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蠶寶寶》中班教案
推薦度:
愛護環境中班教案
推薦度:
全國愛耳日中班教案
推薦度:
國慶假期中班教案
推薦度:
《病毒快躲開》中班教案
推薦度:
相關推薦
實用的中班教案模板7篇
作為一無名無私奉獻的教育工作者,時常會需要準備好教案,教案是教學藍圖,可以有效提高教學效率。那么教案應該怎么寫才合適呢?以下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中班教案7篇,僅供參考,歡迎大家閱讀。
中班教案 篇1
設計意圖: 十二生肖是我們中國幾千年積累下來的傳統文化,有著豐富的歷史背景和現實意義,每年過年的時候無論是電視上還是大街上還是家里都可以看到這一年所代表的動物肖像,大家在互相拜年的時候也不忘帶上吉祥物說幾句吉祥話,所以對于幼兒來說這些動物他們都不會陌生。每個幼兒都知道自己有一個屬相,但他們并不理解十二生肖的,另外十二生肖究竟是由哪十二個小動物組成的,自己為什么是這個屬相,幼兒一點也不了解。作為炎黃子孫的我們,有必要從小了解中國有悠久歷史的中國特有的傳統文化。為了讓幼兒初步了解十二生肖,我特別設計了這節課,希望通過這節課讓幼兒更好的掌握我們中華民族的本土文化。
本活動將鐘點數字與生肖順序匹配,引導幼兒把對鐘的認識遷移到12生肖,使抽象、復雜的生肖變的簡單有趣。
活動目標: 1、知道自己和親人的屬相,培養幼兒和家人之間的情感。
2、感知十二生肖所包括的12種動物、12生肖的輪回及十二生肖的排列順序。
活動準備: 1、幼兒已認識時鐘
2、經驗準備:幼兒事先了解自己及家中成員的屬相。
3、課件十二生肖、鐘、高山、山洞
活動過程: 一、謎語導入,激發幼兒興趣。
老師請小朋友猜一個謎語:小小馬兒不停蹄,日日夜夜不休息,滴答滴答走不停,提醒人們記時間。(時鐘)點擊課件時鐘:小朋友猜的真對,小朋友數一數鐘面有多少數字?
二、了解十二生肖、理解其含義。
1、欣賞十二生肖中的動物老師還帶來了十二種動物。看看有哪些動物?點擊課件十二生肖
2、根據生肖鐘理解十二生肖點擊課件生肖鐘、
(1)請幼兒說出鐘面上有多少種動物。
我們來數一數,看看是不是12種。從1老鼠開始數,雞排第幾,豬排第幾?
(2)幼兒說說自己的屬相和家人的屬相老師知道這些小動物中有小朋友的屬相。那小朋友你的屬相是什么?你還知道誰的屬相?
(3)采訪老師的生肖那你想知道我的屬相是什么嗎?你們可以來采訪我。
(4)結合生肖鐘觀察一共有12種屬相。
除了小朋友有屬相是屬狗的、屬猴的。還知道了老師的屬相屬雞。那到底有多少種屬相呢?
小結:原來,鐘面上的12種動物就是人的12種屬相。也叫12生肖。12生肖是我們中國人很早的"時候發明的。每年都用一種小動物作為標志。一共有12鐘生肖。
(5)講解12生肖的輪回規律。
為什么老師的屬相和有的小朋友是一樣的?通過生肖鐘了解12生肖的輪回。
小結:12生肖每次輪回要12年。一次輪回完了再重新開始。老師的屬相是以前輪到的,小朋友的屬相是后來輪到的。
三、講解故事,幫助幼兒了解十二生肖排列的由來
(1)十二生肖為什么會這么排隊,你知道嗎?(鼓勵幼兒按經驗講述)
(2)介紹一個神奇的關于體育比賽的故事。點擊課件講述故事。
四、教師根據故事提問,幼兒熟悉生肖的排列順序。提問:體育比賽有哪些項目?鉆山洞有誰?誰第一?爬高山有誰?結果呢比跨步有誰?誰第一?比跳高有誰?結果呢?
