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大班教案
推薦度:
《動物》大班教案
推薦度:
《拜年》大班教案
推薦度:
最新大班教案
推薦度:
《區分左右》大班教案
推薦度:
相關推薦
有關大班教案集錦七篇
在教學工作者開展教學活動前,就難以避免地要準備教案,教案有助于順利而有效地開展教學活動。那么大家知道正規的教案是怎么寫的嗎?以下是小編收集整理的大班教案7篇,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大班教案 篇1
活動目標:
1、嘗試制作賀卡,感受賀卡色彩、圖案等的美。
2、體驗送賀卡給自己帶來的快樂。
活動準備:
收集各種色彩鮮艷的賀卡,長方形的白卡紙,彩筆,印章等,范例,音樂磁帶《新年好》
活動過程:
1、以播放樂曲《新年好》,引入活動,激發幼兒制作賀卡的.興趣。
2、出示新年賀卡,幼兒觀賞:感受賀卡圖案、色彩等的美。后出示范例:賀卡,鼓勵幼兒自己動手制作賀卡送給長輩,祝他們新年快樂。
3、示范講解制作方法:在白卡紙上畫自己喜歡的圖畫,用彩筆、印章、手指點畫等方法,制作賀卡。
4、幼兒制作:教師巡回指導,啟發幼兒用色彩鮮艷的彩筆來作畫,也可用印章、手指點畫等來制作賀卡,鼓勵能力強的幼兒多做幾張美麗的賀卡,給個別幼兒幫助。表揚認真制作有創意的幼兒。
5、欣賞、評價:幼兒互相觀賞賀卡,說說誰的賀卡最漂亮。鼓勵幼兒把賀卡送給自己最喜愛的人,并說一句祝福的話。
戶外活動:
1、體育游戲:小兔找朋友
2、分組活動
大班教案 篇2
[活動目的]
1.激發幼兒參與制作元宵活動的興趣,體驗大家一起慶祝節日、分享勞動成果的快樂。
2.指導幼兒學習用團、捏、滾等技能制作元宵;在做元宵、煮元宵的過程中感知滾動、沉浮等生活、科學常識。
3.引導幼兒了解元宵節的意義、民族習俗及元宵的來歷、品種等。
4.感受節日的歡快氣氛。
5.愿意積極參加活動。
[活動準備]
1.做元宵需要的材料:糯米粉、各種餡、水、電爐、鍋等。
2.教師、幼兒提前收集關于元宵節民間習俗的資料。
3.音樂《喜洋洋》等。
4.布置好活動場地。
[活動過程]
一.開場白(以喜洋洋音樂為背景音樂)
(教師和幼兒站立在前面)尊敬的"各位小朋友們:大家好!今天我們大三班教室里喜氣洋洋,熱鬧非凡,因為我們馬上就迎來我們的元宵節,孩子們,你們高興嗎?為了迎接我們元宵節的到來,我們一起給他們表演一個節目,好不好?
二.(小朋友們表演的真棒,請大家送給他們一點掌聲,好嗎?)孩子們請坐,老師知道你們不僅節目表演的好,而且都是愛動腦筋的小朋友,下面老師就來考考你們,哪位小朋友知道元宵節在什么時候?(正月十五)元宵節人們有什么習俗?(吃元宵、打燈籠等)小朋友們真聰明!老師補充材料:元宵的來歷
三.小朋友們看,今天高老師給你們帶來了幾樣禮物,(教師展示幾種元宵)問:這是什么?你知道它是用什么材料做成的嗎?(糯米粉、各種餡、水、電爐、鍋等)孩子們,元宵這么漂亮,課前我們準備好了這些材料(展示做元宵需要的材料)你想用這些材料來做元宵嗎?
