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蠶寶寶》中班教案
推薦度:
愛護環境中班教案
推薦度:
《病毒快躲開》中班教案
推薦度:
幼兒園中班教案
推薦度:
全國愛耳日中班教案
推薦度:
相關推薦
【實用】中班教案集錦六篇
作為一位優秀的人民教師,常常要寫一份優秀的教案,教案是教學活動的依據,有著重要的地位。教案應該怎么寫呢?下面是小編整理的中班教案6篇,歡迎閱讀,希望大家能夠喜歡。
中班教案 篇1
活動目標:
1、熟悉樂曲旋律,分辨樂曲的節拍、音高和不同力度的變化。
2、用指圖、動作、樂器伴奏的方法表達對樂曲的感受。
3、體驗和表現欣賞活動帶來的快樂。
活動準備:
1、老青蛙和小青蛙唱歌的圖片各一張。
2、人手一件樂器。
活動過程:
1、復習歌曲《在農場里》。
2、感受與表現樂曲《青蛙合唱》的節拍。
(1)今天,池塘邊真熱鬧,原來是老青蛙和小青蛙在表演合唱節目,聽!他們的歌是幾拍子的?
(2)聽音樂并說出音樂是三拍子的。
(3)教師與幼兒在樂曲聲中,輕輕劃拍。
(4)幼兒隨音樂拍樂曲的節拍。
3、感受與分辨樂曲的音高。
(1)誰能聽出是誰先唱歌,誰后唱歌?最后又是誰在唱歌?
(2)聽音樂,教師與幼兒邊聽邊看圖片。
(3)提問:小青蛙唱歌的聲音怎么樣?老青蛙唱歌的聲音怎么樣?
(4)重復欣賞。聽出音樂中是誰在唱歌,我們就用手指向誰,音樂的最后怎么指。
(5)繼續聽音樂,用高舉雙手和放下雙手表現樂曲的高、底。
4、為樂曲伴奏,表現強、弱變化。
(1)兩只青蛙唱歌,誰的歌聲大?誰的歌聲小?
(2)大家的樂器都會學青蛙唱歌,我們來為他們伴奏。啟發幼兒討論怎樣為青蛙伴奏。
(3)在教師指揮動作的暗示下,用輕輕敲和較用力敲為青蛙伴奏,最后用力敲。
(4)全體幼兒分成兩部分,一部分為小青蛙伴奏,另一部分為老青蛙伴奏,最后全體敲。
5、復習音樂游戲"要下雨啦"。
重點:用指圖、動作、樂器伴奏的方法表達對樂曲的`感受。
難點:熟悉樂曲旋律,分辨樂曲的節拍、音高和不同力度的變化。
教學反思:
活動過程對幼兒探索精神,合作能力得到了發展,充分做到了以幼兒為主體。幼兒通過美麗的荷葉展開想象,聯想到青蛙以及青蛙的各種叫聲并向同伴表現。
幼兒在師幼、同伴之間的的互動中感受音樂的樂趣,從而對音樂感興趣、能充分體驗、展開豐富想象和極力表現。感受平時也應該用合適的聲音表現歌曲,不能喊唱、亂唱。
中班教案 篇2
活動目標:
1、幼兒用動作、演奏樂器等感受小象的友好情感,初步學會演唱歌曲。
2、能用歌聲、動作表演來表現歌曲中兩只小象的友好情感。
3、享受歌唱活動、與同伴合作帶來的樂趣。
活動準備:
1、制作“兩只小象在河邊散步,揚起鼻子互相勾一勾,進行友好交往”的動畫。
2、小樂器:圓舞板、鈴鼓、碰鈴、三角鐵、大鼓。
過程實錄:
一、引導幼兒感受兩只小象的友好情感,理解歌詞。
1、故事引出,解決難點。
(1)師:老師給你們請來了兩位小客人。分別出示兩只小象的動畫形象:小尼娜、溫尼譜,以小象身份作自我介紹,并引導幼兒分別與這兩只小象相互問好。
(2)師有表情地講述故事:小尼娜和溫尼譜是一對好朋友,他們非常非常要好,小尼娜和溫尼譜已經好久沒見面了。有一天,他們倆在河邊散步,走著走著就碰到了一起,就打起了招呼。
(3)請幼兒說說兩只小象會怎么打招呼。充分肯定幼兒的想法。
(4)組織幼兒看動畫:兩只小象揚起鼻子勾一勾。引導幼兒學小象的樣子打招呼,請幼兒說說可以用什么代替大象的長鼻子,并請幼兒做一做。
(注解:一開始的"動畫形象引起了幼兒極大的興趣,與小象打招呼的方法拉近了幼兒與小象的距離,孩子們對小象產生了感情,感受到了兩只小象的友好情感。打招呼又使孩子更深刻地體驗了這種情感,孩子們在想想、說說 做做中對這種情感充分進行了表現和體驗,孩子們想出了許多動作來打招呼:有的與好朋友互相拍拍背、互相擁抱;有的互相用小指勾一勾;有的兩只手纏在一起做小象的鼻子。這一環節又解決了“用動作表現兩只小象的友好情感”這一難點,為下面的創編動作埋下了伏筆。)
2、師有表情地朗誦歌詞(不帶襯詞“喲羅羅”),引導幼兒邊說歌詞邊表演,并請個別幼兒示范是如何勾鼻子的。
3、師有表情地朗誦帶襯詞“喲羅羅”的歌詞,并提問:
小象發出了什么聲音?“喲羅羅”好象小象在干什么?
