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放飛夢想演講稿
推薦度:
我的夢想演講稿
推薦度:
夢想的演講稿
推薦度:
點燃夢想演講稿
推薦度:
追逐夢想的演講稿
推薦度:
相關推薦
關于夢想的演講稿集錦6篇
演講稿是為了在會議或重要活動上表達自己意見、看法或匯報思想工作情況而事先準備好的文稿。在發展不斷提速的社會中,演講稿的使用越來越廣泛,演講稿的注意事項有許多,你確定會寫嗎?下面是小編收集整理的夢想的演講稿6篇,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夢想的演講稿 篇1
在聽了前面幾位同學描述了自己是如何走在通往夢想的道路并且等到了屬于自己的日出,我很羨慕。
而我的那條路,日出晚了些許。
我記得很清楚,第一次邂逅作文這東西,是在三年級的一節體育課,正準備瘋一場的我們,卻被語文老師堵在門口,她很坦然的把本子丟在講臺上,輕描淡寫說:“這節課寫作文,描寫一件物品,200字,通過的下去活動。”那時沒有人敢抱怨,每個人不耐煩的拿出了本子鉛筆盒,班級暫時安靜了下來。一分一秒的過去,周圍的同學一個個的通過,把東西理進桌肚,離開教室,樓下操場的喧鬧聲漸漸大了起來,而我的作文卻反復被指責重寫,直到最后就省我和老師兩個人了,我忍著熬著,眼淚都快擠了出來。直到最后,我終于得到兩個勾,與之一起的還有下課鈴。我癱坐在椅子上,看著空蕩的教室被滿頭大汗的同學填滿,我想也就是那次,寫好作文,讓老師無可挑剔成了我的夢想。
進入初中,我開始真正意義上接觸了正規的作文,但身邊高手云集,所以我只是試著寫寫,尋找書籍。終于鼓起勇氣抱著自己心愛的幾篇交上去,信心滿滿,得到的卻是和小學一樣的回應。其實多大的打擊倒談不上,但我確實被遺忘了,那個夢想也躲進了心里最不起眼的角落。
直到高中,我都不敢放太多期望在作文上面,每一篇隨筆,也都是興致勃勃的寫完,但放下筆時,好似回到了現實,交上去之后,就催自己快點忘掉,別太當回事,免得再次碰壁。直到終于有一篇隨筆被沈老師看做了范文,我的夢想才從角落中怯怯的走出來,之后的一篇又一篇獲得的表揚和榮譽,讓夢想站穩了腳跟,我知道自己有資格站在起跑線上了,可以與身邊的高手一決高下。
在成長的過程中,每一天,我對身邊每一件小事看法的.變化層出不窮,最近給我深深感觸與埋頭思考的,就是那些成功人士追夢的那段日子。貝多芬用竹簽插進鋼琴發聲器,用震動大小來辨別音調、張海迪躺在病床上用鏡子發射看書、諾貝爾想把烈性炸藥改成安全炸藥,在5個助手全部犧牲,兄弟被炸死的壓力與打擊下,依然沒有停下對夢想的追逐、亞洲首富李嘉誠15歲在茶館打工,17歲在香港挨家挨戶推銷塑料花。成功之前的日子使我們無法將其現在的風光一起想象,在我們看來除了痛苦沒有一絲可以找出自我安慰的理由。脫去成功之后華麗的外衣,看看這些名人身上的傷痕我們能不能數清,撇去我們對他們成功之后每一天幸福生活的向往,親身體驗一下成功之前煉獄般的日子是一天還是十年。
如果說關于夢想,其實每個人都擁有,只是成功的人在拼了命的追逐,而失敗的人坐在原地,幻想完成夢想之后的美好日子,自己給自己構筑的夢被自己享受完了,就沒有再追逐的欲望了。其實說的實在些,等到年紀大了,走不動拼不起了,躺在床上,頭上白色的天花板就是塊不錯的熒幕,在上面播放自己一生中的輝煌,泥濘,安靜與激情,而不是后悔,自責,空虛與孤獨,不用一把年紀了和空洞的心一起坐在凌烈寒風中討些殘羹冷炙,而是記憶里有年輕時打拼的那種血與鐵來彌補身體的逐漸死亡。
