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霉素的發現》文章主要寫了英國生理學家弗萊明發現青霉素的故事。課文通過寫弗萊明的實驗過程,讓學生看到弗萊明熱愛科學、善于思考、勤于動手、行動果斷的科學家形象。下面是由小編給大家帶來的教科版小學五年級語文下冊《青霉素的發現》教案,一起來看看吧!
《青霉素的發現》課文原文
弗(fú)萊明是英國生理學家。1922年,他發現了能消滅某些細菌的“溶(róng)菌酶(méi)”;1928年,又發現了能殺滅葡萄球菌或防止其生長的青霉素;1945年他榮獲諾貝爾生理學或醫學獎。
1881年,弗萊明出生于一個農場主家庭。哥哥是一名醫生。上完小學以后,他跟隨哥哥來到了倫敦,一邊在運輸事務所當雜工,一邊跟隨哥哥學習一些基本的醫學知識。一個偶然的機會,僅僅小學畢業的弗萊明竟然進入了倫敦大學圣瑪麗醫學院學習,并于1906年獲得醫學學士學位。后來他有幸成了免疫(yì)學家賴特的助手。此后,他進行了各種細菌實驗。
弗萊明的細菌實驗室非常簡單,幾張桌子,桌子上面最顯眼的儀器是一架顯微鏡。除此之外,胡亂地堆放著各種各樣的培養細菌的器皿(mǐn)。然而,就是在這樣簡陋的條件下,弗萊明發現了青霉素,成為20世紀生物學上最偉大的發現。
1927年,弗萊明的研究課題是葡萄球菌。他經常培育出一些細菌來進行觀察試驗。雖說培育細菌并不困難,但要培育出單一的菌種并不是件容易的事。在培育過程中總會同時出現這樣那樣的一些不希望出現的菌種。這對試驗常常起到破壞作用。
1928年初夏的一天,弗萊明像以往一樣,一大早就來到實驗室,對培養的菌種進行常規檢查。在顯微鏡下,弗萊明突然發現一只器皿中出現了很多綠色霉菌,而原來在它四周正常生長的葡萄球菌竟然全都不見了。
“這太奇怪了!葡萄球菌怎么會不見了呢?難道綠色霉菌與葡萄球菌相克?”弗萊明這樣問自己。他決定重新做一次試驗。弗萊明先培養出綠色霉菌,經過一段時間之后,得到了一小瓶澄清的綠色濾(lǜ)液。然后他又將綠色濾液滴在長滿葡萄球菌的菌叢上,幾個小時以后,他發現原先長得非常茂盛的葡萄球菌已經完全消失了。
“啊,我成功了!”弗萊明驗證了自己的想法之后,極為興奮。接著他又將綠色的濾液稀釋1倍、2倍、10倍、100倍、200倍、500倍,然后再逐一滴到長滿葡萄球菌的培養器皿中。他發現這些稀釋后的綠色濾液仍然具有殺菌的作用,甚至在稀釋到800倍以后,綠色濾液的殺菌能力還沒有最后消失,只是消滅葡萄球菌所需的時間比較長。
“那么這種綠色濾液對其他細菌有沒有作用呢?”弗萊明又一次問自己。這種念頭在腦海里一出現,弗萊明就馬上著手試驗。試驗的結果令人非常振奮:曾經奪去許多人生命的肺炎菌,只需要八十分之一的綠色濾液就可以被完全殺死;當時最兇惡的鏈球菌,也只需百分之一的稀釋液就可以令其即刻消亡。
事實證明,這種綠色濾液具有很強的殺滅細菌的功能。但對人體或動物會有毒性嗎?如果有毒性,這項發現意義就不大了。弗萊明決定做一次活體動物實驗來驗證這個問題。
他用注射器將一筒濾液注射到兔子的血管里,然后觀察兔子的反應。過了一段時間,他發現兔子并沒有死去,而且沒有出現任何不良反應。這充分表明了這種濾液沒有毒副作用。
弗萊明對試驗的結果極為滿意,認為這將對醫學的發展起到極大的促進作用,用它可以治療許多以前無法治療的疾病。弗萊明立即把這一極具應用價值的發現寫成科學論文,發表在1929年《英國實驗病理學》雜志上,并在文章中將這種濾液稱為盤尼西林。這就是今天被廣泛應用的青霉素。
《青霉素的發現》語文教案
教學目標:
1、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2、認識本課“霉、弗、溶”等7個生字。
3、理解課文內容,學習弗萊明的探究精神,培養學生鍥而不舍的科學態度和求真創新的科學精神。
教學重、難點:
了解青霉素的發現經過,學習弗萊明的探究精神。
課前準備:
教師與學生共同收集有關生理學家弗萊明以及青霉素應用方面的資料。
教學時間:
1課時。
教學過程:
一、啟發談話,引出課題
同學們在以前的學習中,認識了許多偉大的科學家,如放射元素鐳的發明者居里夫人,發現萬有引力的牛頓等。今天老師還要向大家介紹一位讓每個人都為之驕傲的科學家,他就是英國生理學家弗萊明,你們知道他發明的是什么嗎?是挽救無數人生命的藥品——青霉素。下面我們就一起走進弗萊明發現青霉素的故事。 (板書課題)
二、初讀課文,整體感知
1、自由讀文,課文主要講了哪些內容?
