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产一区久久精品_性xxxxx_国产精品久久久久无码av_免费观看视频www

好多范文網 haoduofanwen.com,好用的范文大全!

大班教案

愛庫百科 分享 時間: 加入收藏 我要投稿 點贊

大班教案

推薦度:

《拜年》大班教案

推薦度:

《動物》大班教案

推薦度:

最新大班教案

推薦度:

《區分左右》大班教案

推薦度:

相關推薦

【熱門】大班教案模板匯總十篇

作為一名為他人授業解惑的教育工作者,通常需要用到教案來輔助教學,編寫教案有利于我們科學、合理地支配課堂時間。我們應該怎么寫教案呢?以下是小編整理的大班教案10篇,歡迎大家分享。

大班教案 篇1

[設計意圖]

農村的幼兒在日常生活中的玩具都以“隨手可取為主”,再我們經濟條件還不發達的農村,泥巴是他們的最愛,也是家長們最能接受的,安全的玩具之一。它具有以下幾個重要的特點,讓家長和幼兒傾昧于它:可以重復使用、隨處可取、節省開支、安全無傷害。

結合幼兒對泥巴的認識,再加上幼兒對手工作品的熱愛以及對新的制作手段的興趣,我將帶領幼兒繼續探索泥巴制作工藝的多種工序,以來滿足幼兒的需求,提高幼兒的`動手能力,培養幼兒的環保意識。

[活動目標]

1、激發幼兒玩泥巴的興趣,培養幼兒敢于動手嘗試的習慣。

2、學習各種泥巴形狀的制作,引導幼兒用多種方式制作泥巴玩具。

[活動準備]

干土若干,水若干(盛于臉盆)、塑料布若干(幼兒自帶)、音樂磁帶(玩泥巴)、杯子、小盆

[活動過程]

一、談話引導,導入主體

1、孩子們我們生活在農村,我們農民的寶貝是什么?那誰知道它們都由什么用處?(種莊稼、種樹、種西瓜、和泥)。好了那今天老師還給你們帶來了一首好聽的歌,我們來一起聽一下,歌里唱的是什么?他們在干什么?我們邊聽邊跟老師做動作好不好!(教師組織幼兒聽音樂做動作)

2、教師激發幼兒自己動手玩泥巴的興趣

自己是怎么玩泥巴的?想不想自己親自動手做一塊好玩的泥巴呢?

二、教師示范,提出要求

1、教師引導幼兒說說玩泥巴的基本步驟:活泥、做玩具。活泥時都需要什么:(水、土)

2、教師有步驟的示范,幼兒觀看。如:用兩杯土兌半杯水,活勻,在放在塑料紙上用手繼續活,直到泥巴看不出有干土為止。幼兒在制作過程中,要求幼兒保持衛生,按步驟完成整個過程。教師在示范演示的過程中可以配以兒歌的形式,泥巴 泥巴 變 變 變,變成長條自己站,泥巴 泥巴 變 變 變,變成圓形像鴨蛋……

三、幼兒實際操作,教師個別指導

教師把這部分時間留給幼兒,請幼兒根據自己的意愿,制作各種泥巴玩具。

(1) 幼兒制作基本形狀

(2) 幼兒進行拼裝整體形狀

(3) 教師巡回指導,鼓勵幼兒合作完成。

四、展示作品 互相觀摩

將幼兒的制作的成品與半成品擺放在展覽區,進行展覽,讓幼兒體驗獲得成功的快樂。

五、養成教育、環保教育

教師組織幼兒討論玩泥巴的好處,教育幼兒在生活中不亂花錢,自己尋找玩具,玩泥巴比玩電動玩具還環保,電池的污染很嚴重,你們要從身邊做起,保護環境是我們是每個公民都應盡的責任和義務。組織幼兒把活動室打掃干凈,養成良好的衛生習慣。