我們也來學學十二生肖中的小動物吧!
【活動延伸】
1.區域活動:幼兒在美工區繪畫十二生肖小動物。
2.家園共育:家長帶領孩子閱讀一些有關十二生肖的有趣故事。
中班教案 篇2
活動意圖:
相鄰數教學是中班下學期數學教學主要內容之一,是在學習了2、3的相鄰數的基礎上進行的,依據中班幼兒的年齡特點和認知規律,確定了這一內容。活動設計以幫助“數字4找朋友”為主線,導入部分的技能展示是為更好地使用“輕松學數學”提供嘗試性探索;展開部分的操作活動,在學具使用上做了大膽嘗試,以園本課程“輕松學數學”替代了幼兒操作學具,書中的直觀形象為幼兒學習觀察提供了幫助,數字卡片的提供與使用,又體現了從具體到抽象的教學原則,教師的概括性總結為使幼兒形成觸類旁通的思維習慣提供依據;結束部分的游戲設計讓幼兒進一步體驗成功的快樂,充分感受到數學為自己帶來的樂趣,從而實現樂學的目的。
活動目標:
1、 能夠積極愉悅地參與探索活動,并在情節中感知體驗學習數學的樂趣,體現園本課程的探索與研究。
2、發展幼兒的觀察力、分析比較能力和良好的閱讀常規。
3、學習4的相鄰數,使幼兒知道4的相鄰數是3和5,并且理解它們之間的關系。
重難點分析:
重點:比較3比4少1,5比4多1從而推出4的相鄰數就是3和5。
難點:能夠用語言清楚正確地表述比較的結果。
活動準備:
物質準備:
1、場地準備:將桌子、椅子擺放六組,成半圓形。
2、教具準備:課件:有關4的相鄰數幻燈片,磁帶、錄音機。
3、學具準備:輕松學數學每人一本,每組桌上分別放有盛著3、4、5的盤子。在場地旁邊桌子上分別擺放3、4、5的數字胸飾。
知識準備:幼兒已經學習2、3的相鄰數。
活動方式:集體、個人
活動過程:
一、導入:以向老師們展示翻書本領,引起操作興趣。
導語:小朋友,今天我們來輕松學數學,我們的口號是(幼兒:輕松學數學,快樂多又多)。
二、展開
(一)閱讀常規展示,體現園本課程的嘗試性探索
導語:小朋友桌子上都有一本輕松學數學,要學會看書先要學會翻頁,我們一起把翻書的本領向聽課的老師們表演一下好嗎?
1、請把書翻到第15頁。問:“你是怎樣找到第15頁的?”
2、聽聲音來翻書:教師拍手8次,口令:準備,開始
問:“你把書翻到了第幾頁?為什么?”
3、看數字來翻書:教師出示數字32,提示幼兒直接往后翻。
小結:剛才小朋友翻書的本領表演得很好,翻的又對又快,我們一起來鼓勵一下自己吧!
(二)學習4的相鄰數1、以請小客人的口吻引起興趣:
導語:小朋友今天還有小客人來和我們一起輕松學數學呢,它是誰?數字“4”(幼兒扮演)哭著走到幼兒面前,師生對話:
師:你是誰呀?為什么哭呀?幼:我是數字“4”,我有兩個好朋友找不到了,小朋友愿意幫助我嗎?過渡:輕松學數學里有沒有數字“4”的好朋友呢?我們一起找找看吧!