四.大家先不要著急做,誰知道元宵分幾部分?元宵是什么形狀的?我們怎樣把元宵做成圓的呢?(把它捏圓了、用滾的方法、把元宵包好后放在手里團)小朋友們真聰明,我們現在就開始做元宵。
五.小朋友們,我們這里有做元宵的材料,大家把做好的元宵放進自己面前的小盤子里。呆會兒把你自己做的元宵煮給你吃,誰做得多,誰吃的多。
幼兒開始制作,教師給以適當的輔導和幫助。(放背景音樂喜洋洋)
六.幼兒展示自己的作品。
現在,小朋友們都已經做完了,我們看看誰做的又快又好。接下來就是我們的“快樂恰恰恰“時間。請各位小朋友吃自己的元宵。老師統計好個數,給小朋友煮元宵。(老師動員做的多的小朋友讓給做的少的小朋友。)
七.煮元宵、吃元宵。
小朋友們仔細觀察,看元宵在煮熟前后有什么變化?(元宵煮前沉在鍋底,煮熟后浮起來了。元宵煮熟后比煮前大一些)小朋友們越來越聰明,也越來越善于觀察了。好,現在我們就來享受我們自己的勞動成果。
大班教案 篇3
設計思路:
由于個別化學習中小舞臺的重點開展和每周一次的音樂活動,孩子們在音樂的感受力上有了很大的提高,因此我們班的孩子非常喜歡音樂活動,《五只鴨子》是一首歡快的曲子,節奏感也較明朗,而且歌詞有規律,歌曲中每唱一遍小鴨子的數量少(多)了一個,充滿了趣味,節奏歡快,雖然歌詞篇幅較長,但內容易于孩子們所接受,非常適合大班孩子學習。
本次活動首先在第一環節讓幼兒理解歌曲內容,在第二環節通過討論引發幼兒有表演的愿望,最后幼兒分組進行分角色的表演,這個活動能在集體學習活動之后作為區角活動的內容延伸,比如幼兒可以增加小鴨子的數量,或者變化歌曲中的動物形象等。
活動目標:
1、通過傾聽、討論的方式理解歌詞,有興趣地學唱歌曲。
2、嘗試分角色進行歌表演,體驗與同伴合作表演的樂趣。
活動準備:智趣園課件
活動過程:
一、直接導入,欣賞歌曲
今天老師請來了鴨***一家,不過好像發生點什么事情,我們一起來聽一聽怎么了?
1、欣賞歌曲前5段、初步感知歌詞
提問:鴨媽媽家發生什么事情了?(泛講)鴨媽媽有幾個孩子?這幾個孩子去哪里了?一共跑出去了幾次?那么每一次跑出去的.鴨子數量一樣嗎?第一次 是幾只?
2、再次欣賞歌曲,探索歌詞規律(教師彈唱,請幼兒聽一聽每一次跑出去的鴨子數量一樣嗎?一次比一次的數量怎么樣?)
二、理解歌詞,跟唱歌曲
1、出示數字卡片,幫助理解歌詞(根據歌詞內容出示鴨子數量的數字)
2、學唱歌曲前5段:提醒幼兒注意十六分節奏的速度。
3、傾聽最后一段,激發安全意識
沒有鴨子回家了,你們猜猜看鴨媽媽會怎么樣?(想象鴨媽媽找不到小鴨時的心情)
鴨媽媽會去找小鴨嗎?最后小鴨子都回來了嗎?它們是怎么回來的?我們一起來聽一聽。(放音樂)
4、完整跟唱:真是5只調皮的鴨子,剛才你們唱著告訴我它們是怎樣不聽話,現在可不可以把鴨媽媽找回小鴨的這一段也唱進來,這樣才完整。(鼓勵幼兒跟著音樂,邊做小鴨的動作邊練習表演唱。)
三、分角色表演,音樂游戲
1、分組表演練習
協商分配角色。
師:鴨媽媽一家一共有幾只鴨子?現在就請你和你身邊朋友6人一組,商量一下誰來做鴨媽媽?誰來做小鴨?小鴨子跑出去5次,每一次是誰留在草地上不回家?(幼兒結伴)
分組進行表演練習。
大班教案 篇4
活動目標:
1.在理解音樂的基礎上,根據圖譜拍出相應的節奏型,感受樂曲歡快、活潑的特點。
2.嘗試小組合作,探索配器方案,并會分聲部進行輪奏、合奏。
3.能積極愉快地和同伴合作商量討論配器的方法,體驗演奏的快樂。
4.能大膽表現歌曲的內容、情感。
5.在進行表演時,能和同伴相互配合,共同完成表演。
活動重難點:
會分聲部進行輪奏、合奏。
嘗試小組合作,探索配器的方法,嘗試即興演奏。
活動準備:
1.森林狂想曲音樂、指揮棒、樂器(鈴鼓,圓舞板、小鈴)、教學圖譜。
2.在椅子四周提供探討配器時的桌子、樂器、圖譜。
活動過程:
一、欣賞樂曲,感受節奏
(一)談話導入,引出主題 “告訴小朋友們一個好消息,今天晚上森林里要開音樂會了,許多小動物都想要來參加,那么到底都有誰來呢?仔細聽聽音樂就知道啦。”
(二)分析圖譜,掌握節奏
1.“有誰來參加音樂會了?誰能用有、還有的句式來告訴我?”(有青蛙,有小鴨子還有孔雀)
2.“小青蛙表演唱歌、小鴨子表演跳舞、孔雀會帶來什么表演呢?誰來學一學?”(學習孔雀開屏的動作)
二、借助圖譜,配樂演奏
(一)初次“彩排”,看指揮,徒手練習
1.“小演員們表演節目的節奏都不一樣,你能聽著音樂把它演奏出來嗎?”
