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出征“天宮”再啟航征文10篇
神舟十七號將于10月26日上午發射,執行神舟十七號載人飛行任務的航天員乘組由湯洪波、唐勝杰、江新林3名航天員組成。那么出征天宮再啟航征文怎么寫呢?下面是小編給大家整理的2023出征“天宮”再啟航征文10篇,歡迎大家來閱讀。
2023出征天宮再啟航征文(篇1)
夢想是帆,漫游人生的海;夢想是海,詮釋知識的心;夢想是心,喚起靈魂的詩。沒有夢想,就會忘記歲月的滄桑,沒有永恒的追求和努力,沒有屬于自己獨一無二的命運,而我也有一個自己執著追求的夢——航天夢。
在神舟十三號飛天之際,我看著船艙里的航天員,不禁產生了敬佩之情,于是想當航天員的夢便在我的心中發了芽。
在一個晴朗的月夜,幻想著天空中的奧秘……我進入了夢境,駕駛著宇宙飛船,看到了美麗無比的地球,地球上的海水覆蓋了一大片連綿起伏的山嶺、遼闊的草原和鮮艷至極的陸地,構成了一個“江山如畫桃李雪白”的地球!很快我到達了月球,從飛船上下來,有了一蹦一跳輕如云的感覺。月球表面上有許許多多的坑,也有大大小小象牙般的環形山,像極了沙漠。我把從地球上帶來的種子撒到了月球上,一瞬間他們就長出來了,小麥穗子比樹還要高,在這里可真實現高產了,農民伯伯來到這里,肯定要笑彎了腰。
突然,一個頭很大的綠色的'人從飛船里走了出來,身上還背著一個帶本子的背包。我大吃一驚,對他說:“你好,請問您是外星人嗎?“是的,我是從月球來做調查的,你在這里做什么呀?”“我也是來做調查的。”“你來自哪個星球?”外星人回答說,他來自水星,“我來自地球,是一名中國人。”我向它介紹起我的國家,介紹完之后,我才發現,這個來自水星的外星人,竟然講的也是中國話。我心想,這便是中國力量!我們互相道別后,就開始各自忙碌,正當我準備收集土壤帶回地球研究時,突然一陣旋風把我帶回了現實中……什么旋風啊!分明是媽媽把我搖醒了,哎呀,我的月球夢啊!
當航天員是我的夢想,我會朝著夢想不懈努力奮斗下去,只要有點滴進步,我就會更加努力。只要我永不放棄,就會離成功更進一步。加油吧,追夢人,追上自己的夢想,一定會為國家奉獻一份綿薄之力。
2023出征天宮再啟航征文(篇2)
回溯歷史,漫天星斗寄寓著中國人幾千年不絕的向往追求;時至今日,早已一路繁花似錦,郁郁蔥蔥……
君不見,“兩彈一星”,載人航天,“天和駐空”“祝融探火”?君不見,追天攬月,千年夢想,泱泱華夏,今朝夢圓?君不見,“北京明白”,高健躥紅,航天精神,激勵向前。一項項舉世矚目的偉大成就,輝映中華民族砥礪風雨的奮斗,鑒照英雄兒女擁有攬月摘星的夢想。中國青年,朝氣蓬勃,當續前人九天之魂夢,繪吾輩奮進之青春。
胸懷祖國,勇于攀登,航天精神托舉中國人民邁向浩瀚寰宇。
人無精神則不立,國無精神則不強。舉目回望,郭永懷投身彈道導彈研制,在飛機失事時他用身軀保全了國家重要科研資料;放眼當下,高健自少受航天精神的影響,作為總調度,為“神舟十二號”指路引航……“神五”飛天,“神六”出艙,“嫦娥”取土,一代代航天人在航天精神的引領下,矢志報國,迎難而上,跨過急流險灘,穿過驚濤駭浪,讓深邃星空一次次留下中國人的印記。
精益求精,一絲不茍,中國青年將航天精神傳承發揚。
飛天夢想照進現實,只因中國人的航天奮斗從未停歇,只因中國人的航天追夢永不止步。中國空間站核心團隊,平均年齡38歲;北斗系統攻堅團隊,平均年齡35歲;“長征五號”研制團隊,平均年齡不足30歲……一代代青年堅定中國人的志氣、骨氣、底氣,厚植“樹高千尺有根,江河萬里有源”的家國情懷,一絲不茍地傳承航天精神,并在航天精神的激勵下不斷續寫中國航天新的篇章。
積極修為,艱苦歷練,吾輩青年將接續航天精神,奮斗展風采。