2.幼兒在教師引導下,進行觀察比較
① 找“4”:請小朋友把書翻到第21頁,找到看看說說部分,這里有幾個花籃?中間的花籃里有幾朵花?(4朵)請幼兒將數字“4”放在相應的4朵花旁。
②找“3”:請小朋友找找比4少1的花籃里有幾朵花?(3朵)請幼兒將數字“3”放在相應的.3朵花旁。
問:“3朵花和4朵花誰多誰少?”“3比4少幾?”“3比4少1,3是不是4的好朋友?”小結:因為3比4少1,所以,3是4的好朋友。3、以同樣方法找出“4”的另一個好朋友“5”。
小結:因為5比4多,所以,5是4的好朋友。
4、播放課件,講解示范:花園里先飛來了4只紅蝴蝶,用數字4來表示,后又飛來了3只黃蝴蝶,用數字3來表示,3比4少1,3是4的好朋友。最后,又飛來了5只藍蝴蝶,用數字5來表示,5比多1,5是4的好朋友。三個數字的排列順序應為3、4、5,4的好朋友就是3和5。
5、游戲“找朋友”,進行鞏固。
請數字“4”到幼兒面前做找朋友的人,請其他兩名幼兒扮演3和5,在歌曲“找朋友”的音樂聲中,“4”分別找數字3和5做朋友,三個好朋友手拉手,歡快的蹦蹦跳跳。
三、結束:引導全體幼兒,一起參與游戲,自然結束:
師:“老師為每個小朋友準備了數字卡片,你喜歡扮演誰就戴上哪個數字卡片,然后去找你的好朋友,找到后到老師那里介紹一下你的好朋友,強調一個4找一個3和一個5做朋友。幼兒到放有數字卡片處,選用自己喜歡的數字,參與游戲,自然結束!
中班教案 篇3
教學目標:
1、初步學會朗誦古詩,理解古詩的意境。
2、通過各種不同方法的學習,激發幼兒學習古詩的興趣。
教學準備:三角形、圓形、長條形各一個,課件。
教學過程:
一、開始部分組織教學
二、基本部分1、猜拼圖出示一個三角形提問:"小朋友這是什么?"出示一個圓形提問:這是什么呢?
老師把它們拼成一幅圖猜一猜象什么?(用三角形、圓形、長條形拼成一個人在釣魚的圖片)老師看了這幅圖就想起了唐代大師柳宗元寫的一首《江雪》你們想聽嗎?
2、老師有表情的"朗誦古詩《江雪》
3、這首古詩還有一幅美麗的畫呢,我們一起來看。(出示多媒體)(1)你看見了什么?這幅畫上是什么季節?冬天會怎么樣?山上都是雪,小鳥怎樣了?(千山鳥飛絕)(2)路上也沒有行人,天氣寒冷人們怎樣了?(萬徑人蹤滅)(3)江面上有什么?船上有誰呢?他穿著什么?帶著什么呢?(孤舟蓑笠翁)(4)他在干什么?(獨釣寒江雪)4、我們一起來看這首古詩(多媒體出示古詩)(1)小朋友,請你找一找在這首古詩中你認識哪個字寶寶?
(2)幼兒跟老師朗誦古詩2-3遍。(不同的方法朗誦)(3)老師把這首古詩編成了一幅節奏圖:這是幾拍子的節奏?幼兒練習打二拍子的節奏。看節奏一邊拍手一邊朗誦古詩。
(4)我們聽著音樂來唱一唱這首古詩。
三、結束部分1、總結:小朋友們今天學習了什么?
2、把學會的古詩朗誦給爸爸、媽媽聽。
中班教案 篇4
活動目標:
1.讓幼兒認真觀察和認識植物的形態特征,大膽想象植物生長的情景。
2.讓幼兒知道植物是有哪幾部分組成的,并讓幼兒練習用直線表現植物的根、莖、葉。并進行線和形的排列表現。
3.培養幼兒的觀察、操作、表達能力,提高幼兒的審美情趣及創新意識。
4.引導幼兒能用輔助材料豐富作品,培養他們大膽創新能力。
5.讓幼兒體驗自主、獨立、創造的能力。
活動準備:
圖畫紙、白板筆、植物圖片
活動過程:
1.導入:小朋友們好,你們抖擻見過哪些植物呢?(讓幼兒互相交流,說出自己知道的植物。)
好,今天老師給小朋友帶來了許多植物,小朋友仔細觀察,看和你見過的一樣嗎?
2.通過觀察,提問:“你們知道植物是由哪幾部分組成的嗎?”
“葉子有什么形狀?”
“怎樣長在莖上?”
