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了 《V字仇殺隊》,感動于里面的正義、堅韌、善良,也被思維的重要所震撼。可是最打動我的是女主角在監獄里的那段,可以說是烈火重生。下面是小編為大家帶來的V字仇殺隊觀后感,希望你們可以喜歡哦。
v字仇殺隊觀后感1
娜塔麗波特曼在影片中開始是個弱女子。失去家人的她,把面對威脅時的軟弱、恐懼演繹的入木三分。躲在床底下的瑟瑟發抖,面部表情地抽搐,有特點的眉毛的扭曲,使隔著屏幕的我甚至仿佛有感同身受的感覺。
V再遇到她之前是個把仇恨注入血液的人,可又是位紳士。他有些扭曲的性格的他為了考驗她讓她收到酷刑、剪光她的頭發、讓她收到牢獄之災。忍受他曾受過的痛苦,體會他曾有過的和其他人一樣有過的絕望。當他承認這一切時,她很無助,她在他的面前是如此渺小,好像他稍微一用力就可以擰斷她的脖子。她哭著,哭著離開他,也就煉成了不在懦弱,敢于抗爭,敢于面對新的自己。
后來V在臨死前說過一句話:在這張面具下不僅是肉體,還有思想,而思想是不怕子彈的。我在這里看到,一個人的戰斗力不在于他的性別、體力,在于他的信念,以及面對不公時一往無前的態度。
這之后他們成為一類人。雖然V在面對殘害,不公時對這一切的反應顯得過于偏激。但他雖掩藏在面具后,卻時刻存在著的憤怒像是無數個被迫害殘殺的異教徒,同性戀者、政治激進分子憤恨靈魂的集合。隨著她替他,與其說她替他不如說他和她摧毀了倫敦標志性建筑而噴發。煙火在倫敦上空閃爍時,有著與他一樣信仰的一群人,似乎也越過黑暗,看到一絲希望。
順便八卦一下V在死之前表達了對她的愛意,我不禁感慨:英雄難過美人關啊。不過你的柔情她懂。
v字仇殺隊觀后感2
《V字仇殺隊》可以說是今年我看過的最好的一部電影。口碑上的無與倫比讓我在很久以前就對這部電影產生了極大的興趣,當我看完此片之后,我更認為人們對它的贊譽是實至名歸的。這部電影帶給人的震撼是真實無比的。我們每一個人都會被這個故事所牽動。
一個女孩在一個深夜被秘密警察即將傷害的時候,主人公V開始出現解救了她,他所生活的環境和現實生活里的人們有著天壤之別,V喜歡文藝,音樂擊劍,讀過無數的書,并且精于制造火藥。所有的一切似乎都是完美的,然而這種完美卻來自于一個zhengfu當年的計劃,這個反人類的計劃在V的手里被終結。摧毀了創造自己的人。而影片中極權zhengfu的形象創造也很大程度上借鑒了納粹的統治尤其是那經典的敬禮姿勢,正是當年對--的敬禮姿勢,當最終議會大廈被炸掉的時候每一個人都是震撼的,當有一天人們全部都想V一樣站出來反對極權zhengfu的時候,ducai政權也就會壽終正寢。這是最讓人感動和讓人深思的地方。
v字仇殺隊觀后感3
這部電影講述的是一個自由意志反抗暴政和邪惡的故事。它讓我們思考這樣一些問題:極權是如何產生的?當面對暴政時,人們應該做些什么?人的價值、尊嚴和自由在于什么?
