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小班社會《垃圾分類》教案
推薦度:
小班社會《我會排隊》教案
推薦度:
小班社會適應活動教案
推薦度:
小班社會《母親節》教案
推薦度:
幼兒園小班社會母親節教案
推薦度:
相關推薦
【推薦】小班社會教案范文7篇
作為一位杰出的教職工,常常要寫一份優秀的教案,教案是實施教學的主要依據,有著至關重要的作用。那要怎么寫好教案呢?下面是小編整理的小班社會教案7篇,供大家參考借鑒,希望可以幫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小班社會教案 篇1
活動目標:
1、通過故事體驗幫助朋友,以及與朋友分享的快樂。
2、安靜聽故事,理解故事內容。
活動準備:PPT、照片。
活動過程:
一、導入
1、師:有個新朋友來做客了,一起看看是誰,好不好?(好)
2、出示PPT(胖熊手拿五個氣球):是誰啊?(熊、狗熊)原來是胖熊呀,我們跟胖熊打個招呼吧。(胖熊你好)你們真有禮貌!
3、(PPT中,胖熊手里出現氣球)咦,胖熊還帶了禮物來,是什么禮物呀?(猜了很多)胖熊帶的是氣球呀。胖熊帶了幾個氣球?一起數一數。(強調完整:胖熊帶了五個氣球。)胖熊想把這些好玩的氣球分給他的好朋友一起玩,分給了哪幾個好朋友呢?聽聽故事里怎么說。
二、聽故事,看照片
1、聽故事,說一說
完整欣賞一遍故事后提問:
①故事的名字叫什么?(《胖熊吹氣球》)
②胖熊把氣球送給了誰?(小狗、小貓、小兔和小豬)紅色氣球給了……?(以此類推提問,出示相應PPT)小動物拿到了氣球會怎么說?胖熊怎么回答?(謝謝你,胖熊。不用謝。)
③你們喜不喜歡胖熊呀?(喜歡)為什么?(提煉小結幼兒的回答,最后落在“幫助”“分享”上)
④胖熊把氣球都送給了朋友,他自己一個都沒有了,我們是胖熊的好朋友,想想能怎么樣幫助他?(表揚所有好方法)
2、看照片,分享經驗
出示照片①,小朋友發生了什么事情?我們可以怎么幫助他?
出示照片②,又發生什么事情啦?想想怎么幫助他?
三、再次欣賞故事
第二遍欣賞故事,學說故事中的對話。
師:你們講的真棒,等一下回教室把這個好聽的故事講給其他小朋友聽聽吧。
附:故事《胖熊吹氣球》
胖熊有五個氣球,分給大家一起玩。
紅色的氣球送給小狗,小狗說:我不會吹氣球,這可怎么辦呀?胖熊說:沒關系,我來幫你吹。呼、呼,氣球吹好了,小狗高興的說:謝謝你,胖熊。胖熊說:不用謝。
黃色的氣球送給小貓,小貓說:我不會吹氣球,這可怎么辦呀?胖熊說:沒關系,我來幫你吹。呼、呼,氣球吹好了,小貓高興的說:謝謝你,胖熊。胖熊說:不用謝。
綠色的氣球送給小兔,小兔說:我不會吹氣球,這可怎么辦呀?胖熊說:沒關系,我來幫你吹。呼、呼,氣球吹好了,小兔高興地說:謝謝你,胖熊。胖熊說:不用謝。
紫色的.氣球送給小豬,小豬說:我要自己吹。呼、呼,啪!紫色的氣球吹爆了,小豬嗚嗚的哭起來。
胖熊拿出了最后一個藍色的氣球,呼、呼,氣球吹好了,胖熊說:這個氣球送給你。小豬高興地說:謝謝你,胖熊。胖熊說:不用謝。
小班社會教案 篇2
活動目標:
1、體驗花朵離開媽媽后的悲傷,學會說“花兒好看我不摘”。
2、初步了解公共場所的規則,知道愛護花草。
3、能大膽、清楚地表達自己的見解。
4、遵守社會行為規則,不做“禁止”的事。
活動準備:
1、PPT
2、情景表演(場景布置)
3、錄像
4、已學會歌曲《花兒好看我不摘》
活動過程:
一、通過開汽車進公園導入活動。
“小朋友,老師今天帶你們一起去公園玩,好嗎?”老師帶領小朋友進公園。
二、通過觀察圖片知道“花兒好看不能摘”。
出示PPT1(牡丹花)
師:“小朋友們看,公園里都有些什么啊?”