2、默讀課文,哪些自然段寫了青霉素發現的經過?
三、品讀課文,讀中感悟
1、出示自學提示;
★邊讀邊想,弗萊明發現青霉素一共做了幾次實驗,結果如何?
★邊讀邊畫,把體現弗萊明認真鉆研精神的語句畫出來。
★邊讀邊品,有感情地品讀這些語句,體會弗萊明鍥而不舍的科學態度和求真創新的科學精神。
[此環節是為了引導學生掌握一定的閱讀方法,為今后的獨立閱讀打下基礎。]
2、學生自學。
3、學生匯報學習收獲。
學生一邊匯報,教師一邊出示重點語句;
☆“這太奇怪了!葡萄球菌怎么會不見了呢?難道綠色霉菌與葡萄球菌相克?”弗萊明這樣問自己。他決定重新做一次試驗。(從這兩個問句中,讓學生感悟到善于發現問題,提出問題,是一位真正科學家必備的素質。)
☆“弗萊明先培養出綠色霉菌,經過一段時間之后,得到了一小瓶澄清的綠色濾液。然后又將綠色濾液滴在長滿葡萄球菌的菌叢上,幾個小時以后,他發現原先長得非常茂盛的葡萄球菌已經完全消失了?!?按照“先……經過……然后……”的順序,來說明弗萊明的試驗研究是有條不紊的,行動是果斷的。)
★“那么這種綠色濾液對其他細菌有沒有作用呢?”弗萊明又一次問自己。這種念頭在腦海里一出現,弗萊明就馬上著手試驗。(弗萊明從葡萄球菌到肺炎菌再到鏈球菌,一項接一項的試驗,把研究向縱深推進。)
4.弗萊明是在怎樣的條件下發現青霉素的?此時你最想對弗萊明說些什么?
[通過細讀弗萊明反復試驗,發現青霉素的過程,進一步引導學生學習弗萊明的探究精神和鍥而不舍的科學態度。]
四、課內延伸,加深感悟
1、你知道青霉素都能治療哪些疾病嗎?
2、還有哪些科學家也給你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匯報課前搜集的資料)
3、出示有關科學的名言警句;
科學是講求實際的,科學是老老實實的,學問來不得半點虛假,需要付出艱巨的勞動?!?/p>
科學的永恒性就在于堅持不懈地尋求之中,科學就其容量而言,是不枯竭的,就其目標而言,是永遠不可企及的?!T伯爾
五、再讀課文,學習生字
1、再讀課文,圈畫出要求會認的字及詞語。
2、出示本課的生字詞語,指名讀、齊讀。
六、拓展閱讀,豐富知識
讀《小學語文閱讀資源》中的《神奇的納米》和《信息高速公路:新世紀的生存之道》兩篇課文,并交流讀后的收獲。
七、總結全文,升華情感
馬克思曾經說過,在科學上沒有平坦的大道,只有不畏勞苦沿著陡峭山路攀登的人,才有希望達到光輝的頂點。許多科學發明、科學創造都是從我們身邊的小事開始的,老師相信,只要同學們勤于觀察,善于思考,勇于創造,也能成為一名發明家。
青霉素主要功能
青霉素是一種高效、低毒、臨床應用廣泛的重要抗生素。它的研制成功大大增強了人類抵抗細菌性感染的能力,帶動了抗生素家族的誕生。它的出現開創了用抗生素治療疾病的新紀元。通過數十年的完善,青霉素針劑和口服青霉素已能分別治療肺炎、腦膜炎、心內膜炎、白喉、炭疽等病。繼青霉素之后,鏈霉素、氯霉素、土霉素、四環素等抗生素不斷產生,增強了人類治療傳染性疾病的能力。但與此同時,部分病菌的抗藥性也在逐漸增強。為了解決這一問題,科研人員目前正在開發藥效更強的抗生素,探索如何阻止病菌獲得抵抗基因,并以植物為原料開發抗菌類藥物。
青霉素它不能耐受耐藥菌株(如耐藥金葡)所產生的酶,易被其破壞,且其抗菌譜較窄,主要對革蘭氏陽性菌有效。青霉素G有鉀鹽、鈉鹽之分,鉀鹽不僅不能直接靜注,靜脈滴注時,也要仔細計算鉀離子量,以免注入人體形成高血鉀而抑制心臟功能,造成死亡。
青霉素類抗生素的毒性很小,由于β-內酰胺類作用于細菌的細胞壁,而人類只有細胞膜無細胞壁,故對人類的毒性較小,除能引起嚴重的過敏反應外,在一般用量下,其毒性不甚明顯。
使用該品必須先做皮內試驗。青霉素過敏試驗包括皮膚試驗方法(簡稱青霉素皮試)及體外試驗方法,其中以皮內注射較準確。皮試本身也有一定的危險性,約有25%的過敏性休克死亡的病人死于皮試。所以皮試或注射給藥時都應作好充分的搶救準備。在換用不同批號青霉素時,也需重作皮試。干粉劑可保存多年不失效,但注射液、皮試液均不穩定,以新鮮配制為佳。而且對于自腎排泄,腎功能不良者,劑量應適當調整。此外,局部應用致敏機會多,且細菌易產生抗藥性,故不提倡。