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小枕頭》小班音樂教案
推薦度:
幼兒園小班音樂教案
推薦度:
幼兒園小班音樂教案:粉刷匠
推薦度:
小班音樂游戲教案
推薦度:
《媽媽我要親親你》小班音樂活動教案
推薦度:
相關推薦
【精選】小班音樂教案模板集錦五篇
作為一名辛苦耕耘的教育工作者,編寫教案是必不可少的,借助教案可以有效提升自己的教學能力。教案應該怎么寫呢?以下是小編收集整理的小班音樂教案5篇,供大家參考借鑒,希望可以幫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小班音樂教案 篇1
活動目標
1. 初步學習用花開和蝴蝶飛舞的動作表現音樂。
2. 能根據教師出示標記的顏色進行結伴。
3. 體驗與同伴合作表演帶來的快樂。
4.培養幼兒的音樂節奏感,發展幼兒的表現力。
5. 認真傾聽并積極參與歌唱活動。
活動準備
1、人手2條紗巾。
2、紅色、黃色標記牌各兩個。
活動過程
1、復習歌曲《蘋果》
能用好聽的聲音,邊唱邊做動作。
2、探索花開的.動作。
提問:你們看過花嗎?花是什么樣子的?花一開始就是開的嗎?
3、教師將紗巾成團用兩手握住,然后慢慢打開,引導幼兒觀看“花”的開放。
提問:花是怎么開的?花兒什么時候全部打開?
4、幼兒隨音樂做“花”開放動作。
(1)幼兒用手模仿做花兒慢慢打開動作。
(2)幼兒與老師一起做花開動作。
5、探索小蝴蝶飛舞動作。
(1)聽音樂做蝴蝶飛舞。
(2)蝴蝶結伴飛舞。
6、完整聽音樂表演。
7、 師生共同收紗巾結束活動。
活動反思
在優美樂曲的熏陶下,孩子們大膽用自己想象的動作表現蝴蝶飛、蝴蝶聞花香等不同情景下的動態,孩子們將兩種角色表現的非常準確,兩兩合作比較融洽,也很開心。但對音樂節奏的把握上,不夠準確。
小百科:蝶,通稱為“蝴蝶,節肢動物門、昆蟲綱、鱗翅目、錘角亞目動物的統稱。全世界大約有 14000 多種,大部分分布在美洲,尤其在亞馬遜河流域品種最多。
小班音樂教案 篇2
活動目標:
1、指導幼兒掌握節奏。
2、初步學唱歌曲。
活動準備:
1、節奏卡4張。
2、母雞、小鴨、小花貓、小馬圖片各一張。
活動過程:
一、活動開始。老師:小朋友們好,這節課我們上音樂課,現在我們先來復習以前學過的律動和歌曲。
1、律動:《這是小兵》、《日常生活模仿操》
2、練聲:《小鳥醒來了》、《小雞叫、小貓叫、小鴨叫》
二、基本部分。
1、出示教具,指導幼兒掌握節奏,初步學習歌詞內容。
教師:今天,老師請了幾位小客人來我們班,你們看看,都有誰來了。
(1)出示母雞圖片:這是誰?請小朋友來說說母雞有什么本領?(是母雞,會生蛋) 那你們知道母雞媽媽生蛋的時候是怎樣叫的嗎?我們一起來學一學吧。(咯咯噠、咯咯噠)
出示第一張節奏卡:老師把母雞媽媽的叫聲寫在了一張紙上,我們來看一看,一個叉就表示叫一聲,用線連起來的就叫的更快,我們一起來試一試。
(2)出示小鴨子圖片:這是誰來了?小鴨子又有什么本領呢?原來呀,小鴨子喜歡去捉魚蝦,那小鴨子是怎么叫的?我們再一起來學一學小鴨子的叫聲吧。
出示第二張節奏卡:老師也把它的叫聲寫到了這里,我們把小鴨子的叫聲一起唱到這個節奏里。
(3)出示小花貓圖片:喵~喵~你們聽,是誰來了?小花貓又有什么厲害的本領呢?(捉老鼠)那小花貓捉到老鼠了是不是很開心呀?它會怎么叫呢?我們一起來學一學。
出示第三張節奏卡:看看這張有什么不同?有一個零,這個零叫做休止符,表示停的意思,當我們唱到這個零的時候,小嘴巴不能發出聲音了,我們一起來唱一唱。
(4)出示小馬圖片:看看這又是誰?小馬又有什么本領呢?(跑得很快)它跑步的時候聲音是怎么樣的?(噠噠噠噠)
出示第四張節奏卡:我們也把小馬跑步的"聲音唱出來吧。
2、幼兒初步學唱歌曲。
教師:我們看了這么多的小動物,它們都有厲害的本領,有一首歌呀,說的就是這些小動物們,歌曲的名字叫節奏歌,小朋友們要豎起耳朵仔細聽好了。
(1)教師示唱第一遍。(清唱)
教師;歌曲的名字叫什么呀?老師在歌曲都唱了些什么?
