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幼兒園小班奧運教案及語言活動教案
推薦度:
小班語言《上幼兒園》教案
推薦度:
幼兒園大班語言教案
推薦度:
幼兒園小班語言教案
推薦度:
幼兒園中班語言活動教案
推薦度:
相關推薦
幼兒園語言教案精選15篇
作為一名默默奉獻的教育工作者,常常要根據教學需要編寫教案,教案是教學藍圖,可以有效提高教學效率。那么優秀的教案是什么樣的呢?下面是小編為大家收集的幼兒園語言教案,歡迎閱讀與收藏。
幼兒園語言教案1
教學目標:
1、能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古詩,背誦古詩。
2、學會“禾”、“午”、“辛”、“苦”四個生字,兩條綠線內的“盤”、“?!?、“皆”三個字只識不寫。體會詩句中詞語的意思。
3、通過朗讀古詩體會農民種田的辛苦和糧食的來之不易,懂得愛惜糧食的道理。
教學重點:
1、充分朗讀古詩。
2、寫字。
教學難點:朗讀體會農民的辛苦和糧食的來之不易。
教學準備:拍攝一組照片;讓學生讀熟《新補充讀本》中的《<鋤禾>大意》一課,觀察農民生活。
教學過程:
一、復習舊知,以疑導入
1、小朋友們,最近我們開展了誦讀古詩的活動,老師有個建議:全班按照男女生分成兩大組,我們來比賽背古詩,看哪一組背得多、背得好,好嗎?
(比賽非常激烈,男生、女生不分勝負,時間關系,比賽到此結束。我宣布:男生、女生并列第一!)
(剛才大家剛才的表現,我宣布:男(女)生獲勝!希望女(男)生不要失去信心,爭取在下一次比賽中獲勝!)
2、老師還要考考大家的觀察力,請看一張照片(出示照片):這是我們每天都要去的一個地方,對了,是我們學校的食堂。你是怎么看出來的?(你真是一個善于觀察的孩子!)
3、在雪白的墻壁上,有這樣兩行字——“誰知盤中餐,粒粒皆辛苦”。這是唐代詩人李紳寫的一句詩,選自古詩《鋤禾》。伸出手來跟我一起寫課題,讀題。
4、那么,為什么要把這句古詩貼在食堂里面呢?今天我們一起學習第21課《古詩兩首》中的第一首《鋤禾》,弄清楚其中的原因,好嗎?
二、初讀指導,整體感知
1、請大家打開書本,翻到119頁,擺好讀書的姿勢。聽清要求:根據拼音讀準每個字,輕輕地讀完兩遍后,圈出四個生字。
2、檢查自讀情況
(1)出示“禾”、“午”、“粒”、“皆”、“盤中餐”、“辛苦”。
帶拼音認讀:請一個小朋友當小老師領讀,每個讀兩遍。
去拼音認讀:先自己練讀,然后開火車讀(火車火車往哪開?)
(2)生字都讀準了,古詩能讀好嗎?注意節奏,聽老師讀:
鋤禾
鋤禾/日當午,
汗滴/禾下土。
誰知/盤中餐,
粒粒/皆辛苦。
范讀后說:剛才老師在讀的時候把第二個字延長了一些,你們也用這個方法來試一試。先自己練讀,再分男女生讀。
三、理解詩題,練習說話
1、看課題,“鋤”可以組什么詞?看圖,這就是鋤頭。讀詞“鋤頭”。注意“頭”讀輕聲。鋤頭是做什么用的?(松土、除草)
2、課題中的“禾”可以組什么詞?看圖,這就是禾苗,綠油油的禾苗,多可愛呀!讀詞“禾苗”。
3、“鋤”與“禾”連起來就是古詩的題目,“鋤禾”就是用鋤頭給禾苗松土、除草的意思。
4、出示句式,訓練說話:
(1)XXXXX(誰)用鋤頭給禾苗松土、除草。
看圖,把話說完整。
(2)XXXXX(什么時候),XXXX(誰)用鋤頭給禾苗松土、除草。
(這樣就把話說得更完整了)
5、從哪里看出時間是夏天的中午?(積累詞語:火辣辣、當頭照。火辣辣的太陽當頭照)XXXXX(什么時候),XXXXXXXXXX,XXXXX用鋤頭給禾苗除草。
(這樣就把話說具體了)
6、你還從圖上看到了什么?(老爺爺滿頭大汗,汗水一滴一滴落在泥土上)XXXXX(什么時候),XXXXXXXXXX,XXXXX用鋤頭給禾苗除草。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 。
(越說越具體了)四、細讀古詩,朗讀感悟
1、小朋友,詩人李紳看到了這樣一幅畫面,所以寫下了這樣一首詩《鋤禾》。(師配樂范讀)
2、學習第一二行:
(1)古詩中的哪兩行直接寫出了剛才我們看到的、也是詩人看到的——“農民鋤禾”的畫面呢?(出示一、二行詩句:鋤禾/日當午,汗滴/禾下土。)
(2)再讀讀這兩行詩,一邊讀一邊在腦海中想象畫面,你的眼前仿佛看到了什么?(引導學生說詩意)
把你看到的用朗讀表現出來,好嗎?