追逐夢想的人活的不會頹廢,不會空虛,不會可憐。
追逐夢想的過程必定痛苦,孤獨,坎坷,布滿荊棘。但當失敗再一次的來到,我會選擇堅強,因為只要你還沒有放棄,就還沒有失敗,在那段過程中,只得有我們自己肉搏這空虛的暗夜了,縱使尋不到出口,也總得我們自己來一擲我們身中的遲暮,但暗夜又在哪里呢?別讓畏懼給自己添堵,將自己變為敵人,構筑原本沒有的暗夜,在這熬人的過程中,就算真的全是暗夜,那代表你的夢想是足夠值得追逐的。要記住,愛夜的人,并不是孤獨者,是勝者,戰斗者,成功者。
夢想的演講稿 篇2
做人都有夢與理想,簡稱夢想,大點的希望世界與祖國永遠安祥潔凈,人人安居樂業,小處的就是自己家庭與個人能跟上時代腳步,最小的是個人的前途,因為昨天也成過去,可以忘記,只有活在當下,為未來設想,才是當務之急,路走對了,即使居于人后,也不用慌,因為我相信自己好了,世界自然也好了。
所以我接下來的工作很具體,但總的來說也就六個字,健康;教育;理財。健康不用說,這是最個人的`自身的,永遠無法拋棄的東西,除非生命不再了,所以要每分每秒保持最佳狀態。再說教育,分成人再教育與孩子學業教育,這就需要完備的計劃與思路了,理財是生存的基礎與發展的加油站,保險;基金;股票,現貨貴金屬等,只有學會行之有效,找到適合自己的方法,再持之以恒地執行,方能到達成功的彼岸,并用自己的經驗來傳遞給自己的下一代。
少年強,則國強;少年富,則國富;少年進步,則國進步;少年雄于地球,則國雄于地球。我、與千千萬萬個如我一般的當代中華兒女深深知道中國夢就是我們個人夢,只有相互激蕩、踐行求索。才會實現屬于你的夢想、我的夢想、我們的夢想、中國的夢想!
夢想的演講稿 篇3
曾經有一位文學家說過:“沒有夢想的人是一個失敗的人。”我們都是經過十二年的寒窗苦讀,才走進大學這個成就夢想的殿堂。經過高考暴風雨的洗禮,我們學會了自信,都得了什么是堅強。今天走在這充滿青春活力的xxxx校園中,我們學會了自制,自強。
我們希望能給夢想插上一雙翅膀,讓它可以展翅飛翔。然而,無情的事實卻惡狠狠的將我們弱小的心靈,一次又一次重傷,但是我們沒有退縮,因為我們知道“沒有一番寒徹骨,哪來梅花撲鼻香。”
失敗是成功者的基石,在哪里跌倒就在哪里爬起來,在苦難面前我們從不退縮。也許,是二十歲的豪情壯志;也許,是青春的迷茫與沖動;也許,只是一份平淡的渴望,渴望掌聲,渴望成功。無數的“可能”,無數的“希望”,因為我們的青春歲月充滿了奇跡,我們心中大大小小的.夢,在生活的每個角落里芬芳彌漫。
親愛的同學們,回眸自己的一路成長,是否還記得,每一個夢想所帶來的悸動在生命中留下的足跡;是否還記得當初信誓旦旦,邁進工大的那份決心!
同學們,因為同一個目標我們相識,又因為同一個夢想我們相知。我們從祖國的四面八方相聚在一起,我們同歡樂,共追求,我們互幫互助,互相攙扶,走過一道道難關。在這溫暖的家庭里我們懂得了什么是真情,什么是愛。
我們一起制定一個又一個目標。我們不拍孤獨,我們打破寂寞,我們一步一步的向著目標邁進。我們相信一杯茶不能苦一輩子,只能苦一陣子。
從拿起書本那刻開始,從邁進大學校門那步開始,從決定在這里奮斗開始,我們堅守心底的渴望。無論歲月在我們臉上增添多少痕跡,無論世事在我們胸口劃過多少傷痕,只要我們還有呼吸的權利,我們就擁有重塑夢想的激情!只要我們還有生存的氧氣,我們就擁有締造激情的勇氣!
落紅不是無情物,化作春泥更護花。選擇堅持,選擇珍惜,選擇成就生命的激情,勇敢的成就心中最初的夢想!
謝謝大家!
