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師大版四年級數學上冊說課稿5篇
說課稿能夠幫助教師在課堂上更好地引導學生思考和解決問題,培養學生的創新能力和實踐能力。下面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北師大版四年級數學上冊說課稿,如果大家喜歡可以分享給身邊的朋友。
北師大版四年級數學上冊說課稿 【篇1】
教學內容:
本節課是義務教育課程標準實驗教科書、(北師大版)小學數學四年級上冊、第二單元第一課時的內容:《線的認識》。
教材分析:
本節內容是線與角的起始,也是今后學習的平面圖形的面積計算的重要前提,所以它在教材中處于非常重要的地位。直線、線段與射線是一組比較抽象的圖形,學生直接感知有一定的困難。本節課主要讓學生從現實情境中抽象出直線、線段與射線,用自己的語言描述這三個圖形的特征。讓學生體會它們之間的區別與聯系。最后通過闖五大關口,進一步加深學生對這三種圖形特征的印象。
學情分析:
由于學生已經有了對線的感知基礎,因此動手畫一畫可以做到知識的銜接和過渡。學生通過畫一畫、看一看、讀一讀以及交流活動來學習直線、射線和線段的特征,但它們之間的區別與聯系較難理解,學生可能不能完整準確的表示出他們之間的區別與聯系,因此,這些都是我上課要著重強調的地方。
教學目標:
新課標指出,通過數學學習,學生能夠獲得適應未來社會生活和進一步發展所必需的、重要的數學知識,以及基本的數學思想方法和必要的應用技能。結合教材特點及四年級學生的實際水平及認知規律,確定如下教學目標 :
1、借助實物情境,認識線段,射線和直線,并知道它們之間的區別和聯系。
2、會用字母正確表示線段、射線和直線。
3、會數簡單圖形的線段。
教學重、難點:
教學重點:理解三種線的特征,掌握三種線的讀法。
教學難點:體會直線、線段、射線的區別與聯系,會用字母正確讀出直線、線段與射線。
說教法
《數學課程標準》指出:數學教學必須注意從學生的生活情境和感興趣的事物出發,為他們提供參與的機會,使他們體會到數學就在身邊,對數學產生親切感。在整個教學過程中,鑒于教材的特點和我對學生思維能力的培養及情感的教育,我選用引導發現法和直觀演示法。讓學生在課堂上多活動、多觀察、多合作、多交流,主動參與到整個教學活動中來。同時,在教學中,我充分利用多媒體提高教學效果,讓每個學生動手、動口、動眼、動腦,培養學生直覺思維能力。
說學法
在學法上,選用引導學生自主探索、合作交流、動手操作相結合的學習方法,組織學生進行學習。教學中,我精心設計情境,激發學生好奇心,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使學生在活動中積累感性認識,從而更好地突出教學重點,突破教學難點。
說教學程序
新課標指出:有效的數學學習活動不能單純地依賴模仿與記憶,而動手操作、自主探索與合作交流是學生學習數學的重要方式。為體現這一新理念,本節課我設計了創設情境,導入新課探索活動,獲取新知闖關練習,鞏固新知拓展創新,感知提升這四個環節進行教學。
教學基本程序如下:
(一)創設情境,導入新課
今天這節課李老師將和同學們一起來研究線。(課件展示圖,板書課題線)
請同學們在這張紙上畫一條你最喜歡的線。(生畫線,師巡視,收集有特點的線)
這節課我們不研究曲的線,我們只研究直的線(板書:直的線)
(二)探索活動,獲取新知
1、找一找:請同學們在你身邊找一條直的線,同學交流,找生活中直的線
2、說一說:你們還找到了哪些直的線?從哪里開始到哪里結束?趕緊和同桌的說一說。
認識線段的特點
師:想一想,我們找的這些直的線有什么特點呢?
這些直的線都有兩個點,誰知道這里的兩個點叫什么名字?端點。對。同學們找的這些點在數學上叫端點。我們把這有兩個端點的直的線叫做線段。
3、找生活中的射線,直線,理解它們的特點。
4、讀一讀:自學讀一讀,學生明白線段和直線有兩種讀法,而射線只有一種讀法,并且線段和射線都是直線的一部分。
(三)闖關練習,鞏固新知。
課件出示闖關練習:
第一關:猜謎語,打一線的名稱。
1、有始有終(線段)
2、無始無終(直線)
3、有始無終(射線)
第二關:他們誰說對了?
