篇1:胡適我的母親教學反思
三月份教肓局開展了“推門聽課月”活動,在我校掀起了一陣陣熱潮。我執教的胡適《我的母親》教罷后頗多感受。在課堂上我展示了自己的教學思想和新的教學理念。在這段時間里我冷靜的梳理了自己的一些思想碎片,將整個教學流程重新加以分析反思。讓自己在以后的教學實踐中更清醒地走好每一步。
《我的母親》是一篇傳統的閱讀講讀課文。編者擇選此文,有其深遠的用意。這篇現代散文不僅彰顯了文本性,更主要的凸顯了人文性。文中胡適的母親不僅對胡適的人生道路有廣袤的影響,學生學罷此文同樣地受到很大的感染。
我教此文時,考慮到胡適寫此文時40歲,是一位中年人對自己童年,青少年時代人生歷程的一段回顧。而學生學這篇作品正是少年時,他(她)們對自己母親的很多行為都不愉理解。而作品中展現了一位母親如何相扶教子,言傳身教的優秀品質。作為一名成功的作家來說,更多的是表露了“我”對母親的是一種感激,懷念,敬愛的情感。而今,作為90后的獨生子女來說,要他(她)真正地去體會30年代人的這種思想和情感,的確有些困難。如果還是以傳統的教學模式教學,只是傳授給學生知識,或者說搞花架子。將課文講清楚或明白算是一堂優質課,我不以為然。當然這也只是一家之言。下面是我在講授此文時自己對教學的一些淺薄的設想及反思。
設想:
1.新課標回歸課本,展望現實。
2.淡化課內淺層性閱讀教學。
3.重點落實在文本教育和人文性。
4.展示課堂上的綜合性教學。
流程:
片斷一:口語交際設計。
在平時的課文導入時,往往總是教師一言堂,這是一篇以“母愛”為題材,教子成功的作品,我結合當前社會現實,90后未大部分學生都是獨生子女,他(她)們的模仿性,叛逆性強及不懂感恩,追求享受等特點。在上課前設計了與母愛相關的口語交際。這種講法很受學生的喜愛,歡迎。它極富挑戰性,課堂上學生表現十分積極。設計的題目如下:
1.舉兩至三例與母愛相關的俗語,諺語。
2.談古時與母愛相關的傳說。(短語)
3.體現母愛相關的古詩。
4.說說自己母親為我們做了哪些事情。(簡潔)
反思:在這個環節里,學生掌握了考點信息。只是知識點容量過大,占據了些許時間,導入的時間似乎長了些。但是與課文學習又緊密相關。
片斷二:賞析課文,分析母親性格設計。
因為這是二年級下學期的一篇現代課文,字詞句,修辭上基本沒有任何障礙。在學生熟讀全文后,我直接分析課文圍繞母親記敘了哪幾件事情,分別又體現了母親的怎樣的性格特點。在這個環節上學生表現由為突出,整個課堂氣氛活躍。母親的性格特點都是由學生完成,我在其旁點撥。講至此,文本性已突顯。為了彰顯人文性,我將新的教學理念融入在這個片斷里講析。其實一位真正懂得教育的人都知道,傳授學生知識固然重要,但作為語文教師教會學生如何做人也同樣的重要。這篇習作,前面我已說明是一篇成功教子的范文,而今的母親也隨著經濟條件的好轉,自己都不懂得感恩,何以教子?學生學完后(現在的學生都很有自己的個性),在內心深處多多少少有了一定的觸動,無形之中有了一把尺子。淺意識里已經將自己的母親(或父親)與胡適的母親作比較,只是這一點不細心的教師是不易發現的。甚至有的學生還信誓旦旦下定決心要仿效胡適的母親。結合諸多因素,在分析完作者對母親的情感后,自然過渡到片斷三。
反思:這個環節的講析,主動權交給了學生,花的時間不是很長。課下調查時,發現學生掌握層次不一。這一點是課堂上輔導的疏忽。日后有待注意。
片斷三:課文拓展延伸設計。
這個環節拓展設計了三個題目:1.請你就母親的為人,教子方式談談自己的理解與看法。2.請你結合自己的生活實際,談談學習本文后的收獲,說說哪些方面受到母親的影響?3.常聽大家的母親反映,孩子上網成為時尚,可不讓上吧,又與自己對著干。針對這一現象,作為母親應如何勸說?作為孩子又應如何做?學生任選其一相互討論后作答。課堂上讓我感到意外的是大家對第三個問題十分的感興趣,都愿回答第三個問題。整節課到了該結束的時候,學生都不愿下課。都爭著要說出自己的真實的想法。這是以前的公開課沒有的現象。這也是我在教學設想中個人的一點新的教學理念,回歸課本的同時,別忘了現實。
反思:這種做法,看似跑題萬里。但結合歷年來的黃岡中考試題來看,它卻更好的反映重實踐,輕理論的做法。學生不僅學了知識,也掌握了考題,同時也有了辯別是非的能力,懂得了做人的道理。
以上的設想,片斷,反思,有成功的一面,也有失敗的一面。語文教學本身是一個摸索階段,寫此文一方面是展示個人整個教學流程中的新的理念。另一方面是希望和同行們一起探討時下“新課標語文”到底如何教好呢?同時也期望更多的網友參與提出寶貴的建議。