夢想的演講稿 篇4
今天,我高興地同大家一起,參加這次將成為我國歷史上為了爭取自由而舉行的最偉大的XX集會。
100年前,一位偉大的美國人--今天我們就站在他象征性的身影下--簽署了《解放宣言》。這項重要法令的頒布,對于千百萬灼烤于非正義殘焰中的黑奴,猶如帶來希望之光的碩大燈塔,恰似結束漫漫長夜禁錮的歡暢黎明。
然而,100年后,黑人依然沒有獲得自由。100年后,黑人依然悲慘地蹣跚于種族隔離和種族歧視的枷鎖之下。100年后,黑人依然生活在物質繁榮翰海的貧困孤島上。100年后,黑人依然在美國社會中間向隅而泣,依然感到自己在國土家園中流離漂泊。
所以,我們今天來到這里,要把這駭人聽聞的情況公諸于眾。
從某種意義上說,我們來到國家的首都是為了兌現一張支票。我們共和國的締造者在擬寫憲法和獨立宣言的輝煌篇章時,就簽署了一張每一個美國人都能繼承的期票。這張期票向所有人承諾--不論白人還是黑人--都享有不可讓渡的生存權、自由權和追求幸福權。 然而,今天美國顯然對她的有色公民拖欠著這張期票。美國沒有承兌這筆神圣的債務,而是開始給黑人一張空頭支票--一張蓋著“資金不足”的印戳被退回的支票。但是,我們決不相信正義的銀行會破產。我們決不相信這個國家巨大的機會寶庫會資金不足。因此,我們來兌現這張支票。這張支票將給我們以寶貴的自由和正義的保障。
我們來到這塊圣地還為了提醒美國:現在正是萬分緊急的時刻。現在不是從容不迫悠然行事或服用漸進主義鎮靜劑的時候。現在是實現民主諾言的時候。現在是走出幽暗荒涼的種族隔離深谷,踏上種族平等的陽關大道的時候。現在是使我們國家走出種族不平等的流沙,踏上充滿手足之情的磐石的時候。現在是使上帝所有孩子真正享有公正的時候。
忽視這一時刻的緊迫性,對于國家將會是致命的。自由平等的朗朗秋日不到來,黑人順情合理哀怨的酷暑就不會過去。1963年不是一個結束,而是一個開端。如果國家依然我行我素,那些希望黑人只需出出氣就會心滿意足的人將大失所望。在黑人得到公民權之前,美國既不會安寧,也不會平靜。反抗的旋風將繼續震撼我們國家的基石,直至光輝燦爛的正義之日來臨。
但是,對于站在通向正義之宮艱險門檻上的"人們,有一些話我必須要說。在我們爭取合法地位的過程中,切不要錯誤行事導致犯罪。我們切不要吞飲仇恨辛酸的苦酒,來解除對于自由的飲渴。
我們應該永遠得體地、紀律嚴明地進行斗爭。我們不能容許我們富有創造性的抗議淪為暴力行動。我們應該不斷升華到用靈魂力量對付肉體力量的崇高境界。
席卷黑人社會的新的奇跡般的戰斗精神,不應導致我們對所有白人的不信任--因為許多白人兄弟已經認識到:他們的命運同我們的命運緊密相連,他們的自由同我們的自由休戚相關。他們今天來到這里參加集會就是明證。
我們不能單獨行動。當我們行動時,我們必須保證勇往直前。我們不能后退。有人問熱心民權運動的人:“你們什么時候會感到滿意?”只要黑人依然是不堪形容的警察暴行恐怖的犧牲品,我們就決不會滿意。只要我們在旅途勞頓后,卻被公路旁汽車游客旅社和城市旅館拒之門外,我們就決不會滿意。只要黑人的基本活動范圍只限于從狹小的黑人居住區到較大的黑人居住區,我們就決不會滿意。只要我們的孩子被“僅供白人”的牌子剝奪個性,損毀尊嚴,我們就決不會滿意。只要密西西比州的黑人不能參加選舉,紐約州的黑人認為他們與選舉毫不相干,我們就決不會滿意。不,不,我們不會滿意,直至公正似水奔流,正義如泉噴涌。