幼:花。
幼:好多花!
師:“哇,那么多花呀,那我們輕輕地找張小椅子坐下來慢慢欣賞吧!”
師:“公園里的花怎么樣啊?”
幼:很漂亮!師:“這朵花是什么顏色的?”
幼:紅色。師:“像什么呢?”
幼:盤子……輪胎……皮球。
出示PPT2(菊花)
師:“這是什么花?”
幼:不知道。
幼:大花。
師:“它的花瓣像什么?”
幼:***卷發。
幼:蛇……勺子……面條。
出示PPT3(許多各種各樣的花)
師:“公園里的花可真多呀,喜歡嗎?”
幼:喜歡。
師:“看到這些漂亮的花我們心里高興嗎?為什么高興呢?”
幼:花很漂亮……很美麗。
老師小結:公園里的花不僅可以讓環境變得更加漂亮,還可以讓我們看花的.人感覺心里很舒服很高興。
出示PPT4(一朵掉在地上的花)
師:“這朵花怎么了?為什么會掉在地上的呢?”
幼:摘的……有人摘下來了。
小花:有人把我摘下來扔在了地上。
出示PPT5(哭泣的小花)
師:“小花掉在地上它都怎么樣了啊?”“它為什么哭的呢?”
幼:難受…………傷心……會很疼的。
老師小結:花兒離開自己的媽媽心里會很難受的,而且慢慢地會枯萎,最后就死掉了。所以我們小朋友以后要記住看到花兒我們要怎么樣啊?花兒好看我不摘。
三、通過情景表演和觀看視頻,學說“花兒好看我不摘”,并且知道小草和樹葉也要愛護。
1、學說“花兒好看我不摘”。
師:小朋友們看,我們這兒也有許多漂亮的花兒呢!這么多漂亮的花把大班的哥哥姐姐也吸引過來啦。看,一位大哥哥來了。”情景表演(一個哥哥摘花,一個姐姐欣賞花,沒有摘)
師:“小朋友,你們覺得誰做得對呢?為什么?”
幼:大姐姐……她沒有摘花……看了看……聞了一下……“我也覺得大姐姐做得對,我要獎勵她一個擁抱!“老師抱了抱姐姐。
師:“你們想獎勵姐姐嗎?你想怎么獎勵?”
幼:抱抱她……獎勵她一個貼畫……幼兒用自己的方式獎勵大姐姐。
師:“姐姐剛才在看花的時候還說了一句話呢,什么話?”
幼:花兒好看我不摘。
師:“姐姐做得真棒,我們一起也來學學姐姐看一看聞一聞花吧,看花的時候我們要變聞邊說花兒好看我不摘。”
幼兒一起到前面欣賞花朵。
2、情感延伸
師:“那除了花兒不能摘之外,還有什么不能摘呢?”
幼:樹葉……小草……師:“上次老師再帶小朋友散步,拍到了一段畫面,我們一起來看看吧!”老師播放錄像。播放至小朋友摘樹葉時停下。
師:“這個小朋友在干什么呢?”