4、引導幼兒用身體動作(拍手、拍肩、搭腰、跺腳)和小樂器在“喲羅羅”上拍節奏。
5、請幼兒找一個朋友邊說歌詞邊表演,并在“喲羅羅”上想一個動作與好朋友打招呼。
(注解:這一環節是為幼兒學唱歌曲作準備的,但是老師沒有讓幼兒重復地一遍又一遍地記憶旋律,而是在幼兒感興趣的“喲羅羅”上做文章,孩子們展開了豐富的想象,許多孩子都講出了“喲羅羅”是兩只小象在打招呼。老師又進行了層層入深的設計,孩子自由地選擇身體動作和小樂器在最感興趣的“喲羅羅”上敲打節奏,孩子們在聽聽、玩玩的自我探索中自然而然地感受到了三拍子歌曲的特點,熟悉了歌曲的旋律。)
二、 學唱歌曲
1、師范唱歌曲,注意有表情和吐詞正確。
師:小尼娜和溫尼譜邊打招呼邊唱起了歌,一起來聽一聽。
2、師唱前面的歌詞,引導幼兒唱襯詞“喲羅羅”。
3、師繼續唱歌詞,引導幼兒邊唱邊在“喲羅羅”上用小樂器伴奏。
師:小樂器說你們長得真好聽,它們也想來唱了,跟小樂器一起來唱“喲羅羅”好嗎?
4、引導幼兒唱歌詞,師唱襯詞。
(注解:在學唱歌曲時,老師沒有一開始就請幼兒完整地唱,而是分解了難點,讓幼兒先唱簡單的襯詞,再逐步過渡到完整地唱,一些孩子們一下子就能唱起來,體驗到了成功。但個別幼兒還不夠熟練,襯詞隔立了歌詞,給學唱歌曲造成了一定的難度。)
三、進行歌表演
1、請幼兒在河的兩邊準備好,在前奏處找到一個好朋友,并一起表演。鼓勵幼兒用動作表現出“兩只小象”的友好感情。
2、對幼兒的表演進行評價,引導幼兒再次表演。
師:剛才我發現這“兩只小象”見了面抱在了一起,多親熱啊。還可以怎么做,再去找好朋友,比比哪“兩只小象”最親熱。
3、引導幼兒到其他地方去找好朋友一起表演。
活動延伸:可以請幼兒將歌曲組成一幅畫,或在以后的活動中對襯詞“喲羅羅”進行改編。
(注解:在這一環節中,老師創造動感,調動情感,讓幼兒人動起來,心動起來,引導他們以自我表現的方式投入到音樂活動中,在前面學唱歌曲、解決難點的基礎上,幼兒一下子就能表演起來,做出了許多“親熱”的動作,許多孩子意猶未盡,還想來表演。)
自我評析:
在這一音樂活動中,教師一開始就以情感入手,通過“向小象相互問好、學做小象打招呼”等方式讓孩子充分感受到了兩只小象的友好情感。接著,孩子們又創編出了許多表示小象友好的動作,在創編中,孩子們進一步感受了歌曲的情感。接下來的學唱歌曲和歌表演孩子們也體驗到了成功。
不足之處:襯詞“喲羅羅”給幼兒感受歌曲帶來了好處,但也給學唱歌曲造成了一定的困難。可將本活動設計成兩教時。
中班教案 篇3
一、活動目標:
1.理解故事內容,懂得彎路、直路各有各的用處。
2.初步了解彎繞的立交橋給城市交通帶來的便捷作用。
二、活動準備
1.立交橋、彎繞山路的圖片
2.故事磁帶
三、活動過程
1.談話導入
師:我們每天都要走路,有的路是直的,有的路是彎的,你覺得直的路好還是彎的路好呢?你是怎么知道的?