(評價:好——聽了你的朗讀,我感受到了夏天的太陽火辣辣的,真讓人受不了啊!
我仿佛看到了老爺爺額頭上豆大的汗珠正一顆一顆地往下落呢!
不好——聽了你的朗讀,我感到這太陽光還不怎么熱,你能讀得再熱一點嗎?
我好像沒看到老爺爺在流汗,想一想該怎么讀?)
(3)聯系生活加強體驗:
①小朋友,我們都是農村的孩子,家里都要種田。每天,農民們在地里除了給莊稼除草,還會做些什么呢?(干了要澆水,有蟲子了要噴灑藥水等)
②老師的.爸爸媽媽也是農民,每天早上天剛剛亮,他們就起床到地里干活去了。晚上他們總是到天黑看不清了,才從地里回來。記得有一次他們從傍晚時開始用皮管給莊稼打水,直到晚上9點多才結束。吃晚飯也是輪流吃的。你們聽了感到怎么樣?
③平常你看到你的家人從地里干完活回來,他們都是什么樣子的?(也是滿頭大汗,腰酸背痛,衣服上、手上、鞋子上都是泥土,噴灑農藥以后身上會沾上難聞的農藥味)
(4)反復朗讀:
是呀,作為農民的孩子,我們都能體會到農民的辛苦——
①夏天,火辣辣的陽光當頭照,農民們依舊——引讀詩“鋤禾/日當午,汗滴/禾下土?!?/p>
②渴了喝一口涼水,熱了擦一擦汗珠,農民們每天都是這樣辛苦——引讀詩“鋤禾/日當午,汗滴/禾下土。”
③為了使莊稼有個好收成,農民們每天都不嫌臟,不怕累地勞動著——引讀詩“鋤禾/日當午,汗滴/禾下土?!?/p>
(5)過渡:詩人李紳看到了“農民鋤禾”這樣一幅畫面以后(板書:看),想到了什么呢?(板書:想)
2、第三四行:
(1)指名讀“誰知/盤中餐,粒粒/皆辛苦?!蹦銓υ娭械哪男┰~不太理解?(估計學生會說“盤中餐”、“皆”)
幫助學生理解這兩個詞的意思,然后試著理解這兩句詩。(有誰知道碗里的米飯,一粒一粒都是農民們辛辛苦苦種出來的呀!)
(2)指導朗讀:
①出示“辛”:古人把“立”和“十”合起來表示辛苦的意思。“立”就是站立,不僅要站,還要站著干活。站立了多久呢?這里的“十”就告訴我們有十個小時,比我們一天在校的時間還要多。據老師觀察,農民一天的勞動何止十個小時呀!你們說,農民的勞動辛苦嗎?這糧食來得容易嗎?(板書:來之不易)讀出這種意思。(重點讀好“辛苦”,要讀到心里面去)
②這碗中的米飯,一粒一粒都是農民伯伯辛苦勞動得來的呀!引讀——“誰知/盤中餐,粒粒/皆辛苦?!?/p>
③有句話是這樣說的:“一粒米等于一滴汗”,為了這白花花的大米,農民們不知流了多少汗啊!——引讀“誰知/盤中餐,粒粒/皆辛苦”
④這米飯是多么來之不易呀!讓我們用朗讀來告訴大家——引讀“誰知/盤中餐,粒粒/皆辛苦”
五、總結古詩,解決疑問
1、同學們,詩人李紳看到了——引讀“鋤禾/日當午,汗滴/禾下土。”由此想到了——引讀“誰知/盤中餐,粒粒/皆辛苦?!备蠋熞黄饘憽靶量唷?。(板書:辛苦)2、有感情地朗讀這首古詩。(配樂讀)
3、(出示食堂照片)現在你知道為什么要把這兩行古詩貼在食堂的墻上嗎?對了,學校里是要讓我們每個小朋友都要明白糧食是來之不易的,是農民們辛辛苦苦用汗水換來的,每個小朋友都要養成愛惜糧食的好習慣。(板書:愛惜糧食)那么,大家做得怎樣呢?請看老師在食堂拍到的一組照片。(出示在食堂拍攝的照片)
4、當你看到這樣的情景,你會對這兩位同學說什么呢? [是呀,糧食是來之不易的,我們要愛惜糧食。我們還可以用這句古詩來對這兩位同學說:“誰知/盤中餐,粒粒/皆辛苦?!盷
5、讓我們把這首古詩牢記在心中。齊背古詩(配樂)。
6、這首古詩配上音樂還是一首好聽的歌曲呢!想聽嗎?(播放歌曲)可以跟著唱一唱。
六、指導書寫,培養習慣
1、小朋友,我們學習語文,不僅要讀好書,還要把字寫好。認讀生字“禾”、“午”、“辛”、“苦”。
2、怎樣記住它們呢?可以聯系教過的字來記憶。
(1)用“加一加”的方法記“禾”(“木”字加一撇)、“午”(“干”字加一撇)