3.通過討論,啟發幼兒想象力。
作畫引導:A、植物是怎樣從土中長出來的?
教師小結:種子在土壤里發芽,由下向上長,在長長的莖上長出許多葉子,葉子分左右兩邊長在莖上。
B、在一片植物里,它們長得是不是一般高,一個樣子呢?
教師小結:實際上植物生長有快有慢,因此是高高低低的,有的莖粗些,有的`莖細些,有的植物長得直直的,有的植物長得彎彎曲曲的。
C、植物結出果實是什么樣子的?它長在植物的什么部位?
教師小結:有的長在植物上面,有的長在植物葉子下面。
4.今天,我們一起來畫一排植物.請小朋友根據自己見過的或想象的植物把它的莖、根、葉畫出來。
5.教師鼓勵幼兒大膽作畫,教師對幼兒進行個別指導。畫的好的可以當面點評,與幼兒一起分享,激發其他幼兒的作畫興趣。
6.能力強的幼兒教師則可引導幼兒通過啟發和聯想,讓幼兒在畫中添加土壤、水分、陽光、、、
7.幼兒作完畫,教師給予評價,培養幼兒審美觀。
中班教案 篇5
活動由來及設計思路:
在平時生活中,孩子們雖然認識很多蔬菜,但對蔬菜的種類、用途、營養價值了解不多,對蔬菜的具體吃法更是知之甚少。為了加深幼兒對蔬菜的認識,并針對幼兒不喜歡吃蔬菜的不良習慣,我們設計了本活動——綠色營養餐廳。
活動目標:
1、培養幼兒愛吃蔬菜、多吃蔬菜的意識和習慣。
2、引導幼兒學習配菜及自主取放工具材料。
3、培養幼兒與他人分享合作的社會品質及關心他人的情感。
活動準備:
1、物質準備:盤子、碗若干,香料、醬油、醋、香油、雞精等各種拌涼菜的調料,圍裙、抹布,蘿卜、黃瓜、青菜等多種已切好的蔬菜塊,筷子、牙簽。
2、經驗準備:幼兒在小餐廳角色區玩過拌涼菜的游戲,并知道涼菜有一定營養價值。
重點、難點:
重點:學習配菜及自主取放工具材料。
難點:培養分享合作及關心他人的情感。
活動過程:
1、請小餐廳幼兒講述推出的菜(涼拌菜)及理由,并引出活動。
教師提問:“你們為什么要在活動區拌涼菜呢?”
幼兒:“因為現在是夏天,夏天天氣熱,吃涼菜解暑,而且特別爽!”
教師:好,今天我們就請來了一位大廚師教我們拌涼菜。
2、請家長為幼兒展示拌菜的過程及方法,激發幼兒動手實踐的興趣。
當頭帶廚師帽的家長出現在幼兒面前時,他們很驚奇地問:“哇!原來孫叔叔是個大廚師呀!你一定會做好多好吃的吧!”孫叔叔說:“是呀!今天叔叔就是來教你們做涼菜的。”
孫叔叔給幼兒一步步演示拌涼菜的過程并講述注意事項。
3、幼兒做準備工作。
家長做完之后請幼兒品嘗,他們相互點頭“好吃!好吃!”于是,孩子們都爭先恐后地想品嘗。
這時教師適時介入:“孩子們,孫叔叔給咱們拌的涼菜這么好吃,是不是也想來自己試試拌菜?咱們看誰拌的菜最好吃、最棒、最受大家歡迎!”這一提議得到幼兒的一致同意。
教師:請你們想一想在拌菜之前,我們應該做哪些準備工作?
幼兒:我們應該先洗手。
幼兒:做飯要帶圍裙。
教師:請你們先去洗手,再來找老師系圍裙,然后你們再去選擇合適的材料。
4、幼兒進行操作,教師及家長巡回指導。
拌菜過程中,孩子們邊一點點地往菜里添加佐料,還交流自己的“成果”,“哎!我的菜是不是甜昧不夠?”另一個回應:“那你就得再加點糖!”有的自言自語:“太淡了,應該再加點鹽!”
