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小班中秋節(jié)兒歌教案
推薦度:
小班兒歌教案
推薦度:
小班兒歌教案
推薦度:
相關推薦
有關小班兒歌教案模板集錦7篇
作為一名辛苦耕耘的教育工作者,時常會需要準備好教案,教案有助于順利而有效地開展教學活動。那么問題來了,教案應該怎么寫?下面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小班兒歌教案7篇,歡迎閱讀,希望大家能夠喜歡。
小班兒歌教案 篇1
活動目標:
1、熟悉歌曲旋律,感受演唱新年的氣氛。
2、用聲音來表現(xiàn)新年的歡樂。
活動準備:
鋼琴、配班老師扮新年老爺爺
活動過程:
一、律動
《日常生活模仿動作》、《我們大家做得好》、《小雞叫、小貓叫、小鴨叫》。
二、練聲
《我愛我的小動物》、《好寶寶》。
三、新授歌曲《新年好》。
1、新年老爺爺出場:“小朋友們你們好!你們知道我是誰嗎?”(新年老爺爺)呦!!原來小朋友都認識我呀!今天我要和小朋友一起迎接新年的到來我真高興!小朋友高興嗎?(高興 )我今天還帶了許多的禮物來呢,這些禮物會送給誰呢?我會把它送給上課認真,坐得端正愛表演的小朋友。
新年快要到了,我今天不僅帶了許多禮物來,我還有許多祝福的話要送給小朋友哦!你們要聽清楚哦!聽聽祝福的話都說了些什么?看誰聽得最認真?!靶∨笥?,新年好!祝你們新年快樂!”小朋友們我剛剛都說了些什么祝福的話呀!(幼兒回答)小朋友說的真好!新年老爺爺還把這些祝福的話編成了一首歌曲,歌曲的名字就叫《新年好》歌曲的名字叫什么呀?(教師帶領幼兒完整回答)歌曲的名字叫《新年好》。小朋友想聽嗎?(想)那小朋友聽新年老爺爺把歌曲唱一遍(教師清唱一遍)歌曲的名字叫什么呀。
(歌曲的名字叫《新年好》)這首歌好聽嗎?(好聽)你們知道這首歌為什么這么好聽嗎?因為這是一首三拍子的歌,三拍子怎么打呢?你們看新年老爺爺打一下?。ń處熓痉洞蚬?jié)奏),小朋友在打三拍子的時候呀,第一下要拍的重一些,第二下拍的輕一些,第三下在輕一些。現(xiàn)在請小朋友把小手伸出來我們一起來打三拍子好嗎?(好)師幼一起打拍子。小朋友拍的真好聽,很有節(jié)奏,現(xiàn)在請小朋友聽新年老爺爺邊彈琴邊唱歌好不好呀?(好)小朋友要聽清楚哦!聽聽歌曲里面都些什么祝福的.話,老爺爺?shù)葧獑柲銈兣叮。ń處煆椙賻煼冻┬∨笥讯悸牭搅耸裁醋85脑捬剑浚▊€別回答)誒!這些小朋友說得真好!現(xiàn)在請小朋友一起打著拍子跟著琴聲和老爺爺念念歌詞(念一至兩遍)小朋友們念的真好聽!我們一起用甜美的歌聲把它唱出來,好嗎?(好)師幼齊唱。這會老爺爺有點累了,想請小朋友大聲的唱,我小聲的唱好嗎?(好)在過新年的時候,我們都很高興、很開心是不是啊?(是)那我們就用甜美的歌聲高高興興的唱出來好不好???(好)老爺爺聽聽誰的聲音最好聽,誰的表情最高興!(師幼在唱一次)小朋友唱的真好聽!
2、現(xiàn)在請小朋友一起站起來,跟著新年老爺爺一起唱吧、跳吧!(幼兒和教師圍著新年樹跟著音樂一起唱歌、跳舞)。今天新年老爺爺和小朋友一起過新年真高興、真開心現(xiàn)在老爺爺要送你們禮物啦!
