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小枕頭》小班音樂教案
推薦度:
幼兒園小班音樂教案
推薦度:
幼兒園小班音樂教案:粉刷匠
推薦度:
小班音樂游戲教案
推薦度:
《媽媽我要親親你》小班音樂活動教案
推薦度:
相關推薦
【精華】小班音樂教案集合六篇
作為一位不辭辛勞的人民教師,總歸要編寫教案,教案是教學活動的總的組織綱領和行動方案。怎樣寫教案才更能起到其作用呢?以下是小編幫大家整理的小班音樂教案6篇,僅供參考,歡迎大家閱讀。
小班音樂教案 篇1
活動目標:
1、感受、體驗搖籃曲寧靜、輕柔的特點。
2、樂意隨著音樂做相應的動作。
活動重點:愿意在同伴面前大膽的表演。
活動準備:
1、歌曲錄音磁帶。
2、娃娃家場景布置(有娃娃小床),布娃娃每人一個。
活動過程:
1、觀察場景,引出話題:
—“這是什么地方?娃娃家里有些什么?”
(1)提醒幼兒用普通話命名家具等物品。
(2)教師扮演媽媽,抱起娃娃。
—“天黑了,媽媽在干什么?”
2、欣賞教師有表情地演唱《安睡歌》:
—“你聽到媽媽在干什么?娃娃在干什么?”
“你聽到媽媽唱了些什么?”
告訴幼兒歌曲的名稱。
當幼兒表述時,教師哼唱歌曲,以加深幼兒對歌詞內容及曲調的`記憶。
3、感受搖籃曲的特點:
—“聽著媽媽唱這首歌,你想干什么?”
“這首歌聽上去是快快的還是慢慢的?”
教師可以用動作幫助幼兒理解搖籃曲的特點。
再次完整欣賞歌曲,鼓勵幼兒邊聽邊做動作。
4、表現歌曲內容:
(1)幼兒人手一個娃娃,邊聽樂曲邊學著哄娃娃睡覺。
(2)啟發幼兒哄娃娃的動作要輕柔、讓娃娃舒服。
小班音樂教案 篇2
活動目標:
1、 感知歌曲活潑、有趣的情緒,在熟悉歌曲旋律的基礎上學唱歌曲。
2、嘗試按照x x x x │ x x x x │ x x │ x - 的節奏創編簡單動作及歌詞。
3、能夠大膽在集體面前表演,體驗與同伴游戲及表演的樂趣。
活動準備:
1、場地布置;適宜全體幼兒站立活動的圓圈,圈上設置一“小老師”的標記。(能夠全體幼兒站立活動的圓圈)
2、幼兒已初步熟悉歌曲的旋律,及“小老師”的游戲玩法;幼兒邊拍手唱歌邊繞圈走,當歌曲結束,走到指定位置的幼兒為“小老師”,“小老師”做兩個動作,幼兒創編歌詞并演唱;或“小老師”創編歌詞,其他幼兒按歌詞做動作。
活動過程:
1、律動:隨《摸摸鼻子拍拍手》的`旋律,幼兒自由律動。
2、學習歌曲《摸摸鼻子拍拍手》
(1)教師做動作,引起幼兒學習興趣。
指導重點:鼓勵幼兒看老師動作按節奏說出歌詞:
(x x x x │ x x x x │ x x │ x -)
摸 摸 鼻子 摸 摸 鼻子 拍~ 拍~ 手
(2) 在教師提示下,幼兒嘗試唱出歌曲。
(3) 學習歌曲名稱。
(4)學唱歌曲2---3次,解決高音的難點部分。
3、創編活動:嘗試按歌曲節奏創編簡單動作及歌詞。
(1)鼓勵幼兒想出新動作,大膽創編歌詞。
(2)游戲:小老師。
指導重點:
①提示幼兒按照節奏做動作。
②鼓勵“小老師”大膽創編與別人不同的動作,帶領全體演唱。
(3) 嘗試按歌曲節奏創編與同伴合作的動作及歌詞。
此活動的準備主要是幼兒的知識經驗,在日常活動和游戲中,可有意識地豐富幼兒的動作和相關動詞如:跳、摸、捏、轉、蹲、抱、扭、、、等。在活動中,教師的教育機智也非常重要,如在“小老師”的游戲中:當“小老師”無法馬上做出動作時,教師可靈活選取孩子無意識的動作提升、創編:摸摸小手、扭一扭等。
小班音樂教案 篇3
活動目標:
1、學會演唱歌曲,唱出親切、活潑的情緒。
2、通過玩手指游戲和身體動作來熟悉歌曲,培養唱歌的興趣。
3、積極參與活動,學習與同伴進行情感交流。
4、培養幼兒的音樂節奏感,發展幼兒的表現力。
5、樂意參加音樂活動,體驗音樂活動中的快樂。
活動準備:
手指木偶若干
活動重難點:
重點:學唱歌曲,享受歌唱活動的`樂趣。
難點:根據歌詞和節奏大膽表現并遷移自己的情感與人交流。
活動過程:
一、出示手指木偶,引出課題。
二、玩手指游戲,熟悉歌詞。
1、老師朗誦歌詞并示范用兩個手指分別為兩個朋友做碰指、繞指、彎指關節活動。
2、 幼兒在老師的帶領下試著玩手指游戲,教師邊玩邊念歌詞。幼兒熟悉歌詞。
三、幼兒學唱歌曲
1、 教師繼續出示新的手指木偶,邊玩手指游戲邊范唱。
2、 幼兒自己邊玩游戲邊學唱歌曲。
