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小班社會《垃圾分類》教案
推薦度:
小班社會《我會排隊》教案
推薦度:
小班社會適應活動教案
推薦度:
小班社會《母親節》教案
推薦度:
幼兒園小班社會母親節教案
推薦度:
相關推薦
【精華】小班社會教案模板合集7篇
作為一名老師,時常會需要準備好教案,教案有利于教學水平的提高,有助于教研活動的開展。我們該怎么去寫教案呢?以下是小編幫大家整理的小班社會教案7篇,供大家參考借鑒,希望可以幫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小班社會教案 篇1
活動目標:
1、通過收集各類水果,運用各種感官,感知水果,了解水果的名稱、營養成份以及對人體健康的作用。
2、發展幼兒創造力、想像力。
3、能在集體面前大膽發言,積極想象,提高語言表達能力。
4、能認真傾聽同伴發言,且能獨立地進行操作活動。
活動準備:
收集各類水果。
活動過程:
(一)引發活動主題。
1、分散活動。
幼兒根據自己的興趣和意愿自由進入各活動區域。(有蘋果娃娃區、香蕉娃娃區、梨子娃娃區、桔子娃娃區、哈密瓜娃娃區、葡萄娃娃區、西瓜娃娃區、桃子娃娃區)教師根據幼兒的活動情況,個別提問。
你知道這些水果的名稱嗎?你還知道哪些水果呢?吃過嗎?
2、集體活動。
啟發提問:這些水果都有哪些營養成份?對我們人體健康有什么作用?,你們想知道嗎?怎樣才能知道?
3、小組活動。
請每個幼兒想想自己最希望了解哪個水果的營養成份?教師介紹營養成份和對身體的好處。
幼兒分小組進入區域,自由選擇水果,通過摸、聞、嘗了解水果的特征。
(二)分享快樂。
1、現在我們請小朋友一起來聽聽、看看、共同分享勞動的成果。
2、幼兒自由結伴交流,互相講述自己在水果區域的發現。
3、教師關注能力弱的幼兒,主動聽他們的介紹,并及時鼓勵。
4、教師小結:小朋友通過自己的努力,了解了各種水果的營養成分及對人體健康的作用,懂得科學飲食的重要性。
5、幼兒扮演水果娃娃表演節目,感受成功的喜悅。
活動延伸:區域活動:
收集來的圖片資料布置教室,宣傳水果的營養作用。增加水果各類,擴充水果食品區域。
教學反思:
幼兒園科學活動強調的`是孩子借助于教師的指導和自身所從事的活動,對身邊的事物進行操作和感知,不斷發現問題并嘗試解決問題的過程。讓孩子在已知的基礎上自主探索未知,在不斷嘗試中取得成功,最終獲得知識。
小班社會教案 篇2
一、活動目標:
1、學會關心、幫助同伴。
2、掌握幫助和安慰同伴的簡單方法。
3、具有一定的同情心。
二、活動準備
配課教師(教學老師與配課老師進行情景表演)教學重點: 學會關心、幫助同伴。
三、教學難點:
用簡單的方法幫助和安慰同伴。
四、活動過程:
1、配課教師進行情景表演,學會關心同伴。(佩佩扮演小玲,主班教師演小明)教:小朋友,剛才姐姐在干什么,發生了什么事情?
教:小玲摔疼了嗎?你是怎樣看出來的?
教:小明對小玲說了些什么?他是怎樣幫助小玲的?
(讓幼兒學習表演中的"對話,模仿幫助別人的動作。
2、通過討論,學會關心、幫助別人。
教:你覺得小明好嗎?他好在什么地方?
教:你是怎樣關心同伴的?
教:你幫助別人以后,心里感覺高興嗎?
教:當別人遇到困難時應該及時提供幫助,幫助別人也會給自己帶來快樂。
3、你接受過別人的幫助和幫助過別人嗎?