大班教案 篇2

一、 活動目標

1、 根據圖書的題目和畫面進行思考,大膽想象圖書的內容。

2、 通過擴句的方式學習復雜句型,初步理解騎、繞、越、趟、沖等詞匯的含義和用法。

3、 培養幼兒的觀察力以及看圖說話的能力。

二、 活動準備

黑板、大書一本、小書幼兒人手一本。

三、 活動過程

1、封面閱讀

(1)、出示大書,教師指讀題目并針對書名提問。

(2)、引導幼兒觀察書的"封面,請幼兒猜一猜圖書的內容。

2、大書圖畫閱讀

(1)、遮蓋書中文字部分,留下插圖,和幼兒一起觀察圖畫。

(2)、引導幼兒逐頁猜圖,圍繞書中主人公來到的地點和進行的動作提問,以促進幼兒對圖書內容的理解。

(3)、重點引導幼兒觀察圖書第五頁和第六頁的畫面內容。

(4)、幫助幼兒回憶自行車到過的地方。

3、大書文字閱讀

(1)、幼兒根據首頁畫面內容念文字,教師示范指讀,幼兒傾聽。

(2)、幼兒跟讀,并嘗試根據畫面內容擴句,重點指導騎、繞、越、趟、沖等詞匯的閱讀和理解。

4、幼兒指讀小書,掌握句型,結束活動。

大班教案 篇3

活動目標:

1、了解中國地圖的外形輪廓,感受祖國疆域的遼闊。

2、嘗試在地圖上找到首都北京和自己的家鄉,大膽介紹自己的家鄉。

3、能認真傾聽同伴發言,且能獨立地進行操作活動。

4、積極的參與活動,大膽的說出自己的想法。

活動準備:

中國地圖、世界地圖、北京的資料圖片。

活動過程:

一、中國在哪里。

1、出示世界地圖,引導幼兒尋找中國在哪里。

師:小朋友們,這是一張世界地圖。把一個地方縮小畫在紙上就成了地圖。請你找找中國在哪里。(讓幼兒在地圖上指出地圖的位置。)

2、觀察中國地圖的輪廓。

師:中國地圖的外形輪廓像什么?(引導幼兒觀察地圖,說出中國地圖就像一只昂首挺胸的大公雞。)

二、中國真大。

1、找找中國的鄰居。

師:請找一找,中國的鄰居有哪些國家?(請幼兒用手指出,教師用彩筆將邊上的國家的輪廓勾勒出來。)

2、對比中國與其他國家的大小。

師:請你將中國和周圍的國家比一比,說說自己的看法。(引導幼兒說出中國是一個很大的國家。)

三、首都北京。

1、引導幼兒觀察中國地圖。

師:哪個小朋友知道中國的首都在哪里?請你指出。你是怎么找到的?(引導幼兒在地圖上找北京。)

師:北京是中國的首都,是國家領導人辦公的地方。

2、請幼兒看北京資料圖片。

師:你知道北京有什么嗎?(幼兒自由回答,教師根據幼兒的回答分別出示相關的圖片,如:天安門、長城、鳥巢、水立方等。)

教師小結:北京是中國的首都,有許多雄偉的建筑和美麗的風景,是一個令人向往的地方。

四、我的家鄉。

1、請幼兒在地圖上找到自己的家鄉。

師:你的家鄉在哪里?請你在地圖上找出來。

2、師幼討論。

師:小朋友能不能說一句自己的家鄉話?說一說家鄉有什么美麗的風景和好吃的特產。

活動反思:

《美麗的公雞》是一篇生動、有趣的童話。課文主要講了這樣一個故事:公雞自以為很美麗,去跟小動物們比美,結果小動物們都不和它比美。在老馬的教育下,公雞明白了“美不美不能光看外表,還要看能不能幫助人們做事”的道理。從此,它天天早起,為人們打鳴。教學伊始,我讓學生一邊聽老師有感情地朗讀課文,一邊仔細地看圖,把形象艷麗的畫面和生動有趣的故事初步聯系起來,讓圖畫幫助學生學習語言文字,從而理解課文;讓語言文字幫助學生觀察,從而了解圖意。