“在不懈奮斗中再創佳績,在競相奮斗中革故鼎新,在團結奮斗中集智聚力。”百年未有之大變局加速演進,值此之際,我輩青年當弘揚航天精神,從航天精神中汲取精魂堅定“越是艱險越向前”的沖勁,篤定“咬定青山不放松”的韌勁,持定“絕知此事要躬行”的干勁,從嚴律己,潛心鉆研,甘作拓荒牛、老黃牛、孺子牛,用奮斗繪就美好青春。
馮夢龍《東周列國志》言:“大廈之成,非一木之材也;大海之闊,非一流之歸也!”愿吾輩青年,鮮衣怒馬,后浪滾滾,攜星光蕩開宇宙,讓廣袤的銀河中長久閃耀著那束航天精神之光!以長江為憑,讓黃河作證:中國人民正在航天事業長足進步中書寫璀璨華章,中國青年也必將續九天魂夢,繪奮進青春。
2023出征天宮再啟航征文(篇3)
伴隨著巨大的轟隆聲和無數人的翹首以盼,神舟十三號載人飛船于20__年10月16日0時23分發射升空。
倚在窗前,抬頭仰望,美麗的星空中有萬千顆閃爍的星星,我心中充滿了好奇:夜空中哪一個亮點是中國空間站?宇航員為什么要穿著宇航服?假如我是宇航員,可否到太空里去看一看,那個神秘的太空中到底有些什么?有空氣嗎?有水嗎?有生命嗎?我對這無窮無盡的太空實在有太多太多的疑問,只可惜我還不能一一解答。
幸運的是,20__年12月9日15時40分,“天宮課堂”開講了,這是一堂生動有趣的太空課。“太空教師”王亞平在空間站給我們授課,通過她的講解,我才了解到太空與地球的差別。在地球上流動的水在太空中卻變成了小水珠;在地球上把乒乓球往水里按怎么也不行,在太空中輕輕一按便沉下去了……我還知道了在太空中沒有氧氣供人類呼吸;太空中溫度很低,所以在太空中必須穿上特殊的宇航服給宇航員提供氧氣和溫度。太空里還有好多好多人類未發現的空間,讓我對神秘的'太空更是充滿無限向往。
我曾無數次遐想:有一天我也坐在飛船里遨游太空,于星際間穿梭,去宇宙中看一看究竟有沒有外星人,他們是不是像人們想象的那么奇形怪狀,他們所居住的星球是不是很遙遠很美麗……通過閱讀,我知道:嫦娥奔月,只是一個傳說。但在如今,這個傳說終于變成了現實。航天英雄楊利偉搭乘神舟五號完成了我國首次載人航天飛行,實現了國人千年的飛天夢想。
夢中我化身為宇航員,在太空漫步,在飛船里凝視家園。瞧,千萬顆星星匯集成一束光束,照耀著整個地球。半夢半醒間,我眼前依然是美麗的星空和藍色的星球。我突然明白:我們的征途是星辰大海。
我的思緒再次回到神舟十三號發射時,好像從那時起我的夢想也搭乘上火箭飛進了太空。神舟十三號的“飛天”,只是精彩的“開篇”,而激動人心的“續篇”將由我們完成。同學們,站在歷史的新起點,我們應擔起時代重任,為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而奮斗!
2023出征天宮再啟航征文(篇4)
我感受到這些為中國載人航天事業奮斗的所有航天人的堅持和努力。這一次航天項目的完成代表著我們中國載人航天事業的進步,彰顯了在我們在這一方面的科技實力。
采訪中聶海勝同志說的“就算犧牲也要把國旗插上去”屬實令人感動。可以這么說,每一位航天員都為我們的'航天事業付出了自己的一生。為了完成任務,他們做好了犧牲的準備,無所畏懼,一往直前。在此期間每一位航天員都需要經過大量的訓練去適應模擬環境、失重、應對緊急情況時的操作處理等等,每一次的訓練也是為了能更好的完成任務,他們付出的汗水是我們難以想象的,他們做的這些都是值得我們尊敬的!當然,不僅僅是我們的宇航員,更有千千萬萬個在載人航天事業背后默默工作的航天人。
載人航天事業,需要大數據的支持,先進的科學技術,各個部門之間的默契配合,協調統一的調度等等,沒有所有航天人的一起奮斗努力,載人航天事業是難以完成的。我們今天的成功離不開每一位為載人航天事業努力過的人!寫到此處,也只剩下“致敬”!
