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小班美術(shù)《糖葫蘆》教案
推薦度:
小班美術(shù)活動優(yōu)秀教案
推薦度:
小班美術(shù)《春天的樹》教案
推薦度:
幼兒小班創(chuàng)意美術(shù)教案
推薦度:
小班美術(shù)活動美麗的樹林教案
推薦度:
相關(guān)推薦
【實用】小班美術(shù)教案范文五篇
作為一位兢兢業(yè)業(yè)的人民教師,通常需要用到教案來輔助教學,教案是教學藍圖,可以有效提高教學效率。那么大家知道正規(guī)的教案是怎么寫的嗎?下面是小編整理的小班美術(shù)教案5篇,歡迎閱讀與收藏。
小班美術(shù)教案 篇1
【活動目標】
1、認識豎線,并學習繪畫豎線。
2、學會相互配合完成作品。
3、感受共同合作的樂趣。
【活動準備】
配合《老虎來啦》的故事圖組,4張畫著老虎但沒有柵欄的白紙,油畫棒每組一盒,老虎吼叫聲配音,背景音樂《兩只老虎》。
【活動過程】
一、導入活動。
1、師配圖講故事,并提問。
有一天,幼兒園里的小朋友們和老師一起,去動物園里游玩,他們看到動物園里有猴子,有長頸鹿,有大象,大家看的很高興,這時候,有個小男孩一邊跑一邊喊:“快來看呀,那里有大老虎!”小朋友們也跟著跑過去,只見在一座小山腳下,有一只兇猛的大老虎,正向小朋友這邊跑過來,原來呀,山下的圍欄破了,老虎要跑出來啦,小朋友們嚇得一邊跑一邊喊:“老虎來啦...老虎來啦...”(播放老虎叫聲配音)
2、提問:
孩子們,老虎要跑出來了,那可怎么辦呀?教師鼓勵幼兒舉手發(fā)言,引導幼兒說出修補圍欄的辦法。
二、教師介紹豎線和示范繪畫豎線:
1、向幼兒介紹豎線。
小朋友們,這些圍欄是什么樣子的?(是線條)這些線條的名字叫豎線。
2、示范繪畫豎線,個別幼兒板書練習。
教師邊示范邊講解,從上往下畫豎線,兩條豎線之間的"距離要相當。你們想來試試嗎?請個別幼兒板書練習,教師指導并小結(jié):這樣才能把損壞的圍欄修的更好,瞧,老虎又被圍起來了,牠再也跑不出來了!
三、幼兒分組作畫,教師巡視指導。
1、小朋友們看,你們身后有三只老虎,他們的圍欄都壞了,老虎快要跑出來了,好危險呀,你們能幫忙把圍欄修好嗎?那好。老師給你們分組,你們拿著畫筆像老師一樣,從上往下畫豎線,修好圍欄,圍住老虎好不好?
2、幼兒分組作畫,配樂,教師巡視指導,重點指導幼兒握筆、繪畫方向和鼓勵幼兒相互合作。
四、活動結(jié)束。
1、相互欣賞作品,檢查圍欄是否修好。
2、小朋友們可以去其他組看看圍欄修的好不好,哪一組修的最好呢?
3、收拾畫筆,準備入廁。
小班美術(shù)教案 篇2
活動準備:
1、瓶娃娃人手一個(用小飲料瓶裝飾成瓶娃娃,里面盛小半瓶水,并在瓶蓋內(nèi)事先擠上一點紅或黃、綠水粉顏料)
2、音樂《嘻唰唰》
3、水粉調(diào)色盤、大白紙板三塊。
4、用皺紙、松緊帶自制的紅黃綠小頭花若干,用三色卡紙分別制作蘋果、梨子、西瓜小屋。
活動過程:
一、瓶娃娃變魔術(shù),以激起幼兒興趣,感知三種不同的色彩。
1、出示一個未變色的瓶娃娃,教師:“今天,我請來了一個小客人,你們認識它嗎?”
幼兒:“它是瓶娃娃”
教師:“寶寶跟瓶娃娃打個招呼吧!”(瓶娃娃好!)
教師以瓶娃娃的口吻:“你們好”
2、教師:“這個瓶娃娃它會變魔術(shù)呢!我們看看它會變成什么樣子?”
“變變變,變變變!”(教師邊說邊上下晃動瓶子,)
教師:“瓶娃娃變成什么樣子啦?”(引導幼兒學說“瓶娃娃變成紅紅的”)
3、教師:“今天,我請來了許多的瓶娃娃(邊說邊出示許多瓶娃娃)寶寶想不想和它們一起變魔術(shù)?讓我們一起來變一變,看看它們又會變成什么樣子?”(幼兒自由上來拿一個瓶娃娃,要求幼兒用力搖邊晃邊說“變變變,變變變!”)
