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文明演講稿
推薦度:
生態文明演講稿
推薦度:
綠色生態文明演講稿
推薦度:
生態文明演講稿
推薦度:
中華文明演講稿
推薦度:
相關推薦
【熱門】文明演講稿匯總8篇
演講稿可以起到整理演講者的思路、提示演講的內容、限定演講的速度的作用。在社會發展不斷提速的今天,演講稿應用范圍愈來愈廣泛,來參考自己需要的演講稿吧!下面是小編精心整理的文明演講稿9篇,供大家參考借鑒,希望可以幫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文明演講稿 篇1
尊敬的各位領導、各位同學、各位同仁:今天,作為三屆赴外地學習培訓班的學員代表發言,我感到非常榮幸。
今年4月份,市委組織鄉鎮干部就小城鎮的規劃和建設到同濟大學培訓,這對我們長期奮斗在基層第一線的同志來說,是一個難得的機會,是一次很好的鍛煉。南昌市第二期城鄉規劃建設領導干部培訓班的全體學員,在班長劉榮根部長的帶領和精心組織下,時刻牢記市委的要求和任務,形成了熱烈濃厚的學習氛圍,開展了豐富有益的班級活動,做到了組織嚴密,紀律嚴明,要求嚴格,學風嚴謹。在培訓過程中,同濟大學培訓中心的領導和老師對我們的學習非常重視,課程安排豐富緊湊,案例講解深入淺出,后勤服務熱情周到。通過學習,使我們進一步開闊了眼界,啟迪了思維,窺到了門徑,受益匪淺。學習歸來,在上海的所見所聞印象非常深刻,促使我結合實際,對麻丘鎮的規劃與建設進行了深入思考,并開展了一系列的工作。
一、學習體會
這次赴上海參觀考察,我深深體會到:加快小城鎮建設,是發展農村經濟,構建和諧社會的重要途徑。搞好小城鎮建設,必須樹立四種意識:
一是規劃先行意識。規劃是建設小城鎮的龍頭。規劃既要符合本地實際,又要應適當超前,建設分期進行,避免重復建設和盲目建設,確保小城鎮建設的科學性、合理性、前瞻性,達到整合空間形態、 優化資源配置、完善功能布局、促進產業發展、改善人民群眾生產生活條件的目的。規劃一經確定,就要嚴格執行,不能隨意改變,要有延續性,一屆接著一屆執行。
二是特色興鎮意識。要注重特色,注重細節。特色決定品位,細節決定成敗。既要借鑒別人成功的.經驗,又不能盲目仿效,注重發揮后發優勢,避免走彎路。要根據本地資源條件、自然景觀、經濟發展水平、歷史人文背景等進行創新性的開發,揚長避短,形成特色,科學定位,做出精品。
三是和諧發展意識。要把小城鎮建設與解決“三農”問題,特別是失地農民的的生計問題結合起來,把它作為小城鎮建設的先導工程來抓。不能強行搞建設,而是通過興建小城鎮,實現一、二、三產業的齊驅并進,為農民提供就業機會,為財政提供后續財源,讓農民工作在廠區,居住在鎮區,生活在社區,促進農村經濟、社會和諧發展。
四是生態保護意識。抓好小城鎮建設,必須始終對環境保護引起足夠重視。切實解決污水污物的任意排放、垃圾的隨意堆積和占道經營等問題,實現鎮容鎮貌的美化、綠化、凈化,為居民創造一個良好的人居環境。
二、理性思考
抓好小城鎮建設,就麻丘鎮而言,關鍵是要立足鎮情,找準自身的比較優勢,充分發揮自身的核心競爭力。面對發展形勢,重新審視麻丘,麻丘的核心競爭力究竟在哪里?我覺得主要體現在以下五個方面:
一是區位優勢。麻丘鎮隸屬南昌高新區,地處南昌城東,18公里東外環穿境而過,西抱萬頃瑤湖,距南昌市中心八一廣場14公里,既享有城市的近距離輻射,又遠離都市的喧囂,無論是工作環境還是人居環境均屬一流,是城東最適合人居、休閑、創業的地方。瑤湖有近3萬畝的水面,擁有Ⅰ級空氣Ⅰ級水質。根據《南昌城市總體規劃》“西進、東拓、北控、南延”的總體思路,麻丘鎮處在320國道及昌萬公路的中線發展軸上,因而在南昌市做強做大的戰略中具備獨特的地位。
