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班科學活動設計神舟飛船教案
推薦度:
中班科學活動動物過冬教案反思
推薦度:
相關推薦
【精選】中班科學活動教案范文匯編5篇
作為一名優秀的教育工作者,通常需要準備好一份教案,教案是保證教學取得成功、提高教學質量的基本條件。那么你有了解過教案嗎?以下是小編收集整理的中班科學活動教案5篇,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中班科學活動教案 篇1
活動目標:
1、 對紙質睡蓮能在水中開放的現象感到好奇,并樂意探索。
2、 感知不同紙張制作的睡蓮在水中開放的速度是不一樣的。
3、 學習與同伴合作,把三朵睡蓮花輕輕放入水中并觀察其變化。
活動準備:
幼兒操作材料:彩色復印紙、報紙、廣告紙制作的睡蓮若干,小臉盆若干、記錄紙
教室演示材料:大水盆一個,彩色復印紙、報紙、廣告紙制作的大睡蓮,集體記錄表、“睡蓮花開”視頻資料。
經驗準備:
睡蓮花和荷花的區別;認識三種不同的紙張(報紙、廣告紙、復印紙)
活動過程:
一、形象視頻,引題激趣。
1、 引題:小朋友們,有一種美麗的花開放了,我們一起去看看。(播放視頻《睡蓮花開》)。
2、 提問:這是什么花?你看,它怎么了?美麗的睡蓮開在哪里?在水中開放的睡蓮真美麗!今天我們就來做睡蓮花的游戲。
3、 設疑:老師也帶來了一朵睡蓮,知道它是用什么紙做的?我把廣告紙睡蓮的花瓣都折起來,你猜它會開放嗎?(準備兩朵:一朵折好的,一朵沒折過的)為什么?說出你的理由?
二、操作交流,感知現象。
1、 第一層次:發現紙質睡蓮能在水里開放。
1) 操作要求:
看來大家意見不一樣。我們動手試一試就知道了!
林老師也給小朋友準備了一朵紙睡蓮,拿到紙睡蓮先要怎么做?折好后花瓣有可能會翹起來,那可以怎么辦?折好后要把美麗的睡蓮放在哪里?
教師邊講邊演示:把花瓣朝中心折好,還要用大拇指摁的平平的`,讓它睡好。然后,離水面近一些,平平地放在水中,不用手幫忙,用你的小眼睛仔細觀察你的睡蓮會不會在水里開放。
實驗探索:幼兒折花瓣,3個人用一個臉盆把自己的睡蓮放在水里,進行觀察。
2) 集中交流:你的睡蓮在水里開放了嗎?它是怎樣開放的?(引導幼兒用比較清楚的語言或動作表達自己的操作和發現)
3) 引導提問:玩了這個游戲,你有什么不明白的想問老師嗎?
師生探討,共同得出結論:紙睡蓮放在桌上會開嗎?是誰在幫助它開放?對,水有一種神奇的力氣,托住了紙睡蓮,讓它浮在水面上,水還跑到紙睡蓮的身體里,紙睡蓮的花瓣就膨脹了,它才會開放。
2、 第二層次:感知不同質地的紙制作的睡蓮在水里的不同開放速度。
1) 操作探索:廣告紙做的睡蓮會開放,其他紙做的睡蓮也會開放嗎?
教師出示報紙、復印紙:老師還帶來了兩種紙,我也把他們做成了紙睡蓮,這三朵紙睡蓮要進行比賽,猜猜看它們開放的速度會一樣嗎?說說猜測的理由。
要知道它們開放的速度,得一起放下去比賽,三朵一起放,怎么辦呢?
三個人一組做實驗,一起折,一起放。(要一起放下去怎么辦?大家喊“一二三”或者“預備-起”)
出示記錄紙并介紹:為了讓實驗更準確,我還準備了一張記錄紙,根據你們三個人觀察到的不同睡蓮花開放的速度,用1、2、3的標記記錄下來,表示開放速度的快慢。最快的記什么,最慢的記什么?
三人一組進行實驗,一起同時把三朵睡蓮放入水中,觀察它們開放的速度。
2) 集體交流:出示5組記錄表,你們合作的時候發現了什么?教師打上1、2、3的標記。(如果有結果不一樣,教師演示一遍)
3) 小結:原來不同的紙睡蓮在水中開放的速度是不一樣的。
三、嘗試提問,拓展內容
1)孩子們,你們還有什么問題想問老師嗎?(幼兒自由提問,配班老師記錄,并把記錄的問題展示在黑板上)
2)根據幼兒的發現,師幼共同小結:紙的厚薄、軟硬不一樣,放到水里吸水的本領也不一樣,開放的速度也就不同!