1、小明說:我畫的線段長4厘米。
2、小紅說:我畫的`射線長1米。
3、小麗說:我畫的直線長2分米。
第三關:你發現了什么?
課件出示:從老虎山到狐貍洞有許多條道路,哪條路最短? (小結:兩點間的所有連線中,線段最短
第四關:試一試畫直線。
1、過一點畫直線
學生動手畫直線
體會:過一點,可以畫出無數條直線。
2、過兩點,畫直線。過兩點可以畫出多少條直線?過兩點只能畫一條直線。
(四):拓展創新,感知提升
第五關:數線段(讓學生能夠有順序地,有規律地數線段)。
(五):全課小結:
讓學生說一說通過今天的學習,對線的知識又有了哪些新的認識?最后教師對學生本節課的學習情況給予肯定性評價,并鼓動學生在知識的海洋里勇敢地去探索,爭取取得更多的收獲。
北師大版四年級數學上冊說課稿 【篇2】
今天我說課的題目是《線的認識》,首先,我對本節教材進行一些分析:
一、說教材
《線的認識》是北師大版小學數學教材第七冊第二單元第一節內容。本節內容是認識線段、射線、直線,知道它們的聯系和區別。
二、說教法
本節課我堅持“以學生為主體,教師主導”的原則,運用看、說、畫、讀、猜和體位法,小組討論法。在采用問答法時,提問不同層次的學生,面向全體,使基礎差的學生也能有表現機會。
三、說學法
對于剛上四年級的學生來說其實是一組比較抽象的圖形,學生直接感知有一定的困難。所以抓住學生特點,積極采用形象生動,形式多樣的教學方法和學生積極主動參與的學習方式, 注重從學生的生活經驗和愛猜謎語、玩游戲這幾方面入手,讓學生通過觀察生活中的線、猜謎語、做手勢等活動來進行體驗、記憶,從而進一步理解線段、射線和直線的概念,了解它們的特征,知道它們之間的聯系與區別。
四、教學程序及設想
第一環節:(導入) 先用線字入手,抓住學生強烈的表現欲,從而導入新課。
第二環節:(教授新課) 考慮到知識的抽象性,和小學生天真活潑,好動,注意力時間短的特點,在課題導入之后,我會設計情境,引導學生自主去觀察、去思考、取發現異同,從而完成重點知識的教學。
第三環節(課堂小結) 這一環節我采用提問的方式引導學生總結什么是線段、射線、直線。 (當堂檢測) 鞏固練習強化新知識。根據學生的年齡特點,本著趣味性、思考性、綜合性的原則,由易到難,由淺入深,做到層次分明,并對學生的行為進行肯定和點評。
第四環節: (當堂檢測) 鞏固練習強化新知識。根據學生的年齡特點,本著趣味性、思考性、綜合性的原則,由易到難,由淺入深,做到層次分明,并對學生的行為進行肯定和點評。
第五環節:(全課總結)這一環節我采用提問的方式引導學生總結,我將提問:這節課你有什么收獲?
通過全課總結,使學生對自己的學習過程、方法、進行反思和評價,我的說課完畢,謝謝大家。
北師大版四年級數學上冊說課稿 【篇3】
教學目標:
1.借助實際情景和動手操作活動,認識直線、射線和線段。并知道他們的區別與聯系。
2.會用字母正確讀出直線、線段和射線,會數簡單圖形中的線段。
3.培養學生觀察、操作、概括、合作、探究的能力。
教學重點、難點:理解直線、射線和線段的區別和聯系,能正確區分直線、線段和射線。
教學準備:
教學掛圖
教學過程:
一、創設情景,導入新課:
1.引出直線
師:從火車的軌道這幅圖中你看到了什么?
生:我看到了火車的軌道。
師:火車的軌道是怎樣的?