二是交通優勢。江西省二級公路——昌萬公路和南昌市東外環路——京福高速樂溫段在境內交匯,往西對接市區北京東路,往東直達沿海。從南昌市區到麻丘僅10分鐘路程,226路公交車直達。從樂溫高速下來的大量人流、物流由麻丘境內的昌萬線進入南昌市區是最便捷的路線,加之境內的南峽線、武涇線,麻丘已成為南昌市東面的公路交通樞紐。
三是人文優勢。麻丘社會穩定和諧,鄉情民風淳樸。今年上半年在拆遷安置任務重的情況下,仍保持了越級上訪零記錄。麻丘中學是全省三所農村重點中學之一。麻丘人勤勞、厚德,有1萬多人外出經商、務工,年末存款余額達2.5個億,呈現一片蓬勃生機。
四是基礎優勢。城鎮功能完善,交通、電信、信息、供電、市場網絡密布。整潔寬闊的街道,綠樹掩隱的村莊,四通八達的水泥公路和平坦的優質油路展示出現代文明。集鎮街道“井”字型框架已經形成。麻丘正在逐步成為物資集散地,信息交流地,商賈云集地,高新產業的延伸地。
五是組織優勢。麻丘的發展得到了上級領導的高度重視。市委、市政府、市委農工部的有關領導,南昌高新區的主要領導和分管領導多次實地考察論證,對麻丘“爭創南昌文明鎮,打造省會東大門”的思路給予了充分肯定和大力支持。高新區曾主任提出要把麻丘建設成為南昌市最靚麗的大門。
準確分析自身的特色和潛在優勢
,我們認為,麻丘作為南昌市東大門的地位無可替代,高新區高新產業和現代制造加工業基地外延式發展重點鎮的地位無可替代,我們將把麻丘作為省會東大門、南昌文明鎮來規劃好、建設好。
三、具體措施
培訓班結束后,圍繞本鎮的實際情況,按照規劃新城區,改造老集鎮,建設中心村,綠化公路帶的思路,已經或正在著手抓好以下幾項工作:
(一)規劃新城區。今年上半年,我們斥資60萬元,聘請武漢大學規劃設計研究總院的專家,對樂溫高速以西、昌萬公路以南3.1平方公里新城區進行了規劃論證,現已報市、區規劃部門審批。
城鎮建設的資金投入,一方面,借助工業的反哺作用,發揮財政、集體經濟和個人投資積極性;另一方面,本著“誰投資、誰受益”的原則,在統一規劃和規范管理的前提下,大力招商引資,采用BOT模式,實行項目招商,逐步形成投資、經營、回報的良性循環機制,最大限度地為小城鎮廣開資金渠道。
(二)改造老集鎮。按照高速公路的標準,新修了一條35米寬的街道,鋪設了優質油路,并按照城市主干道標準實行了美化、亮化、綠化;結合創“四城”活動,準備新建一棟行政辦公大樓,兩所小學、三所教工宿舍和一棟衛生院大樓,建一處垃圾轉運站、兩個停車場。完善兩個市場功能,加強武溪蘿卜批發市場、麻丘商貿城與南昌深圳農產品批發市場的聯系,促使市場向專業化市場發展。規劃建設兩個50畝的生態住宅小區,繼續落實好高速公路拆遷戶的安置工作。加快老集鎮改造,將舊城區危、舊、破的住房拆除,規劃建成新市場、新街道和規劃布局合理、式樣新穎、環境優雅的住宅小區。
(三)建設中心村。按照建設中心村的要求,構建路網骨架,硬化20公里鄉村道路,拓寬四條主要道路。加寬瑤湖橋,境內昌萬公路拓寬到60米,目前已報設計部門。整治自然村莊,對全鎮122個自然村莊逐步進行規范整治。按照“統一規劃、分批建設、突出重點、形成特色”的原則,對老村老屋逐步規范,對新村新屋科學規劃,做到橫成行,豎成排,逐步推進中心村建設,改變千百年村莊見縫插針建設的格局。目前已在魯溪、高胡二村開展創建文明花園村和小康示范村,爭取20xx年2月份完成100畝的中心村建設。
(四)綠化公路帶。麻丘依城傍水,做好美化、綠化和生態保護,是打造文明鎮和東大門不可缺少的部份,今年準備對省、市、區、鎮、村、組六級公路兩旁實行全線綠化。做到只要有道路的地方,就有成排成行成活成林的樹木帶。加大瑤湖自然生態保護力度,嚴禁亂排放污染瑤湖,逐步使麻丘鎮形成布局有序的城鎮空間和綠色清水空間氛圍,努力使省會南昌的東大門成為文明、和諧、優美、綠色的大門。以上所談,拋磚引玉,實際上很多鄉鎮都值得麻丘學習。不當之處,敬請批評指正!