也可用“減一減”的方法記“禾”(“和”字減去口字旁,把點變成捺)、“午”(“許”字減去言字旁)
(2)用部件法記“辛”(立了十個小時)、“苦”(草字頭加上“古”)
3、在習字冊上各描紅一個生字,注意姿勢。
4、指導“禾”、“午”:
注意第一筆撇的不同之處:“禾”第一筆是平撇,而“午”的第一筆是斜撇。
師范寫時,學生書空。然后把這兩個字各臨寫一個。提醒學生注意寫字姿勢。
5、指導“辛”、“苦”:
當中最長的一橫要寫得足夠長。
師范寫時,學生書空。然后把這兩個字各臨寫一個。提醒學生注意寫字姿勢。
6、詩人李紳還寫了另外一首關于農民的詩,我們下節課再學習。
板書:
看:鋤禾
想:辛苦
來之不易愛惜糧食
幼兒園語言教案2
活動內容
科學活動:變變變
活動目標
1.鞏固幼兒對顏色的認識。
2.體驗用彩色滌綸紙來看世界的奇妙感受。
活動準備
紅、黃、藍、綠等各色滌綸紙(塑料透明紙)若干。
幼兒用書第四冊第21頁。
活動過程:
一、出示神奇的紙(紅色滌綸紙),吸引幼兒。
1.教師:這是一張神奇的紙,只要你把它放在眼睛里面,它能讓所有的東西都變成紅色的"。
二、玩紅色滌綸紙。
1. 幼兒自由地玩滌綸紙。
2. 提問:你是怎么玩的?你發現了什么變成了紅顏色(難點)
三、幼兒自由選擇各色滌綸紙。
1.說說自己拿到的紙是什么顏色?
2.感受用不同顏色的滌綸紙看到的不同景象。
3.說一說:你看到了什么樣的變化?(重點)
活動延伸:
完成幼兒用書上的連線游戲。
繼續提供其他顏色的滌綸紙,讓幼兒去探索發現。
幼兒園語言教案3
一 活動目標
1、對實物,圖片的觀察比較,使幼兒初步理解反義詞的含義。
2、發展幼兒思維敏捷性和培養幼兒的學習興趣。
3 、學會正確運用反義詞
二 活動準備
1實物:娃娃,書,糖,藥
2多媒體課件
三 活動過程
1、通過實物引導幼兒理解反義詞的含義
(1)出示寶貝盒引起幼兒興趣。
師:小朋友,今天老師帶了一個寶貝盒,里面住著很多對好朋友,老師請一個小朋友來摸寶貝。
(2)請幼兒觀察比較老師和小助手有什么不同。引導幼兒說出高矮,長短。師:像高矮,長短這樣意思相反的`詞叫做反義詞。教師與幼兒以摸寶貝的方式,利用實物,各種器官,理解什么是反義詞。如娃娃,引導幼兒說出大小如書,引導幼兒說出厚薄如聽拍手速度,引導幼兒說出快慢
3、請幼兒說說自己還知道什么反義詞。
4、利用幻燈片圖片,玩游戲“找相反好朋友”。并讓幼兒用反義詞正確表達
5.師幼互動游戲“和我說的做的不一樣”,體驗語言交流的樂趣。
6.帶小朋友出去找反義詞。
師:總結:小朋友們,只要我們有一顆善于發現的心,我們就能在生活中找到很多反義詞,那現在老師帶你出去找反義詞,看哪個小朋友找到的反義詞最多。
幼兒園語言教案4
設計思路
對于剛進入幼兒園小班的孩子來講有一明顯的特點即“自我為中心”。在游戲中也是以“自說自話”的個體活動為主、還不習慣于聽他人的指令集體行動。
本活動設計的內容編排思路是:指令的語句從短到長、語速有快有慢、指令所包含的信息量由少到多:要求孩子完成的"動作由小到大、游戲時的環境干擾因素由少到多。這樣的編排意圖旨在使孩子的有意控制時間增加、有意記憶的信息量不斷擴大。
本活動設計的過程是以游戲為主、在游戲中激發孩子傾聽的興趣、并在游戲中體會兒歌的意義、樂意跟著學念。同時結合體育活動、認識秋季的活動、及相關的數活動開展游戲、綜合地完成教育目標。
活動目標
1、在游戲中體驗按指令活動的愉快。
2、培養幼兒注意傾聽的態度和習慣。
二、重點與難點
聽清完整的指令才能行動。
材料及環境創設
1、場景布置:草地、路。(山洞、螞蟻洞)。
2、錄音“小鳥的叫聲”“秋天的樹葉”沙袋等。
活動流程
室內聽指令動作——室外聽指令動作
(一)室內聽指令動作。
1、引發傾聽興趣。
放錄音:“小鳥的叫聲”
設問:聽聽是什么聲音、你是用什么來聽的?