2023出征天宮再啟航征文(篇5)
隨著科技的創新,城市的發展,20__年的今天,我乘著自己制造的“飛馬20__”火箭,穿著精美的配備齊全的航天服,向美麗的月球出發了!
在飛往月球的路程中,我看見了許多神奇美妙的景色。窗外,陽光把火箭的太陽能帆板照得格外明亮,下面就是人類居住了一萬多年的美麗的地球。蔚藍色的地球披著淡淡的云層,長長的海岸線在大陸和海洋間清晰可辨。火箭高速飛行著,一會兒白天,一會兒黑夜。景色十分迷人!我還看見了許多小行星,神奇美麗的流星……我高興之極,迫不及待地拿出照相機,連忙把這美麗的景色拍下來,想帶回家和家人一起慢慢地欣賞。
到了月球上,我看見了許多奇特的生物。它們都在對我說話,但是我聽不懂。我連忙從背包里拿出地球上最先進、最高級的語言翻譯機,來翻譯它們的語言。原來,它們都在說:“你好呀!”為了有禮貌,我也回了它們一句:“你們好!”就這樣,我和它們一字一句的談開了。談了好一會兒,我給它們每個“人”送了一份電子手表,并教它們怎么用。它們也客氣地送給了我許多的水和地球上需要的資源。并說以后我們地球缺少什么資源,它們都會無常支援,我連忙代表所有地球上人向它們表示感謝。
我和它們告別后,便高高興興地帶著這些資源乘著火箭,返回了地球。從此,我們地球上的資源匱乏的問題就解決啦!
2023出征天宮再啟航征文(篇6)
長大了要當宇航員,這是我夢想。
因為要航天,所以我堅持不懈地學習宇航員知識。暑假里,朋友來我家玩,我卻沉迷于看《宇宙大全》,于是,朋友們不滿地抱怨:“鄭杭,你倒是和我們一起玩呀!”我這才抬起頭,放下書,不慌不忙地說:“我的夢想是當宇航員,所以得多了解知識。”朋友們聽后,羞愧地放下玩具,跑去我的書架找他們的夢想書,然后坐在沙發上津津有味地看了起來。
媽媽帶我去表弟家吃飯,表弟正瘋狂地打游戲,誰也叫不動他。我便走到他身邊,輕輕地對表弟說:“你不是想長大了去南極探險嗎?咱們一起去看《南極大冒險》吧?”嘿,表弟一聽,真的不打游戲拿起書看了。
我們倆靜靜地看著書,時不時地討論各自理想,最后一致決定:我先搭載表弟去南極探險,然后兩人一起去太空遨游。
睡覺前,媽媽發我有關宇宙的問題,我全答對!媽媽摸著我的頭,甜甜地笑了。
2023出征天宮再啟航征文(篇7)
到了2055年,人類發明出了一種新型的航天器。
這種航天器機身類似我們現在的轎車,機身長10米,高度最高達4,最低達0.5米,材料是來自外星的軟體金屬,上面有一條會發光的物體,這是力場保護罩的發射器。在機頭還有一個三角形的超合金物體,上面有一個激光發射孔——這是航天器突破大氣層時的穿透器,在返回地球時可以通過發射激光來保護機身。
機艙的玻璃是用當時一種新型的“防激光玻璃”技術造成的,這樣在宇宙中既可以看清方向,又不會使玻璃破碎。但是在穿透大氣層的時候,為了防止摩擦產生的巨大熱量把玻璃燒化,在玻璃上方又裝了一個能夠升降的超合金保護片,在必要時可以降下來保護玻璃。
這種航天器的機艙較小,只能容納三個人,但是卻十分實用和方便航天器飛行有兩種模式題目:手動模式和自動模式。手動模式就是從座椅上方落下一個能夠與人腦連接的頭罩,航天員想做什么事,航天器就會按照航天員大腦中的指令行事,啟動這種模式一般用在航天器自動模式程序出錯的時候。
而自動模式就是航天器按照出發前指定的程序運行,甚至吃飯、排泄等都會根據人體學準時給你弄。機艙中的座椅是一種特殊的感知儀器,這種座椅每天都會準時檢查你的身體,如果身體有異常,它就會用一種高科技的紅外線醫療法來醫治航天員的身體。在遇到緊急情況時,這種座椅還會自動接上安全帶,落下氧氣罩。這種航天器的引擎內裝的是一種特殊的原料。
這種原料通過科學技術巧妙地把原子拆散并且重組,讓燃料中的粒子和宇宙中的粒子產生碰撞并產生粒子波來推動航天器前進。在飛船上方有一個圓圓的東西,這種物體類似我們現在各種各樣的天線。
