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提升孩子的數學思維能力?在初中數學教學中,學生自主學習的興趣培養有著特殊的地位,它是學生學習自覺性和積極性的核心因素,是自主學習的強化劑。下面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關于提升孩子的數學思維能力技巧,希望對您有所幫助。歡迎大家閱讀參考學習!
1如何提升孩子的數學思維能力
入”能得法,“導”有趣味
“好的開頭是成功的一半,”很多有經驗的老師都非常重視導語。導語設計得好,可以集中學生注意力,激起學習興趣,引發學習動機,引導學生進入學習狀態。清人李漁說過:“開卷之初,當認奇句奪目,使人一見而驚,不敢棄去。起始課若入能得法,導有趣味,不但能將學生在課間休息時散放的心很快吸引到課堂學習的目標上來,而且能引人入勝,激發同學們聽課情緒,甚至對這堂課的成功,乃至整個數學教學效果,都會產生直接的影響。導入的作用是引起注意、激發動機、建立聯系和組織指引。當然,引導要得當,不要喧賓奪主,占用過多的寶貴時間。引導的內容要與課題聯系緊密,才能更快讓學生回到課堂上。
比如,在教三角形內角和定理時,我是這樣進行的:先讓學生任意畫幾個三角形,量出每次所畫的三角形的三個內角的度數,然后,我對學生說:“你們敢不敢考考老師?只要你們說出任意兩個角的度數,教師就一定能夠說出第三個角的度數。”話音一落,學生學習情緒一下就高漲起來了,都想難倒老師,但都被老師答對了。我問“你們想不想知道其中的秘密呢?”學生們齊答:“想”。這樣圓滿的完成了新課的導入。我先用學生活動的模式讓學生考教師,以引起學生的注意;從而激發起學生也要學會的強烈動機;教師的引入既建立在已學的基礎上又完全緊扣新知識,加強了新知識之間、知識與引入之間的聯系。指引學生三角形內角和是有規律可循的,揭示了本節課的教學目標。
堅持直觀性教學原則
中學生尤其是初中生對具體的直觀性有很強的依賴性,或者說初中生抽象思維有一定的局限性。根據巴甫洛夫關于人的兩種信號系統的學說,大到了少年期,腦聯絡神經纖維大量增加,腦神經細胞的分化機能達到了成人水平,第二信號系統的作用有顯著的提高。但是初中學生思維發展的一個明顯特點,是抽象邏輯思維主要屬于經驗型,思維的理論性還不發達,教師選擇與抽象概念有關的正確的直觀形象作為支柱,就能使學生更好更快地掌握這些概念。
在教學中,為了激發學生的興趣,教師一定要盡可能地進行直觀教學。要充分運用實物直觀、模型直觀、圖形直觀、言語直觀,以形成學生鮮明的表象,為他們掌握基礎理論提供必要的感性材料。數學教師在教學過程中,為了培養學生的興趣,一定要根據數學本身的特點,采用數形結合的方法,這樣可以使較為抽象的數量關系通過直觀的幾何圖形將其性質反映出來,使抽象的概念關系得以直觀化、形象化,有利于分析、發現和理解它們。同時,教師還應該重視教學手段改革,運用幻燈、投影儀、電視、電子計算機等先進教學設備,加強直觀教學。
2如何讓數學思維敏捷
在掌握知識的過程中,教師要鼓勵學生獨立思考,發表自己的見解,形成“自由爭辯”的學風。
學生往往受思維定勢的影響,盲目隨從,這不利于增強思維的批判性。為克服學生的盲從心理,教師有時可故意制造一些錯誤,讓學生去發現、評價。如教學三角形面積,要求學生根據圖中數據用兩種方法求圖形面積(單位:厘米)。學生計算后發現,兩組相對應的底和高求出的面積不相等。這是為什么?教師便引導學生討論,找原因,從而發現:兩條直角邊長度之和等于另一條邊,就不可能組成一個三角形。這樣設計,在審題時即對題目條件的可靠性進行論證,無疑培養了學生思維的批判性。同時還向學生們滲透了“三角形兩邊之和必大于第三邊”的知識。
數學思維的敏捷性是指思維過程的簡縮性和快速性。
具有這一思維品質的人處理問題和解決問題時能適應緊急的情況,迅速作出正確判斷。在數學學習中,具有這一品質的學生能縮短運算環節和推理過程,“直接”得到結果。克魯捷茨基的研究表明,推理的縮短取決于概括,“能‘立即’進行概括的學生,也能‘立即’進行推理的縮短”。學生數學思維的敏捷性,在概括過程中表現為善于快速地概括出數、式、形和數量關系中的數學特征、規律以及相應的解題技巧。在理解過程中表現為善于迅速地抓住數學問題的實質,熟練地進行等價變換。在運用過程中表現為用壓縮了的結構進行數學思維,思路清晰,彎路少。在推理效果上表現為從冗長的分析推理中解脫出來,減少中間環節,簡縮數學推理過程和相關的運算系統。
