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傳承優良家風爭做時代新人征文(精選7篇)
好家風帶來好作風,好作風引領好事業,好事業開辟好時代。無疑,先賢家規家訓的“關鍵字”遠不止三個,需要我們學習的還有很多。以下是關于2023傳承優良家風爭做時代新人征文的相關內容,供大家參考!
2023傳承優良家風爭做時代新人征文篇1
“隨風潛入夜,潤物細無聲”,每個孩子在優良家風的熏陶下都會像小樹苗受到春雨的滋潤,健康成長,出類拔萃。在我家尊敬老人,勤儉持家的家風陶冶下,我漸漸長大了。
記得很小的時候,逢年過節,我們一大家人總是在姥姥家聚會,飯桌上的菜擺得琳瑯滿目。每當這時,看著自己喜愛的飯菜,我和妹妹總是垂涎欲滴,但我們誰也不先拿起筷子。因為從小媽媽就告訴我們:“香九齡,能溫席,孝于親,所當執”,意思是每個人從小就應該知道父母的甘苦,要孝順父母。是啊!父母對我們的愛像大海一樣寬廣,說也說不完。因此,第一口飯菜一定得姥姥姥爺先來,爸爸、媽媽、姨姨、姨夫也會搶著把可口的東西夾到他們的碗里。“百善孝為先”,在這個尊老愛幼、其樂融融的大家庭里,我對妹妹們說:“我們要‘誰言寸草心,報得三春暉。’”于是,我們姐妹幾個時常會把自己的小零食塞到長輩們的口中,讓他們與我們一起回味童年,一同分享,做孝順的孩子是多么快樂的一件事啊!
我的爸爸媽媽在考上師范以前也都是農民,對于以前貧困的生活深有體會,所以他們經常對我說:“一粥一飯,當思來之不易;半絲半縷,恒念物力維艱。”所以勤儉持家是我家家風的另一重要特點。看!爸爸身上的舊毛褲,還是迎娶媽媽時候買的呢!比我的年齡還大;媽媽的打底褲也是從星期日市場幾十塊錢淘來的;我呢,從幼兒園起就會把掉在餐桌上的米粒撿起,還會一邊撿,一邊說“粒粒皆辛苦”。那時爸爸媽媽都會欣慰地看著我,夸我是懂事的好孩子……耳濡目染,久而久之,我從父母那里深刻體會到了“勤儉節約光榮,鋪張浪費可恥”的道理。
有了好的家風,就會有道德;有了道德,人人有就會和諧相處;人人和諧相處,整個國家就會太平!尊敬老人,勤儉持家,良好的家風伴我快樂成長,它讓我學會了做人,這樣的家風值得我們傳承下去!
2023傳承優良家風爭做時代新人征文篇2
古往今來,不論是達官貴族還是王侯將相,能世代相傳經久不衰的家族,必是有嚴格的家風家訓之家。自古以,老祖宗教導我們“百善孝為先”。忠孝傳家、勤儉持家、尊老愛幼、明事知禮這些,是家風家訓的永恒主題,家風家訓一直都是中國傳統文化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好的家風家訓,讓一代又一代人健康成長,給兒女們無窮的正能量。
家風是什么?家風就是所有的父母在自己家里隨時隨地用言傳身教所傳遞出來的一份信念。如何言傳聲教呢?孝敬長輩,爺爺奶奶家離我們較遠,但逢年過節及爺爺奶奶生日爸爸媽媽總會專程帶禮物回家陪他們,最近爺爺身體不適住院,爸爸很忙,是媽媽一個人照顧我們全家老小,每天接送我和弟弟上下學,還要陪侍爺爺輸液、送飯。爺爺奶奶很過意不去,說太辛苦媽媽啦,爸爸工作很忙,但進門就會做家務,很體貼媽媽,但媽媽從不說累,總是笑瞇瞇的,她是我們家的福星,也是我和弟弟最好的榜樣。日常生活中爸爸媽媽還要求我做到起居有節,守時守信,做一個對自己有擔當的人;公眾場合吃飯要用公筷,在家吃飯要小聲交談,吃多少盛多少,不浪費一粒糧食;零用錢自己保管,平常做家務有獎,但是媽媽要求零用錢不能亂花,要做到勤儉節約從小事做起。不論在哪兒,遇到長輩先問好,遇事請求時,要謙恭有禮。