(幼兒根據已有經驗,講述自己的想法)
師:有的小朋友說彎路好,有的小朋友說直路好。現在,有兩個專門喜歡修路的人,一個喜歡修直路,一個喜歡修彎路,我們一起來聽聽他們的故事吧!
2.分段欣賞故事
(1)欣賞故事1—12段,幼兒回答問題
師:聽了故事之后,你現在喜歡彎路還是喜歡直路呢?為什么?
(幼兒發表各自的`意見)
師:每一個小朋友的想法都不一樣,有人覺得彎路好,有人覺得直路好,可是,故事中,汽車從山腳到山頂的路上發生了什么事情?為什么會這樣呢?
幼:山路太陡了,汽車開上去會像做滑梯一樣往下滑。
師:這個時候你喜歡哪一條路呢?為什么呢?
幼:我喜歡彎彎的路,因為彎彎的路上去很方便。
師:現在大家都喜歡彎彎的路了,彎彎到城市里面修了一條怎樣了的路?大家還喜歡他嗎?為什么呢?
幼:修了一條像迷宮一樣的路,大家不喜歡他了,因為迷宮的路走起來太麻煩了。
師:現在人們也不喜歡彎彎了,后來直直來幫忙,但是又遇到了什么麻煩啊?
幼:汽車都堵在路口了。
師:那現在怎么辦呢?你有什么好辦法?
幼:讓彎彎和直直一起去修路……
師:大家想了很多的辦法,讓我們一起來聽聽看,彎彎和直直想了什么辦法。
(2)欣賞故事13—17段,幼兒回答問題
師:他們想了一個什么辦法啊?
幼:彎彎和直直一起動手修路,平的地方修上筆直筆直的路,到了路口,修彎彎的路。
師:彎彎和直直給它起了一個什么好聽的名字?
幼:立交橋。
師:原來他們兩個人合作起來一起修路,平的地方修直路,路口的地方修繞上饒下的立交橋,有了直直個彎彎一起修的路,汽車開起來就方便多了。所以說,在修路的時候要看看在什么地方修路,根據不同的地方來修路。
3.完整欣賞一遍故事,幼兒總結
4.延伸活動—走迷宮
師:剛才,我們聽了彎彎和直直的故事,你想不想走一走他們修的路?
幼:想。
師:每一組的桌子上都有一張迷宮的圖,現在小朋友可以一起走一走,看看能不能走到自己的家,圖片只有一張,我們在玩的時候要怎么樣呢?
幼:不要搶。
師:那我們開始吧。
中班教案 篇4
活動目標
1.指導幼兒學習縱跳觸物,發展跳躍能力。
2.培養幼兒動作的協調性和靈活性。
3.通過活動鍛煉幼兒的跳躍能力,讓他們的身體得到鍛煉。
4.讓幼兒初步具有不怕困難的意志品質,體驗健康活動的樂趣。
5.培養幼兒健康活潑的.性格。
活動準備
青蛙頭飾若干,在架高的竹竿或繩子上懸掛畫在紙上的小蟲子(數目與幼兒人數相等,“蟲子”距離幼兒高舉雙手指尖20~25厘米),紅花若干。
活動過程
1.復習引入
(1)教師集合幼兒成四路縱隊,然后組織幼兒走成圓形隊,聽口令齊步走,跑步走,再成四路縱隊。
(2)引入主題:教師告訴幼兒,小青蛙本領大,最會捉蟲子,今天老師就要當青蛙媽媽,請小朋友當小青蛙一起來捉蟲子。
2.學習縱跳觸物的動作
教師示范講解縱跳觸物的動作要領:腿微屈,體前傾,臂后擺預備,雙腿用力蹬直,雙臂由后往下向前上方擺起,右手上舉觸摸物體,騰空時不低頭。
小朋友原地練習2~3遍。
3.玩《青蛙捉害蟲》的游戲
全體幼兒玩《青蛙捉害蟲》的游戲,教師注意懸掛的小蟲子應高低不同,適合不同身高的孩子,以便每個幼兒都能捉到蟲子,蟲子用回形針或線繩懸掛,能反復使用。最后比比看誰捉的蟲子多。