謝謝大家!
文明演講稿 篇2
尊敬的各位老師、親愛的同學們:
大家好!
我來自漁光小學五年級2班的陳鏡羽,我今天演講的題目是《文明之手編織和諧校園》。
作為21世紀的少先隊員,也是這個世紀的接班人,我們更應當注重自己在日常的學習和生活中,從自己言談舉止的每一個細節入手,自覺履行我們應當遵守的文明禮儀。當和煦的春風吹拂著我們的校園,鮮艷的紅領巾在胸前飄舞——我們是驕傲的紅領巾!
當你踏著光潔的地板走進教室的時候,你是否會想起那些經常手拿掃帚,埋頭掃地的同學;當你在操場上與同學盡情嬉戲的時候,你是否看見學校老師栽培花朵的背影;當你在干凈、美麗的校園里漫步徜徉的時候,你是否感覺到老師和同學的默默奉獻。
我們知道,春天是美好的,可你更應該知道校園的春天是純潔的、文明的!
在這么美麗的`校園里,當你看見春風中肆意飛舞的紙盒紙屑、潔白的墻壁上那一串串的腳印、操場上干枯的果皮、灰蒙蒙的糖紙……你能無動于衷嗎?你能不伸出雙手嗎?我想,每一位同學都是喜歡我們的校園,所以,每一位紅領巾都能伸出雙手。
同學們,美麗的校園不僅僅只需要別人的付出,還需要你我的呵護,更需要你我的文明舉止呀!
文明是風,它可以吹拂每一位莘莘學子的心;文明是花,它能使校園變得更加美麗和諧!同學們,校園因你而美,讓我們在春天寧靜的早晨里,在三月明媚的陽光下宣誓:從我做起,從小事做起,從身邊做起,倡文明風氣、創文明校園、做文明學生!我相信,通過我們的努力,我們的校園會更加美麗,會使我們的大家庭像春天般充滿希望、充滿活力!我相信,只要我們努力,我們會成為文明守紀的好孩子、勤奮學習的好學生!
謝謝大家!
文明演講稿 篇3
同學們:
在我們的校園里,大家都曾目睹這樣的現象:有些學生在樓道上跑跳嬉戲,打鬧喧嘩;集會時說有的同學在下面小聲說話;自習課隨意討論問題、課間亂吼亂叫;食品包裝等垃圾隨手亂扔,盡管學校常規已作了明確規定,班主任也一再要求,但總有人在無人注意時放縱自己,或是經提醒有好轉,過一段時間又恢復原態,范文之發言稿:國旗下講話:做文明禮儀的傳承者。這是為什么呢?