教師:“你們的瓶娃娃都變成什么樣子啦?(引導幼兒說一說自己的瓶娃娃變成什么顏色)
教師、“寶寶的瓶娃娃有紅紅的,有黃黃的,還有綠綠的, 瓶娃娃好看嗎?”(讓幼兒學說形容詞:真好看)
二、瓶娃娃找朋友,幫助幼兒會區(qū)別不同的色彩。
1、教師以紅色瓶娃娃口吻說:“我是紅紅的瓶娃娃,誰的顏色和我一樣啊,快到我這兒和我做好朋友吧!”(等紅娃娃到齊后)我們都是誰啊?我們都是紅紅的"瓶娃娃,讓我親親你,你也親親我!”(幼兒相互之間碰一碰瓶娃娃)
教師:“紅紅的瓶娃娃都找到好朋友了,它們真高興!”
2、教師再扮黃娃娃;“我是黃娃娃,我的好朋友在哪里呢?誰的顏色和我一樣,它就是我的好朋友。”
教師:“黃黃的瓶娃娃都找到好朋友了,它們真高興!”
3、教師:“綠娃娃的好朋友在哪里呢?我們都是綠綠的瓶娃娃,讓我親親你,我們都是好朋友!”
教師:“我們的瓶娃娃都找到自已的好朋友了,真高興,那讓我們一起來跳個舞吧!在跳舞之前,我們先把它們打扮一下,我今天特意為瓶娃娃準備了許多的頭花呢!”(教師邊說邊拿出一個綠色頭花作示范,并講解戴頭花的要領(lǐng))
幼兒根據(jù)自已瓶娃娃的顏色,選擇相應顏色的頭花,嘗試將頭花戴在瓶口上。
4、幼兒隨著音樂,和瓶娃娃一起自由跳舞。
三、送瓶娃娃回家,進一步加深幼兒對三種顏色的認識。
1、出示三種不同顏色的水果屋(紅、黃、綠)
教師:“瓶娃娃累了,我們抱著瓶娃娃休息一會吧”(教師哼唱搖籃曲,幼兒表演哄瓶娃娃睡覺的樣子。)
教師:“你們知道瓶娃娃的家住在哪里嗎?”
2、引導幼兒觀察不同的水果房子,說出它們是誰的家。再請幼兒按顏色將瓶娃娃送回相應顏色的水果屋。
四、幼兒種小花,引導幼兒手指作畫。
1、教師:“瓶娃娃都回到了自已家,它們的家真漂亮!如果我們在它們的小屋前種點小花小草就更漂亮啦!”
2、教師示范手指點畫,邊畫邊交代要求。
3、幼兒按自己的意愿用手指沾上不同顏色的水粉進行點畫。
(教師巡回指導,提醒幼兒不要將顏料弄到身上)
五、活動評價
教師:“寶寶種了這么多漂亮的小花小草,你們真能干!瓶娃娃看著太高興了!可現(xiàn)在時候不早了,我們也該回家了,寶寶跟瓶娃娃說再見吧!”