3、新的一年就要到啦!小朋友們又長大一歲了,在新的一年里小朋友該怎么做呢?我們要更加的懂禮貌,愛學本領是不是啊?(是)小朋友聽,新年的鐘聲敲響了(教師用打擊樂敲三次)我們把心中最美好的祝福送給我們最愛的人,送給爸爸、媽媽,送給幼兒園的老師!祝她們:“新年快樂”現(xiàn)在讓我們對老師說出我們心中的祝福吧!師幼一起大聲的說:“祝老師新年快樂!”
小班兒歌教案 篇2
活動目標
1.能在說說、學學、玩玩的過程中讓幼兒學兒歌,享受念兒歌的樂趣。
2.能在集體面前,能夠大膽地回答問題。
3.嘗試仿編兒歌,從而發(fā)展幼兒的想象力、口語表達能力。
4.引導幼兒在兒歌中學習,感悟生活。
5.鼓勵幼兒大膽的猜猜、講講、動動。
活動準備
1.知識的準備: 熟悉幾種動物的叫聲、習性等。
2.材料的準備:小雞手偶一個、米粒若干;與兒歌內容相關的小圖片。
活動重難點
1.活動重點:幼兒在說說、學學、玩玩的過程中歡快的學兒歌、享受念兒歌的樂趣。
2.活動難點:幼兒能夠嘗試仿編兒歌。
活動過程
(一)導入。
師:今天,我們小一班來了一位神秘的小客人,你們想知道它是誰嗎? 教學反思:教師通過提問的方式導入 ,引起幼兒的興趣。使得小班幼兒可快速地聚集注意力到教學活動當中。這點教師的掌控不錯。
(二)出示小雞手偶,激起幼兒興趣。
提問一:是誰呀?(老師引導幼兒和小雞打招呼。)
提問二:你們知道小雞是怎么樣叫的呀?(幼兒自由回答)
提問三:小朋友,“我”最喜歡吃的是什么?(幼兒自由回答)
提問四:小雞吃到了米粒,它的心情會是怎樣的?(幼兒自由回答)
教師給小雞喂食。 (很高興很開心我們用一個詞來表示:歡歡喜喜)
教學反思:手偶是小班幼兒最喜歡的好朋友,也是吸引幼兒的最快捷方式、同時也是激起幼兒的興趣點和切入點。但,教師在把控手偶的時間停留過快,幼兒還沒有來得及欣賞,教師的語速需要放慢些,這樣便于幼兒的理解與消化。
(三)學念兒歌。
1)教師完整的朗誦兒歌,并配合動作。
師:老師把小朋友剛才說的話編成了一首好聽的兒歌送給小雞。
2)教師號召全體小朋友跟誦兒歌。
師:我們一起來把這首好聽的兒歌送給小雞。
3)幼兒集體朗誦兒歌,并配上動作。
教學反思:這一環(huán)節(jié),由于教師的語速快了一些,給人一種錯覺是沒有突出重點。教師的語速需要改進。教師對于孩子的關注點還不夠,所以在這方面,教師有必要加強。教師有必要思考怎么樣才可以調動孩子的積極性?幼兒與教師的互動?