究其根源,我認為,主要在于同學們沒有真正從內心認識到文明素養的重要性,沒有把文明與禮儀變成自己的習慣。的確,在我們生活的大環境里,隨地吐痰、出口臟話等不文明的行為屢見不鮮;在我們的人際交往中,也有人不懂得使用敬意的言語和舉止。但是我們作為六中的學生,作為21世紀的建設者和主人,我們不能隨波逐流,因此今天有必要重提文明禮儀這個話題。
什么是文明禮儀?簡單地說就是律己、敬人的一種行為規范,是表現對他人尊重和理解的過程和手段。行為禮儀是外在的表現,而思想修養才是真正的內核,一個人的舉手投足、音容笑貌,言談舉止無不體現他的.氣質與修養。提高文明素養,是時代的要求,更是我們自身全面發展的需要。禮儀演講稿范文節選!
文明禮儀的內容涵蓋著社會生活的各個方面。乘車讓座是文明禮儀,遵守排隊秩序是文明禮儀,愛護公共財產是文明禮儀。文明禮儀貫穿在我們日常生活的點滴小事之中。曾看過這樣一篇報道,有位記者訪問一個獲得諾貝爾獎的科學家,“教授,您人生最重要的東西是在哪兒學到的呢?”科學家回答道:“在幼兒園。在那里,我學到了令我終身受益的東西,比如說,有好東西要與朋友分享,謙讓,吃飯前要洗手……”
我們完善自己的文明修養也一樣,并非一定要有什么了不起的舉措,而是要從身邊吃飯洗手這些小事做起,與人交流注視對方,上課發言清晰洪亮、開關門時輕聲慢步、儀態表情落落大方等等。總之,應時刻注意自己的言行舉止,讓文明禮儀貫穿于我們的一舉一動之中!
古人云:“不學禮,無以立”。就是說,你不學“禮”,就沒法在社會中立身。而隨著經濟的全球化和對外交流的廣泛化,我們要想立于世界之林,就必須提高我們民族的文明素養。
《北京晨報》曾報道說,有一個200多人的中國旅游團去泰國,飛機上三次用中文廣播,呼吁中國乘客不要把飛機上的耳機、毛毯和餐具帶下飛機。令人尷尬的是,下飛機時還是有中國游客把餐具偷偷藏起來,最后被發現不得不交給乘務員。
“中國人走到哪里都是‘未見其人,先聞其聲’。”在國外,有許多公共場所都特別用漢語赫然寫著“請勿大聲喧嘩!”等字樣,用以提醒中國游客。中國公民在境外的種種不文明表現,使我們這個“文明古國”、“禮儀之邦”民族形象大受損害。
“國家榮辱,匹夫有責”,做為二十一世紀的中學生,我們有責任做中華文明的傳承者,用“謙謙君子”“大家閨秀”的標準要求自己,宏揚禮儀之邦的優良傳統,從我做起,從小事做起,用我們的行動去感染身邊的人,用我們的真誠去打動他人的心。我們每天走在校園里,希望看到的不僅是你們留下的歡聲笑語,更有我們六中學子的文明素養和儒雅風度。謝謝!
文明演講稿 篇4
各位老師、同學:
大家中午好!