篇2:胡適《我的母親》教學反思
《我的母親》是八年級下冊的一篇寫人敘事的文章。
在課堂內容的設計上,我沒有想展現太多的東西,只把理清思路作為重點,以此引出對母親性格特征的把握。深刻感悟母愛這一永恒的話題,并在這樣的氛圍中,很快進入情境。起到了較好的效果。
第一環節是學生對文本的讀與品及交流環節,在這個環節中,學生能結合具體事例和相關細節細細品讀母親的形像,并能較為深刻地把握這個形像。但是存在許多缺憾:
首先,文本解讀不夠獨特,解讀的角度也不夠新穎。教師的個性解讀缺少力度,也就沒能更高的提升學生的思維能力和情感體驗。由此我深感一名語文教師提高自己的文學素養,多閱讀,深入文本,查閱大量資料至關重要。教學過程中,教師不僅要深入地鉆研教材,更要廣泛地閱讀來豐富自己的內涵,只有這樣,在課堂上才會出現教師獨特而深刻的解讀,才能更好地提升學生能力。
其次,由于學生緊張,課堂交流不夠,很多學生不敢大聲地將自己的想法講出來,不能很好地與他人分享。我想課堂呈現的一些不足就是問題的設計不佳造成的。看來一堂課的成功關鍵是問題設計的成功,真正成功的問題設計應該是新穎而有深度的,能激發學生的探索欲望和思維興趣,能真正起到“點燃”和“碰撞”的作用。
第二環節口頭表達訓練:我最想對媽媽說
這個環節是通過本節課的學習,讓學生更多地去理解自己的.母親,去愛自己的母親,把對媽媽最想說的話表達出來。孩子們發言不夠大膽,表達感情過于拘謹,因此起不到預期的效果。
課堂上我表現的比較輕松。當然,也存在不完備的地方,如學校要求的良好讀書習慣的養成,學生課堂回答問題的大膽與潑辣欠缺,學生學習的自主性的培養有待提高,這些還需要在以后的課堂上與學生們一道努力去做。
篇3:胡適《我的母親》教學反思
本節課的教學手段以多媒體為主,多媒體制作講究實效,不擺花架子,不代替學生的閱讀,不限制學生的思維,不束縛學生的想象,在講授這節課前,我和同學科的老師對這一課進行了集體備課,達成了共識,課堂采用“先學后教”的方式,課上注重學生對文本的閱讀,給學生充分的閱讀時間與空間,讓學生展開思維,去體會、理解、感悟、反思,在閱讀方法上加以引導,設計了粗讀、細讀、精讀、聯讀的閱讀活動。旨在養成良好的閱讀習慣,而不是由教師包辦。
課堂教學是一門很高深的學問,需要我們為師者切實思考,比如,如何提高學生的閱讀興趣,讓學生在上課前能主動認真地閱讀課文,從而減少課堂上閱讀的時間,效果會更好,我想以后的工作中,真的應該在提高課堂效率上下功夫。
篇4:胡適《我的母親》教學反思
跟歷史上許許多多具有傳統美德的優秀母親一樣,母親具備了許多優秀品質:勤勞樸實、寬容忍讓、愛清潔、守秩序、熱情好客、堅韌剛強、感情細膩、深愛子女。一名優秀的母親造就了成功的孩子,母親雖然沒文化,物質上貧窮,母親給我的是生命的教育,言傳身教教給我做人處世的道理。為了孩子,母親可以付出自己的一切。
家庭的教育對一個人的成長非常重要。可是現在的家庭離婚率居高不下,給不了孩子一個完整的家庭。加上教育的方法不當,孩子成了婚姻的犧牲品。對照我的班級,父母離婚的很多。其實,父母離婚也沒什么,關鍵是看孩子有沒有得到關愛。一個在愛的灌溉下的孩子才會健康茁長成長,一個很少得到關愛的孩子會孤獨無助,甚至走上歧途。作為一名老師,去深層發掘學生犯錯的深層原因,及時給予幫助和關愛,糾正學生的不良習慣,才是明智之舉。
篇5:胡適《我的母親》教學反思
我認為本次課的成功之處:
第一 利用視頻閻維文的《母親》這首歌渲染了課堂氣氛,為學生回憶往事以及體會母愛奠定了感情基調。使得大部分學生都很動情,有的說出自己誤解父母的往事,有的說出自己埋藏心底最深處對母親的愛意。
第二 通過讓同學們自己找出12段中的細節描寫的句子并感受其表現的母愛這一環節,可以訓練學生的分析問題能力及學會通過語言、行動、神態來表達愛,感受愛的能力。同學們都爭先恐后的表現自己。
第三 分組學習有力的提升了學生的學習質量。每組同學學習成績不同。這樣,通過同組討論問題,優等生能帶動后進生,增強后進生的自信心,調動全體同學的積極性。
第四 課前3分鐘,能夠訓練學生的多向思維能力,激發學生的創新精神。課堂中也有很多不足之處,今后自己應該多努力,在教學上多鉆研,并向有經驗的老教師多請教,多學習,讓自己能夠更好更快地成長,希望各位領導和老師多提寶貴意見。
上一篇:幼兒園教學反思(精選49篇)
下一篇:初中數學教學論文(精選31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