(四)仿編兒歌。
1)(出示小羊)小羊:“小朋友也為我說一首好聽的兒歌吧。”請小朋友根據(jù)小羊的叫聲及喜歡吃的東西仿編兒歌。小羊小羊,咩咩咩咩,吃到青草,歡歡喜喜。
2)(出示小狗)小狗:“小朋友也為我說一首好聽的兒歌吧?!闭埿∨笥迅鶕?jù)小狗的叫聲及喜歡吃的東西仿編兒歌。小狗小狗,汪汪汪汪,吃到骨頭,歡歡喜喜。
師:我們一起把小雞、小羊、小狗串成一首好聽的兒歌,送給臺下的"客人老師聽吧。
教學反思:教師通過圖譜的方式,促使幼兒直觀地理解。并且突破活動的難點。這點教師的想法很正確。
(五)結束
師:真棒!小動物們?yōu)榱烁兄x小朋友,它們已經(jīng)把好多好吃的糖果悄悄的放在小一班的家里了!我們現(xiàn)在回去瞧瞧吧?。ㄕ堄變狠p輕地、有序的離開禮堂)
附兒歌《小雞吃米》
小雞小雞,
嘰嘰嘰嘰,
吃到米粒,
歡歡喜喜。
活動反思
教師通過提問的方式導入,引起幼兒的興趣。 使得小班幼兒可快速地聚集注意力到教學活動當中。這點教師的掌控不錯。 手偶是小班幼兒最喜歡的好朋友,也是吸引幼兒的最快捷方式、同時也是激起幼兒的興趣點和切入點。但,教師在把控手偶的時間停留過快,幼兒還沒有來得及欣賞,教師的語速需要放慢些,這樣便于幼兒的理解與消化。
小班兒歌教案 篇3
活動目標:
1、閱讀圖夾文兒歌,初步感知理解兒歌的主要內容,正確發(fā)準象聲詞:咚(dong)、叮(ding)、梆(bang)、鈴(ling)。
2、了解文字與畫面的對應關系,能根據(jù)自己的生活經(jīng)驗,大膽地從日常生活中尋找關系密切的一對物品,并進行簡單仿編。
3、體驗朋友相見相互接觸的親情與快樂。
活動準備:
幼兒用書人手一冊,實物展示儀一臺。
活動過程:
一、導入活動通過語言,引起幼兒興趣。
教師:小朋友,你親過別人嗎?你被別人親過嗎?你被誰親過呀?
今天,我們一起來學習兒歌《親一親》。
二、學習兒歌
1、引導幼兒閱讀幼兒用書《親一親》,了解兒歌的內容。
教師出示實物投影儀上展示出來的兒歌畫面,引導幼兒看圖說說:圖上有什么?它們在干什么?你知道誰親誰嗎?它們是怎樣親的?它們親一親的時候,會發(fā)出什么聲音呢?
鼓勵幼兒大膽地想象并講述畫面內容。
2、幼兒傾聽教師念兒歌,感知兒歌內容。
鼓勵幼兒說說:兒歌里說了些什么?誰親誰?會發(fā)出什么聲音?
教師帶領幼兒練習發(fā)準象聲詞:咚、叮、當、梆、鈴的讀音。
3、教師引導幼兒看圖文邊年兒歌,邊做相應的`模仿動作。
三、表演創(chuàng)作
1、師生輪流接說兒歌《親一親》。
采用輪流念兒歌的方式接說兒歌。
例如:教師先引導幼兒看圖念×親×,教師念發(fā)出的聲音“×—×—×××”,然后,交換接說。
2、鼓勵幼兒運用已有的經(jīng)驗,創(chuàng)編新的相關事物,擴展兒歌內容。
四、音樂游戲:碰一碰。
教師:剛才許多朋友都親過了,小朋友你想和朋友親一親嗎?怎樣親?帶領幼兒隨音樂表演仿編邀請舞《親一親》,使幼兒感知體驗找到好朋友親一親的快樂。
教學反思:
《親一親》是一首游戲化的兒歌,在活動中,幼兒對活動內容較感興趣,在活動小腳親地板時,孩子們情緒較激動,咚咚的親個沒完,活動秩序稍顯混亂,于是我引導孩子繼續(xù)觀察圖片,當時有些幼兒注意力馬上集中過來,個別幼兒看到小朋友都認真聽講了,也自覺地專注下面的活動?;顒有Ч诲e!