(2)教師示唱第二遍。
教師:老師跟著琴聲再把這首歌曲唱一遍,小朋友要認真聽,等下老師要提問提哦。
教師;母雞媽媽在干嘛?它生蛋的時候是怎樣叫的?小鴨子去做什么?捕魚蝦的時候它是怎么叫的?小花貓又在干什么?捉到老鼠了,小花貓是怎么開心的叫的?小馬跑得怎么樣啊?它跑得很快時候是什么聲音?
(3)幼兒跟唱。
教師:好,現在小朋友們大聲的跟著老師唱這首歌。
教師:小朋友們真棒,可是還是有些小朋友的聲音很小聲,老師都聽不到,我們再來一遍,這次老師要看看誰唱的好。
三、活動結束。
小班音樂教案 篇3
背景分析:
小班的孩子喜歡富有情境的游戲。來自孩子們生活中的跳跳床是他們非常感興趣的。因此,我創設了“森林里動物們玩跳跳床”的游戲情境,并且自然地貫穿始終。這樣就使得活動變得好玩有趣起來,從而調動了孩子們參與活動的積極性,激發了他們跳躍的愿望。
為幫助孩子們突破“隨歌曲節奏跳躍”的難點,我通過“皮球跳躍”“圖譜引導”和“肢體感受”三個環節幫助孩子們從直觀到具體形象再到自身動作感受,由易到難地引導孩子們感知歌曲的節奏。第一環節和皮球一起玩“跳躍”的游戲,既順從了孩子們的心理需求,又非常直觀、具體形象地幫助孩子感知了歌曲的節奏;第二環節通過形象的圖譜幫助孩子更好地熟悉歌詞、感知節奏;第三環節引導孩子通過身體動作進一步感受音樂跳躍的節奏和情緒。在活動的最后,創設了有趣的“跳跳床”游戲情境,充分調動了孩子們參與活動的積極性,最終使孩子們在輕松、自如地氛圍中,有效的達成了教學活動目標。
教學策略:
1.游戲情境法
2.直觀感受法
3.圖譜引導法
4.循序漸進法
活動目標:
1.用動作表現歌曲跳躍、歡快的情緒,產生跳起來的愿望。(重點)
2.能跟隨歌曲的節奏跳躍。(難點)
3.感受樂曲歡快富有律動感的情緒。
4.通過音樂活動培養幼兒想象力、口語表達能力及肢體的表現能力。
活動準備:
1.物質準備:音樂、圖譜、皮球、廢舊廣告布。
2.經驗準備:和幼兒玩節奏游戲。
活動過程:
1.情境激趣,學習體驗歌曲節奏。
(1)情境導入,完整欣賞音樂。
(2)出示皮球,通過皮球有節奏的跳動,感受歌曲跳躍的情緒,尋找跳起來的感覺。
(3)通過圖譜,進一步感受練習歌曲節奏。
(4)利用身體各部位感受跳起來的感覺和節奏。
2.情境深化,出處引導幼兒隨歌曲節奏跳躍。
(1)幼兒隨歌曲節奏自主模仿小動物跳躍,表現歌曲的節奏及跳躍感。
(2)幼兒合作表演,進一步引導幼兒隨歌曲的節奏進行跳躍。
3.情境升華,進一步發展幼兒隨歌曲節奏跳躍的能力,共享跳躍的快樂。
(1)借用“跳跳床”(廣告布),激發幼兒跳躍的欲望,進一步練習隨歌曲節奏跳躍。
(2)增加游戲情境,讓幼兒進一步鞏固練習隨歌曲節奏跳躍。
(3)共同演唱歌曲,體驗用聲音表現歌曲跳躍的歡快情緒。
4.結束活動。
教師和幼兒在快樂的"游戲情境中結束活動。
教學反思:
教學的過程中先采用手指游戲讓幼兒感知節奏的快慢變化,再用語言提示引出會跳的好朋友“皮球也來湊熱鬧”并提問:“皮球會跳嗎?”通過演示得出皮球不但會慢慢的跳快快地跳而且還會隨音樂的節奏一起跳。此樂曲訊用了用圖片記錄樂曲的節奏,圖譜的形式以每兩小節為一行,共五小姐。感謝朱老師對我的指點讓節奏譜更為生動形象,幼兒對學習的興趣更為濃烈,在活動的環節中,選擇邊對照圖譜邊打節奏讓幼兒更進一步感知樂曲的節奏,其中讓幼兒集體與,個別表演,激發幼兒的表演欲望,在歡快的游戲中掌握節奏,用身體不同的部位來打節奏,讓幼兒更有趣,設置了跳跳床活動時有了規矩,并學會與同伴之間的配合及朋友玩耍的喜悅之情。在不斷拍打節奏的同時,幼兒也基本會唱歌曲,但在今天的活動中我還有些緊張,在以后的活動和學習中還需要在鍛煉,消除緊張情緒。
小班音樂教案 篇4
活動目標:
1.理解歌詞,初步學唱歌曲并愿意用動作表達冬天不怕冷。
2.感受歌曲所表達的冬天不怕冷的積極情緒。
3.能唱準曲調,吐字清晰,并能大膽的在集體面前演唱。
4.對音樂活動感興趣,在唱唱玩玩中感到快樂。
活動準備:
1.鋼琴。
2.歌詞相對應的圖譜一套。
活動過程:
一、復習律動,談話導入。
(適當地加強運動量,讓幼兒感到身體暖和。鼓勵不怕冷、認真做動作的幼兒)
師:“小朋友,現在是冬天了,你們覺得冷不冷呢?”