四、遷移情感,結伴游戲,完整地表現歌曲。
1、幼兒與教師邊玩邊唱。
2、 與同伴兩人玩手指游戲。邊玩邊唱歌。
3、 幼兒自由結伴用身體動作來表現歌曲,體驗快樂的情感。
4、 邀請客人老師邊玩邊唱。
活動反思:
興趣是幼兒學習的原動力,幼兒只有有了興趣才能產生主動學習、主動探索的愿望。愛好音樂是人的天性,有趣的音樂活動能激起幼兒學習的欲望,使其產生愉快的情緒,充分發揮想象,表現出他們不同的感受和創造。
小班音樂教案 篇4
活動目標:
1.會唱歌曲,感受秋風吹、樹葉舞的意境。
2.能分辨音樂的快慢,并大膽地用動作表現。
3.感受旋律的氣氛以及和同伴一起參加集體音樂活動的樂趣。
4.培養幼兒的音樂節奏感,發展幼兒的表現力。
5.體驗歌唱活動帶來的"愉悅。
活動準備:
每人一片秋葉。
活動過程:
1.教師朗誦歌詞,引導幼兒進入意境。
幼兒與教師一起聽伴奏朗誦歌詞。
2.學唱歌曲并用動作表現。
幼兒跟隨教師學唱歌曲。
引導幼兒一邊唱一邊大膽地用動作表現樹葉飛的情景。
3.分辨并表現音樂的快慢。
教師用鋼琴彈奏出快慢不同的音樂,模擬風聲,啟發幼兒想像,兩種風聲有什么不一樣,可以用怎樣的動作來表示。
4.游戲:“秋風和小樹葉”。
幼兒手持樹葉,邊唱歌邊舞蹈,歌曲停時,教師用鋼琴彈奏模擬風聲:風聲快而強時,幼兒快速地飄來飄去;風聲慢而弱時,幼兒放慢動作;風聲停,幼兒便停止動作不動。
鼓勵幼兒大膽想像多種動作表現風吹樹葉飛的情境。
活動建議:
風停時,引導幼兒保持不同的造型不動,教師可以提問:“小樹葉,你飄到哪里?”幼兒自由回答:“我飄落在XXX。”
活動評價:
1.會用柔和優美的歌聲唱歌。
2.想像并會用雙手在頭上、體側、左右擺動,表現出多種樹葉飄落的動作。
活動反思:
興趣是幼兒學習的原動力,幼兒只有有了興趣才能產生主動學習、主動探索的愿望。愛好音樂是人的天性,有趣的音樂活動能激起幼兒學習的欲望,使其產生愉快的情緒,充分發揮想象,表現出他們不同的感受和創造。
小班音樂教案 篇5
設計思路:
在區角活動時,孩子們喜歡玩奶粉罐,用來敲敲、坐坐、滾滾,我想利用奶粉罐培養幼兒的節奏和節拍感,讓幼兒跟著音樂敲打,從而培養幼兒對音樂的興趣。
活動目標:
1、激發幼兒對音樂活動的樂趣。
2、樂意敲打會發聲的器具,體驗探索的樂趣。
3、培養幼兒的音樂節奏感,發展幼兒的表現力。
4、感知樂曲的旋律、節奏、力度的變化。
5、感受旋律的氣氛以及和同伴一起參加集體音樂活動的樂趣。
活動準備:
1、每人一個奶粉罐,一次性筷子。
2、音樂磁帶、錄音機。
活動過程:
1、教師用手敲打奶粉罐,引起幼兒興趣。師:小朋友,你們聽聽是什么聲音?(幼兒自由猜測)
2、教師出示奶粉罐,再次拍打發出聲音,并發給幼兒每人一個讓幼兒自由拍打。
3、教師放音樂,請幼兒跟著音樂節奏拍打。
(1)第一段請幼兒坐在位置上敲打。
(2)第二段請幼兒起立,在位置前面邊走邊敲打。
4、發給幼兒每人一根筷子,請幼兒用筷子敲打奶粉罐,感受和用手拍有什么不同。
5、教師再次放音樂,請幼兒在A段時敲打奶粉罐蓋子,B段是敲打底部。
6、教師將筷子收回,請幼兒跟著音樂邊敲邊離開教室。
活動反思:
此次音樂活動是創新的,給予孩子的是全新的`體驗,是值得提倡的。因此,教師精心設計活動過程是音樂教學與否的關鍵所在,只有教材的處理和教學設計充滿趣味性,這樣才能吸引孩子主動學習。
小班音樂教案 篇6
活動目標:
1、學用普通話說出自己的姓名和同伴的姓名。
2、喜歡老師和同伴,能和大家一起愉快地演唱歌曲。
活動準備:
1、Flash課件《小朋友走來了》2、音樂錄音
活動過程:
看Flash課件《小朋友走來了》
1、提問:這是誰?誰走來了?
幼兒:山羊老師走來了
(老師把山羊老師、王老師的名字唱到歌曲中,讓幼兒感受、欣賞歌曲)
2、提問:這是哪個小朋友走來了?
幼兒:xxx走來了
(學用普通話說出同伴的姓名,把同伴的.名字唱到歌曲中,鼓勵幼兒和大家一起唱一唱)
3、游戲《xxx走來了》,請一個小朋友躲起來,走向小朋友。
(把相關幼兒的名字唱到歌曲中)
4、以多種形式演唱歌曲(弟弟朋友、妹妹朋友),分別請弟弟朋友、妹妹朋友走走、唱唱,讓幼兒知道自己是弟弟朋友或妹妹朋友。
活動結束:
小朋友一起探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