家訓是什么?家訓是老祖宗給我們留的規矩,我們能世代傳承并發揚光大。黎明即起,庭堂內外打掃整潔;到了黃昏查看門戶。一粥一飯,當想著來之不易;凡事先要準備,像沒到下雨的時候,要先把房子修補完善,不要「臨時抱佛腳」,像到了口渴的時候,才來掘井。生活上必須節約,聚會在一起吃飯切勿留連忘返。餐具質樸而干凈,雖是用泥土做的瓦器,也比金玉制的好;食品節約而精美,雖是園里種的蔬菜,也勝于山珍海味。不要營造華麗的房屋,不要圖買良好的田園。這些道理粗淺易行,但在當下來看確是漸行漸遠,我要緊記這些家訓,嚴于律行,世代傳承。
家風、家訓是家長在立身、處世、為學等方面對子孫的教誨。這不僅是一個家族的道德規范,更是對中華民族優良傳統的傳承!
2023傳承優良家風爭做時代新人征文篇3
人只有在家風的熏陶下,才能出類拔萃。我們中華民族重視家風的傳統,講究道德,勤儉持家,看重親情。隨著社會的發展,應該在新的物質條件下,繼承和發揚這個優良傳統。
家風之一——尊老愛幼。記得三年級的時候,正好是周末,我坐公交車回家。公交車到達金利達那一站時,上來了一位年紀比較大的老奶奶,她還帶著一個三四歲的孩子。我實在坐不住了。剛想給奶奶和弟弟讓座,突然,一位叔叔站了起來,說:“來!您坐!”老奶奶笑了笑,慈祥地說:“謝謝。”便拉著孩子坐下了。我的嘴角也浮出了一絲微笑,是啊,在我們生活中,所有人都應該尊老愛幼。
家風之二——守時。我從小做事都很磨磨蹭蹭。所以,媽媽教育我要守時。記得有一次,我和同學約好了周末早上一起去新華書店買書,結果由于我自己多睡了半個小時,同學整整在書店門口等了我好久。當我到書店門口的時候, 哪位同學狠狠地罵了一頓。我回來時,媽媽就語重心長地對我說:“孩子,做人要守時,不能磨磨蹭蹭。這是對他人的一種尊重,也是
對自己的尊重。”
家風之三——誠實。孔子說過“人而無信,不知其可也。”父母都教我們要誠實,是的,每個人都要做一個誠實的人。那一天在學校,我來到班里,發現班里發生了個矛盾,原來是里麗霜她的筆不見了,而同桌聞燕正好有一支和她一模一樣的筆。“是你拿了我的筆!”麗霜吼道。“我”聞燕由于太緊張,一時說不出話。“看吧!你肯定是做了虧心事!不然你怎么不說話呀!”麗霜瞥了她一眼。“不是我!”聞燕肯定的說。“哼!”麗霜很生氣。“那個”修敏一下羞紅了臉。“怎么了?”聞燕關心的問。 “對不起!聞燕麗霜,我剛剛也買了一支和你們一樣的筆,我看到地上有支和我一樣的筆,就撿來起來,可是,當你們爭吵的時候,我看了看筆袋,發現里面有兩支這樣的筆,真是對不起!她深深地鞠了一躬。“沒事!”聞燕說。“嗯!聞燕,真是對不起!”麗霜也道了歉。我看到這情景,心里的大石頭也放了下來。誠實,是多么珍貴呀!如果沒有它,世界不知道會變成什么樣呀!