活動延伸:
在區(qū)域活動中提供多種工具,如棉簽、蔬果等。讓幼兒嘗試用它們作畫,使之獲得更多的體驗。
小班美術(shù)教案 篇3
活動目標:
1、愿意親近小動物,感受新表現(xiàn)方法的趣味。
2、學習用大小不同的圓形和線條組合表現(xiàn)小雞的特征,并用涂色的方法給小雞輪廓上色。
活動準備:
1、大背景圖一副(母雞、草墊若干)
2、油畫棒
3、豐富小雞形象的經(jīng)驗
活動過程:
一、情景導入
1、欣賞背景師:這是雞媽媽剛生下的一個蛋寶寶,我們一起來幫助雞媽媽孵蛋,看看蛋殼里的小雞到底長什么樣了。
二、教師師范:雞媽媽孵蛋
1、小雞出殼:添畫小雞的外形特征,尖尖嘴、眼睛、翅膀、小腳師:小小蛋兒把門開,尖尖嘴兒鉆出來;小小蛋兒把門開,圓圓眼睛睜開來。
師:小雞的嘴巴是什么樣子的呀?(尖尖的,師總結(jié)小雞的嘴巴要尖尖的,這樣小雞才能琢破蛋殼鉆出來哦。)師:小雞的眼睛和嘴巴都鉆出來了,小雞的翅膀也想鉆出來,可是蛋寶寶不愿意開門,我們一起請用好聽的話,請他開開門。(小小蛋兒把門開,拍拍翅膀鉆出殼)師:小雞的嘴巴,眼睛,翅膀都鉆出來了,這只小雞為什么哭了?你們猜猜為什么?因為小雞的腳還卡在蛋寶寶里面有點疼,我們一起請蛋寶寶再開一下門讓小雞的腳出來,小小蛋兒把門開,小雞的小腳鉆出來,小雞的腳很特別,他有幾根腳趾,我們一起來數(shù)數(shù)看?他的三只腳趾是靠的緊緊的還是分的開開的啊?(小雞的三只腳趾一頭是緊緊的靠在腿上,小雞的兩只腳也是一樣長的,所以小雞小雞才能站的穩(wěn)。)
2、幼兒添畫另一只雞(提醒幼兒小雞的兩只腳要分開一點,保持距離,腳趾要分開點哦)師:一只小雞太孤單了,我們一起幫小雞再找個好朋友,變變變再變出一個蛋寶寶。(請一個幼兒添畫小雞的嘴巴,眼睛,翅膀,再請一個幼兒添畫小雞的腳,提醒幼兒小雞的三根腳趾要靠近小腿,兩條腿這間要分開些,這樣小雞才能站的`穩(wěn)。)
3、小雞理毛(用油畫棒,用點力氣)師:小雞剛從蛋寶寶里面跑出來,用了很大的力氣身上的毛有點亂了,我用小梳子幫小雞把身體周圍的毛用小梳子梳一梳,只要梳小雞身體周圍邊邊的毛就可以了哦,小梳子,梳梳梳,每個邊都梳到,我?guī)托‰u把毛用小梳子梳了一下,現(xiàn)在小雞更漂亮了。
三、幼兒操作:扮演雞-媽媽一起孵蛋師指導幼兒添畫小雞的各種不同的形態(tài),涂色,小雞的眼睛。
四、游戲師:小雞寶寶們都出殼了,可以把他們送回到雞-媽媽那里。送到雞-媽媽那里的時候要講一句好聽的話。師先師范。(添到大背景上)師:下面我們一起來做個游戲,我來做媽媽,你們來做寶寶,快點把小門關(guān)起來。(做一遍)
活動反思:
在這次的送教下鄉(xiāng)活動中,我開展了小班閱讀活動《小小蛋兒把門開》,活動中所使用的大繪本是我和幼兒園的一位老師自己編畫自制的。熟悉建構(gòu)式教材的人都知道“小小蛋兒把門開”是建構(gòu)式教材小班下冊的一個主題活動,在整個主題活動中讓幼兒對一些從蛋中孵化出來的動物有一系列的了解,對于今天在馬目幼兒園小班的孩子來說,開展這個活動其實是有一定的難度的,首先幼兒的年齡比較偏小,他們相當于是我們平時所說的托班的年齡;其次,我是借班上課,對幼兒的實際水平還不是很了解;再次,幼兒平時對普通話的理解水平都還不是很好,對繪本的接觸就更少了。因此,首次接觸到這么大規(guī)模的閱讀活動,對孩子們來說,是一次很大的挑戰(zhàn)和突破。在活動過程中,由于我對孩子的反應已經(jīng)有了初步的估計,加上精心的活動設(shè)計,繪本中鮮明的色彩、圖案的吸引。整個故事雖然沒有直接連貫的情節(jié),但總體上也是從易到難,有所提升的,如先從常見的小雞小鴨到不常見的烏龜,再到難得一見的鱷魚,我積極的引導鼓勵幼兒觀察、想象、學說、模仿等利用多種手段,讓孩子們很快的投入到活動中,并樂于來猜、來想、來說、來演,應該說整個活動是在輕松的氛圍中進行的,活動目標也較好的達到了。閱讀對孩子的發(fā)展確實很重要,希望我的這個活動能讓孩子們喜歡閱讀,對我自己來說,通過這次上課,知道了無論是哪里的孩子,無論是怎樣的閱讀材料,只要我們?nèi)ネ诰颍紩l(fā)現(xiàn)閃光的地方。