生:兩旁是筆直的鐵軌,中間是橫的水泥條。
師:我們先來沿著這邊上一根鐵軌來畫一畫,然后說一說畫出來的線是怎么樣的。
生:筆直、向兩邊無限延伸的。
師:這條鐵軌我們可以近似于用直線來表示(板書、畫一條直線)。
2.引出線段
師:我們來看斑馬線,斑馬線是怎樣的?
生:一段一段的
師:它跟鐵軌有什么不一樣?
生:鐵軌很長,而斑馬線只是一段。
師:斑馬線我們可以用線段表示,因為斑馬線只是一段,所以我們兩旁加上兩個端點。
3.引出射線
師:我們來看這張圖,我們看到了這張圖上的燈光是怎樣的?
生:燈光是筆直的,能向一旁無線延伸。
師:這一條燈光線我們可以射線表示,能向一旁無限延伸,所以我們只有一個端點。
4.揭題,今天我們來學習線的認識,(板書)
二 小組合作、深入探究。
1.我們已經知道了直線、線段、射線的名稱,我們現在來研究他們有什么相同和不同的地方。
(1)先自己說一說。 (獨立思考3分鐘)
(2)小組交流,說一說你對直線、線段、射線的認識。
(3)用自己的話寫出來。
(4)交流他們不同的地方。
生1:線段有兩個端點,不能向兩端無限延伸,能度量。
生2:射線有一個端點,能向一端無限延伸,不能度量。
生3:直線沒有端點,能向兩端無限延伸,不能度量。
(5)體會聯系。
師:說說線段、射線、直線之間有沒有聯系?怎樣的聯系?
生1:有聯系。線段與射線都是直線的一部分。
生2:線段向兩端無限延長就得到直線,向一端無限延長就得到射線。
(1)3厘米的線段比5厘米的直線短2厘米。( )
(2)線段的兩端無限延長就得到一條直線。( )
(3)線段和射線都是直線的一部分。( )
(4)直線的長度是射線的兩倍,( )
3.我們已經知道了直線、線段、射線的區別與聯系,接下來我們來學習讀直線、線段、射線的方法。
(1)讀直線
師:為了方便讀我們在直線上取兩點,怎么讀?
生:讀作直線AB,或直線BA 。
師:如果取C點、D點呢?
生:讀作直線CD,或直線DC 。
師:這兩點是不是端點為什么?生:不是,因為他們不在線的兩端。
(2)讀線段、射線
師:看課本16頁三線的讀法,你發現了什么?
生:線段、直線有兩種讀法,射線只有一種讀法。
師:為什么?
生:因為射線只有一個端點,要從端點讀起。
(三)實踐活動、體會規律。
1.我們拿出自己做的學具,來轉一轉,你有什么體會?我們來畫一畫,過一點能畫多少條直線?過兩點畫多少條直線呢?
2.我們把書打開來看老虎山到狐貍洞有許多條路,那一條路最短?(線段AB這條路最短)
(四)綜合運用、感知提升。
1.書17頁第2題
(1)下面圖中的方框是什么形狀,由幾條線段組成?
(2)你還有哪些圖形需要同學幫助數線段的?
2.看一看,量一量。書P17第1題
比一比哪一小組是優勝組:第一組中的兩條線一樣長嗎?第二組中的兩條線一樣長嗎?
(五)小結收獲、實踐應用
1.師:今天我們有什么收獲?你學得愉快嗎?