說明
主要是突出耳朵能聽的主題、并提出以聽為要求的游戲規則。強調聽得清楚、聽完整游戲會玩得開心。
2、聽指令動作。
(1)臉部動作。
A翹起嘴巴、做只小豬。
B捏下鼻子、做只狐貍。
C一眼睜、一眼閉、做只調皮的小猴子。
說明
一開始語速可慢些、接下來可快一些并變換指令例:“拉拉小耳朵、捏捏小鼻子、梳梳黑頭發、拍拍小嘴巴。”
小結:玩得開心嗎?為什么開心?因為你們聽得仔細做得對。老師念兒歌:“小耳朵、真正靈、聽得清、做得對、我們玩得真開心。”
(2)手指動作。
A變個相機“喀嚓、喀嚓”、
B變把小鎯頭、修修小椅子、“叮咚、叮咚”。
小結:小耳朵、真正靈、聽得清、做得對、我們玩得真齊心。
(3)身體動作。
A站起來、轉個圈、
B做只母雞、拍拍翹膀、下個蛋。
C做只青蛙、呱呱跳、去抓花蝴蝶、
D打鼓、敲鑼、吹嗽叭、放鞭炮。
說明
要求聽完指令、并把每一個指令用動作表現、教師可以示范、并視實際情況、指令可以反復。用兒歌小結、并引導幼兒跟著念。
(二)室外聽指令動作。
1、小兔子撿落葉。
教師可先念兒歌例:小兔子、蹦蹦跳、跳到樹下撿樹葉、一只小兔撿一片、許多小兔撿許多。
說明
孩子撿了以后可檢查一下是否撿一片、滲透“1”和“許多”數概念。
2、小螞蟻搬豆。
可以布置場景、有草地、有“螞蟻洞”、有房子等。
聽指令動作
(1)小螞蟻、快快爬
(2)小螞蟻、慢慢爬
(3)小螞蟻、去搬豆、一只螞蟻搬一粒、搬進洞里放放好。
說明
游戲可變換指令重復進行。
幼兒園語言教案5
活動目標
1、知道竹筍可以長成竹子、竹葉是熊貓的主要食物。
2、欣賞散文詩《小竹林》,感受其意境的優美。
3、學習詞語:春筍,嬉戲,一節一節又一節。
活動準備
1、圖片-竹葉,竹林,竹筍。
2、字卡。
活動過程一、出示圖片
1、觀察竹筍及竹子,知道竹筍長大了就是竹子,許多竹子在一起就是竹林,竹林是熊貓的樂園。
2、觀察竹筍,請幼兒認認、說說,引導幼兒說出春天的竹筍叫“春筍”(出示字卡)。
3、觀察竹子
引導幼兒說出“竹子”的名稱(出示字卡),說說它長的什么樣子?幼兒說說誰喜歡吃竹葉(熊貓)?
重點觀察竹竿上的竹節部分,通過觸摸竹節、用動作模擬竹子長高等方式, 幫助幼兒理解詞語:一節一節又一節。
4、運用遷移的"方式,引導幼兒思考:許多的樹木在一起是樹林, 那么許多的竹子在一起就是什么呢(竹林)?誰喜歡居住在竹林里(熊貓)?
二、感受畫面的優美意境。
1、春雨
-春筍從泥土里冒出來
-一節一節又一節
-長成小竹子
-大竹子-竹林
-熊貓在竹林里嬉戲)
2、幼兒分別說說自己喜歡哪一幅畫面,為什么?