幼:摘樹葉……他這樣不對……
師:接下來會發生什么事呢?我們接著看。”老師繼續播放錄像。
師:“不僅僅是好看的花兒不能摘,像小草、樹葉這些植物我們也要好好愛護。”
四、結束活動
“剛才錄像里的小哥哥真棒,他知錯就改沒有摘樹葉,我們一起唱首歌送給他吧。”師生一起圍成一個大圓圈,表演歌曲《花兒好看我不摘》。
活動反思:
活動雖然結束了,可是活動中孩子們積極地應答和愉快輕松地教學氛圍在我心中久久不能揮去。
在整個活動設計過程中,我遵循由易到難的設計原則,先是讓孩子通過圖片了解花兒離開的難受之情,再通過情景表演讓孩子們知道花兒好看不能摘,最后通過錄像進行延伸——小草和樹葉也要好好愛護。美麗的花朵圖片、可愛的花朵形象再加上大哥哥大姐姐們的表演,讓孩子的注意力一直都很集中,在活動中始終保持著濃厚的興趣。
小班幼兒觀察事物比較直觀,情緒易受他人的影響,所以在活動中我設計了一個哭泣的花朵娃娃,當花朵娃娃出現時,孩子們立刻從花朵的表情和悲傷地聲音中感受到了花朵被人摘下離開媽媽之后的難受心情。花朵悲傷的心情轉移到了孩子們的身上,通過這種情感轉移讓孩子學會替他人著想,從他人的角度去考慮問題。
不過在活動組織過程中,我也出現了一些問題:
在第二個環節中,我讓孩子思考用什么方法來獎勵姐姐。因為老師平時都是這樣獎勵小朋友的,孩子們已有的經驗就是用五角星來進行獎勵,所以導致我問了很多孩子,他們都說用“大五角星”“小五角星”,活動一時陷入了僵局,最后,我只能將這個環節草草結束。其實,我可以通過語言或者動作來豐富孩子們的已有經驗,比如說,我可以這樣問:我們可以用什么動作來獎勵她啊?要求具體細化了之后,孩子們就容易理解了。
小班社會教案 篇3
活動目標:
1、能做到高高興興上幼兒園,不哭鬧。
2、知道會笑的孩子大家都喜歡。
3、幼兒能積極的回答問題,增強幼兒的口頭表達能力。
4、培養幼兒的嘗試精神。
活動準備:
1、視頻《巧虎上幼兒園》。
2、多媒體《笑娃娃哪里去了》
活動過程:
一、看動畫片《巧虎上幼兒園》
師:
1、今天老師請你們看一個好看的動畫片,想不想看啊?
看完了,老師現在有個問題想考考你們。這是什么地方?誰在哭?她為什么哭?后來呢?
2、那我們上幼兒園能不能哭啊?不能哭,那我們應該什么樣子呢(上幼兒園的時候是什么樣子的"呢)?你們說的都很好,我們上幼兒園不能哭也不能鬧,爸爸媽媽每天都要上班賺錢給你們買好東西吃,買好玩的玩具玩,爸爸媽媽好不好,辛不辛苦呀?那我們上幼兒園能不能讓爸爸媽媽擔心呀?我們怎么做爸爸媽媽就不會擔心了呢?你們說得都很好,把你們上幼兒園高高興興、快快樂樂的樣子做給老師看看,你們都是漂亮的笑臉娃娃。噓!還有一個笑臉娃娃藏起來了,我們把它找出來好嗎?
二、游戲《笑娃娃藏起來了》
請一個小朋友說一說,笑娃娃藏在哪一個的后面?你愿意做一個什么樣的娃娃?早上上幼兒園應該怎樣?
三、歌曲《寶寶哭了不好看了》
師:笑娃娃終于找到了,你們高不高興呀?我們和笑臉娃娃一起唱一首歌吧。
笑臉娃娃和我們玩了一天累了,要回家了,我們和笑臉娃娃說再見!。
小百科:笑臉,指含笑的面容。
小班社會教案 篇4
小班社會<媽媽,辛苦了>活動教案
活動目標
1、通過活動激發幼兒關心、關愛媽媽的情感。
2、通過親自制作愛心卡片培養幼兒的感恩之情,。
3、在活動中發展幼兒的大膽表現能力。
活動準備1、音樂:世上只有媽媽好2、讓孩子學會歌曲 :《我的好媽媽》
3、讓孩子學說一句祝福的話4、教孩子送禮物的禮儀:要雙手送禮物5、畫好愛心的空白圖片。
活動過程:
一、演演唱唱。
聽歌曲,進行歌表演《世上只有媽媽好》,激發幼兒情感興趣。
二、說一說自己的媽媽1、介紹節日教師用清楚簡潔的語言向幼兒介紹三月八日是婦女節,是媽媽的節日。
2、談話:說說自己的媽媽。引導幼兒講述自己媽媽的工作及職業。說說媽媽好在什么地方?;媽媽每天在家做些什么?