小班美術(shù)教案 篇4
設(shè)計意圖
主題活動《黑白也精彩》之子課題“動物的黑白世界”開展以來,孩子們的視角漸漸關(guān)注到動物身上的花紋、皮毛甚至它們喜歡吃的東西等等。斑馬、奶牛、斑點狗是孩子們比較熟悉的動物,而它們的共同特點都是黑白花紋的動物,這些基本主題經(jīng)驗是孩子們已經(jīng)積累的。同時,我發(fā)現(xiàn)我們的孩子在區(qū)域中很喜歡為小動物穿衣服(涂色),但都有這樣共性的特點,就是不懂得很好地在輪廓線內(nèi)涂色,而且堅持性不夠。通過此活動,讓幼兒進一步了解黑白花紋動物的明顯特征,從而培養(yǎng)幼兒觀察的興趣,喜歡動物、親近動物。經(jīng)過我對當前我班孩子的情況分析,以為黑白花紋動物洗洗澡為切入口,在幼兒能接受理解的方式下,自己勾勒黑白動物的花紋并學習在輪廓線內(nèi)涂色,即習得了技能,更為重要的是培養(yǎng)了幼兒良好的生活衛(wèi)生的習慣。同時,我將活動延伸到班級的美工區(qū),孩子們即能鞏固裝飾動物的黑白花紋,還能在動物的周圍添畫。
活動目標
1、在參觀動物園的過程中了解黑白花紋動物的主要特點,引起幼兒的觀察興趣。
2、幼兒學會畫奶牛的花紋,并嘗試在奶牛的身上畫出來3、愿意為小狗、奶牛、斑馬等動物設(shè)計花紋輪廓,并學習正確地涂色。
4、尋找生活中與黑白動物身上相似的線條。
5、鼓勵幼兒樂于參與繪畫活動,體驗繪畫活動的樂趣。
6、喜歡參加藝術(shù)活動,并能大膽地表現(xiàn)自己的情感和體驗。
活動準備
動物園的圖片一張、郊游的音樂一曲、動物圖片每人一張,人手一支粉筆,生活中的斑馬線及象奶牛一樣的花紋一朵、一朵的白云,記錄表人手一張,讓幼兒尋找生活中點。
活動過程
〈一〉花紋動物的特點,引起幼兒的觀察興趣。
1、小朋友你們?nèi)ミ^動物園嗎?幼:“去過”
師“動物園里都有些什么呢?(請三個幼兒講一講)師:今天老師帶你們?nèi)ズ诎谆y動物園去看看,有些什么動物呢?。我們聽著音樂一起出發(fā)吧,(放智慧樹的音樂)老師和幼兒一起隨音樂跳。音樂結(jié)束,老師出示黑白花紋動物的圖片,讓幼兒說一說,有些什么動物?(幼兒隨便講,有什么什么動物)。
師:請幼兒再說說他們身上的花紋是什么樣的?(如果幼兒說不出,老師可以個別指出,讓幼兒一個一個說,小狗身上的花紋是一點一點的,奶牛身上的花紋是一塊一塊的,斑馬身上的花紋是一條一條的,然后出示三種花紋圖樣。
〈二〉畫奶牛的.花紋,讓幼兒嘗試在紙上畫。
師:這三種花紋你哪一種不會畫,老師著重示范奶牛花紋的畫法:“爬了一座山坡停一停,再爬一座山坡停一停,請幼兒把手拿出來跟老師一起畫。爬了許多座山坡累了,又回到出發(fā)點休息了。”請幼兒在地上學畫奶牛花紋的畫法,(每個幼兒在地上畫花紋。老師巡回指導。)展示幼兒的作品,評價幼兒的作品。
〈三〉白花紋添畫花紋,并給動物配上適合的花紋。
每組有現(xiàn)成的動物作品,但是沒有花紋,請幼兒為他們設(shè)計花紋,幼兒作畫,老師巡回指導,并放音樂。《琵琶曲》
〈四〉幼兒的作品,評價幼兒作品。
〈五〉生活中相似的線條師:小朋友,你們在生活中有沒有發(fā)現(xiàn)與動物身上相似的線條,斑馬、奶牛、狗等等幼:斑馬線與斑馬身上的花紋相似,奶牛身上的花紋與白云的花紋相似、小狗身上的花紋與泡泡、雨點、露珠等相似。并展示課件。
活動反思
本節(jié)課幼兒的活動興趣很濃厚,能夠?qū)游锷砩系幕y進行想象,象泡泡、象白云、象斑馬線等,通過兒歌的方式學畫奶牛的花紋,幼兒的興趣很濃厚,也較適合小班幼兒的年齡特點,在學畫奶牛花紋的同時,幼兒雖然掌握了方法,但由于幼兒的年齡有限,有時不能很好地表現(xiàn)出來,這點我們應該尊重幼兒的個體差異,接納孩子,包容孩子的能力,所以老師的要求也因人而異,準確看待每一幅作品。