小班兒歌教案 篇4
活動目標 :
1、知道家里有些什么人,能夠較清楚地說出父母的姓名及家庭地址。
2、初步了解家庭環(huán)境及家庭成員之間的關系,萌發(fā)對家庭的熱愛之情。
活動準備
1,貝貝,爸爸媽媽的圖片,小手偶2、幼兒每人帶一張全家福照片。
活動重點:能清楚地記住爸爸、媽媽的名字。
活動難點;簡單介紹自己的`家。
活動過程
1、以小手偶貝貝朗誦詩歌《我的家》引出主題。(教師先出示小手偶以寶寶的口氣朗誦詩歌)(1)貝貝家里有幾個人?他們是誰?
(2)貝貝有一個什么樣的家?
2、(引導幼兒介紹自己的家庭成員。我家有三口人,爸爸叫……,媽媽叫……,我是爸爸媽媽的孩子,我叫貝貝,我家住在……,歡迎小朋友到我家玩。
3、幼兒拿著"全家福"照片向大家介紹自己的家教;阿姨請琪琪給大家介紹一下自己的家。
(1)照片上誰、(2)他們分別叫什麼名字(3)你的家住在什么地方?
《我的家》我有一個幸福的家 有爸爸有媽媽,還有我這個小娃娃親親熱熱在一起 我們都愛這個家課后評析
小班兒歌教案 篇5
活動目標:
1、知道每個人都有兩只手,能分清手掌和手指。
2、愿意和同伴一起做動作、念兒歌。
難點:幼兒能根據(jù)兒歌內容做出相應的動作。
準備:豐富幼兒關于手的知識。
活動過程:
1. 認識手。
j通過提問引導幼兒知道每個人有兩只手,一只左手,一只右手。
“寶寶們,你們知不知道我們每個人有幾只手啊?”
“伸出來讓老師看看是哪兩只手?!?/p>
k找一找手掌、手指。知道手上白白的、光光的、平平的部分是手掌,手掌上方連接的五根長長的“小棒”就是手指。
2. 聽兒歌:老師邊做動作邊緩慢地念一遍兒歌,讓幼兒根據(jù)動作初步體會兒歌內容。
j一只手,兩只手:先伸出一只手,再伸出另一只手,五指張開。
k握成兩個小拳頭:雙手握拳。
l小拳頭,伸出來:伸展拳頭,張開五指。
m長出十個小朋友:隨意擺動十根手指。
3. 學兒歌。
引導幼兒跟老師一起做動作,并分句跟讀,學習兒歌二至三遍。
j邊做動作,邊跟讀。
“寶寶們和老師一起來念一念兒歌,邊念兒歌邊試著動動你的小手,看看它們是不是聽你的"指揮。”
k聽兒歌,做動作。
“下面,老師來念兒歌,不做動作了,寶寶們聽兒歌來做做動作,看看你們的小手聽不聽話?!?/p>
l看動作,念兒歌。
“我們再換一換,老師做動作,你們念兒歌?!?/p>
4. 念兒歌。
讓幼兒兩兩相對,老師領讀,幼兒邊念兒歌邊做動作,體驗樂趣。
“寶寶們的兒歌都念得真棒,請你也念給自己的好朋友聽一聽吧!”
5. 延伸:游戲“小手開花”
“我的小手會開花,開了幾瓣花?開了五瓣花/十瓣花?!?/p>
小班兒歌教案 篇6
活動目標:
1、 能借助大圖講述兒歌內容。
2、 有感情地朗讀兒歌,感受兒歌中的各種規(guī)則。
活動準備:
1、 教具:多媒體、大圖書。
2、 學具:幼兒用書。
活動過程:
一、導入活動
情景導入。教師發(fā)出口令:“請小朋友們用最快的速度每人取幾樣自己最喜歡的玩具,看哪位小朋友能最快回來坐好?!保榇_保達到效果,提前找2-3名幼兒溝通好,故意在取玩具時碰撞其他幼兒。)
在幼兒最混亂的時候,教師適時制止幼兒的`活動,并請幼兒回到座位上坐好。
討論:剛才的活動中,小朋友為什么會出現(xiàn)碰撞的情況呢?
