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产一区久久精品_性xxxxx_国产精品久久久久无码av_免费观看视频www

好多范文網 haoduofanwen.com,好用的范文大全!

大班主題捉知了教案

愛庫百科 分享 時間: 加入收藏 我要投稿 點贊

大班主題捉知了教案

作為一名老師,通常需要用到教案來輔助教學,教案有助于順利而有效地開展教學活動。我們應該怎么寫教案呢?以下是小編幫大家整理的大班主題捉知了教案,歡迎閱讀與收藏。

大班主題捉知了教案1

活動設計背景

因本班幼兒有一部分不愛戶外活動,為激發幼兒參與戶外活動的興趣,使幼兒增強體質,組織本次活動。

活動目標

1. 利用活動幫助幼兒練習跑、伸臂等動作,發展幼兒身體的協調性、靈敏性。

2. 引導幼兒積極動腦,主動克服困難和與同伴合作的意識。

3. 在活動中培養幼兒遵循活動規則和活潑開朗的性格,使幼兒樂于才加戶外活動。

4. 在活動中,讓幼兒體驗與同伴共游戲的快樂,樂意與同伴一起游戲。

5. 讓幼兒體會游戲的樂趣,發展幼兒開朗,樂觀的性格。

教學重點、難點

重點:引導幼兒積極活動,主動與別人合作。

難點:培養幼兒主動參與的"興趣。

活動準備

1、 頭飾

2、 錄音機、磁帶

3、 檢查活動場地及幼兒自身衣著。

活動過程

一、扮演角色、活動身體

給幼兒戴上頭飾,在教師帶領下熟悉不同的角色。分配角色。

師引導:老鷹來捉小雞,雞媽媽要盡全力保護小雞,小雞要躲在媽媽身后互相幫助。

二、教師演示、講解規則

1、 師扮演雞媽媽,讓幼兒有序的排在自己的身后當雞寶寶。

2、 一個幼兒扮演老鷹,師教授動作要領。老鷹張開翅膀、教師伸開雙臂扮演母雞。

3、 當老鷹來捉,小雞要隨母雞跑,也可以蹲下來。

4、 被抓住的小雞在一邊看。

三、提供材料、自由練習

1、 小朋友在玩的時候想一想,老鷹怎樣才能捉住小雞,母雞怎樣做才能保護小雞呢?

2、 幼兒自由練習,師巡視指導。引導幼兒注意安全,變換動作。

四、角色轉換,多次感受

五、結束活動,放松身體。

教學反思

游戲設計有點簡單。

大班主題捉知了教案2

活動說明

我們閔行區在創建全國綠化模范城區的過程中,培植了許多小樹林。這些樹林是幼兒開展野趣活動的好場所。我們把幼兒帶到小樹林,開展“捉知了”活動,把“攀爬、投擲、跨越、奔跑”等體育項目串成充滿野趣的游戲,孩子們一個游戲接著一個游戲玩,體驗到了在大自然中運動的快樂。

活動目標

1.促進跨越、投擲、攀爬等動作的協調發展。

2.培養合作、勇敢精神和熱愛大自然的情感。

3.培養幼兒敏銳的觀察能力。

4.探索、發現生活中的多樣性及特征。

5.探索與實驗,激發幼兒主動探索的積極性。

活動準備

1.事先與小樹林的管理人員聯系好。

2.提前告知家長,取得家長的支持和配合,如給幼兒穿運動裝、運動鞋等。

3.老師去小樹林進行實地觀察和準備:(1)排除安全隱患。(2)將若干“知了”卡片投放在樹上:“小知了”貼在樹身的低處:“中知了”放在較高處的樹杈上;“大知了”系在最高處的、幼兒可以攀爬的樹枝上。

4.帶好常用藥品和若干沙包、紙團、紙飛標、小口袋。

5.知識經驗準備:之前在活動區投放過有關知了的圖書。帶幼兒玩過“穿樹林”游戲。

活動過程

一、“穿樹林”游戲

1.到了小樹林后,幼兒自由結伴玩“穿樹林”游戲,目的.是熱身。(1)選定一片樹林,繞每一棵樹走一走;(2)在樹林間蛇型避讓跑一跑;(3)互相追逐跑。

2.交流在樹林里玩的感受,引出“捉知了”的游戲。

二、“捉知了”游戲

幼兒每人一只捉知了的小口袋,逐步提高“捉知了”的游戲要求。

1.幼兒跨越小壟溝穿梭在樹林里捉“知了”,比一比誰捉的“知了”多。此環節捉的是“小知了”。由于貼在樹上較低的位置,幼兒都能捉得到,但要捉得多,需要克服困難,跨越一條條小壟溝,穿梭在樹林里尋找。安排這一環節的目的是激發幼兒的興趣,發展幼兒跨越等動作。