教師點擊相關畫面,幼兒集體欣賞。
3、幼兒模仿熊貓玩耍的動作,理解詞語:嬉戲
4、幼兒翻看圖書《小竹林》,加深對散文的理解及記憶。
5、再次欣賞“小竹林”課件,配上文字,教師朗讀,幼兒可以選擇看書,也可以選擇看屏幕畫面。
6、幼兒欣賞配樂朗讀《小竹林》,能力強的幼兒可以選擇輕聲跟讀。
三、活動延伸:
可將繪本投放在區域中,讓幼兒自由翻看、閱讀。
幼兒園語言教案6
活動目標:
1.初步學會朗誦詩歌的技巧。
2.知道老師的手很能干,愿意跟老師學習各種本領。
3.激發幼兒熱愛、尊敬老師的情感。
活動準備:
1. 幼兒已有折紙、涅泥、繪畫和搭積木等經驗。
2. 美工角展示老師的作品。
活動過程:
(一)教師展示制作的各種手工、繪畫作品,激發幼兒的積極情緒。
教師:你們知道這些好看的玩具和圖畫都是誰做的嗎?
(二)教師朗誦詩歌,引導幼兒初步學習詩歌。
教師:詩歌里講到老師的手會做哪些東西呢?
1.分段學習詩歌,了解每一段的`句式。
2.幼兒學習完整地朗誦詩歌。
(三)教師再次朗誦詩歌,幫助幼兒記憶。
1.出示操作材料,提出仿編要求:
教師:老師能干的手還會做什么呢?
2.幼兒邊操作邊模仿,老師觀察指導。
(四)引導幼兒進一步理解詩歌內容。
1.理解詩歌內容。
教師:詩歌里為什么說老師的手真巧?
2.引導幼兒講述老師的本領。
3.鼓勵幼兒認真和老師學本領。
(五)引導幼兒用替換的方法仿編詩歌。
1.啟發幼兒仿編詩歌。
2.鼓勵幼兒將剛才討論的關于老師的事進行創編。
(六)教師運用多種形式,引導幼兒有感情地朗誦詩歌。
1.師幼兒合作朗誦詩歌。
2.幼兒相互合作朗誦詩歌。
3. 集體有感情地朗誦詩歌。
活動延伸:
鼓勵幼兒在日常生活中閱讀幼兒用書,繼續仿編詩歌。
幼兒園語言教案7
活動目標
1、理解兒歌內容,知道分果果要謙讓和學會分享。
2、學習兒歌,模仿正確發音:剩,捧,李,張,自己 。
教學重點、難點
1、讓小朋友學會謙讓,和分享。
2、讓小朋友分清平舌和翹舌音。
活動準備
1、蘋果圖片十個,(九個大的,一個小的)籃子一個。
2、請兩名中班的小朋友扮李小多,張小弟,課前排練好兒歌表演。
3、音樂。
活動過程
(一)情節表演,介紹兒歌內容。
1、老師今天帶來了好多的蘋果,我們一起來數數,一共多少個,(十個)小朋友們看看它們有些什么不一樣呢?(有一個是小的)
2、這是中班的兩位小朋友:李小多,張小弟。
3、現在我們請出八名小朋友到上面來,排成一排,張小弟坐在最后,李小多表演分果果。
4、問:分到最后一個大一個小李小多是怎么做的(把小的蘋果留給自己的)。
5、小朋友們想想他怎么會這么做呢?(讓孩子們自己討論)
6、請小朋友起來講講自己會怎樣做。
7、教師:我們平時在玩玩具的時候也要學李小多一樣,要學會謙讓,讓著自己的.小伙伴把自己的玩具分給小伙伴一起玩,把自己吃的東西分給小伙伴和家人一起吃,大家要像李小多一樣做個懂禮貌,謙讓他人的好孩子。
(二)老師示范兒歌小朋友學練兒歌。
1、小朋友學練兒歌,模仿正確發音:剩,捧,李,張,自己 。
2、分組練習
3、請個別小朋友到上面來念。
4、請小朋友做分果果的游戲,在游戲中體會到謙讓的好處,得到更多的快樂。
(三)老師小結:
李小多是一個很乖很懂事的孩子,他會把大的蘋果讓給別人,小的留給自己,大家都喜歡他。
大家一起聽《李小多分果果》的音樂結束。
(四)活動的延伸
讓小朋友回家后也學習李小多一樣把自己的東西分給爸爸媽媽爺爺婆婆。
幼兒園語言教案8
名稱一:大家玩得真高興
內容: 大家玩得真高興(閱讀)
材料: 圖片、兒歌《大家玩得真高興》
過程:
1.幼兒隨意閱讀,教師個別指導。
2.教師出示掛圖,朗讀兒歌。
3.幼兒邊看書邊聽教師朗讀。
4.教師放慢速度,引導幼兒跟讀兒歌。
建議: 教師活動前將兒歌錄音,活動中可以多次播放錄音,便于幼兒反復感受和模仿。
附兒歌:大家玩得真高興(韓敘)
小朋友,快來看,幼兒園里玩具多,有汽車,有積木,還有一個布娃娃,你來玩,我來玩,大家玩得真高興。
名稱二:我陪娃娃出去玩
目標: 聽信號穩步地四散走
材料: 穿線的舊紙盒、娃娃等玩具若干只
過程:
1.幼兒每人一輛拉線的紙車,自主地挑選一只玩具娃娃放在拉線紙車里,在場地上四散隨意走。
2.幼兒走了若干圈后,聽到教師說“娃娃要回家了”的信號后,將娃娃拉到家門口,放娃娃到老師身邊休息。
3.師生交流游戲情況。
4.幼兒再次選娃娃,進行“我陪娃娃出去玩”的`游戲。
建議: 1.拖拉線的長約80cm,線不宜太細。
2.娃娃家的門口要設4-5個,避免幼兒擁擠。
幼兒園語言教案9
活動目標
1.幫助幼兒練習正確使用量詞。
2.提高幼兒在生活中快速傾聽和應答的能力,增進他們思維的敏捷性。
活動準備
1.圖片-一副眼鏡,一艘輪船,一輛汽車,一行樹木,一把椅子,一個花瓶,一頭牛等。
2.將操作卡片《造火車》剪成一張張圖片放在一個籃子里。
3.準備一些能拼搭成小火車的積木。
活動過程
一、教師搭火車
教師一邊用積木搭火車,一邊要求幼兒說出老師正在做什么?