3)生活延伸:出示壓縮面膜紙。
在我們的生活中也有這樣的現象,你看,這是什么?
看看它在水里會發生什么樣的變化?
中班科學活動教案 篇2
活動目標:
1. 觀察食物加工的過程,知道雞蛋是有營養的,吃雞蛋對身體有幫助。
2. 樂意與同伴分享交流自己的"經驗。
3. 培養幼兒對事物的好奇心,樂于大膽探究和實驗。
4. 愿意大膽嘗試,并與同伴分享自己的心得。
5. 學習用語言、符號等多種形式記錄自己的發現。
活動準備:
生雞蛋,電暖鍋、棉花糖、巧克力、雞蛋餅干等食品。
活動過程:
1、 出示雞蛋
讓幼兒預測雞蛋剝去殼以后是什么樣子的?
打開雞蛋,看看雞蛋里面到底是什么樣子的?
2、 共同討論
什么時候雞蛋才會變成我們平時吃的樣子?
3、 師生一起煮雞蛋,分享煮熟的雞蛋,自己動手剝雞蛋,選擇自己愛吃的調料。
4、 出示幾種食品,請幼兒幫助辨別哪種食品中有雞蛋的成分。
5、 表現表達,生活中的各種蛋制品。
6、延伸活動
活動反思:
新《綱要》指出:幼兒科學教育是科學啟蒙教育,重在激發幼兒的認識興趣好和探索欲望以及盡量為幼兒創設條件,運用各種感官,動手動腦,探究問題,解決問題從而體驗發現的樂趣。
中班科學活動教案 篇3
設計意圖:
隨著科學技術的不斷進步和發展,豐富多彩的塑料制品在人們的生活中隨處可見,塑料制品在生活中用途廣泛。學習這一課題讓幼兒明白,塑料制品它一方面給人們的生活帶來了許多便利,同時也造成了“白色污染”的危害。幼兒在生活中幾乎每天都能接觸到各種塑料制品的實物,因此,這一課題幼兒容易接受和掌握,同時,這一課題中的教具,具體、直觀、豐富多樣,大量生動的實物教具易于刺激幼兒感官,激發幼兒學習興趣和迫不急待的探索欲望。有關“白色污染”對幼兒來說總有些抽象,針對這一問題,我在課前組織幼兒清理園內的塑料垃圾,一邊清理,一邊讓幼兒說出垃圾對環境的污染,因此,我就設計了本次活動。
活動目標:
1、認識各種塑料制品,了解其特性,知道塑料制品用途廣泛。
2、發展幼兒的觀察力,進一步培養幼兒探索科學的興趣。
3、教育幼兒不要亂丟塑料制品,防止環境污染。
4、充分體驗“科學就在身邊”,產生在生活中發現、探索和交流的興趣。
5、激發幼兒對科學活動的興趣。
活動重點難點:
活動重點:
通過對具體實物的觀察比較,讓幼兒在探索中認識各種塑料制品,知道它的特性。
活動難點:
幼兒通過親身體驗和觀察,建立了初步的環保意識。
活動準備:
1、幼兒自帶塑料制品一兩件。
2、水、袋子、玻璃球、塑料球、金屬勺子、塑料勺子等。
3、在活動區域投放各種各樣的塑料制品。
活動過程:
1、認識塑料制品,了解其用途
師:小朋友,這里有許多的東西,誰來告訴我,你看到了什么?
幼1:杯子。
師:它是用什么做的?
幼2:是用塑料制成的。
師:把話說完整。
幼1:我看到了一只杯子,可以用來喝水,是用塑料制成的。
幼2:我看到了一個牛奶瓶,是用塑料制成的。
幼3:我看到了一個花盆,是用塑料制成的。
幼4:我看到了一把梳子,也是用塑料制成的。
師:那所有這些用塑料制成的東西,有一個共同的名字叫塑料制品。
(評析:這個環節是讓幼兒自由發言,說說自已看到了哪些塑料制品,知道塑料制品的名稱)。
師:除了這些,你還看見過哪些塑料呀?
幼1:積木,是用塑料做的。
幼2:放橡皮泥的桶是用塑料做的。
幼3:洗發水的瓶子也是用塑料做的。
幼4:汽球是用塑料做的。
幼5 :透明膠也是用塑料做的。
(評析:這個環節主要讓幼兒了解塑料制品的用途,由于幼兒自帶了很多的塑料制品,活動區里又投放了很多,因此,幼兒你一句、我一語的討論著各種塑料制品,且討論的話題非常強烈,激烈的討論不僅提高了幼兒的口語表達能力,同時拓展了幼兒的知識面)。
2、探索了解塑料制品的特性
師:小朋友想不想去看一看、摸一摸這些塑料制品呢?
