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Q正傳》的作者是魯迅。小編為大家帶來幾篇《阿Q正傳》讀書筆緝大家閱讀。下面是學習啦小編為你們整理的內容,希望你們喜歡。
《阿Q正傳》讀書筆記一
《阿q正傳》看完了,阿q的形象便印在我的心中。魯迅先生在文章中所要表達的思想也或多或少進入了我的腦中。
阿q是一個被那個時代所拋棄的人,他既高傲卻又卑賤。被別人打時,自我安慰想:“是兒子打老子。”阿q的自我精神療法可謂世間第一。同時,他卻又瞧不起自認為比自己還低賤的人-----王胡、小d。
阿q是悲哀的。阿q并不懶惰,他靠自己的勞動獲得食物;阿q也有夢想,他想有一個女人,有一個家;阿q想有名聲、有地位,但他在別人的心中永遠是卑賤、微不足道。
有人說阿q有反抗精神,因為城里人鬧革命的時候,阿q也十分自覺的去參加。有人覺得自己像阿q,拿阿q的行為去對號入座。也有人說阿q是個封建思想的集合體,應該被時代所拋棄。這就是當時人們的想法,魯迅先生的文章深刻的揭示了這一點,他寫的阿q是成功的,他也是成功的。我們已經遠離了魯迅的那個年代,阿q精神的“代入法”似乎依然可行。
一個膽小的人受到了別人的欺辱,口上雖然不敢說,但心中一定是憤憤不平,早將那人罵的狗血噴頭、體無完膚了。一位政府內的干部受到了上級的批評,心中也一定是敢怒不敢言,心中想:“總有一天,你“下”了,老子“上”了,栽到我手里------”心中如是想著,便多了一分慰籍。
阿q的“造反有理”似乎也在現今盛行——某某學生,看到老師吸煙,而自己卻受到了老師的管制不準吸煙,便覺得這個社會不公平!不平等!一些成天泡在迪吧、網吧的癮君子,以頹廢為美?“這是一個什么樣的社會?”“這樣的社會不如隱于其中!”
可笑卻又頑固的阿q精神依然存在,在少年人中------
《阿Q正傳》讀書筆記二
《阿Q正傳》是魯迅的一部經典之作。這篇小說十分的短,但從幾個方面寫出了當時我銘人的靈魂,阿Q他有些卑怯,善于投機取巧,自高自大,狡猾。
阿Q是一個落后的雇農。作為一個落后的流浪的雇農。他的個性是非常突出的。他的生活方式,個性、心理活動和精神面貌不僅與趙太爺迥然不同,就是與王胡、小D等也顯然有別。正想魯迅先生所說的,阿Q有著“農民式的質樸,但也沾染了游手之徒的某些油滑”。如阿Q的日常生活就是“割麥便割麥,舂米便舂米,搖船便搖船”。這不僅正面說明了阿Q作為一個流浪雇農的貧困生活,而且從側面表現了阿Q從本質上說來那種勤勞、老實、淳樸的農民性格。當然,阿Q也有一些流氣,但這除了社會的影響以外,應該說主要是受了壓迫的結果。這些地方都很簡單,也很明顯,一般人也都承認的。一個難于解決的問題是:阿Q是一個農民,但阿Q精神卻是一個消極的可恥的現象,應該如何理解呢?這確實是一個矛盾。
要很好的解決這個問題,我認為要從當時的現實社會和阿Q本身以及它們彼此之間的關系上去找答案。
這就是我對《阿Q正傳》的一些理解,希望大家能批評!