2.舉例說一說生活中哪些是直線、線段與射線。
北師大版四年級數學上冊說課稿 【篇4】
一、說教材
1、教學內容:義務教育課程標準北師大版實驗教科書,數學四年級上冊,第二單元《線與角》第一課時“線的認識”。
2、教材分析:直線、線段與射線是一組比較抽象的圖形,學生直接感知有一定的困難。教材中安排的“看一看”活動,主要讓學生從現實情境中抽象出直線、線段與射線,然后通過“認一認”活動,體會到它們都是“直直的”,并用自己的語言描述這三個圖形的特征。接著,組織學生對直線、線段與射線進行比較,讓學生體會它們之間的區別與聯系。最后通過“試一試”、“量一量”、“看一看”等練習,進一步加深學生對這三種圖形特征的印象。
3、教學目標
知識目標:
(1)借助現實情景認識線段、射線、直線。
(2)會用字母正確讀出線段、射線與直線。
情感目標:體驗數學與日常生活密切相關,感受數學的重要作用。
技能目標:在活動中進一步發展空間觀念。
4、重點、難點
重點:認識、區分線段、射線與直線。
難點:理解直線與射線的含義。
二、教法、學法
根據本課教學內容的特點和學生的思維特點,我選擇了以學生操作為主,輔以談話啟發、引導發現、講練結合等方法的優化組合,有效突破教學重點、難點,充分發揮教師的點撥作用,調動學生的能動性,引導他們去學習、探索,從而達到訓練思維、培養能力的目的。在教學中運用了“創設情境——操作活動——建立模型(這節課主要是建立線的模型)——實踐應用”的模式呈現教學內容,在教學過程中運用多媒體教學手段,激發學習興趣,從而促進學生積極參與學習過程。
在學法上,選用引導學生自主探索、合作交流、動手操作相結合的學習方法,組織學生進行學習。通過操作活動,幫助學生積累經驗,注重學生在操作活動中進行觀察——思考——想象——交流,從而加深學生對這三種線的理性認識。
教學準備:多媒體課件。
三、教學過程
(一)創設情景、導入新課
首先與學生談話:同學們,你們發現生活中哪里有線?讓學生暢所欲言。然后引出課題:線在我們生活中無處不在,有直的,有彎的,數學中同樣也有直的線和彎的線,今天我們就來研究直直的線。板書“線的認識”。
(二)創設各種情境,讓學生進一步感知直線、線段和射線。
播放課件出示學生熟悉的孫悟空圖片,讓學生說說孫悟空手里的寶貝是什么?在黑板上畫一條直線,代表金箍棒,再在它的兩端分別點一個點,表示金箍棒的兩頭,從而認識線段,并介紹端點,線段有兩個端點。接著追問學生,金箍棒有什么本領?并及時通過動態的演示,把金箍棒的一頭放在地上,讓它向另一個方向延伸,從而認識射線。再在黑板上畫一條線表示金箍棒,一端點上端點,讓它向上變長,讓學生體會它可以變得無限長,我們是畫不完的,所以只畫出它的一部分就可以了。然后讓學生繼續想象,如果把金箍棒橫著拿在手中,它可以向什么方向延伸?讓學生試著到黑板上畫這樣的線,并認識直線。這樣,借助金箍棒的神奇變化,使學生形象地感知三種線的特征,并加深了對“無限延伸”的理解。
接著,充分利用學生生活中的事物,如一扇門、射燈、斑馬線、鐵路等生活中常見的事物,來引導學生進一步探索圖形的特征,從而建立初步的空間觀念。
(三)進一步區分三種線,
在這個環節中我采用小組合作的方式,用課件向學生出示表格,讓他們明確這三種線的特點:端點、延伸情況、與直線的聯系。我先提出小組合作的要求:以四人為一小組共同商討,把商量好的結果填寫在表中。學生在交流活動中找出三種線的聯系與區別,通過小組合作學習,讓學生積極參與到交流活動中來,進一步加深他們對這三種線特點的理解,突破了本課的難點。
(四)三種線的讀法
在教學用字母表示直線,射線和線段時,由于前面學生對這幾種線的特征以及端點的概念比較明確了,再讓學生用字母表示,包括射線為什么只能從有端點的一端讀起,學生就會比較容易理解。
本環節我先對線段的讀法作以示范,然后射線和直線的讀法讓學生自己嘗試,并說說為什么射線要從有端點的一端讀起。培養學生自己學習的能力,提高課堂效果。
(五)實踐運用,強化理解。
讓學生自己試一試,過一點能畫多少直線,過兩點呢?