“你放雞精了嗎?孫叔叔說雞精要先放,拌好的菜才鮮”當孩子有疑惑或遇到困難,教師和家長給予即時幫助。
5、幼兒相互品嘗,感受味道。
教師:“孩子們你們真能干,每個人都親自拌了一次涼菜,現在讓我們嘗嘗好吃不好吃。”
孩子們興致勃勃地品嘗起來。
同桌的幼兒一邊交流自己做菜的經過,一邊互相用牙簽品嘗著對方的拌菜:“我覺得我的菜沒你的好吃,你嘗嘗缺什么味?”
“哇!太甜了,放點醋就好了,來,我來幫你放!”
“哎!你嘗嘗我的涼菜太酸了。”
另一個幼兒剛一嘗就被酸得直流口水,咂著嘴說:“你快放糖!酸死了!快!放糖就不酸了,我剛才放了糖。”幼兒在品嘗中不斷交流著拌菜的經過及味道,并向對方提出更好的建議。
活動延伸:
請幼兒講述如何才能使自己的涼菜做得更加可口,既不酸也不甜,既不淡又不成,進一步給幼兒講述營養均衡的知識。
個人反思:
1、活動中的優點:
能夠從幼兒游戲是發現有價值的教育契機與內容,并轉為集體教育活動,較好地滿足了幼兒的需要,有效地促進了幼兒的發展。
2、活動中的不足:
本次活動由于關系到幼兒“進口”環節飲食衛生,所以還應該向幼兒提出嚴格的衛生要求,選擇更適宜的場地,比如可以直接帶幾個幼兒到廚房親自體驗拌涼菜,更加完善操作步驟,使活動開展更加符合衛生保健的要求。
主要內容:
1、前期經驗鋪墊為本次活動的順利開展奠定了基礎。
從我們設計的“做健康寶寶”的系列活動進行到現在的“綠色營養餐廳”,從知識豐富、做事有序的規則上都是一點一滴的培養而成的。因此,這節課的成功來源于我們在主題系列活動中層層遞進、步步深入所做的大量經驗和常規培養鋪墊。
2、充分而又巧妙地利用了家長資源。 本次活動也屬于一次家長進課堂活動,利用家長廚師這一職業特點,充分挖掘其潛在的教育價值,實現了真正的家園合作。
3、在設計任何活動時,必須考慮幼兒安全健康問題。 從活動整個過程來看,教師在活動預設時在“拌菜”環節中是否考慮幼兒從家帶來的`各種菜及裝菜器皿的消毒問題,將各種蔬菜焯一下標準把關問題?切菜刀和案板進行嚴格消毒的辦法是什么?教師、幼兒取放蔬菜時手的消毒如何保證?相應規則的先期培養以及整個過程須保健醫監督等。
綜合評析:
1、該活動巧妙地利用家長資源。 《細則》中提到“幼兒園應與家庭密切合作,綜合利用各種教育源,共同為幼兒的發展創造良好的條件。”本活動利用家長資源使活動發展的更加深人。在活動中,不是讓家長單純地講述,而是以家長演示為切入點,教師適時介入引導幼兒操作為主,真正使資源發揮它的教育作用,實現了深層次的家園共育目標。
2、關于幼兒“進口”的飲食活動應更注重安全衛生的要求。
關于食物消毒、操作方面的要求教師首先應在預設活動時考慮得!更加細致、周全一些。其次,中班幼兒已經有了一定的規則意識,教師幼兒進行操作之前,應向幼兒提出明確而又嚴格的規則和操作要求。
3、教研內容較全面。 從該小組合作反思的效果分析,教師們能夠圍繞中心問題對整個活動進行較深人而又全面地剖析,不僅包括活動中家長資源的利用、注重幼兒經驗的準備、適時介入啟發引導等突出優點,而且也能考慮到活動開展出現的關鍵問題,如針對教師自我反思中提出的活動過程中怎樣才能全面考慮安全衛生的困惑,經過小組討論,最后出具體而又可操作的建議。
中班教案 篇6