它能夠和航天局通話,從而安全降落在航天器跑道上;它能夠探測航天器周圍的情況,避免和隕石碰撞;它能夠發射探測波,探測未知星球的情況。
未來有了這種航天器就會讓人們更便捷的去做實驗還有去外太空翱翔。
2023出征天宮再啟航征文(篇8)
作為一名大學教師我和同學們一起觀看了兩個小時的報告,楊利偉英雄詳細介紹了我國載人航天事業的發展,回首了載人航天走過的不平凡歷程,展望了未來。同時也從個人飛天經歷和體會出發,用生動的事例講述了“精神的力量、民族的力量、擔當的力量”在促進載人航天事業快速發展、成就航天夢中所起到的重要作用。
載人航天工程是當今世界高新技術發展水平的集中體現,是衡量一個國家綜合國力的重要標志。通過觀看學習,我深刻理解了在實施載人航天工程的進程中,中國航天人員牢記黨和人民的重托,滿懷為國爭光的雄心壯志,自強不息,頑強拼搏,團結協作,開拓創新,取得了一個又一個輝煌成果,也鑄就了特別能吃苦、特別能戰斗、特別能攻關、特別能奉獻的載人航天精神。
50多年來,中國航天事業從無到有、從小到大、從弱到強,走出了一條具有鮮明中國特色的發展道路。伴隨著航天事業的發展,在出成果、出人才的同時,航天科技工業培育形成了航天傳統精神、“兩彈一星”精神和載人航天精神。航天“三大”精神是航天文化在不同歷史時期的具體體現和繼承發展,是偉大的民族精神與航天實踐相結合的產物,是中國航天事業之魂,也是中國航天企業文化之魂。
1、神舟五號飛船零配件產地幾乎涵蓋了大半個中國,并以百分之百的發射率和零失敗率,創造了航天發射史上的輝煌。各參研參試部門和單位為完成神舟五號載人航天飛行任務做了大量精益求精的準備工作。
從每一顆螺絲釘,每一個焊接縫,到我們在熒屏中看到的宇航員細致的檢查安全系帶的動作,認真地閱讀飛行手冊等,這一切都是高質量、高標準、一絲不茍的,是來不得一絲疏忽大意的。
可以說,航天員在訓練和任務過程中的一些困難,很多情況下沒有一種精神和信仰的支撐是根本無法克服的。
為了適應和耐受航天飛行帶來的超重現象,航天員要在地面進行大量的離心機訓練,最大要承受約8個G的過載,也就是相當于你體重8倍的負荷壓在你身上,整個面部會被拉變形,眼淚會不由自主的往外流,自己根本控制不住,全身上下非常難受。訓練中,航天員手里都有一個報警器,只要你感到承受不了時,就可以按響它,讓工作人員把機器停下來,可是直到今天,在18余年的航天員訓練中,沒有任何一個航天員把這個報警器按響過。是什么支撐著他們,我想是一種精神和信仰。
而我從事教育職業,應盡心盡責,盡自己最大努力,求得不斷進步,把每一件工作中看起來很小的事情都做好、做精、做細,我們的工作才能出更多的成績,我們自身的能力也才會有所突破。在自己平凡的崗位上默默奉獻、認真負責、一絲不
2、茍、善始善終,永遠保持主動率先的精神,滿懷熱情地完成每一項工作任務,從而實現自己的人生價值。也正是心中那份精神與信仰,支撐著航天人一路前行、堅持不懈。支撐著航天員忍受一切不適,在任何困難面前都不退縮。作為一個輔導員,我也應勉勵同學們強化責任意識,建立擔當精神,提升能力素質,來實現自己的人生目標,共建中國夢。
“我為我們的祖國感到驕傲!這是楊利偉英雄出艙后說的第一句話。如果現在回過頭來讓我想一想還有什么語言能夠代替它,我覺得真的沒有語言能夠代替,當你身臨其境的時候,你真的是為祖國的偉大感到驕傲。所以當我們執行完任務回來之后,祖國和人民給了我們很多的榮譽,我們真的感覺這些榮譽不是屬于哪一個個人的,它更多的是屬于航天人的,更多的是屬于全國人民的。”
以上是我提升職業素養,發展教育的一些心得體會。今后我將以此為動力,激勵自己更加刻苦勤奮,兢兢業業工作,為提高教學水平和教學質量,更好的工作。
2023出征天宮再啟航征文(篇9)