幼:“冷。”
師:“怎樣才能讓我們的身體變暖和呢?”
幼:……
二、教師介紹歌曲(教師朗誦歌詞一遍)。
師:“有一群小朋友告訴老師鍛煉能讓身體變暖和,我們來聽聽他們是怎么鍛煉的。”(教師朗誦歌詞一遍)
師:“北風呼呼,雪花飄飄,小朋友是怎么鍛煉的?”
幼:“小手搓搓、小腳跺跺、小球拍拍。”
師:“小朋友真棒,老師覺得這兒歌不好玩,我想把它變成一首歌曲?!?/p>
三、教師完整演唱歌曲。
師:“小朋友聽老師來唱唱吧?!?/p>
四、幼兒熟悉歌曲旋律,學唱歌曲。
1.教師范唱。(教師出示圖譜,幫助幼兒記憶歌詞)
師:“小朋友,你們想不想學學這首歌???”
幼:“想。”
師:“那小朋友再來聽老師來唱一遍吧。”
2.跟著歌曲節奏一起拍手朗誦歌詞。
師:“我們來跟著歌曲節奏一起拍手朗誦歌詞。”
3.幼兒學唱歌曲。
師:“我們來加上動作,來唱唱這首歌吧?!?/p>
五、鼓勵幼兒完整地邊唱邊跟著音樂做模仿動作。
師:“我們加上動作再來一遍吧!”
活動反思與建議:
在這個活動中,教師讓幼兒先看老師做鍛煉身體的動作,讓幼兒說一說;再讓幼兒模仿老師的動作,從中滲透歌詞內容;最后學唱歌曲。但是幼兒興趣點只關注了,如何去學動作,在學唱過程中,有點冷場。在下環節教師運用聽、問答、念、唱,改變了學的方式,更能激發幼兒學的`愿望,將歌曲一步一步的滲透到活動當中,幫助幼兒體驗和感受音樂,并學唱歌曲。
小百科:如果一個物體的溫度比較低,那么這個物體就是冷的。溫度越低,則越冷。
小班音樂教案 篇5
活動目標:
1.熟悉樂曲旋律,認識并學習使用蛙鳴筒。
2.能根據圖譜拍出相應的節奏性,并創編身體動作。
3.根據身體動作圖譜來遷移配器,學習看指揮演奏樂器。
4.對音樂活動感興趣,在唱唱玩玩中感到快樂。
5.培養幼兒的音樂節奏感,發展幼兒的.表現力。
活動準備:
1.樂器:木魚,鈴鼓,鳴蛙筒
2.幼兒用書,教學掛圖,磁帶
活動過程:
1.教師出示教學掛圖,請幼兒邊聽音樂邊觀察,講述歌曲的情境,激發幼兒學習的興趣。
教師:“今天我給小朋友們帶來了一群小客人,你們看看是誰?他們在干什么?”
教師用稍慢的速度彈奏樂曲,請幼兒學一學小烏龜的動作,感受歌曲的意境。
2.引導幼兒用身體動作為樂曲伴奏。
教師提問:“你聽了這首樂曲自己有什么感覺啊?“
幼兒跟隨教師隨音樂做動作,感受樂曲節奏兩遍。
3.引導幼兒感受圖譜,將圖譜轉化為身體動過。
教師:“我們來看著圖譜做一做身體動作。“
4.引導幼兒進行配器練習。
教師引導幼兒將圖譜與樂器匹配,幼兒自由選擇自己喜歡的樂器坐在相應的位置上。教師介紹蛙鳴筒。
5. 看教師指揮,按順序集體演奏。
教師放慢速度演奏樂曲的旋律,幼兒學習迅速的對教師的身體暗示做出節的反應。
6.幼兒自由選擇,交換樂器演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