我并非沒有注意到你們有些人歷盡艱難困苦來到這里。你們有些人剛剛走出狹小的牢房。有些人來自因追求自由而遭受迫害風暴襲擊和警察暴虐狂飆摧殘的地區。你們飽經風霜,歷盡苦難。繼續努力吧,要相信:無辜受苦終得拯救。
回到密西西比去吧;回到亞拉巴馬去吧;回到南卡羅來納去吧;回到佐治亞去吧;回到路易斯安那去吧;回到我們北方城市中的貧民窟和黑人居住區去吧。要知道,這種情況能夠而且將會改變。我們切不要在絕望的深淵里沉淪。
朋友們,今天我要對你們說,盡管眼下困難重重,但我依然懷有一個夢。這個夢深深植根于美國夢之中。
我夢想有一天,這個國家將會奮起,實現其立國信條的真諦:“我們認為這些真理不言而喻:人人生而平等。”
我夢想有一天,在佐治亞州的紅色山崗上,昔日奴隸的兒子能夠同昔日奴隸主的兒子同席而坐,親如手足。
我夢想有一天,甚至連密西西比州--一個非正義和壓迫的熱XX人的荒漠之州,也會改造成為自由和公正的青青綠洲。
我夢想有一天,我的四個小女兒將生活在一個不是以皮膚的顏色,而是以品格的優劣作為評判標準的國家里。
我今天懷有一個夢。
我夢想有一天,亞拉巴馬州會有所改變--盡管該州州長現在仍滔滔不絕地說什么要對聯邦法令提出異議和拒絕執行--在那里,黑人兒童能夠和白人兒童兄弟姐妹般地攜手并行。
我今天懷有一個夢。
我夢想有一天,深谷彌合,高山夷平,歧路化坦途,曲徑成通衢,上帝的光華再現,普天下生靈共謁。
這是我們的希望。這是我將帶回南方去的信念。有了這個信念,我們就能從絕望之山開采出希望之石。有了這個信念,我們就能把這個國家的嘈雜刺耳的爭吵聲,變為充滿手足之情的悅耳交響曲。有了這個信念,我們就能一同工作,一同祈禱,一同斗爭,一同入獄,一同維護自由,因為我們知道,我們終有一天會獲得自由。 到了這一天,上帝的所有孩子都能以新的含義高唱這首歌:
我的祖國,可愛的自由之邦,我為您歌唱。這是我祖先終老的地方,這是早期移民自豪的地方,讓自由之聲,響徹每一座山崗。
如果美國要成為偉大的國家,這一點必須實現。因此,讓自由之聲響徹新罕布什爾州的巍峨高峰!
讓自由之聲響徹紐約州的崇山峻嶺!
讓自由之聲響徹賓夕法尼亞州的阿勒格尼高峰!
讓自由之聲響徹科羅拉多州冰雪皚皚的洛基山!
讓自由之聲響徹加利福尼亞州的婀娜群峰!
不,不僅如此;讓自由之聲響徹佐治亞州的石山!
讓自由之聲響徹田納西州的望山!
讓自由之聲響徹密西西比州的一座座山峰,一個個土丘!
讓自由之聲響徹每一個山崗!
當我們讓自由之聲轟響,當我們讓自由之聲響徹每一個大村小莊,每一個州府城鎮,我們就能加速這一天的到來。那時,上帝的所有孩子,黑人和白人,猶太教徒和非猶太教徒,耶穌教徒和天主教徒,將能攜手同唱那首古老的黑人靈歌:“終于自由了!終于自由了!感謝全能的上帝,我們終于自由了!”
夢想的演講稿 篇5
親愛的同學們你們好:
大家好,我是李雨晴,我演講的主題是:青春夢想。
夢想之于我們,是在荊棘路上的戰刀?還是在我們白日夢中的一葉扁舟?年少是我們的資本,也可能成為我們懈怠的理由。
高考前,我們挑燈夜戰、聞雞起舞,為著自己的大學努力、拼搏。老師說這是我們人生中最重要的一戰,勝利,我們擁有無限美好的未來;失敗,我們品嘗艱酸悔恨的苦果。是這句話給了我們動力嗎?還是我們的夢想激勵著我們?