航天科技一直是任何國家都必須重視的一個新興領域妹,她對我們探索太空以及探索未知領域有著很重要的作用。在如今這個社會上,制空權已經變得非常的普及了,那么還更深層次的就是宇宙太空的權利。比如說美國這個強大的國家,他們率先登陸月球,然后他就聯合其他的國家在月球上面劃分區域,說誰占領誰就在將來擁有采礦的權利,所以我們的航天技術也不能落后,否則的話在未來的'100年內我們將會逐步的落后,所以航天技術以及航天的愛好將是我們新一代顏最重要的一個方向。
第一次接觸航天方面的知識是在幼兒園大班。那一天,老師把一張報紙貼到了墻上,那上面有一艘火箭——其實是神舟六號,還有兩個人——其實是費俊龍和聶海勝。聽到老師繪聲繪色地講解,我弄明白了個大概,心里覺得自豪。突然,我發現——居然沒有一名女性。當時我就想:要是我能當中國的第一名女宇航員,該有多好呀!從那時開始,我便懷揣著這樣一份夢想,上了小學。我曾經很自豪地跟班上的一位同學說,我將來會成為中國的第一位女宇航員,他聽了,流露出羨慕的眼神。那時的我自豪極了,覺得當一名宇航員太簡單了!三年級,我逐漸了解了一些有關航天方面的知識,這才知道,當一名航天員不是那么簡單的,不僅要有學問,要有好的身體,也要有好的心理素質——其實當時我并不明白到底什么是心理素質,只是模糊地覺得是身體好的一部份罷了。
雖然我知道我想成為一名航天航空員已經不太現實了,但是我可以在地下為他們工作,比如說地勤服務以及研究。我們可以在地上研究一些更加安全更加高效的航天飛船或者航天器材,也可以在地下的指揮中心,中間空宇航員的一局動,看看他們的生命體征以及各類的信息安全技術等。所以說,為了我能夠實現這個夢想,我現在不斷地學習,不斷地去參加一些科技展。為的了就是能夠更多的了解這方面的知識,為我將來的夢想做鋪墊。
2023出征天宮再啟航征文(篇10)
每當我向大家提起我想當航天員這個夢想的時候,總會被人嘲笑,因為我的個子太矮,體格太瘦小。但是我并沒有放棄,因為無論有多少人在懷疑我,總有一個人永遠的相信我,鼓勵我,支持我,那個人就是我的媽媽。
媽媽相信我總是會長高、長壯的,一定會成為一名優秀的航天員的。于是,媽媽就給我制定了許多能讓我長高的計劃:早睡早起,加強營養,多運動等等。正是媽媽的鼓勵使我增強了信心,讓我堅持不懈努力下去。
我之所以想當航天員,是因為在我小的時候,經常看到小鳥們嘰嘰喳喳地從我的頭頂飛過,于是我就問媽媽:“媽媽,如果小鳥能飛,那我們人類能不能飛呀?”媽媽回答說:“我們人類是不能自己飛的,但是我們可以借助飛行工具來飛行,甚至可以飛到外太空去。”我半信半疑地點了點頭,直到上次我和媽媽一起觀看電視“神舟十一號”飛船的發射,航天員叔叔們的表現更讓我既羨慕又渴望。我暢想:飛船上的叔叔和阿姨們走出航天艙,站在凹凸不平的月球表面上向我們揮手,還把我們偉大祖國的.五星紅旗插在月球上,最后還能“飛”回航天艙。他們是多么偉大呀!能代表我們中國人去拜訪月球,他們讓國家的“外太空之旅”增添了許多光彩,他們為國家奉獻出了那么多,讓我由衷地敬佩!
我又想起了我以前讀過的一篇文章,這篇文章介紹了航天員在航天艙和外太空是怎樣生活的。因為重力原因,他們歷經了許多艱難險阻。首先要克服種種身體的不適,其次還要克服失重的困難,比如:洗漱時水會“飛”到別處去;睡覺時一不小心人就會“飄”到另一個地方;食物“飄”在空中卻吃不到……但還是有許多樂趣的,比如人們在航天艙內能任意地“飛翔”,還能翻跟頭,他們還有的在月球上種植蔬菜、水果,養殖小動物,多有趣啊!
所以,如果我的夢想成真了,我當上了航天員,我就先從月球開始,向太陽系,全宇宙發起沖擊,爭取在許多星球上留下我的足跡!
上一篇:出征“天宮”再啟航主題作文
下一篇:展現自信自強書寫動人故事作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