在本節(jié)課中,老師的引導較自然,讓孩子自己去發(fā)現(xiàn),去嘗試、但是幼兒作畫之前,老師沒有交代動物身上應該穿適合的衣服,所以有的幼兒畫的不夠好,如果老師能夠交代清楚,效果會更好的。
小班美術(shù)教案 篇5
活動目標:
1.感受生活中各種花布圖案花紋、色彩的美。
2.初步嘗試使用印章印制美麗的小花布,對印章畫感興趣。
3.引導幼兒能用輔助材料豐富作品,培養(yǎng)他們大膽創(chuàng)新能力。
4.能展開豐富的想象,大膽自信地向同伴介紹自己的作品。
活動準備:
(一)知識準備
預先引導幼兒觀察生活中各種美麗小花布的不同構(gòu)圖,激發(fā)幼兒制作的欲望。
(二)物質(zhì)準備
1.泡沫印章、瓶蓋印章、積塑印章、蔬菜(白菜根、蓮藕)印章。
2.已調(diào)好的紅、黃、藍等各色顏料每組各一份,圖畫紙,抹布。
3.預先通知家長在活動當天盡量給幼兒穿上色彩鮮艷、花紋豐富的服裝。
活動過程:
1.導入活動,引起幼兒興趣。
(1)引導幼兒互相觀察班上的老師、小朋友身上的漂亮的"服裝。哪些衣服的顏色是相同的?這些衣服上的圖案和花紋是一樣的嗎?有什么樣的圖案?你覺得什么圖案最漂亮?
(2)教師總結(jié),幫助幼兒分辨各種顏色與花紋。
2.教師示范講解印制美麗的小花布的方法。
教師邊示范邊講解印章的用法:先挑選自己喜歡的印章,蘸上自己喜歡的顏色,然后印在紙上,直到顏色印不出花紋時,再蘸上顏色,或換其它印章印其它顏色的花紋。
3.提出印畫要求。
(1)一個印章蘸過一種顏料后,不可再去蘸其它顏料。
(2)盡量多印,使畫面色彩豐富。
(3)保持畫面干凈、整潔。
4.幼兒操作,教師巡回指導。
啟發(fā)幼兒大膽、有創(chuàng)意地用印章印自己喜歡的花布,并指導幼兒認真,耐心細致地完成,養(yǎng)成良好的做習慣。
5.展示幼兒作品,引導幼兒互相欣賞評價。
活動延伸:
1.可將印畫的材料投放在美工角,引導幼兒繼續(xù)印制手帕、圍巾、花瓶、小花、衣、褲、裙等。
2.將制作好的布、衣、褲、裙擺放在游戲區(qū)角中,開展展銷會。
活動反思:
此活動符合小班幼兒的年齡特點。印章畫對于小班幼兒來說,非常感興趣。在美工區(qū)里,我們準備了一些自制的泡沫印章讓孩子練習印畫,孩子都爭著要玩。
在本次活動中老師充分放手,讓幼兒自由創(chuàng)作,探索設(shè)計花布,讓幼兒自己動手、動口、動腦,印出不同的花布,在充分感受美、欣賞美的基礎(chǔ)上讓幼兒表現(xiàn)美、創(chuàng)造美,激發(fā)幼兒對印章畫的興趣。
活動亮點:
第一,首先讓孩子欣賞一些小花布做成的物品,說說見到什么東西是用小花布做成的,然后借助PPT,讓幼兒欣賞一些美麗的小花布圖案,在充分感受的小花布的美之后再進行創(chuàng)作。
第二,巧妙利用快餐盒和海綿,制作顏色印泥盒。以往,我們把調(diào)好的顏色直接放在盤子里讓孩子印畫,這樣顏料容易蘸得多,并且容易灑出來。將顏料放在裝有海綿的快餐盒里,避免了這些現(xiàn)象的發(fā)生。顏料用過之后,直接蓋上盒子,還可以節(jié)約資源反復使用。
第三,把圖畫紙將小布剪成裙子、衣服、褲子、帽子、圍巾等形狀,激發(fā)幼兒創(chuàng)作的欲望。
活動不足:
老師把小花布展覽布置在窗臺邊,在欣賞各種小花布物品時,幼兒被窗外的東西吸引住了。若能把窗簾拉好,把小花裙,小花褲等東西掛在窗簾上,幼兒能更專心地欣賞小花布。蔬菜印章比較大,圖案又不明顯,可以換成其他印章。海綿印章、蔬菜印章比較大,應該提供較大的紙張讓孩子印畫。
小班美术教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