2.“在音樂結束的地方,節奏發生了什么變化?”(重點注重休止符)
3.“看,這次老師的指揮有變化了。”(嘗試即興演奏)
4.“在森林音樂會開始之前要進行彩排,請小演員們看著指揮,聽著音樂進行演奏。”(重點學習結束部分的節奏,再次完整演奏一次)
(二)幼兒合作討論,設計配樂方案
1.“現在要進行第二次彩排,今天老師帶來了三種樂器,有小鈴、圓舞板、還有碰鈴。每張桌子上都有一張節目單。請小朋友想一想哪個地方可以配小鈴,哪個地方可以配圓舞板,哪個地方可以配鈴鼓?
2.請幼兒把這些樂器標志貼在節目相對應的位置上,把它編成一張完整的節目單,由誰來演奏小鈴、誰來演奏鈴鼓、誰來演奏圓舞板?
(三)分組表演各自的設計方案,看指揮,分聲部輪奏、合奏
1.哪組愿意把你們的配器方案拿給大家看一下?
2.還有哪一組跟他們不一樣?敢于挑戰?
三、正式“演出”,提升難度,完整演奏
1.剛才小演奏家們想出了各種各樣的演奏方法,真動小腦筋,可是現在演出馬上就要開始了,指揮員這里也有一種演出方案,一起來看一看吧!”
2.“小青蛙這兒用的是鈴鼓和小鈴,大家想想應該怎樣演奏呢?
3.最后結束時用了三種樂器又表示什么意思,如何表演?”
4.交換位置,交換樂器,快樂演奏。
四、感受快樂,結束活動
“今天的演奏到此結束,恭喜你們,演出成功!謝謝小演奏家們,現在森林音樂舞會開始啦,我們一起去跳舞吧。”
課后反思:
當孩子們聆聽那潺潺流水、雀鳥、蛙聲、蟲鳴等大自然的聲音時,我感到了一種返樸歸真的感覺。其次,樂曲中歡快的主旋律、鮮明的形象,清晰的結構是容易被幼兒所理解和接受的,曲中變換的旋律又給予了幼兒廣闊的想象空間。因此,我根據大班年齡特點,使幼兒在充分感受樂曲的基礎上獲得情緒體驗,引起聯想想象,并嘗試用自己的語言和肢體的動作來表達自己的感受,從而調動幼兒的積極性,主動性和創造性,我知道好奇是幼兒學習的.重要契機。活動開始我讓幼兒以傾聽樂曲前奏,在我語言描述下的森林美景來引起幼兒的好奇心,并制造懸念,使幼兒自覺自在,自然而然地投入到活動中。在這里,我結合圖譜讓幼兒分段欣賞,并利用故事情節幫助幼兒了解樂曲的結構、性質和各段的情緒。在欣賞時,我引導幼兒只要不影響同伴,可以擺各種造型動作,隨著旋律釋放表演激情,歡快的樂曲加上有趣的情節,幼兒想象著自己是小動物,用創造性的肢體動作非常投入地表演。這種幼兒喜歡的欣賞方式耳濡目染的熏陶一下子就調動了幼兒的積極性、主動性、創造性,將幼兒身心帶進音樂的殿堂,群情激動,氣氛達到了**,在孩子意猶未盡中結束整個活動。但在活動實施過程中,我還有很多不足之處。沒有很好地捕捉孩子話語中一些有價值的信息給予積極恰當地回應;個別環節當孩子出現困難時,我有些急躁,沒有及時的設計一些層次性的問題作為鋪墊。總之,如何更好地提高課堂教學的有效性,怎樣睿智地促進師幼良性的互動,是我今后教學生涯中不懈努力的目標。
小百科:森林是以木本植物為主體的生物群落,是集中的喬木與其它植物、動物、微生物和土壤之間相互依存相互制約,并與環境相互影響,從而形成的一個生態系統的總體。它具有豐富的物種,復雜的結構,多種多樣的功能。森林被譽為“地球之肺”。
大班教案 篇5
設計思路
此次音樂活動《螢火蟲》是大班主題活動“ 黑夜秘語”系列活動中的一個活動。走進黑暗的世界,孩子們要面對恐懼,他們將依*各種感官來認識自已生活中的另一半世界,建構對黑夜的認識。在傾聽了故事《不開燈的夜晚》、欣賞了散文《我喜歡長長的夜》、科學活動《白天和黑夜》、《夜晚多么美》的活動后,孩子們再不會被黑夜“嚇壞”了,他們對黑夜產生了濃厚的興趣,他們經過探索發現了黑夜中的螢火蟲是那么的美,從而產生了我們今天的.活動。
活動目標:
1、在欣賞歌曲的基礎上,初步理解歌曲內容,引起學唱的興趣。
2、學習聽辨并唱準兩段歌曲結尾處的區別.