在你們的桌子上還有許許多多塑料制成的東西,請你用你的小手去摸一摸它有什么感覺,你能發現什么秘密?也可以跟好朋友交流、商量一下,然后把你的發現告訴大家聽。
師:誰來說說你在玩的時候有沒有發現什么感覺?
幼1:塑料的汽球摸上去很軟,可以吹大。
幼2:塑料的杯子摸上去很光滑,有點硬。
幼3:塑料的瓶子也很堅硬。
幼4:塑料的筷子摸上去也很光滑。
師:塑料制品,它的形狀不同,顏色鮮艷、有的薄、有的厚、有的摸上去很軟、有的摸上去很硬、塑料制品除了顏色鮮艷之外,看上去也很美觀、很輕巧、使用起來很方便,而且不容易摔壞。它不怕水、不滲水,塑料制品很受大家的喜歡。
(評析:這一環節是讓幼兒在認識塑料制品的同時,進行探索,了解塑料的特性,讓每個幼兒去摸摸、玩玩有什么感覺,觀察塑料制品的不同點,激發幼兒探索事物特征的興趣。引導幼兒在探索中獲得知識和經驗)。
3、操作,進一步探索其它特性
(1)提出操作要求,讓幼兒參加每組的活動
(2)出示玻璃球、塑料球、金屬勺子、塑料勺子、各種食品的袋子,引導幼兒進一步探索。
(3)請幼兒把材料放到水里,再去玩一玩,看看還能發現什么秘密?有沒有不同的地方。
師:剛才小朋友在玩的時候也發現了玻璃球、玻璃杯都是玻璃制成的,容易摔壞,放在水里會沉下去,而塑料杯、塑料球不容易摔壞,而且拿在手里感覺很輕、馬夾袋也不容易漏水。我們小朋友在以后的活動中還可以繼續去探索一下。
(評析:在這一環節中,教師為幼兒提供了玻璃杯、玻璃球、塑料杯、塑料球、馬夾袋,讓幼兒在寬松的氛圍中進一步探索。讓幼兒發現問題,提出問題,感受活動的樂趣)。
4、教育幼兒不亂丟塑料制品,愛護環境
(1)塑料制品雖然有許多的優點,但也有缺點,你們知道它的缺點是什么嗎?
幼1:不容易腐爛。
幼2:燒了有易味。
幼3:污染環境。
幼4:有的塑料有毒。
(2)那我們怎樣來減少塑料制品的"危害呢?
幼1:不把塑料放在嘴里。
幼2:不亂扔塑料制品。
師:因為有的塑料有毒,對人、動物和植物有害,塑料不容易腐爛,容易污染環境。所以說不要隨便亂扔塑料制品,吃下來的暑片袋子等一定要扔到垃圾桶里。這樣環境就不會受到污染,生活會變得更美好。
(評析:此環節中,主要是為了培養幼兒初步的環保意識和設計的,通過課前的“垃圾清理”,引導幼兒說出塑料制品對環境的污染和對人們的危害,教育幼兒不隨便亂扔塑料制品,盡量少使用塑料制品,通過提問和引導,讓幼兒了解塑料制品的優缺點,培養了幼兒初步的環保意識)。
活動延伸:
創造環境,在活動區多投放各種塑料制品,讓幼兒在活動中自然鞏固對塑料制品的認識。
活動反思:
本次活動的選材、設計都從幼兒的生活出發,每一個環節給幼兒提供了表達和探索的機會。通過看看、玩玩、摸摸,了解了塑料制品的特性和用途,以及塑料在人們生活中的運用廣泛,幼兒對塑料制品是非常的熟悉,但是他們對塑料制品的了解又是零散的,需要教師幫助他們梳理原有的經驗,讓他們辨證地認識塑料制品的優勢與危害,從而萌發初步的環保意識。在活動中我讓幼兒比較了解塑料的特性、說說用途、了解塑料的危害,樹立環保意識等環節。通過與玻璃制品比較,讓幼兒知道塑料具有輕巧、不容易碎、顏色漂亮等特點,根據幼兒的生活經驗讓幼兒講述生活中的塑料制品。了解塑料的危害性,從小樹立學科學、愛科學的信念,從而萌發幼兒的環保意識。
中班科學活動教案 篇4
活動目標:
1.初步了解媽媽懷孕的過程和感受。
2.體驗媽媽懷孕的辛苦,萌發更愛媽媽的情感。
3.感受媽媽對寶寶的那種愛,激發幼兒對媽媽的愛。
4.對科學活動感興趣,能積極動手探索,尋找答案,感受探索的樂趣。