今天我演講的題目是——《安全之美,文明之美》
有一種美,深埋在古壘下,是一種可以吸引靈魂的美,它,深藏不露;
有一種美,飄逸在浮云上,是一種可以創造生命的美,它,如影相隨。
這種美就是——安全之美,文明之美。
同學們,在父母的眼里,你們是含苞欲放的花蕾;在老師的眼里,你們是展翅待飛的雛鷹;身上寄托著父母、老師、祖國的希望。大家處在這美好的環境里,可有的"同學不注意“安全”二字,給自己帶來了痛苦,痛心之余,我們苦苦反思,在緊張的學習之后,在快樂的玩耍時刻,有些同學忽視了安全問題,讓關心老師和家長很擔心。
同學們,你們很幸運,作為星火學校的一名學生,親身體會到星火學校優越的教育環境,安全文明的校園氣氛。你會聽到朗朗的讀書聲,親切的問候聲;你會看到學生文明的舉止,謙讓的身影;你能隨時感受到領導的關心,老師的愛護!讓我們時時生活在一個安全文明的校園中。
學生是校園安全的主體,又是學校安全的受益者。對于安全,我們必須警于思,合于規,慎于行,必須樹立高度的安全意識,人人講安全,時時講安全,事事講安全,安全在心,生命永駐。
據統計,我國每年大約有1。6萬名中小學生非正常死亡。其中,因安全事故、食物中毒、溺水、自殺等死亡的,平均每天就有40多人,也就是說每天將有一個班的學生在我們的生活中“消失”。危險總是在你不經意間敲門,死神也總是降臨在那些沒有準備的人身上。在江蘇省蘇州市,一所幼兒園遭一男子持刀行兇,有28名兒童被砍傷,其中重傷4人;在河南省周口市,一所中學放學時,因同學下樓時發生擁擠踩踏,造成19人跌落受傷,其中1人死亡;在重慶市,一農用車搭載放假回家的同學 和老師,強行通過一座漫水橋時被洪水沖走,19人失蹤。 生命猶花,雖可綻放天下,但如不精心呵護,頃刻間就會凋零;生命猶水,雖可滋潤萬物,但如不精心照料,頃刻間就會蒸發;生命猶戲,雖然十分精彩,但演出只有一次,沒有彩排不能再來!生命只有一次!喪失了寶貴的生命,你就喪失了無法衡量的財富!所以,我們應該把安全時刻記在心中,落實在行中,嚴守校規校紀,注意交通安全,安全用電用火,防范意外傷害。當校園停電時,我們要站在原地聽從老師指揮;當火災發生時,我們要沉著面對學會自救;當地震來臨時,我們要躲進角落或聽從命令遇到危險不慌張,不擁擠,跟隨隊伍走出困難;上下樓梯不跳臺階,不把扶手當滑梯,課間玩耍不打斗,同學友愛講文明。安全創造文明,一個人的文明,會給大家帶來快樂、溫馨。那么文明在哪里?“文明在我們的行動中,文明在校園的每個角落!”文明,是同學間路上相遇時的微笑,文明是見到師長時的尊敬,文明是踩到他人的一聲“對不起”,文明是同學們相互的關愛與寬容。因為有了文明,所以有了道德;因為有了文明,所以有了高尚!文明讓我們的生活更加和諧,更加安全,讓我們做文明的實踐者和傳播者!讓文明之花開的更加美麗,更加燦爛!
安全是火,點燃生命之燈;文明是燈,照亮生命之路;安全文明是路,引導我們走向新的輝煌!生命是晶瑩剔透的露珠,折射出七彩的光芒;文明是鮮嫩的花朵,散發出迷人的清香。作為一名學生,我們有責任、有義務,讓我們的生命在校園里煥發出奇光異彩,演奏出華美的文明樂章!
安全在我心,文明伴我行,讓我們攜起手來,共同創造美好的明天!
文明演講稿 篇5
尊敬的各位領導和老師,親愛的同學們:
大家下午好!