看老虎山到狐貍洞有許多條路,哪一條最短,要求學生獨立。
另外,增加了一些練習,如判斷題:
(1)直線AB長30cm。()
(2)線段的一端能無限延長。()
(3)線段CD長5cm。()
(4)射線的兩端能無限延長。()
通過練習,讓學生更進一步了解線段、射線、直線的特點,這些內容更有助于學生主動的進行觀察、實驗、猜測、推理和交流等數學活動。
本節課的總體設計是讓學生在觀察生活的基礎上,抽象出三種數學圖形,深刻感悟數學來源于生活;在探究其特征的過程中,用自己的語言表達自己的“發現”,使思維能力得到進一步拓展;在判斷正誤的練習中,三種平面圖形的特征更進一步扎根于學生的頭腦中,升華成認知;在“試一試”、“量一量”活動中,讓學生把認識用于解決問題,最終形成技能。整堂課學生學得生動活潑,興趣盎然,既富有挑戰性,又較易達到目標,這樣設計,較高地達成了本課的知識、技能、情感三維目標。
北師大版四年級數學上冊說課稿 【篇5】
尊敬的各位評委、各位老師:
大家好,今天我要說課的題目是《線的認識》,下面我將從說教材、說教法學法、說教學過程、說板書設計這四部分來進行我的說課。
一、說教材
這部分內容我準備從以下三個方面來進行闡述:
1、教學內容:
《線的認識》是北師大版小學數學四年級上冊第二單元“線與角”第一課時。學生在二年級下冊已簡單認識了直角、銳角、鈍角,具備一定的幾何知識,該部分認識線段、射線、直線,為后續三角形的相關知識學習打基礎。線段、射線、直線是一組比較抽象的平面圖形,教材通過學生的直觀操作活動,在“看一看”活動中以現實情景中抽象出線段、射線與直線。通過“認一認”活動讓學生用自己的語言描述這三種圖形的特征。接著組織學生對三種圖形進行比較,討論從而使學生留下深刻的印象。在第17頁“試一試”、“量一量”、“看一看”中,進一步加深了學生對這三種圖形特征的印象。
2、教學目標
數學課程標準指出:新課程理念下的數學教學不僅是知識的教學,技能的訓練,更應重視能力的培養及情感的教育,因此根據本節課教材的地位和作用,結合我所教學生的特點,我從知識和技能、過程和方法、情感態度和價值觀三方面確定本節課的教學目標:
(1)知識目標:通過一系列直觀的動手操作活動來認識直線、射線和線段各自的特點。培養學生觀察能力、分析能力及聯想能力。
(2)能力目標:通過動手畫、到生活中找,激發學生的求知欲望;學生在老師的引導下進行自主探索、合作交流,收獲新知;通過分組訓練、深化新知,共同感受收獲的喜悅。
(3)情感目標:通過聯系、發展、對立與統一的思考方法對學生進行辯證唯物主義觀點的教育。
3、教學重點、難點
為了實現上述目標,我確定本節課的教學重點是:體會直線、射線和線段的基本特征,認識、區分線段、射線與直線。
教學難點是理解、掌握直線、射線和線段的區別和聯系。
二、說教法、學法
每個孩子都是積極向上的,只要給她一個舞臺,每個人都愿意把自己展示給大家。因此,教學中要采取多種教學方法,要注意發揮學生的主體作用,充分調動各種感官參與學習,誘發其內在的潛力,獨立主動的探索規律,每個人不再是旁觀著,而是參與者。在上課的過程中,充分發揮學生的主體性和老師的主導性。本節課我使用的教法:
1、情境教學法。
2、啟發式教學法。
3、演示、談話等教學方法。
學法:
1、動手操作法。
2、歸納法。
三、說教學過程
《數學課程標準》指出:學生是數學學習的主人,教師是數學學習的組織者、引導者與合作者。為突出重點,突破難點,我精心設計了以下教學過程:
(一)創設情景、導入新課。
(二)小組合作,深入探究。
(三)實踐活動,歸納鞏固。
(四)綜合運用,感知提升