(1)幼兒自由結伴捉“知了”,交流誰捉得多。

(2)重點交流跨越小壟溝的動作。

2.引發幼兒用投擲物幫助捉“知了”,看看誰捉“知了”的辦法好。此環節捉的“中知了”放在位置較高的樹杈上,需要有輔助物的幫助才能捉到,如沙包、紙團、紙飛標以及樹林中的其他資源等,其目的是讓幼兒在創造性玩的過程中,發展投擲等動作。

(1)幼兒自由結伴采用投擲方法捉“知了”。

(2)重點交流如何采用正確的投擲方法捉“知了”。

3.鼓勵幼兒大膽攀爬捉“知了”,看看誰的本領大。此環節捉的“大知了”系在樹上最高處,需要攀爬才能捉到,目的是培養幼兒合作、勇敢精神,發展攀爬等動作。

(1)幼兒自由結伴攀爬捉“知了”,老師提醒幼兒注意安全。

(2)重點交流怎樣安全攀爬上樹捉“大知了”。

4.幼兒清點捉到的大中小“知了”數量。

活動反思

教師觀察了解幼兒的興趣點是一切教育活動的前提,關注孩子所關注,能從中埔捉到有利于教育幼兒的信息。最近看到幼兒戶外鍛煉時一直在談論瓢蟲。鑒于此,我知道孩子們對瓢蟲很感興趣,于是,我著手這次活動的準備。

大班主題捉知了教案3

活動目標:

1、懂得青蛙是保護莊稼的有益動物,知道保護青蛙。

2、探索拼板的多種玩法,能正確地雙腳并攏跳。

3、能大膽地想出各種玩法,遵守紀律并能遵守游戲規則。

4、能大膽、清楚地表達自己的見解,體驗成功的快樂。

5、能認真傾聽同伴發言,且能獨立地進行操作活動。

活動準備:

1、經驗準備:已學會歌表演《我是一只小青蛙》

2、物質準備:小青蛙頭飾(與幼兒人數相等)、用廢舊紙板制作的小蟲為幼兒人數的兩倍、小水桶一個、幼兒人手一塊塑料拼板(約25-30厘米)

活動過程:

一、開始部分

1、幼兒和教師戴青蛙頭飾,在音樂聲中走到活動場地,繞場地交替做走、跑、跳的游戲。

2、幼兒手拿塑料拼板,跟著音樂模仿教師做準備活動操。

二、基本部分

1、自由探索階段幼兒自由玩塑料拼板,想出和別人不同的玩法(可與幾個同伴合作玩)。

2、引導學習階段

①組織全體幼兒排成半圓形跟著教師練習立定跳遠;

②教師以兒歌的形式示范講解動作要領:雙腳并攏,雙膝彎彎,兩臂擺動,用力一跳,輕輕落地;

③請1~2位幼兒示范;

④全體幼兒分散練習,要求任選一空曠地方,邊念兒歌邊練習,并根據不同水平自由選擇,可以跳過一塊,也可與同伴合作,跳過兩塊塑料板; 5幼兒站成四隊,魚貫練習,教師檢查幼兒跳的情況并小結。

3、復習鞏固階段:游戲"小青蛙捉害蟲"

①請全體幼兒用塑料板排成長方形的稻田,師將害蟲撒在稻田里:

②"小青蛙們都學會了本領,真棒!剛接到一個通知,田里又發現了許多害蟲,如果我們不快點消滅它們,農民伯伯種的糧食就會被它們吃掉,就不能豐收了。今天媽媽看哪個孩子最勇敢,學得最快,吃掉的害蟲最多。"

③大家一起朗誦: "呱呱呱,呱呱呱,我是勇敢的小青蛙,學好本領捉害蟲,消滅害蟲保莊稼。"幼兒邊說兒歌邊在稻田上雙腳前進跳躍,捉害蟲;

④游戲反復2~3遍。

三、結束部分

1、請幼兒把捉到的害蟲放到小水桶里;

2、"今天,每只小青蛙都很能干,提了那么多的.害蟲,我們一起來跳個舞吧!"邊唱邊跳《我是一只小青蛙》出場地。

四、延伸活動

啟發幼兒互相討論:青蛙是保護莊稼的大功臣,在日常生活中你有沒有發現殺害或吃青蛙的現象?碰到這種現象,你會怎么做呢?