活動小結:媽媽每天要為我們做很多事情,我們要怎樣對待自己的媽媽呢?
3、組織討論 : 知道媽媽既要工作又要操持家務,非常辛苦,應學會關心媽媽。引導幼兒幫助媽媽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情。如:幫媽媽拿拖鞋,請媽媽喝水,聽媽媽的"話,不讓媽媽生氣等。
三、制作愛心卡片1、制作卡片的用意2、教會幼兒正確的繪畫;如何涂色。
四、學唱歌曲:《我的好媽媽 》
通過歌曲,使幼兒體會到媽媽的辛苦,知道應該愛媽媽。
五、活動延伸通過本次教學活動,激勵幼兒回家幫媽媽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例:幫媽媽捶背、倒杯水等;送給媽媽一個甜甜的吻,然后對媽媽說你辛苦了。
小班社會教案 篇5
設計說明:
深秋之際,天氣漸漸轉冷,老師的椅子墊又“粉墨登場”了,孩子們對漂亮的墊子投去好奇的眼光,小施老師還常常拿墊子逗孩子們玩,若得小家伙們歡呼雀躍的。閑暇時候,孩子們時不時地聚在一起“研究”著墊子上的卡通圖案,也有調皮的孩子把它當玩物。我看在眼里,心想這墊子軟軟的.,又漂亮又輕巧,倒也蠻適合孩子擺弄的,加上它好象特別安全,何不讓孩子“大玩一場”呢!
正所謂“課程來源于生活”,只要我們善于發現,善于動腦,生活中一些東西可隨時融入孩子的學習游戲之中!墊子是一種常見的家居用品,孩子觸手可及并不陌生,符合孩子的生活經驗。對于這樣一種親切的“玩物”,孩子們定會被它的漂亮、舒適、安全所“迷倒”,也一定能自由自在地去擺弄,去探索!
活動目標:
1、在玩耍中鼓勵幼兒大膽探索多種游戲方法
2、培養幼兒合作交往意識,體會游戲的樂趣
活動準備:
1、場地布置:鋪好地毯
2、墊子若干、輔助音樂磁帶設計
活動過程:
一、情景導入:
師:寶寶,現在的天氣冷不冷呀?所以寶寶上幼兒園的時候,小手要戴什么了?小頭呢?可是小屁股傷心地說:我坐在涼涼的小板凳上,冷得我直發抖,誰來幫幫我呀!”
小朋友你們有什么好方法,可以幫助小屁股不怕冷嗎?(幼兒自由回答)
(墊子表演:嗨,大家好,我就是墊子寶寶,今天,我與好朋友一起來幫助你們,想不想試一試呀?
二、感知沙發墊
1、幼兒人手一只墊子,說說墊子給自己的感覺怎樣?
師引導孩子坐一坐、壓一壓、拍一拍等來感知墊子的質感等(暖暖的、軟軟的、很舒服)
2、試一試墊子的其他用途(靠、抱、躺等)
3、請幼兒說說“你拿到的是什么樣的墊子?”
師:沙發墊漂亮嗎?你覺得什么地方漂亮呢?(啟發幼兒從形狀、顏色、卡通圖案、面料等多方面觀察比較)
三、墊子游戲:
(墊子表演:剛才,你們和我抱呀、靠呀、躺呀,多親熱!想不想和我一起玩呀?那怎么玩呢?)(幼兒泛談)
1、 幼兒伴隨音樂進行墊子游戲
(1)鼓勵幼兒大膽嘗試多種方法,(或滾、或堆高、或跳、或夾、或拋、或蹦)
師引導幼兒或一人單獨游戲,或鼓勵和好朋友一起合作游戲
(2)鼓勵幼兒互相介紹、學習游戲方法
△ 師引導幼兒 “猴子學樣”:瞧:xx小朋友玩的真有趣,你們能學一學嗎?
△ 讓能力強的幼兒主動介紹自己的玩法
2、墊子律動
(墊子表演:寶寶們,和你們一起游戲可真開心,我真想跳個舞了!)