小班社會教案 篇3
活動設計背景:
為了培養幼兒從小熱愛小動物的情感,培養幼兒的愛心,讓幼兒從小就擁有一顆善良的心。因此我設計了本次的主題活動,在活動中,讓孩子學會如何關心他人,事事要多為他人著想,以及讓孩子能體會到大自然的愛。
活動目標
1. 通過課文的內容,讓幼兒體驗小鳥離開媽媽時的悲傷心情。
2. 在幼兒理解到小鳥離開媽媽悲傷心情的基礎上,讓小朋友喜歡小動物,引發孩子能有保護小動物的意識。
3. 教師要引領孩子萌發對生命的熱愛之情。
教學重點、難點
教學重點:讓幼兒體驗小鳥離開媽媽后的悲傷以及和媽媽團聚后的快樂,培養幼兒的同情心和愛心
教學難點:如何讓讓孩子萌發對生命的熱愛。
活動準備
1. 要在本班的"主題上布置一個“動物媽媽和孩子”的小專欄,里邊有樹木,花草,天空,池塘還有許多許多不同的小動物們,
2. 用事先剪好的鳥媽媽,狗媽媽,鴨媽媽,蝴蝶媽媽等以及它們的寶寶貼在主題上,來引導孩子。
活動過程
一.教師引出討論的話題
1. 教師有感情的為孩子朗讀《小鳥和媽媽》的故事
2. 教師提問:小鳥為什么不吃,不喝,總是低著頭不高興呢?
3. 教師提問:小鳥為什么看著媽媽哭?鳥媽媽為什么一直在大樹上不走呢?
4. 啟發幼兒體驗小鳥不能和媽媽相聚時候的悲傷心情
5. 媽媽是怎么樣讓心心放走小鳥的?
6. 心心把小鳥放走后,鳥媽媽和小鳥都怎么樣了?
二.讓幼兒親自體驗情感
1. 教師問:你們離開過媽媽嗎?你們找不到媽媽的時候會是什么樣的心情呢?
2. 教師問:假如你們的媽媽找不到你們的時候,媽媽是怎么樣的心情呢?媽媽著急嗎?
3. 老師告訴小朋友,在小朋友離開媽媽的時候會特別的傷心,媽媽找不到孩子的時候也會很傷心,小鳥和小朋友是一樣的,小鳥的媽媽和你們媽媽一樣的,小鳥最快樂的時候就是和媽媽在一起,所以說,小朋友要愛護小鳥,要保護小動物,不能讓它們分開。
三.將老師事先準備剪好的小動物貼在主題板上
1. 教師把事先剪好的動物媽媽都粘貼在主題板的天空當中
2. 教師引導幼兒幫助小動物們找媽媽,粘貼之前老師要問孩子小動物應該粘貼在哪它們才會高興!
教學反思
通過這節課的學習,孩子們基本上已經學會了怎么樣去關愛小動物們,怎么表達自己的憐憫之心,也讓我自己意識到要想上好每一節課,都要是前做好充分的準備,課堂中和孩子之間的互動也是很重要的, 比如如何讓孩子找到適合粘貼小動物的位置。
在課程結束后,自我感覺本次設計的目標基本達到了自己想象的目的,在課堂中,孩子表現的積極,回答踴躍,興趣極高。
雖然活動目標已經達到,但是這節課也有我的不足之處,沒有能帶孩子到大自然之中親自的感覺一下大自然的關愛,這樣更能讓孩子了解大自然的美好。
假如重新讓我在上這節課的時候,我會組織家長和孩子們一起到戶外在感受一下大自然的美好,會帶一只關在籠子里的小鳥或者其他的小動物,讓孩子們更深切的了解小動物是和自己一樣有感情的,我們不能強迫他們離開媽媽的懷抱!
小班社會教案 篇4
活動背景:
傾聽是一種習慣,也是一種能力?!队變簣@教育指導綱要》中要求幼兒“要注意傾聽對方的談話”、“養成傾聽的好習慣”。小班幼兒剛剛進入幼兒園,對于幼兒園的日常生活和規則都很陌生。學會傾聽是孩子能否盡快融入幼兒園的集體生活,快樂地和同伴交流、游戲、學習的必備條件。因此,為了讓幼兒懂得傾聽的重要,養成安靜傾聽的好習慣,結合我園正在研究的課題《蘇中地區學前兒童秩序感養成之實踐研究》,我設計了社會活動“學會傾聽”。
活動目標:
1.通過游戲了解傾聽的好處。
2.欣賞故事,學習傾聽的方法。
3.在活動中學會傾聽,并能清楚地說出想說的話。
活動準備:
1.故事《我知道》及教學掛圖
2.動物的各種叫聲錄音及圖片
活動過程:
一、師生互動游戲,引起幼兒傾聽的興趣
1.老師播放貓、狗、雞、鴨等動物的叫聲錄音,請幼兒逐個猜一猜:這是什么小動物在叫?