鼓勵幼兒積極大膽發(fā)言,教師總結活動中沒有遵守規(guī)則,沒有守秩序,引導幼兒說出生活中有很多事情都需要守規(guī)則。
二、觀察活動
教師出示兒歌大圖,請幼兒觀察。
提問:小朋友,畫面中都有什么事情守規(guī)則了。
鼓勵幼兒大膽發(fā)言,引導幼兒說出“乘車的時候守規(guī)則” 、“取放玩具的時候守規(guī)則” 、“討論問題的時候守規(guī)則”。
教師點擊“演唱”標志,播放兒歌動畫,請幼兒整體欣賞。
三、理解活動
1、教師點擊大圖書,引導幼兒逐句理解兒歌內容。
(1)教師引導幼兒討論圖中“小朋友排隊上車”的畫面。
提問:坐車的時候應該遵守什么規(guī)則?
幼兒討論,大膽發(fā)言。引導幼兒說出坐車的時候,要遵守乘車規(guī)則。適時點讀字詞:規(guī)則、后、乘車。
教師點擊此圖,播放相應動畫,總結本句內容,引導幼兒說出“小朋友們來坐車,排隊上車有規(guī)則,你在前,我在后,文明乘車守規(guī)則。”
(2)教師引導幼兒討論圖中“小朋友排隊上車”的畫面。
提問:玩玩具時應該遵守什么規(guī)則?
幼兒討論,大膽發(fā)言。引導幼兒說出玩玩具的時候,要遵守游戲規(guī)則。適時點讀字詞:玩耍。
教師點擊此圖,播放相應動畫,總結本句內容,引導幼兒說出“小朋友玩玩具,玩玩具時有規(guī)則,從哪拿,放哪去,快樂玩耍守規(guī)則?!?/p>
(3)教師引導幼兒討論圖中“小朋友上課討論問題”的畫面。
提問:討論問題的時候應該遵守什么規(guī)則呢?
幼兒討論,大膽發(fā)言。引導幼兒說出討論問題的時候,要遵守有序討論的規(guī)則,懂得傾聽。適時點讀字詞:討論、問題、傾聽。
教師點擊此圖,播放相應動畫,總結本句內容,引導幼兒說出“小朋友們在討論,討論問題有規(guī)則。你發(fā)言,我傾聽,有序討論守規(guī)則?!?/p>
(4) 教師點擊畫面中坐著的小朋友,呈現(xiàn)相應動畫,請幼兒欣賞,教師總結,引導幼兒說出“小朋友們齊聲說,生活處處有規(guī)則,努力做,不犯錯,我們時刻守規(guī)則。”適時點讀字詞:努力、犯錯、時刻。
2、教師再次點擊“演唱”標志,完整播放兒歌動畫,幼兒整體欣賞。
四、閱讀活動
1、教師點擊“兒歌朗誦”標記,播放整首兒歌的朗誦,請幼兒完整欣賞。
2、教師分句點讀兒歌黑字,幼兒空中劃指并逐句跟讀兒歌。
3、幼兒集體誦讀整首兒歌。
4、教師播放發(fā)書音樂,幼兒有序取書,自主閱讀小圖書并進行劃指練習。
五、結束活動
教師小結,教育兒童:無論做什么事情都應該遵守相應的活動規(guī)則。再次請幼兒拿取自己喜歡的玩具,提醒幼兒遵守規(guī)則,有序取放。
小班兒歌教案 篇7
活動目標:
1、通過感知圓形實物,結合觀察圖片內容,學習兒歌內容。
2、采用多種形式有節(jié)奏地朗誦兒歌,體驗語言活動的樂趣。
活動準備:
物質準備:
皮球、鈴鼓、盤子、鏡子、桔子、箱子。
知識準備:
讓孩子在日常生活中關注圓形的事物,獲得更多的感知經(jīng)驗。
活動過程:
一、在“神奇的箱子”里取圓形實物導入活動,激發(fā)幼兒的興趣。
1. 出示“神奇的箱子”,讓幼兒取物,說出實物的名稱及形狀。
師:今天老師給小朋友們帶來了一個箱子,箱子里裝著什么,我請坐得好的小朋友來摸一摸。
請個別幼兒在集體面前取物,說出名稱及形狀。
2.運用圖片展示實物的形象,講述圖片內容。
師:老師把這些圓圓的東西都拍下來了,我們一起來看看,說說。
出示實物圖片,引導幼兒講述用句式XX圓圓。
二、學習兒歌內容。
1.介紹兒歌的名字。
師:有一首兒歌講得就是這些,兒歌的名字叫《圓圓圓》。
2. 教師有節(jié)奏、有感情的朗誦兒歌。
提問:你聽到了什么?