玩一會兒后,坐下來休息評比,捉蟲子多者獎勵紅花一朵,可反復游戲2~3次。
4.整理評價
整理成四路縱隊,做放松練習,最后評價結束活動。
活動反思
根據幼兒的認識規律和身心發展規律,根據游戲的特點,以幼兒喜歡的游戲方式激發幼兒跳的興趣,在競爭中培養了自己不服輸的精神。滿足了幼兒的表現欲,增強了幼兒的自信心。幼兒在學習跳中,通過思考體驗掌握跳的動作方法,通過練習提高跳的動作技能。
中班教案 篇5
【活動目標】
1.通過游戲,幫助幼兒練習雙腳縱跳觸物。
2.鍛煉幼兒的體質,培養幼兒克服困難的精神。
3.培養幼兒的嘗試精神。
【活動準備】
青蛙頭飾、場地布置:長繩上系有各種害蟲(害蟲離幼兒高舉的"手15~20厘米)。
【活動過程】
一、開始部分
教師和幼兒在集中場地上聽音樂做韻律操,尤其多做一些下肢活動,使腿部關節和韌帶得到充分的活動。
二、基本部分
1.教師告訴幼兒今天的游戲內容。
師:今天我們來做一個游戲叫“小青蛙捉害蟲”,小青蛙有什么本領?這里有許多害蟲,你有什么辦法捉到它?
2.幼兒想出多種辦法后,教師引導幼兒說出哪種方法最好,最后得出結論:跳起來捉害蟲最好。
師:現在就請你們試著跳起來捉害蟲,如果你捉到了,請你告訴我你是怎么跳的。
3.教師請嘗試成功、動作正確的幼兒告訴大家是怎么跳起來的并示范給大家看,教師小結縱跳觸物動作要領。
師:跳前要蹲下一點,雙腳一起用力向上跳,跳起后用手捉害蟲。
4.教師請全體幼兒用正確的方法練習。教師巡視,請動作正確的幼兒幫助動作不正確的幼兒。
師:剛才,老師接到山羊公公打來的電話,說它的莊稼地里有害蟲,請你們去幫忙捉害蟲,你們高興嗎?不過山羊公公家的門口有一個障礙物,我們怎么過去,對!用剛才學過的方法躍過去,小青蛙們出發!
5.幼兒進行游戲,當幼兒把蟲子全部捉完游戲結束。
三、結束部分
教師布置課后嘗試內容。
師:剛才,老牛伯伯也打來了電話,也想請我們幫忙,不過老牛伯伯家門口有一個小洞,你們回去后試試看,怎樣過小洞,明天我們一起來學這個本領好嗎?
中班教案 篇6
活動準備
幼兒共同準備畫有各種昆蟲的小紙片,搜集蝴蝶粘紙和固體膠。
淺綠色正方形紙(紙上劃有三條表示地面的綠色線條),深綠或深藍色水筆,各色蠟筆。
活動目標
愿意與同伴分享交流各自的經驗,進一步感受散文詩的優美意境。
在充分感知春天季節特征的基礎上,嘗試用不同的圖像組成畫面,表達自己的發現。
活動過程
一、情境
美麗的春天已經來到了,我們每天走進花園都會找到許多小可愛,還把它們記錄了下來,一起做成了一個大花園,布置在活動室里。現在,我們一起在這張畫上找一找花園里有什么。
二、討論
按照畫面上的四個人物,運用散文詩《花園里有什么》的內容,共同尋找和討論:
1.花園里看得到的是什么?花園里都有些什么樣的花朵?它們有些什么不同?
2.有些東西有時看得到,有時看不到,能不能從畫里把它們找出來?我們是怎樣找到它們的呢?美麗的蝴蝶非常難畫,我們是怎樣學會畫的?小雞或小鳥的叫聲又可以怎樣在畫面上表示呢?