一、圖文對照,進行學法滲透

圖畫能較好地反映事物的發展變化,讓學生觀察畫面想事物的變化,可以幫助他們了解故事情節的發展,更深入地理解課文內容,領會文章的思想感情。本課文大部分段落的構段方式是相似的,我通過指導學生圖文對比幫助學生初步掌握這種表達形式,與此同時,提出:課文中哪幾節是相似的?找出來讀一讀。然后,指導學生比較二、三、四、五自然段,重點指導第二自然段的學習,教給學法,讓學生初步體會相同的構段方式,然后用相同的學法扶學第三段,學生自學第四、五段。這樣教學能促使學生主動獲取知識,達到“自能”讀書的目的"。

二、借圖設景,加強朗讀指導

指導學生有表情地朗讀。教學中,讓學生相互之間看圖片,聽朗讀。在聽或讀時,要求學生腦海中要浮現畫面,語氣中要蘊含感情,如有關公雞的部分,隨著情節的發展,語氣要有變化,開始洋洋自得,后來傷心、慚愧,最后后悔、虛心;有關啄木鳥、蜜蜂、青蛙的部分,要讀出對公雞提出比美的做法不熱心、沒興趣的語氣;讀老馬的話,要讀出耐心幫助別人、態度和藹可親的語氣。有感情地讀,能使學生進入情境,更具體地了解課文的思想內容,并從中受到教育。

三、圖外想象,培養求異思維

為了鞏固和強化教學效果,我根據學情設計了三種方案練習,即讓學生在學習圖文的基礎上,一是分角色有感情地朗讀全文;二是模仿第二、四段,說說公雞怎樣與燕子比美;三是深化主題,進行對話訓練,比如說,這只公雞來到草地上,它看見了一只燕子在天空中飛,它會怎樣想,怎樣做,怎樣講呢?學生回答也許各有見解,但只要是合理的思考和想象,合乎故事情節的發展,也未嘗不可,不必束縛太多。

總之,教學《美麗的公雞》,扣住圖和文的聯系,指導學生觀察、想象、理解、表達,培養了學生的語言表達能力和思維能力,收到了較好的教學效果。

大班教案 篇4

活動目標:

1、感受樂曲熱情歡快的民族風格,以及三段體的結構,初步學習演奏樂曲。

2、根據模仿動作,學習設計打擊樂的配樂。

3、學習分聲部打擊樂器,并在合奏中始終保持自己的聲部的.節奏。

活動準備:

音樂磁帶

活動過程:

1、熟悉樂曲。

(1)邊聽音樂,邊欣賞老師表演熱情歡快的新疆舞。

(2)隨樂曲每兩拍拍一下手,感受樂曲的基本旋律及附點、切分音多的特點。

2、做整體模仿動作。

(1)看教師示范。

(2)幼兒跟隨教師學做整體模仿動作。

(3)教師邊唱第二段樂曲旋律,邊與幼兒做第二段身體動作,以強化第二段動作中的休止時值。

3、分聲部練習動作。

(1)教師規定各小組做某種固定的動作,并用模仿動作指揮幼兒按各自聲部合作表演。

(2)教師用指揮動作指揮,幼兒按各自聲部合作表演。

4、樂器演奏。

大班教案 篇5

活動目標

1、引導幼兒在圓上聯想出多種物體,并通過添畫表現出其主要特征,激發幼兒想象力。

2、能主動參與創編(仿編)活動,用連貫的語言大膽表達自己的想法,發展幼兒語言表達能力。

3、在活動中充分體驗創作的快樂,促進幼兒相互交流,提高合作能力。

4、培養幼兒敏銳的觀察能力。

5、探索與實驗,激發幼兒主動探索的積極性。

活動準備

1、畫有圓形的紙若干張。

2、幼兒人手一盒油畫棒、一支勾線筆、剪刀、膠水。

3、畫有天空和草地的背景圖若干張。

活動過程

1、引導幼兒對圓進行初步想象。

(1)師出示畫有圓形的紙,引導幼兒想象。

(2)教師根據幼兒的答案,選擇2-3種進行添畫。

2、師生嘗試用兒歌的形式,對添畫作品進行創編。

(1)將畫有圓形的紙與添畫成的`作品相比較,運用問答形式嘗試創編。

(2)展示添畫作品,師生共同把編好的兒歌朗誦1-2遍。

(3)共同尋找所創編兒歌的句子特點。

3、幼兒自由發揮想象,動手添畫,并進行創編(仿編)。

(1)教師巡回指導,鼓勵幼兒大膽想象作畫、創編。

(2)請個別幼兒上臺展示自己的作品和兒歌,并串在一起集體朗誦。

4、提供背景圖,以幼兒自由結伴的形式進行合作,互相交流。

活動延伸

1、《有趣的圓》續編故事

2、投放畫有圓形的紙于語言角或美術角內,讓幼兒在區角活動時繼續添畫創編。

活動反思

在培養幼兒的語言時,要把握每個幼兒的實際,掌握幼兒學習語言的規律,有計劃地進行培養和訓練,讓幼兒多看、多聽、多說、多練,培養良好的語言習慣,創設良好的語言環境,那么,幼兒的語言一定會健康的發展。

大班教案 篇6

(一) 游戲目的

1.探索多種玩繩方法,掌握玩繩的基本技能,發展幼兒的.跳躍能力和動作協調能力;

2.會一物多玩,充分發揮幼兒的想象力和創造力;

3.體驗創造性玩繩的樂趣,形成合作玩繩的意識。

(二)游戲材料

短繩、長繩、皮筋、辮子繩、軟棒若干

(三)情景設計及指導要點

1、熱身活動

(1).聽老師口令,練習跳躍及上肢動作。

①師:跳、跳、跳,跟著老師跳、跳、跳,(原地)

②提問:“還可以怎么跳?”(引導幼兒向前跳,向后跳,向上跳,蹲跳,向左跳,向右跳,單、雙腳跳)

2、導入游戲,個別示范

(1).出示各種材料,討論:這個繩子可以怎么玩?(自主嘗試)

(2).分配場地,提醒幼兒注意安全。(交流分享)

3、幼兒自主游戲,探索不同繩材料的各種玩法。(嘗試挑戰新難度)

(1).短繩

①繩結拋、扔、投、踢;

②跳圖形、踩蛇尾、過小河、走鋼絲、左右行進跳、開火車、花樣跳繩;

③三足跑、拔河、迷迷轉。

(2).長繩

定位跳、跳動跳等。

(3).皮筋

花樣跳皮筋、憤怒的小鳥、開火車、繩結扔圈圈(呼啦圈)等。

(4).辮子繩

揪尾巴、捉帶子等。

(5).軟棒

1.打領結、兩人三足、拉力賽等。

(四)、放松活動

1.小結:不同的繩子有不同的玩法,短繩能打成繩結玩,長繩能定位跳,皮筋能花樣跳,辮子繩能玩揪尾巴,就連軟棒也能玩拉力賽。讓我們的繩子休息一下吧。(教師邊說邊把短繩等繞起來放在身邊,坐在地上。)

2.引導幼兒坐下敲敲小腿,敲敲手臂,同伴之間互相敲。

大班教案 篇7

活動目標

1、結合生活實際,并在故事、兒歌及歌曲的幫助下,了解鈴聲傳遞信息的作用。

2、初步聽辨各種鈴聲,知道不同鈴聲的不同作用。

3、能自由發揮想像,在集體面前大膽講述。

4、通過視聽講結合的互動方式,發展連貫表述的能力。

教學重點、難點

了解各種鈴聲并知道鈴聲傳遞的.信息。

活動準備

1、事先錄好各種鈴聲。

2、鬧鐘、風鈴、自行車鈴等實物。

1、引導幼兒反復傾聽鈴聲錄音,說說這些分別是什么聲音,他們在說什么話。(幼兒可自由回答)