尊老愛幼、誠實守信、守時。這就是我家鄉的三大家風。
2023傳承優良家風爭做時代新人征文篇4
與時俱進,爭做時代新人
什么是紅色基因?紅色基因就是我們黨在革命,建設,改革開放中形成的良好的傳統與偉大精神,是我們黨的寶貴精神財富,也是新時代堅持特色社會主義發展的堅強精神支柱。也是在青少年成長擔當重任得精神之鈣。
面對當前紛繁復雜的國際國內形勢,迫切需要青少年從紅色基因中汲取道德滋養和文化精髓。我還記得自1840年的鴉片戰爭,中國就此踏上了恥辱之路:一次次帝國主義國家的侵略,一份份不平等的條約,中華民族背負了太多太多的傷痛,中華人民承受了太多太多苦難,可是誰可憐過那時的中國,不,沒有,沒有一個國家愿意出手相助,他們只是默默地看著,看著中國差一點淪沒……
但是!我們的黨在這個時候橫空出世,力挽狂瀾,即使中間同樣遭受了嚴厲的考驗,但是中國共產黨挺了過來,并帶領著中華人民創造了一個又一個世界奇跡!
紅色基因就是追求,是勇于拼搏自疆不息;紅色精神就是忘我工作,無私奉獻無怨無悔。這基因上激情燃燒,讓生命之光花綻放,激勵著我們奮勇前行。作為新一代接班人,我們應該堅定從容的走向明天,走向未來。
作為中學生的我們同樣也要與時俱進,要以新的形象去面對新的時代,以新的特點去適應新的時代,這對每個中學生是十分重要的。我認為中學生應具備這樣的新形象:敢于創新,重于實踐,還要學會為人民服務。
創新對一個國家來說顯得極其重要。創新慣穿于人類發展的任何時期、任何角落,它是民族進步的靈魂、社會發展的樞紐、國家興旺發達的不竭動力。創新加速了社會的進步,豐富了社會的財富。一個國家只有不斷提高創新能力,才能立于不敗之地。不創新就要被陶汰,就要被消滅。國家之間的競爭實際上是綜合國力的競爭。而綜合國力的競爭實質上是創新能力的競爭。在新時代中,各行各業都在飛速發展,如果沒有創新精神,是難以適映現代社會的。所以說,勇于創新是中學生應具備的新形象。
除了創新,實踐也很重要。有了新方法,不去實踐,也只是夸夸其談,毫無實際意義。學校之所以重視我們中學生參加實踐活動,就是想讓我們在實踐中得到鍛煉,將新的創意運用到實踐中去,這樣有利于我們良好素質的培養,同時,我們創新能力也得到更好的發揮。而且,我們能在實踐中得到真正的知識,只有你親自做了,體驗了,才會有新的感受,“絕知此事要躬行”也就是這個道理。所以說,重于實踐也是中學生應具備的新形象。
創新和實踐,我認為它們最根本在于為人民服務。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是我們中學生必須做到的。一個不熱愛國家和人民的人,又怎能談得上具備新時代的新形象呢?如果不為人民服務,他心中只有自我,是難以有所作為的。有些中學生認為要為人民服務就得大有作為,其實不然,只要能補一塊磚,添一片瓦,都是可以的。所以說,為人民服務是中學生應具備的新形象。
在新的時代里,我們中學生要具有新的形象。繼承革命先輩的光榮傳統,愛黨愛國,矢志不渝,為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而努力奮斗!我堅信,只要我們具備敢于創新、重于實踐、樂于為人民服務的新形象。我們中學生是能夠與時俱進的!