創設出一個游戲的氛圍,激起幼兒參與游戲的愿望。
二、教師介紹游戲的玩法和規則。
教師告訴幼兒由一人做火車頭,其他小朋友都做小火車廂。
游戲開始時,大家一起念兒歌,由火車頭邊念兒歌邊用手輪流點小朋友。
當小朋友念完后,點到 的.小朋友站起身,從火車頭的包里摸出一張圖片,
并用“一X……”說出圖上的物品,說對的小朋友站在火車頭后做一節車廂;
說錯了,不能做車廂,大家重新尋找小車廂。
教師可以先示范說一次,從火車頭的包里隨意摸一張圖,說:“一個蘋果?!?/p>
教師再摸一張圖片,請小朋友說一說,幫助幼兒理解如何說圖上的東西。
三、教師帶領幼兒游戲
教師在第一次游戲當中當火車頭,帶領大家邊念兒歌邊點將,盡量讓每位幼兒都能成為小車廂。
對能力比較差的幼兒,教師應當計量用動作,手勢,獲得成功的快感。
四、幼兒自主游戲
教師請一位能力較強的幼兒扮火車頭,由他帶領其余幼兒邊念兒歌邊點車廂。
被點到的幼兒摸出圖片后,說得正確與否,由做火車的幼兒判斷。
說對了,扮火車的幼兒齊聲說:“不對,不對,請你再來做車廂。
”沒有說對的,則繼續念兒歌的最后一句,并重新點將,讓后面的幼兒再說這圖片。
幼兒園語言教案10
活動目標:
1、學習兒歌,初步掌握象聲詞:“哧溜”、“撲騰”、“嘰里咕嚕”。
2、啟發幼兒觀察畫冊,嘗試邊念兒歌邊畫出動物滑滑梯的線路軌跡。
3、積極地參與兒歌表演活動,體驗滑滑梯的愉快情緒。
活動準備:
1、松鼠、刺猬、小兔圖片個一張。
2、大圖片一張。
活動過程:
1、表演兒歌,引起幼兒興趣。
(1)今天,我們班上來了三個小動物,看是誰呀?(分別出示刺猬、松鼠、小兔。)并向小朋友問好。
(2)知道嗎?這三個小動物可喜歡我們幼兒園的滑滑梯了,瞧!他們是怎樣玩滑滑梯的?
(3)教師邊念兒歌邊表演相應的動作,激發幼兒對滑滑梯的興趣。
2、學習象聲詞。
松鼠、兔子、刺猬都是怎樣滑滑梯的?啟發幼兒用“哧溜”、“撲騰”、“嘰里咕?!钡认舐曉~表現。
3、幼兒完整的.學習兒歌。
4、引導幼兒看圖朗誦兒歌。
(1)啟發孩子看一看小動物滑下來的線路,說說:松鼠、兔子、刺猬是怎樣從滑滑梯上滑下來的?
(2)引導幼兒邊念兒歌邊用小手畫出直線、曲線和點。
5、引導幼兒表演兒歌。
啟發幼兒用手臂、腿當滑滑梯,用手扮演小動物,玩滑滑梯的游戲。
6、組織幼兒到戶外玩滑滑梯,體驗玩滑梯的快樂。
幼兒園語言教案11
活動目標
1、理解故事內容,學說角色對話
2、懂得同伴間要互相幫助
活動過程
一、導入激趣
教師:今天老師給大家請來一位小客人,快來看這是誰???