5.使幼兒對探索自然現象感興趣。
活動準備:
1.幼兒向媽媽了解懷孕時的過程和感受,收集一些胎兒在媽媽肚子里的書籍、資料。
2.媽媽懷孕時的ppt。
活動過程:
一、導入活動
1.欣賞媽媽懷孕時的ppt
2.說一說媽媽懷孕時是怎樣的。
二、了解生長過程
1.了解寶寶在媽媽肚子里生長的過程(寶寶在媽媽的肚子里通過臍帶進行呼吸并吸收營養逐漸長大,9個月后,寶寶就出生了。)
2.小結:我們都是從媽媽的肚子里生出來的,在媽媽肚子里住了9個月,并且慢慢長大。
三、 模仿體驗
1.幼兒在自己的"衣服里面塞上枕頭,步行、爬樓梯、奔跑等。
2.小結:我們在媽媽肚子里的時候,媽媽很辛苦,現在我們長大了,懂得了要更愛媽媽。
拓展延伸:
寶寶會在媽媽肚子里做些什么事情呢?幼兒在紙上畫下來,并說一說。
活動建議:
1.家園互動,和家長進行溝通,讓孩子了解媽媽懷孕的過程和感受。
2.可以借鑒“長高”的詩歌,讓幼兒更好地了解媽媽、爸爸把我們帶大很艱辛。
3.在語言區里提供有關書籍,了解媽媽的生育過程和寶寶的生長過程。
中班科學活動教案 篇5
活動目標:
1、通過看、摸、玩筷子讓幼兒了解各種筷子的用途,特點。
2、發揮幼兒的想象思維,用筷子創造各種圖形。
3、讓幼兒練習并使用筷子,做到姿勢正確并會用筷子夾物品。
4、愿意大膽嘗試,并與同伴分享自己的心得。
5、在活動中,讓幼兒體驗成功的喜悅。
活動準備:
各種樣式及色彩的筷子數十雙,用盤子裝好豆子、玻璃球、紙條等少許。
活動過程:
老師的話:小朋友們,今天我們要來猜個謎語,看看哪個小朋友能猜出來。“兩姐妹。一樣長,酸甜苦辣它先嘗。”(筷子) 筷子每天都要與我們見面,是我們的小伙伴,它在吃飯時幫助我們,是我們大家的"朋友,今天,金老師要和小朋友一起重新來認識筷子。
老師拿出一雙筷子教會幼兒大聲說出:“筷子,兩根筷子,一雙筷子。”讓幼兒了解表達該用的量詞。
小朋友帶來的筷子和老師收集的筷子,全放在桌子,像個筷子家庭聚會一樣,“長的是爸爸,細的是媽媽,短的是兒子,你們看這家人熱鬧嗎?”讓幼兒對筷子產生興趣。
小朋友可離開位置觀察筷子的不同,通過看看、摸摸、玩玩,回答老師的問題:筷子哪些顏色?
請將長、短分出來 摸摸看,是不是每雙筷子都是同一種材料做成的? 你喜歡哪雙筷子?為什么?
討論筷子的作用 “小朋友,筷子我們都非常熟悉,它有哪些作用呢?(用餐、玩具、敲)老師說:“筷子還會變戲法呢?不信你們看。”老師將一些筷子,擺成好看的形狀,調動幼兒的想象力,讓他們自己動手動腳自己在桌子上也擺出各中圖形。
小朋友人手一雙筷子,老師教幼兒學習使用筷子的方法。
(1) 教師示范(2)幼兒操作(3)筷子夾物比賽
結束
小朋友們,老師有要給小朋友出謎語了:兩兄弟,一般高,一日三餐不長腰。
小朋友們真聰明,今天我們重新認識了筷子,以后我們要和筷子做好朋友,我們要保護它, 不能傷害它,好不好?
活動反思:
筷子是幼兒每天都能接觸到的、熟悉的、喜歡的東西,我抓住這一教育契機注意創設操作環境,提供豐富的材料,讓幼兒通過眼、腦、手等多種感官協調活動,去發現問題、解決問題。這樣使幼兒變被動學習者為主動學習者、探索者,同時也引導幼兒關注周圍生活和環境中的常見事物,發現其中的有趣和奇妙,激發他們的探索熱情,使他們從小就善于觀察和發現,體驗筷子給我們帶來的娛樂功能,從而喜歡并正確使用這一工具。從而萌發愛科學的情感。
中班科学活动教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