《阿Q正傳》讀書筆記三
今天我讀了魯迅的代表作《阿Q正傳》。故事的大體內容是這樣的:阿Q是個游手好閑的人,沒有家也沒有工作,只在土谷祠里過夜。在未莊,他常常被人欺侮、被人打,但每次事情過后,阿Q又心滿意足的回土谷祠睡覺了。由此可見,阿Q還是個自我安慰能力極強的人。
辛亥革命發生后,阿Q就嚷嚷著要造反。可是“假洋鬼子”又不準他造反,從那以后,阿Q就從心底憎恨他們,但又有一絲向往。因為生計問題,阿Q又跑到城里“求食”。回到未莊后,的的確確被人尊敬了一些日子。后來趙家被一群強盜搶了,由于阿Q平時總愛說自己是革命黨,所以被人懷疑是他搶的。游街示眾后阿Q被殺了,臨死前他也不知道這是怎么回事。
魯迅從這篇文章里,深刻的表明了辛亥革命的不成功之處。還告訴我們做什么事情都要實事求是,不要為了一時的名利,而不經大腦思考,一味地追隨別人。
《阿Q正傳》讀書筆記四
我要看《阿Q正傳》已經不是一年兩年了。寒假里趁著為數不多的日子細細的讀完了《阿Q正傳》。總覺得,我與阿Q曾經有過在一起生活的時光,而不是那么的生疏,躺在床上左思又想,我到底在什么時候與阿Q在一起過呢?最后我終于沒有想出來,可是我有了一個重要的發現:發現魯迅先生所再現的是當時中國人墮落的典型,更是現在的中國人的典型,難怪我是覺得怎么如此熟悉啊!
阿Q無名、無姓、無籍貫,是辛亥革命前后生活在江南未莊的一個流浪雇農。他上無片瓦,下無片地,只能靠出賣自己的勞動力過活:“割麥便割麥,舂米便舂米,撐船便撐船”。也是當時社會中被壓迫、被剝削的最最底層的人。
現實生活中的失意、失敗,卻未能激發阿Q的斗志,他對來自統治階級的殘酷迫害竟然麻木健忘,自輕自賤,自欺自慰,甚至用欺侮弱者來發泄自己被別人欺壓的不平之氣,以獲得心理平衡。
用精神勝利法來安慰自己:他窮得娶不上老婆,卻自吹“我的兒子會闊得多啦!”;在精神上鄙視趙、錢兩家;進過幾回城,就譏笑未莊人的“未見過世面”;他的“精神勝利法”在那個時代具有廣泛的代表性,不僅是阿Q這樣的下層農民所特有的,還反映出某些民族共性。
《阿Q正傳》讀書筆記五
或許魯迅筆下的阿Q可以引起當時中國人的療救意識,但卻阻止不了現代版阿Q的產生。有時候在想,很多不幸的人總喜歡拿比自己更不幸的人來作比較,從而獲得心理上的安慰與平衡,覺得世界上比自己更不幸的人還多著呢!
或許這種比較在殘酷的現實中是必要的,也可以產生鼓勵自己活下去的勇氣,但如果人人面對不幸時都是這種心理,也說明了這個世界不幸的悲劇人物真的很多。
或許當我們不幸時,更應該想到的是每個人的人生都不可能是一帆風順的,這點不幸只是人生中一段特殊的經歷,是為了讓我們懂得如何堅強地活下去,珍惜不幸后仍不被上帝拋棄的自己。面對更不幸的人,我們應該想到的是如何幫助和鼓勵他們勇敢活下去,而不只是僥幸地認為自己比他們幸運多了。
不幸的人尚且拿比自己更不幸的人做對比罷了,而有些是比阿Q更阿Q,甚至更毒辣的人。聽說最近有個寵物園竟廉價收費讓人們進去隨便虐待寵物狗,不管是為了那么一點錢財的管理員也好,還是想以此發泄情緒、或者一時貪玩、一時好奇的游客們也好,請不要以這種完全沒有人道的方式來獲取自己的快樂,任何一種寵物都和人類一樣,都是大自然的愛子!看來,隨著社會的發展而不斷發展的阿Q們不只是阿Q……
上一篇:初三的讀書筆記草船借箭5篇
下一篇:關于《茶花女》讀書筆記1000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