今天我演講的題目是《用點滴文明鑄就夢想》
在生活中,每個人都有自己的夢想。夢想是絢麗多彩的,它使千千萬萬個浮躁的人有了目標;夢想是充滿力量的,它讓有夢的人,有了飛翔的翅膀。“有夢想才有目標,有希冀才會奮斗。”中國夢是我們的主席提出來的,有夢想,有追求是不會錯的,但是我們該如何實現夢想?我們必須從文明開始做起。
文明是什么?文明是路上相遇時的微笑,是同學有難時的`熱情幫助,是平時與人相處時的親切,是見到師長時的問好,是不小心撞到對方時的一聲“對不起”,是自覺將垃圾放入垃圾箱的舉動,是看到有人隨地吐痰時的主動制止等等。文明是一種品質,是一種修養,是一種受人尊敬并被大家廣泛推崇的行為。
老師,是一個辛勤的園丁,播種了春天,播種了理想,播種了力量……他們用語言播種,用彩筆耕耘,用汗水澆灌,用心血滋潤著我們。關漢卿說過:“一日為師,終身為父。”老師為我們嘔心瀝血地付出,所以,我們要用微不足道的小事去回報他們的赤子之心。有人也許會說“我們買禮物吧。”其實,尊敬師長或許是最佳的選擇。
尊敬師長并不難,在心中常懷一顆感恩之心,自然會表現出對師長的尊敬,師長們往往在日常生活中給我們的幫助,給我們的感動,這讓我突然想起了那一件無法忘懷的事。
有一天,晴空萬里,老師因為工作的緣故,廢寢忘食,沒有吃早餐就直接來我們班上課。大家都知道,“一日之計在于晨”,早餐是一天中最重要的一餐。突然,老師在上著課時暈倒了。全班同學都以每秒一億千米的速度沖到老師身邊,大聲叫起來:“老師,老師……”。
看到這一幕,我不知所措,手忙腳亂。我定了定神,以博爾特般的速度沖到辦公室,叫其他老師用手機打120。老師被送到了醫院,我看著老師慈祥的面孔,情不自禁地淚流滿面……那天晚上,我們放下了作業,結伴到醫院看望老師。老師還在昏迷中,一動不動的躺在病床上。哭了,所有人都哭了,同學,醫生都為老師留下了眼淚,老師還沒醒來。又過了2個小時,老師繼續睡著,睡的那樣安詳,不知道他多久才睡了這一次安穩的覺。老師,您快點醒來,“您怎么了?為什么不理我們啊?您起來像平常那樣說說話啊。”哭了,我們都再次留下了熱淚。第二天,同學們二話不說的一齊走向醫院,哭著說“老師,你終于醒了。”老師哭了,因為她感受到了我們對她深深的愛。
夢想有時候便是平時的一份份感動,一份份愛,就像我們對師長的尊重,老師對我們的感動,有的很普通,有的很偉大,有的很現實,有的很遙遠,但是,我們都會心懷夢想!
我們每個人都有自己平凡普通的夢想,所有的夢想合起來就是一個幸福快樂的共同目標。每一個幸福、快樂的家庭夢想凝聚在一起,就是我們共同的中國夢!中山老少共筑中國夢想,我們每個人都懷著夢想在努力,為中山默默地奉獻著力量!讓我們從一點一滴做起,從文明開始,做中山文明人。我們懷揣夢想,為了美好的明天加油!共筑中國夢!
我的演講結束,謝謝!
文明演講稿 篇6
勤儉節約是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文明餐桌要從我做起。
我看到一個公益廣告。自助餐廳里,一個人打包了幾大盤菜,最后還剩兩盤菜,不得不扔掉。這個人的行為不文明,不勤儉節約,我們不應該向他學習。央視報道的“舌尖上的廢物”很驚艷。中國每年浪費800萬噸糧食,足夠2億人吃一年。為此,我非常支持文明餐桌活動。從現在開始,當我去餐館吃飯時,我盡量不點太多。當我吃不完的時候,我必須把它打包帶走。吃自助餐的時候,吃多少拿多少。在家的時候也要節約糧食,不留糧食,做一個勤儉節約的好孩子。
節約是光榮的,浪費是可恥的,桌上的`食物體現了很多人的辛苦。真的是“天知道,每粒都硬”!讓我們積極參加文明餐桌行動。如果每個人都節約食物,我們的社會將會更加文明。文明餐桌,從我做起。
文明演講稿 篇7
如果你失去了今天,你不算失敗,因為明天會再來,
如果你失去了金錢,你不算失敗,因為人生的價值不在錢袋。
如果你失去了文明,你是徹徹底底的失敗,因為你已經失去了做人的真諦。
一個社會的公共文明水平,可以折射出一個社會一個國家的文明程度,一個人如果不遵守社會文明,小的會影響自身形象,大的會影響國家聲譽。
公共文明是社會意識的一種體現,而公共文明又建立在個人的道德修養水平之上。試想一下,如果有人不注重自身的文明修養,他會有良好的公共文明嗎?不會!個人文明禮儀是根、是本。人要有良好的公共文明必須先從自身做起,要完善個人修養,首先要致力于讀書求學,完善自身的"認知水平;認知到達一定水平,就有了明辨是非的能力。
有了分辨是非善惡的能力,就要端正自身的心態,不違背自己的良知,努力使自己的一言一行都符合道德的標準,自己的修養便得到完善。這就是古人所說的:格物、致知、誠意、正心、修身。完善個人道德修養,便有了推進社會公共文明的基矗
而一個社會的文明氛圍對他的民眾亦有莫大的影響,為什么這么講呢?相信有的同學去過歐洲或日本,就很有親身體會。大的不說,只看看過馬路這樣的小事。只要亮起紅燈,縱使馬路上一輛車都沒有,外國人絕不會過馬路。
他們認為這是必須遵守的公共文明。試問,在如此的氛圍中,有誰會肆無忌憚的闖紅燈呢?這就是社會氛圍的力量所在。但再想一想,如果我們不是從自身做起,這社會氛圍又從何而來呢?