幼兒園的主題課程中音樂活動的歌唱教學的比重越來越大,唱歌是人表達情感的一種方式,當人們高興時會情不自禁的哼唱起歌來,特別是幼兒期,對歌曲的需求更是強烈。因此,幼兒園歌唱教學對孩子的成長有著深遠的意義。歌唱不是要把每個孩子培養成音樂家、歌唱家,而是培養他們創造性的適應變化的能力和用自己的聲音抒發情感的能力。
這次參加平湖市南湖之春選拔賽活動,我選擇了大班的歌唱活動《孤獨的牧羊人》。這是外國電影《音樂之聲》里的一首插曲,歌曲原歌詞是根據譯文而來的。由許卓婭老師選取一小段重新改編,歌曲歡快、詼諧,調整后的歌詞內容貼近幼兒生活,更讓幼兒感興趣,較容易理解。歌曲中一小節內音域跨度為5——5、6——6,且多為十六分音符,相對來講曲調較難。于是,根據大班幼兒的年齡特點和實際水平制定了適宜幼兒的音樂。
活動目標:
1、初步感受歌曲的旋律,體驗歌曲活潑、詼諧的風格。
2、大膽嘗試唱歌曲中趣味的襯詞。
3、在歌唱過程中提升歌唱表演及合作的協調和快樂。
4、感受音樂節奏,樂意參與音樂游戲活動,體驗游戲的快樂。
5、體驗自主替換歌詞的愉悅情緒。
本次活動始終從調動幼兒積極性、主動性入手,讓幼兒在輕松、愉快的.氣氛中感受音樂的特點,獲得歌唱的知識,激發審美情趣。活動中我設計了六個環節:練聲、回音游戲、感受歌唱、初步學唱、完整學唱 、多形式歌唱等。每一個環節都是層層遞進的,前面的環節是為了后面的學習歌曲打下基礎。大;考吧。幼,師網出處導入環節可以激發幼兒興趣;發聲練習可以讓保護幼兒的嗓子,讓聲帶為學習歌曲做好生理上的準備,回音游戲用了歌詞中的一些節奏和襯詞,在潛意識中幫助幼兒感受襯詞內容、節奏,讓幼兒學起歌來更輕松。
活動中讓幼兒通過模仿牧人、老山羊、小山羊等不同角色,變化自己的音色進行演唱,讓孩子在演唱中感受到音樂的趣味。教學中通過趣味性“小果子”圖譜的直觀感受,幫助幼兒直觀地理解節奏與歌詞的關系,讓幼兒感受不同的音符時值和八度大跳的感覺,使幼兒在圖譜的提示下輕松地掌握襯詞部分。活動中還積極采用與老師的互動對接,使幼兒在主動接受熏染的狀態下,體驗歌詞中有趣的“襯詞”帶來的快樂。
反感覺思自己的教學活動,整個思路和環節比較清晰,但是我的語速還是稍快了些,有些地方領唱時速度有點快,沒有和孩子保持一致,感覺自己的激情還不夠,有時侯可以比孩子們更高昂一點,更夸張一些。在許多細小的環節上還存在著很多的缺點,需要自己慢慢揣摩和領會。
教學反思:
通過豐富多彩的教學手段,結合音樂本身的要素,讓幼兒感受到不同的音樂形象,每個人都有自己的方式學習音樂、享受音樂,音樂是情感的藝術,只有通過音樂的情感體驗,才能達到音樂教育“以美感人、以美育人”的目的。幼兒的演唱效果很好。在實踐過程中,培養了幼兒的審美能力和創造能力。通過成功的音樂活動,會提升孩子們對音樂活動的興趣,也能提升一些能力較為弱的孩子對音樂活動的自信心。
中班教案 篇7
活動目標:
1、引導幼兒在看看、說說、演演的過程中,感受兒歌的詼諧幽默。
2、鼓勵幼兒能大膽表達自己的想法,體驗語言交流的樂趣。
活動準備:
課件、花棒。
活動過程:
一、觀察畫面,理解兒歌內容
(一)觀察畫面(一)
1.瞧,這是誰?(老鼠)有幾只老鼠?(3只老鼠)
2.這3只老鼠分別在干什么?(一只老鼠吹喇叭.兩只老鼠抬花轎,)
3.從它們的表情看出,心情這么樣?(高興、得意)
a.誰來學學得意地吹喇叭的動作?我們跟他一起來做一做;
b.花轎怎么抬?誰來做一下?