曾有一僧侶初入佛門,在佛祖像前許諾:“若我未成為主持,今生不再歸故鄉。”懷抱夢想,小僧進入佛門學習,久而久之,他享受這寺內的清閑日子,當初的諾言也被他遺忘,每天跟著眾徒敲木魚,做早課。常對香客說:“青春年少,如此辛苦,何苦來哉?”最終,小僧侶還是一名普通的僧侶,老死于寺內,未能歸故鄉。
我們起初在幻想里彷徨,留得自我的夢想禁錮在孤寂的心房。年少的我們在流沙般的時光里,無奈的消磨著一段段美好的"曙光,我們向往大學的自由,向往大學中的青春。在年少的時間中,我們享受自由,認為那些燈紅酒綠是我們夢想的終點,認為那些與自己一起吃喝玩樂的人是我們的摯友,認為那位與自己一起翹課、游玩的人是今生的伴侶,我們不再努力,不再前進,我們迷失在這溫柔的時空中。我們只道青春年少,無畏時間流失,只愿享受大學的自由與安逸,但沒有一代人的青春是容易的。缺乏努力的青春是荒唐的青春,缺乏夢想的青春是空洞的青春。當青春之河呼嘯而去,我們忍心成為岸邊的枯草嗎?青春的血液從未曾低沉過,但青春的我們卻消沉了自我,這是青春年少的代價,還是青春成長的劇痛。今朝且吟且聞,明日且聽且悟,只道青春年少,夢之方向未了。
夢想與青春是我們說不完的話題,在青春里說夢想,在夢想中嘆青春。
謝謝大家。
夢想的演講稿 篇6
同學們:
從來,我就不是什么典型的好學生。我不懂為什么要讀書,也弄不懂足足背了三天仍然背不出來的英國內閣制度,干我何事。
迄今我還記得,在我上高三時,我的數學老師拿了一份歷年高考的數學考卷給我們做測驗,滿分是120分,我辛苦做完后,只得了10分。高三上個學期舉行的模擬考,在全縣1000多名考生中,我的成績排在992名。
因為考慮到升學率問題,班主任后來鄭重地找我談了一次話,她建議我干脆放棄高考趁早到社會上去學一門手藝,說這樣對我的前途會比較實在點。
當時,我自己也都想干脆放棄算了,因為念到高三的時候我感到非常地不愉快,我在精神上被推到了一個絕望的位置,這種恐懼是毀滅性的,它使我頑固地堅信像我這樣的水平是不能去參加高考的。
狀況的轉變始于那個失意的寒假。當時我的打算是高三下學期輟學,出來先做木工學徒,再開個木工廠。當我回學校拿我的成績單時,赫然發現班主任所寫下的評語,心中涌上陣陣怒氣,當場燒毀。
當時的我找不到念書的動機,或許早已麻木不仁,但我想著爸媽看了,一定會很悲傷,因為上面寫著“該生素質太差”,像一把劍刺入體內,在某個角落發作而隱隱生痛,于是我發“恨”圖強,下定決心考大學。
我每天很用功地念到半夜三四點,當時就感覺好像哪根筋不對勁,我就不信考不過。結果兩個月下來,猛然發現,我對學習產生了濃厚的興趣,我也突然發現數學竟然也有很多樂趣,很多解不開的題一旦解開了就很有成就感,第三次和第四次兩次模擬考下來,我已經考到了400多名,忽然我覺得自己好像并沒有那么笨,這是我平生第一次有這種“聰明的感覺”。
從那時起,我才慢慢開始對做學問產生了濃厚的興趣,似乎從書海中尋回了我的`靈魂。
有意思的是就在一年前的夏天,我考上大學之后,暑假回家高中同學聚會,班主任在離開時深感慚愧地說:“×××,我現在可以告訴你,我年輕時可以算是個偷夢者。那些年我偷盜了許多孩子的夢想。多虧你有足夠的勇氣抓住了自己的夢。”
每天,在學校都有不計其數的孩子被訓練成一個在夢想面前深感窮途末路的無助者,至少是暫時的。心理學家德維克和雷布其以10歲的孩子為對象做了一個試驗:孩子們從試驗老師那里得到了一條無法解答出來的數學題,當他們因為絞盡腦汁卻一無所獲而變得完全失去希望時,他們就會得到另一份較之前一份更為容易解答的習題。
可是,情況很奇怪,他們解答這些習題的成績要比其他一開始就做容易解答習題的孩子要差。只有當這些被弄得束手無策的孩子有了另外一位試驗老師后,他們才能正常地完成容易解答的習題。這樣看來,學生所謂的“蠢笨”是否也和老師有關呢?
當我們回憶起自己的求學時代時,大家可能都有過這樣的經歷,有些老師教授的課,我們總是無法取得理想的成績,在這門課上并非我們不夠聰明。
不要讓人偷走你的夢,即使是在自己對自己的信心感到窮途末路之時。看準目標,不管發生了什么。
我的演講到此結束,謝謝大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