有記者訪問一個獲得諾貝爾獎的科學家,“教授,您人生最重要的東西是在哪兒學到的呢?”,“在幼兒園。在那里,我學到了令我終身受益的東西,比如說,有好東西要與朋友分享,謙讓,吃飯前要洗手……”我們完善自己的文明修養也一樣,并非一定要有什么了不起的舉措,而是要從身邊吃飯洗手這些小事做起。養成文明的習慣,使文明的觀念從意識層次進入無意識層次,使文明貫穿我們的一舉一動。
我們從小接受文明禮儀的教育,很多同學都可以滔滔不絕地大談文明禮儀。可是看見校園中隨處丟棄的飯盒,飲料瓶,聽著某些同學口中吐出的臟話,怎能不教人痛心疾首呢!難道我們都是“語言的巨人,行動的矮人”么?
明代大學者王守仁說“知是行的主意,行是知的功夫;知是行之始,行是知之成;知和行是一個本體、一個功夫。知而不行,只是未知。”我們接受文明禮儀的教育,自己卻吝于履行、甚至反其道而行之,這跟從來沒有接受社會教育有什么區別!所以我們要實踐社會文明,就要從這“知行合一”上下功夫、從自己的坐言起行上下功夫,就要告別不文明的行為。
文明演講稿 篇8
親愛的老師、同學們:
千百年來的文明禮儀之風傳承至今,因此我國素以“文明古國”、“禮儀之邦”著稱于世。
每當提起“文明”這兩個字,我們的腦中總會閃過一連串的景象:在同學們大水的時候,把水灑在別人的鞋上,一聲“對不起”可以化干戈為玉帛。當別人幫了你的忙說一聲“謝謝”讓彼此的心頓生暖意。
說到文明禮儀,讓我想到了一個故事。有一次,列寧同志下樓,在樓梯狹窄的過道上,正碰見一個女工端著一盆水上樓,那女工一看是列寧,就要退回去讓路。列寧阻止她說:“不必這樣,你端著東西已走了半截,而我現在空手,請你先過去吧!”他把“請”字說的很響亮,很親切。然后自己緊靠著墻,讓女工上樓了,他才下樓,這不是文明禮儀的體現嗎?
在我們的校園里,有很多不文明的事:有隨地吐痰,隨處可見飲料瓶,還聽某些同學口中吐出的臟話,在教室里,大聲喧嘩。后來,校長說:“我們要文明行事,還要文明走路。走路時要做到快、靜、齊。自從學校開展了“文明伴我行”,這個活動后,同學們像變了個人似的,隊伍排得井井有條了,走路時也不再說話了,大家都戴上了小黃帽,排著整齊的隊伍出了校門。
講文明、講禮儀,需要的.是人人做起,從我做起。我們是國家的小主人,我們有義務去幫助沒有受到良好教育的人,去學習文明、實踐文明。
三月是全國的文明禮貌月,讓我們一起行動起來,不亂扔垃圾,不說臟話,不隨地吐痰……讓漂亮的文明禮貌之花開滿我們的校園。
上一篇:感恩演講稿
下一篇:演講稿的作文300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