2.師:你們怎么猜出來的?
教師小結:你們聽得真仔細,所以很快就猜出來了,真棒!
(析:選擇小動物的叫聲讓幼兒聽辨,符合小班幼兒的認知特點,幼兒每猜對一種小動物的叫聲,老師就出示相應的動物圖片,引起了幼兒傾聽的興趣。)
二、欣賞故事《我知道》,懂得傾聽的重要,并學習傾聽的方法
1.運用圖片,幫助幼兒了解故事內容和情節:圖片上有誰?他們在干什么?大家跟小兔子說話時,小兔子是怎么做的?
2.討論:為什么小兔遇到大灰狼卻不認識它呢?后來它聽清了誰的話轉身逃跑的?
3.假設:如果你是一只小兔子,你會聽完媽媽、山羊公公和小松鼠的話嗎?為什么?
4.教師小結:小朋友聽故事聽得很仔細,也很完整。以后不管聽誰講話,都要聽別人把話說完,聽清要求再做事情。
(析:教師通過生動的講解、豐富的表情、圖片的演示,讓幼兒了解了小兔子傾聽的不良習慣——聽話不完整,以及因為沒有完整傾聽帶來的嚴重危險。幼兒在欣賞故事的過程中不僅懂得了傾聽的重要性,也學習了傾聽的方法——把話聽完整。)
三、師生再次互動,學會傾聽
1.游戲《傳電報》
四人一組,教師輕聲對第一個小朋友說一句簡短的話,如:我愛媽媽,我喜歡小汽車,滑梯真好玩……要求幼兒聽清前面同伴的話,并清楚地說給后面的幼兒聽。給準確的小組貼上兔寶寶的標記。
2.分析、討論
師生共同分析、討論,得出傳話正確的原因——認真傾聽前一個小朋友的說話,清楚地說給后面的同伴聽。
(析:在游戲中體驗傾聽帶來的愉悅與成就感,進一步懂得傾聽的重要,并愿意傾聽。)
四、活動延伸,鞏固傾聽,逐步養成傾聽習慣
1.操作:請給正確傾聽的小朋友貼上小紅花。
2.在幼兒的各個活動中提醒幼兒注意傾聽,養成傾聽的好習慣。
3.和家長聯系,關注幼兒傾聽習慣的養成。
活動反思:
幼兒教育專家說過:“一個優秀的`教育活動應該是精彩、合理、和諧、清晰、生動、順暢、創新、感染力、自主學習、質疑探究、師生互動、生生互動、真實自然、以幼兒為本位的……”故事《我知道》內容生動、情節驚險,能引起幼兒傾聽的愿望。本次活動選用故事《我知道》和游戲《傳電報》對幼兒進行引導教育符合,小班幼兒的年齡特點,另外,教師的提問具有目的性和指向性,符合孩子的知識經驗范圍,采用啟發性的開發式提問,使得活動生動又具有感染力,為幼兒的認真傾聽創設了一個積極的心理環境。整個活動過程,幼兒的參與意識都很強,傾聽得也很認真。
當然,幼兒的傾聽習慣不是一朝一夕能形成的,需要外部的激勵和不斷的強化才能逐步完善。每次活動前提出傾聽要求,征求家長共同配合,養成傾聽的好習慣,為孩子將來的快樂生活、積極交往、有效學習打下了良好的基礎。
小班社會教案 篇5
設計意圖:
現在的獨生子女往往都擁有較多玩具,如何真正發揮玩具的作用,值得我們思考。小班孩子尤其依戀玩具,玩具往往被他們視為有生命的玩伴。為此,我針對小班幼兒的年齡特點設計了本活動。
目標:
1.認識幾種玩具,知道它們的玩法,并嘗試用簡短的語句表達。
2.嘗試通過玩具結交朋友,體驗分享的快樂。
準備:
1.每桌一籃玩具,幼兒每人自帶一件玩具。
2.教師準備小熊、小汽車玩具。
3.背景音樂。
過程:
一、了解兩種玩具的玩法
(一)小熊
1.出示小熊玩具。
師:今天有客人朋友來我們班,是誰呢?(出示小熊)原來是小熊,是我們的玩具朋友。
2.小熊和小朋友互相問好。
3.說說小熊的玩法。
師:小熊要和我們做好朋友。我們和小熊在一起可以怎么玩呀?(小熊小熊抱抱你,小熊小熊拉拉手,小熊小熊轉個圈……)
(二)小汽車
1.出示小汽車玩具。
師:老師今天還帶來了另一個玩具朋友,它是誰呢?嘟嘟……嘟嘟……汽車汽車在哪里?快來讓我找一找。哦,找到了。汽車汽車在這里(出示汽車)。
2.說說汽車的玩法。(汽車汽車開開,汽車汽車停?!?