人是一種動物,生來就帶有本能式的恐懼。我們害怕孤獨,害怕疾病,害怕一切未知,還有一種最根本的痛苦是我們每個人都逃不脫的,而它正是一切恐懼的根源——死亡。這世界上有太多的危險,人生有太多不確定的因素,我們的力量如此渺小以至于讓我們感到面對一切災難都無能為力。可偏偏我們又是自由的,沒有人能告訴和決定我們該干些什么,只有我們自已面對選擇和決定,我們要承受由此帶來的快樂和痛苦,這一切都是選擇的結果。然而每次選擇都意味著一次冒險,都是向漆黑的未知踏出驚心動魄的一步,這時我們多么希望有人能夠給我們一個安全的保障,有一個上帝或救世主給我們一個對未來的承諾,讓我們不再恐懼和彷徨!恐懼往往就這樣蒙蔽了人們的理性,使人們放棄選擇和斗爭的權利,輕易把自己的命運交給那所謂的救世主。不選擇也是一種選擇,它的結果就是盲從和無知,由此使人變成奴隸,這就使極權成為可能。在影片中,即使像英國這樣有悠久民主傳統的國家也淪落為暴政機器;而在歷史上,作為民主思想發源地之一的德國卻真實地被納粹操控。
然而不論你愿意與否,每個人都得面對最終的死亡,要想做一個真正的和自由的人,就要有勇氣面對和接受死亡,以出賣靈魂的方式換取的苛活于世上的時間不是真正的生命。就像V拯救Evey(艾薇)獲得重生那樣,我們必須有勇氣面對那致死的威脅,克服最深重的恐懼,才可以獲得自由和尊嚴。每個人都會死,每個人都可能遭遇暴力的侵害,但是面臨這些威脅時,作為擁有自由和理性的高貴人類,我們不應該被動物本能式的恐懼左右而向邪惡屈服,而是應該以正義和理性為原則做出選擇。這樣的選擇也許會給我們的肉體帶來痛苦甚至毀滅,我們之所以要做這樣的選擇僅僅是因為它是正確的。在這一點上,我們才超越了動物性而成為真正的人。我們也許會因此而死,但這是作為一個人“自由的死”!
V也僅僅是一個有思想的人而已。影片最后,V扔下防彈護甲的動作和他的死亡證明他不是擁有超能力和不死之軀的超人,他只是一個有勇氣和思想的凡人。作為有思想的人類,我們有天賦的反抗不公和壓迫的權利,我們藉以反抗壓迫的力量就在于思想。“思想是不怕子彈的。”思想是人類所擁有的最大力量。V作為一個反抗者,他知道僅僅靠自己的力量并不能削除暴政和改變社會,所以他的反抗行為更多的意義在于對麻木的人們進行思想啟蒙。象征極權和暴政的議會大廈被從地下摧毀時,這代表著一個隱喻:要摧毀極權統治就必須摧毀它所立足的根基,這個根基就是大眾的麻木和順從,只有喚起每個公民的理性和自由意識,才能建立一個自由民主的社會。
要反抗一個邪惡的政府,只有思想的覺悟還不夠。因為人們不能期望那些統治者自己放棄既得利益,所以使用暴力就是不可避免的。“暴力可以用來做好事”,其實暴力唯一正當的用途就是維護正義。暴力本身沒有善惡的性質,評判使用暴力的對錯在于暴力的對象和目的。因此,我們就不能因為V使用暴力反抗政府就說他是恐bu分子。所謂的恐bu分子,是那些無能和政府對抗,卻將攻擊手無寸鐵的平民當作泄憤和要挾政府的手段以制造恐怖和混亂的罪犯。
V是一個復仇者,這個背負著血海深仇的復仇者的心里壓抑了太多太深的痛苦。然而讓我們能夠有所安慰的是,V最終卻幸福地死去,這種幸福一方面是因為他的復仇大業得已完成;另一方面是因為他對Evey產生了愛意,正是這種愛意,撫平了V心中因仇恨造成的痛苦,正是這種愛意,讓V再次感到了世界的美麗。
v字仇殺隊觀后感4