3.師幼共同看圖念兒歌2—3遍。
三、多種形式有節(jié)奏地朗誦兒歌,體驗活動的樂趣。
1.拍腿念兒歌。
2.拍肩念兒歌。
3.拍手念兒歌。
教學反思:
這周我們的.主題活動是認識圓形,小朋友們通過上周認識水果學到了很多關于圓形的東西,并且圓形是小班小朋友在日常生活中比較常見的一種形狀,它也是孩子在接觸形狀時最先能夠畫成功的一種圖案。從基本形狀入手,利用兒歌的形式,讓幼兒能夠感知不同的形狀,而小班語言《圓、圓、圓》是一段不錯的兒歌,短小、精練,瑯瑯上口。所以在這次教研課我選擇了這首兒歌,作為一名新老師,第一次上課心情緊張萬分,幸好有各位老師的幫忙和指導,讓我有了充分的認識,而本課的目的是通過感知圓形實物,結合觀察圖片內容,學習兒歌內容。采用多種形式有節(jié)奏地朗誦兒歌,體驗語言活動的樂趣。希望每個孩子都能基本掌握這首兒歌。而在這次活動中結束后則側重于讓幼兒感知其它各種圓形形狀,進行嘗試性地仿編,帶入兒歌。
在課剛開始時我先用“神奇的箱子”來吸引幼兒注意,隨機喊幼兒來猜箱子里的物品,用猜的方式引導幼兒用動口,動手動腦,使幼兒在整個課堂中保持著,積極,主動,穩(wěn)定的學習情緒。平時不愛發(fā)言的小朋友也高舉小手說:“老師,我知道!”,更讓人欣慰的是小朋友們通過前幾天對圓形的物品的認識都很準確地說出物品的名字和形狀。
小班幼兒年齡小,對于不同的物品記憶不是很好,于是我使用了形象鮮明的圖畫貼在黑板上,讓幼兒在圖畫的暗示下熟練地掌握了兒歌的內容。甚至我還沒有開口孩子們已經(jīng)根據(jù)黑板上的提示說出了xx圓圓,而通過多種形式有節(jié)奏地朗讀兒歌,讓幼兒加深記憶,和身體一起說話。但是畢竟幼兒年齡較小,打節(jié)拍等有些難度,所以我特意放慢動作,造成了課堂進度緩慢等不足,雖然課結束了,但是我一點也不覺得輕松。有許多的地方還值得我進一步去思考去改進,如如何準備教具?如何調動課堂氣氛?如何演示每一動作等等都必須要考慮清楚,對于怎樣上好一課,實在需要更多的學習與思考。一節(jié)雖然結束了但另一節(jié)課才剛剛起步。今后我會更加努力,向老師們多多學習,多多交流溝通,多多分析不斷積累自己的教學經(jīng)驗,提高自己的教學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