(一)創設情景、導入新課《數學課程標準》指出:教師應改變以例題、示范、講解為主的教學方式,要結合教例創設與學生生活環境密切相關的問題學習情境。認知心理學研究也表明,“疑”產生于一定的問題情境,問題情境是學生展開自主學習的重要載體。所以我創設這樣的情境:一開始,我便展示課件圖片,利用猜一猜的方式讓學生說一說從圖中你看到了什么?提出人行橫道線、激光景燈、鐵軌是怎樣的?這樣的問題,人行橫道線、激光景燈、鐵軌使學生在日常生活中經常見到的物體,會使他們感覺到比較親近。接著我讓學生通過觀察自己動手畫一條線來分別表示它們,提出問題:這些圖中的事物與什么有關?學生在預習基礎上會回答與線有關,由此揭示課題:線的認識。之后再讓學生認真分析圖,進一步了解人行橫道線、激光景燈、鐵軌的特點,抽象出線段、射線、直線,這時適時給出教材第16頁“認一認”的圖片。引導學生對它們進行命名。《課程標準》指出讓學生從日常生活中體驗數學知識,從直觀到抽象,從生活中的事例到學生的學習知識的轉變,這樣的情景設計既完成了銜接新課內容,又培養了學生的學習數學積極性。
(二)小組合作,深入探究在知道了線段、射線、直線的名稱后,我們再來研究它們的特點,首先我讓學生先自己說一說線段、射線、直線的特點,獨立思考幾分鐘,然后小組交流,說一說他們對線段、射線、直線的認識,學生完全開放學習后要適當的引導是有必要的,這樣有利于提高課堂的學習效率,充分發揮學生的主體作用、讓學生積極主動地投入到數學學習的過程中去。最后我讓學生用自己的話寫出線段、射線、直線的特點,我這樣做是讓學生有一個獨立思考的過程,用自己的話說三種線的特點,想說什么說什么,讓學生敞開心扉,再通過小組合作相互理解,相互促進,達成共識,完全在學生開放的情景模式下展開,在小組合作完成以后我也和同學相互交流,逐步引導從端點、長度、中說一說。
數學家波利亞說“學習任何知識的最佳途徑,都是自己去發現。因為這種發現,理解最深刻、也最容易掌握其中的內在規律、性質和聯系。”
在知道了線段、射線、直線的特點后,接下來我就引導學生學習線段、射線、直線的讀法,直線和線段有兩種讀法,線段AB或線段BA,直線AB或直線BA,但強調直線上的兩點,并不是端點,讀射線要從端點讀起,只有一種讀法,這一部分只需直接告訴學生,之后進行小結。
在學生掌握了讀法之后,出示幾道練習讓學生完成。
(三)實踐活動,歸納鞏固
教育家蘇霍姆林斯基指出:“兒童的智慧在你的手指尖上”。由此可見,兒童的思維是離不開實踐活動的。這一環節中我主要安排了兩個活動:
1、試一試
我讓學生拿出自己課前準備的學具,讓學生自己轉一轉、畫一畫,過一點能畫多少直線,過兩點呢?通過學生的動手操作活動得到結論:過一點能花無數條直線,過兩點只能畫一條直線。
2、想一想
出事課本圖片讓學生觀察:看老虎山到狐貍洞有許多條路,哪一條最短,學生遇到困難時教師要適時引導啟發學生分析問題,進而解決問題。
“自主探索、親身實踐、合作交流。”是現代教育理念提出的學生最重要的學習方式。學生通過對教師提供的信息進行分析、探索和討論,從中感悟到重要意義。同時使學生的主體精神也得到良好的培養
(四)綜合運用
感知提升陳望道老先生說過:兒童的生活,是游戲的生活;兒童的世界,是游戲的世界。在“看一看”、“量一量”中,我通過做游戲,比一比哪一小組是優勝組,讓學生在游戲中體會第一組中兩條線一樣長嗎?第二組中的兩條線一樣長嗎?先讓學生動手實踐思想得到進一步拓展,再用多媒體直觀演示正確答案。加深學生對三種圖形的認識,搞一個小游戲從而把本課氣氛推向高潮完成一個精美的結局。
四、說板書設計
我這樣設計板書,簡明扼要,條理清楚,布局合理,能使學生通過板書系統了解本節所學內容和知識要點,突出了重點、突破了難點,起到提綱挈領、畫龍點睛的作用。
上一篇:北師大版數學三年級說課稿
下一篇:八年級數學說課稿模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