c.“我們一起學一學!”吹喇叭,抬花轎
3.小老鼠又是吹喇叭又是抬花轎呢?熱鬧嗎?(熱鬧)它們要干嘛?(結婚.娶新娘子)你從哪兒看出來的.?(老鼠胸前有一朵大紅花,還有大花轎.)
4.是嗎?我們一起來聽聽(吹喇叭,抬花轎,老鼠娶媳婦好熱鬧。)
a.你聽到了什么?(吹喇叭,抬花轎,老鼠娶媳婦好熱鬧。)
b.媳婦是什么意思?(就是老婆.新娘子)
c.你爸爸有媳婦嗎?是誰?(媽媽)爺爺的媳婦呢(奶奶)
(二)觀察畫面圖(二)
1.老鼠的媳婦會是誰呢?花轎藏著誰呢?誰來猜一猜?(老鼠...)
2.到底是誰呢?我們接著往下看“咦,這些老鼠怎么了?”(害怕)
3.誰來學學害怕的樣子?
4.為什么這么害怕?它們看見了誰?(貓)
5.是嗎,真的,是誰(貓)聽“挑開簾子瞧一瞧。哎呀呀,不得了,新娘是個大臉貓."
a.挑開簾子瞧一瞧。哎呀呀,不得了,新娘是個大臉貓."師用驚呀、慌張的語氣引導。
b.怪不得老鼠見到貓是怎樣的(很害怕的),那應用什么語氣念這句話?”(慌張、驚呀、害怕)
c.我們一起把這句話念一念:挑開簾子瞧一瞧,哎呀呀,不得了,新娘是個大臉貓。
d.誰愿意一個人來說一說.
(三)出示圖(三)
1.接著會發生什么事情?(引導幼兒想象:被貓吃掉.跑)
2.接著往下看“嚇得老鼠拼命跑”。
3.如果你是老鼠,后面有一只貓在追你,你會怎能樣跑?(拼命)
誰來表演一下拼命地跑?(請一幼兒)
誰能在原地輕輕地跑,但又表演除了拼命的感覺,那就更厲害了?(請一幼兒)我們一起來學學.
(四)出示圖(四)
1.最后老鼠怎么樣了?
2.師念(并配以動作):“碰斷了腿,跌斷了腰。”
3.貓兒看到老鼠心里怎樣?(高興)看“碰斷了腿,跌斷了腰,樂得貓兒哈哈笑。”
3.最后,老鼠媳婦娶到了嗎?(沒有)
二、根據圖譜,完整念兒歌<<老鼠娶媳婦>>
1.老師根據幾幅畫和小朋友剛才講的,做成了圖譜,編了一首好聽的兒歌,你們想不想聽?(想)
2.出示圖譜師完整朗誦:
吹喇叭,抬花轎,老鼠娶媳婦真熱鬧;
挑開簾子瞧一瞧,哎呀呀,不得了,新娘是個大臉貓;
嚇得老鼠拼命跑,碰斷了腿,跌斷了腰,
樂得貓兒哈哈笑。
3.有趣嗎(有趣)這首有趣的兒歌的名字是什么呢?(老鼠娶媳婦)
4.想不想和老師一起念?讓我們一起來念。
5.小朋友念得真好,這兒要念出害怕的感覺,我們再念一遍。
三、做抬花轎游戲
老師為你們準備(出示兩根裝飾好的棒)可以做什么(花轎)誰來抬花轎,娶新娘.
新娘在哪里(音樂)“爬山啦,鉆山洞啦。”“媳婦娶到了嗎?”(娶到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