3數學思維如何提升
優化組合的課后配套練習
以學生為主體的教學模式不僅體現在課堂上,更要延伸到課后的自學中。在學習完某個專題后,教師一般會布置練習題進行鞏固。習題資源除了教材配套的練習冊外,還有教師自行設計或其他參考資料。教師需要對這些資源進行優化整合,根據需要對習題進行刪減,遵循由易到難逐步提高的原則,以鞏固、應用學習過的數學知識、適當提高數學能力、啟發學生思考為出發點,而非一味地重復、模仿教師解題步驟,避免大量的題海戰術帶給學生的疲倦感。
比如實行分層式作業布置法,第一層次為知識的直接運用與基礎練習,以掌握基礎知識為主,這部分是全體學生的必做題;第二層次為變式題或簡單的綜合題,重在技能訓練,提高速度;第三層次為綜合題或探討性問題,重在提高綜合能力。這三個層次的練習題不追求數量,重在變化。在變化中激發學生學習的主動性和積極性。
精心設計問題
抓住學生“好奇”的心理特征,創設最佳的學習環境,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數學課上教師要善于利用新穎的教學方法,引起學生對新知識的好奇,誘發學生的求知欲,激發學生學習數學的興趣。在教學的進行中,教師根據教材的重點、難點和學生的實際,在知識的生長點、轉折點設計有趣的提問,以創設最佳的情境,抓住學生的好奇心,激發學生的興趣,提高課堂的教學效果。每一節若有好的開頭吸引住學生,將會獲得事半功倍之效果。
4如何激發學生學習主動性
鼓勵式學生評價
初中生是身心發展最為迅速的時期,心理較為敏感,比較注重別人的看法。如果在課堂表現、作業練習、考試中一直看到或聽到的是負面的評價,比如大紅色的打叉,自然在心理上會受挫,可能產生消極情緒。因此在數學教學倡導教師注意觀察學生的閃光點,適時地進行積極的鼓勵,能夠極大地激發其學習的積極性。
消極的批評雖然出發點是好的,對少數學生也有激將的作用,但畢竟會傷害到學生心理,因此不倡導嘗試。比如在課堂練習時學生算出的答案不一定是對的,但教師可注意其解題思路,肯定其獨立思考,以平等、耐心的態度幫助其解題,給學生自信,減輕其心理負擔。在批改學生作業或試題時不因學生最后答案錯誤就“一棍子打死”,而應步步看,對的地方給予積極評價,錯誤的地方啟發學生思考。
情境式教學設計
所謂情境式數學教學指的是以學生的生活實際為基礎,在課堂上設計適宜的學習環境,將數學知識生活化,激活學習者的情境思維,積極參與課堂活動,從而在情境思維中獲得知識、培養能力、發展智力的教學模式。實現情境式教學設計可結合現實生活設計數學問題,利用數學活動調動學生參與等方式實現。比如,在認識三角形教學專題中,教學重點是認識三角形的有關概念,難點在于認識怎樣的三邊關系能組成三角形。課前熱身中教師可先讓學生想下生活中什么地方看到了三角形(橋梁、房頂、游戲等),為何這些地方要用三角形,調動學生思考。
然后出示用鐵線制作好的四邊形(可靈活移動的那種)及三角形,請同學上臺對其進行各種變形。通過結合生活情境與數學知識設計問題激發學生探索、思考的興趣,同時安排活動,讓學生親自動手體驗具體的數學活動。學生自然很清楚地獲得了關于三角形的抽象意義。再比如在學習三角形任意兩邊之和應大于第三邊這條抽象結論時,教師可給學生長度不同的吸管,讓學生自由組合成三角形,畫出能組合成三角形的和不能組合的圖形,引導學生在動手中思考。
提升孩子的數學思維能力技巧相關文章:
1.提高思維能力有什么辦法
2.提升寶寶思維能力的小竅門
3.小孩子思維能力的提升小技巧
4.家長如何培養孩子的數學能力,良好的數學功底養成記
5.提升小朋友思維能力小竅門
6.能夠提升思維能力的五種辦法
7.如何培養孩子數學思維
8.如何培養小孩的數學思維
下一篇:四年級語文小學教學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