活動準備:
多媒體《螢火蟲》
活動過程:
一、欣賞歌曲
1、組織幼兒通過多媒體課件欣賞歌曲《螢火蟲》:一個寧靜的夜晚,有一個怕黑的孩子睡不著覺,媽媽輕輕地在孩子的耳邊唱了一首歌曲幫助孩子入睡。
2、這首歌曲叫什么名字,你從歌里聽到了什么?
二、理解歌曲內容。
1、 這首歌真是太好聽了,讓我們一起再聽一遍。
2、說說二段歌詞是否一樣
3、螢火蟲有什么本領?
三、初步學唱歌曲
1、引導幼兒用語言和動作模仿螢火蟲,交流、表達自己的感受。
2. 跟音樂輕聲學唱,引導幼兒感受夜晚螢火蟲慢慢飛舞,四周靜悄悄的氛圍。
3. 怎么樣使這首歌更好聽?(注意要中速)
4、教師重點范唱結二段不一樣的地方
四、結束部分:
我們一起來把這首好聽的歌演唱給大家聽。
大班教案 篇6
【活動目標】
1、學會與其他幼兒相互協作游戲。
2、提高幼兒的手眼協調能力。
3、培養幼兒的團結合作意識。
【活動準備】皮球若干。
【活動過程】
幼兒分成人數相等的兩隊,每隊再分成甲乙兩組,面對面站在拋球線后。游戲開始,每隊甲組排頭幼兒向乙組排頭幼兒拋球,然后向乙隊隊尾,乙組排頭幼兒接住球后,邊拍球邊向甲組跑去,到拋球線接住球教給甲組新的排頭幼兒,自己站到甲組隊尾。游戲依次進行,最后以拋接球準確和速度快的隊為勝。
【活動指導】
1、注意拍球的.力度,把球控制在身邊。
2、注意交接球的準確性。
3、比賽過程中拋球失誤時,有接球者拾回球進行游戲。
4、拍球失誤時。要從失誤處拾起球繼續前進。
活動結束,對表現好的小組成員給予表揚鼓勵,教師做及時總結。
大班教案 篇7
教學目標:
1、理解歌詞含義,學會演唱歌曲。
2、感受歌曲3/4拍的舒緩和優美。
重點難點:
理解歌詞含義,學會演唱歌曲。
教學準備:
1、帶幼兒到戶外找一找小草,曬一曬太陽,觀察周圍景色的"變化,感受春天的來臨。
2、音樂錄音帶。
教學過程:
一、談春天。
現在是什么季節了?你是怎么知道的?
二、說歌詞。
1、教師朗誦歌詞,幼兒傾聽。
2、請幼兒兩兩一組,互相拍手打擊節奏說歌詞。
三、聽歌曲。
1、教師放錄音,請幼兒聽一聽歌曲里唱的是什么。
2、教師引導幼兒用各種形式為歌曲拍節奏。
如:①強拍拍手,弱拍拍腿;②強拍拍手,弱拍拍頭;③全體幼兒圍成圓圈并逆時針轉身強拍拍手,弱拍拍前面小朋友的后背;④全體幼兒將左手放在腿上,手心朝上強拍拍自己的左手,弱拍拍右邊小朋友的左手;幼兒每聽一遍歌曲,就換一種排擊方式,在拍節奏的過程中,教師引領幼兒跟唱。幾遍之后,幼兒在不知不覺中學會了這首歌曲。
四、唱起來。
1、教師彈琴,請幼兒齊唱歌曲。
2、變換演唱形式。如:表演唱、分組合唱、加入打擊樂演唱。
上一篇:小班我家的房子教案
下一篇:大班數學教案認識時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