1、出示小螞蟻圖片一
快來看小螞蟻怎么了?
2、出示圖片二
圖上畫得是什么?
3、逐一觀察圖片,分析圖片內容,幼兒大膽猜想。
教師:接下來請大家豎起自己的小耳朵仔細聽聽,看和你們想到的一樣嗎?
二、幼兒觀看視頻動畫,初步理解故事內容
1、教師:小螞蟻遇到什么困難了?為什么?是誰救了小螞蟻?怎么救的?
2、教師:幾天后,小螞蟻散步時聽到了一陣"沙沙"聲是誰的?
鴿子遇到什么困難了?這時,是誰救了鴿子?怎么救的?
3、教師:鴿子得救了嗎?我們再來仔細聽一次,聽聽小螞蟻和鴿子說了些什么?他們是怎么說的?
三、幼兒再次觀看視頻動畫,學說故事中的角色對話
1、教師:當小螞蟻掉入水中時,著急的說什么?誰來學一學?
(對學得很形象逼真的給予表揚鼓勵)
鴿子又說了什么話?誰來學一學?我們也來學說吧!
小螞蟻得救了感激的對鴿子說了什么話?我們一起來聽聽
2、教師:當鴿子遇難了時,小螞蟻也著急的大喊什么?誰聽出來了?我們一起說說?
鴿子飛回來感激的對小螞蟻說了什么?我們一起來聽聽
(邊回憶邊學說對話邊傾聽驗證)
3、教師:這么熱心的`一對好朋友,在對方遇到困難時,都上前去幫助對方你們喜歡他們嗎?平時我們應怎樣做 ?
現在老師要交給你們一件很重要的任務,挑戰一下自己,看誰能把這幾幅圖片上的內容變成自己的話講出來,
講給你旁邊的小朋友。
(兩人一組互相講述)看誰講的好?
四、幼兒自由講述,教師巡回指導
教師:誰愿意給大家試著講講?(指名倆個幼兒講述)
他們講的好嗎?哪里好?
(幼兒評價學習)
幼兒園語言教案12
活動目標:
1、理解兒歌的內容
2、嘗試讓孩子按兒歌的結構仿編兒歌
3、跟隨樂曲歌唱兒歌
活動準備:
卡通圖“公園一角” 錄音帶
活動過程:
1、教師提問:你們在公園里看到什么?
2、讓幼兒自己談一談自己在公園里的見聞
3、出示圖紙:讓幼兒觀察。
4、教師在黑板出示兒歌,讓孩子欣賞兒歌。
5、教師:兒歌里面說了什么?
6、教師和幼兒一起念兒歌。
7、引導幼兒想一想,說一說:公園里還有人在干什么?
8、幼兒自己創編。
活動延伸:
請幼兒到公園參觀,回幼兒園再把看到的.畫出來,然后,創編兒歌。
附:
公園里
有人跳舞,有人打拳。
爺爺散步,我搖呼啦圈。
公園的大樹上,
麻雀在聊天。
幼兒園語言教案13
活動目標:
能根據圖片的提示,完整的跟著念出詩歌。
能用語言表述出對樹葉外形的想象,并模仿樹葉飄落的`動作。
積極參與活動,體驗活動的樂趣。
活動準備:小螞蟻、小老鼠、小刺猬圖片,若干小動物圖片,小船,帽子,小傘圖片,大樹,樹葉,小白紙若干,圖釘。
活動過程:
一、模仿小樹葉飄落動作導入。
師:秋天到了,小樹葉怎么樣了?
(落下來了)
小樹葉是怎么落下來的呢?請你們學一學。
鼓勵幼兒自由想象樹葉飄落的動作。
二、欣賞學習詩歌。
出示圖片,講解詩歌內容。
師:今天請你們聽首好聽的詩歌,名字叫《秋天》。秋天來了,一片片的樹葉落在地上(出示大樹和落葉圖片)
提問:小螞蟻把小樹葉當成什么了,請你們猜一猜!
小螞蟻(出示圖片)撿起一片說:這是我的小船?。ǔ鍪拘〈瑘D片)
小老鼠(出示圖片)撿起一片說:這是我的帽子!(出示帽子圖片)
小刺猬(出示圖片)撿起一片說:這是我的小傘?。ǔ鍪拘銏D片)
秋天撿樹葉,大家真開心。
提問:這首詩歌真好聽,你聽到了什么?
請幼兒一起跟著朗讀詩歌。
多種形式請幼兒集體念詩歌一遍。
三、嘗試創編詩歌歌詞。
1.提問:還有哪些小動物也來撿樹葉了?他們把小樹葉當成什么了?