師引導幼兒一起編墊子律動(可把幼兒的玩法隨意編入律動:如模仿小司機、戴帽子、背書包、模仿小動物等)
四、延伸活動
把墊子繼續投入區角活動中,鼓勵幼兒嘗試玩出更多的花樣,教師隨時學習、記錄孩子的創意玩法,以拓展今后的課程內容。
小班社會教案 篇6
教學目的:
1、學會日常禮貌用語。
2、做懂禮貌的好寶寶。
教學準備:
玩具娃娃、電話。
教學過程:
一、引入活動
1、老師出示玩具娃娃,向幼兒有禮貌地打招呼:“小朋友們,大家好!”
鼓勵幼兒用禮貌用語:“你好,小娃娃!”
2、娃娃要走了:“小朋友們,再見!”幼兒:“再見,小娃娃!”
與人見面要主動問好,分手的時候要主動說再見,這樣才是個有禮貌的.好孩子。
二、游戲一:接電話
1、電話鈴響了,“鈴... ...”
老師做示范,接電話:“喂,您好,... ...再見。”
2、電話鈴響了,“鈴... ...”
教師:“現在請最有禮貌的孩子來接電話。”請表現好的幼兒來接電話。
3、幼兒分組玩打電話游戲
幼兒使用禮貌用語“你好”“再見”
三、游戲二:做客
1、教師組織幼兒到其它班級做客參觀。
2、做有禮貌的孩子,主動向其它班小朋友說:“你好”“再見”
小班社會教案 篇7
教材簡解: 游戲活動是教師根據幼兒成長的需要,幼兒根據自己的興趣,教師根據幼兒活動情況有針對性設置、指導的活動。同時,自主性游戲活動也是幼兒最喜歡的一種活動,通過設計"動物之家"、"芳芳家"和"小醫院",把區域游戲搬到社會活動中,讓幼兒在動手操作的過程提高自己的自理能力,從而喜歡自己的小手。
活動目標: 1、嘗試用自己的雙手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情。
2、練習并提高自我服務的能力。
3、積極參與活動,并喜歡自己的小手。
重難點: 練習自我服務的能力,并能大膽表達。
設計理念: 我們現在身邊的孩子都是家里的寶,往往一個家庭一個孩子六個大人,爺爺、奶奶、姥姥、姥爺、爸爸、媽媽都圍著他們"轉"。 他們處處對孩子包辦代替,衣服幫他們穿,吃飯喂他們,入廁都要幫忙,生活能力逐漸在退化。《綱要》中健康目標中指出:培養幼兒良好生活、衛生習慣,有基本的生活自理能力。培養幼兒自理能力,使幼兒能做些力所能及的事,并且對促進幼兒的發展具有重要意義。所以,家長和教師應多培養幼兒的自理能力,多創造機會讓幼兒學習、練習自我服務的技能。
設計思路: 小班幼兒的生活自理能力很差,有的幼兒剛來幼兒園的時候,衣服褲子不會穿,吃飯時掉了一桌的米粒,有的甚至不肯自己動手吃飯,還有的入廁時褲子不會拉,經常小便在身上。但是他們喜歡上幼兒園,喜歡動手玩各種各樣的游戲,特別是對"娃娃家"游戲是情有獨鐘的。活動中先聽著音樂用小手做"合攏放開",接著通過"手指游戲"進一步地認識自己的手。再讓幼兒自己說說"小手會干什么",出示"動物之家"、"芳芳家"和"小醫院"的游戲情境,請幼兒幫忙,需要喂小動物吃東西,整理芳芳家和在"小醫院"中生產藥,并通過藥瓶找到相應的蓋子蓋好。整個活動幼兒的手一直在操作,在游戲過程中還能和孩子、老師進行互動,讓孩子在活動中大膽地表達自己的想法!