2、讓幼兒結合生活經驗,說說不同鈴聲傳遞的不同意思。入門鈴響是有人來了;鬧鐘響是告訴我們到點了;電話鈴響是有人打電話;自行車鈴響是自行車過來了,趕快讓開。

3、教師用錄音或實物,讓幼兒再次聽遍各種聲音,并用問答歌的形式說說是什么鈴響了。如教師問:”小朋友猜一猜,什么玲鈴兒在說話?”幼兒回答:“我知道我知道,這是門鈴在說話。”

4、幼兒學念兒歌《玲兒在說話》鞏固對各種靈鈴兒的印象

5、引導幼兒初步學唱歌曲《丁零零》帶幼兒熟悉歌曲后,教師和幼兒采取一問一答的形式表演歌曲。

教學反思

1、應讓幼兒自主多收集各種鈴聲,引導幼兒自己去發現。

2、培養幼兒的創造性,讓幼兒大膽想象生活中的那些鈴聲可以更改,那些可以添加。

大班教案 篇8

活動目標:

1、學習運用看、嘗、畫、聽的形式進行通感聯想,感受味道與表情、線條、音樂、動作的互通性。

2、培養幼兒的感知能力、想象能力和表現能力。

活動準備:

1、豐富幼兒有關線條方面的知識。

2、實物:苦瓜、檸檬、糖、辣椒醬、辣椒。

3、錄有《喜洋洋》、《二泉印月》的磁帶、錄音機。

4、幼兒記錄操作材料三份,記號筆。

活動過程:

1、通過猜表情的形式導入活動。

(1)師:“小朋友,今天老師要帶你們來玩一個等會兒他們四個小朋友每人吃一樣東西,請你仔細地觀察他們的表情,然后猜一猜他們吃到的東西是什么味道的,猜對的小朋友有獎哦。”

(2)四個幼兒逐一吃東西,其他幼兒根據他們的表情進行猜測。

(3)組織幼兒品嘗食物,感受相應的表情,并談談感受。

提問:嘗到酸的.味道時你的感覺怎么樣?嘗到甜、苦、辣的味道時,你的感覺又怎樣?

2、進行通感聯想,感受味道與線條的互通性。

(1)師:“剛才我們嘗到了四種不同的味道,它們給你的感受也是不同的,現在老師要請你們用不同的線條來表示不同的味道,一張桌子的6個小朋友為一組,來討論一下你們想用什么線條表示什么味道,商量好了就把它記錄在這張表格上,一種表情代表一種味道,線條就記錄在后面,最后,一組小朋友選出一個代表,到上面介紹一下你們用的是什么線條,你們的理由是什么?”

(2)幼兒操作,老師指導幼兒記錄,并提醒幼兒想想選線條的理由。

(3)幼兒相互交流。

3、感受味道與音樂、動作的互通性。

(1)、師:“剛才我們用表情、線條來表示不同的味道,那還可以用什么來表示呢?”(引導幼兒說說用音樂表示)

(2)欣賞樂曲《喜洋洋》啟發幼兒說出對樂曲的感受,并將這種感受與品嘗味道時的感受聯系起來。教師:請小朋友來聽聽第一首樂曲,聽了以后說說你有什么感受?這種感受與你們剛才嘗到的哪種味道的感受是一樣的?你從哪里聽出來的?

(2)用身體動作表示他的感受,幼兒相互討論,然后跟著音樂做動作。

(3)欣賞樂曲《二泉印月》,方法同上。

4、小結,激發幼兒再次探究的愿望

教師:今天小朋友通過自己的實驗發現味道可以和表情、線條、音樂、動作聯系在一起,那么除此以外,它還可以和其他很多的東西聯系在一起,請小朋友自己在生活中去找一找,體驗一下,感受一下,味道還可以和什么聯系在一起,它們是怎么聯系在一起的。找到了,感受到了以后講給大家聽,好嗎?