首先我要批判一下這個電影的名字,可能它能夠帶來最大的商業價值,可是卻不能夠表達它的核心思想,我認為這個名字是對這部巨作的褻瀆。
這部電影讓我哭了很多次,我被完全的代入其中,它觸動了我的靈魂,與我的思想發生了共鳴。這是一個已經放下執念,為了真正的理想而奮斗的人。V不是圣人,他放棄仇恨,卻沒有放棄理想,驅使他行動的不是復仇之心,是思想。同一事件,它內在的驅動力是不同的,所以結果不同,我們在定義它時,就不能定義為好事或者壞事。
我承認我在看這部電影時不夠臨在,我甚至回想不起我第一次哭的片段,但是我不想快進式地重溫,這是一種褻瀆。
這是一個理智的瘋子,他的計劃,他的行為,他的品味在我看來只有兩個字——完美。
一個沒有過心靈之旅的人可能不會理解這部電影最最核心的東西,即使寫出來的文字和我們沒有多大差距,但是沒有靈魂的震動。就像作閱讀題,答案可能滿分,但是他真的讀懂這段話了嗎?妙不可言。
在我看來這更像是一個心靈自由的人用他的方式解開其他人思想的束縛,讓他們思想自由。電影中的V最喜歡的電影中的那句話可能就是編劇對于心靈的致敬。
最讓我感動的就是影片的最后,無數人涌上街頭,看到大樓爆炸,摘下面具的那一刻——自由。
在那之前,我們需要一張面具來幫我們度過最艱苦,最危險的心路歷程。戴上面具,我們反而變得真實。
最讓我嘆服的,是V能夠放下那段仇恨,即使是殺死了那所監獄所有的負責人,但更像是為那些死去的弱者討回公道。只有弱者來回尋求公平,而強者(這里我感覺自己有了分別心)。心靈上的強者不會在意這些,就像被關在奧斯維辛集中營里的人回頭對即將殺死他的士兵說:“孩子,我原諒你,因為你并不知道自己在做什么。”
現在我不想給任何人,任何事定性,因為總有我們看不到的一面,總有它們存在的意義。
v字仇殺隊觀后感5
今天看完了這部電影,在我的心緒如此低沉、煩躁、混亂的情況下看完了。那種感慨抒發不出來,那種經歷也是常人所不能接受甚至無法想象的,我喜歡他所說的話,隨著劇情的展開我越來越喜歡他所說的話,但是我現在的腦海里居然沒有他的一句話可以說,可能跟今天的混亂心情有關吧,即使如此,他還是讓我產生了巨大震撼。
雖然剛剛才看完,可是這種震撼隨著劇情的結束居然也在時間的魔手下漸漸消失殆盡。我不想,但無法抗拒,看了很多電影,接觸了很多事情,但我想只有能讓你產生共鳴,或者只是與你當時看電影的心緒相符合的震顫,那部電影也不同于其他的電影,因為你所賦予它的意義在于你自己的回憶,心靈那一瞬間的感動和震撼。哪怕時間讓你遺忘震撼,但是總有一種留下來的時間無法抹去的東西,對我來說,不是思想,而是鼓舞鼓勵著我。
世界如此豐富多彩,思想迸出的火花輻射在電影、電視、戲劇,任何東西之上。一片太平盛世之下,是思想的火花,是心靈的碰撞,是無數奇思妙想的土壤,是縱使世界變得浮躁,依然有它自由生長的那一面。思想啊,隨處放縱-綻放燦爛美麗的火花,而人性在變得越來越虛偽和惟利是圖以及扭曲殘忍,但是心里總是有一種柔軟和溫暖,自己的守護,守護和陪伴。雖然語無倫次的說話,但是能明白我想表達的意思嗎?正是這個繁華的世界,促進了各種思維的扭曲,也有思想意識的覺醒,種.種表現出來的現實和電影之類構造出來給人看的種.種問題、實際,讓你產生震撼,和另一種時間無法奪走的東西。真正遇到美好,便會在灰暗的襯托下更加令人感動和值得堅守。
上一篇:盧旺達飯店觀后感800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