3.還有的東西用鼻子聞不出來,用耳朵也聽不到,就真的找不到了嗎?……小朋友的小草為什么畫得這樣簡單?請他來介紹自己走在草地上的感覺。
三、創作
1.我們在花園里發現的比圖書里的小男孩更多,說也說不完,我們就來畫一張自己的花園,用它來編成自己的圖畫詩。
2.幼兒創作過程中教師結合散文詩關注幼兒當前的創作,引導幼兒不斷思考和交流。以下為活動過程中的部分實錄。括號里正體字為教師的介紹,斜體字為幼兒的介紹。
猜猜看,花園里有什么?看得到的是:
(小蝌蚪睜大了眼睛在找媽媽,一排排的小樹在長高),樹林里有樹哥哥和樹弟弟,花園里一定也有花姐姐和花妹妹。
(……已經看到了美麗的三角花,……發現了溫暖的陽光,……找到了泥土中的小蟲,看到了好大一片草地,……看到了池塘里的荷葉一片又一片。)
(……看到了正在飛舞的蝴蝶),蝴蝶是很難畫的,你是怎么學會的呢?(戎是照著書上畫,然后就記住了。)
哇!一只蝴蝶只有一對翅膀活得成嗎?不行,它受了重傷。(原來漏畫蝴蝶翅膀的幼兒,立刻添上了另一對翅膀)。 ……這位小朋友畫的蝴蝶特別美麗,給你們看一分鐘。
呱呱呱,這是誰的叫聲?(青蛙媽媽呱呱呱地叫,正在找勉的寶寶。)嘎嘎嘎,又是誰來了?(一只小鴨正在草地上散步,)
有沒有找到有時看得見、有時看不見的小可愛呢?f蝌蚪長出了后腿——前幾天它還沒有長出來,現在長出來了,)(小鳥在窩里的時候我看不見,飛出來我就看見了,) (我摸到了毛毛蟲軟軟的身體)還能摸到什么呢?……伸出小手摸到了粗糙的樹皮。
我們的花園越來越美麗,讓我們來檢查一下:我們的花園里看得到的是什么,聽得到的是什么,聞得到的是什么,有的東西我們看不到、聽不到也聞不到,我們能找到嗎?(幼兒欣賞檢查自己的花園。)
四、仿編
我們每個人都有了一個美麗的花園,我們也能編一首自己的《花園里有什么》,現在我們先來編第一段好嗎?(教師說詩歌的名稱后,幼兒開始集體朗誦第一段詞句,并在其中插入自己畫面上的內容。)
集體:猜猜看!花園里,看得到的是什么?看不到的是什么? 不用猜,我知道,花園里看得到的是個別插入:看得到的是漂亮的小花和嫩草。看得到的是美麗的蝴蝶在花叢中飛舞, 看得到的是小雞和小鴨正在一起玩耍,看得到的是小蝌蚪在找它們的媽媽……集體:還有……還有……哎呀!太多了,我說不完啦!
花園里看不到的是花草的清香,涼涼的微風。
還有……還有……
附散文詩
花園里有什么
(劃線部分為幼兒填詞)
猜猜看!花園里,
看得到的.是什么?看不到的是什么?
不用猜,我知道,花園里看得到的是,
太陽公公紅紅的臉膛,美麗的花朵在太陽底下張開了笑臉,
還有小白兔在一跳一跳又一跳。
還有……還有……哎呀!
太多了,我說不完啦!
花園里看不到的是花草的清香,涼涼的微風。
還有呢? 遠處樹叢中,布谷鳥”布谷”“布谷”的叫聲:
陽光中的紅、橙、黃、綠、青、藍、紫的顏色。
還有……還有……哎呀!
我不知道啦!我沒看到,怎么會知道呢?
有一些東西,有時看得到,有時看不到,
像小螞蟻在泥土里忙碌地松土,
白的云彩從頭飄過
不過,有些東西真的看不到。
要用耳朵才能聽得見,要用鼻子才能聞得到。
那是蜜蜂嗡嗡地扇動翅膀,
那是花草的清香,
那是青蛙的“呱、呱”叫聲,
那是 小河在歡快地歌唱,
還有呼呼的風聲,花園里粉紅的百合花散發著沁人心的花香
還有些東西是用鼻子也聞不出來,
用耳朵也聽不到的。
就真的找不到了嗎?
那是涼涼的微風吹在臉上癢癢的感覺!
那是呼吸清新的空氣舒服的感覺,
那是太陽曬在身上暖洋洋。
還有些東西是用鼻子也聞不出來,
用耳朵也聽不到的。
就真的找不到了嗎?
那是泥土下的種子寶寶!
那是……
還有……
池塘里剛出生的小蝌蚪寶寶和河里游動著的魚群,
草叢里跳出來的蚱蜢
噓——讓我們仔細去尋找,
小聲點,
不要嚇跑了花園里各種看得到、看不到的小可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