[析:教師用擬人化的方式引出了幼兒比較熟悉的兩種玩具,并通過語言示范引導幼兒了解玩具的玩法,這樣一方面激發了幼兒的活動興趣,另一方面為后面的交往活動提供了語言示范]。
二、玩自己的玩具
1.幼兒拿自己的玩具玩。
師:你們把什么玩具朋友帶到幼兒園來了?讓我們去找一找吧。(在音樂聲中,幼兒邊和教師一起說“××××在哪里?快讓我來找一找”,邊拿出自己的玩具。)
師:帶著你的玩具朋友回到座位上,和它玩一玩吧。
2.幼兒說說玩具的玩法。
師:誰來說說你是怎么玩的"?(引導幼兒用簡短完整的語句來表達,例如,小鳥小鳥飛飛,小兔小兔跳跳。)
[析:這一環節,教師通過讓幼兒找一找、玩一玩、說一說幾個步驟,引導幼兒玩自己的玩具,體驗其中的樂趣,并嘗試表達自己的玩法。]
三、找同伴一起玩玩具
1.玩具小兔找朋友。
師:咦,我好像聽到誰在說話。噢,原來是小兔在說“我想找個玩具朋友一起玩”。(出示玩具小兔)原來玩具小兔也喜歡找朋友啊。誰來幫幫小兔?
2.幼兒兩兩結伴玩玩具。
師:你們的玩具寶寶看到小兔玩具找到朋友一起玩時的高興勁兒,好羨慕啊,也想找個朋友玩玩。好,讓我們一起來幫幫它們吧。現在請你幫自己的玩具寶寶找個朋友一起玩玩。
3.幼兒介紹玩法。
師:大家玩得真好。現在請你們讓玩具好朋友手拉手坐在一起吧。請哪位小朋友來說說,你們的玩具寶寶是怎么玩的?(引導幼兒嘗試用簡短的語句來表達,例如,小兔小貓跳個舞,小雞小鴨唱唱歌。)
4.幼兒嘗試兩個以上同伴一起玩玩具。
師:玩具寶寶說跟朋友在一起玩很開心,朋友再多一些一定更開心。讓我們多找幾個朋友一起玩吧。玩的時侯可要注意安全噢。
[析:這一環節,教師通過創設一定情境(玩具寶寶想要找朋友、想找更多的朋友),引導幼兒走出自我,關注同伴,嘗試在與同伴的合作中進一步體驗分享的快樂。]
四、把玩具送回家
師:玩具寶寶說,出來玩了很久了,應該回家了。我們把它們送回家吧。想一想你的玩具寶寶的家在哪里,想好了再把它送回去。
[析:只玩不收幾乎是幼兒的通病,在培養幼兒良好習慣的過程中這些細節不容忽視。教師結合幼兒平時出門玩累了要回家的經驗,要求幼兒把玩具寶寶送回家,這樣一方面可讓活動有個圓滿的結局,另一方面也可讓幼兒意識到做事要有始有終。]
延伸活動:
游戲活動時幼兒結伴分享玩具。
小班社會教案 篇6
設計思路:
貫徹落實《綱要》精神――讓幼兒的學習游戲化、生活化,在游戲中學習,在生活中學習。
沙發墊作為一種家居用品,既輕巧美觀又安全舒適,適合小班幼兒擺弄,漂亮童趣的沙發墊又可以營造一種家的氛圍,讓孩子們在自由、寬松的環境里動手、動腦、學習、游戲。
活動目標:
1、鼓勵幼兒大膽嘗試,探索沙發墊的多種游戲方法
2、在游戲中發展幼兒合作交往能力,啟發幼兒的`創新思維
活動準備:小動物沙發墊若干;錄音機等。
活動過程:
一、進入活動場地:教師與小朋友邊走邊唱進入活動區(地上散放著沙發墊)
二、認識沙發墊,激發游戲興趣
1、 小朋友你們看(指沙發墊)活動室里有什么?