教學反思:

基本過程我主要設計了小青蛙練本領,我先帶領幼兒去荷葉上玩,先示范青蛙怎樣跳,然后再進行動作講解,邊講解的時候幼兒邊做動作,然后幼兒自由練習。運動后請幼兒坐到荷葉上面休息,休息時告訴青蛙寶寶最大的本領是捉害蟲,請幼兒學習捉害蟲的方法,幼兒學的非常認真,積極性很高,幼兒存在個體差異性,在幼兒練的過程中有些幼兒姿勢做的不到位,我對個別幼兒進行指導。活動中孩子們始終處于興趣盎然的情趣中,使氣氛達到了。整個活動比較符合孩子們的身心特點,發展了孩子的協調能力,齊心合力消滅害蟲的團結協作的精神。

大班主題捉知了教案4

活動說明

我們閔行區在創建全國綠化模范城區的過程中,培植了許多小樹林。這些樹林是幼兒開展野趣活動的好場所。我們把幼兒帶到小樹林,開展“捉知了”活動,把“攀爬、投擲、跨越、奔跑”等體育項目串成充滿野趣的游戲,孩子們一個游戲接著一個游戲玩,體驗到了在大自然中運動的快樂。

活動目標

1.促進跨越、投擲、攀爬等動作的協調發展。

2.培養合作、勇敢精神和熱愛大自然的情感。

3.培養幼兒敏銳的觀察能力。

4.探索、發現生活中的多樣性及特征。

5.探索與實驗,激發幼兒主動探索的積極性。

活動準備

1.事先與小樹林的管理人員聯系好。

2.提前告知家長,取得家長的支持和配合,如給幼兒穿運動裝、運動鞋等。

3.老師去小樹林進行實地觀察和準備:(1)排除安全隱患。(2)將若干“知了”卡片投放在樹上:“小知了”貼在樹身的低處:“中知了”放在較高處的樹杈上;“大知了”系在最高處的、幼兒可以攀爬的樹枝上。

4.帶好常用藥品和若干沙包、紙團、紙飛標、小口袋。

5.知識經驗準備:之前在活動區投放過有關知了的圖書。帶幼兒玩過“穿樹林”游戲。

活動過程

一、“穿樹林”游戲

1.到了小樹林后,幼兒自由結伴玩“穿樹林”游戲,目的是熱身。(1)選定一片樹林,繞每一棵樹走一走;(2)在樹林間蛇型避讓跑一跑;(3)互相追逐跑。

2.交流在樹林里玩的感受,引出“捉知了”的游戲。

二、“捉知了”游戲

幼兒每人一只捉知了的.小口袋,逐步提高“捉知了”的游戲要求。

1.幼兒跨越小壟溝穿梭在樹林里捉“知了”,比一比誰捉的“知了”多。此環節捉的是“小知了”。由于貼在樹上較低的位置,幼兒都能捉得到,但要捉得多,需要克服困難,跨越一條條小壟溝,穿梭在樹林里尋找。安排這一環節的目的是激發幼兒的興趣,發展幼兒跨越等動作。

(1)幼兒自由結伴捉“知了”,交流誰捉得多。

(2)重點交流跨越小壟溝的動作。

2.引發幼兒用投擲物幫助捉“知了”,看看誰捉“知了”的辦法好。此環節捉的“中知了”放在位置較高的樹杈上,需要有輔助物的幫助才能捉到,如沙包、紙團、紙飛標以及樹林中的其他資源等,其目的是讓幼兒在創造性玩的過程中,發展投擲等動作。

(1)幼兒自由結伴采用投擲方法捉“知了”。

(2)重點交流如何采用正確的投擲方法捉“知了”。

3.鼓勵幼兒大膽攀爬捉“知了”,看看誰的本領大。此環節捉的“大知了”系在樹上最高處,需要攀爬才能捉到,目的是培養幼兒合作、勇敢精神,發展攀爬等動作。

(1)幼兒自由結伴攀爬捉“知了”,老師提醒幼兒注意安全。

(2)重點交流怎樣安全攀爬上樹捉“大知了”。

4.幼兒清點捉到的大中小“知了”數量。

活動反思

教師觀察了解幼兒的興趣點是一切教育活動的前提,關注孩子所關注,能從中埔捉到有利于教育幼兒的信息。最近看到幼兒戶外鍛煉時一直在談論瓢蟲。鑒于此,我知道孩子們對瓢蟲很感興趣,于是,我著手這次活動的準備。

93000
領取福利

微信掃碼領取福利

微信掃碼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