我。
幼:我可以問問買東西的顧客。
(日常生活中,購物的經驗并不缺乏,然而,很多家長并沒有意識到去教孩子認識價格標簽,在老師的引導下,他們會嘗試與周圍的顧客、服務員去交流,并注意到使用了“謝謝、請、再見”等文明用語。)
2.同伴間的合作:
選擇購物時有幼兒發現了自己的5元錢買不到自己喜歡的那種物品,怎么辦?
師:那你們想想有沒有別的辦法?
幼:我可以找好朋友和我一起買,重新換新的商品買。
(自己喜歡的東西已經拿在手中,可是錢不夠,確實挺可惜的,但是,在老師稍加啟發下,聰明的孩子們馬上想到了合作,并迅速的找到了合作伙伴,共同商議買什么,有的還計劃好了怎樣比較公平的分享。這一過程,是一個合作意識到合作行動的.嘗試,他們能從嘗試中體會合作的快樂。)
(四)美食大家分享:
師:小朋友帶回這么多好吃的,真能干!這些東西是我們自己吃了呢還是與別人分享呢?
鵬鵬:給老師吃,老師最辛苦。
婷婷:和爸爸媽媽一起吃。
小鈺:我給奶奶吃,因為她每天都來接我送我。
文文:我給爺爺吃,因為他年紀大了。
(五)活動后的感想:
在整個活動進行的過程中,每一個環節都需要幼兒作出選擇嘗試最有效的方法解決遇到的問題,當他們通過自己的常識、自己的努力積極參與超市的購物、快樂分享時,相信他們會從中獲得思考、交流、合作、認知等很多很多,更會體會到購物帶來的成功喜悅。
本活動通過“超市購物”使幼兒在實踐活動中獲得經驗,不僅僅嘗試著自己的選擇,合作購買,而且通過嘗試與周圍人的文明交流解決問題,其中的心理體驗遠遠大于外在的活動本身。真正體現了讓孩子“走進社會、開拓視野”的理念。
大班社會教案 篇5
設計意圖:
幼兒社會教育活動的難點是如何實現幼兒的社會認知和社會行為的統一。結合大班幼兒的社會認知和社會行為發展特點,我以幼兒生活和學習中常用到的物品“紙”為節約教育的內容。設計了該活動方案。教育幼兒節約用紙主要可體現在引導幼兒對紙的珍惜和對廢舊紙張的重復利用上。大班幼兒的責任感和對行為的自我控制能力正在逐步發展,我力求讓幼兒通過節約用紙的行為,實現社會認知和社會行為的統一。
活動目標:
1.開展班級紙制品使用情況的調查,在此基礎上討論并制訂班級紙張使用和廢舊紙張重復使用的可行性方案。
2.愿意從自身做起,做節約用紙的環境保護小衛士。
活動準備:
1.經驗準備:幼兒進行為期一周的紙制品使用情況調查,可記錄自己每天在幼兒園使用各種紙制品的具體數量。并統計出自己一周使用各種紙制品的總量;知道制作紙的主要原料是樹木等植物纖維。
2.材料準備:視頻資料——幼兒使用紙的活動實錄片段(繪畫、折紙、手工制作活動),紙制品使用情況的調查匯總表,課件,標記卡,報紙,單面使用過的復印紙,畫報紙(廣告紙),廢舊紙盒,紙杯等。
活動過程:
一、分享調查結果,初步了解人們在日常生活中紙制品的用量非常大,體會節約用紙的必要性
1.教師提出問題,引導幼兒匯總調查結果。
(1)師:我們用了一周的時間記錄自己使用的各種紙制品的數量,現在我們來統計一下,全班小朋友在幼兒園里一周使用了多少紙制品。
(2)出示大調查表,請3~4位幼兒介紹自己的`記錄結果。教師和幼兒一起推算全班幼兒一周使用的圖畫紙、彩紙、白紙、廢舊紙盒(杯)等的數量。
2.出示課件,以照片的形式展示幼兒用紙量,并與一棵樹的造紙量進行對比,讓幼兒感受到節約用紙的重要性。
(1)展示班級一個月和一年用紙數量的課件(分別為約640張和約6400張)。
(2)展示幼兒園全年用紙數量的課件(約5萬張)。
(3)教師介紹一棵樹的造紙數量(大約為5萬張),出示樹木和相應數量的紙張課件。
(4)對比全園全年使用的紙張和一棵樹的造紙量,可以帶領幼兒數數5后面的“O”,讓幼兒初步感受兩者的關系。
(5)師幼一起總結:我們每個小朋友學習、游戲需要用的紙看起來不多,可是合在一起就非常多。像我們這么大小的幼兒園,一年就要用掉一棵樹。
(6)討論:我們真的需要用這么多紙嗎?有沒有可能節約使用?為什么?
3.小結:紙對我們很重要,我們需要它。用紙也有節約的方法,節約用紙可以少砍樹,就是一種保護環境的行動。
二、觀看視頻,討論并提出班級節約用紙的方法
1.觀看視頻,觀察其中的用紙行為,討論節約用紙的方法。
(1)觀看片段一:一幼兒正用勾線筆在圖畫紙上畫畫,只見他畫一點就換一張畫紙;美工區陳列著許多幼兒的畫,一幼兒在美工區用水粉顏料在白紙上畫畫。
(2)討論:這是我們小朋友畫畫的情景,你看了以后有什么想法?(不能浪費紙,每張紙都要盡量畫完;畫完一幅畫后再拿新紙畫另一幅畫;可以用報紙畫水粉畫。)
(3)觀看片段二:一幼兒在用一張白紙折紙,周圍有一些用白紙折的作品;一幼兒在做手工(紙盒造型),正從一張大彩紙中剪一個小圓形;另一幼兒則從一張彩紙的邊緣剪所需的小圓形,旁邊有廢紙簍,簍里有一些紙屑。
(4)討論:看了這段錄像你們又有什么想法?(可用廢舊紙折紙,剪圖形可以選不同大小的紙,剪的時候要從邊緣開始剪起,用過的廢紙也可以收集起來再利用……)
2.師幼共同總結:班級節約用紙的方法。
認真畫畫、寫字,畫錯畫寫錯字的紙可以留作他用;
可用報紙、用過的復印紙、畫報紙替代部分畫紙;
剪小圖形用小紙,剪大圖形用大紙,剪圖形時從紙的角落或邊緣開始;
利用廢舊紙盒、紙杯做手工或者游戲材料;
無法再使用的廢紙還可以回收。
三、實踐操作:動手整理廢舊紙張,為再利用作準備
1.提供報紙、畫報紙(廣告紙)、各種彩紙,分三組進行整理。
師:說干就干,我們一起來動手整理廢舊紙張。我先來介紹整理方法和要求。
報紙組:選擇畫面少、干凈清爽的報紙.折疊整齊作為水粉畫的畫紙。
畫報紙組:把畫報紙折疊后剪成正方形,當折紙的材料。
2.幼兒自由選擇分組進行整理。
3.總結:讓我們從節約用紙開始,養成良好的節約習慣.做保護環境的小衛士吧!
延伸活動:
區域活動時,讓幼兒自由整理廢舊紙張,或者使用各種廢舊紙張開展活動,比如折紙、剪裁報紙、大小紙張歸類等;增添廢舊紙張垃圾桶,用于回收無法再使用的廢舊紙張;收集廢舊紙盒、紙杯等,用于游戲和手工活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