2、 這叫沙發墊,你們想不想有一個這樣的沙發墊――脫掉鞋子,到地毯上來吧!
3、 你們手里有幾個沙發墊?壓一壓、拍一拍有什么感覺?
4、 請幼兒坐在地毯上“這是什么樣的沙發墊?”(啟發幼兒從形狀、顏色、圖案等多方面觀察)
5、 你還見過什么樣的沙發墊?在哪里?
6、 沙發墊可以用來做什么?我們試一試(靠、抱、躺、坐等)
三、 游戲:
1、沙發墊不但可以抱、靠、躺,還可以玩,看誰玩得最開心。
2、幼兒伴隨歡快的音樂進行游戲,教師適時的參與并鼓勵幼兒大膽嘗試多種方法,在游戲中與同伴合作、交流、學習。
四、 介紹游戲方法,互相學習,共同游戲。
“老師發現小朋友們玩得非常開心,誰來說一說你是怎么玩的?(鼓勵幼兒大膽說出各種游戲的方法,引導
幼兒互相學習)
例如:騎大馬、跳房子、學小烏龜爬等可以單獨游戲;走小橋、蓋房子等可以合作進行。
五、 結束:
今天,我們和沙發墊玩了這么多游戲,回家后你們把這些游戲教給爸爸媽媽和小伙伴,讓他們也想一想,還可以怎么玩?
小班社會教案 篇7
教學目標1.學習日常禮貌用語(請、謝謝、對不起),并在適當的場合運用。
2.初步培養文明禮貌行為和意識。
教學準備1.小兔和小狗玩具。
2.幼兒用書。
教學過程1.教師出示小白兔和小狗玩具,以簡短的故事引出活動主題。
(1)教師:今天來了兩個小動物,大家知道它們是誰嗎?
(2)教師鼓勵幼兒積極回答。
2.讓幼兒根據故事的情景學說禮貌用語。
(1)教師一邊演示玩具,一邊說故事:小兔和小狗是好朋友,它們經常在一起玩。有一天,它們在家里一起搭積木,小兔想用一塊方形的積木搭屋頂,可是小兔沒有,它看見小狗那里正好有一塊。它該怎么向小狗借玩具呢?
①幼兒回答。教師小結:小朋友都說到了一個"請"字,現在讓我們一起來學一學小兔說的"話吧。
②幼兒集體模仿。
(2)教師繼續講故事:小兔對小狗這么一說,小狗就把方形積木借給它了。這時,小兔應該說什么呢?
①幼兒回答。教師小結:當別人幫助了你的時候,應該說"謝謝",現在讓我們一起來學習一下小兔是怎樣向小狗道謝的吧。
②幼兒集體模仿。
(3)教師繼續講故事:它們倆在一起玩了一會兒積木。這時小狗看見外面天氣很好,便對小兔說:"我們一起出去玩吧!"小兔高興地答應了。它們來到草地上,小兔和小狗玩起了轉圓圈的游戲。它們一起轉呀,轉呀,小狗玩得太開心了,一時間忘了要和小兔抓緊手,突然,小兔一下子被摔在了地上,它"嗚嗚"地哭了起來。小狗這時應該怎么說呢?小兔又會怎么回答呢?
①幼兒思考后回答。教師小結:不小心傷害到別人的時候要說"對不起",原諒別人的時候就說"沒關系"。讓我們一起來學一學小兔和小狗的對話吧!
②幼兒集體模仿。
3、看幼兒用書,讓幼兒體驗如何學說禮貌用語。
(1)教師:小朋友們,看看書上畫了些什么?猜猜他們在說什么?
(2)幼兒回答。教師小結:書上的小朋友和剛才故事里的小兔和小狗一樣都很有禮貌。當到別人幫助的時候要說"謝謝",不小心傷害別人的時候要說"對不起",原諒別人的時候就說"沒關系"。
4.拓展幼兒經驗,引導幼兒思考生活中還有那些禮貌用語。
(1)教師:現在我們來學習一首禮貌歌。(見活動材料)(2)教師領讀,讓幼兒跟著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