2023傳承優良家風爭做時代新人征文篇5
韓睿晟
紅色,象征著光明,象征著溫暖,象征著力量,象征著未來。當我們坐在寬闊明亮的教室里,一遍又一遍地朗讀那些關于戰爭年代的課文;當我們坐在火爐旁,聽爺爺奶奶講戰爭的故事;于是,在我兒時的記憶中,留下了關于紅色的印記。
紅色基因是我們的根,是我們的魂。傳承紅色基因,爭做時代新人,讓我們的五星紅旗永不褪色。
“行程萬里,不忘初心,牢記使命”,這種信念要堅持下去,對于新時代的我們來說,就必須在思想和學習上擰緊螺絲,自覺做好理想信念的繼承者。
紅色基因是我們中華民族的精神紐帶,是中華民族精神的內核,如我們熟知的“井岡山”精神,“長征”精神。先烈們為了國家獨立、民族獨立、人民幸福而英勇奮斗,不畏犧牲。他們用鮮血和生命,用信仰和決心,寫下了人類史上的壯美詩篇。
幸福不會從天而降,夢想不會自動成真,作為新一代的接班人,我們要牢記“愛國”兩字。
戰爭年代的愛國表現是不當漢奸、帶兵打仗、英勇奮戰。而現在不同,現在的愛國表現是好好學習、天天向上。雖然中國現在是和平年代,但是世界上還是有許多地方爆發戰爭,有許多人還在用他們的生命來保衛祖國。盡管現在的生活非常美好,但是卻有人不懂得珍惜和平幸福的生活,仍舊窩在被窩里打暴力游戲。這跟吸毒有什么兩樣?難道在21世紀,你們還想背上“東亞病夫”的稱號?
作為新時代的少年兒童,從我做起,從一點一滴的小事做起。繼承先輩的光榮傳統,為實現中華民族復興的偉大夢想而努力奮斗。
2023傳承優良家風爭做時代新人征文篇6
陳雨涵
當我們坐在寬敞明亮的教室,翻開嶄新的課本,一次次捧讀寫滿苦難與輝煌的歷史故事時;當我們坐在屋檐下,一次次聆聽祖輩們講起那些崢嶸歲月的往昔時,我的小腦袋里總會浮現一個又一個疑問:什么是紅色基因?她有哪些動人的故事?作為新一代的我們又應該怎么做呢……
于是,我帶著這些疑問,跑去問我的爺爺。爺爺是個老解放軍,他告訴我,在我生長的地方,就是一個充滿紅色的地方——鄞江鎮建岙村。在爺爺的提醒下,我便開始尋找紅色的足跡。沿著彎彎的建岙溪,我一路向前。在溪邊一處高塘上,三間兩層的房子引起了我的注意。經過歲月的洗禮,房屋有些破敗。屋前,一棵不知名的樹木,看似瘦削,卻高聳入云。屋檐下,一塊牌匾格外清晰:中共四明山地委舊址。
拾級而上,映入眼簾的是一座四四方方的院子,恰如北方的四合院。正對大門的遠處,豎著一根旗桿,一面鮮紅的五星紅旗正迎風招展。遠處,連綿起伏的群山,郁郁蔥蔥,在綠色的背景下,那一抹紅色顯得更加鮮艷奪目。我深深地被這一抹紅色勾住,久久凝望注目。
不知是誰提醒了我,才踏進一旁的陳列館。哇!一件件歷經磨難的農具與武器,一幅幅血與肉的黑白圖片,極具感染和震撼,它們仿佛都在訴說著那個戰火紛飛的年代,日軍是怎樣施行著他們的暴行。
聽當地的奶奶講,這是一段不得不說的歷史:1942年9月,中共四明地委的王文祥、羅白樺兩位領導來到建岙設立地委機關,他們先在建岙小學住了幾天,后在建岙小溪邊租了三間房子居住,指導整個四明地區的斗爭,年底轉移至姚南。
于是,故事也就此展開:積極送子參軍、接力護送傷員、開展“二五減租”搞生產自救……言語間,奶奶眼帶淚花,卻滿是驕傲。
在那個戰爭年代,建岙人用生命保護著縣委和干部,成為攻不破的“紅色堡壘”。
“青山埋忠骨,青史留美名”。歷史不會忘記,那些為了國家的復興和民族的解放而英勇獻身的烈士們,永垂不朽,光照千秋。作為新一代的接班人,我們應該付出辛勤的勞動,努力學習,就算得了獎也不要驕傲,俗話說“山外有山,樓外有樓”我們必須不斷地努力,追求更高的標準。而且我們也要熱愛祖國,勤奮學習,把理想付之于實際行動中,并且還得遵守紀律,講文明,熱愛集體,助人為樂;我們也要熱愛勞動,積極參加各類比賽和少先隊開展的各項活動。
“海闊憑魚躍,天高任鳥飛。”未來的路很遙遠,但是,我們只有學會創新,學會開拓,才會取得進步。讓我們用愛心、恒心、信心托起自己,一起去傳承紅色基因,爭當做時代新人吧!少年強,則國強!我堅信,祖國的明天一定會更加美好!
