讀完某一作品后,相信大家都有很多值得分享的東西,需要寫一篇讀后感好好地作記錄了。現在你是否對讀后感一籌莫展呢?以下是小編為大家收集的《鍛煉鍛煉》讀后感,僅供參考,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趙樹理是一個來自民間,回歸民間的作家,自稱“地攤作家,代表山藥蛋派”。其創作《小二黑結婚》《李有才板話》等寫農民的生活給農民看,自然自在地寫出真正為農民所歡迎的通俗鄉土小說,成功開創了大眾化的創作風尚,代表了20世紀90年代解放區文學創作的最高成就。趙樹理的鄉土小說與以往的鄉土小說有區別,并且從現實出發塑造了豐富的農民形象,在中國現當代文學史上有不可替代的地位。
小說從農業社副主任青年楊小四開始,老主任王聚海認為楊小四還年輕,需要“鍛煉”。小說著重寫兩個落后的農業社員”,一個叫“小圓疼”,一個叫“吃不飽”(兩個外號暗示農民勞動積極性低下和生活待遇任下),被楊副生任整治的過程。而這個過程也就是楊小四“鍛煉”的過程。小說有三個沖突高潮,第一個沖突高麗時楊副主任利用大字報的形式公開批判這兩名“落后社員”,于是“小腿疼”大鬧社辦公室,最終被干部利用法律和政權的力量所征服;第二個沖突高灌是社里查出社員出工率低是因為“落后社員"工分太低只愿意拾“自由花”,楊小四就此假以拾自由花”的名義讓大家出工,將社員出工變成強制性的勞動:第三個沖突高朝是“小圓疼“等人以為第二天是拾“自由花于是自己單獨去拾花,結果變成了”偷”,被當作犯罪接受群眾的批評。
趙樹理的《鍛煉鍛煉》被作為“問題小說”,它反映了當時的社會現實問題同時也折射了民間的歷史文化傳統問題,例如楊小四倚仗的各種“權力”,小說結尾處村民對領導的附和,表明民眾對權力的崇拜與恐懼。“小腿疼”外號的緣起和她的種種表現也彰顯了負面甚至是劣質的民間文化傳統,民間文化的現代化任重道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