2.根據幼兒回答,出示相應小動物,教師將幼兒想象的事物用筆畫出來,替換原來的歌詞。
請幼兒將新的詩歌一起念一遍。
四、結束
幼兒園語言教案14
【活動目標】
1、懂得贈送卡片是向別人表達感情的一種的方式。
2、用完整的句子表達自己對故事的理解。
3、理解康復紀念意義驚喜等詞語的含義。
【活動準備】
課前收集的各種卡片及教師自制卡片一張。
【活動過程】
1、師:大森林里的動物都收到了這卡片,卡片上寫著什么呢?出示卡片。我們一起來聽聽故事《卡片屋》。
2、教師用親切的語調完整的講述故事。
師:小熊的媽媽過生日,小熊送媽媽什么禮物呢?媽媽高興嗎?小兔和小羊又怎樣成為好朋友的"?小猴為什么要送卡片給小狗?小豬幫鹿媽媽照看孩子,鹿媽媽是怎樣感謝小豬的?
3、結合故事內容,引導孩子在什么樣的情況下送什么樣的卡片。
(1)教師再次講述故事,以邊講述邊議論的方式讓幼兒談談:小動物們需要卡片嗎?為什么需要?(讓幼兒了解贈送卡片是表達感情的一種好的方式。)
(2)討論:什么時候贈送卡片合適?假如你有一張卡片,你們會送給誰,為什么?(幼兒自由訴說。后請幼兒上來說,同時說說卡片寫的祝福語。增強孩子的語言能力。)
4、小結:森林里的小動物們都從卡片中得到了快樂,因為卡片會幫助它們表達自己的情感,讓別人感受他們的愛心,而它們自己也會從中感到快樂,這就是它們為什么會變得越來越團結,越來越友愛的原因。如果你們想讓自己快樂,就學森林里的小動物,把愛心傳遞給別人。
活動延伸
幼兒制作卡片,送給自己想送的人。
幼兒園語言教案15
一、活動目標
通過了解,掌握故事內容,學會有條理地講述故事,發展幼兒思維的流暢性及述事的條理性。豐富詞匯:通紅通紅。學習故事,讓幼兒明白偉偉的臉為什么變紅了,能根據故事的情節變化,想象出新的情節和對話。
二、活動準備
蘋果紅了的配樂故事磁帶和錄音機。故事掛圖一幅。表情頭飾及蘋果樹圖畫若干。
三、活動過程與方法:
提問引入
小朋友喜歡吃蘋果嗎?喜歡吃什么顏色的蘋果?偉偉家院子里有棵蘋果樹,他很想吃樹上的蘋果,可是蘋果還沒有熟。你們想知道偉偉想了什么辦法嘛?下面老師給小朋友講這個故事。
2、感知欣賞
教師出示故事掛圖,完整地講述故事后提問:故事里有誰出現?講了一件什么事?你能給這個故事起個名字嘛?帶著問題聽配樂故事錄音。偉偉的臉為什么變紅了?你最喜歡故事中的哪個詞語?
3、講述故事
幼兒集體跟錄音機講故事。分組講述故事。請幼兒戴上頭飾表演故事。
4、續編故事
請幼兒根據故事的情節變化,想象出新的情節和對話。提示:偉偉的`臉蛋也變成了紅蘋果后,他會怎么做?
5、分析討論法
你喜歡這個故事嗎?為什么?
四、各領域滲透:
藝術:欣賞音樂(甜蜜的蘋果);繪畫(蘋果豐收啦)
五、生活中滲透:
鼓勵幼兒多吃水果,特別是蘋果。因為蘋果的營養價值很高,對身體有益處。
六、環境中滲透:
與幼兒一起布置秋季主題環境,在活動室內做一棵蘋果樹。
七、家庭中滲透:
有條件的家庭可帶幼兒到果園去感受豐收的喜悅。
附故事:
蘋果紅了
院子里有棵蘋果樹,樹上結了很多很多的蘋果,伸手就能摘到。
偉偉很想吃蘋果。媽媽說:“蘋果要紅了才好吃”偉偉等呀盼呀,蘋果就是不紅。他想了想,跑回屋子里,拿來了爸爸繪畫的筆,把蘋果涂得通紅通紅?!皨寢?,蘋果紅了!蘋果紅了!”偉偉大聲的喊。媽媽笑了笑,伸手
摘下一個蘋果,放在水里洗洗,蘋果變青了,水變紅了……
媽媽望著偉偉,偉偉的手也紅紅的,偉偉很不好意思,他用雙手捂住了臉蛋……這下,偉偉的臉蛋也變成了紅蘋果啦!
上一篇:大班社會教案
下一篇:幼兒園《落下來》教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