2023傳承優良家風爭做時代新人征文篇7
董存瑞、黃繼光、邱少云、劉胡蘭……一個個堅貞不屈的革命烈士為了人民的利益,為了祖國的幸福明天獻出了自己年輕而又寶貴的生命。他們的事跡感動著、教育著一代又代的中華兒女。我敬佩董存瑞懷抱炸藥包毅然拉開引線與敵人同歸于盡的英雄氣概;我感慨邱少云在燃燒的熊熊烈火中為了隱蔽保護自己的戰友,為了取得勝利而咬緊牙關任烈火吞噬的堅強意志!還有“紅軍不怕遠征難,萬水千山只等閑。五嶺逶迤騰細浪……”的長征精神,對于我們新世紀的一代,或許已經太遙遠了。我們未曾經歷過這樣的艱難困苦、這樣的驚心動魄,但這段歷史,還是帶給我們無數的深思,值得我們去揣摩,去學習。
“勿忘國恥,振興中華!”作為新時代的接班人,我們應該把這種紅色革命精神傳承下來,作為小學生的我們,需要在學習中發揚,在校園中發揚,在做人處事中發揚,在一點一滴的成長道路上發揚,在為祖國的建設中發揚。因此,我們要掙做一個合格的小學生,在家里幫父母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情,在學校里專心聽講認真學習同學間要團結友愛、別人遇到困難時去及時幫助別人,在校外的公交車上給人讓座……使自己成為一個合格的青少年。
曾經在我們這片充滿生機和花紅柳綠的大陸上,有多少革命烈士曾在這片土地上浴血奮戰,然而他們這樣做為的就是我們祖國的今天,所以祖國的今天都是用他們的鮮血與靈魂換來的,并且他們還給遺留下昂貴的紅色革命精神,但這種精神是需要傳承下去的,大家要知道什么是崇高的精神?下面我就給你講一講吧!
可是在今天和平的環境里,我們當代人是怎么做的呢?有些人在舒適的生活中迷失了自己:上班混日子,一杯茶,一支煙,一臺電腦或一部手機看半天,理想信念淡漠,精神渙散,得過且過,做一天和尚撞一天鐘,還有一些青少年自立、自強意識差,自私、自利觀念強,缺乏愛心與同情心,遇到一點困難就退避三舍,受到一點挫折就尋死覓活,更有許多領導干部權力觀與政績觀錯位現象嚴重。遙想當年革命年代在缺衣少食、彈藥匱乏、敵軍圍追堵截等的艱難條件下,創造出無數壯舉的壯舉,現代人應該感到汗顏。當戰火時代的硝煙散去,沒有了炮火轟鳴、缺衣少糧的艱苦歲月,有的則是過于安逸的生活。殊不知,生于憂患死于安樂,當提出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時候,他們應該好好地反思自己。
上一篇:傳承優良家風爭做時代新人滿分作文
下一篇:高一開學第一課觀后感作文600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