教學過程: 一、邊聽"合攏放開"音樂邊做動作入場。
教師:小朋友們,今天我們用我們的小手來做游戲吧!(跟隨音樂入座)
二、通過做手指游戲,認識自己的小手。
1、教師分別出示拇指、食指、中指、無名指和小指,讓幼兒說出名字。
教師:看看我們的小手,這是誰啊?(拇指)
2、幼兒和教師一起邊說邊做手指游戲。
拇指拇指彎彎腰,彎彎腰。
食指食指碰一碰,碰一碰。
中指中指變小橋,走一走。
無名指無名指做屋頂,真漂亮。
小指小指勾一勾,做朋友。
手掌手掌碰一碰,拍一拍。
三、創設情境,幼兒嘗試進行監督的自我服務,感受自己的手能做各種各樣的事。
1、幼兒自由講述自己小手會做的事情。
教師:我們的小手真能干,我們的小手還會做些呢?(會脫衣服、吃飯、刷牙等)2、出示動物之家、芳芳家和小醫院,請幼兒說說自己能干的事。
教師:你們真的會做這么多事嗎?那我要看看你們是不是真的會做呢!現在我們要開始做娃娃家游戲,看看這邊的小動物,你們可以幫它們做什么呢?(喂小動物吃東西)看看芳芳家今天有什么問題啊?(有點亂)那我們能做什么呢?(可以幫芳芳疊衣服褲子,整理襪子、毛巾)這里還有小醫院,小醫院會干什么呢?(看病)但是今天小醫院關門了,因為里面的藥都賣完了,我們今天還要幫他們生產一些藥,把藥裝在瓶子里,找到相應的蓋子蓋好瓶子,這樣小醫院才能開業呢!
3、幼兒自選活動材料,讓自己的小手開展活動。
教師:你想去哪里玩,做什么事呢?(想去芳芳家玩,去整理東西;想去動物之家玩,喂小動物吃飯;想去小醫院,生產藥)教師:那你想做什么就到哪里去。
四、經驗回憶,集體分享自己用手做事或玩玩具的經驗。
1、幼兒分享、交流剛才做的`事情。
教師:告訴大家,你剛才做了什么?還有誰也做了這個?
2、引導幼兒喜歡自己的小手。
教師:你做了這么多的事情,都是用什么做的啊?(手)那你喜歡自己的小手嗎?(喜歡)
3、通過獎勵糖果,請個別幼兒操作"剝糖"。
教師:你們今天真能干,做了好多的事,我現在也要獎勵你們了!看,這是什么啊?誰能打開呢?你是用什么方法打開的呢?
活動延伸:
教師:你們想要糖嗎?那我們帶到教室去剝吧,和班里的其他小朋友一起分享!
自我評析: 這次社會活動是小班孩子進入幼兒園半個多學期后開展的,選擇即將進入冬天這個季節開展這個活動是因為本次活動能夠很好地培養孩子的自理能力,如扣扣子、疊衣服、整理襪子等。隨著天氣的變化,孩子的衣服也越穿越多,導致了有些孩子衣服穿多后手變得不靈活,不會穿衣服,紐扣扣不到等等很多不方便的情況。
現在的社會孩子都是家中的寶貝,很多父母都不讓孩子自己動手穿衣、吃飯,導致很多的孩子自理能力很差。但是進入幼兒園后,一個班孩子很多,不像在家中可以每一個都照顧地無微不至,我們也應該讓他們自己學會一些基本的自理能力,不能依賴家長、老師,我們也有義務讓孩子成長。所以在這個活動中設計了 "動物之家"、"芳芳家"和"小醫院",把區域游戲搬到社會活動中,讓孩子就像一直在玩游戲,學習了一些基本的自理,他們自己動手喂小動物吃飯,給芳芳寶寶整理房間,還給藥店整理藥瓶,孩子們通過自己的雙手把小動物喂得飽飽得,把房間收拾得干干凈凈,讓藥店可以開張,孩子們都露出了快樂的笑臉,覺得自己的小手真有用,還能做很多很多的事。
活動中也存在了一些不足,提供的材料還能再多點,比如拉拉鏈的衣服。雖然在我們成人眼里拉拉鏈是很小的事情,但是對于孩子卻要好幾個步驟,先對齊并攏,再找縫插一下,最后再按住下面把拉鏈往上拉,只有每個步驟都做好了,才可能會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