大班教案 篇9

活動目的:

1、指導幼兒欣賞詩歌、朗誦詩歌。

2、引導幼兒體會動物與植物之間的依存關系,萌發愛護鳥類的意教學識。

活動重點:欣賞詩歌、朗誦詩歌。

活動難點:體會動物與植物之間的依存關系,萌發愛護鳥類的意識。

活動方法:愉快教學法。

活動準備:圖片、錄音機、課件

活動過程:

一、談話引入,并出示課件。

蟲子是大樹的天敵,雖然給樹木打藥也可以殺蟲子,但最好的辦法是利用蟲子的“天敵”啄木鳥消滅樹木中的"蟲子。

二、出示圖片。引導幼兒看圖說圖意。

1、圖上畫了什么?

2、大樹怎么了?

3、是誰來幫忙?

三、欣賞詩歌

1、放錄音讓幼兒欣賞詩歌。

2、教師教幼兒朗誦詩歌。

四、聽錄音活動。

1、教師逐句教幼兒朗讀。

2、幼兒和教師一問一答,朗讀詩歌。

五、看圖識字

1、出示小蟲的圖片,認識“小蟲”。

2、出示小鳥的圖片,認識“小鳥”。

3、找朋友識字。

六、指導幼兒朗誦詩歌。

1、幼兒和教師一問一答,朗讀詩歌。

2、幼兒聽錄音朗讀。

3、幼兒獨立朗讀。

七、對幼兒進行愛鳥教育。讓幼兒討論怎樣保護益鳥。

八、小結:我們應該知道大自然平衡不能破壞,雖然給大樹打藥也可以殺蟲子,但最好的辦法是利用蟲子的“天敵”啄木鳥消滅樹木中的蟲子。

《感謝啄木鳥》

篤篤篤,篤篤篤 是誰在敲鼓?

不是在敲鼓,有只小鳥在啄樹。

啄出小蟲吃飽了,大樹小樹長高了。

樹葉拍拍手,樹枝搖呀搖。

大家感謝啄木鳥。

大班教案 篇10

活動目標:

1、理解并有重點地講述圖片主要內容和自己的美好愿望,用詞較為準確。2、積極地表達自己的想法,并認真傾聽同伴的發言。3、對自己的未來有美好愿望。活動準備:1、圖片三張(根據教學材料繪制)。

2、練習冊。

活動過程:

1、教師提問,引出話題,激發幼兒講述的興趣。

教師:小朋友們越長越大了,你長大想做什么呢?鼓勵幼兒大膽講述自己的美好愿望。

2、引導幼兒觀察、理解并講述圖片的內容。

教師:有一個小朋友,他也有自己的愿望,我們一起來看一看圖上是怎么說的。

(1)集體觀察圖一,講述畫面內容。

教師:請你仔細看一看、說一說畫面上有什么?

樂樂喜歡干什么?他長大想做什么?

為什么樂樂想做音樂家?音樂家可以做些什么呢?

(鼓勵幼兒積極表達自己對提片的理解和自己的想法,用詞準確,同時注意認真傾聽同伴的發言。教師在幼兒講述的基礎上,朗誦詩歌作為總結。)

(2)遷移圖一的"講述經驗,幼兒兩兩合作,自主觀察、講述圖二、圖三。

教師:還有兩個小朋友,他們喜歡做什么?長大想做什么?請你和旁邊的朋友一同來看一看、說一說。(教師在指導過程中注意引導幼兒圍繞教師提文為線索,遷移圖一的講述經驗進行理解、講述。)

(3)集體交流講述經驗。

每一組自己選出1~2名講得較好的幼兒,在集體面前講述自己的愿望。教師注意引導幼兒發現講述中用得比較好的詞匯、語句等。

155782
領取福利

微信掃碼領取福利

微信掃碼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